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

合集下载

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

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

初二下学期诗歌鉴赏语文综合试题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2.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完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学生用)

(完整)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学生用)

一、阅读《诗经· 蒹葭》,达成( 1)—( 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旺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有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3)意中人的踪影飘忽不定,你由此感觉到诗歌创造了什么样的境界?请简要剖析。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梦寐以求,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展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统率《关雎》全篇的诗句是2. 本诗用来形容漂亮和善的姑娘的成语是。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 ?运用这类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5、《关雎》大批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足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频频朗诵,并领会其作用。

6、本诗环绕一个求字,写一个。

7、诗中想念情人令人记忆犹新的一个细节是,经过频频写男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且仔细珍爱的短语是:。

8.诗中写河洲的水鸟,写采摘荇菜,起什么作用?9.诗中描绘感情波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10.谈谈你对琴瑟友之的友字的理解。

11.品读《诗经关雎》的诗句,参照有关链接,简析《关雎》的境界美。

12.这首诗表现了我国古代办感人民如何的思想感情?( 2 分)13.诗中有很多句式同样相像的重章叠句,这类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 分)1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苏科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章古诗文赏析单元测试(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章古诗文赏析单元测试(附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十章古诗文赏析
单元测试(附答案)
1. 古诗理解题:
a. 下面是古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的一句话,请问这句话表
达了什么意思?
句子:藩篱万里畔风烟。

答案:藩篱万里处,吹起了千山万水的风和烟。

b. 下面是古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一句话,请问这
句话用来表达了什么意境?
句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答案:用以形容大自然壮丽景色,表达人们对壮美景色的赞美
之情。

2. 古文理解题:
a. 下面是《王蒙赋》中的一句话,请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句子:前事青云未几,春蚕到死丝方尽。

答案:生活中的事情没有几件事会带给人们成功,意味着人只有在最后一刻才能真正完成一件事情。

b. 下面是《滕王阁序》中的一句话,请问这句话表达了什么内容?
句子:豪华王侯将士舞,纤尘萧萧飞。

答案:形容了滕王阁的盛大景象,以及文人在其中的表现。

3. 诗文鉴赏题:请简要评价《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两首诗中的景色描写。

答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诗人通过描述秋天中的山水情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描绘了长江和岳阳楼等自然景色,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别样之情。

4. 创作题:请你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情感,用大约七个字的题目给《滕王阁序》命名。

答案:盛世颂华章。

专题10: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10:诗词赏析-2021-2022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解析版)

专题10 诗词赏析(一)赏析古诗《关雎》,完成下面小题。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诚挚、热烈、健康的美好情感。

B.《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从而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C.《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出自《诗经·周南》。

D.“琴瑟友之”和“钟鼓乐之”并非写实,是想象之词。

2.诗中吟咏“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有什么作用?【答案】1.B2.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

“悠哉悠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通过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

B.“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篇开头即以关关鸣叫的雎鸠起“兴”,象征异性间的爱慕,以表示“君子”对“淑女”的爱恋;这既为诗歌抒写爱情提供了一个清丽秀美的环境,起到供托气氛的作用,同时又表达了诗句隐含的喻义,也就是“比”;本项“《关雎》主要运用‘赋’和‘比’的手法”表述有误;故选B。

2.本题考查诗句作用。

“悠哉悠哉”意思是:想念啊,想念啊。

此句是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突出表现了恋爱中的男子对爱慕的姑娘深深的思念。

“辗转反侧”意思是:翻来覆去不能入睡;此句是男子因思念而不能入睡的动作描写。

突出表现的也是陷入相思的男子对意中女子的深深思念,形象地显示了君子对那位“淑女”的痴情程度,当遭到拒绝的时候,内心极度痛苦,翻来覆去睡不着的状态。

(二)阅读《蒹葭》,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检测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

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

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

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

②城隅:城角。

③爱:同“薆”,隐藏。

④踟蹰:犹豫徘徊。

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

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

⑦说怿(yuè yì):喜爱。

⑧牧:郊外田野。

归:赠送。

荑:初生的细嫩茅草。

⑨洵:诚然,确实。

⑩异:特殊。

(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3.古诗阅读山雨[清]何绍基短笠团团避树枝,初凉天气野行宜。

溪云到处自相聚,山雨忽来人不知。

马上衣巾任沾湿,村边瓜豆也离披注。

新睛尽放峰峦出,万瀑齐飞又一奇。

【注释】离披:分散下垂、纷纷下落的样子。

(1)本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写到了暴雨突袭后的情形,所流露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作具体分析。

4.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

黍:黏米。

②三岁:多年。

贯:供养。

女,同“汝”,你。

③逝:誓。

适彼:到那个。

爰:哪里。

④德:感德。

(1)《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

浙江省文澜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浙江省文澜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浙江省文澜中学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节选)(1)请给下面句中的划线字标注拼音。

__________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翩翩两骑来是谁(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分守己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五颜六色C.回车叱牛牵向北叱咤风云D.系向牛头充炭直直言不讳(3)【乙】段文字中前四句是对“宫使”的描写,请赏析这些精彩的句子。

