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体部分是一块整钢——《〈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重要思想
作者: 尹明新
作者机构: 南京政治学院理论研究室 主任
出版物刊名: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页码: 37-39页
主题词: 马克思主义学说;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资本主义社会;基本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可分割;重要思想;历史唯物主义
摘要: <正> 1859年马克思为即将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写了一篇有名的序言(以下简称序言》。
在序言中,马克思总结了自己世界观的转变,简短叙述了从1842年至50年代末的思想进程,概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这些基本观点,不但长期为经典作家所引用,而且一直作为我国哲学教科书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教材体系安排的基本轮廓。
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序言时,常常仅把它看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而对其通篇强调的。
(完整word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__课后问答题
第一部分1.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科学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2)什么是社会科学方法论。
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的理论,是人们从一定的社会科学学科角度出发,对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做的系统分析或解释的科学的方法体系,主要研究对象是关于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及研究社会科学一般研究方法中的各种方法的特点、操作程序、作用及其限度,又研究这些方法之间怎样发生有序联系和整体作用。
(3)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灵魂,必须自觉加以坚持。
我们要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中国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对社会科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们研究社会科学,如果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不可能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所以,科学的方法,对社会主义的研究问题特别重要。
2.如何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正确理解当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主要是对以下五点的正确认识。
(1)理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是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主张在自然科学的规范和方法论系统中建构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体系。
人文主义突出强调人文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根本区别,强调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在性质和研究方法方面的根本区别。
只有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获得对社会历史的全面认识。
(2)理解西方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
个体主义认为个体决定整体,只有从个体出发才能很好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
整体主义认为整体决定个体,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有效地解释社会历史运动。
(3)理解结构功能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是借鉴现代科学中的结构功能方法而形成的学术思潮和方法论流派。
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门揭示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理论。
而马克思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被认为是其学说的核心之一。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从不同层次分析其内涵和表现,并通过有序列表的方式,清晰划分不同部分。
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内涵1.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
经济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宗教等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是经济基础变化的结果。
–社会发展是一种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矛盾推动的。
2.社会革命–马克思认为,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
而生产关系的根本变动通常需要通过社会革命来实现,以推动社会向着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过渡。
–社会革命具有阶级性质,是被压迫阶级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3.阶级斗争–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关键因素。
–阶级斗争不仅仅存在于旧社会,也存在于新社会。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从根本上转化为人民对新一层次的问题的斗争。
马克思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表现1.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基础的变革–马克思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生产力的发展不断推动经济基础的变革和更新,包括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生产力的革命性进步。
–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生产力的发展通常表现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科技进步的推动等。
2.社会形态的更替–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从原始共产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演进过程。
–不同社会形态的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由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矛盾的推动所引起的。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有决定作用。
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括
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2、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5、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可以认识和发现规律,还可以改变规律发生的条件和形式。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两者有机结合。
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7、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绝对,永恒;静止有条件,相对,暂时,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同一8、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运动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
空间是其伸张性,广延性,三维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得灵魂。
9、实践的观点: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是人与自然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唯物辩证法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实质与核心:矛盾的观点(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一、联系观(4个)1、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意味着人们在联系面前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系统,就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对《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的理解
对《共产党宣言》的七篇序言的理解摘要:发表于1848年2月的《共产党宣言》堪称人类有史以来最杰出的文献之一,阅读它的七篇序言可以更深刻地把握《宣言》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思想,深刻地领悟《宣言》的精神实质。
从《宣言》的七篇序言中,我们更能时刻地领会到,马克思主义坚持真理和勇于创新的哲学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共产党宣言序言《共产党宣言》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中世纪以来阶级社会的历史,末尾预言了无产阶级对当前统治阶级——资产阶级的胜利;第二部分描述了共产党在无产阶级中的地位,反驳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批评,接着叙述了共产主义的特点、无产阶级取得胜利要采取的措施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第三部分广泛的批判了其他几种类型的社会主义——保守的、资产阶级的和空想的;最后一部分简短叙述了共产党对其它对立党派采取的策略,结尾呼吁无产者团结起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共产主义的最伟大的纲领性文件。
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即把社会生活领域也包括在内的彻底的唯物主义、作为最全面最深刻的发展学说的辩证法、以及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者无产阶级肩负的世界历史性的革命使命的理论。
