兔螨虫(疥癣)病与真菌毛癣病的区别认识与误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兔螨虫(疥癣)病与真菌毛癣病的区别认识与误区

徐海林

兔螨虫病是由疥癣科、痒螨科、恙螨科、肉食螨科的螨类寄生于家兔体表或表皮内引起的慢性皮肤病,病兔发生剧烈的痒觉以及各种类型的皮炎,可导致患兔死亡。

由兔痒螨引起的螨虫病主要发生于外耳道内,引起外耳道炎,渗出物常干燥成黄色痂皮、呈纸卷状,塞满耳道。病兔以耳朵下垂、不断摇头和用脚搔耳朵等症状常见。

由兔疥螨引起的螨虫病一般由嘴、鼻周围、脚爪部发病,出现灰白色结痂,脚爪上产生灰白色痂块,引起兔行动不便,从而影响兔只运动。

本病特点为接触感染,发病急、传播快。病初患部发红、脱毛、长疙瘩,随之疙瘩破溃流黄水,结痂皮肤增厚,患部奇痒。病兔用嘴啃咬患部,摩擦兔笼擦痒,不安宁,口咬患部直到流血、结痂。秋冬季节时,在潮湿、阴暗、拥挤的环境中发病率高。

家兔皮肤真菌病是由丝状真菌侵入皮肤角质层及其附属物所引起的各种感染,是一类传染性极强的人畜共患接触性皮肤病,又称脱毛癣。随着养兔业向规模化、工厂化的发展,家兔皮肤真菌病发生也越来越普遍,并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病原菌是生长在毛和皮肤或二者之上的真菌,以皮肤真菌最重要,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均属于半知菌亚门,大多以出芽、分枝和断裂或形成无性孢子等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1997年,我国首次从患皮肤真菌病的家兔皮肤病料中分离出絮状表皮癣菌。目前分离到的家兔皮肤真菌病病原有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及黄癣菌等,此外,念珠菌属的热带念珠菌也可引起该病。

皮肤真菌对外界环境因素的抵抗力很强,对一般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对干燥及日光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环境下可存活3~4个月,在自然环境下可存活1年以上。这主要是由于多数真菌能产生孢子,在不利环境下,孢子内的孢浆可以浓缩,孢壁增厚,变成厚壁孢子,增强了对外界的抵抗力。

但充分暴露于阳光,紫外线及干燥情况下大多数真菌可被杀死,且对2.5%碘酒、10%福尔马林都敏感,一般可用福尔马林薰蒸被真菌污染的房间。真菌的菌体对热的耐受力与不产生芽孢的细菌相同,在60℃中10min即可被杀死。而孢子较菌体耐热力高出

5~10倍。

家兔皮肤真菌病呈世界性分布,散发或流行发生。一年四季皆可发生,拥挤、阴暗和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本病的发生。该病与年龄有一定的相关性,幼兔比成年兔更易感。

一般情况下,年龄越小,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兔的免疫功能逐渐增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会降低。该病与兔的品种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品种的兔,如长毛兔、獭兔、肉兔均可感染。

该病可在兔与兔之间因接触而直接传播,也可通过污染的笼具、饮水、饲料等间接传播。如果兔舍饲养密度过高,感染病兔未能及时隔离治疗,与健康兔密切接触,则

可引起疾病传播蔓延。舍内可长期保持传染性。若保持干燥,真菌孢子可保存活力若干年。

根据资料统计,许多地区存在家兔皮肤真菌的广泛感染,该病在国内的流行区域亦较广,不同地区兔皮肤真菌病的感染率不同,存在地区性差异,这可能与当地兔群的营养水平、兔场卫生条件及调查者采用的诊断方法不同有关。不同地区存在不同的兔皮肤真菌病优势真菌,家兔感染不同的病原菌,表现症状也不相同。

