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教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人口警钟须长鸣 人教版PPT课件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人口警钟须长鸣 人教版PPT课件
1、我国人口素质有什么特点? 人口素质低
2、当前的人口素质会给资源、环境与 社会的协调带来哪些负面的影响?
我国当前情况下的人口文化素质会给资源、 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1.人口素质低,环境意识薄弱,不仅开发 利用资源、环境的程度很低,还会破坏它 们; 2.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求; 3.会受传统生育观念的限制,不利于实施 计划生育政策.
1/4
森林总面积 6
1/5
耕地面积
4
1/3
1、对于资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2、对于环境:垃圾排放量大,环境污染 严重。
新增人口的消耗
我国平均每年净增一千多 万人口,致使每年增加国民 收入的1/4以上要被新增加 的人口消费掉.
3、对于发展: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阻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北 京 人 才 招 聘 会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下,我国人口的老龄化 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一方面 加重家庭负担;另一方面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同时也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
是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你是如何看待我国目前 形势下的“人口”与“人手”问题的?
人口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好的。重要的是人口数量应 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 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其他对策:。。。。。。
课堂知识结构:
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首要任务)
提高人口素质(关键)
实行计划生育的成效: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生活质量 节省资源和资金 ……
A.50年代后 B.60年代后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8)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8)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目的1、知道我国面临哪些资源危机特别是水资源危机。

以及面对这些危机我们的应对措施。

2、学会分析科学技术在在开源和节流中的作用、实行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意义。

3、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让他们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做起,使知识教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最终落实到行动上。

教学重点应对资源危机的措施教学难点节水灌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直接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我们的自然资源并不丰富,有些自然资源还出现了短缺,可你们知道有哪些缓解资源危机的办法?”然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总结,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1、我国单位GDP消耗的资源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如2003年,我国为全球贡献了4%的GDP,却消耗了全球石油消费量的7.4%、煤炭的31%、钢铁的21%。

因此,在当前的国情条件下,我们应对资源危机的首要措施是“节流”。

在教学中,应着重突出这一点。

提问:面对我国现在的资源危机我们应该怎样做?引导学生看课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1)开源和节流(2)在开源和节流中科学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自然资源的跨区域调配(4)立法工作2、南水北调展示《中国水系分布图》,提出以下问题:○我国天然水系的分布有何特点?(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

)在此基础上,可给学生提供一些关于我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数据:如我国华北平原耕地面积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0%,但水资源量只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6%。

○我国天然水系的分布会对我国水资源在分布上带来哪些问题?(资源分布地与资源消耗地分离,加剧了地区水资源不足。

)解决完这些问题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完成教材上的相关问题。

如教学时间允许的话,教师还可抓住上述材料中南涝北旱的问题,稍加拓展,提出修建水利工程、水库设施等措施,以从时间上缓解我国局部地区的水资源问题。

【活动答案】○长江干支流的自然流向无法解决广大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因为这些地区不属于长江流域的范围。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2)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2)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一周知识概述(一)本课结构分析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以世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为背景,继续把问题进一步聚焦在我国,探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教材采取并列方式,分别介绍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三个方面的基本国情及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主要围绕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及其问题而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在世界的排名,呈现了我国许多资源总量巨大的事实。

同时,点出丰富的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随后,教材笔锋一转,用一系列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人均量的比值,交待了我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并不大的事实。

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自然资源的主要特征: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最后,简单论述了我国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建设的负面影响。

“环境亮起‘黄牌’”──主要围绕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两方面的环境问题展开。

教材首先通过一系列令人震撼的标题,使学生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在遭受破坏。

随后,阐述了我国社会发展尤其是现阶段的工业化,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最后,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两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对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总体来看,教材在介绍我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时,总是先说明问题本身及其表现,然后,再说明这一问题给社会其他方面带来的危害,从而把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结合起来,使学生认识到三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

2.2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课件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

