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有感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 读书报告
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读书报告1 简介《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是美国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关于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的学术著作。
该书主要讨论了政治秩序的形成和政治衰败的原因,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政治转型和民主化进程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阐述。
2 政治秩序和政治发展政治秩序是指一种宏观上的政治组织形式,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功能。
福山认为,一个政治秩序的建立需要满足一些基本要素,如政府的合法性、宪法的稳定性、选举的公正性、法律的权威性等等。
政治秩序的建立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福山指出,政治秩序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需要政治精英、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努力。
政治发展是指国家或社会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体制等方面的发展和变迁。
在政治发展的过程中,福山认为,强调民主化和自由化是必要的,但同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
政治秩序和政治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政治秩序的不完善会限制政治发展的空间,而政治发展需要在一定的政治秩序基础上进行。
3 政治衰败的原因政治衰败是指政治秩序的崩溃和政治发展的停滞,是一种社会危机。
福山认为,政治衰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政治权力的滥用和腐败在政治权力过度集中的情况下,政治精英容易产生权力腐败和群众不满的情况,进而影响政治秩序和政治发展。
3.2 政治参与的匮乏和民主化程度低下政治参与不足和民主化程度低会导致政治制度缺乏有效的权力制衡和反腐机制,进而影响政治稳定和发展。
3.3 社会发展不平衡和经济落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经济落后容易产生社会不满和政治动荡,对政治秩序和政治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4 民主化与政治稳定福山提出了“民主稳定化”理论,认为民主化和政治稳定是相辅相成的。
在民主化进程中,需要建立相应的民主制度和法律体系,引导公众参与政治、行使民主权利,保证政府的合法性和政治稳定性。
然而,民主化也可能带来政治动荡和政治不稳定,这需要政府、政治精英和社会各界共同应对。
后知后觉者中的先醒者——评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后知后觉者中的先醒者——评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
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章永乐
【期刊名称】《中国图书评论》
【年(卷),期】2013(000)011
【摘要】2012年10月,因《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以下简称《终结》)而名扬国际学界的日裔美国学者福山的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以下简称《起源》)推出中文版。
福山本人也飞到北京为其新书做宣传。
尽管出版者和销售者用“巨著”这样的词来描绘该书,但该书在中国知识界并没有引发热烈的反响。
【总页数】10页(P4-13)
【作者】章永乐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历史终结论”到“政治发展次序论”:如何理解现在的福山?--评《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从工业革命到民主全球化》
2.早期现代政治发展的四个要件——评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3.政治秩序的“古今之变”与不变——读福山新著《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
4.读《政治秩序的起源》福山的中国历史观
5.关于生物工程与人类的论点——评福山《后期人类的未来》一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现代政治发展的四个要件——评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
序》一书 ,认为 “ 9 ・ 1 1 ”事件之后 ,全球 政治的首要 问题 是重建 国家概念而非如何淡化 国家概念 ,需要将 国家权力的活动范围与其能力强度分开 ,而 国家构建
主要指 的是 贫 困国家或失败 国家 的国家能力 的提 升 , 即在强化 现有 的国家制度 的同时新建 一批 国家制 度 ,
以后 ,尤其 是其 中文版 面世 以来 ,在 中国学术界 引起 了强烈 的震 动 ,认为其未 改 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政治 发展 的终结 的观点者有之 ,认 为其改变初衷支持 强大 统一 的国家 权力者亦 有之 。笔者认 为福 山并 未有 1 8 0 度 的观念转 变 ,他念兹在 兹的依 旧是现代 自由民主制
秩序等四 个方面展 开 :政治发展的 生物基础是人 类有 着共享的人性 ;制度要件 包括 强大而有效 的国家、法治 和 负责制政府 ;发 生机 制是遵循在 竞争压力下的 变异与选择原则 ;其最优秩序是 实现 国家、法治与 负责 制政
府 的 稳 定 平 衡 的 自由 民主 体 制 。
【 关键 词】《 政 治秩序 的起 源》 早期现代政 治发展 自由民主制
读 书与思考 T H E O R E T I C A L H O R I Z O N
早 期 现 代 政 治 发 展 的 四 个 要 件
评福 山 《 政 治秩序 的起 源 :从前人 类 时代 到法 国大革命 》
■ 罗 雪 飞
【 提 要 】《 政 治秩序 的起 源》 对 “ 早期 现代政 治发展 ”图景 的描述主要从人性 、制度 、发生机 制和最优