1.须癣毛癣菌病

须癣毛癣菌病多发生在脑门和背部,皮肤的其它部位也可发生。表现为圆形脱毛,形成边缘整齐的秃毛斑,露出淡红色皮肤,表面粗糙,并有灰色鳞屑,有的病兔被毛似剪刀剪过一样。患兔一般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石膏样毛癣菌(即须癣毛癣菌)可引起全身各部位发病,Ⅰ型主要以脱毛、皮肤红而光亮或覆有少量皮屑、无痂皮、较易感染葡萄球菌而化脓和症状较轻等为特征。

Ⅲ型主要以脱毛、皮肤粗糙干裂、覆有少量痂皮、较易继发或并发脓肿和螨病及症状较重等为特征。

Ⅴ型主要以结较厚的石膏样痂皮,很易继发或并发脓肿和螨病、不易脱痂及症状较重等为特征。

2.石膏样小孢子菌病患兔开始多发生在头部,如口、耳朵、鼻部、眼周、面部、嘴以及颈部等,皮肤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突起,继而感染肢端和腹下。患部被毛折断、脱落形成环形或不规则的脱毛区,表面覆盖灰白色片,并发生炎性变化,初为红斑、丘疹、水泡,最后形成结痂,结痂脱落后呈现小的溃疡。

患兔瘦弱、被毛粗乱、无光泽、精神不安,时常用后肢抓搔嘴、眼、耳和胸腹部摩擦蹭痒,互相嘶咬,发出尖叫声;或继发感染葡萄球菌或链球菌等,使病情恶化,最终死亡。

泌乳母兔患病,其仔兔吃奶后感染,在其口、眼睛和鼻子周围形成红褐色结痂,母兔乳头周围有同样结痂。刚断乳幼兔发病常怕冷、扎堆、精神沉郁,常因抵抗力下降发生继发病而死亡。

鉴别诊断:

1.兔螨病病灶多发于耳内外侧、鼻尖、四肢末端、爪部、下腹及阴部或全身。病初毛根发红、搔痒、起絮状白皮;患兔不时搔抓,皮肤脱毛形成较硬的痂皮,有石灰样的白色沉着物;拔取患部毛发或刮取皮屑,溶于10%氢氧化钾溶液中,置载玻片上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及虫卵。

2.兔真菌病患兔病灶发于脸部,耳外侧,大腿外侧或背部,腹部被毛处;多从头部开始蔓延至全身,也有从身上某一部位发病的。病灶呈不规则块状或圆形脱毛,也有的表现为断落性脱毛;患部周边被毛轻轻拉扯即易脱落,痂皮较薄,呈糠麸样,镜检可见真菌孢子。

3.兔湿性皮肤炎病灶多发于颌部、颈部或前肢。患兔表现为皮肤发红,有腐烂、溃疡、坏死等病理变化。

4.中耳炎病灶多发于耳道。表现为耳道内发炎,分单侧、双侧性;初期耳道内有少量痂皮,继而痂皮增多,塞满耳道;严重病例病灶处化脓、甚至穿孔患兔继发脑膜炎

死亡。

以上是各位老师专家对家兔螨虫病和家兔真菌病的详细阐述。但在实际生产中,大多数养殖户还是存在不明白两者区别和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在名称上容易混淆,疥癣病,到底是疥?还是癣?,因为毛癣病的危害极大,只要听到癣这个字,就让人不寒而栗。从分类学上只有螨虫病才称之为疥癣(兔螨虫病是由疥癣科、痒螨科、恙螨科、肉食螨科的螨类)。也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叫法,疥癣是螨虫病,而不是真菌性毛癣病。真菌性毛癣病是毛癣,不是疥癣。

二是人为的误导,因为螨虫病与真菌病的症状相似性较大,某些专业性不强的(包括一些推销药品的)有意或无意的指导,延误或加重病情。

三是混合感染造成的认知偏差,两者症状相似度高,卫生不良时两者会混合感染发病,两者兼有,症状加剧。仔细观察还是能分辨出来的。

部位区别,螨虫病发生在耳壳内,真菌病发生在耳朵边缘与耳梢。螨虫病发生在脚趾端痂皮逐渐加厚开裂,真菌病发生在整个脚趾。螨虫病主要发生部位脚趾端,耳壳内,鼻端。真菌病发生部位几乎无处不发。