2.2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课件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
资源 土地面积 矿产资源储量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总面积 耕地总面积 总量在世界位次 3 3 6 6 4 人均占有量相当 于世界人均值 1/3 3/5 1/4 1/5 1/3
新增人口的消耗
• 我国平均每年净增一千多万 人口,致使每年增加国民收 入的1/4以上要被新增加的 人口消费掉
(1) ( (2) (
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如何? 增长较慢 2、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间,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变化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增长较快。 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 提高,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再加上政策的鼓励, 使人口增长较快。 3、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总量是怎样的变化? 持续增长 4、请预测一下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我国人口总量会怎样 变化?请说明理由。 还将持续增长,但增长速度会减慢。 其原因是我国人口基数很大。
说一说,我国的人口还 存在哪些其它问题?
关于人口国情,在生 活中你有什么感受 ?
请记住!
人口警钟长鸣
带来的压力?
人口数量大
人口素质低 人口老龄化
给资源、环境、人民 生活带来压力,阻碍 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总之,人口问题(尤其是人口过多过快增长) 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合作探究
人口专家预测60岁以上老人比重
时间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2040年 2050年
百分比 9.8%
11.8% 15.5% 21.9% 25.1% 27.4%
30年后你家里的人口年龄结构。 联想未来 那时你要养活你家里的几个人?
◆ 我国的人口
国情
人口数量大 人口素质低 老龄化加剧 ……
3、“人口+教育=丰富的资源”和“人口-教育=沉重的包袱”, 这两种观点又说明了“人口”与“人手”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课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第二课

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资源大国还是资源小国(补充资料)1.对我国矿产资源引导学生读图2-17,○我国主要矿产资源的总量在国际处于什么地位?○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人均占有量的矿产资源有哪些?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有哪些?大宗支柱矿产的人均占有量如何?【活动答案】○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总量:总体来看总量丰富,但大宗支柱矿产在世界上地位偏低,而用量不大的矿产具有较大的优势;◇品种:齐全;◇人均占有量:有很多低于世界人均占有量,总体来说是不足。

◇在我国占优势的矿产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量不多,市场上容量过剩的矿产品,而我国短缺的矿产,却有不少是需求量大的支柱性矿产品。

我国许多矿产资源短缺,满足不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2.对我国国土资源【活动答案】○学生可以结合七年级上册的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分析。

◇山地多,不利于发展农业,不利于发展交通,区域开发成本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如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比较恶劣;◇荒漠化严重地区,如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恶劣,不利于发展农业。

3.对我国耕地资源利用问题○近几年来,你家或家乡周围的耕地有什么变化?○本地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活动答案】○城市建设乱占耕地问题;农村土地资源闲置与浪费问题。

使得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进一步加剧了耕地资源的不足。

4.对我国资源存在的问题【活动答案】○学生可联系已有知识与生活经历作答◇我国的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种类都很丰富,但人均都不足;水资源也存在人均不足的问题;◇对于土地资源,山地、丘陵、高原地区和干旱地区的开发难度大;对于矿产资源,伴生矿多、分选冶炼困难,开发难度也大;◇土地资源中的沙漠化、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水资源的污染也非常严重;森林资源的滥砍滥伐等;◇水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受技术条件等的限制,我国很多地方的矿产资源开发程度很低;◇对于土地资源,存在严重的闲置、荒废现象,此外,农村建房、建坟等占用耕地的现象也十分严重。

人口警钟须长鸣说课稿

人口警钟须长鸣说课稿

人口警钟须长鸣说课稿
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第一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口警钟须长鸣》。

 我将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三教法和学法,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六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的内容,这是国情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初级阶段的人口问题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指出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后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本课重点论述了我国国情中的人口问题,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人口观和人口忧患意识,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图表、统计数据、文字材料等,初步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及其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 人口问题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 人口问题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第二单元人口问题教案人教版课标要求: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和环境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学习目标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体验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而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今天我们会聚在一起,直面中国的人口问题,透视中国的人口问题。