”从1872年到1893年二十多年时间里,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不同版本先后写了七篇序言,前两篇由他们二人合写,后五篇由恩格斯一人所作,事实上这七篇序言已经成了《共产党宣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研究《共产党宣言》不可不读的文献。
七篇序言大致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指出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即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
并认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
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揭示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无限发展的统一体,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地分析,揭示了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另一重要原理,它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
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社会变革的动力,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
是认识的来源,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不断地检验和丰富理论,才能使理论更加贴近实际,更具有说服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深刻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我们正确认
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以及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基础。
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不断将其运用于实际工作中,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一、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物。
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的有关论述,国家是阶级社会中的特殊的公共权力,比起原始社会中的公共权力来,这种特殊性主要体现在:(1)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社会公共权力组织,它的本质在于阶级统治;(2)国家是按地区来划分其国民的;(3)国家是一种特殊的暴力机器。
国家是经济上占有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实现自己的阶级利益,按照区域划分原则而组织起来的,以暴力为后盾的政治统治和管理组织。
二、政府的特性(1)阶级性:政府的阶级性是其赖以建立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所规定的,是国家的阶级性在政府基本特性方面的体现。
政府的阶级性决定了它本质上是统治阶级实行阶级统治的工具,政府活动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于社会进行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
作为政府的本质特征,政府的阶级性对于政府及其活动具有主导性的作用,并且贯穿在政府的机构构成、制度设置、政策制定、价值倡导和各种实际活动中。
就此而言,阶级性是政府的灵魂,统治阶级的性格构成了政府的基本性格;(2)公共性:国家本质上是一种阶级的统治,但是,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往往不得不以形式上的中立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的面貌出现,而政府就是实现这种表面上公共性的基本形式。
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是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在这个范围内,政府是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实现者,而运用政府权力谋求特定社会团体或者私人利益,是与政府的这一特性相违背的;由此可见,政府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但是,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以公共利益的名义或者实际要求来行使权力。
(3)权威性:政府的权威性是国家的强制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和集中体现。
一方面,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这是国家权力强制性在政府机构方面的具体要求和合法赋予。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序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有了跨越性的提高。
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也开始浮出水面,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借鉴)爆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也日益增强。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这个大舞台。
针对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弊端,时代发展呼唤一个新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也因此而产生。
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1.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1)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是科学的世界观。
(。
)(2)人生观当代大学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和毒害,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
(3)价值观(贷款)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便构成了人的价值整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首先在于奉献,没有奉献就没有索取,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基础和源泉,是人的价值的主要方面。
当代大学生应深刻认识、理解人生价值的含义,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自觉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社会主义荣辱观)2.矛盾观指导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人生当代的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不可避免的会遇上各种矛盾,作为大学生大学生的主要矛盾便是学习这个矛盾了,明白了这一点大学生就可以围绕学习这一中心去解决任何问题。
但次要矛盾也不能忽略。
3.发展观指引着大学生前进的道路发展观(两个例子)告诉大学生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这就教会大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
明白了这一点,大学生就不会仅仅满足于现状,不会成为井底之蛙,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产生局限的认识,它会促使自己尽可能的在校园中利用可能的资源尽可能的吸收科学文化知识,以便能跟得上这个不断前进的时代。
总:对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选择人生目标和发展道路具有引导作用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大学生成长教育的一种强大“软件”支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研读
马克思主义原著研读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表述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研读田心铭(教育部 《高校理论战线》杂志社,北京 100080)[摘 要]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所作的简明而完整的概括,是世世代代想要准确理解唯物史观的人们都不能不研读的经典论述。
马克思在《序言》中说明的他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同时也就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运用和得到证明的过程,这一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序言》阐明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根本原理,阐明了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社会结构,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社会发展和社会革命的规律,阐明了社会形态演进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的科学性与阶级性的完美统一。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经典表述[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02-0004-081859年,刚过不惑之年的马克思在经过自己一生中黄金时代15年的潜心研究后,出版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
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同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一封信中说,“这部著作第一次科学地表述了关于社会关系的重要观点”。
[1](P167)这些重要观点以高度概括的语言集中表述在该书的序言中。
这篇序言成了后来人们理解和阐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经典依据。
人们要想准确、深刻地理解历史唯物主义,都不能不认真研读它的原创者马克思本人对其基本原理所作的这一最重要的简明而完整的表述。
一、《序言》:对唯物主义历史观要点的扼要阐述1.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研究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成马克思在《序言》中说明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经过。
这一经过同时也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形成、运用和得到证明的过程,它表明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完整科学体系组成部分的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之间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马哲基本原理