读《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政治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你很难定义它是科学,因为它总是根据发生过的事件来梳理规律,很难通过规律来预判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件。
很多政治学家“活久见”,晚年时会推翻早年提出的观点。
特别是所谓的“第三波民主浪潮”之后,目睹了冷战结束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学家纷纷开腔;而中国的崛起、拉美的衰落、非洲的迟滞、美国的霸权、欧陆的困境,都给他们的认知产生了新的影响。
政治学的发展简直不能再波澜壮阔一些了。
当代政治学讲述政治学史的时候,起始往往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落脚点往往都是福山。
幸好福山是一个平易的讲述和评议者,也是一个各种学科都能涉猎的杂家。
他写的两部皇皇巨著《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横跨几大洲、纵跨几千年,系统梳理了国家、民主、权力、自由等概念,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免去了“爬楼”看史的痛苦。
关于“社会契约论”霍布斯、卢梭、洛克作为西方政治制度设计的理念基础,明确提出人类个体原本是“自由人”“个体”,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获取利益,形成了国家,让渡了自己的自由、平等、权利甚至是财产和生命,来获取国家机器的保障。
这也是西方政治学说的基点:国家在保障“个体”安全的同时,必须最大程度的赋予“个体”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权利。
然而,福山从生物学、人类学和考古学出发,提出人类和黑猩猩一样,生来就是群聚的,并不是“个体”“自由人”,因此也不存在“生来自由”,更不存在让渡自己的权利来获得国家保障的“契约”。
所以,自由的程度、民主的程度、权利的多寡,不应该成为评判一个制度优劣的标准;与之相对的,国家能力的强弱、法治制度的规范、政府部门的负责,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符合人类福祉的。
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理性选择理论经济学家都认为,物质利益享有优先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带动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然而,这种观点很难解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为何有同样的宗教信仰;也很难解释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如此重要的地位。
政治秩序的起源
我对福山对东西其实是有批评的,政哲的难度比较大。
这本算比政。
涉及的问题在社会学也有。
书有上下两册。
政哲、社会、历史、比政等不同的都有涉及,但是政治学要学好是要懂历史的。
还有哲学的方法:柏拉图、亚多;另一个是社会学的方法:实证;贡献巨大的有马克思、韦伯、涂尔干。
《历史的终结》,福山是日裔,亨廷顿是他的导师。
比政比政哲要形而下以下,但是比政中比较理论化的是他们师徒。
德国政哲与英法政哲施特劳斯、科耶夫(当代研究黑格尔),福山受科耶夫的影响读了黑格尔。
精神现象学,法哲学,讲福山要从这里讲起。
哲学界对黑格尔的研究是多的,但是政治学对黑格尔的研究不够。
更可以说,对于德国的政治学研究都不足,而更多的是研究英法。
英法的政治学对世界的贡献是巨大的,经济学也是。
英国比较早构建了现代国家,重点是国家内各个部门如何划分权力和相互制约,就有代议制民主,三权分立,自由均衡等问题。
德国是后发展,德国系统思考的时候,英国已经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国家,德国的重点是如何在松散的国家条件下,构建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除此之外,还有特殊价值和普世主义的问题,能不能搬用英国的理论。
从这两点,可以说,理解黑格尔是德国政哲的基础。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是非常复杂的体系,是人类的精神发展史,按照黑格尔的理解,希腊是非常不错的。
他关注的核心是如何建立有公共性的现代国家和共同体,希腊不错,但是客观精神中包含否定主观精神的部分。
罗马时候,主观性凸显出来,但是又得不到依托。
黑格尔构想的是客观精神到主观精神,再到绝对精神,其外化就是国家。
历史终结与最后之人科耶夫的理解有点不同,每个人都追求自由自主成为自己的主人,但是主人之间要斗争。
勇敢的人就会成为主人,而没有勇敢成为主人的就成了奴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都是主奴关系。
拿破仑把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推广到欧洲,是历史的终结,是人类探索自主性制度的结果。
以前都是主奴关系,只有法国是自由民主的理念,真正结束了主奴关系的历史,再也不用。
福山身份政治读后感
福山身份政治读后感福山的《身份政治》是一本深入探讨身份政治及其对现代社会和政治秩序影响的重要著作。
在阅读这本书后,我深感其观点独特,分析深入,对于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首先,福山在书中对身份政治的阐述非常清晰。
他指出,身份政治的核心是群体认同和尊严诉求,这种诉求往往与特定群体的历史、文化、种族、性别等因素相关。
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加速发展,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日益凸显,身份政治也因此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
其次,福山对于身份政治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认为,身份政治的根源在于社会不平等和阶层分化。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群体之间的地位和权益往往存在不平等现象。
这种不平等会导致一些群体感到被边缘化或排斥,从而产生身份认同危机和尊严诉求。
此外,福山还从古典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汲取营养,提出了激情的观念并认为它是身份政治的根源。
他认为,激情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忠诚,是人们对于自己尊严的追求和维护。
在身份政治中,激情往往会被用来煽动人们对于特定群体的认同和忠诚,从而形成一种排他性的政治力量。
最后,福山对于如何应对身份政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要应对身份政治,首先需要承认和尊重不同群体的差异和权益,建立包容性的社会秩序。
