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秋[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章节测试第三篇:用 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458]《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0458]《中国文化史》2.试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20分)答: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有以下几个的原因:(1)政治因素。
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诸侯国林立纷争。
各诸侯国的国君为了在争斗中取得霸主地位,竞相招贤纳士,运用不同思想学说以使自己的国家富足强大起来。
这便给百家争鸣创造了一个宽松的学术氛围。
(2)经济因素。
当时经济有了极大发展,这使得有某些人成为有闲阶层,有时间从事自己的学术活动。
(3)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如天文学、数学、光学、声学、力学、医学等方面在当时均达到较高水平。
这些科技成果标志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生活。
(4)文化因素。
当时“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学在官府”的局面,使原来有贵族垄断的文化学术向社会下层扩散,下移于民间(这种历史现象被称为“文化下移”),致使“私学勃兴”。
(5)学术自由因素。
各学术团体于政治权势是相对于独立的。
他们虽从不同的社会集团的利益出发,纷纷著书立说,议论时事,阐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们并非政治附庸,依附于某个政治权势集团,而是“用我则留,不用我则去”。
此外,各个学派之间、同一学派的不同流派之间,既相互斗争又相互学习和借鉴,这也是促成百家争鸣的另一重要因素。
3.简述汉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20分)答:中国文化史上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两个学派针对经学正统问题和如何统一经学思想等问题的争论。
始于西汉末年,斗争高峰在东汉。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在经书的字体、文字、篇章等形式上,在经书中重要的名物、制度、解说等内容上都不相同。
今文经学近于哲学,强调“经世致用”;古文经学近于史学,讲究考据。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争,由单纯的对书籍本身的不同看法,扩大到了学术思想、学派体系、政治观念和社会地位等诸方面,几乎贯穿了整个漫长的封建社会,不仅对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 多元文明 多彩生活单元测试卷_含答案
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多元文明多彩生活单元测试卷_含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计28分)1、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是()。
A.金文B.小篆C.甲骨文2、我国“杂交水稻之父”是()。
A.李修平B.袁隆平C.邓小平3、在欧美国家,人们迎送宾客和朋友时流行()。
A.拥抱礼B.贴面礼C.握手礼D.双手合十4、两河流域是指(),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和洪水的斗争中,学会了修堤坝、引渠灌溉、发展农业。
A.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B.底格里斯河和尼罗河C.印度河和尼罗河D.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5、人类的早期文明出现于()。
A.大河流域B.高原地区C.群山山脉6、请你在以下选项中选出不属于四大古文明的一项()。
A.古巴比伦文明B.古希腊文明C.古印度文明7、下列哪一种舞蹈不是拉丁美洲的舞蹈()。
A.苏格兰凯利舞B.探戈C.伦巴二、填空题(共5题,共计20分)8、古代文明的遗迹是我们了解过去的(),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需要我们去珍惜、()。
9、“(),美人之美,(),天下大同”。
10、远古先民经过长期努力,最终实现了从采集到()、从渔猎到()的伟大变革。
()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11、()地区整个冬天看不到太阳。
12、人类的文明史是由()共同创造的。
三、判断题(共5题,共计20分)13、建筑文化与各地自然环境、国家、民族以及生活方式有密切联系。
()14、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15、有“神农氏”之称的是黄帝。
()16、区域文明的兴衰、交融和变迁,构成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
()17、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推动了人类社会进入机器大工业时代。
()四、连线题(共1题,共计5分)18、连线。
中国自由女神唐代书法家斗兽场黑人领袖万里长城美国颜真卿古罗马曼德拉五、简答题(共3题,共计15分)19、请举例说说我国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
20、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以具体行动保护文化遗产?21、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肆虐,让人们想起很多传染病的流行。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5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探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据今约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时期出土的骨器有很多磨制光滑且有钻孔、刻纹和许多所谓的“装饰品” “所有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品是用微绿色的火成岩从两面对钻成的选择砾石很周正颇像现代女性胸前配带的鸡心”据此可知此时期()A. 精耕细作模式已有雏形B. 金属冶炼技术比较成熟C. 已产生了古朴的审美观D. 女性社会地位高于男性【答案】C【解析】由材料中的“装饰品都相当精致小砾石的装饰……颇像现代女性胸前配带的鸡心”可以看出山顶洞人时期已产性了古朴的审美观故C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新石器时代的手工业的信息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技术冶炼技术问题故B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不同性别地位的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2.美国学者大卫.查普曼在解读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夸父追日和后羿射日等神话故事后说“中国人听着这样的神话故事长大传承这样的文化遗传基因……这是他们屹立至今的原因” 查普曼意在强调()A. 很多神话故事在历史上往往是难于考证B. 道家思想有其历史渊源C. 中华文明改造自然勇于抗争的不屈意志D. 中国文化特有的延续性【答案】C【解析】3.歌曲《生僻字》“跪举火把虔诚像道光四方田地落谷成仓” 唱的是汉字中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属表意文字多是原生文明表声文字多是次生文明(中途遭遇了变故)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这表明中国文化()A. 博大精深领先世界B. 源远流长持续稳定C. 一脉相承豆古不变D. 兼收并蓄中西合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四大文明古国发展中只有中国仍保留象形文字”可知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持续稳定 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文明的稳定性中国文化领先世界与材料无关 A选项排除中国文化是在发展中不断更新不断注入新的因素以保持文化发展的活力 C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中国文化吸收外国文化因素 D选项排除4.原始人类开始用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标志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是在()A. 距今约170万年前B. 距今约20万年前C. 距今约1万年前D. 距今约7000年前【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新石器时代是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个历史阶段它以农耕和畜牧的出现为划时代的标志表明已由依赖自然的采集渔猎经济跃进到改造自然的生产经济中国新石器文化至少要在距今10000年前实际开始年代还当更早因此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5.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 ①③B. ①②③C. ②④D. ①②④【答案】B【解析】题目材料反映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多处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据此①③符合题意结合材料及我国古代南稻北粟的种植特色可知②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但材料反映不出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故④不符合题意可排除ACD两项故选B6.1953年河南安阳殷墟附近发掘的165座平民墓中 83座有殉贝从有些贝的放置位置看好像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这说明当时()A. 用贝殉葬是平民特有的社会现象B. 平民的社会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C. 贝作为货币成为社会财富的象征D. 人们的审美价值观念进一步提高【答案】C【解析】由材料“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可知墓葬中的殉贝具有货币的价值是财富的象征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只有83座墓葬有殉贝不能称其为平民特有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墓葬中的殉贝而非平民的社会地位故B项排除从材料“好像是作为装饰品用的但多数含在口中或握在手里与后世用玉或铜钱随葬的风气相同”中可以看出殉贝不是装饰品材料没有涉及到人们审美价值观的变化故D项排除故选C7.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被中原人称为“荆蛮” 但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并把楚人起源地河南新郑称为“祝融之墟” 这反映出楚人()A. 对华夏文明的认同B. 丰富了中原文化的内涵C. 重视传承华夏文明D. 推动了不同文明的融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楚人却公认炎黄联盟的祝融为其祖先”可以得出楚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被认为是“荆蛮”的楚人对华夏文明的认同并没有丰富中原文化的内涵和重视华夏文明的传承材料没有关于不同文明融合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8.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说“一种文明的历史就是对古代材料中那些对今天仍然行之有效的东西的探索它有待解决的问题不在于要告诉人们关于希腊文明或中世纪中国我们所知的一切——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在这里布罗代尔强调的是()A. 史学是当代人的历史认识B. 以探索的精神研究历史C. 史学无需穷尽人类文明的历史D. 