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合集下载

中医药 二级博物馆名录

中医药 二级博物馆名录

中医药二级博物馆名录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

关于中医药的二级博物馆名录,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药二级博物馆,供你参考:
1. 中国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是中国最大的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实践和文化。

2.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是中国重要的中医药博物馆之一,展示了上海地区的中医药文化。

3. 广州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广州市,是广东省内重要的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广东地区的中医药文化。

4. 成都中医药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是四川省内重要的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四川地区的中医药文化。

5. 南京中医药博物馆,位于南京市,是江苏省内重要的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江苏地区的中医药文化。

6. 杭州中医药博物馆,位于杭州市,是浙江省内重要的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浙江地区的中医药文化。

7. 重庆中医药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是重庆地区重要的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重庆地区的中医药文化。

这些中医药博物馆通过展示中医药的历史文化、传统理论、药材和药物等方面的内容,向公众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请注意,以上仅列举了部分中医药二级博物馆,实际上还有其他地区的中医药博物馆,你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进一步搜索和了解。

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有感

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有感

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有感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令人印象深刻的文化宝库。

在参观过程中,我对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博物馆展示了众多珍贵的中医药藏品,包括中草药标本、药材、药炮、针灸器具等。

这些展品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和实物演示,生动地展现了中医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实践。

我特别喜欢那些可以实际触摸和体验的展品,比如可以试穿的传统医生服装和可以使用的针灸工具。

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中医药的历史文献和古代医案。

这些文献和医案记录了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临床经验,对于研究中医药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医药在古代的应用方式和治疗效果,这对于理解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许多中医药工具和设备,如针灸器具、药炉等。

这些工具和设备是中医诊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通过观察和了解它们的使用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治疗的原理和方法。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展示了中医药的丰富文化内涵,还向公众传递了健康养生的重要性。

我相信通过这样的展览和教育推广,更多的人会认识到中医药的价值,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中医药博物馆章程

中医药博物馆章程

中医药博物馆章程一、总则中医药博物馆是一个以收藏、展示中医药文物和传统医药知识为主要任务的公共文化机构。

本章程的制定旨在规范中医药博物馆的管理和运营,促进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

二、机构设置1. 中医药博物馆设立董事会,由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实践者、知名人士组成,负责制定中医药博物馆的发展方针、战略规划以及重大决策事项的审议。

2. 中医药博物馆设立馆长,由董事会推选产生,负责具体的运营管理工作。

3. 中医药博物馆设立研究部、文物保护部、展览部等职能部门,分别负责研究、保护和展示等方面的工作,并按照需要设立其他相关部门。

三、职责和任务1. 中医药博物馆的主要职责是收集、保护、研究、展示和传承中医药文物和相关知识。

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收集有关中医药的文物、书籍、古方、器械等,建立完善的馆藏。

- 进行中医药文物的保护、修复和整理工作,确保其长期保存和完整性。

- 开展中医药相关的学术研究,推动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 展示中医药文物和相关知识,提供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

- 开展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推动中医药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

2. 中医药博物馆还应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组织开展面向公众的健康宣教活动,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和中医药保健知识,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四、运营和管理1. 中医药博物馆应制定运营管理规定,明确组织结构、工作职责和工作程序,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 中医药博物馆应科学合理地安排展览和活动,根据不同展览主题和受众需求,有选择地展示馆藏文物和中医药知识,提供多样化的参观体验。

3. 中医药博物馆应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制度和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馆藏的安全和完整。

4. 中医药博物馆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养,定期进行培训和考核。

五、资金管理1. 中医药博物馆应依法合规、合理使用预算,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

2. 中医药博物馆应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捐赠,不断增加经费来源。

中医药博物馆介绍

中医药博物馆介绍

中医药博物馆介绍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以展示中医药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位于中国某大城市的市中心,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

中医药博物馆分为四个主要展区:藏品陈列区、中医文化展示区、中草药种植区和中医草药药膳馆。

馆内收藏了大量珍贵的中医药文物和实物,是中医药爱好者和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基地。

藏品陈列区是中医药博物馆的核心展示区,展示了各个时期的中医药文物。

一进入这个区域,观众就可以看到一件件精美的古代中医器械和药物。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明代医生使用的铜针,这是我国中医手法的重要工具,也是许多中医师的专业标志。