同时,也需要通过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方式来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减少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此外,还需要通过法律和制度建设来保障社会公正和平等,为不同群体提供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权益保障。
总之,《身份政治》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著作,它对于我们理解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了身份政治的重要性和影响,也对于如何应对身份政治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我相信这本书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读后感1则
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读后感1则福山近几年在国内声名鹊起,也曾受到中南海的礼遇,作为“自由世界”的政治学家,这样的优待似乎很少见,毕竟,中国大陆在民主国家的眼里属于没有民主的典型。
读完福山这本《政治秩序的起源》似乎可以看出一丝端倪。
在这本著作中,福山将政治制度分解成三个部分:国家构建、法治以及负责制政府,三者缺一不可,而且三者出现的次序以及互相之间的平衡决定了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演化。
国家构建在本书中,国家构建放在了第一位,这其中,中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国家——秦国,而欧洲出现秦国这样统一强大的中央国家要到很晚,当时的欧洲的王国是由封建地主构成的松散的联合体。
中国的国家构建如此成熟如此强大,虽然在马尔萨斯式的世界里,强大的国家机器可以通过自顶向下的统治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带来的副作用是政治制度的其余两个组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完全受制于国家,从而逐渐导致政治衰败,政治制度陷入一乱一治的循环。
法治在福山看来,法治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基督教、穆斯林教以及印度教从一开始就有着严格的宗教律法,这种宗教律法是不受世俗统治者干涉的,甚至世俗统治者的合法性也需要宗教的确认。
中国古代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我个人并不认为有“儒教”这个宗教),都在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沦为统治者的附庸,从历史上有名的”三武一宗“佛难可见一斑,在国家暴力下,宗教机构不堪一击,而基督教甚至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印度教的神职人员即婆罗门的社会等级要高于作为统治者的刹帝利阶层。
在宗教的强大影响下,真正的法治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开始发轫。
负责制政府负责制即统治者要对治下的民众负责,要置民众的利益于个人利益之上。
如果统治者的合法性不再存在,则民众有权利要求政府倒闭。
现代的负责制政府体现在通过选举使得政府下台或者上位,而中国古代则是通过武装起义的方式改朝换代。
我们应该注意到,导致这两种不同方式的一个原因是选举需要有法治的保障,而中国古代并没有真正的法治,因此只能通过非法制的方式推翻政府。
读《政治秩序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第二部分
《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第二部分国家建设(91页-219页),本部分作者福山以中国、印度、中东、欧洲介绍了从部落到国家的建设过程,作者用将近130页的篇幅来介绍世界主要区域的政治秩序变革是很精简而且很考验功力的,这部分与历史结合的相当紧密,就我而言,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总体上来讲,中国、印度、中东地区的政治秩序建设,都以父系家族的血统为基础,建立国家是为了克服部落社会的局限,在这些地域,不让亲戚关系成为社会组织基础的建国努力,是出发点,但是也都归于失败,即使到了今天,家庭和亲戚团体仍然强大,成为社会组织和身份的来源。
但是比较特殊的是欧洲,其在很早就是个人主义,而不是家庭或亲戚团体。
一、中国我写这个笔记的原则是,未来的时候,可能我已经忘记了这本书里面的内容,但是我希望如下结论,我还可以记得。
主要有:1.中国具有强大的国家,但是没有形成强大的社会,这一点与印度不同,印度是有强大的社会,但是没有形成强大的国家。
很难想象,如果既能够形成强大的国家又能够形成强大的社会,那么这其中的人民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可能是一种高度的自由。
2.从部落到国家层次的过渡中,新的国家制度是重叠在亲戚关系的社会组织之上,一直到商朝末年,亲戚团体仍是中国社会组织的主要形式,而尽量摆脱亲戚团体的非人格化管理,中国要一直到西汉才得以确立,但是在东汉到隋唐,亲戚团体又卷土重来。
3.严格意义上来讲,周朝并不是国家,它的社会性质更像是部落性质(顺便提一下,由于周朝持续的封建和不断的分封,但是经过几代就没有封地的贵族就“沦落为士”,“士”这种群体在中国的发展史上做出了超凡的贡献),但是东周时期不断的混战,尤其是发展到战国时期几乎以全部男子为兵源,以消灭对方国家为目的的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国家形成。
4.激烈战争早就强烈的奖励,春秋战国时期连绵不绝的战争导致了旧制度被摧毁和新制度取而代之,它们都与军事组织、征税、官僚机关、民间的技术革新以及思想有关。
读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政治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你很难定义它是科学,因为它总是根据发生过的事件来梳理规律,很难通过规律来预判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件。
很多政治学家“活久见”,晚年时会推翻早年提出的观点。
特别是所谓的“第三波民主浪潮”之后,目睹了冷战结束后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学家纷纷开腔;而中国的崛起、拉美的衰落、非洲的迟滞、美国的霸权、欧陆的困境,都给他们的认知产生了新的影响。
政治学的发展简直不能再波澜壮阔一些了。
当代政治学讲述政治学史的时候,起始往往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落脚点往往都是福山。
