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一年级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12月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无答案)

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期第三次月考高2020级语文试题考试说明:1.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试总分:150分3.试卷页数:8页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

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

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

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

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

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

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

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天津市耀华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第I卷一、(9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1-3题。

苏州的美是含蓄的。

要是不下一番寻索的(),你就别想领略它。

_______走到山腰,站在“迎笑亭”前,回头一看,原来这么美!眼下是一片松树的海,没有风,但是闭上眼睛,就能听到一种()的声音,正如悠远的琴曲。

深吸一口气,就闻到松脂()的清香。

再远一点,有整齐的农田,有蜿蜒的小河,有模糊的远山。

传说这条小河是为西施到对面象山而开凿的。

你怎能相信这条满怀青春的小河倒有两千岁!正如我跟前这座“迎笑亭”,一个四角方方的房子,你怎能相信这就是传说中苏东坡到过的地方。

可是如果周围的美景把你迷得(),你是什么都会相信的,仿佛自己已经置身仙山。

1.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A.功夫飒飒沁人心脾神魂颠倒B.工夫铮铮神清气爽如痴如醉C.功夫飒飒神清气爽如痴如醉D.工夫铮铮沁人心脾神魂颠倒2.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站在灵岩山跟前,觉得它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所以没有什么出奇的。

B.站在灵岩山跟前,并不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

C.灵岩山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站在它跟前,不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

D.灵岩山并不让人觉得它有什么出奇的,不过是一个有树的山丘罢了。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的琴曲有很多,比如著名的《高山流水》,据《列子》记载,俞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是“志在高山”还是“志在流水”,遂成知音。

B.西施是古代著名的美女,后世《红楼梦》中,曹雪芹却用“病如西子胜三分”来形容贾宝玉,别有一番趣味。

C.苏轼的文化思想非常丰富,儒、道、释三家对其均有影响,我们从其作品中就可以感受到。

比如“人生如梦”一句,可以品出《庄子》的意味,“逝者如斯”,源自《诗经》,而“造物者之无尽藏”,则是佛家用语。

D.中国古代传说海外有三座仙山,分别是蓬莱、方丈和瀛洲。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三次考试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20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语文满分150分用时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 题。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

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2019-2020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9-2020年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只交答卷纸。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的中国含义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

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

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网络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

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愈行愈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

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

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

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专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

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

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里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

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

广东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2学年高一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北师大珠海分校附属外国语学校2020-2022学年3月份月考高一年级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9分)材料一: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固然可以包括一切经营着集体生活的动物,但主要是人类的集体生活,人类的社会。

所以我们不妨说,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们经营共同生活的集体的学科。

“共同生活的集体”必须有一个大家都公认和公守的生活行为规范。

普通就叫“规矩”。

这些规矩哪儿来的呢?靠文化,靠人类社会传下来的那一套办法。

许多经营集体生活的动物,它们是依靠本能来配合它们相互间的行为的。

而人们却不同,主要是靠传下来的习俗,我们不是生长在自然界里,而是生长在一个文化界里。

社会是什么东西?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临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集体,而是一个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文化的集体。

它是很复杂的,它包含着满足个人生活和集体持续多方面需要的种种集体活动。

这个复杂的集体活动都并不是乱七八糟的,而是一套有系统的安排。

我们要去认识它,就要运用很多概念、格格、框框。

我们要对它进行分析-分而析之,分析其异同,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取一个名字,形成一个概念。

社会是个集体,这个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

个人首先是个生物的单位。

个人作为一个生物的单位,它是个有生有死,有痛有痒的个体。

说它是个单位,是个个体,就是指它是与别的单位分开的,互相独立的,生死不与共,痛痒不相关的。

它们是各自独立的封闭的实体。

可是人们生活又需要集体,要同别人生死与共、痛痒相关。

这与一群羊不一样。

羊群在被狼追赶时,每只羊都自顾自地奔跑,有只羊被狼抓住,吃掉,别的羊就可以逍遥了,它们并不关心那死掉的羊。

而人却不然,要共同想法对付敌人,所谓同仇敌忾。

母亲爱孩子,自己不吃也要省下东西来给孩子吃。

我看这里固然有一点生物基础,但主要是集体的文化教育出来的感情。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镇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镇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镇龙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9题。

