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9、中秋节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等,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有许多传统文化习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习俗:
1.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往往在户外庭院、屋顶或公园等地方欣赏明亮的圆月,并举行庆祝活动。
2. 吃月饼:中秋节的标志性美食就是月饼。
人们会互赠月饼以表达思念和祝福。
传统的月饼有各种口味,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3. 点灯笼: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点亮各种彩色灯笼,放在室内或户外,增添节日氛围。
4. 赏菊花:中秋节也是赏菊花的好时机。
人们在花展上观赏各种品种的菊花,并比赛彼此的菊花艺术。
5. 猜灯谜:传统的中秋节活动之一是猜灯谜。
在灯笼下,贴着一些隐晦的谜语,人们可以猜谜语并获得奖品。
6. 赛龙舟:在南方地区,中秋节还有赛龙舟的习俗。
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竞赛,以纪念屈原。
7. 祭拜月神:有些地方会在中秋节祭拜月亮。
人们会供奉水果、糕点等,在月下祈求好运和丰收。
这些传统习俗在不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但它们共同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亲情、团圆的温暖情感。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与习俗关键信息项:1、中秋节的起源与历史2、中秋节的传统习俗3、中秋节的特色美食4、中秋节的文化内涵5、中秋节的传承与发展1、中秋节的起源与历史11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111 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大约在唐代,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
112 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113 明清时期,中秋节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等习俗更加盛行。
2、中秋节的传统习俗21 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月圆象征着团圆,人们会在这一天相聚,共同欣赏明月。
211 拜月是一些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会摆设香案,向月神祈求平安、幸福。
212 猜灯谜也是中秋节常见的娱乐活动,灯谜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氛围。
213 玩花灯在南方地区较为流行,尤其是儿童会手提花灯,欢乐游玩。
3、中秋节的特色美食31 月饼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品,象征着团圆和睦。
311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广式、苏式、京式等不同的风味和款式。
312 除了月饼,一些地区还会在中秋节食用桂花糕、田螺等特色美食。
4、中秋节的文化内涵41 中秋节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家庭团圆、和谐美满的向往和追求。
411 它承载着丰富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时刻。
412 中秋节也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赏月是对月之美的欣赏和赞美。
5、中秋节的传承与发展51 在现代社会,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和保护。
511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也需要创新和发展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使其更符合当代人的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
512 加强对中秋节文化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和习俗。
51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新媒体等,推广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内涵。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角度出发,探讨中秋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并分析如何有效传承与弘扬这一宝贵遗产。
一、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秋节又称“月夕”、“中秋”,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农耕社会,是祭拜月亮和感恩丰收的习俗节日。
中秋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月亮崇拜中秋节的核心活动是赏月,而月亮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被视为团圆、美好、吉祥的象征。
古人用“皓月”、“明月”等词语来形容月亮的明亮和美丽,将其与吉祥、幸福联系在一起。
因此,中秋节成为人们表达思念、祝福亲人朋友的节日。
2. 赏月与诗词赋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会聚在一起赏月,欣赏月亮的圆润和明亮。
这一传统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宋代文人苏轼、明代文人杨慎、清代文人袁枚等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赋作品,这些作品使中秋节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3. 传统食品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具有丰富的种类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月饼风味,例如广式月饼、苏式月饼、豆沙月饼等。
月饼象征着团圆与和谐,成为人们亲人团聚、传递情感的重要载体。
二、中秋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中秋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精神内涵。
以下是中秋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1. 和谐团圆中秋节以团圆为核心价值观,强调家庭和谐与团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也强调和谐与家族观念,注重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友爱。
中秋节通过赏月、吃月饼等方式,唤起人们对家庭的情感认同,传递和谐团圆的价值观。
2. 诗文传承中秋节赏月的习俗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诗词赋作品。
这些作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人情、境界的独特感悟。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中秋节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作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不仅具有浓厚的民俗特色,还寓意着人们对家庭团聚、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中秋节的起源与历史中秋节作为一个在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的节日,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月活动。