新课内容:出示【2】求知篇透视人口国情出示【3】问:同学们能否一一归纳出我国人口的三个特点?学生回答后,出示【4】我国人口国情。

承转:每一个学生都必须牢牢记住我国的人口国情。

其实,在我国的人口问题上,还有其它的一些问题,你是否留意了?关于人口国情,在生活中你感受有多深?我们一起来交流。

学生回答:(1)其它:男女比例结构;农村人口多;分布不平衡……(2)感受:数量大,素质低,老龄化,交通,……承转:老师的感受与同学们一样,面对这样的人口国情,我们必须树立忧患意识,因为人口警钟已经敲响了!出示【5】体验篇人口警钟长鸣承转:第一鸣是人口的数量大【点击】出示【6】算一算六国人均国土占有量叙述:国土面积是从大到小排列的,中国位居第三,是一个大国。

而我们一除以人口数,就变成了一个很小的数字了,排列倒数第一。

承转:这正如我们的温总理经常说起的“13亿的乘除法”出示【7】叙述:温总理说:“中国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小的问题,只要乘以13亿,那就成为很大很大的问题;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

这是中国领导人任何时候都必须牢牢记住的。

”13亿乘除法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我们应该理解、领会它的含义,想一想。

《直面中国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04

《直面中国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04

《直面中国的环境问题》教学设计大堰初中董方君【教材分析】《环境问题》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教材第二单元的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第三课时。

本课以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关系为主线,分析人类因为生产、生活过程中改造和利用环境而给人类自身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

让同学们在认知“什么是环境、什么是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去发现社会问题、去思索社会该如何发展,同时启迪同学们认识到年轻一代在环保方面的社会责任。

本课重点:环境问题的成因世界环境问题的表现本课难点: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学生分析】1.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说,环境问题并不陌生。

但是要正确的从理论上去认识:什么是环境问题及其成因,却有一定的困难。

因为他们虽然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但是要从本质上去系统地认识一个问题却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师应该巧妙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去认识社会现象的本质。

2.本课有很大的联系实际的空间,而作为初三的学生是完全有能力很好的发挥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的。

这为本堂课向“讨论型”课堂发展提供了条件。

3.九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而本课内容又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为“启发式教学”提供了基础。

4.学生对环境问题方面的认识存在一些错误观点,因此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中学生来讲学习本课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正确的认识和理解环境问题中:环境、环境问题的成因和世界环境问题的表现。

2.明确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们生活、生产过程中无视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结果。

3.启示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争做21世纪的绿色使者!4.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善于发现问题与思索现实社会的思维。

5.帮助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思维。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式教学启发探究式教学归纳法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法【设计理念】1.根据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教育的意图隐蔽起来”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设计中大胆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淡化教育痕迹。

2.2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教案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1)

2.2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教案3(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1)
教学课题
年级学科
九年级社会
教学课时
1
课型探究与ຫໍສະໝຸດ 解相结合主备教师吴老师
使用教师
徐老师、杨老师
教学目标
树立环保意识,逐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公民的义务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课前布置:拍摄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照片或收集一些反映当地环境问题的资料。向爸爸妈妈调查家庭每天扔掉多少塑料制品。
(3)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我国的环境
环境的影响
教后反思:
1、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提高兴趣
2、说说本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展示相关照片和材料。加深认识
3、请你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提几点建议;责任意识
4、
2、[成果展示]说说本地存在的环境问题,学生展示相关照片和材料。
[知识拓展]教师出示一些本地或我国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图片。如:城市大气环境、水污染问题、固体废物污染、赤潮等,设问:
A、你知道我国还存在哪些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你有什么感受?
B、这些问题的存在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不利的影响?
二、导入设计
1、漫画:《长江与黄河的对话》黄河:长江,长江,我是黄河!
长江:黄河,黄河,我也是黄河!
2、淮河流域流传的一句谚语:六十年代洗衣做饭--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身心受害--九十年代洗不尽马桶盖
问: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揭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环境问题的两种类型。三、新课教学设计
1、[自主探究] A、我国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B、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合作探究]白色污染的危害(要求先看书后讨论)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人口警钟须长鸣课件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 第二单元第二课人口警钟须长鸣课件 人教版