中国人为何缺乏阅读的习惯中国人缺乏阅读习惯,是近年常使我困惑的一个现象。

按理说,中国传统本来是很尊重文字和书本的。

许慎说,文字是“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不是简单的记录工具,而是载道之器。

在民间,自明清以后,惜字会一类组织广泛建立,虽与科举这一功利性目的相关,其理论依据和经典所述仍是相通的。

同样,读书这一行为也具有极重要的象征意义。

苏东坡言:“人生识字忧患始。

”读书人一旦建立了“士”的认同,自要超出小我,担当起“澄清天下”的使命。

不过,晚清以来很多读书人认为中国人识字率太低,导致知识无法普及,成为近代贫弱的一个主因。

他们经常提到的一个对比是,日本的下女、车夫都能看书读报,所以国家才强。

然而,随着教育普及的目标日渐完成,中国人的识字率空前提升,读书看报在技术上绝对不是一个问题了,阅读却仍是稀见的行为。

说来吊诡的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恐怕恰与现代教育的普及有关。

在这种教育观念中,文字那与“道”相关的神圣性被褫夺了,而被当作一种简单的记录和沟通“工具”,“读书”也主要被视为儿童进入社会获得职业之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过程。

这只要看我们老是宣传“知识改变命运”即可知。

其实,知识自身未必能够改变命运;真正改变命运的是,人们读书既久而习得的一种健全的人生态度。

但时下所谓“教育”,并不注重人心灵的培育,实际不过是“教学”而已。

如果读书仅仅被视为一种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手段,而不是人和“道”沟通的中介,则学生一旦毕业,自然感到修成正果,无需读书了。

今日也有人提倡学校毕业后还要接受“继续教育”者,或者呼吁建立一个“学习型社会”。

不过,看他们的论述,其所谓“教育”和“学习”,大抵仍是知识和技能的补充。

这或者可以帮人在社会上“安身”,但绝不会帮人“立命”,而人在简单的物质生存之外,总是会遇到这个更为“抽象”的问题的。

湖南省娄底市洪山殿镇第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娄底市洪山殿镇第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湖南省娄底市洪山殿镇第一中学2020年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汉字虽一笔千年,但不能固步自封。

从早期外国传教士用拉丁字母对汉字进行注音,到中国学者的“拉丁化新文字”,再到民国政府的“注音字母”“汉字简化”等方案,中国汉字在变革中步履蹒跚。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亲自批准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推行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广汉语拼音三大举措,开始了扫除文盲的艰难任务。

这是汉语言文字改革力度最大、普及最快的时期。

从此,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了阅读文化成果的能力,古老的汉字也在改革中获得新生。

改革开放,国门洞开,国际社会的汉语热随之升温。

今天,海外300多所孔子学院,让世界通过汉字、通过中华文化更立体地感知中国。

汉字的一路征程也曾走过弯路,比如汉字简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简化是为了易写便认,提高沟通效率,但是一旦简单到无从认识或者误认,简化到瘦骨嶙峋,就失去了汉字结构的美、寓意的美。

科技的进步,也曾让中国汉字遭遇考验。

1946年美国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引发了信息革命,1952年中国科学家开始研究计算机技术,但是以字母为主的输入方式把方块汉字拦在了门外。

“中国必须摒弃传统汉字,走拼音文字道路” ,外国专家如此定论,国内一些废除汉字的主张也沉渣泛起。

如果汉字进入不了电脑,在信息浪潮惊涛拍岸的今天,中国航船就无法驶入国际航道;如果放弃汉字,中国文化将面临竭泽断流的危险,何况失去汉字的国家还是中国吗?别无选择,一批中国科学家和语言学家开始专攻汉字信息处理技术。

1956年,终于诞生了第一批理论和实践成果。

随后30年,汉字输入输出方法、汉字编码程序、汉字智能终端、汉字打印系统等难题被一一攻克。

1985年,中国科学家王选领衔研制的中国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获成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古老的方块汉字在信息时代焕发出神奇的生命力。