从文明传承的角度阐释历史【答案】D【解析】材料中“而是要告诉人们在西欧或现代中国以前的时代与今天仍旧相关的东西”说明布罗代尔强调历史研究应该注重古今之间联系这样便于发挥历史古为今用的学科特征故D正确ABC三项含义材料并未直接体现排除故选D9.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A. 京师图书馆B. 巴尼拔王图书馆C. 亚历山大图书馆D. 天一阁【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巴尼拔王建立的图书馆故B正确AC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可排除10.汉朝以前端午节习俗主题为祈福禳灾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已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的活动唐代竞渡成为规模盛大的祈福和娱乐活动唐诗有“大夫沉楚水千祀国人哀……标随绿云动船逆清波来” 据此可知()A. 龙舟竞渡源于汉代纪念屈原的活动B. 唐代社会有推崇竞争与力量的风尚C. 荆楚文化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D. 端午节俗演变丰富了传统文化内涵【答案】D【解析】11.西安姜寨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在这个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没有出土()A. 公共墓地B. 石器工具C. 青铜礼器D. 精美陶器【答案】C【解析】商代我国能够冶炼青铜新石器时代我国还没有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C符合题意ABD都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2.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掘表明五千多年前的良渚社会已进入早期国家的文明阶段国内外考古学界已经逐步统一观点良渚古城遗址成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有力物证据此可知()A. 完整的国家机构建制已经出现B. 中原文化的核心地位C.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D. 礼乐社会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浙江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实证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这说明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故C项正确A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排除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礼乐制在西周时期确立故D项错误故选C13.夏、商、周三族始祖与祖先崇拜传统各异却都是在黄帝建立的大部落联盟中发展起来他们已初步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把不同来源的祖先汇聚成以黄帝为始祖的系统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可以看出夏、商、周时期中国先民的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故A正确材料体现了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而不是对宗族观念的强化故排除B材料中主要说的是夏、商、周三族而不是“各族” 故C说法不合适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世袭制度的延续故排除D故选A14.考古学家夏鼐指出“有的学者认为小屯殷墟文化代表中国最早的文明是中国文明的开始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白胡子了” 作者意在说明()A. 商代是中华文明的开端B. 中华文明的起源模糊不清C. 中华文明起源争论激烈D. 中华文明的历史源远流长【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如果真是那样中国文明简直就像传说中的老子一生下来就长出了白胡子了”表明作者意在强调中华文明的起源早于商代故D项目符合题意A、B、C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15.《史记》提出“祖黄帝说” 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颧项、帝誉、尧、舜的祖先也是夏朝人、商朝人、周朝人、秦朝人祖先还是汉朝人和匈奴人共同始祖这种观念有利于()A. 维护宗法制度B. 加强中央集权C. 增强文化认同D. 巩固政治联盟【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史记》提出“祖黄帝说” 认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黄帝有助于强化各民族的共同意识为维护和巩固多民族国家提供心理支持故C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涉及的并非政治制度故排除B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16.二里头遗址中的大型墓葬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品有铜器、玉器、象牙器、骨器、漆器、陶器等小型墓葬则几乎没有随葬品这主要说明当时()A. 开始出现社会分工B. 社会出现等级分化C. 手工业技术水平高D. 已出现奴隶制国家【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二里头遗址中的墓葬规模大小、随葬品多少存在严重不均说明社会出现贫富不均、等级分化故B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开始” 故A错误仅从随葬品的种类无法说明手工业技术水平高故C错误夏朝筑有大型城堡和大型宫殿并且组建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标志着奴隶制国家出现故D错误17.从1934年开始到目前为止考古团队已经对四川广汉三星堆进行了整整37次发掘每次发掘都会获得新的成果同时也会带来更多的疑惑以至于很多网友感言“其他考古是越挖越明白只有三星堆是越挖越糊涂” “糊涂”的主要原因是()A. 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没有交流B. 多次发掘导致历史真相模糊C. 遗址中未发现有价值的一手史料D. 没有类似甲骨文的信史确认【答案】D【解析】三星堆遗址本身尚未发现任何文字后世记载本身的可靠性存疑不能把后世记载与考古发现对号入座因此 D项正确据考古发掘三星堆文明与中原文明有着交流排除A项多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有价值的一手史料文物能够使我们对历史的真相有更深入了解而不是模糊了历史真相排除B项和C项故选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二里头文化遗存的主要类型指出目前根据考古发现测定文物年代的主要技术手段18.(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以来夏史研究的新方法及其对夏文化研究的意义【答案】类型遗迹遗物墓葬技术手段测定【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图片中“祭祀遗存曲”“墓葬集中分布区”“铸铜作坊”等信息概括类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技术手段和测定”等角度分析即可【答案】新方法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相结合甲骨文的破译和运用意义弥补了夏史研究中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以往夏史研究中的错误有助于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解析】第一小问的新方法依据材料二“甲骨文的破译和近代考古学的引进”等信息来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的意义依据材料二中“商史的突破性进展如此夏史也有这种可能”的信息从“弥补史料、纠正传统史学错误以及研究历史新发现”等角度思考回答19.(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的内涵并简析晚清以来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形成的原因19.(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历史背景及对世界的贡献【答案】(1)内涵以中国(自我)为中心以儒家最高理想为准则儒家礼教秩序成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缺乏近代主权意识原因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清朝统治腐朽统治阶级内部逐渐分化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识之士的逐渐觉醒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思想解放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不断加深【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在古代天下乃是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 可以得知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以中国(自我)为中心从“反映了儒家天下归仁的道德理想华夏与蛮夷的界限是模糊的、相对的所需辨认的乃是是否有文明是否接受了中原的礼教秩序” 可知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以儒家最高理想为准则儒家礼教秩序成为最重要的评判标准从“这一观念成为普遍适用于华夏、蛮夷在内的全人类的价值” 可知具有一定的普遍价值从晚清以来中国所遭遇的冲击可知古代中国天下共同体观念缺乏近代主权意识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在西方的冲击下中国被迫进入以西方为中心的现代国家主权体系之中中国社会政治危机与道德、信仰危机先后发生”入手从晚清以来中国民族危机、经济发展、民族观念和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多角度回答【答案】(2)历史背景信息技术、互联网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迅速发展世界之间彼此联系不断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扩大以西方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存在不合理的因素障碍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地区冲突威胁世界和平贡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时代潮流尊重国家主权有利于冲击旧有不合理的国际秩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和“新时代全球化意味着彼此之间突破固有屏障、日益展开密切的全方位交流……21世纪以来互联网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的爆炸式发展” 可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和世界在政治格局、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科技进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等多角度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提出之前人类仍然没有完全打破资本逻辑为全球化秩序所戴上的陈旧桎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人类的普遍交往呈现出‘零距离’‘零时空’的态势”可以得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世界的贡献20.(1)依据材料一概括“对后世科技的发展影响很大”的程朱理学思想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三例体现宋代所取得的科技成就20.(2)材料二中的《墨竹图》代表中国古代绘画的哪一表现形式?其突出特征是什么?画中的题诗反映了儒学所推崇的哪一思想内涵?【答案】(1)思想理是万物的本源格物致知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解析】(1)思想根据材料“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即物穷理”进行归纳即可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的科技成就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答案】(2)形式文人(写意)画特征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内涵民本思想【解析】(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竹图》属于文人画文人画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写意根据材料“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可知体现的是民本思想。