练一练
1、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主要是( C ) A、严格控制人口数量 B、切实提高人口素质 C、既控制人口数量,又提高人口素质 D、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 2、“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这句话体现的我国 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B ) A、“科教兴国” B、计划生育 C、保护环境 D、可持续发展不利影响。
在我国经济还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老龄化一方面 加重家庭负担;另一方面老年人得不到应有的照顾 同时也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压力。
是人口多好还是人口少好?你是如何看待我国目前 形势下的“人口”与“人手”问题的?
人口过多和过少都是不好的。重要的是人口数量应 与社会的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树立正确人口观
人口的增长要同社 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
解决人口问题的基本国策: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其他对策:。。。。。。
课堂知识结构:
计划生育的基本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首要任务) 提高人口素质(关键)
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人口警钟须长鸣
本堂课的知识结构:
人口国情: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13亿) 人口数量大 基本特点: 人口素质不高 影响 人口数量大的负面影响
人口素质低的负面影响
老龄化问题
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世界上,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1个 中国人,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 能环绕地球赤道40多圈。在世界上,人 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 国,而我国人口超过5000万的省就有9个。
实行计划生育的成效:控制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生活质量 节省资源和资金 ……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教案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教案人教版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人口警钟须长鸣”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部分旨在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

因此,教材在本单元中,首先就探讨了我国的人口问题,这样,可以为后面分析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奠定基础。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如,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沉重的压力。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了解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②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和辩论赛的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2.2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教案6(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1)

2.2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 教案6(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册)(1)
设问1、气候变暖的原因是什么?
知识拓展:〈京都议定书〉的签定并指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设问2、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知识回顾:我国海岸线的特点和沿海地区的地形特点。
设问3、气候变暖对我国沿海地区有哪些影响?
4预测和推理气候变暖对本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5实践训练
A.想一想:自己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二、导入设计
材料或图片〈非洲的环境难民〉
引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应善待自然、保护自然。
三、新课教学设计
1学生自学p56一、二自然段,了解环境的界定、组成及不同时期环境问题的不同表现。
2成果展示:你了解哪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这些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谈谈对这些问题的感受等。
教师参插一些重大环境问题的图片,让学生能更直观的了解。
对学生列举的重大环境问题进行分类:生态平衡失调和环境污染。分析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一方面世界绝大多数地区都面临一种或多种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某个地区的环境问题具有迁移性的特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转移和扩散。
3专题讨论〈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的可能影响〉
教学课题
年解相结合
主备教师
吴老师
使用教师
徐老师、杨老师
教学目标
树立全球意识,注重思考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环境问题的全球性特征
教学准备及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动态修改部分
一、课前布置
收集一些世界上发生的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的重大环境问题,分析某一类环境问题的起因与后果。
B.美国因本国利益而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作为地球小公民,请就此事给美国总统写一封信。

九年级 历史第二单元教案

九年级 历史第二单元教案

人教九年级第二单元教案集第二单元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一、本单元课程标准要求1、一级目标目标2 了解当今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主动关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资源与环境形势。

(1、2课)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穿插于每一课中)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1、2课)2-4 描述资源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说明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意义。

(1、3课)2-5 了解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知道问题的解决需要自身努力以及世界各国的通力合作。

(穿插于每一课中)2-6 综述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关系,说明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1、3课)二、本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数据和实例,了解世界和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状况及其问题,树立忧患意识。

(2)能够说明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关系。

(3)知道我国为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等问题的宏观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就。

(4)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本单元教材框架结构分析(1)围绕一个主题:即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

(2)贯穿三条主线: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及中国的资源问题及其解决对策、世界和中国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3)由三大板块组成: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中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正确处理PRED的关系,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本单元教材处理建议(1)本单元所探究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不仅是世界性问题,而且在本国、本地也较为突出。