此外,还有一些小型的木雕人像,展示了中医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文化展示区是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区域。

这个区域以多媒体展示为主,通过影像、声音和文字等手段,让观众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医药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展示区内有一个专门的角落,用于展示各种中医常用的草药和草药的制备过程。

观众可以近距离地看到这些珍贵的草药,并了解到它们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中草药种植区是展示中医草药种植技术的区域。

这个区域以园林式景观布置,同时种植了各种常见的中草药植物。

观众在这里可以亲身体验中草药的种植过程,并学习到一些中草药的基本知识。

此外,中草药种植区还设置了一些互动性质的活动,如让观众在指导下亲自去采摘中草药,以增强体验感。

最后,中医草药药膳馆是一个提供中医草药药膳的餐厅。

这里提供各种以中草药为原料的健康餐品,如中药炖鸡汤、药膳煲仔饭等。

这些食物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对身体健康有益。

中医草药药膳馆的开设,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品尝中药材的机会,并促进了中药材的应用。

中医药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一些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医药大讲堂、中药巡展等。

这些活动吸引了众多中医药爱好者和专家学者前来参与,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医药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天都会接待大量的观众。

博物馆的成立,不仅满足了民众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也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支撑平台。

中医药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中医药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

中医药博物馆建筑设计方案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和保护于一体的文化建筑,它不仅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平台。

因此,在中医药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方案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外观设计。

中医药博物馆的外观设计要符合传统文化的氛围,表达中医药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可以考虑运用传统的建筑元素和技法,如古典的屋檐、红色的墙面,以及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象征符号等,来打造一个别具一格的建筑形象。

其次,建筑空间布局。

中医药博物馆需要包含展览区、研究区、教育区和保护区等不同功能区域。

展览区是中医药博物馆最重要的部分,要充分展示中医药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成果。

研究区则是供研究人员进行学术研究和展开深入交流的地方。

教育区要为公众提供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包括中医讲座、展览讲解、互动体验等。

而保护区则是为了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防止贵重文物受损。

再次,建筑内部设计。

中医药博物馆内部的设计要简洁大气,体现中医药的行业属性和科学性。

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实景投影、多媒体展示等,使观众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中医药文化。

同时,要合理规划展厅、休息区、导览区等,提供良好的游览环境和服务设施,使观众能够舒适地参观、游览和学习。

最后,建筑环境设计。

中医药博物馆的环境设计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绿化。

在建筑周边可布置中草药园、景观湖泊等自然景观,营造出如同“花园式”的博物馆环境,增加观众的游览体验。

此外,要合理规划停车场、出入口等配套设施,方便观众的交通和出行。

综上所述,中医药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方案需要注重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融合,凸显中医药的特色和魅力。

同时,在空间布局、内部设计和环境设计中都要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为观众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和参观场所。

通过这样的建筑设计方案,可以更好地推动中医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确定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确定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确定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08.02.14•【文号】国中医药函[2008]47号•【施行日期】2008.02.1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确定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的通知(国中医药函〔2008〕47号)上海市卫生局:你局转来上海中医药大学《关于上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完成文化基地建设单位建设申请验收的请示〉的报告》收悉。

经过专家组的考察,认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达到了建设标准,同意通过验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同意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作为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历史悠久,馆藏丰富多样,功能定位明确,运用艺术化、现代化等表现手法,自身特色突出,给人印象深刻。

该馆所具有的“展区和文物库房恒温恒湿系统”、“多媒体动态演示系统”、“多语种讲解导览系统”等先进的藏品保护和科普教育设施,以及“百草园?杏林苑”、常用中药材辨识和专题展区,对于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展示中医药悠久历史、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你局及上海市中医药博物馆要按照基地建设的要求,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突出中医药文化主题,突出本基地的“海派特色”,制订基地建设长远规划和严格的保护措施,加强对文物文献的保存、收藏,不断丰富、更新馆藏资料物品,深入挖掘本基地的文化内涵,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周边环境建设。