马哲基本原理马哲,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马哲基本原理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所包含的最基本、最一般的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
下面,我们来简要介绍一下马哲基本原理的几个重要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对世界的辩证认识,认为世界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统一整体,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是对世界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第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历史唯物主义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第四,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是由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马哲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规律的把握,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论基础。
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哲基本原理,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才能真正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哲基本原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于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理论体系,旨在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其所导致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并分析其对当代社会的指导意义。
一、剥削与社会不平等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基于私有制和剥削关系,导致社会中存在着阶级划分和严重的贫富差距。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要素和雇佣工人,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剥削工人阶级的剩余价值。
这种剥削不仅导致工人收入低,更加深了社会的不平等。
二、商品经济与资本积累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以商品经济为基础,通过商品交换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本的积累。
然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过程变得异化和庸俗化,工人只是商品生产的工具,而不再是有效劳动的主体。
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过程中,追求利润最大化成为唯一目标,导致社会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三、经济危机与无序竞争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经济周期性和危机性是其内在矛盾的表现。
在竞争的驱动下,资本家为了追求市场份额和利润最大化,进行无序竞争和争夺,导致过度生产、产能过剩和经济危机的爆发。
这使得劳动者遭受失业、贫困和社会不稳定的风险。
四、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扭曲马克思主义指出,资本主义制度通过意识形态的扭曲,使劳动者无法看到剥削和阶级压迫的本质。
资本主义利用意识形态来为剥削和不平等辩护,塑造劳动者思想、价值观和文化,以维持资本家的统治地位。
这种意识形态扭曲使得劳动者分散了反抗和团结的力量,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揭示了其内在的不公正和不合理。
然而,尽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也不能忽视资本主义在经济效率、创新动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中,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制度改革,寻求符合国情和人民利益的发展道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旨在揭示其内在矛盾和存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重要内容。
这
两个理论基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基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独特的哲学观和方法论。
首先,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一。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
识方法和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辩证统一和矛盾运动。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量变质变、同一斗争等基本原理。
通过辩证法的运用,可以把握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认识到事物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现象及其演变过程。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强
调历史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现象的根源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关注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变革的动力,揭示社会制度变迁的根本原因和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和消亡都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各种社会制度的更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于对事物的辩证观察和历史的唯物解释,强调社
会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揭示。
通过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哲学得以深入分析社会现象的本质和演化过程,为实践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这两个基本理论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核心内容,为分析社会现象和指导社会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在深化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推动社会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治的和精神的生活全过程。“物质生活的生产方
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过程”。有什么样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就会有什
么样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在阶级社会
里,阶级之间的物质关系状况,直接制约着政治
四、内容解读
(一)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的次序和方法 1 、第一段,马克思指出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
次序是“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 贸易,世界市场。”其中,前三项“研究现代资产 阶级社会分成三大阶级(即资本家、大地产主、雇 佣劳动者)的经济生活条件。后三者是资本推进和 扩张的次序。 2 、马克思说明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 是从“个别上升到一般”的方法。
(四)用但丁《神曲》两句话结尾,表明 马克思坚定的立场和无畏的精神。
五、重要意义
1 、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文献,因为 它叙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形成的最初 过程,指出了指导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根 本方法是唯物史观。
2 、它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经典文献,因为他对 唯物史观作了经典性的表述。
(三)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基本原理的阐述
4 、马克思指出,在考察社会革命时,首先必须注 意区分物质性的经济条件方面的革命和精神性的意 识形态方面的变革的不同。同时必须注意研究社会 革命的时机和条件。
5、最后,马克思总结前述,进一步说明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灭亡,这是历史的必然。指出资产阶级生 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资本 主பைடு நூலகம்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导读
一、写作背景
19 世纪 30 年代到 40 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已在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据统治地位,在 德国也有一定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 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人类社会的发展 规律以及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各种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严重危害工人运动,革命斗 争的实践迫切需要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来正确认 识与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为无产阶级指明斗争方向。 马克思根据革命斗争的重要,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 关系,研究了大量的经济文献,并开始创立无产阶 级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
马哲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体系。
它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创造性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它强调对事物的全面、具体、历史的认识,强调对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历史理论基础,它强调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历史变革的客观性,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性和斗争性。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是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的生命个体。