幸好福山是一个平易的讲述和评议者,也是一个各种学科都能涉猎的杂家。
他写的两部皇皇巨著《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横跨几大洲、纵跨几千年,系统梳理了国家、民主、权力、自由等概念,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免去了“爬楼”看史的痛苦。
关于“社会契约论”霍布斯、卢梭、洛克作为西方政治制度设计的理念基础,明确提出人类个体原本是“自由人” “个体”,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获取利益,形成了国家,让渡了自己的自由、平等、权利甚至是财产和生命,来获取国家机器的保障。
这也是西方政治学说的基点:国家在保障“个体”安全的同时,必须最大程度的赋予“个体”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权利。
然而,福山从生物学、人类学和考古学出发,提出人类和黑猩猩一样,生来就是群聚的,并不是“个体”“自由人”,因此也不存在“生来自由”,更不存在让渡自己的权利来获得国家保障的“契约”。
所以,自由的程度、民主的程度、权利的多寡,不应该成为评判一个制度优劣的标准;与之相对的,国家能力的强弱、法治制度的规范、政府部门的负责,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符合人类福祉的。
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现代理性选择理论经济学家都认为,物质利益享有优先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带动了思想理论的发展。
然而,这种观点很难解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为何有同样的宗教信仰;也很难解释宗教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如此重要的地位。
论中国发展模式——读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有感
作者: 夏庆杰
作者机构: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100871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战线
页码: 53-58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中国发展模式;工业化;企业;企业家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中最根本的变革是生产力的变革,到目前为止主要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对一国政治经济体制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工业社会需要容纳多种所有制企业和企业家生存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劳动力流动制度和劳动力市场、大众教育体系为工业社会培训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力、稳定灵活的融资制度、对产权的保护、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社会稳定和秩序等,中国的改革开放不过是为工业社会的主体——多种所有制企业和企业家——提供了必要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这是中国发展模式成功的核心机理:。
政治秩序的起源
政治秩序的起源《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读书笔记本书的作者是弗朗西斯·福山,译者是毛俊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第一版。
先看一下作者简介,福山生于1952年10月27日,日裔美籍学者。
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尼兹高等国际研究院、舒华兹讲座、国际政治经济学教授。
曾任美国国务院思想库「政策企划局」副局长。
著有《历史之终结与最後一人》、《後人类未来──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跨越断层──人性与社会秩序重建》、《信任》。
《政治秩序的起源》是福山的新作,其主要内容是试图讲述今日政治制度是如何从历史之中发展出来的,其首先把对政治秩序的研讨向前延伸到人类的灵长类祖先,然后依次讲述人类部落社会的出现、第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的生长、法制在印度和中东的开始,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前夕问责制度在欧洲的发展。
这本书涵盖了众多的社会和历史时期,其论证资料也包括人类学、经济学、生物学等众多领域。
本书分为五大部分,国家之前、国家建设、法制、负责制政府、以及迈向政治发展理论。
第一部分国家之前我认为黑丝本书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作者展开了对政治秩序发展的阐述,在第1章讲政治的必需,作者以第三波民主化的发展与衰落为引子,论述时人对自由民主制的担忧以及无政府主义的不合理性,1970年到2010年的40个年间,世界民主国家的数量经历了一次高涨,民主制和市场导向的经济在中东阿拉伯之外的国家蓬勃兴起,这便是亨廷顿所讲的第三波民主化,然而,第三波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顶峰之后,在21世纪头一个十年却出现了民主衰退,参与第三波民主化的国家中,约有五分之一的国家不是回到了威权主义,就是看到其民主制度遭到了严重侵蚀。
导致该原因的出现不无政治焦虑及左右派无政府主义的影像,作者用“达到丹麦”来形容建立政治秩序的问题,丹麦这个国家象征着民主、稳定、热爱和平、繁荣、包容、政治腐败极低。
“到达丹麦”的过程首先是以牙还牙的部落制社会,之后,这些部落逐渐发展出等级制度,中央集权的产生,财产不再为宗族而是为个人拥有,产权相应的规则也出现,日积月累,政治规则越来越正式化,变成书面法律而不再是习惯或非正式的传统,即制度代替了领袖,最后社会不仅使统治者遵守限制国家权力的书面法律,还责成他们向国会、议会和其他代表较多人口的机构负责,一旦统治者接受了正式规则,限制了自己权利,并让自己统治权臣服于通过选举表现出来的大众意志,这样民主制便产生了。
福山政治秩序思想研究
摘要政治秩序理论是政治学的一大重要问题。
在目睹很多后发国家出现政治动荡、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出现结构性弊病、中国模式取得的巨大成就后,福山的研究重心逐渐转向了政治秩序问题。
福山的现实关怀和对前人的传承使得他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秩序思想。