高中历史第5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第6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阶段综合测评北师大版必修3
阶段综合测评(第五、六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之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作一番思考。
其所以这样,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
不但是我一个人如此,凡是我所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于色的。
”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导学号:14322298】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B.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C.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C[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了“百家争鸣”推动了学术性文章的发表,表明“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C项符合题意。
] 2.丁聪、方成、华君武等老一代漫画家于1956年集体创作《万象更新图》,有一首长达四页的“万象更新”解说诗,题目为《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在画面中有名有姓的作家就有一百多人,如:茅盾、老舍、周扬、巴金、冰心、赵树理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导学号:14322299】A.作家杨沫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与《万象更新图》创作时代背景不同B.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等样板戏与《万象更新图》创作背景相同C.反映了文艺工作者投身于火热生活,贯彻“双百”方针D.在“双百”方针鼓舞下所体现的这种蓬勃发展势头得到长期延续C[根据题目信息“1956年”“作家们掀起一个创作的高潮”可推断与“双百”方针有关,故C项正确;《青春之歌》创作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也是“双百方针”结出的硕果,与《成象更新》创作时代背景相同,《红灯记》等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样板戏,故A、B两项错误;由于政治运动扩大化,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到来,“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贯彻下去,因此D 项错误。
2020届高三历史第三次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题含解析
【解析】
【详解】东汉能够动员大量人力物力修筑黄河大堤,得益于中央集权下强大的中央权威,能够有效的调动全国人力物力,修建大型工程,C正确;公元11年到汉明帝时期,生产力水平并未有根本变化,排除A;汉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基本上是郡国并行制,因此汉明帝时期修筑黄河大堤与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无关,排除B;文化心理认同并不能直接转换为行动力,而且这种文化心理认同并不是形成与汉明帝时期,排除D。
【答案】D
【解析】
【详解】法国共和派领袖甘必大强调共和派 任务就是“要让农民知道,是大革命让他们成了公民和产业的主人.而在国家危难时刻,那些王位觊觎者们总躲在一边”。这说明甘必大在宣传法国大革命的功绩,其意在引导农民认同大革命、认同共和制度,故D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其政治信仰,故A错误;材料重点不是为了揭露拿破仑的本来面目,故B说法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巴黎公社,故C错误。
8。邮票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图1(武汉长江大桥建成纪念邮票(1957年)和图2(南京长江大桥建成纪念邮票(1969年)所示反映出
A. 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B。 优先发展重工业成效显著
C. 全国交通网络正在形成D。 经济建设的调整卓有成效
【答案】A
【解析】
【详解】1957年武汉大桥建成,1969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即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A正确;两座大桥的建设属于交通建设成就,而非重工业领域的成就,排除B;两座大桥都是跨长江大桥,因此不能证明全国交通网络正在形成,排除C;国民经济调整在1962年就初见成效,D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苏维埃代表团在列宁直接指导下,运用机智灵活的外交策略成为热那亚会议的胜利者,打开并进而巩固了和平共处的国际外交新局面。会后,英国、意大利、法国等与苏俄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1268 参考答案 2019年春
《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1268 部分答案2019年春第一篇:食1.表明农业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锄耕阶段的是 BA.大面积稻田的出现。
B.石镰、蚌镰等农具的出现。
C.粟、等农作物,已成了早作业农业的主导。
D.石梨农具的出现。
2.不仅采集的源起有文献记载。
而且先民的采集活动亦有相当多的文献记载。
例如《诗》一开篇的《关雎》中 D 涉集。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B.窈窕淑女,钟鼓乐之C.窈窕淑女,琴瑟友之D.参差荇菜,左右流之3.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D 。
A.茶马司的设立,是为了梳理茶马贸易。
B.茶马交易,多在边境要塞,源于民间自发。
C.从宋朝设立茶马司起,一直到清初,历朝持续了1000年。
D.宋时边塞开设“茶马互市”。
4. “为综合贸易之道,横贯农耕与游牧”说的是茶叶贸易通道中的 C 。
A.川陕古道B.丝绸之路D.晋商驼道D.茶马古道5.小米、石镰、磨盘的出现表明了 C 。
A.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锄耕火种阶段。
B.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铁梨牛耕阶段。
C. 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火种阶段进入精耕细作阶段。
D. 当时的耕作,已从刀耕阶段进入火耕阶段。
6.“偶为老僧煎茗粥,字携修绠溪清泉。
天风吹月入栏杆乌鹊无声夜向澜”这句佳句出自 D 。
A. 王安石B.陆游C.白居易D.苏东坡7. A 人对茶的品鉴之细致,已上升为茶艺。
A.宋B.明C.元D.清8.赵孟尭曾 B 被世人称作宋皇家所绘茶之绝唱。
A.《文会图》B.《斗茶图》C.《品茶图》D.《玉川煮茶图》9.西北游牧的羌人,其字源便是“羊人”,上为羊,下为人。
其先祖是 B 。
A.炎帝B.皇帝C.太昊D.瑞瑣10. D 被认为是中国歌曲之祖且是典型的农作之歌。
A.《皇娥》B.《白帝》C.《诗》D.《击壤歌》11.我国秦巴山优势茶叶产销之中心是 B 。
A.普洱B.襄阳C.羊楼洞D.安化12.广德茶捐是 C 。
A.茶马司署凭证B.茶马交易凭证C.官茶通关凭证D.百姓植茶凭证13.万里茶路的起点是 C 。
西南大学历届章节测试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人们对天的敬畏体现于对神的祭祀2.治理天水的目的是用其利,而避其害3.水的由来基本靠天4.农耕发明后,先民充分认识到了水与农耕密切相关2、“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谚语体现了先民充分认识到()1.天道有常,不因人事而变2.水与农耕的关系3.水与人的关系4.水的由来基本靠天3、既是行业底线,又是道德底线的是_1.克己守礼,各行其是2.从业者怀揣敬畏之心,不欺师灭祖3.实事求是,诚实不欺4.祭拜、崇奉行业神4、坎儿井产生的原因不包括_1.地广人稀2.皑皑雪峰连绵的天山3.干旱酷热的气候4.荒凉广袤的戈壁5、西汉《淮南子》《史记》都认为总领灵渠开凿者是_1.徐伯2.监禄3.李冰4.白英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1.火之所以可取,是因有天火之故2.燧人之皇是从“观天”起,才完成取火的3.自然之火是种,人为之火是果4.燧人氏,风姓,简称燧人7、燧皇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_____________1.看到森林自焚,体悟到木实藏火2.看见裸露地表之煤炭等因地表压力而引发自燃3.看见动物尸中之磷自燃4.看到鸟啄木生火星8、“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是_的谚语。
1.藏族2.白族3.回族4.蒙古族9、白茶之乡是_1.镇平2.安吉3.平利4.安康10、《月令》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故称“冬月”,又因其是十二地支之端头,又叫“子月”,而从正月1. E. 一月份2.九月份3.七月份4.十一月份11、坎儿井由_组成。
1.水涵、暗渠、陡门、堰坝2.水涵、陡河、暗渠、堰坝3.竖井、陡河、暗渠、堰坝4.竖井、暗渠、明渠、涝坝12、燧皇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1.看到鸟啄木生火星2.看到森林自焚,体悟到木实藏火3.看见裸露地表之煤炭等因地表压力而引发自燃4.看见动物尸中之磷自燃13、“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自柳宗元的_______。
1.《读书》2.《梓人传》3.《觉衰》4.《早梅》14、下列说法有误的是()1.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印刷之纸在前,印在后2.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3.纸发明后,才有了捶拓、雕版的逐渐问世4.雕版印刷的实物,迄今发现的是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南齐之捺印佛像15、下列说法有误的是_1.班因其为鲁人,所以称之为鲁班2.的众多成就,首先源于极善从物的天地系统中去识物、格物,继而,才巧作3.有建筑工程,其掌墨师多是石匠4.、箱革等行业所崇奉之祖师是鲁班16、商星是东方七宿中的()1.心宿2.氐宿3.角宿4.亢宿17、后世东汉的王符的__________是从经世致用的角度谈农耕与国家的关系。
4中国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文化演变含答案
思想解放、精神财富、思想文化、科技创新【考点回顾】一、灿烂的青铜文明(七上P20)----夏、商、(西)周时期在青铜时代(夏商周时期)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包括“青铜器”、“农业和畜牧业”、“甲骨文”等物质文化。
(一)、青铜器:司母戊鼎(商)---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西周)---青铜器精品;三星堆青铜文化(商周)---成都平原(二)、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详见P41第8课)。