加强讲解员培训,完善解说词,针对参观人群特点更好地提供内容准备、深度适宜的中医药知识。

有计划地开展与群众健康相关的中医药展览展示主题活动,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宣传教育作用,真正起到宣传、展示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事业发展服务的作用。

四、加强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协调,共同对基地进行指导、管理和监督。

为进一步加强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建设,现拨付专项经费20万元。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分类整理的初步探索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文物分类整理的初步探索

【博物馆学】Museology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创立于2003年。

其前身是创建于1938年7月的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中医药专业博物馆。

馆藏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中医药文物有15000多件,古今医籍有6000多册,医药报刊3000多册/种。

基本陈列分“原始医疗活动”“古代医卫遗存”“历代医事管理”“历代医学荟萃”“养生文化撷英”“近代海上中医”“本草方剂鉴赏”“当代岐黄新貌”八个专题,反映中华医学的发展历程及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

文物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各类中医药文物既直观展示了中医药发展的主要史实和成就,又系统反映了中华医学文化内涵,是中医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藏文物具有很高的医史价值,其学术性、艺术性也在同类博物馆中名列前茅。

在硬件建设越来越完善的今天,加强对馆藏文物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医药文物是一种具有医学科学价值的文物。

如按历史年代顺序或按质地排列,同类器物常交错互见,不利于集中比较、研究。

作者尝试从文物的功能用途对其进行分类,以突出其学术价值。

基于此,文章试对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藏中医药文物的分类整理进行初步的探索,并对中医药文物的作用与意义提出一些思考。

1 馆藏的中医文物中医文物主要指我国直接用于行医治疗的器具及与医家医事活动相关的物品。

馆藏的中医文物分为医疗器具、行医用具、医学模型、医家墨迹与手稿、医学体裁的艺术品等。

其作用明确,学术意义显著。

馆藏的医疗器具主要有新石器时代的砭石和骨针、南北朝时期青铜中医外科手术器械、清代中医外科器械、清代“太平车”按摩器、清代瓷火罐、民国铜及竹火罐等。

其中砭石和骨针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原始医疗工具。

砭石,《说文解字》释“砭,以石刺病也”。

它是我国先民用来剖开痈肿,排脓放血,或用以剌激身体的一定部位以消除病痛的工具。

而骨针是后世金属针具的前身,主要用于针刺。

馆藏的南北朝时期中医外科手术器械分类比较简单,但已各具不同功能,可代表当时中医外科的发展水平。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观后感前段时间,我有幸参观了中医药博物馆,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博物馆内陈列着多种中药植物的标本、各种中药制剂、古代医疗工具等,让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而古老的世界。

进入中医药博物馆的大厅,我便被那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大厅内摆放着一座座古铜鼎,这些鼎是古代炼药和煎药时使用的工具,它们的设计精巧,制作精良,让人不禁对古代医药技术和智慧感到敬畏。

展览厅内陈列着有关中药植物的标本,每一株植物都经过精细的加工和展示,标本上还标注着功效和用途,让人一目了然。

我看到了枸杞、黄芪、当归、人参等众多耳熟能详的中草药,这些植物对于中医药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参观博物馆还了解到了中药制剂的多样性。

展览区内陈列着煎剂、丸剂、散剂、膏剂等各种制剂样品,每一种制剂的制作方法都精确、繁复。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古代的煎剂制作过程。

煎剂是中药最常用的制剂方式之一,制作过程需要时间和技巧。

展览厅内安排了一台大型的煎药器,工作人员正在演示煎药的过程。

他们按照一定的比例、顺序放入各种草药,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用火慢慢煎煮,直至药液浓缩变为煎剂。

这些草药的煎煮时间、火候等都需要有经验的医师精确掌握,这才能保证药性的最大发挥。

在博物馆的展示区还有一些古代医疗工具,它们显露出古代中医医生智慧和勇敢。

例如,一把折断脱臼的扁担,这是古代医生用来重置骨折的器械之一;还有一些治疗皮肤病的工具,通过“毒刺皮”的方法,将药物通过去皮的方式融入皮肤,达到治疗的效果。

这些工具看上去粗糙简陋,但却是中医古老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医医术的珍贵遗产。

通过参观中医药博物馆,我不仅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中医药的独特魅力有了更深的体会。