人的本质是劳动和创造,是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的主体。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人的解放是人类历史的主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的目标。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变革的动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规律性。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运动的历史过程,是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历史过程。
社会历史的变革是社会矛盾的历史解决,是社会制度的历史更替,是社会发展的历史飞跃。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方向和社会历史终极目标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历史方向,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趋势。
社会历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历史目标,是实现人的社会主义新生活和共产主义新生活的历史目标。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139
考研政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卷139(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5,分数:30.00)1.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的是( )(分数:2.00)A.党的十五大B.党的十六大C.党的十七大√D.党的十八大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C。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意是( )(分数:2.00)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C.保护民族工商业D.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B“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C“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D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
4.新中国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企业,在利润分配上采取的政策是( )(分数:2.00)A.统筹兼顾B.公私兼顾C.四马分肥√D.劳资两利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在私营工业中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在私营商业中采取委托经销、代销等形式,既帮助私营企业克服困难,也使其生产和经营开始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序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3709)学习参考资料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3、1825年发生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4、资本主义矛盾的激化,在阶级关系上表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①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
②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宪章运动。
③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④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而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则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历史时代提出的一项伟大任务。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1、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还与当时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密切相关。
①德国古典哲学形成于18世纪下半期至19世纪上半期,德国古典哲学的最高成果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
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
他的伟大功绩在于旗帜鲜明地批判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
《序言》中唯物史观思想
《序言》中的唯物史观思想摘要:为了更好的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马克思决定进一步的学习研究政治经济学,而正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使得他探索到了具有伟大意义的唯物史观思想。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集中表现了这些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关键词:《〈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批判〉(以下简称《序言》)是马克思于1858年8月-1859年1月间写成的,是为《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作的序,于1859年6月4日经删节后发表在伦敦德文报纸《人民报》上。
《序言》对马克思思想历程的一次总结,阐述了马克思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初衷以及过程。
其中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理论依据,认真研读《序言》中的唯物史观思想,有助于我们更精确的把握和理解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一、”市民社会”是社会形成的基础马克思认为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
在这里,现实的个人是指基于自身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的、具有能动性的人。
劳动即在社会中的生产实践,作为人类的本质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它是产生生产关系的前提条件。
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或确立了各种社会关系,而这些社会关系(其中主要是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了社会的现实基础。
马克思把这群现实的个人群体概括为”市民社会”,他认为”法的关系就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既不能从他们本身来理解,也不能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相反,他们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的总和。
”这里的生活关系总和指的就是”市民社会”,他认为”市民社会”是从人类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它是人类社会开始的起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二、社会结构理论在《序言》中马克思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适应的现实基础。
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状况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说明从中受到的启发
姓名:张兴宝专业:小学教育(2011级)作业题目:结合马克思、恩格斯的成长经历和当时的历史状况阐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并说明从中受到的启发作业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成长经历和马克主义理论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来源。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工业革命的胜利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危机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并不能保证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相反,这种生产力正在起来反抗束缚它进一步发展的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
因此,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对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19世纪30-40年代爆发的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三大工人起义是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
马克思恩格斯先是受到黑格尔哲学的熏陶,后又经受了费尔巴哈哲学的洗礼。
他们是从黑格尔哲学出发经过费尔巴哈哲学这个中间环节,走向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
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
自然科学划时代的伟大发现,打击了上帝创世说,揭示了自然界主要过程的唯物而又辩证的性质,也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立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解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提供了客观的基础和现实的可能性。
二、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思格斯的思想。
1818年5月5日卡尔·马克思诞生于普鲁士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1830年10月入特利尔中学。
1835年—1841年中学毕业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重要理论问题。
改革开放前后,我们的认识有重大变化。
邓小平实际已经作了阐述,但不少同志理解不够。
因此,本文作一阐发。
一、“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核心”阶级斗争观点被李大钊特别是毛泽东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根本。
李大钊认为:“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
毛泽东说:“记得我在一九二○年,第一次看了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和一个英国人作的《社会主义史》,我才知道人类自有史以来就有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初步地得到认识问题的方法论。