(埃及最早象形文字)二、中华文化的勃兴(七上P41、46)-----春秋战国时期(一)、中国汉字的演变:---------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一)、儒、法、道、墨、兵代表及主张(略,教材识记)(二)、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2、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4、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附】思考:哪一派的思想最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发展潮流?(法家)【附:百家争鸣于今天的借鉴意义】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三、昌盛的秦汉文化(七上P87、92)------秦汉时期1、司马迁和《史记》2、造纸术3、张仲景与华佗4、佛教和道教5、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代雕塑艺术的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七上P118、1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祖冲之和圆周率二、大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三、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齐民要术》四、农历1、我国自古农业发达,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的历法备受重视。
(原因)2、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源于夏朝。
全国导基模拟习题与答案
全国导基模拟习题与答案一、单选题(共31题,每题1分,共31分)1.汉代的政论性散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比先秦散文有明显进步,如贾谊的( )。
A、《史记·秦始皇本纪》B、《过秦论》C、《谏逐客书》D、《言兵事疏》正确答案:B2.遵义会议召开于( )。
A、1936年10月B、1935年1月C、1934年10月D、1935年12月正确答案:B3.京杭大运河是在()时期挖通形成的。
A、南宋B、唐朝C、元朝D、北宋正确答案:C4.下列名绣中,有“东方明珠”之誉的是( )。
A、蜀绣B、粤绣C、苏绣D、湘绣正确答案:C5.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 )访问中国,双方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A、田中角荣B、大平正芳C、福田赳夫D、铃木善幸正确答案:A6.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位于( )。
A、山西五台县佛光寺B、山西芮城县广仁王庙C、山西五台县塔院寺D、山西五台县南禅寺正确答案:D7.上海世博会是中国首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举办时间是( )。
A、2010年B、2008年C、2014年D、2012年正确答案:A8.新加坡最著名的华人街位于()。
A、牛车水B、圣淘沙C、乌节路D、金沙娱乐城正确答案:A9.唐朝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工种是( )。
A、工使B、都料匠C、墨师D、图工正确答案:B10.下列剪纸中,摆附在糕饼、寿面、鸡蛋等礼品上的是( )。
A、喜花B、红笺C、斗香花D、礼花正确答案:D11.道教上清派的祖庭是( )。
A、陕西终南山B、江西龙虎山C、江苏茅山D、四川青城山正确答案:C12.龙门石窟位于河南( )。
A、安阳B、洛阳C、开封D、郑州正确答案:B13.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 )。
A、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B、王维的《使至塞上》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D、李白的《送友人》正确答案:A14.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 )美元。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国文化地理》网课测试题答案卷4
华中师范大学智慧树知到“选修课”《中国文化地理》网
课测试题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第1卷
一.综合考核(共10题)
1.丝绸之路中丝绸所占的比重是最大的。
()
A.错误
B.正确
2.中国人物画的鼻祖是顾恺之。
()
A.错误
B.正确
3.北宋的首都是在哪里?()
A.开封
B.安阳
C.洛阳
D.北平
4.“吃”的第三个阶段解决了以下哪个问题?()
A.打牙祭的问题
B.温饱问题
C.品味问题
D.大锅饭问题
5.以下属于丝绸之路中所运送的商品的是()。
A.马匹
B.丝绸
C.茶叶
D.陶瓷
6.曾被我们称作为“救荒作物”的是()。
A.玉米
B.紫薯
C.白薯
D.红薯
7.从地形地貌来讲,首都一般设立在平原地区。
()
A.错误
B.正确
8.四大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在热带。
()
A.错误
B.正确
9.中国早期建筑是用泥巴来做成墙壁的。
()
A.错误
B.正确
10.三皇是指()。
A.天皇
B.海皇
C.帝皇
D.人皇
第1卷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
1.参考答案:B
2.参考答案:B
3.参考答案:A
4.参考答案:A
5.参考答案:ABCD
6.参考答案:C
7.参考答案:B
8.参考答案:A
9.参考答案:A
10.参考答案:ACD。
4中国传统文化与近现代文化演变含答案
4中国传统⽂化与近现代⽂化演变含答案思想解放、精神财富、思想⽂化、科技创新【考点回顾】⼀、灿烂的青铜⽂明(七上P20)----夏、商、(西)周时期在青铜时代(夏商周时期)⼈们所创造的物质⽂化,便被称作“青铜⽂明”。
包括“青铜器”、“农业和畜牧业”、“甲⾻⽂”等物质⽂化。
(⼀)、青铜器:司母戊⿍(商)---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的青铜器;四⽺⽅尊(西周)---青铜器精品;三星堆青铜⽂化(商周)---成都平原(⼆)、甲⾻⽂是已知最早的汉字(详见P41第8课)。
(埃及最早象形⽂字)⼆、中华⽂化的勃兴(七上P41、4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汉字的演变:---------⼩篆--------⾪书---------楷书-------⾏书、草书(⼀)、儒、法、道、墨、兵代表及主张(略,教材识记)(⼆)、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1、中国历史上第⼀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2、奠定了中国思想⽂化发展的基础;3、形成了中国的传统⽂化体系;4、形成了中国思想⽂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附】思考:哪⼀派的思想最符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发展潮流?(法家)【附:百家争鸣于今天的借鉴意义】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攻思想-----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三、昌盛的秦汉⽂化(七上P87、92)------秦汉时期1、司马迁和《史记》2、造纸术3、张仲景与华佗4、佛教和道教5、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代雕塑艺术的代表,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四、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化(七上P118、127)-------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和圆周率⼆、⼤放光彩的书画艺术三、魏晋南北朝时北⽅农业技术的成熟----《齐民要术》四、农历1、我国⾃古农业发达,主要⽤于指导农业⽣产的历法备受重视。
智慧树知到《中华文明史》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中华文明史》章节测试[完整答案]智慧树知到《中华文明史》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文明”一词最早使用于哪个时期?A:春秋战国B:秦朝C:西汉以后正确答案:西汉以后2、恩格斯的文明形成理论的要素是()A:人类的出现B:国家的形成C:军队的建立D:文字的产生正确答案:国家的形成第一章1、()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最古的一种成熟文字。
A:甲骨文B:金文C:楔形文字D:图画文字正确答案:甲骨文2、甲骨文的特点()A: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B:图画特征明显C:笔画细长、平直D:笔画末端露锋芒正确答案: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图画特征明显,笔画细长、平直,笔画末端露锋芒3、古今文字的分水岭是()A:隶书B:楷书C:篆书D:草书正确答案:隶书4、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A:对B:错正确答案:对5、汉字从产生到现在,形体一直按从繁到简的规律发展演变。
主要出现了八种字体: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A:对正确答案:对6、行书是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始于楷书出现以后,盛于魏晋,晋代已流行。
A:对B:错正确答案:对7、初唐的欧阳洵,盛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等楷书大家。
这三家与()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A:晋代的王羲之B:元代的赵孟頫C:盛唐的张旭D:盛唐的怀素正确答案:元代的赵孟頫8、楷书,也叫“真书”或“正书”。
楷是规矩,整齐,楷模的意思,是说这种字体可作为法式,模范,即标准字体。
A:对B:错正确答案:对9、秦始皇统一后,采纳了丞相李斯的意见,推行“书同文”的改革,统一了文字。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文字改革。
A:对正确答案:对10、()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旱的成体系的相当成熟的汉字材料。
A:甲骨文B:金文C:大篆D:小篆正确答案:甲骨文第二章1、科学证明,人类是从猿进化而来的。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因素是( )A:使用火B:劳动C:直立行走D:使用文字正确答案:劳动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B:半坡居民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正确答案:河姆渡原始居民3、早在几千年,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还记得是哪个地方吗?( )A:元谋B:半坡C:北京D:河姆渡正确答案:半坡4、“人文初祖”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5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探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Ⅲ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中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能够说明()A. 夏文化已经出现文字B. 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C. 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D. 二里头文字与商文字有传承关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里头遗址Ⅲ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可得出这与早期的陶器有关因此可以说明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 B正确根据材料“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可以看出并不一定是有文字排除ACD项太绝对排除故选B2.