作为我国古老的医学体系,中医药在治疗各种疾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方法,这种传统医学的价值和意义需要我们珍视和传承。

同时,中医药也需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不断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游记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游记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游记
前段时间,我去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是中国最早的中医药博物馆之一。

一进入博物馆,我就被展示的丰富中药藏品所吸引。

博物馆内部分为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展示了不同的中医药文化和历史。

我先参观了“中医药历史厅”,了解了中医药的起源和发展。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古老的中医药文献和文物,如《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等,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接着,我来到了“中药标本厅”,这里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中药标本。

我看到了许多熟悉的中药,如人参、当归、黄芪等,还有一些我从未见过的中药。

通过参观这个展厅,我对中药的种类和功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我参观了“中医诊疗技术厅”,这里展示了中医的诊疗技术和方法。

我看到了中医的针灸、推拿、艾灸等治疗方法的实际操作演示,感受到了中医的独特魅力。

在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关中医药的知识,还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这座博物馆为保护和传承
中医药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文化。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中医药博物馆心得体会今天我去参观了中医药博物馆,深受启发。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中草药材、古老的针灸器具和中医诊疗工具,了解了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独特的治疗理念。

这次参观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对传统中医药文化有了更加珍视的心态。

首先,中医药博物馆展示了各种各样的中草药材,每一种草药都有其独特的功效和治疗作用。

我看到了枸杞、当归、党参等常见的中药材,也了解到了一些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中草药。

在现代社会,中药材的药用价值正逐渐被重新认识和重视,而中医药博物馆的展览更加直观地展现了中草药对健康的重要性。

其次,我对针灸这一中医疗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博物馆展示的针灸器具中,有银针、铜针、针灸图解等,让我对针灸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中医针灸疗法是中国独特的治疗方式,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的特点。

在这次参观中,我也学到了一些针灸保健的基本知识,对中医疗法更加信服。

最后,我还了解到了中医诊疗工具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在博物馆展出的中医诊疗工具有脉搏诊断仪、舌诊仪、拔罐器等,在我看来,这些传统工具虽然简单,却蕴含了丰富的中医诊疗理念。

通过脉搏的节律、舌苔的颜色、拔罐的吸附情况等,中医师能够辨识出病情,并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这些传统的诊疗方式,虽然在现代医学发展中逐渐被边缘化,但在中医药文化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总的来说,这次参观中医药博物馆让我对中医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也让我对传统中医疗法有了更加珍视的心态。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医学知识和治疗经验,值得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尊重中医药文化,让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项目设计方案 精品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项目设计方案 精品

上海市第二批科普基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科普项目设计方案一、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资源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由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校史陈列馆三部分组成,于2004年10月在浦东张江新校区建成开放。

医史博物馆创办于1938年7月,为中国最早建立和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博物馆,是全国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

馆藏自石器时代至近现代中医药文物14000余件,重点反映五千年来中医药发展的史实和主要成就,对中医史教学、普及中医科学知识、促进中外医学交流发挥重要作用。

中药标本馆建于1958年,收藏中药和中成药产品3000余件,介绍中药形态、功效,传播中药科学知识。

校史陈列馆于2004年成立,陈列校史图片、实物700余件,展示上海中医药大学1956年建校以来的发展历程。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博大精深的中医和中医药文化的缩影。

亮点之一:该馆综合馆把中医药基础理论和学说、把古代医学教育和行医活动“艺术化+虚拟化”,制成中医药的赞歌——“中医药千年回响”铜浮雕、历代医家及医事活动雕塑,制成诠释中医药基础理论起源的造型——“精气神”浮雕、阴阳五行雕塑,制成中医药历史长河的两朵浪花——唐?太医署场景、宋?赵太丞家(清明上河图)场景。

该馆这些原创的作品,表达了中医药悠久的历史,反映了孕育中医药的肥沃土壤——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用深入浅出的展示语言勾勒出中医药历史发展的脉络。