(4)两段文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甲】侧重表达________的博大胸怀,【乙】表达的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两段文字的抒情方式也有所不同,【甲】文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而【乙】则是________。

4.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分别解释加点的“涵虚”和“端居”的意思。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初二语文下册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是一首送别诗。

朋友将远赴蜀州,离别之际,诗人以两人共同的境遇“________”宽解友人,并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劝慰鼓励友人。

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________的人生态度。

(2)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3.古诗鉴赏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诗的颔联、颈联写出了环境________的特点,“空人心”的意思是指禅院的景色使人内心________。

(2)尾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空,“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欲济”句中“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最后两句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品味“蒸”和“撼”的妙处。

(3)“坐观垂钓者,徒有羨鱼情”隐喻________言外之意是________。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题学习和鉴赏八年级语文古诗词,只有“咬文嚼字,品析字词”才可将文本中深层的内容挖掘出来!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赏析练习题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

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

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

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

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

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1、赏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并答题①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②摆脱现实处境。

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2、赤壁· 杜牧[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赏析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赏析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赏析理解性默写)专项训练理解性默写一、《回延安》贺敬之 1.革命圣地延安曾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贺敬之的《回延安》一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感激和热爱之情,“树梢树枝数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用比兴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延安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写出了当年在延安时的生活情景;夸张句“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写出了延安新城的巨大变化;排比句“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红,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描绘了延安新貌。

二、《桃花源记》陶渊明 1.描写桃花林草美花繁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表明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3.写出桃花源不易发现的句子:①山有小口;②初极狭。

4.从环境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从心情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从穿着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7.从活动的角度写桃花源美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

8.桃花源人的精神状态: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写出桃花源社会风尚的句子: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0.写出桃花源人对渔人热情的句子: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11.桃花源人“皆叹惋”的原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桃花源人“遂与外人间隔”的原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3.桃花源人满足于桃花源生活,厌恶外界生活的体现是: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小石潭记》柳宗元 1.文中写水声清脆悦耳的语句:如鸣珮环。

2.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蒹葭》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资料内容:【原诗】【翻译】【习题及答案】。

习题题型有——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题。

【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2、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2023唐山市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唐山市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唐山市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4.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部编本(2017)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题有答案

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诗词赏析练习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狠心。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彻:到,这里是“彻晓”(到天亮)的意思。

】①能:如此、这样②何由:怎能、如何③安得:如何能得到④庇:遮盖、覆盖⑤突兀:高耸的样子⑥见:通“现”,出现2、根据要求用原文填空:①表现群童顽皮的诗句是: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②表现诗人衰老的诗句是: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③诗中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④体现作者崇高理想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⑤表现杜甫为理想而献身的伟大情怀的诗句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此诗题目中的“歌”字代表了诗的体裁,诗中流露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4、品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妙处: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生动写出风势之大、风力之猛和风之无情,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5、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

这两句是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出一种暗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床头屋漏无干处”作下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

6、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安史之乱这一历史事件。

7、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诗中描绘了风高雨急、屋破漏雨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在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综合试题含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诗中的“宦游”“无为”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

颔联中的“________ ”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山亭夏日高骈绿树阴浓①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②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释】①浓:指树丛的阴影很深。

②水晶帘:是一种质地精细而色泽莹澈的帘子,此处指水面。

(1)第一、二句通过描摹绿树阴浓、________等意象,写出了夏日的幽静,体现了作者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阳江市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阳江市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

阳江市语文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写一位恋者在深秋的清晨,于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焦急地寻求他思念的恋人的故事。

B.“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说明了诗人追寻之路漫长曲折,充满艰难阻隔。

C.“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描写。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3.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写出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意思。

山光悦鸟性________但余钟磬音________(2)尾联两句运用________手法,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表现了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诗人通过欣赏幽美的景色,营造了________意境,表现了淡泊的情怀和遁世绝俗的情趣。

4.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题解析1 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好在哪里。

3.阅读《诗经》中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

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

与子偕行!(1)“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句诗中连用两个“悠”字写出了什么?(2)在我国肆虐时,日本向我国捐赠了抗疫物资,在防护服包装箱上题写了诗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结合《无衣》全诗,分析日本捐赠方题写这一诗句想表达的意思。

(3)《关雎》与《无衣》都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何作用?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5.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

初二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语文试题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作用?(2)诗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试举例分析。

(3)《卖炭翁》反映了封建社会怎样的情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2)这首诗一洗大多数送别诗的悲苦缠绵之态,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联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5.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选择题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选择题

八年级古诗词赏析选择题1.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

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

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

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

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3.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项是( )A. 首联写自己被弃臵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饱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B.颔联写归来后的感触,引用典故,隐含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的心情。

C.颈联中诗人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出诗人要在前人失败之后继续向成功迈进的积极进取的情怀。

D.尾联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也给友人以鼓舞。

4对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怀旧空吟闻笛赋”中的“闻笛赋”,指晋代向秀的《思旧赋》。

