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校融合,三室合一,专业共建,协同共赢

合集下载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作者:孔令叶徐勇军邱腾雄胡应坤莫弈举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2期摘要:为促进高职专业建设融合与改进、提升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教学质量,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构建了协同的教学师资队伍、联合进行“1+X智能制造单元维护”师资培训、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成了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样板。

关键词:智能制造;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和国家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趋势,装备制造产业要提升制造能力和产品创新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广东省也提出,10年内的主要经济任务是要完成“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1]。

因此,以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珠三角智能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应运而生[2]。

但随着近两年智能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短板越发明显,不能简单地把传统电气控制和机器人技术叠加而成,目前智能制造“1+X”证书的类型与智能制造专业及岗位相关度不高,覆盖职业岗位范围不大,行业通用性不强[34]。

因此,智能制造技术迭代快、人才口径宽、专业调整慢,人才链供给与产业链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严重限制了智能制造人才质量和技能素质的提高。

为此,顺应国家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联合国内智能制造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创新实施了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师资培养基地四种校企合作形式,并联合开发了“‘1+X’智能制造单元维护”实验平台及教学资源,进行了师资培训、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无缝对接、生产与教学的高度融合、培养与培训的同步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带来1000万余元的经济效益,打造成了全过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样板。

校企合作共建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共建解决方案

校企合作共建解决方案校企合作共建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共同解决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

这种合作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也能够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支持。

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校企合作共建成为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的发展,推动国家经济的进步。

首先,校企合作共建可以促进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到社会的需求和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同时,学校还可以借鉴和吸收企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培训和教育,帮助学生增强实际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其次,校企合作共建可以为企业提供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支持。

通过与学校合作,企业可以获得更多合格的毕业生和专业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学校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共享人才和资源,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

再次,校企合作共建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为当地经济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共同开展社会实践和创业培训,为本地区的创业者和就业者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促进就业和社会稳定。

最后,校企合作共建可以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技术趋势,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学校还可以借助企业的实践经验和资源优势,推动科研项目的实施和成果的推广,助力地方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然而,校企合作共建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均可能导致合作关系的破裂。

学校往往希望通过与企业合作获得更多的经费和资源支持,而企业则希望通过与学校合作得到更多的人才和科研成果。

如何平衡双方的利益,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 共建实践教学体系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也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通过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能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一、产教融合的本质意义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深度合作与融合。

产教融合的本质意义在于打破校企之间的界限,通过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知识与技能、学校与企业、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的学习与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就业能力的提升。

具体来说,产教融合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企业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参与教学过程,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

这种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合作模式,有助于构建起校企之间密切的合作关系,推动双方共同发展。

二、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校企合作的呼声越来越高。

很多高校已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项目,如联合实验室、双师型教师团队、项目实训基地等,为产教融合和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奠定了基础。

另企业也意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不少企业加大了对高校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为自身的人才储备提供更多的选择。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赢的合作模式,受到越来越多高校和企业的青睐。

三、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推动双方深度合作的重要抓手。

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强调的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合作,共同负责,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

通过共建实践教学体系,学校与企业可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

在共建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而企业则需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1. 引言本规划旨在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

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无缝衔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产业创新能力。

2. 目标与愿景- 通过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促进高校培养合格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 建立长期稳定的产教合作机制,推动校企资源共享、人才培养互利共赢。

-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创业团队。

3. 具体措施3.1 产教融合- 制定优化课程设置计划,对接产业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 建立校企导师制度,安排产业专家指导学生科研与实践项目。

- 加强产学合作平台建设,搭建信息共享和技术转移渠道。

3.2 校企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项目库,对接企业需求,提供实和就业机会。

- 打造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提供学生实践培训和科研实验平台。

- 鼓励高校与企业共建研究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

3.3 创新创业教育- 设立创新创业教育中心,提供导师指导、培训课程和资源支持。

- 开展创新创业竞赛,激发学生创业激情和实践能力。

- 加强创业孵化器建设,支持学生创业项目孵化和成长。

4. 资源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支持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实施。

- 引入社会资本,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促进产教融合发展。

- 加强对教师和企业导师的培训,提升他们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能力。

5. 绩效评估- 建立绩效评估体系,评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成效。

- 定期组织评估机构对项目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 建立学生就业率和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等指标体系,监测与评估项目的效果。

6. 合作推进- 积极寻求各方支持,与政府、企业和相关机构共同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