周族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A. 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 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 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夏商二族融合”“夏商周三族进一步融合……形成了华夏族”等信息可以看出历史上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故D正确A、C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B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3.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它们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反映了()A. 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B. 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C. 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D. 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中华文明的起源在长江流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都有出现且各具特色又交流借鉴这反映出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信息不能得出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文明故A错误材料不能明确得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故C错误“精美的玉器”不一定是玉礼器故D错误故选B4.在公元前12世纪雅利安人将吐火罗人赶到了天山以东直至黄土高原一带在“戎狄”的压力下周人被迫南下东迁由于紧密接触“蛮族”军事技术同时也具有农耕文化的基础周人得以比商人更迅速地、更彻底地完成了从步兵到车战的军事革命并进入黄河中游灭了商朝建立周朝材料表明()A. 周人凭借先进武器灭亡了商朝B. 印欧人的迁徙对中华文明发展产生间接影响C. 吐火罗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作用D. 印欧人的迁徙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区域文化的形成【答案】B【解析】雅利安人是印欧人的一支他们的迁徙引起了连锁反应对中华文明发展产生间接影响使周人“更彻底地完成了从步兵到车战的军事革命” 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外族对中国的影响而AD两项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吐火罗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材料中不体现排除C故选B5.原始社会时期以种植取代采集的行为大约发生于()A. 170万年前B. 70万年前C. 20万年前D. 1万年前【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1万年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是指以打磨结合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开始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修建村落生活逐渐稳定 D项正确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和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他们从事渔猎和采集过着群居生活元谋人、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排除ABC项故选D6.2021年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发布了三星堆遗址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该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这充分说明()A. 古蜀文化领先世界B. 中华文明多彩多姿C. 早期国家开始出现D. 原始农业已经产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除青铜容器具有中原殷商文化和长江中游地区的青铜文化风格外其余的器物如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种类和造型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可知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特点故B正确材料未涉及古蜀文化、早期国家、原始农业故A、C、D排除故选B7.史学家夏鼐曾说“现今史学界一般把‘文明’一词用来指一个社会……这种社会中除了政治组织上的国家以外已有城市作为政治(宫殿和官署)、经济(手工业以外又有商业)、文化各方面的活动中心它们一般都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并且都已知道冶炼金属文明的这些标志中以文字最为重要”按照此标准中国文明社会产生的时间最迟应在()A. 约一万年前农耕经济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出现时B. 商周时期C.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D. 春秋战国时期【答案】B【解析】A.在中国1万年以前应该还是在原始社会时期当时还没有城市也没有政府B.中国有实际考古发现证明的文明最早应该可以追溯到商朝当时出现了国家机构手工业和商业经济部门也出现了成熟的文字甲骨文C.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没有实际的考古材料的证明D.春秋战国比西周要晚故选B8.2020年某电视总台春晚与淘宝独家联合打造的首款官方周边“团圆春碗” 寓意着中华儿女心连心天涯海角若比邻春节团圆一家亲“团圆春碗”的寓意主要反映了()A. 儒家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B. 宗法观念成为春晚的指导思想C. 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D. 古代精湛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寓意着中华儿女心连心天涯海角若比邻春节团圆一家亲”可知反映了中华民族儿女之间的民族认同故C正确家国同构指的是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与题意不符排除A“宗法观念成为春晚的指导思想”说法明显错误故排除B这个碗是现代工艺制造的不能反映古代的瓷器制作工艺故排除D故选C9.春秋战国时期秦律规定秦国女子所生之子为“夏子” 田氏代齐后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夏朝始祖大禹的后人魏国将中原一带的地域定义为“夏” 自称“夏王” 这表明这些诸侯国力图()A. 推动祖国境内各族的融合B. 以华夏文明的继承者自居C. 表达实现政治统一的愿望D. 追溯各自国家早期的历史【答案】B【解析】A.材料没有体现出各民族之间的融合B.从材料中“夏子”“夏王”以及“田氏代齐后认为自己的祖先是夏朝始祖大禹的后人“已看出它们是以华夏文明的继承者自居C.材料没有反映出统一的愿望D.材料中的称呼和要求并不是要追溯本国的早期历史10.西安姜寨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在这个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没有出土()A. 公共墓地B. 石器工具C. 青铜礼器D. 精美陶器【答案】C【解析】商代我国能够冶炼青铜新石器时代我国还没有掌握青铜冶炼技术 C符合题意ABD都是新石器时代的产物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1.2007年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良渚古城重见天日在高等级墓葬中出土了大量象征王权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现的巨大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测定年代(距今约5100年)甚至比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要早得多这表明()A. 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B. 国家组织形态在当时已出现C. 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D. 早期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大量象征王权的玉器及信仰用品发现的巨大水坝需要至少一万人施工数年”等信息可知当时的良渚已存在明确的阶级分化和统一文化信仰拥有强大的组织、动员和后勤管理能力这些都是国家组织产生作用的体现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世界其他地区文化的信息因此不能得出良渚文化居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材料没有体现王权借助神权强化统治故D项错误12.文化是以一个中心点逐渐向各方面发展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这反映当时()A. 文化的扩张与认同B. 国家的统一C. 分封制的盛行D. 民族的隔阂【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西周以前的文明还是限于一个小区域之内东周时则以各强国和文化发达的地方为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文化发展传播促进了文化心理认同即反映了文化的扩张与认同故A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混战分裂时代故B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在东周时期逐渐瓦解故C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周时期的混战客观上加强了民族融合和联系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民族隔阂故D选项错误13.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品有明显的大小墓差异小墓仅能容尸空无一物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甚至百余件有精美的陶器、玉器、象牙器等贵重物品据此可知大汶口文化()A. 已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B. 代表了母系氏族社会的成就C. 生产技术发达领先世界D. 奠定了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答案】A【解析】从大汶口出土的墓葬大小差异和墓葬品区别可知大汶口文化时期已出现财产私有和贫富分化等现象故选A项大汶口文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 B项排除C项中“领先世界”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强调墓葬品的差异性无法体现文明的多元性 D项排除故选A14.关于大汶口文化的墓葬研究发现早期墓葬以单人葬为主也有较多的反映氏族成员间牢固血缘关系的同性合葬葬具少有微小差别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贫富分化的加剧B. 出现了私有财产C. 等级观念逐渐产生D.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汶口文化晚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了等级观念据此依据材料“晚期墓葬里随葬品的数量差距很大且出现了具有贫富分化的家族墓地”可知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故D正确ABC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5.据记载春秋战国之际有了尧舜禅让的故事战国后期出现了三皇的传说司马迁等众多史家努力融合三皇五帝的华夏神话构建了一个血缘世代传承、政治谱系递传的体系这一做法()A. 