中国的文化客厅容得下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可以让各种文明以礼相待,推杯问盏。

山东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山东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山东德州市齐河县第一中学-2020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卷统编版高一必修上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A.疟疾(nüè)盗跖(zhí)楔子(xiē)衍生(yǎn)杳无音信(yǎo)B.青蒿(gāo)勒索(lè)搭讪(shàn)埋怨(mái)苌弘化碧(cháng)C.炮烙(páo)亲家(qìng)弥补(mí)刽子手(kuài)少不更事(gēng)D.提防(tí)恓惶(qī)肯綮(qìnɡ)闷热(mèn)前合后偃(yǎn)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身娇生惯养见风使舵膏梁子弟B.敲诈振聋发聩不经之谈沸反盈天C.蹂躏走头无路不落窠臼两军撕杀D.寒喧孽根祸胎盥手沐浴东施效颦3.下列各项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胥怨者,民也。

②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③还军霸上。

④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⑤得复见将军于此。

⑥技经肯綮之未尝⑦因击沛公于坐。

⑧终必不蒙见察⑨大王来何操?⑩吾属今为之虏矣!A.①⑧/②⑤⑥⑨/③④⑦/⑩B.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C.①/②⑤⑦/③④/⑥⑨/⑧⑩D.①⑤⑧/②⑦/③④/⑥⑨/⑩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思厥先祖父B.沛公居山东时然后得一夕安寝可谓智力孤危C.今者有小人之言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刺客不行,良将犹在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5.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B.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邹忌修八尺有余D.视为止,行为迟/为之四顾6.下列选项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B.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C.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D.怨不在大,可畏惟人7.鲁迅先生说:“要极俭省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出他的眼睛。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
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向是()(3分)
A.及长,辩赡赡:丰富
C.流感病毒突破免疫系统的防护得以繁衍扩散靠的是变异,整个变异过程需十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右方能完成。
D.面对新“亚型”病毒的侵入,免疫系统反应滞后,使得病毒有足够时间进入细胞繁衍,横行于世。
3.感冒为什么易发难防,对此问题分析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呼吸道是个开放性器官,始终与外界相通,病菌可乘“气”而入造成感染。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看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5.下列句子全部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的性格的一组是()(3分)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止一吊,遂不重诣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隶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为遗憾。
7.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却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015.11
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评卷人
得分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及答案,内容全共二十六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及答案,内容全共二十六页

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及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浅谈好诗词沈鹏①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凝聚着高度思想性和深广人生境界,在诗化语言中追求作品的美学表达。

②陶冶性灵莫过于诗词,在作者为“言志”,在读者为“陶冶性灵”。

如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希望得到千万间高大的房屋,温暖天下寒士,表达他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者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他对成就功业的向往。

③韵律是构成诗词之美的重要因素,节奏感尤为重要。

如徐志摩《再别康桥》前两句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其中“轻轻的”反复出现,使诗句节奏鲜明,诗歌韵律和谐,创造出回环相应、抑扬顿挫的音乐美;又如毛泽东《沁园春·雪》“长城内外”与“大河上下”,“山舞银蛇”与“原驰蜡象”,对仗工巧妾帖,格律严谨,语言清丽自然,流畅遒劲,富有韵律美。

④诗与词在形式上虽有所不同,但其形式都服务于内容的抒情写意。

相对于外部形式,用韵、节奏等内部形式对诗调内容影响更大,因为韵律与内容相统一,不可分割,形式是表达思想内容的载体,只有充分抒情写意才能打动读者,如王之涣五言绝句《登鹳雀楼》、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均受内外部形式约束,但都发挥诗词特点,将思想情感融入形式之美。

⑤诗词佳作,以抒情写意展现深刻思想。

有的诗词可以当杂文看,如鲁迅《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便是一例。

有的诗词可作历史看,如杜甫的“三吏”“三别”,从不同角度浓墨疾书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官吏的无情和战争的残酷。

白居易《长恨歌》类似短篇小说,从一个侧面反映当时唐代历史转折的重要史实,寓抒情于叙事。

⑥好的诗词作品蕴藉高尚情操,以抒情写意之笔驾驭形式格律,将深邃内容和高远意境描摹通透,启迪人心。

(摘编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第①段中“美学表达”内容的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陶冶性灵B.韵律和谐C.形式之美D.重要史实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是文章的统帅和灵魂,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点。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必修上