亮点之二:该馆中医科教专题馆陈列的针灸智能人、按摩点穴智能人、脉象仪、脉象模型、辨证论治触摸屏等展项,都是经过提升改造后的高科技展示内容,运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揭示中医学的科学内涵,前来参观的男女老少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贴近中医药学,都可以客串当一名实习“中医”,像模像样地“望问闻切”,观看舌苔、舌质形象液晶屏,使用辨证论治触摸屏系统,按切脉象模型和脉象仪,操练中医诊断和治疗技巧,对中医产生浓厚的兴趣。

或许,您还想成为一名实习“针灸医师”和“推拿医师”,那么请与针灸智能人和按摩点穴智能人结交“朋友”。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游览感受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游览感受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游览感受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一个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中医药文化的地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在这里,您可以领略到中医药的博大精深,感受古代医者的智慧。

本文将为您分享一次游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感受。

一进入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明亮的大厅,以及各种中医药古籍和文物。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医者悬壶济世的时代。

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区,包括中医发展史、中药资源、中医临床、针灸推拿等。

在中医发展史展区,我了解到中医药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历代名医的成就。

这里的展品丰富多样,包括古籍、药材、制药工具等,让人目不暇接。

走进中药资源展区,我被这里的药材标本所吸引。

展区陈列着成千上万种药材,包括珍稀药材和常见药材。

通过参观,我了解到中药材的采集、加工和药用价值,对中医药有了更深的认识。

在中医临床展区,我见识到了中医独特的诊疗方法,如望、闻、问、切。

此外,展区还展示了中医经典案例和治疗方法,让我对中医的疗效感到惊叹。

针灸推拿展区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

这里展示了古代针灸铜人、推拿器械等,让我了解到针灸推拿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还亲自体验了针灸推拿,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魅力。

此外,博物馆还设有互动体验区,游客可以在这里亲手制作中药香囊、学习中医养生知识等。

这不仅增加了游览的趣味性,还能让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医药文化。

游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让我深感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这里不仅展示了中医药的历史和成就,还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作为一名游客,我为我国拥有如此丰富的中医药文化而自豪。

总结:游览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让我对中医药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里不仅是一个展示中医药文化的场所,更是一个传播中医知识、弘扬中医精神的教育基地。

活动小结-中医药博物馆

活动小结-中医药博物馆

今天是5月25日,我参加了红领巾社会考察团,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下了车,我们在“中医药博物馆”的石碑前拍了集体照,然后走进了百花园。

辅导老师对我们说,在你们的左手边有各种各样的树叶,我给每位同学发一张白纸和两张塑料膜,你们可以挑选喜欢的叶子,拼成喜爱的图案,加热压膜后,就可以变成一张树叶的书签了。

活动开始了,我拿了几片叶子,放在白纸上,没过多久一个用树叶搭成的小人形状就完成了,我又画上了小人的五官。

我将两张塑料膜掀开,将完成的作品放在中间,便交给老师去塑封,一张别致的书签就完成了。

接着,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中药:杜仲、女贞、凌霄、银杏、爬山虎、紫穗槐、檵木等。

老师拿起一片杜仲叶说:“看谁能想出一个成语。

”老师把杜仲叶轻轻地撕开,中间的丝把两半叶子连在一起,“藕断丝连”只听到有同学说。

老师说:“这并不是丝,这是杜仲胶。

杜仲可以用来泡茶。

凌霄能像爬山虎般拍在墙上。

银杏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银杏子就是我们说的白果,每天只能吃4、5粒,如果过量食用,会引起中毒。

女贞的籽,到冬天会变成黑色,食用可以补肾。

然后,我们来到了展区,进门就见到地上有许多石雕。

老师向我们意义讲解后,带我们来到了中心。

我们看到了一个叫做阴阳鱼的雕塑。

下方是五块颜色不同的五行石块,分别代表了心、肾、肝、肺、脾。

之后,参观了用象牙雕成的伏羲立像,伏羲是发明八卦第一人。

接着是神农氏的立像,他是尝百草的那个人。

另一个展区,成列着几本古书,有《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等。

二楼有扁鹊的图片,在神话中,扁鹊是个人鸟,医术高超,只要谁生了病,扁鹊就会飞到病人的家中,为人治病。

我还看到了孙思邈的图片,他是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先后写成两部医学著作,总名《千金方》。

半天的中医药博物馆参观之旅结束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我为中国的中医药方面的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