毕节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毕节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毕节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诗经·蒹葭》,完成后面小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爱情诗。

诗歌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与想象、幻想的描述,表达了主人公对恋人的强烈喜爱之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选文中没有直接抒情,也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来含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感。

(2)你是如何理解诗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表达效果的?3.古诗阅读上元夜①(唐)崔液玉漏银壶②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注释】①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

②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壶之法计时。

(1)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后两句所表现的情景。

(2)首句“且莫催”三字表现了元宵之夜游人________的心理。

4.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

别母沈明臣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

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

未别泪先下,问归难有声。

厨头有新妇,数可向藜羹。

注释:•藜羹:(lí gēng )指用藜菜做的羹,泛指粗劣的食物。

(1)请解释诗句“问归难有声”中“归”的意思:________(2)“秋风吹地冷,山月照霜明”这两句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说出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阅读鉴赏一、阅读《诗经·蒹葭》,完成(1)—(3)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①托物起兴(比兴手法)。

②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2)为了见到意中人,主人公有何行动?由此你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征?答:①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

②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3)意中人的踪迹飘忽不定,你由此感受到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

答:营造了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把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衬托得生动感人。

二、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 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窈窕淑女。

3.《关雌》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

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

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试题带解析1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春思①(北宋)苏轼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

帘外百舌儿②,惊起五更春睡。

居士,居士③。

莫忘小桥流水。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离开黄州多年后,回想起当年的生活情景而写的。

②百舌儿:鸟名。

③居士,居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

这里是作者的自我呼叫。

(1)词中第二句“无限”一词写出景物怎样的特点?(2)你从“莫忘小桥流水”中读出苏轼怎样的情怀?2.古诗词欣赏(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这两首诗都注重炼字。

甲诗首联中的“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景象雄伟;乙诗首联中的“________”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________”字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共同构成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甲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乙诗中“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各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

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

(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古诗文赏析选择题型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

“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

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3、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 、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 、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抺眼泪。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写离情别意,重在点出相同之处,即同为宦游人。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嫌弃杜少府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5、对《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表现了依依不舍的伤感之情。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富于哲理,隐含好男儿志在四方的意思。

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6、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 )A. 首联语句工整,写得十分壮阔。

在写景中抒情,暗示了与友人从此天各一方,会面很难。

B. 颔联写离情别意,直抒了“同是宦游人”的困顿和相互之间的友谊。

C. 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D. 尾联委婉地批评了友人伤心落泪的举动,间接反映了诗人郁闷,惆怅的情怀。

7、下列对《关雎》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小伙子追求心爱姑娘的经过,表达了纯真、深切的爱情B.“窈窕淑女”指美好的女子。

诗中指主人公心中的爱人。

C.“寤寐思服”表现了男主人公因追求不得而茶饭不思、寝具不安的状态,表现了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痴情。

D.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情真意切,生动感人;但反复咏唱显得啰嗦,语言不够凝练。

8、对《关雎》中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9、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雎》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在情感特质上主要体现为以礼节情。

小伙子虽然非常爱慕“淑女”,但是他没有让这种爱泛滥;虽然追求不到心上人而异常痛苦,但是他又能够自我排解这种痛苦,使情感始终没有超越伦体现出健康明朗的风格。

C关雎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

诗中的“君子”和“淑女”,为贵族“少爷”和“小姐”;诗中的“琴瑟”和“钟鼓”为贵族的专用品。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10、对《关雎》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11、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这是从怀念者眼中写出:他的眼前是一片无边无际的青苍苍的芦苇,早晨的露水已经成霜,于是引起了他对伊人的怀念。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C、第二章第三章均为八句,所写的内容几乎与第一章完全一样,但是感情均与前一章进了一步,情境也有了一些变化。

D、全诗一唱三叹,委婉深入,充分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怀念之情。

12、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

13、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

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14、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15、下列对《式微》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以咏叹的方式、质问的语气,借事抒情,堪称“饥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经典之作。

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

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D.《式微》诗短短32个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种变化,工整与灵活相整合,参差错落,能极力地表达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

16、下列对《子衿》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表现了这位热恋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挚感情。

B. 约会不遇,失落惆怅,不可遏止。

爱之既深,责之必切。

对于他的失约,她也许想到种种原因,但无论如何难以谅解。

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17、下面对《桃花源记》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18、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这首诗写的是自己的数间茅屋,表现的却是诗人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感。

B、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节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C、“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起势迅猛。

“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

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面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

D、“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意谓: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盗贼!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南村群童欺侮的愤懑心情,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

19、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向是:()A、“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两句,从眼前的处境扩展到安史之乱以来的种种痛苦经历,从风雨飘摇中的茅屋扩展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

诗人忧国忧民,加上“长夜沾湿”,难以入睡。

“何由彻”和前面的“未断绝”照应,表现了诗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

C、这首诗,诗人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希望博得人们对他的同情。

D、“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20、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21、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

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22、下列对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