北京市昌平区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新学道临川学校—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诗的自然精神刘宁唐诗有诸多丰富的精神特色,其中自然精神对唐诗的浸润十分深刻,甚至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自然精神塑造了唐诗令后世无限企慕的艺术境界。

自然精神发端于先秦道家的自然哲学。

老子说“道法自然”,“道”是世界的根本,“道”就是“自然”,它就是它自己的样子,独立而不改。

然而人生和社会常常是背离“道”,背离“自然”的,人应该超脱这种“背离”,去体会恒常不变的本然之道。

被后人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的陶渊明,他的诗歌有浓厚的自然之趣,《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黄昏中归巢的飞鸟,正是一幅万物归于本然的画卷。

陶渊明用他的方式,展开了诗歌自然之美的隽永画卷,而这幅画卷,正是在唐代呈现出了丰富而灿烂的内容。

唐代超一流的诗人中,王维和李白的诗歌都深受自然精神的影响。

自然精神对王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山水诗方面。

贯穿其中的山水审美精神,不以描摹山水之形态为旨归,而是要通过俯仰山水去体会自然之道。

中国的山水诗追求“静”的境界,这个静是哲学上的静,是内心安静澄明的状态,王维的山水诗是展现“静”的绝佳典范。

王维刻画山水,广阔浩渺而辽远,进入一种超脱现实功利的辽远境界,是一种精神之“远”。

王维被称为“诗佛”,他的山水诗对“静”与“远”的刻画,萦绕着深邃的“空”趣。

例如《新晴野望》,描绘一场雨水后天清地朗、开阔澄澈的原野,其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写河水映照阳光,远方青翠的山峰因空气清澈而呈现在诗人的眼前,爽朗明澈的诗境,又是精神宁静澄明的写照。

其《汉江临泛》中“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江水浩渺,天水相接相融,远山似有若无,这是山水之远,更是精神之远。

甘肃省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甘肃省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第一部分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红心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红心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

2020年安徽省滁州市红心中学高一语文月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1930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1953年4月入党,1953年6月入伍,曾创作1000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

1962年,阎肃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为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

在探亲的假期中,阎肃思绪像奔涌的泉水,像爆发的火山,从笔端、从心中倾泻而出,整整写了18天,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一气呵成。

剧本写作仅18天,而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近3年。

1964年9月,由阎肃作词,金砂、姜春阳、羊鸣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1991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

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70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又是一个18天,他3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整部戏的创作排练。

作曲家王祖皆说:“耳顺之年,三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

”而阎肃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是什么样。

”歌剧《党的女儿》登上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这是阎肃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

当年为了在歌剧《江姐》基础上改编京剧《红岩》,阎肃主动提出去曾经关押过江姐的渣滓洞体验生活,把手反铐上,戴上脚镣,脚镣很重,碰到踝骨那是钻心的疼,吃饭、睡觉都不解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一年级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鲁迅先生深刻的思想时刻散发出犀利的光彩,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B . 张厂长的一席话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许多提高产品质量的好建议。

C . 这是一位已故著名作家的作品,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发表,这次出版对编辑来说也有点敝帚自珍的意味。

D . 老李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同事、亲朋好友甚至左邻右舍请教。

2. (2分) (2015高一上·芒市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像所有前任总干事一样,她需要处理世卫组织技术、管理和政治等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她决心在促进卫生事业方面取得重要的实际成果。

B . 由于有消息称张含韵将进入山东卫视主持“笑声传中国”,使广大“韵迷”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纷纷致电该栏目表示支持。

C . 老百姓希望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

D . 初涉文坛,她的第一部处女作就是这样一部高质量的作品,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3. (2分) (2015高一上·宁夏期中) 下面加线的诗句顺序被打乱了,排列正确的一项是()大堰河,今天,你的乳儿是在狱里,写着一首呈给你的赞美诗,①呈给你养育了我的乳房,②呈给你拥抱过我的直伸着的手,呈给你吻过我的唇,③呈给你黄土下紫色的灵魂,④呈给你泥黑的温柔的脸颜,呈给你的儿子们,我的兄弟们,呈给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们的儿子,呈给爱我如爱她自己的儿子般的大堰河。