相传,古代人们崇拜太阳,认为太阳代表着光明与能量,而月亮则被视为太阳的影子,寓意着阴阳平衡。
因此,在每个月亮最圆的时候,人们会举办祭月仪式以表达对太阳与月亮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随着时间的演变,祭月活动逐渐演变为现代中秋节。
二、中秋节的文化象征与传统活动中秋节作为传统节日,具有丰富的文化象征和传统活动。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月饼和赏月。
1. 月饼: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也是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象征之一。
月饼的外皮酥脆,内馅丰富多样,寓意着团圆与美好的寄托。
除此之外,月饼还有各种形状和口味,如传统的五仁、蛋黄莲蓉等,还有创新的巧克力、冰皮等,使得中秋节更加多样化和有趣。
2. 赏月:赏月是中秋节最古老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会整理庭院、登高望月,或者举行赏月晚会,共同欣赏皎洁的月光。
月亮在古代民间文化中具有吉祥、美好的意义,因此赏月活动也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文化习俗。
三、中秋节的家庭团聚与互动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在这一天,家人们会返乡或者安排时间与亲人共度。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品尝月饼,聆听家长讲述中秋的故事,交流近期的生活与感想。
这种家庭团聚的氛围,加深了亲人之间的感情,也展现了传统中华家庭的温馨与凝聚力。
四、中秋节与古代传说故事中秋节不仅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也传承了许多古代传说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得到了长生不老的药丸,但是他的妻子嫦娥偷走了药丸。
嫦娥吞下药丸后,便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的仙女。
每年的中秋之夜,人们便在家中祭拜嫦娥,以表达对她的思念与敬意。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家庭团聚、感恩和祈福的时刻。
这个节日往往与月亮、赏月、吃月饼等习俗相关联,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包括其历史渊源、习俗、传统节目以及文学艺术表达等方面。
1. 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与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有关。
据传,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祈祷丰收和家族安康,举行祭月仪式。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仪式逐渐演变成了中秋节这一独特的传统节日。
2. 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赏月。
人们在这一天会聚集在一起,一同欣赏皓月当空的壮丽景象。
除了赏月,中秋节还有吃月饼的习俗。
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之一,有各种各样的口味和形状,寓意着团圆和幸福。
3. 中秋节的传统节目在中秋节期间,人们也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节目,增加节日氛围。
其中,最为盛行的是舞龙灯和舞狮子。
舞龙灯源自古代的巫师祭祀活动,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寓意吉祥、驱邪和祈福的表演形式。
而舞狮子则寓意着威武和辟邪,代表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祝福。
4. 中秋节的文学艺术表达中秋节也激发了许多文学艺术家的创作灵感,产生了众多优美的诗词、音乐和绘画作品。
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为中秋佳节而作,以其洒脱自然的风格和抒发思乡之情而闻名。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些特别的传统绘画,如月宫仙女、嫦娥奔月等,这些作品既展示了艺术家的创作才华,也描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5. 中秋节的现代传承随着时代的变迁,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在逐渐演变。
如今,人们除了传统的赏月和吃月饼之外,还会组织各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如灯谜猜猜、拜月台、夜间登山等,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氛围。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将中秋节作为一种文化传统,通过传递和分享中秋节的故事和价值观念,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
1. 赏月:中秋节的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提前准备好水果、糕点等食品,全家相聚在一起欣赏明亮的中秋月亮。
传说中,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特别亮,代表团圆和美好的愿望。
2. 吃月饼:中秋节最典型的食物就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里面通常包含着莲蓉、豆沙、核桃等馅料。
人们一般会在中秋节当晚一起品尝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幸福。
3. 嫦娥奔月传说:中秋节与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奔月故事紧密相关。
相传,嫦娥是一个古代的仙女,她偷吃了让人永远年轻的仙丹后,飞上了月亮。
人们在中秋节当晚不仅是为了纪念她,也希望能看到她在月亮上度过一个快乐的夜晚。
4. 花灯游行:在一些地方,中秋节还会有花灯游行的传统活动。
人们制作各种精美的灯笼,其中包括动物、花卉、民间故事等各种图案。
在游行过程中,人们手拿灯笼,载歌载舞,庆祝中秋节。
5. 赛诗会: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举办赛诗会。
参赛者们用诗歌表达对中秋月亮的热爱、对祖国的热情和对家庭的思念之情。
这个传统活动至今仍在一些地方延续。
总的来说,中秋节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团圆和庆祝丰收。
人们通
过赏月、吃月饼、赛诗会等传统活动,表达对亲人和家庭的思念之情,向丰收和幸福祈福。
这些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为中秋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色彩。
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文化

中秋节有什么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
以下是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方面:
1. 赏月: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是赏月,人们会在月亮明亮的晚上一起围坐在一起,欣赏美丽的月亮。
中秋节被称为"月夕",因为中秋之夜月亮最圆、最亮,所以赏月成了这个节日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 吃月饼:中秋节最著名的传统美食就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通常有各种馅料如莲蓉、豆沙、五仁等。