荣家祺2010/5/29今天我应邀参加二中心小学红领巾社会考察团的参观中医药博物馆的活动。

中医药博物馆章程

中医药博物馆章程

中医药博物馆章程
中医药博物馆是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公共场所,为了规范中医药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保障参观者的权益和安全,制定中医药博物馆章程如下:
一、博物馆宗旨
中医药博物馆的宗旨是展示中医药历史文化,传承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传播。

二、博物馆管理
中医药博物馆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博物馆的安全和整洁。

中医药博物馆应当加强对参观者的管理和服务,对参观者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指导。

中医药博物馆应当加强对博物馆内物品的保护和管理,防止物品丢失或损坏。

中医药博物馆应当定期对博物馆进行安全检查和维护,确保博物馆的安全运营。

三、博物馆展览
中医药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应当符合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突出中医药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中医药博物馆的展览应当注重保护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药文化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医药博物馆的展览应当注重创新和发展,反映中医药文化的最新发展和成果。

四、博物馆服务
中医药博物馆应当提供良好的参观环境和服务,为参观者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参观体验。

中医药博物馆应当提供必要的参观指南和服务,帮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历史。

中医药博物馆应当加强对参观者的引导和服务,确保参观者的安全和顺利参观。

总之,中医药博物馆章程的制定,旨在规范中医药博物馆的管理和服务,保障参观者的权益和安全,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医药期刊的文献整理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医药期刊的文献整理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藏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医药期刊的文献整理萧惠英上海中医药博物馆(201203)摘要:关键字:《中国期刊大词典》认为“第一代具有近代意义的中文期刊创刊于1833年”,其历史至今不足二百年。

中医界一般认为《吴医汇讲》(1792~1801)是中国医学刊物的雏形。

中国的医学刊物的兴盛从清末开始,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一个小高潮。

目前,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含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华医学会医史博物馆)资料室馆藏1949年以前的中西医药期刊有392种,在上海编辑出版的有148种,占37.75%,有期刊、会刊、特刊、纪念刊、丛刊、学报、公报、报纸副刊等类。

这些期刊均系老一辈医学史研究人员,特别是著名医史学家伍连德和王吉民所捐赠。

它们数量多,有的还很齐全,但了解的读者并不多,《中文期刊大词典》也未见著录。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资料室馆藏清末至民国时期上海地区中医药期刊,从内容上看,可分为中医药团体学术刊物、中医药界人士自筹自办期刊、各地医学院校校刊3类。

从时间上看,早期的中医药期刊有一个重要的特点,即注重中西兼顾,用相当的篇幅介绍西方医药知识,可以看出当时中医界对西方医学的自觉学习和探求。

1920年至1937年,是中医药期刊出版活跃期,这与中医存废的抗争直接有关。

上海地区医药期刊在反映上海中医的生存和抗争、维护和推动中医学术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研究民国时期上海中医药史和上海中西医学家学术思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令人遗憾的是,不少刊物因资金和稿源较少、质量不高等问题,步履维艰,出版不久即停刊,能坚持10年以上者更是少见。

这里就出版时间较早、较有代表性的医药期刊进行简单介绍。

一、医药期刊1、《医学报》是上海近代较早出版的中医杂志,1904年4月创刊,至1910年停刊,共出版154期。

我馆藏有第49~96期。

周雪樵、王问樵任主编,此刊是1904~1908年间我国唯一一份中文医学期刊。

主要设有论说、文编、译编、章程、笔记、新知识、医案、会友题名录、问答、书札、图解等10个栏目。

中医药博物馆介绍

中医药博物馆介绍

中医药博物馆介绍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展示中医药历史、草药、针灸文物、中医文化、传统工艺、中医药知识以及名医纪念馆的综合性博物馆。

下面将从七个方面详细介绍博物馆的各个部分。

中医药历史中医药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数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草药、针灸等自然疗法来治疗疾病。

中医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展示了中医药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历程。

其中,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包括古代医书、本草纲目、针灸铜人等。

草药收藏中医药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草药收藏,涵盖了各种常用的中草药。

这些草药均按照药用价值和临床应用进行分类展示,方便观众了解和学习。

此外,博物馆还收藏了一些珍稀草药,如野生人参、灵芝等,这些草药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收藏价值。