- 加强与其他高校的合作交流,共享经验和资源,促进全国范围的校企合作发展。

7. 总结本三年规划的实施,将全面推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

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

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

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企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2021-2023)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作用,按照《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有关工作的通告》等文件精神,XXX近年来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致力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以谋求“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促进产学研相结合。

现结合本公司实际,特将XXX未来三年(2021-2023)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规划如下:一、发展现状一)公司基本情况略)二)校企合作基础为更好地使学校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企业生产技术进步,更好地利用高等学校和企业在人才资源、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双方友好协商,在科学研究、教育教学、人员培训等校企产学研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我公司长期与XXX、XXX等教科研单位保持合作,共同开发项目,共同科研攻关,共同培养人才。

此外,公司还积极与多所技能教学院校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合作开展在职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和人才引进。

XXXX年,XXX作为XX省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与XXX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企校联合、双师培养”。

二、发展思路未来三年内,XXX将进一步巩固以往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着力解决制约校企合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坚持校企合作方针,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与体制,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合作院校选择公司将继续巩固原有校企合作关系,立足本地、服务本地,与以冶金、机械设计、电气、自动化、材料学等为主要优势学科的大学及职业技能院建立积极合作关系。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实践方案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实践方案

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实践方案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校企合作成为了推动产业升级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校企协同和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企业的创新能力。

目标本实践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种有效的校企协同和产教融合模式,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双赢的局面。

具体目标包括:1. 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3. 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4.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实施步骤第一步:建立合作平台1. 成立校企合作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校企合作事务;2. 建立校企合作网站,提供合作信息发布、项目申报等功能;3. 组织校企合作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交流与合作。

第二步:开展合作项目1. 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合作项目,明确项目目标和任务;2. 教师和企业专家组成项目组,共同开展研究和实践活动;3. 学生参与项目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步:加强师资培训1. 组织教师参与企业培训,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2. 鼓励企业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3. 建立校企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学经验分享与合作。

第四步:推动科研合作1. 学校与企业共同申报科研项目,共享科研资源和设备;2. 建立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转化;3.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科研创新能力。

第五步:评估和改进1. 设立校企合作评估机制,定期评估合作项目的效果;2.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校企合作模式;3. 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和效益。

预期成果通过实施以上实践方案,预期可以实现以下成果:1.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紧密和有效,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 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3. 科研成果得到有效转化和应用,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4. 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发展。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是一种在实践中促进产业和教育紧密结合的发展模式。

它强调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的实践性和产业的创新能力。

在产教融合中,教育机构与产业界深度合作,根据产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创设实训基地,并将实际案例融入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

同时,产业界也积极参与教育活动,为教师提供实际的行业经验和最新的技术知识。

工学结合是指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强调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够参与实际的工作项目,并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力。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首先,它能够增强教育的实际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其次,它能够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为产业界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最后,它能够促进学校与产业的紧密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

然而,实施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教育机构和产业界的合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资源和条件,包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产业界的积极参与。

其次,由于产业的发展变化较快,教育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这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教育机构和产业界之间的合作需要建立起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以确保双方利益的平衡和共赢。

总的来说,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理念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产业发展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深度合作,教育机构和产业界可以共同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为社会提供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资源。

加强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措施

加强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措施

加强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措施概述加强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学校和企业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可以通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联合实验室、设立实践基地等方式来加强合作。

通过长期合作,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彼此的需求,共同推动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发展。

2. 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探讨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产业需求和学生特长,开设专业课程和实践项目,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通过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推动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学校可以积极推动教师与企业专家的交流与合作,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项目,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实践经验。

同时,学校教师也可以到企业进行访问和交流,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和需求。

4. 增加实习和实训机会: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实训机会。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和实践,了解职业要求和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5. 开展科研合作:学校和企业可以开展科研合作,共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和推动产业发展。

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学校可以提高科研实力,企业可以获取前沿科技和创新成果,相互促进和支持。

6. 打造产业链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打造产业链合作模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

通过合作,可以实现产业链的优化和协同,提高整体产业的竞争力。

7. 推动政策支持: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支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学校和企业开展合作。

提供资金支持、减免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加强校地合作和产教融合,促进教育和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产业竞争力。

新时代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新时代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产教融合INTERGRATION 新时代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创新路径探索文 / 曹莹 马琳■摘 要:本文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为例,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探索在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应对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面临的挑战的有效策略。