吃月饼象征团圆和祝福,人们会赠送月饼给亲朋好友,表达对彼此的思念和祝福。
3. 亲友团聚: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强调家庭团聚的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家人会尽可能聚在一起,共度丰盛的晚餐,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喜悦。
4. 点灯笼:中秋节还有一个传统的活动就是点灯笼。
人们会在中秋节晚上挂起各种色彩鲜艳的灯笼,照亮整个夜晚。
点灯笼象征着希望明亮如月,光明照耀。
5. 嫦娥奔月传说:中秋节还和嫦娥奔月的传说有着紧密的联系。
传说中,嫦娥是仙女,她喝了长生不老的仙药后,飞上了月亮,并一直生活在那里。
这个传说成为了中秋节的一个重要主题,人们通过嫦娥奔月的故事来表达对家人的思恋之情。
总的来说,中秋节是一个团圆和庆祝的节日,人们会通过赏月、吃月饼、亲友团聚等传统文化活动来表达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大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它在中国传统节令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让我们来探索一下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1. 月亮崇拜与祭拜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月亮崇拜与祭拜。
中秋节常被称为“月夕”,寓意着人们对月亮的敬仰和祈福。
古人认为月亮代表着团圆和希望,因此在中秋节这一天,家人团聚,共同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
人们在庭院或屋顶上设宴,点燃蜡烛、煮美食,与亲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品尝月饼和其他节日食品。
Some text有些地方还有点炬等俗化的庆祝活动。
2. 传统食品-月饼的意义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文化元素就是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必备的食品之一,它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背景和意义。
传统上,月饼是由糯米、莲蓉、豆沙等馅料制成的,外面裹着一层金黄的饼皮。
月饼的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花形等等,每种形状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
例如,圆形的月饼象征着团圆和完整,方形的月饼寓意着正直和稳定。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传统食品,象征着人们对团圆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人们通常会将月饼作为礼物赠送给亲友,表达自己的祝福和情意。
此外,月饼也成为了中秋节文化的重要代表,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口味品种,吸引着国内外各地的人们。
3. 赏月与诗词歌赋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文化活动是赏月。
在这一天,人们会在户外或阳台上设宴,赏月的同时,品尝美食,共同欢聚。
夜空中的皓月、明亮的星空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交流场所。
赏月也是人们吟诗作对、写诗歌、歌颂自然和表达思念之情的机会。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关于中秋节的诗词歌赋作品,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等。
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古人对中秋节的独特理解和热烈祝福,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4. 中秋节的民俗活动除了赏月和品尝美食,中秋节还有一些特殊的民俗活动和游戏娱乐项目。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它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积淀的产物,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刻而宝贵的人文精神,代代传承至今。
本文将从月亮崇拜、赏月习俗、家庭团聚和传统美食等方面,探讨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一、月亮崇拜中秋节与明亮的圆月是紧密相连的。
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月亮抱有深深的崇敬之情。
月亮作为天空中最亮丽的星体,被视为吉祥和美好的象征。
在中秋节的晚上,人们会观赏明亮的月亮,并通过月亮将祝福传递给亲友。
这种月亮崇拜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还彰显了寄托和团聚的美好愿望。
二、赏月习俗赏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中秋之夜,人们携带着月饼、瓜果和茶水,聚集在一起,一边赏月一边欣赏着烟火表演。
家庭成员,亲朋好友相聚一堂,共同庆祝节日,并分享着对月亮的倾诉和感慨。
这种情景不仅增进了亲情和友情,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团结和和谐的力量。
三、家庭团聚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常常会选择与家人共进晚餐,一同品尝美味的中秋佳肴。
家庭成员围坐在一起,畅谈家常、讲述彼此的近况,分享着生活的甜酸苦辣。
这种家庭团聚的传统,强调了亲情的重要性,也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们重新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浓厚的人情味。
四、传统美食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是人们期待已久的亮点之一。
月饼作为中秋节的代表美食,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
而各地的月饼风味也各具特色。
此外,柚子、石榴、莲藕等水果也是中秋节期间的传统食品,象征着团圆和丰收之意。
通过分享传统美食,人们也在无形中传承和弘扬着中华美食文化。
总结: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承载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
通过对月亮崇拜、赏月习俗、家庭团聚和传统美食的探讨,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中秋节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彰显了国人对家庭、团圆和友情的珍视。
让我们在中秋节这一天,与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同感受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有关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华人社区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人们会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秋节。
在这一天,人们家家户户都会贴上月饼,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活动也成为了中秋节的传统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一、月亮崇拜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月亮被认为是团圆与希望的象征。