针灸文物博物馆收藏了各个时期的针灸器具,如银针、铜针等,以及针灸学术思想的相关资料。

这些文物反映了中医药针灸疗法的历史和发展,使观众可以更加深入了解这一独特的疗法。

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展示了中医文化在古代和近代的发展历程。

观众可以通过观看中医文化展览,了解中医理念的演变和丰富内涵。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中医文化讲座和体验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医文化的魅力。

传统工艺中医药博物馆还展示了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等传统工艺。

观众可以亲眼看到中药材如何经过精心炮制和制剂,变成具有疗效的中成药。

这些传统工艺的展示不仅增加了观众对中医药的了解,还体现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中医药知识中医药博物馆的中医药知识展示区涵盖了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治病原则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观众可以在这里深入了解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结合博物馆的草药收藏和针灸文物,观众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名医纪念馆名医纪念馆是中医药博物馆的一大亮点,馆内设施齐全、展览内容丰富。

纪念馆展示了历代著名中医药学家的生平和医学成就,其中包括李时珍、张仲景、华佗等历代名医。

每个名医都有详细的生平介绍和医学贡献展示,使观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医学思想和诊疗方法。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观后感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观后感
我有幸参观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并被深深地吸引和震撼。

这个博物馆是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展示了中华传统医学的历史、理论、典籍、药材以及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等内容。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间展示中草药的厅。

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我们平时熟悉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当归等,还有一些我们不太熟悉的草药,如鸡血藤、白芍等。

通过观看展品,我深刻感受到中药材的神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除了展示药材,博物馆还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历史发展和研究成果。

在展馆中,我看到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还有一些中医名家的文献和实物,如张仲景的著作和针灸器具等。

这些珍贵的文献和实物无疑为我深入了解中医药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源和
机会。

此外,博物馆还展示了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我看到了许多中药制剂和中药提取物,以及中医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方案。

这些展品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医药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发展,以及其在预防和治疗疾病方面的独特优势。

总之,参观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让我受益匪浅,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通过这个博物馆的努力,中医药文化将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 1 -。

中医药 博物馆 章程

中医药 博物馆 章程

中医药博物馆章程
摘要:
一、中医药博物馆简介
1.中医药博物馆的背景与历史
2.博物馆的使命和目标
3.博物馆的地理位置及规模
二、博物馆的展示内容
1.中医药历史文化展示
2.中医药标本展示
3.中医药传统技艺展示
4.现代中医药科技展示
三、博物馆的教育与培训活动
1.常规展览讲解
2.中医药知识讲座与研讨会
3.中医药技艺体验活动
4.学生及专业人士实习实训
四、博物馆的社会责任与贡献
1.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2.提升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与信任
3.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合作
4.参与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
正文:
中医药博物馆是我国一座集展示、教育、研究、交流于一体的中医药专业博物馆。

自成立以来,始终秉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服务社会大众”的宗旨,致力于传承、推广中医药知识和文化。

博物馆坐落在我国某繁华都市,占地面积约为XX 平方米,馆内分为多个展区,包括中医药历史文化展区、中医药标本展区、中医药传统技艺展区和现代中医药科技展区等。

通过丰富的实物、图片、模型、互动体验等多种展示手段,全面展示了中医药的发展历程、理论体系、实践技艺以及现代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中医药博物馆还积极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如为公众提供常规展览讲解、定期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与研讨会、组织中医药技艺体验活动以及为学生及专业人士提供实习实训机会等。

这些活动的开展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并热爱中医药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

中医药博物馆在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公众对中医药的认识与信任、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与合作以及参与国际中医药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介绍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介绍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介绍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是一座专门展示和研究中医药文化的博物馆,位于中国上海市杨浦区国定路1200号。

下面是对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的简要介绍:
1. 馆藏丰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收藏了大量与中医药相关的文物、器具、药材、书籍和图像资料等。

馆内的展品包括古代医书、药物制剂、针灸器具、药用植物标本等,展示了中医药的发展历史、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