研究表明,通过创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优化合作机制,促进校企间资源共享和人才双向流动,可以提高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成效,促进技工院校更深入地参与产教融合,在国家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新趋势的挑战。

为了迎接挑战,技工院校必须创新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可以缩小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校企合作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实践,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直接协作,共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技工院校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困境分析(一)当前的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实践1.合作模式得以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已成为推动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战略。

越来越多的技工院校正在通过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模式和培养方案。

这种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通常包括共同制定课程体系、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等。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更快地接触到行业最新技术和工作模式,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2.校企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在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过程中,许多技工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

这不仅有助于技工院校的教学研究,也促进了企业的技术创新。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有机会参与各类研发项目,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3.实习实训的深度整合实习实训环节是产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多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的机会。

这种实习实训通常在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中进行,使学生能够直2023年11月下 | 71OCCUPATION|职业接应用所学知识,理解工作流程,提高专业技能。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的通知

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合肥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9.02•【字号】合政〔2015〕106号•【施行日期】2015.09.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的通知合政〔2015〕10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合肥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第5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5年9月2日合肥市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办法根据《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合发〔2015〕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快建设合肥特色、全国一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能力,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同担、互利共赢”的原则,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形成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

二、目标任务(一)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

到2020年,构建完善职业教育融入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对接,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相适应的新格局。

(二)激励机制进一步健全。

到2020年,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完善财政、金融、人才评价等激励政策及问责机制。

(三)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依托市现代职业教育集团,发挥集团理事会的作用,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到2020年,在全市建设1个辐射全市的综合性公共实训基地,30个市级产学研合作联盟,30个校企共建的专业创新团队,50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0个市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1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省级产学研合作联盟,50个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建设10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产教融合”协同创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者:郭再政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27期只有让人才学有所用,才能发挥其更大的作用,让企业得到更多的实惠,让社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但由于目前企业生产与学校教学的分离,导致企业招不到人、学生就不了业,浪费了学校资源、增加了企业成本、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因此,国务院发布文件,提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

而“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平台,是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的商业化教育联盟。

一、“产教融合”概述“产教融合”从根本上来说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深化与发展,是指根据当地的经济、社会及生产发展的需求,对高校及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调整、对教学计划及目标进行优化,使企业和学校实现充分交流,使企业的生产实际与学校教学完美结合。

“产教融合”既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促进学生就业,更有利于提升高校及职业院校的理论水平,促进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真实的生产任务与学校单纯的模拟情景有太多的不同,而“产教融合”为老师提供了真实的场景,为老师的研究提供了最真实的数据和平台。

老师与企业技术尖兵的相互交流及技术尖兵的实践讲解,让老师对生产实践有了更深的理解。

老师通过将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的不断碰撞,实现了其理论及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进而促进了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二、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发展现状改革开放前,由于我国生产力相对低下,经济发展也相对较慢,企业结构及生产经营方式很少改变。

因此,我国普通高校及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多少年都不变。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的加速,院校的教材内容及课程设置逐渐开始有所调整,但仍远远无法满足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

后来开始出现校企合作,但由于参与的院校不多、校企的合作面也不广,因此“产教分离”仍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特征。

学校所学知识陈旧,所学内容与现实企业需要脱节,一边是四处招揽人才却找不到人的企业,一边又是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大军,读书无用论喧嚣尘上。

打造“三联三共”,实现“共建双赢”

打造“三联三共”,实现“共建双赢”

打造“三联三共”,实现“共建双赢”作者:彭子建来源:《启迪·下旬刊》2019年第09期摘要:近年来,我校党建工作以学校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探究“三联三共”党建共建机制,发挥党建特色品牌的示范带动效应,实现学校与社区“共建双赢”目标;强化组织保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成果转化,确保党建特色品牌落到实处;不断创新共建载体,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优化、整合和利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良好态势,致力于提升学校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主题词:联办,共享;联做,共建;联结,共创。

近年来,我校党建工作秉承“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以学校和社区资源的整合为切入点,与学校所在辖区内的泉山社区党支部共同打造“活动联办,共享优质资源;服务联做,共建优秀团队;文旅联结,共创温馨家园”的“三联三共”党建共建机制,形成了学校“一校一品牌”的党建特色项目,提升了学校服务社区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一、把握总体目标,创建党建品牌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打造“三联三共”,实现“共建双赢”为抓手,以联合社区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遵循“发挥资源优势、培育党建品牌、服务社区发展”工作理念,努力将这一模式打造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示范典型;发挥党建特色品牌的示范带动效应,提升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把学校和社区党组织建设成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推动学校为社区开展终身学习服务,为实现“政校联合,协同育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坚持共建原则,发挥示范作用1.共提党建工作效能。