为维护宗法制提供了理论依据B. 有利于增进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C. 反映了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形成D. 推动形成各民族共同信仰的宗教【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看不出这一做法为维护宗法制提供理论依据故A错误材料“司马迁等众多史家努力融合三皇五帝的华夏神话构建了一个血缘世代传承、政治谱系递传的体系”强调的是中华民族之间的血缘关系这有利于华夏民族的认同感故B 正确专制中央集权强调的是君主和宰相、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三皇五帝的传承世系与宗教无关故D错误故选B16.屈原的《九歌》中有海岱东夷族虞舜时代的《韶》乐、中原华夏族禹启时代的《虬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生命生育祭歌以及流传于楚地的山川祭歌等这说明()A. 楚国成为战国时期的文化中心B. 战国时期文化有交融的迹象C. 《九歌》集中体现了楚地文化D. 楚辞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些不同区域、不同族属的远古史诗祭歌原本只在本血缘组织内部世代流传至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血缘管理的瓦解、地缘管理的出现开始在部族外广泛交流融合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文化交融不能说明楚国是文化中心排除A材料未体现《九歌》集中体现了楚地文化、也没有说明楚辞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排除CD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精神营养包括许多真知灼见如“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外族文化进入中原地区、外域文化进入中国后大都逐步汉化、中国化与汉族文化、中国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佛教文化如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化包括楚文化、吴文化、巴蜀文化以及西域文化等——摘编自吴承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等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并指出其现实意义【答案】特点博大精深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主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强调人格突出人的价值具有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意义有助于塑造公民人格激发奋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学习吸收先进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解析】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博大精深”“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结合所学知识可概括得出特点是博大精深以人为本重人伦重道德主张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强调人格突出人的价值具有延续性、凝聚力与包容性第二小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有助于塑造公民人格激发奋斗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民族凝聚力学习吸收先进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保障等方面进行概括即可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虞衡制度的发展特征及其原因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左宗棠在西北进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背景及其作用【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职官权限不断扩大管理逐渐系统性具有延续性影响世界原因政府及当政者的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需要环保意识的提高【解析】(1)结合材料“《周礼·地官·山虞》记载了周代的虞官设置”“隋唐时期虞衡职责有了进一步的扩展管理事务范围不断扩大”“可以说这一制度是中国对世界自然资源管理做出的制度性贡献”等进行总结概括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材料“由少府到虞衡司再到工部表明古代当政者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已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并开始从系统性的角度来考虑和管理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等进行概括【答案】(2)背景内忧外患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战乱刚过、元气未复的社会实际作用促进了西北的开发建设使西北的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和发展有利于西北的军粮供给国家的统一【解析】(2)本小题的背景结合材料时间“1867~1881”进行作答作用结合材料“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西部荒地渐少生态渐转民困渐苏百业肇兴民气日旺气象一新的局面日渐形成”“首要目的是先要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这与当时战乱刚过、元气未复的社会实际相适应的”进行概括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20年时隔34年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祭祀坑发掘“与1986年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相比本次发掘我们做了充分的前期准备”雷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介绍本次发掘过程中科技考古的含量非常大 1986年的发掘基本只用了碳14测年技术此次除了碳14测年、有机物保护之外还在玉石器保护、铜器保护等领域采用多项科技手段以4号祭祀坑中发现的丝绸举例专家采用酶联免疫技术监测到灰烬层中有蚕丝蛋白从而说明该祭祀坑中曾经存在过丝绸“肉眼是无法辨认的”雷雨说 3至8号祭祀坑中的填土均打包采样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或可发现更多惊喜——摘编自《“上新”了三星堆!》材料二此次发掘中 3号坑出土了眼部有彩绘的铜头像、巨大的青铜面具、顶尊跪坐人像、青铜神树等青铜器尤其引人注目此次还出土了百余根象牙其中一部分被火烧过多数与青铜器、玉器一起埋葬精美文物的发掘不能脱离考古的第一现场全面记录考古发现的第一现场科学采集每一种样本尽可能地避免干扰或者污染第一现场决定了考古的学术价值与考古成果的科学性这也是此次考古发掘中建立考古舱的意义所在……考古舱中设立了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配备了低温保湿柜、生物低温采样箱等设备可对出土的角骨蚌牙、纺织品、漆木器开展应急保护在5号坑采集的象牙样本要接受记录检测和扫描在放大镜下能够看清美丽的回形纹饰还设立了无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配有离子色谱、整体提取设备可对出土金器、青铜器、玉石器和陶器进行应急保护——摘编自《神秘三星堆考古再解谜!》材料三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正中有一个圆形的代表太阳的标志从它所在的位置看这个大立人像也许就是代表太阳神在行使自己的职能也许他本身就是太阳神的化身这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青铜大立人不是一件写实风格的雕像从人物的骨骼上分析他的躯体不符合正常人的比例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长有这般躯体的人也就是说这件雕像表现的不是一般意义的人在孙华看来那么粗那么大的手那么细的身体那么长的脖子都无法和现有的人种联系起来只能把它解释为一种艺术造型一种抽象、一种程式化的东西这是古蜀人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摘编自《“三星堆”中国文明的孤旅》考古学有几个常用的定义“资料”是研究历史的客观基础“技术”是取得资料的手段“方法”是研究资料的手段“理论”是研究人类历史规律性认识的总结请运用这些定义对上述材料中的相关素材按照“资料”“技术”“方法”“理论”进行重新编排整理【答案】“资料” 眼部有彩绘的铜头像、巨大的青铜面具、顶尊跪坐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出土的象牙、祭祀坑中发现的丝绸灰烬“技术” 玉石器保护、铜器保护考古舱及其设备有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低温保湿柜、生物低温采样箱等无机质文物应急保护室整体提取设备“方法” 碳14测年技术离子色谱仪器放大镜酶联免疫技术“理论” 古蜀文明具有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大立人青铜像的头顶花冠的圆形是代表太阳的标志是太阳崇拜的直接表现青铜大立人不是一件写实风格的雕像是古蜀人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考古学常用的定义按照“资料”“技术”“方法”“理论”进行重新编排整理即可。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5第三单元 中华文明起源探奥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岳麓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经考古发现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已有1万多处其主要文化遗存分布如下图所示据此可以得出的合理认识是()A. 早期人类的单一性B. 中华文明的多源性C. 国家起源的复杂性D. 远古传说的神秘性【答案】B【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中国境内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全国各地都有分布据此可知中华文明具有多源性故B正确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早期人类的单一性故A错误材料和国家起源、远古传说无关故CD错误故选B2.目前中国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有1万多处其中位于长江下游地区代表性的文化遗址有①大汶口文化②河姆渡文化③红山文化④良渚文化A. ①②B. 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②河姆渡文化在浙江余姚地带④良渚文化在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故②④B项正确①③分别在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故排除ACD.3.学者方克立在继承与反思我国传统文化体用观的基础上提出学术研究需“马魂、中体、西用”之说即“马学(马克思主义学说)”为精神指导原则“中体”强调文化的民族主体性(不是精神指导原则)“西用”则强调对其他民族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资源的学习与借鉴对此理念理解最准确的是学术研究要()A. 坚持理论自信与民族自信B. 具有面向世界的学术眼光C. 传统文化是现代学术之源泉D. 三学合一重视综合创新【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方克立主张“马魂、中体、西用”三学合一体现了综合创新坚持“马魂、中体、西用”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民族文化的主体性与面向世界的学术眼光这有利于学术研究不断发展和综合创新所以 D项与此相符A、B、C项都是对“马魂、中体、西用”的片面解读不够准确故排除4.在良清遗址考古中发现了都邑、宫股、祭坛、大型水利系统等遗址及随葬品不等的幕地出土大量的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等文物这揭示了良渚文化A. 