为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在教材的处理上可选择一些地方化的资料、本国本地区发生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来激起学生探究的热情、情感的共鸣。

同时也要利用好教材的提供插图、资料。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1)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1)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以及我们的环保方针和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努力。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现实分析哪些方式有助于保护环境和保护生态平衡。

3.让学生自学培养环保意识,从自己做起,当环境卫士。

教学重点我国在生态建设和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努力。

教学难点我国的生态建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直接提问,“我国有哪些环境问题?针对这些环境问题,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第二课的有关内容,然后再引入具体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1、重建我们的家园学生讨论;我们为什么要把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我们应该怎样做?学生阅读从书上找出:在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指引下我国做了哪些方面的努力?2.洁净空气的价值先展示北京空气污染的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北京空气污染的严重性及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此基础上,提出北京市防治环境污染的相关政策,让学生讨论。

可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别代表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北京的市民、汽车公司的人员、小汽车的拥有者、钢铁厂的领导、环保局的政府官员等。

让扮演环保局政府官员的学生,向其他人员解释上述防治环境污染的政策和理由。

其他成员也可就政策中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让环保局的政府官员来回答。

【活动答案】○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只要自圆其说即可。

3.远离沙尘暴首先,可直接展示北京沙尘暴天气的图片,或让学生先阅读资料,简单地了解沙尘暴的危害。

然后,展示北京风沙区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北京风沙的主要来源;再展示北京周边地区沙漠化状况的地图或图片,让学生从整个大区域的角度来认识北京沙尘暴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北京市的政府官员,你打算如何治理北京的沙尘暴?(一是阻止沙的来源,二是阻止尘的来源。

)最后,教师还可补充北京市环境治理成就方面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北京市环境治理的重要成就。

①人均占有绿地由5.07平方米增加到8.18平方米;②非采暖期空气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均低于国家标准;③在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的情况下,随工业废水排放的氰、汞、镉、铬、砷等重点毒物均减少30%以上;④年燃煤量增加31.9%,市区空气中的降尘量下降了27.6%。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全册教案:第二单元第二课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本节课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本节课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学习状态。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本节课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本节课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新课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请描述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人口、环境的影响。
3.请列举我国能源利用的主要方式,并说明合理利用能源对人口、环境的重要性。
4.请列举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并说明相应的治理措施。
5.请谈谈你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认识,以及如何协调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与改进
1.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但部分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
3.例题三: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的特点及其对人口、环境的影响。
答案:特点: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耕地多,林地、草地少。
影响:对人口: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人口居住和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匮乏地区人口较少。
对环境:土地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发展,但不合理利用会导致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问题;土地资源匮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等现象。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7)

人教历史与社会九上第二单元第二课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7)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教学目标1、知道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以及计划生育带来的作用。

2、能够正确分析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意义。

3、教育学生自学树立人口忧患意识,正确认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

教学重点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的目的。

教学难点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意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提问:“我国自1978年起实施计划生育政策,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你们知道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取得了哪些成就吗?”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学习。

讲授新课1、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问题的产生和解决途径,都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去寻找。

撇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来谈人口问题的治理,无异于“缘中求鱼”。

经济和社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中心因素。

对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控制而言,计划生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

为此,教材中关于南方某山区的报道,就是把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解决人口问题的成功典范。

让学生从书上找出计划生育政策的内容及目的内容: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2、计划生育对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的贡献由于教材上的活动步骤较具体、活动内容较详细,教师可直接按照教材上的安排开展教学活动。

实施“晚婚晚育”政策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控制人口数量,二是提高人口素质。

对于第一点,活动中已有涉及。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建议教师可就第二点稍加拓展。

在教学中,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例如,可指导学生将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制作成折线图,然后分析这些图表所反映的问题。

【活动答案】○图2-23──我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图2-24──我国妇女生育率的下降,这两幅图都反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人口数量的贡献;图2-25──我国成人文盲率下降,图2-26──我国每百万人中大学生人数在不断增长,这两幅图都反映的是计划生育政策对提高人口素质的贡献。