紧紧围绕学校和社区双方的中心工作,结合两个单位实际,求真务实,讲究方法,用品牌建设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提升双方党建工作的效能,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增强党建特色品牌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2.共立党建工作规范。

在不断总结学校与社区各自党建工作成功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形成学校创建党建特色品牌的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具体措施,建立党建工作规范流程和长效机制,提高学校与社区双方党建工作的沟通效率。

三“为”并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构建

三“为”并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构建

三“为”并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构建作者:宋锦韬来源:《青年与社会》2020年第08期摘要: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对推动院校各专业应用型改造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不仅可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的理论水平、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显著提高,还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对学校的自身发展及其影响力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协同;实践基地;多元合作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近年来,高职学院积极调整专业方向,主动与企业对接,建立校企共同体,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多元育人模式,践行现代学徒制。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对推动院校各专业应用型改造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不仅可拓宽学生的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使学生的理论水平、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显著提高,还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升专业知识水平的机会,教师的专业应用能力可以得到较大提高,通过学校教师与企业业师共同开发应用性课程、应用性教材、项目案例库,制定更适应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校的自身发展及其影响力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一、当前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构建状况及存在问题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构建是以企业技术平台为依托,以院校专业为基础,利用专业工程师培育基地、课程实验中心等平台,联合企业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探索,在人才培养体系优化,实践平台共建,双师型师资团队共育、人才就业联盟基地建设。

院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建立校企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构建“由广到精、由浅入深”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建立快捷的高质量就业通道,形成培训-实习-就业紧密衔接的校企合作就业服务特色。

当前主要校企合作育人体系有基于实习基地的技能强化模式:依据产业发展需求,优选实习基地,组建校企合作虚拟班,基于企业案例强化学习行业新技术,提升专业技能;基于校企团队的项目实战模式:学校教师、企业专家组建教学团队,共同设计案例项目,共同开展实训课程教学和考核,使学生掌握专项技术能力;基于特色班的校企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学校从大学二年级开始专门组建特色班,并与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共同开展师资培养,共同开展就业服务,共同培养素质高、技术精的高级应用人才。

助推产教深度融合,加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助推产教深度融合,加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优势,校企同“心”共同放眼湾区、立足深圳、根植福田,进一步激发校企合作的内生动力,协力打通产教融合发展的“最后一公里”,校企双向奔赴、双向反哺,助推产教深度融合,激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优势。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华强职校”)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实施“一个中心、两个支撑、三个治理、四项工程”发展战略,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一个中心。

华强职校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以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为纽带,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优化专业布局,持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为国家培养信仰坚定、本领过硬的新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两个支撑。

校企育人“双重主体”,为学生营造多元学习环境;学生学徒“双重身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职业教育—产教协同育人”,将学生培养成拥有专业能力和系统方法技能的高素质职业人,以及拥有社会能力和发现自我能力的幸福社会人。

三项治理。

当前,产教融合正从制度走向实践,从松散联结迈向实体嵌入。

华强职校致力构建“政校企一体办学、助推产教深度融合,加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贺英超 赵晓东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强职业技术学校工学评一体培养”的华强模式,加强政府、区域产业、学校资源的共享和多主体之间的协调,在政府主导下促进学校与行业企业尤其是与福田区“专精特新”企业开展深入合作,推进共同参与、共同治理,优化服务供给,服务企业人才需要,服务创新驱动战略。

四项工程。

其一,以产助教工程。

华强职校“引企入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和生产性实训基地,主动适应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增强市场需求与发展态势的感知力和敏感度,主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建设智慧教室、智能体验中心等专业实训空间。

深化“引企入教”,促进企业需求真正融入人才培养环节,构建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以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开设企业“订单班”“双制班”“冠名班”,与知名企业成立人才交流中心,塑造优秀产教融合品牌,申报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范本(二篇)

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范本(二篇)

校企合作“厂中校”建设方案范本根据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作____文件要求以及学院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会议精神,我系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厂中校”建设方案;希望以此为契机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加快推进我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一、建设背景“厂中校”建设是学院示范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也是推进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与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