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B. 是黄河流域的文化遗存C. 开启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D. 国家组织形态已经出现【答案】D【解析】根据“发现了都邑、宫股、祭坛、大型水利系统等遗址及随葬品不等的幕地”可以看出良渚文化已经具备了早期国家的基本条件故D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A项结论排除A 仅从材料中看不出良渚文化在哪里排除B 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5.某学者说“华夏文明的实力已经消残殆尽……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责任甚至对悠悠历史文明予以了不可原谅的打击和破坏是出现文明断层的根本原因”这说明()A. 要着重研究中华文明辉煌的过去B. 要以探索的精神去理解中华文明C. 史学只需注重与今天相关的历史D. 应该从传承的角度对待历史文明【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没有承担起继承并发扬光大历史文明的责任……是出现文明断层的根本原因” 体现了该学者的观点就是华夏文明之所以断层是由于没有继承并发扬光大故D正确 A排除B项中的探索精神在题干中没体现排除C项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6.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A. 加速了社会转型B. 冲击了贵族政治C. 促进了民族认同D. 推动了战国变法【答案】C【解析】从材料“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中可以看出从“蛮夷”到“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的变化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民族融合故C项正确ABD在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故选C7.《尚书》是上古历史文献集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其内核是敬德和重民此书与《诗经》《春秋》一同成为儒家经典其共同原因是()A. 历史记录蕴含悠久传统B. 帝王言行体现出君为臣纲C. 文学表达便于文化传播D. 孔子敬德重民思想被推崇【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其内核是敬德和重民”可知敬德和重民是《尚书》的解释历史兴亡的思想内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经》《春秋》皆体现对德与民的重视随着孔子敬德重民思想被推崇《尚书》《诗经》《春秋》成为儒家经典故D项正确A项非材料主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君为臣纲故B项错误《尚书》《春秋》是历史文献集不是文学作品故C项错误故选D8.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晚清政府如同被击败的末期癌症的老拳师在观察对手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这一评论针对的是A. 顽固派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B. 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自强求富C. 维新派的托古改制和平改良D. 革命派的三民主义暴力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材料指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这就决定了这场运动不可能成功所以B正确材料指的是洋务派不是顽固派所以A错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所以C错误革命派也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不符合题意所以D错误9.周武王死后周公旦摄政平定三监大行封建建都洛邑制作典章礼乐七年归政成王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这主要反映了()A. 周公为后世确立了道德规范B. 古人对周公维护社会稳定的肯定C. 古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视D. 中央政府政治上控制地方的需要【答案】C【解析】材料说明古人对于周公所确立的优秀文化的珍视其中孔子对周公的崇拜便是一个典型例子周公对后世的贡献主要在于其对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贡献而非维护社会稳定故C正确故选C10.据考证伏羲女娲作为华夏的始祖在秦汉时期得到了普遍崇奉这一信仰的影响也日益扩大与之相关的神话传说不仅被文人当作创作的素材也被普通民众用来保佑家人平安幸福这一现象()A. 束缚了百姓的思想生活B.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C. 提升了人们的族群认同D. 传播了先秦的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11.“大汶口发掘的133座墓葬中陪葬猪头的少者一二个多者三五个最多达14个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葬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陪葬品确达58件之多有座墓中死者还头枕一支大象牙”材料反映的史学信息有①社会产生了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②社会已经有了明显阶级分化③部落中已产生了权贵阶层④私有制已经产生A. ①②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大汶口、四川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葬中陪葬品不均有的甚至没有随葬品说明社会产生了贫富分化和不平等现象社会已经有了明显阶级分化部落中已产生了权贵阶层私有制已经产生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ABC不全面排除12.在大汶口遗址的墓葬群发现墓葬有大有小殉葬品有多寡之分其本质上反映了A. 原始祖先崇拜出现B. 私有制、贫富分化出现C. 早期文明国家出现D. 原始农耕产生定居生活【答案】B【解析】大汶口墓葬群中墓葬有大有小殉葬品有多寡之分说明当时出现了私有制而且贫富分化现象也随之出现 B正确祖先崇拜和题干现象无关排除A 大汶口文化群尚未形成国家排除C 通过题干内容无法判断当时是否是农耕定居生活排除D13.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边疆少数民族“寻根问祖” 闽越、瓯越是越王勾践的子孙匈奴先祖是夏后氏之苗裔西南滇国是战国传说人物庄蹻(楚庄王的后代)建立的这样西汉帝国版图内的所有族群彼此都血脉相连这些记载()A. 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原貌B. 旨在为汉武帝歌功颂德C. 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观念D. 有强烈的尊华攘夷观念【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司马迁视少数民族匈奴、瓯越、闽越、滇国等为兄弟主要体现了“大一统”的时代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司马迁肯定天下一统宣扬“大一统”的政治理念没有体现出他较为真实的还原了历史的原貌的史家良风 A项错误司马迁认为西汉版图内的所有族群彼此都血脉相连并未提及汉武帝的功绩 B项错误尊华攘夷与材料所体现的天下一家的理念相悖 D项错误故选C14.下图是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与淘宝独家联合打造的首款官方周边“团圆春碗” 寓意着中华儿女心连心天涯海角若比邻春节团圆一家亲“团圆春碗”的寓意主要反映了()A. 儒家家国同构思想的影响B. 宗法观念成为春晚的指导思想C. 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D. 古代精湛的瓷器制作工艺水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寓意着中华儿女心连心天涯海角若比邻春节团圆一家亲”可以看出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家国同构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不是宗法观念的体现故B项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强调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不是强调古代瓷器制作工艺水平故D项错误故选C15.从商周时起越人就有以原始瓷器随葬的传统战国时期百越贵族墓中出土了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少有青铜礼器出土这一现象说明()A. 礼崩乐坏影响社会习俗的变迁B. 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传播交流C. 战争频繁导致青铜器功能转变D. 专制主义越来越趋向于独裁化【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以青铜礼器作为随葬品是周礼规定下西周中原文化的重要特点因此这一时期南方的越族墓葬中出现大量仿青铜利礼器的原始瓷器明显也是受到周礼文化的影响故选B项从越人的墓葬中出土大量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不能证明礼崩乐坏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中原文化对周边地区的影响不是青铜器功能的变迁排除C材料内容与手工业形态无关排除D故选 B16.下图是长江下游良渚文化考古中发现的一些原始居民使用过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可以佐证他们生活在A. 旧石器时代B. 新石器时代C. 青铜时代D. 铁器时代【答案】B【解析】根据观察图中的生产工具带有明显的磨制、钻孔痕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良渚文化“距今约五千年” 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可佐证他们生活在新石器时代晚期 B项正确旧石器时代人类使用打制石器距今超过1万年与“良渚文化”的时间和图片呈现工具特征不符排除A项青铜时代使用青铜器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与题干中的时间和图片呈现工具特征不符排除C项铁器时代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与良渚文化时间不符排除D项17.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据此可知当时()A. 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 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 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 手工行业分工细致【答案】B【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骨针等工具由不同的材料制成这说明当时生产工具来源多样故B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纺织技术日臻完善原始社会末期也不可能有发达的纺织技术故A选项错误材料不仅仅限于陶制工具还有骨制工具故C选项错误仅凭材料的有限信息也不能反映手工行业分工细致故D选项错误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18.(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所述的传统华夷观1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士大夫与郭嵩焘的“夷狄”观的区别18.