○计划生育对社会其他方面的积极贡献有:◇人们的预期寿命在不断提高;◇婴儿死亡率越来越低;◇贫困人口越来越少;◇人均拥有病床位数的提高,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人口警钟须长鸣》教学设计◆课程标准:2-1 运用典型事例和相关数据,说明现阶段中国和世界的人口形势。

2-2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3 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教学设计思想教材分析:“人口警钟须长鸣”是九年级《历史与社会》的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主题是:“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直面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部分旨在通过各种图表和统计数据,了解我国人口的特点;列举身边的典型事例,说明我国人口过快增长给资源、环境与社会带来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了解我国资源的特点及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

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列举实例,说明我国存在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树立环境意识。

因此,教材在本单元中,首先就探讨了我国的人口问题,这样,可以为后面分析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奠定基础。

“人口警钟须长鸣”──主要围绕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质量而展开。

教材首先用直观的数据,呈现了我国当前的人口总数。

然后,回顾了我国人口发展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人口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增长变化。

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我国人口的两个主要特点: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低下。

最后,选择了人口因素中对社会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人口数量和人口文化素质,阐述了它们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特制订以下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人口问题的基本特点及其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如,人口数量大、人口素质不高;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对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的沉重的压力。

列举人口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理解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了解中国的老龄化趋势,知道我们应有的态度和行为。

②过程与方法:在小组讨论和辩论赛的活动中,培养大胆展示自己,与人合作,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解社会问题,关注社会问题,树立人口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重点:认识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及其给社会带来的不利影响难点: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

教法与学法:1.多媒体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规律和青少年的年龄特点,设计教学所必须的图表,搜集教学图片及适量运用电化教学投影片等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我还将采用集体讨论法中的小组辩论与集体讨论相结合。

2.论辩式教学。

学生就争论性的问题进行分组辩论,提出正反两方面的不同意见、根据和理由,然后提出来进行集体讨论。

集体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促使问题解决。

3.在“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集体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4~6人的若干个小组,每组设一名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名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

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老师负责整理、分析、评价。

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结构主义”理论指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但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

教学准备: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与教的流程导入新课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分四个环节进行:一、知识遨游;二、舌战群儒;三、英雄闯关,四、正本清源。

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把“知识教学”与“活动开展”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改的多维互动。

“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一大特点,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

“人口素质不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两个内容,学生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数据揭示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探究带来的影响和对策,在“英雄闯关”环节再展开。

【提问】大家知道世界上的超级大国是哪个国家吗?(答:美国)回答正确,但我说在某个方面中国也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大家知道是哪个方面吗?(答:人口方面)有谁知道中国目前有多少人口呢?(答:13亿人口)那么13亿人口日是哪一天呢?请大家观赏一段影片!【观赏】视频片段:《中国第十三亿个公民的诞生》【叙述】北京的那个小男孩真是非常幸运,是我国的第十三亿个公民。

然而这个小男孩的哭声却给我国人口问题敲响了警钟!13亿人口的大国是怎样产生的呢?请大家来仔细分析。

我们进入本堂课的第一环节,“知识遨游”。

一、知识遨游(基础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分四个环节进行:一、知识遨游;二、舌战群儒;三、英雄闯关,四、正本清源。

避免了课堂的枯燥、乏味,把“知识教学”与“活动开展”结合起来,体现了新课改的多维互动。

“人口数量大”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一大特点,通过“小组合作、互动探究”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口忧患意识。

“人口素质不高”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两个内容,学生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图片和数据揭示出来就可以了,至于探究带来的影响和对策,在“英雄闯关”环节再展开。

1.“人口数量大”的教学(合作探究: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中国“人口数量大”的教学内容)【展示】:《中国人口每增加两亿大约经历的时间》【展示】问题组: 1.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有什么原因。