A . ④①③②B . ③②④①C . ③④①②D . ③④②①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7分)4. (15分) (2018·南通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各题文章徒重技巧,于是不免转入空洞,累赘,芜杂的骈体文与应制文也便产生。

文章不重技巧而重思想,言之有物,不作枝枝节节描述,方可希望产生伟大作品。

所谓伟大作品,自然是有思想、有魄力、有内容的作品,文字虽泥沙杂下,却具有一泻千里的气势。

技巧在某种习气下已发展过多,转入空疏,且新时代下的文学,实际上不在意此。

技巧由此被诅咒,被轻視,同时也近于被误解。

社会需变革,必变革,方能进步。

徒重技巧的文字,就文字本身言已成为进步阻碍,就社会而言更无多少帮助。

技巧有害于新文学运动,自然不能否认。

惟过犹不及。

正由于数年来技巧二字被侮辱,被蔑视,许多所谓有思想的作品企图刻画时代变动的一部分或全体,在时间面前,却站立不住,反而更容易被“时代”淘汰忘却了。

一面流行观念虽已把技巧二字抛入毛坑里,事实是,有思想的作家,若预备写出一点有思想的作品,引起读者注意,推动社会产生变革,作家应当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得把技巧学会。

作者若希望把本人作品成为光明的颂歌,未来世界的圣典,既不知如何驾驭文字,尽文字本能,使其具有光辉、效力,更不知如何安排作品,使作品产生魔力,这颂歌,这圣典,是无法产生的。

人类高尚的理想,健康的理想,必须先融解在文字里,这理想方可成为“艺术”。

无视文字的德性与效率,想望作品可以作杠杆,作火炬,作炸药,皆为徒然妄想。

选自《沈从文集》,有删改)(1)技巧为什么会“被诅咒,被轻视,同时也近于被误解”?(2)请分析文末画线句子的含意。

(3)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有希望写出伟大的作品?5. (13分) (2017高三下·上饶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徽章高军他抬头看看妻子身上的制服,那左领口处的徽章,就像一只明亮的眼睛,直直地盯着他,他的心里不由咯噔了一下。

妻子身材苗条,穿制服显得温柔中不失威严,但她下班后着便装其实更漂亮。

平时,妻子也是很喜欢下班后就换为便装的,这几天不知为什么,在家中一直穿着上班的服装。

他心中生出一种别样的感觉。

他知道,检察官主要是办理贪污贿赂犯罪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等案件的,妻子有时候也会在自己面前唠叨他的单位搞关口前移,查办、预防一起抓等创新工作,他听了也就听了,觉得都很正常。

妻子有时也会笑他:“你也是我们的工作对象,为了这个家咱可不能搞贪腐那一套啊。

”他拍拍胸脯:“我走到这一步容易吗?你放心就是了。

”说实话,这些年他也希望自己再升一升,对一些诱惑也摇摆过。

但想到妻子的话,他还是把握住了自己,一直平平安安过下来。

他知道,妻子对他一直很放心。

否则妻子是不会开这种玩笑的。

生活中,妻子真正在乎的事情,从来不直接说。

妻子相信他能把握好,更主要的是知道不直接说更能给他留有尊严。

妻子穿着制服不换,他劝她说这样太拘谨了,休闲一点的服装穿着会更舒服一些。

妻子说:“不拘谨,不行那我摘掉徽章,不就和普通服装一样了?”说着,妻子真的摘掉徽章,用一块软布认真擦拭了一番,很随便的地放在电视机边一块小石头前,他看到斜靠在石头上的徽章仍然像眼睛一样直视着他。

又是几天过去,妻子每天回来总是先从制服上拿下徽章,习惯性地放在这块石头前。

当妻子多次重复这个动作后,他的心里再次咯噔了一下。

这块石头是前几天他到本县一个矿山检查时,矿长送给他的。

当时他很警惕,坚决不要。

他想千万别是什么贵重物品啊,那样岂不是要毁掉自己的前程?矿长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告诉他:“这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如果是,哪里会随便放在这里,你看看这里面是含有豆粒大小的零星玉料,但不值得解剖加工,所以并不值钱。