(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郭嵩焘的相关主张【答案】(1)首先这种华夷观是在华夏文化长期领先于周边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其次以文化分而非血统分的华夷观念包含民族平等、开放、包容等观念第三有利于民族融合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第四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解析】(1)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可知这种华夷观是在华夏文化长期领先于周边民族的基础上形成的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其次根据材料“秦汉以后区分华夷继承了孔子以文化分而非血统分的观念”“只要接受了中原先进文化就应被视为华夏族的一员”可知以文化分而非血统分的华夷观念包含民族平等、开放、包容等观念从长远历史发展角度来看有利于民族融合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中华文明的传承【答案】(2)传统士大夫是在全世界谈夷郭嵩焘则认为只能在礼乐政教所及范围之内谈这一问题不能把中国以外的民族都称之为夷狄传统士大夫认为中国是文明中心中国文化最优越其他国家或民族只能向中国学习盲目排外郭嵩焘则认识到西方文化有其优越性有益于国家富强改善民生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在民族或国家地位上传统士大夫认为其他民族只能处于从属地位郭嵩焘则认为中国不能凌驾于其他国家或民族之上【解析】(2)根据材料“中国传统士大夫仍然以文明优越自居......在“夷夏”框架中构筑的天下格局里”“郭嵩焘则认为‘是所谓戎狄者但据礼乐政教所及言之’”可知传统士大夫是在全世界谈夷郭嵩焘则认为只能在礼乐政教所及范围之内谈这一问题不能把中国以外的民族都称之为夷狄根据材料“中国是文明的中心”“非谓尽地球纵横九万里皆为夷狄独中土一隅不问其政教风俗何若可以凌驾而出其上也”可知传统士大夫认为中国是文明中心中国文化最优越其他国家或民族只能向中国学习盲目排外郭嵩焘则认识到西方文化有其优越性有益于国家富强改善民生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由材料“其他国家则居于‘夷狄’的从属地位文明交流上只能是单向度的以夏变夷而决不可用夷变夏”“呼吁国人要摒弃传统的‘夷夏之辨’ 理智地分析西方事物放下“天朝上国”的架子向西方学习...…”可知在民族或国家地位上传统士大夫认为其他民族只能处于从属地位郭嵩焘则认为中国不能凌驾于其他国家或民族之上【答案】(3)有利于当时国人树立世界意识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有利于国人正视西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推进洋务运动有利于唤起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谋求民族自强【解析】(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作答即可19.(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中华文明变迁的主要事例19.(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戊戌维新时期的相关知识就近代中华文明的大转型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280字左右)【答案】事例汉代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形成了新儒学明代徐光启融入西方水利技术【解析】【答案】维新思想的传播一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文化运动阐述维新志士们以西学为思想启蒙的武器既学习酉方的坚船利炮他们以“物竞天择”的进化论来论说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自由平等以救亡必须变法、介绍并论证学习西学的重要性结论维新思想的传播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湖流在中华文明从古代转入近代的历程中发挥了具有决定意义的枢纽作用【解析】20.(1)从材料一中提取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20.(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至清代中叶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答案】(1)孔子问礼于老子是儒家所提倡的虚心好学之风的反映画像石也是儒、道两派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历史见证画像石也是两汉时期儒学兴盛的真实写照两位先贤躬身互拜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写照【解析】(1)根据材料一东汉画像石的内容“孔子问礼于老子” 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儒家所提倡的虚心好学之风的反映反映了孔子虚心请教老子两位先贤躬身互拜是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写照也是儒、道两派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历史见证东汉画像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画像石上的内容也是两汉时期儒学兴盛的真实写照【答案】(2)特点长期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多次与其他思想融合形成新体系逐渐与选官制度相结合意义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统治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解析】(2)根据材料二“自汉以来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可得出汉代至清代中叶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是长期作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根据材料二“……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宋朝时程朱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明中期王阳明心学形成”可得出汉代至清代中叶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是多次与其他思想融合形成新体系根据材料二“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佛道思想……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可得出汉代至清代中叶儒家思想发展的特点是逐渐与选官制度相结合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及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汉代至清代中叶儒家思想发展的历史意义。
___历届章节测试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
___历届章节测试1286中国物质文明演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人们对天的敬畏体现于对神的祭祀,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人们对天的敬畏体现在对自然的敬畏,而不是对神的祭祀。
2、“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谚语体现了先民充分认识到水与农耕的关系。
这句谚语体现了先民对水与农耕密切相关的充分认识。
3、既是行业底线,又是道德底线的是实事求是,诚实不欺。
这是行业和道德的底线,要求从业者实事求是,不欺骗。
4、坎儿井产生的原因不包括地广人稀。
坎儿井产生的原因是干旱酷热的气候、皑皑雪峰连绵的天山和荒凉广袤的戈壁。
5、西汉《淮南子》《史记》都认为总领灵渠开凿者是___。
西汉《淮南子》《史记》都认为总领灵渠开凿者是___,而不是___、___或___。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自然之火是种,人为之火是果。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自然之火和人为之火都是种和果的关系,都有其原因和结果。
7、___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看到森林自焚,体悟到木实藏火。
___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看到森林自焚,领悟到木实藏火的道理。
8、“茶是血!茶是肉!茶是命!”是藏族的谚语。
这是藏族的谚语,不是白族、回族或蒙古族的。
9、白茶之乡是安吉。
白茶之乡是指安吉。
10、《月令》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故称“冬月”,又因其是十二地支之端头,又叫“___”,而从正月。
《月令》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故称“冬月”,又叫“子月”,而不是一月份、九月份或十一月份。
11、坎儿井由___、暗渠、陡门、堰坝组成。
坎儿井由水涵、暗渠、陡门、堰坝组成,而不是___、陡河、暗渠、堰坝或竖井、陡河、暗渠、堰坝。
12、___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看到森林自焚,领悟到木实藏火的道理。
___之所以钻木取火是因为看到森林自焚,领悟到木实藏火的道理。
13、“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自___的《梓人传》。
这句话出自___的《梓人传》。
14、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弼马温
“马政”
司马
13.
关于“开卷有益”之话,说法错误的是_
陶渊明所开之“卷”,是现代意义上的书
其所谓的“卷”本义是膝盖后之脚弯
此话出自于《与子俨等疏》
东晋时期,印刷术尚未发明
14.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战国文字的“医”,便是会治病的巫
“病”之因,人食五谷也
生老病死是人生历程,病不可免
“病”“医”皆是战国文字
一、
单项选择题
1.
威雷台出土之青铜马,即著名之________。
“天马”
“龙马”
“马踏飞燕”
“汗血宝马”
2.
在董仲舒的“天人感应”体系中,提出“德”为“阳”,而“刑”为“阴”,因此,他主张_________。
德阳刑阴
德刑兼备
德辅刑主
德主刑辅
3.
司马迁在《河渠书》中,概括了大禹治水之精要,其关键是_
随山浚川பைடு நூலகம்
15.
下列对于战争的认识有误的是_
战争催生了众多用于攻防的技术发明
战争的本质是新旧鼎革,且与庙算密切相关
从古至今,都无法根绝战争
战争必定带来伤亡
16.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出自柳宗元的_______。
《读书》
《梓人传》
《觉衰》
《早梅》
17.
《月令》是以黄钟对应冬至所在的仲冬月份,故称“冬月”,又因其是十二地支之端头,又叫“子月”,而从正月算起,是指______。
纸发明后,才有了捶拓、雕版的逐渐问世
印刷,纸加上墨,便是现代意义上的书了
根据考古发现的证据来看,印刷之纸在前,印在后
入河渤海
任土作贡
水行载舟
4.
《黄帝内经》被认为是_
奠定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辨证施治的先例
西汉中医的集大成
中医最初的著作
5.
中医最早的著作是_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6.
岐黄之术是指_
祝由术
奇门遁甲术
巫术
中医
7.
花甲之年指的是______。
四十岁
六十岁
三十岁
五十岁
8.
关于邗沟的说法有误的是_
10.
关于“吃五谷,生百病”这句谚语说法有误的是_
“病”之因,食五谷也
诊治病,要辩证施治
生老病死是人生历程,病不可免
吃五谷的人,皆免不了生病
11.
下列关于庙算说法有误的是_
庙算在周朝已成定制
察是算之始,算之轴,算之纲
庙算主要用于国家用兵打仗之事
庙算意即告祭于祖庙,议并决于庙堂
12.
而无论养马,用马,朝廷均有制度。都设专职官吏负责,这便是_
一月份
九月份
七月份
十一月份
18.
西汉《淮南子》《史记》都认为总领灵渠开凿者是_
徐伯
监禄
李冰
白英
19.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谚语体现了先民充分认识到( )
天道有常,不因人事而变
水与农耕的关系
水与人的关系
水的由来基本靠天
20.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雕版印刷的实物,迄今发现的是魏晋南北朝后期的南齐之捺印佛像
邗沟是人工开凿的渠水
为隋朝炀帝的大运河奠定了基础
邗沟南起盱眙之南的长江,北达扬州以北的淮河
乃吴王夫差欲称霸而运兵所开凿的运河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治理天水的目的是用其利,而避其害
人对天水的态度是一要利用二要治理
大禹治水的关键是吸取了父亲鲧失败的教训
所谓因势利导,其中因是关键,是治理之前提、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