国内虽有很多学者展开对福山政治秩序思想的研究,但很少有学者对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展开全面、系统地研究。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福山政治秩序理论展开系统研究,以完善国内对西方政治秩序理论的研究。
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是这样一种逻辑:三大要件是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表层,三大要件的动态平衡是福山理论的核心要义,政治秩序难以避免政治衰败,这是政治秩序理论的一大补充。
这是一种由表及里的理论。
本文从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形成背景、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要件、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核心要义、政治秩序到政治衰败几大方面入手,运用文献研究法、定性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展开研究,最后得出几大结论: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看起来是要件问题,但其核心要义在于基于国家与社会有效互动基础上的动态平衡;福山的“平衡”在实行起来具有很大困难;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既存在理论贡献又存在理论缺陷;福山的理论有所修正,但未在根本上突破“历史终结论”。
关键词:政治秩序;构成要件;动态平衡;政治衰败AbstractThe theory of political order is an important issue in political science. After witnessing many political upheavals in the latter countries, structural maladies in the political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and the great achievements made by the Chinese model, Fukuyama's focus has gradually shifted to the issue of political order. Fukuyama's realistic solicitude and his predecessor's inheritance led him to form his own political order thought. Although many scholars in China have carried out studies on Fukuyama's political order, few scholars have conducted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study of Fukuyama's political order theory. Therefo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duct a systematic study of Fukuyama's political order theory so as to improve the domestic research on Western political order theory.The political order theory of fukushan is such a logic: the three important elements are the surface of the theory of Fukuyama's political order.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he three important elements is the core of Fukuyama's theory, and the political order is difficult to avoid political decay, which is a major supplement to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order. This is a kind of theory from the inside and inside. 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background of Fukuyama's theory of political order, the important elements of Fukuyama's political order theory, the core essentials of Fukuyama's political order theory, the political order and the decay of politics, and uses the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nd the comparative study method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Finally, several major conclusions are drawn: the political order of Fukuyama. The theory seems to be an important element, but its core is the dynamic balance based on the effec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the "balance" of fukushan has great difficulties in its implementation; the theory of fukushan's political order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theoretical defects, and the theory of fukushan has been amended, but it doesn’t fundamentally break“ the theory ofthe end of the history”.Key words: political order constitutive requirements dynamic balance political decay 