但我仔细观察了一下,这几个玉石点的排列有点像北斗星的形状,没舍得扔就随意放在这里了。

”他这才接过来,看了几眼,觉得是有点像北斗七星的形状。

他小时候,生活在农村,那里连电灯都没有,夏天晚上会在小场院里一边乘凉一边听大人指点天上的星星,他记得当时大人说的名字叫勺星。

回忆起少年时候的乡村生活,他感到对这块石头有了亲近感,于是矿长再次递给他时,就顺手拿回来随意放在了电视旁。

第二天,他安排秘书去找玉石部门进行了认真鉴定,秘书回来告诉他结果的时候有些吞吞吐吐,他生气地问:“怎么啦?实话实说就是了嘛!”秘书告诉他,据鉴定,这块石头价值百万以上。

他一下子呆住了,秘书告诉他,看着就是几个玉点,其实里面是很纯的一块好玉料,鉴定部门觉得这是特意加工而成的。

他惊出一身冷汗,马上小心地拿上这块石头,让秘书陪他来到矿长的办公室。

矿长正巧在,热情相迎。

他们坐下来,一边喝着茶水,一边随意聊着一些轻松的话题。

临走时他才拿出那块石头告诉矿长:“我越看越不像北斗星的形状了,放在家里还碍手碍脚的,所以还是把它还给你吧。

”矿长一愣,无奈地笑笑,接过顺手放进了垃圾桶:“觉得不像你直接扔了不就是了,还值得拿回来让我再费事?”他笑笑说:“谁的东西谁处理不就对了嘛。

”路上秘书不说话。

他知道秘书心中存有疑惑,难道矿长真的会不知道这块石头的价值,随便当做一块普通石头扔掉了?回到家中,妻子正在厨房做饭,他看到妻子今天已经穿上了便装,电视机旁也没有了妻子制服上徽章。

吃饭的时候,他对妻子说:“在家中,你愿意穿制服就穿吧,我觉得那样显得更精神,特别是上面佩戴着徽章,还有一种画龙点睛的作用,很好看的……”(摘编自2016 年10 期《百花园》)(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 前文写丈夫劝妻子在家里脱掉制服,结尾则写他劝妻子穿上制服,首尾呼应,暗示出丈夫在妻子的警醒下,已经改过自新,不想再贪腐下去。

B . 第一段写主人公看到妻子的制服领口处的徽章像明亮的眼睛盯着他,他心里“咯噔了一下”,表明他隐约意识到收受石头的行为是不妥的。

C . 妻子摘下徽章以后,把它放在了小石头前,小说写这个动作是“很随便地”,但其实这不是一个随便的行为,而是妻子故意把它放在那里的。

D . 矿长把特意加工而成的价值百多万的石头,说成普通石头送给“他”,其实不怀好意——矿长想在将来的某一天检举“他”,进而毁掉“他”的前程。

E . 小说中的秘书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暗示出主人公“他”是个地位颇高的官员,同时这个人物也推动了情节发展,使故事不至于显得单调。

(2)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妻子”这一人物心理与行为的变化过程。

(3)小说以“徽章”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6. (9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7亿人、2亿人、2.45亿人。

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8%,覆盖人口超13.5亿。

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

2016年11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ISSA)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褒奖中国“在社会保障扩面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

为什么要颁给中国?协会秘书长康克乐伍斯基用两个百分比做了形象的解释,“如果不算中国,全世界社保覆盖面只有50%,算上中国就达到61%。

”中国为什么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仅仅因为中国人多吗?(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材料二:从企业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企业单一责任到国家、单位、个人三方责任共担,从城镇到农村,从城镇职工到城乡居民,我国社会保障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新中国成立之初社会保障覆盖群体较小,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还不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

社会保障水平也从过去基于免除生存危机的“雪中送炭”式,提高到了保障所有人基本生活的“适度保障”水准。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制度模式与实践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通过社会保障来保障与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并不断提升其生活质量的意志。

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才使得社会保障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成为不断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性安排,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

(摘自新华网《中国为何能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网络?》)材料三: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看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社保覆盖面,并且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名列前茅,为社保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