2.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人口增长速度怎样?其原因是什么?3.20世纪70年代后到现在,我国人口增长又是怎样的情况?原因如何?4.预测一下,将来我国人口总量将会是多少?【叙述】请大家仔细分析以上图表,小组合作讨论,共同探究以下的四个问题,每组各负责一题,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草稿上。

根据小组答案的情况进行积分,开展小组竞赛。

(教师分发草稿,并对各组情况进行简单指导)【总结】通过学生的合作,由各组代表进行分析,分别展示讨论的成果。

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记分。

2.“人口素质不高”的教学【展示】[数据资料一]和[数据资料二];即“四国每万人中大学生人数比较”和“我国各类残疾人统计数据”。

【提问】观察、分析了两组数据之后,你觉得它们反映了什么问题,我国人口问题的什么特点?(答:人口素质不高)【总结】“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

3.“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教学【展示】“预测我国65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的资料。

【提问】以上资料又是反映了什么问题?(答:“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问题)【总结】“人口老龄化加剧”是我国未来人口发展的又一个忧心的问题。

【承转】大家对我国的人口问题有了初步的认识,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人口的老龄化趋势。

早在我国上个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认为“人多力量大”,然而真的是“人多力量大”吗?现在,我们进入第二环节──“舌战群儒”;在课堂上举行一场简单的辩论擂台赛,辩论的题目就是“人多力量大”和“人多未必力量大”;(展示“辩题”与“规则”)开始准备。

二、舌战群儒(雄辩擂台)设计思想:初中学生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都已经开始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而且,在课余时间里会因为某个问题而争论不休,通过不断的争论,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同时有利于调节学习气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争辩,使学生明确一个结论:“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发展应以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水到渠成。

【辩题】:观点一:人多力量大观点二:人多力量未必大【规则】1.各小组选定其中一个观点,进行讨论,准备充足的辩论的论据,选出两人为代表上台摆“擂”,台下其他各组成员一起攻擂。

2.“擂主”摆明观点,台下即可进行辩驳。

3.自由辩论,无须举手回答,只要不偏离主题“人口问题”,都可自由发挥。

4.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

【总结】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人口发展应以社会经济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三、英雄闯关(课堂深化与检测)设计思想:“舌战群儒”环节已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很高,为了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设计了这个环节;同时,可以在这个环节中,对以下内容──“人口问题带来的压力及其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使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意义重大。

在问题的设计上,要注重“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特点,从易到难,“跳一跳,摘桃子”。

【第一关】我国的第十二亿人口日是_______年2月15日,我国的第十三亿人口日是2005年____月____日;我国在30年时间里,少生了3亿人,这是_____________(基本国策)取得的成效。

(答案:1995年,1月6日,实行计划生育)【第二关】我们分析人口增长速度往往会分析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请问: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和死亡率之间有什么关系?2.这三者在目前的我国是怎样的情况?(答案: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我国目前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三关】人口数量大和人口素质不高是我国人口问题的两大特点。

试问:1.这两个方面对我国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怎样的压力。

2.我们可以采取怎样的对策?(答案:对自然:带来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对社会:导致就业难、交通拥挤等方面的社会问题;对经济:阻碍经济的发展)【第四关】随着我国平均寿命的提高,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试问:1.人口老龄化将给我国带来怎样的压力?2.我们应以怎样的方法去应对?(答案:人口的老龄化,将会导致劳动力短缺、老年人赡养等问题,社会保障问题更加突出;我们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四、正本清源(课堂小结)设计思想:前面的三个教学环节都在活动中进行,本课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的印象不够深刻。

“正本清源(课堂小结)”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总体结构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虽然新课改的要求是“互动”“合作”“探究”,但是,教学中也要注重知识的掌握与巩固。

因此,要达到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锻炼学生能力,还增长了学生的见识的目的。

[本课结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你能为解决中国的人口问题做点什么贡献?自我评判:在今天的课堂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在今天的课堂中,谁的表现最好?这堂大家的表现都非常积极,今后,大家要继续发扬这种积极向上的求学态度,不管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