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选题的依据与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21.2.1国内研究现状 21.2.2国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方法 4第2章福山政治秩序理论提出背景:传承前人与现实关怀 52.1 继承亨廷顿的政治秩序理论 52.2 对各国政治现状的现实关怀 6本章小结 7第3章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构成要件:国家建构、法治与民主问责 83.1 国家建构 83.1.1现代国家的源泉 83.1.2国家建构的途径 93.1.3当代中国的国家建构 103.2 法治 113.2.1法治的来源和形成 123.2.2当代中国的法治 133.3 民主问责制 133.3.1民主问责制的起源 143.3.2民主问责制形成的条件 143.3.3中国的民主问责制 15本章小结 17第4章福山政治秩序理论的核心要义:动态平衡 184.1福山所谓的“平衡”——国家与社会力量的动态平衡 184.2动态平衡的实现情况 194.3 动态平衡的实现难度 194.3.1三大要件内部的结构性张力 194.3.2“路径依赖”决定了多国难以实现真正的平衡 20本章小结 20第5章政治秩序到政治衰败:原因及表现 215.1 政治秩序必然走向政治衰败的原因 215.2 政治衰败的表现 225.3 美国的政治衰败 22本章小结 23结论 24参考文献 26第1章绪论1.1选题的依据与意义政治秩序问题是政治学中的一个经典问题,在理论研究、实践指导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福山对中国政治史的思考
福山对中国政治史的思考作者:伍国来源:《读书》2011年第12期美籍日裔政治理论家弗兰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以一篇《历史的终结》和出版于一九九二年的著作《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闻名于世。
他在东欧剧变之后慨然宣布欧美自由民主体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终极性的胜利,其论断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持久的争议。
十余年后,福山从位于美国政治核心地区的东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跳槽到西海岸斯坦福大学,其学术兴趣也更多地从政治学者热衷的构建理论模型和预言未来转向一种历史的路径,即追根溯源,经由发掘各种政治秩序和思想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初缘起和历史演进,推求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就是说,福山现在更像一位政治思想史家,尽管他最终还是以一个政治思想家的身份提出了自己的理论。
即他的最新成果,《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革命》(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Order: From Prehuman Times to the French Revolution)。
在这本书中,福山关注的要点仍是西方学者惯常探讨的核心问题:国家政权,围绕“国家之前”,“国家构建”,“法治”(rule of law),“负责任的政府”这几个论题展开。
这也是福山分析人类历史上各类政府的三个基本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福山在这部新书中以极大的篇幅讨论了中国历史上的国家形态和功能,并对中国这一个案给予了较为谨慎和持平的分析。
关于国家制度的起源,福山认为霍布斯、洛克、卢梭等人的社会契约理论是欠准确的,因为国家本质上是具有强制性且等级森严。
这里福山完全否定托马斯·霍布斯关于早期人类个体相互残杀,因而需要国家(利维坦)作为个体人之间建立的理性契约的理论。
他断言,人类从来没有以个人状态存在过,也从来没有刻意自我组织,因为人类天生就具有社会性,只有在达到较高的发展阶段后才开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
随方舱“读书哥”共读《政治秩序的起源》
随方舱“读书哥”共读《政治秩序的起源》本书主要观点:一、政治秩序三大核心要素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一书中,福山认为政治秩序的构建主要包括三大核心要素:国家能力、法治、负责任的政府。
最好的政治秩序,是国家能力、法制和负责任政府这三个因素之间的最优组合。
福山格外强调的是,在历史的源头,“国家构建”的成败与时机是决定一个国家走向的第一推动力,因为没有一定的国家能力去贯彻法律,法治只能是一纸空言,而没有一定的国家能力作为基本秩序的维护者,民主很可能成为民粹的狂欢。
二、中国是国家构建的原型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书中,福山将中国作为比较政治研究的坐标原点,“把中国作为国家构建的原型,追问为何其他文明没有复制这一模式”。
因为早在秦朝,“中国就独自创造了韦伯意义上的现代国家,即中国成功地发展出了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官僚政府,去治理广大的疆域与人口”。
从某种意义上讲,福山超越了西方政治学者惯常的思考出发点,即“为什么中国没能成为欧洲”,反而掉过头来问:“为什么我们没有成为中国”。
三、中国为什么成为中国?福山在书中给出的答案是: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是因为它最早开始了“国家构建”进程。
按照查尔斯•蒂利的“战争制造国家”理论,中国是国家构建最早最经典的例证: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百年征战,给当时的各地君主带去“国家构建”压力,因为唯有那些能够最大程度军事动员、控制和管理生产以及汲取社会资源的政权能够“适者生存”。
于是,集权最成功的秦国“脱颖而出”,并在征服其他国家后将这一“秦国模式”推广到整个中国。
四、强社会弱国家的印度印度从很早开始就是“弱国家”传统,或许由于地理和人口因素,部落和王国之间的战争,从未达到中国历史上的那种频度和烈度,而且其国家构建的进程被婆罗门教的兴起所阻截和压制,根据该教的教义,宗教首领的权力高于世俗政治首领的权力。
这一历史悠久的传统为今天印度的“强社会弱国家”、“强问责弱治理”的政治形态埋下了伏笔。
五、发育不全的中东伊斯兰教兴起之前,中东的政治传统长期是部落式的,伊斯兰教在7世纪的兴起给中东地区带来“国家构建”的契机,之后埃及和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奴隶制则把这个国家构建过程推向了高峰。
读《政治秩序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第一部分