“厂中校”的建立能使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真正实现校企一体,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领导机构成立以系主任与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副主任与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室全体教师、系办公室科员以及学生辅导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1.制订、完善“厂中校”的运行机制与管理办法;____组织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____组织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4.邀请企业专家到校讲座,为学生授课。

三、建设任务学院校外教学基地的基本建设任务:1、满足学生部分实践与顶岗实习的要求;2、满足我系教师调研、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要求;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学员学习,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四、运行机制1、建立“厂中校”的管理与沟通机制“厂中校”能否顺利进行,应靠完善的制度进行保障,为此我系根据学院制订的《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明确了我系与合作企业的职责,通过制度保障与合作企业的良好关系。

“厂中校”的建设过程很大部分是沟通的过程,建立校企沟通机制是建设“厂中校”的重要内容。

我系通过与相关企业的有效沟通,围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实现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协调发展。

2、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师管理机制以“厂中校”项目为纽带,实现学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互兼互聘、共同培养”,确定学院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的“校企轮换”的机制。

产教融合办学理念

产教融合办学理念

产教融合办学理念
一、培养实践技能
产教融合办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将产业与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实际操作和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专业的技能。

这种办学理念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综合素质
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非专业技能。

这种办学理念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三、推进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强调推进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

这种办学理念能够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资源,同时为企业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资源。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学校与企业的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优化资源配置
产教融合办学理念注重优化资源配置,将产业与教育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这种办学理念能够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教育成本,同时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五、实现互利共赢
产教融合办学理念强调实现互利共赢,通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使学校和企业都能够获得实际的利益。

对于学校来说,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就业率;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获得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资源,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实现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和社会的进步。

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

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努力推进学校内涵建设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是一所隶属于东莞市教育局的全日制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创办于1958年5月,前身为“东莞农校",是东莞市最早成立的中专学校。

2000年5月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

2003年更名为“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 2011年8月与同为“国家级重点”的“东莞市职业技术学校”合并,成立了新的“东莞市经济贸易学校".学校以创国家级示范职业学校为目标,在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内涵建设,在办学模式、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建设等“软件”层面上不断提升,努力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一、校企合作层次逐步提升(一)实习基地模式在该模式中,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与实训,后一年或最后半年到企业顶岗实习;学校负责学生的培养和培训,企业不参与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仅提供实习实践岗位,帮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需求。

这是我校校企合作中最主要的模式,合作企业数量众多。

如东莞市诚业会计服务有限公司、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东莞市点石广告有限公司、东莞市万江区新村幼儿园、东莞市南方物流有限公司、东莞市沃尔玛百货有限公司、东莞市宏远酒店有限公司、东莞市权众实业投资有限公司等40多家知名企业,但大多数企业与我校还是短期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接受学生的数量和实习时间受学生的主观意愿的影响,企业与学校均较为被动,存在“校企热学生冷"的问题.(二)订单培养模式该模式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协议,按学校教学要求、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校教学与企业员工培训同步进行,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这种模式针对性强,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缩短了进入企业后的适应期,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订单培养模式多以“冠名班”的形式存在,如旅游管理专业的“东莞宾馆班”等。

“三结合”显成效 “四三二”促共赢

“三结合”显成效  “四三二”促共赢

“三结合”显成效“四三二”促共赢作者:倪泳彭涛来源:《职业》2020年第08期日前,江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以下简称“江宁高职校”)在南京举办了“创新融合·共赢发展”产教融合高峰论坛,南京市职教领域的专家及相关企业代表出席了论坛。

江宁高职校党委书记徐丽主持论坛,校长王小林介绍了江宁高职校2014年以来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与会者聆听了江宁高职校产教融合办学的先进经验,聆听了专家的精彩演讲,并参加了江宁高职校3所二级学院——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京东双创学院、皮草(非遗)学院的揭牌仪式。

近年来,江宁高职校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方针,采取自建与引进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改造与新建相结合的“三结合”方式,积极探索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创新途径,形成“四学院三中心二平台”的校企深度合作框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

实现“真融”“真合”,建立4所特色专业学院江宁高职校利用地处南京江宁的区位优势,充分挖掘当地优质企业资源,紧扣企业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地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把区域产业转型的结构性需求和专业教学紧密结合,进行双向构建,使之达到“真融”“真合”。

江宁高职校先后与菲尼克斯共建中德智能制造学院,与联想集团共建联想创新学院,与京东集团共建京东双创学院,与禄口街道、中铁二局、金陵科技学院、苏琦特皮草有限公司等“政企行校”共建皮草(非遗)学院。