2. 展览内容多样:博物馆设有多个展厅,展示了中医药的各个方面。

展览内容涵盖了中医经典著作、中药材的采集和加工、针灸疗法、中医诊断仪器、中药饮片生产等。

通过展览,游客可以了解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3. 互动体验: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注重互动体验,提供了一些参观者可以参与的活动。

游客可以亲自体验中医诊疗、制作中药饮片、学习针灸等,增加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和体验。

4. 学术研究与教育:博物馆还开展中医药的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

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研讨会和培训班,邀请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的中医药研究成果。

此外,博物馆还开设中医药知识普及课程,向公众传授中医药的基础知识。

5. 文化交流与合作:上海中医药博物馆积极开展国内外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与其他中医药博物馆、研究机构和学术团体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动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上海中医药博物馆致力于弘扬中医药文化,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丰富的展览和教育活动,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场所。

中医博物馆广播词

中医博物馆广播词

中医博物馆广播词
介绍广播词
双语博客,科普之旅。

今天我们将带你到上海中医药博物馆。

轻呷一口草本茶让清香弥漫全身,品尝着港式甜点龟苓膏尽享午后阳光,你是否感到中医药已经成为一种养生之道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呢﹖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古老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结晶,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上海中医药大学内的中医药博物馆一探究竟吧!
员工入场广播词
亲爱的同事们,早上好!
当晨风掠拂过您的发丝;当朝阳轻柔的映照上您的脸颊,我们知道每天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您努力的付出。

“简单的工作重复地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工作快乐地做你就是赢家”。

亲爱的同事们,请用您最灿烂的笑容来开启新一天的工作之旅。

祝您工作愉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期医药(夏、春秋、战国)
医学基础理论的确立(秦、三国)
医药学的全面发展(西晋、五代)
医药学的突出成就与医家创新(宋、元)
医学理论的发展和温病学说的完善(明、清)
《黄帝内经》,最早的中医学理论,含《素问》《灵枢》18卷、162篇,(公元前475-公元220)——守山阁校本
《神农本草经》,最早的药物学、药物分类法著作,有365种药,东汉(公元25-220年)《伤寒杂病论》,宋以后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是临证医学标志(公元200—210年)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原文浅注》,闵长乐陈修园著,光绪己丑(1889)仲夏镌——《金匮要略论注》,徐彬,字忠可甫著,上海校经山房成记书局藏板,光绪己卯(1879)年重镌
《汉华元化中藏经》,(220-581)托名华佗所作
★五禽戏,据明《赤凤髓》,绘插图,周履清著(已下载)
人体经脉漆雕,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上海中医药博物馆存仿品.
1983年,人体经脉漆雕出土于永兴西汉墓,高28.1厘米,周身遍绘标识经脉的红色线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它的出土把世界人体经脉模型历史推前了1100多年,为研究我国人体经脉的起源、经脉学理论的形成、发展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原件藏于绵阳)
《脉经》,公元300年,王叔和,光绪章卯暮春,池阳周氏校刊
《诸病源候论》,光绪12年冬月,湖北官书处重刊
★《察病指南》,南宋,有脉象图
★《敖氏伤寒金镜录》,元,有舌象图
《西藏医学史》,王镭,1991.9,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四部医典系列挂图全集》,王镭、强巴赤烈,1986.7,
★藏医验尿图
《医林改错》,王清任,1830年
象牙雕妇科诊病模型(清,1644-1911)
★《外科正宗》,1617年,陈实功,配插图
《医宗金鉴》,1742年,吴谦,痘疗图
《针灸大成》,1601年,杨继洲,光绪庚辰重镌,校经山房成记藏板(卷十,鱼刺、鱼骨插图)
★《小儿推拿广意》,1676年,熊应雄,推拿手法图
★唐敦煌《灸法图残卷》书影
★商周青铜铭文“子洒扫”拓片
★殷人洒扫火燎图
★山东东汉武梁祠驱虫图拓片
★山东东汉武梁祠国人逐瘈狗图拓片
清,仿唐《陶游泳俑》
唐《陶洗澡俑》
清,《内经图》拓片
《修真图》
《内功图说》,1858年,潘霨
陶井栏,明器?
镇馆之宝,女性,针灸铜人,乾隆9年,1744年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