可是这些书上,并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
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老老实实地来开始研究实际的阶级斗争。
”李大钊和毛泽东当时可能都没有看到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否则,他们就不会这样讲了。
因为列宁在该书中明确说过:“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之点是阶级斗争。
人们时常这样说,这样写。
但这是不正确的。
……因为阶级斗争学说不是由马克思而是由资产阶级在马克思以前创立的,一般说来是资产阶级可以接受的。
谁要是仅仅承认阶级斗争,那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他还可以不超出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政治的范围。
……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马克思主义者同平庸的小资产者(以及大资产者)之间的最深刻的区别就在这里。
必须用这块试金石来检验是否真正理解和承认马克思主义。
”这就是说,在列宁看来,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因此把它作为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
新中国建立以后,直至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基本上都是按照列宁的上述观点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
譬如,1964年,在毛泽东指导下撰写的《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九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开宗明义就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新的社会制度建立
建立 新制度 逐渐 变富
中国由贫穷-小康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理论的过渡
科学发展观……
中国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
逐渐 变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 规律的科学,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及其必然趋势的 科学;包括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 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 理论体系,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其中 最重要的三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①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 发展阶段,②列宁发展阶段,③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发展阶段、④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⑤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阶 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2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政府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的物质内容,它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力 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生产关系——即在物质资料产生过程中发生或体现的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表示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生产关系三要素: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 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即社会 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上层建筑的基础。 上层建筑——由两部分构成: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 经济基础上建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 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政治上层建筑构 成了社会政治结构,国家政权是政治结构的核心。思想上层建 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 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等。
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详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什么叫马克思主义哲学? 就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 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最 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 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强大思想武器。 2)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 唯物主义——凡是承认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承认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由物质派生的,都属于唯物主 义哲学。 唯物辩证法——凡是看待客观世界用发展的、运动的、全 面的观点看待世界就是符合。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 论
第1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2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4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7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5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6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如何看待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 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 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 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恩格斯
什么是理论?
在某一活动领域(如医学或音乐)中联系实际 推演出来的概念或原理,或经过对事物的长 期观察与总结,对某一事物过程中的关键因 素的提取而形成的一套简化的描述事物演变 过程的模型。 科学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知识,是关于客观 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的相对正确的认识, 是经过逻辑论证和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 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的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由低级阶段向高 级阶段发展的规律。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长期坚持和实践运用,必须与 具体的历史条件、具体的国情和具体的实践相结合。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 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深入剖析资本主 义社会及其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的基础上,揭示资本主 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代替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 展趋势而得出的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结论。坚 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实际加以运用,就可 以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指明前进的正确方向。
第 三 部 分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9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第10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11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12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第13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第14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15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绪论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
定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社会生产力状况基 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 济运行机制。 政治经济学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社 会以前的各社会的发展规律,又研究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规律,特别是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 践,是一门全面揭示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 科学。 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 生产力VS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 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经济规律。 经济基础VS和上层建筑:构成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 状况的规律。它是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经济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