江宁高职校机电工程系和菲尼克斯电气公司共建了中德智能制造学院。

该学院是南京市职业学校十大专业学院之一,学院组建了菲尼克斯订单班,将菲尼克斯面向智能制造的产品和技术融入实验实训平台,打造集智能制造领域的基础训练、系统训练和实战训练于一体的智能制造实验实训基地,成为高端研发、公共服务、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合作交流的“四合一”平台,致力于培养一批具有实践经验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

到目前为止,江宁高职校已开设了两届菲尼克斯订单班,培养学生共42人。

产学融合签约仪式:携手并进 共创未来 共赢繁荣

产学融合签约仪式:携手并进 共创未来 共赢繁荣

产学融合签约仪式:携手并进共创未来共赢繁荣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融合合作也日益加强。

近日,乌鲁木齐市万通技工学校与伊犁匠心汽美工作室进行了产学融合合作的签约仪式。

我校创就业指导中心闻老师与到场的企业代表签署了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上,双方表达了深度合作、共同发展的愿望,并就产学融合、工学交替、实习实训等具体合作内容进行了探讨和规划。

匠心汽美工作室秉承“倡导有中国特色的车居文化”的经营理念,“有所学、有所为、有所成”为企业文化的支柱精神,先后涉足汽车养护,汽车美容,汽车快修保养,等数十项汽车服务领域。

在签约仪式上,创就业指导中心闻老师表示:“我们很高兴能够和企业进行这样深度的合作,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高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而企业的参与将使我们的教育更贴近实际,更符合市场需求。


企业代表也对此次合作表达了积极的看法。

她表示,通过与乌鲁木齐万通的合作,企业将有机会获得稳定且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供给,同时也将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

在具体的合作内容上,双方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实现人才的精准培养。

同时,企业将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际操作的经验和机会,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学校则将为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以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通过产学融合的合作方式,学校和企业将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这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的深度发展,为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共建“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装饰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 三、合作模式及项目特点
1、搭建工作室平台,校企在人才培养中 “协同共赢”,成为提高土建类高 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方面,学校利用其优势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政策支持为企业提供服 务促进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参与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中,解决了 学生的实习实训在时间上的间断性、空间上的分散性问题,企业承担了一定的社 会责任,实现了人才培养的社会效益。
2、依托工作室项目合作平台、基于“两化”课程设计理念、促进项目化教 学改革,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以真实的工程项目为纽带,校企师生员工组建混编团队,共同完成项目,将 “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促进了项目化教学改革,形成了产教结 合一体化教学模式,在全过程实施中推动了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 四、合作过程、问题及解决办法
厂校融合,三室合一,专业共建,协同共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共建“专业工作室”案例
一、学院及合作方介绍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学院主动适应区域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持走产学研合作办学道路,教育教学改革特色鲜明,成效 显著。学院所属建筑工程技术系设有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建筑 装饰工程技术、艺术设计、市政工程技术等 6 个专业,其中与江苏安厦工程项目 管理有限公司等 13 家企业合作共建了“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装饰设计工 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三个专业工作室,合作单位及相关信息如下:
(1)根据建筑产品的价值链形成过程,按照项目立项、设计、招投标、施 工、验收等阶段分解“独立化”工程任务,为实现“两化”课程设计提供实施条
件。 (2)针对正运作项目,提炼各“独立化”工程任务的知识能力要素,并将
每个教学单元进行“递进式”课程项目化设计,实现“教学任务工程化”。 (3)以实施中的项目为载体,将进行中的工程任务的各环节与理实一体化
(2)2010 年以来,学院与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等 13 家企业深 度合作,通过校企内设机构—专业教研室与公司项目部的物质资源整合和人力资 源互动,以“三室合一”(教室、实训室和企业项目工作室)为基本模式组建了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装饰工作室”、“平面设计工作室”,外引企业专家、 行业能手及一线技术员工作为专、兼职教师,同师生组建混编团队,制订并完善 “工作室”校企合作模式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
3、探索实践了“基于两化课程设计理念的”产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成为土 建类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主要渠道。
校企师生员工在实施项目的生产过程中,同步完成教学任务,形成了“产学 一体”教学模式,其核心是以“教学任务工程化、工程任务课程化”的“两化课 程设计”为理念;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从而使生产过程和教 学过程完全对接。
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技 8 上海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