今天读了弗朗西斯福山先生的《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部分:国家之前(9页-90页)。
这类书我一向是不擅长读的,最近碰巧在书架上看到这本就读了起来,咬牙也是可以读一些的,总挑自己喜欢的书读也不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换换口味也是比较好的。
这是我的第一篇公众号文章,估计也没什么人看到,不过这不是很重要,本身就是写给自己,用于记录平时的思考,不过即便是这样,仍然要说明一个原则:解释一件事情并不等于提倡这件事情,说起来好像理所当然,但是也总有人分不清楚。
最近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一个问题,所以从内心深处才激励自己坚持写点东西:读过的很多内容都忘了,偶尔拿起来发现眉批文字,又觉得很恍惚,可能回不到当时的心境了,所以现在写东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整理一下当时读书的心情和思考的内容;二是着重提炼一下内容重点,将提炼的重点记住,也算是飞过的痕迹。
今天读的是《第一部分国家之前》,中国人好像很少有人愿意研究这种大尺度的东西,在更高维度上观看一个事情,会忽略其中的细节,从而更好的了解事物的全貌和发展规律,作者福山从这样一个问题出发:社会如何从部落过渡到国家层次,论述政治发展等问题。
这其中涉及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政治制度是必要的,但是却不能把它视作理所当然,一旦政府完全走开,市场经济和富裕不会魔术般的出现,我们应该重视政治制度的生产力作用。
书中所言:建立现代政治制度,经常用“达到丹麦”来形容,因为丹麦是个具有良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国度。
但是有些事情不是简单照搬照抄能够实现的,建立一个制度是既漫长又痛苦的,而人们往往忘了这个过程和滋生的土壤。
书中讨论了三种制度: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
作者认为现代自由民主制,是把这三种制度结合在稳定的平衡中,而能取得这种平衡,本身就是现代制度的奇迹。
我读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按照我的思维方式,我觉得有一个问题没有说清楚:为什么是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这三种制度其主要作用?它们是怎么被从众多的因素中“选拔”出来的,这个书中好像并没有解释。
福山的观点
福山的观点1. 引言福山(Francis Fukuyama)是美国知名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被广泛认为是自由市场和民主制度的倡导者。
他的观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福山的主要观点,包括他对历史进程的理解、对民主的捍卫、对政治秩序的思考以及对后冷战时代的展望。
2. 历史进程的终结论福山在1989年发表了著名的论文《历史终结论》,他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自由民主制度成为最终的政治形态。
他的观点引起了广泛争议,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同。
福山认为,自由民主制度的胜利证明了其对人类普遍价值观的吸引力,以及其在经济、政治和道德层面上的优越性。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问题和挑战也浮出水面。
3. 民主的防御福山强调民主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以维护民主的健康发展。
他认为民主需要稳定的政治秩序、公民参与、权力制衡和法治等方面的保障。
同时,福山指出,贫富差距的扩大、民粹主义的兴起、媒体的扭曲报道等问题都可能对民主产生负面影响。
他主张通过完善制度、提高公民教育和减少不平等等措施来加强民主制度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3.1 稳定的政治秩序福山认为一个稳定的政治秩序是维护民主的基础。
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性需要得到普遍承认,并通过选举和民主程序来确立。
此外,政府必须具备透明度、问责制和公正性,以避免滥用权力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3.2 公民参与与民主福山强调公民参与的重要性。
他认为民主不仅仅是选举的过程,还包括公民对政治事务的参与和表达意见的渠道。
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组织的积极参与和政治文化的培育都是保障民主稳定的重要因素。
3.3 权力制衡与政治文化福山指出权力制衡在维护民主中扮演重要角色。
政府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约可以有效避免权力滥用和专制的产生。
此外,政治文化也对民主的发展起到影响作用。
福山强调尊重个人权利、平等、宽容、公正等价值观念的传播和根植。
3.4 强化法治和减少不平等福山认为法治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公正的基础。
2021年《政治秩序的起源》读后感
If others treat you well, you must be able to repay you in the future. If others treat you badly, you must strive to be able to raise your eyebrows one day.勤学乐施积极进取(页眉可删)2021年《政治秩序的起源》读后感2021年《政治秩序的起源》读后感1读的第一本福山,感受了政治科学的治学方法,首先提出一个理论,然后选择历史材料来支持这个理论,在这里更深入地我才明白了政治现实主义之争中对历史和哲学之间关系进行批判的义涵。
说回这本书,福山提出了政治发展的三大组件:国家发展、民主、负责制。
其中让我觉得有新意的就是亲戚关系是促使政治衰败的因素,这个角度很厉害,但这是否就意味着非人格的`制度构建就是可欲的呢?很多对现代性进行批判的理论就不会赞同这点吧。
此外,关于福山在文末提出的两个问题。
中国缺失了民主和负责制,能够走多远的问题。
个人觉得可以就民主和负责制进行概念分析,论证“良好统治”是否能替代民主负责制,或者说民主负责制是否是某种形式的“良好统治”我想福山应该没有深入研究过当代中国,尤其是络舆论机制。
最后,关于个体追求承认的生物本能,老实说我还没看过历史的终结,不敢做评论,但最近读中哲颇多,并没有在中国文化中发现承认的倾向,个体似乎追求的是在家族结构中的恰当位置。
2021年《政治秩序的起源》读后感2今天我们学习了《老人与海鸥》这篇课文,给我了很大的触动。
课文讲述了:“我”和朋友来到翠湖,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给海鸥喂食。