年龄区别,螨虫病青年兔至成年兔多发。真菌病主要发生在三月龄内幼兔。大概十日龄内仔细观察即可见真菌症状,出箱仔兔即痂皮明显。

从时间上看,兔场中大兔螨虫病少见,而三月龄内至哺乳仔兔大量发病,这种情况是基本已经是真菌病了。

当两者同时感染时,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首先治疗螨虫病,螨虫病现在已不是什么难治疗的病了,伊维菌素可谓特效药物了。控制住螨虫对机体的伤害,再着手治疗真菌毛癣病会事半功倍。真菌毛癣病的治疗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否则治疗起来很麻烦。尤其是工厂化养殖,从实际生产角度上说,一些方法并不实用。

治疗:

螨虫(疥癣)病:

治疗免螨虫病药物很多,如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双甲眯乳油剂、辛硫磷乳油剂、三氯杀螨醇、氯苯脒、敌百虫、色拉茵素、倍硫磷等均有疗效。

伊维菌素注射液是目前用于驱除家兔螨虫的首选药物,因其临床应用安全范围较大,毒性相对较小,对螨虫的成螨阶段有较好灭杀作用。但该药对幼螨无效,在生产实践中,需在首次用药7~10天后再重复用药几次。

给兔饲喂足量的青绿多汁饲料,注意观察患兔的食欲、精神状况。对体质较弱或年龄较小、病情又严重的患兔,要精心护理;患兔接触过的用品必须用沸水冲洗,并外喷药物消毒,或者用火焰灭虫;治疗过程中清理下的痂皮和皮屑不得随意丢弃,最好放入药液中,将螨虫杀死后掩埋或放入火中烧掉,以免传染给其他家兔或人。

真菌毛癣病:

近20年来人用抗真菌的药物发展很快,从传统的碘化钾、灰黄霉素、克霉唑、两性霉素B发展到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特比萘芬等,这些药物作用于真菌的细胞膜、细胞核或细胞壁,为临床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可选用以下方法治疗:

(1)仔兔撒窝粉预防真菌病,仔兔出生后取适量撒窝粉撒在垫草中,预防效果显著。

(2)克霉唑癣药水或克霉唑软膏,均匀涂擦患部每天3-4次,直至痊愈。

(3)10%水杨酸酒精或5-10%的硫酸铜溶液涂擦患部、醋柳碘溶液或浓碘酊外涂及环吡酊胺软膏外敷。

(4)采用1%环已吡酮氨乙醇霜或1%特比萘芬霜治疗,对兔皮肤红色毛癣菌病和石膏样毛癣菌效果均较好。

(5)灰黄霉素口服25mg/kg体重,每日1次,连用14日。混饲每吨饲料250克。

(6)两种病同时发生时,使用百日净(由阿苯达唑、阿维菌素、长效缓释因子组成)针剂皮下注射,每7天一次,连用2次,同时在每1000千克饲料中添加100g灰黄霉素,饲喂14天停药一周,连续用药2个疗程,对獭兔的疥癣、真菌病的治疗效果较好,而且复发率低。

4.综合防治

家兔皮肤真菌病病情顽固,传播快,病因复杂,并可引起交叉和继发感染。

因此,需要从引种和饲养管理方面来控制本病的发生。尽量避免从患有真菌病的兔场引种 (引种时一定要看该场的仔幼兔生长情况),加强日常管理,搞好环境卫生,注意兔舍内的湿度和通风,经常检查兔群,发现可疑患兔,应立即隔离治疗或淘汰。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火焰消毒和化学药物消毒。对环境消毒用的消毒药品应做到不断更换,轮流使用。本病是人畜共患病,饲养员应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感染。

资料引用:

郭海宁,高宝荷,肖秋萍,陈茂金,吴家斌.伊维菌素治疗家兔螨虫病效果观察[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年12月(下)

崔丽娜,姜文学,杨丽萍.张秀玲, 张振杰, 高淑霞家兔皮肤真菌病的研究进展[J].《家畜生态学报》2011年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