9
常州装饰材料行业协会
装饰工作室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10
常州米多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装饰工作室 平面设计工作室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艺术设计
11
武进区湖塘胜康创意图文社
平面设计工作室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12
常州百佳建筑装饰有限公司
装饰工作室 平面设计工作室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
工程监理、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工程监理、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工程监理、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工程监理、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工程监理、工程造价、 建筑工程技术
常州中瑞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
工程造价
7 常州武晋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
工程造价
序号 1 2 3 4 5 6
合作企业
合作(依托)工作室
合作建设专业
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江苏瑞安工程项目咨询管理有限
公司 江苏东方建设项目管理咨询有限
公司 上海智达工程顾问有限公司
江苏阳湖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
装饰工作室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
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室
2、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将专业教学建到生产一线,解决了土建类学生难以 参与到生产性实训的问题。
以工作室为平台,已完成项目作为引导案例,而实施中的项目是“真题真做”。 学生的消耗性、模拟态和表象化的教学实训和实习,通过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转变成为建筑企业生产性、原生态和实体化的建造过程。根据学生完成项目的工 作绩效,适当给予物质奖励,极大激发了学生的生产性实训热情和学习兴趣,提 高了学生自我工程实践能力的主体意识,推动了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提升土 建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原动力。
(3)通过企业介绍、教师自引、各方推荐等多种途径引入真实项目,由专 业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团队共同组建项目小组,以企业经营模式共同推进、完 成项目。
(4)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一方面及时实现真实项目向教学设计、实训项目 转换,服务教学改革,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及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另 一方面双方明确 “项目责任制”,获取经济利益,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校企双方 在项目的“做学教一体”中不断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
1、构建了“厂校融合,三室合一”的专业工作室平台,解决了土建类专业 教学过程与建筑业生产过程对接难的问题,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1)深化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结合专业特点,深入剖析校企合作双方利益 关系,依托“专业工作室”、“企业工作站”等合作平台,相互融合双方对口部门 的合作关系,构建合作平台网络(见图表)。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艺术设计
13
常州红星美凯龙
装饰工作室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以项目主要合作单位之一的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 江苏省专业化综合性项目管理企业,在项目管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具
有地方规模企业示范性、代表性。自 2010 年与学院合作成立“工程项目管理工 教学团队,共同 完成了工程项目的实施、开展了课程两化的设计及实施;先后引进了人民医院整 体迁建工程监理等技术服务项目 7 项,累计到帐资金约 58 万元,并利用这些真 实项目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理》等项目化教学;参与制订了 2009-2012 级工程监 理人才培养方案;历年提供现场在建工程项目约 80 项,先后为学院 5 名专业教 师提供了下企锻炼的岗位,安排实习岗位累计约 2600 人次,安排学生就业 16 人次,也为学院与江苏省建设监理协会、常州市工程造价协会等行业管理部门搭 建了联系的桥梁。 二、合作项目名称
课程有机关联,由项目负责人引领、师生员工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即真正实 现“做教学”融为一体,从而实现“工程任务课程化”。 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1、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显著提升 根据近三年来的麦可思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我校土建类专业学生在就 业率、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方面逐年提升,并居于省内同类专业上游水平。 以 2012 年度的麦可思统计数据为例,我校施工技术员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 3144 元,高于本省高职院校从事该职业的毕业生平均水平。根据 2012 年麦可思报告, 土建类位于毕业生就业职业需求的前 6 位。 2、专业内涵建设成果显著 依托工作室平台,累计安排各位实训 4000 多人次,解决就业岗位 250 多人 次,合作完成技术服务项目 26 项,累计到账资金 143 万元,累计完成相关科研 课题 5 项,获得国家级奖项 2 项,获得各类国家专利 2 项,成功申报获批了江苏 省建筑工程重点专业群“苏教高〔2012〕23 号”和重点实训基地“苏教高〔2012〕 24 号”两大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学生在科技社团活动,人文素质方面也取得一 系列成果,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多方面的聚合效应。 3、师资队伍实力增强 依托工作室平台,校企共同组建校企混编教学团队,促进了校园文化和企业 文化融合,实现了工程理论和技术应用对接,青年教师得到成长锻炼,“双师型” 教师比例稳步提高。 4、专业在校生获得了较高的社会评价 企业对工作室平台下的在校生具有较高的社会评价。在校生共获得各类省市 级比赛奖项 13 项,被地方媒体和中央媒体报道 4 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