朋友告诉“我”:十多年来,每到冬天,老人走二十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食物,与海鸥相依相随。
后来老人去世了,海鸥来追悼他。
我想我们应该关心动物,学习老人高当的精神。
文中的老人平时省吃简用,却每天喂海鸥、给海鸥起名字,对海鸥有无微不致的关心,才使得后来老人去世后,许多海鸥都来追悼、怀念他。
政治秩序的起源
勿以辩说为必然——读《政治秩序的起源》仅就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的几个点进行思考:1.对历史分析的思考一切事物的最终特征,无不蕴育在最开始的胚芽里,细察之中,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细节。
想要彻底地评价一个事物,就必须获得能够站立在超越该事物的全部特征的视野上,也正因如此,对于事物的发展过程的考察才是有必要的。
仔细看到在生物发展的过程中,到底是何种因素影响了发展过程的变化,或相似的初始为何引向不同的结果,这就是历史的线索,在福山看来,这就是“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并自然地蕴含在一种假定当中,即这三种要素贯穿在不同地区多线程的发展过程,达成稳定政治秩序的共同要件①,而这种假设毫无疑问来自于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物质构成的趋同性。
2.规律:对预测的思考如果说历史分析的过程有什么价值,那这种价值在于提供一种预测能力,而支持这种预测能力的,就是对于规律的发现。
规律是如何发现的?在于经验的积累与观察,在于对抽象空间的想象。
因此,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历史过程的整理是对于已有事实的积累与观察,从其中提炼出相似的现象,而想象力则是对这些现象进行阐释,构建起相应的抽象的、普遍适用的解释,这就要求研究者的思维必须从形象化的、可视的空间进入到抽象化的、不可视的空间里,提出一种假定,并在新生事物中印证。
当福山将这种生物性作为历史发生的客观基础时,这种假设存在的可能性则大大增加了。
3.科学的判断如果对规律的获取当成了一种共识,那么科学的基础也就由此奠定,它指向回应具体的问题和现象,这种必然要求解决的迫切感抵消了关于个人情绪偏好的扰乱。
“面对现代政治秩序兴起的历史,福山的陈述,总的说来是符合历史真相的。
无论一个论者怀抱多么尊重非西方国家建构政治秩序成就的态度,他也不能不得出与福山和杰姆逊一致的结论。
因为,历史事实就是,只有英美两国成功地建构了立宪民主制度,提供了最为稳定的现代政治秩序。
只要面对这个事实,人们就无法为未曾凸显这个结果的其他政治体表达超出事实的敬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有感
近来闲暇时重读弗朗西斯·福山著作《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求学时期,我就非常喜欢这位日裔美籍政治学者,福山对于人类历史和社会大问题都有较强驾驭能力,其观点清晰,论据磅礴有力,是当代难得的政治学大家,《政治秩序的起源》是福山最新的著作。
弗朗西斯.福山出生于1952年,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曾师从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亨廷顿,亨氏传世之作为《文明的冲突》,亨氏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前瞻性看到了世界冲突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明的差异,最激烈的莫过于伊斯兰教和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而这一预言不幸被言中了。
福山无疑是继亨廷顿之后最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学者。
受亨氏熏陶,福山成名之作莫过于1992年出版的《历史的终结与最后的人》,该书乐观地认为人类最后的历史为自由民主历史,在这历史片段中,人类获得了平等的认可,历史也就终结了。
这本书在上个世纪末特殊时期广受西方主流社会欢迎,但同样也迎来诸多批判。
我认为这本书是福山思考社会历史进程的起点,自此之后,福山写了多个主题的专著,如《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秩序的重建》、《国家构建:21世纪的国家治理与社会秩序》、《美国处在十字路口:民主权力与新保守主义的遗产》等,在这些书中,福山汲取了更多的人类学、社会学和行为科学的成果,不再是政治学固有的语言范式里,同时对于信任(Trust)、同理心(Empathy)、国家能力(State capacity)等元制度有了深入的思考。
因此,我认为他的研究也就进入了王国维先生所说的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而《政治秩序的起源》这一书(目前是第一卷)也是他总结式的思考:政治何以成为可能?良好的政治秩序有什么标准,是自由民主吗,它应该包含什么样的标准?政治秩序从何而来,演化的动力又是如何?这本书又仿佛回应他20几年前的思考,只不过如今的思考更加成熟了。
《政治秩序和政治衰败》的英国版与美国版封面
在《政治秩序起源》这一书中,福山开宗明义地认为良好的政治秩序包括国家(the state)、法治(the rule of law)和负责任的政府(accountable government)三要素,而不再是抽象意义上的自由民主。
•国家指的是国家动员能力,包括对外抵御外敌和对内镇压内乱的能力,国家能力是保证社会秩序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
•法治是指法律是唯一判决任何事务纠纷的依据,而非其它。
•负责任的政府指的是能有效为百姓提供公共服务能力的政府。
三要素构建了良好政治秩序的根基。
福山从多个角度分别研究了国家建设、法治起源,最早负责制政府兴起等,他发现古代中国就具有较强的国家能力,而法治和负责任政府一直是其软肋。
在西方中世纪和古印度,法治从宗教社会衍生出来,但是国家能力一直不强;负责制政府也是从法国大革命之后兴起。
比较中国、印度、中东和欧洲等地区的政治秩序的形成,福山指出三种制度之间在不同地区的政治秩序起源与演化中,并没有“事后诸葛亮”角度所认为的那种必然相关性,某一种或两种的出现,并不意味着其他两种或一种也会同时同地出现。
三个要素在上述地区出现的顺序和组合不同,从而构成了不同政治秩序或模式。
这一观点无疑是对他在上世纪90年代《历史的终结》最大的背叛。
在最后,福山开放性地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与中国有关,中国目前具备非常强的国家能力,但是在法治和负责制政府仍有缺陷的情况下,还能走多远;二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社会,长期无法解决的财政赤字,公共治安、社会保障较弱,同样也面临着政治衰败的风险,这个问题如何破解。
这本书的出现,我们看到了一个逐步迈入第三境界的福山,相信他会在该书的第二卷能有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