人们相信天上的明月能够给他们带来好运和祝福。
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会放下繁忙的工作,聚在一起,赏月、品茗、吃月饼,共同祈愿家人的安康和幸福。
同时,月亮还是祭祀祖先的象征,人们会在中秋节这一天祭拜祖先,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思念之情。
二、赏月活动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之一就是赏月。
赏月活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华人社区中依然保持着盛行。
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个清静的地方,如公园、湖边等,欣赏皎洁的明月。
在欣赏月亮的同时,人们也会享用美味的月饼、喝着香醇的茶,与家人和朋友一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三、月饼文化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月饼是最重要的食品之一。
月饼是中国传统糕点,有着丰富的种类和口味。
传统的中秋月饼通常由莲蓉、豆沙、红枣等馅料制成,外皮则是金黄色的。
人们在中秋节期间会赠送月饼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和感恩之情。
同时,月饼也是团圆的象征,让远离家乡的人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感受到家的温暖。
四、花灯文化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活动就是赏花灯。
花灯是由丝绸、纸、竹子等材料制成的各种形状的灯笼。
人们会在中秋节期间举办花灯展览,彩色的灯笼装点了整个城市,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的氛围。
孩子们也会提着自己的花灯,歌唱跳舞,炫耀自己的花灯制作技巧。
五、传统民俗活动中秋节的传统文化还包括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如踏月、打秋千、猜灯谜等。
踏月是指在赏月时,人们会跳起舞来,以示尊重和纪念月亮。
打秋千是孩子们喜爱的游戏,在中秋节期间他们会纷纷前往公园或广场上玩秋千,享受快乐的时光。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一般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人民的固定节日之一。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是为了庆祝秋天的丰收而设立的。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让家人团聚,共度欢乐时光。
中秋节的最大特点是月亮十分圆满明亮,因此人们在这一天都会赏月。
月亮的象征意义非常重要,它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代表团圆、完美和吉祥。
除了赏月外,人们还会举行各种活动,比如打龙舟比赛和猜灯谜。
此外,人们还会吃月饼,这是中秋节的传统食物,象征着团圆和家庭的和谐。
中秋节也有很多传统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与之相关。
最著名的故事之一是嫦娥奔月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姑娘因为吃了仙丹而飞上了月亮,成为了月宫中的仙女。
这个故事通过代代相传,成为了中秋节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中秋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不仅是庆祝丰收的节日,也是表达家人之间情感、祭祀祖先的场合。
通过庆祝中秋节,人们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加深了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
传统文化中秋节

传统文化中秋节中秋节,又称月夕、月朝、仲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家家户户都会庆祝这一节日,以表达对团圆和丰收的庆祝之情。
中秋节源于古代祭月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为了一个融入了各种艺术、文化和民俗的节日。
一、节日由来中秋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月活动。
相传古代帝王和士人们在此时会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平安。
这个习俗逐渐发展成了月亮崇拜,后来又和农历八月十五的光圈最圆之时相结合,成为了中秋节。
二、各地习俗传承中秋节的习俗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都表达了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的向往。
北方人喜欢食用月饼,种植桂花树;南方人则常常赏月并吃芋头、咸蛋等食品。
此外,赏月、猜灯谜和写对联等也是中秋节常见的传统活动。
三、传统文化表现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丰富,多样化。
在文学作品中,中秋节常常是描绘团圆、爱情和美好的重要背景。
古代的诗人常常以中秋为主题写诗,流传至今。
在绘画艺术中,月亮和兔子是中秋节的象征。
许多美丽的画作展现了月亮洁白如玉的形象,以及兔子在月亮下奔跑的情景。
四、中秋美食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是月饼。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蛋黄、莲蓉等多种馅料可以选择。
此外,中秋节还有许多其他美食,如柚子、石榴、苹果等水果,以及糖藕、腊肉等传统食品。
这些食物既有着丰收的象征意义,也是亲朋好友们团聚共享的美味。
五、中秋节的意义中秋节不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
中秋节代表了团聚和家庭温暖的力量,也代表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它让人们铭记传统、传承文化,同时也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的文化。
总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寄托着人们对团圆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通过庆祝中秋节,我们不仅能够感受传统习俗的魅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无论是赏月、品尝美食,还是欣赏故事和传说,中秋节都是一个能够让人们放松心情,享受美好时光的节日。
中秋节的传统历史文化

中秋节的传统历史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也是中国农历中的中秋月圆之夜。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习俗和活动来庆祝。
下面将从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和文化意义三个方面来介绍中秋节。
一、中秋节的历史渊源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最初是为了庆祝秋季收获的到来。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时期,中秋节就已经有了一些庆祝活动,当时人们会在中秋月下举行祭月仪式,感谢月亮的恩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秋节逐渐演变成为一个与家人团聚、思念亲人的节日。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人们会在节日的晚上,家人团聚在一起,一边品尝着月饼、瓜果,一边仰望着皓月当空。
赏月追溯至古代祭月的习俗,人们将月亮视为团圆的象征,也是表达思念的一种方式。
2. 吃月饼: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美食就是月饼。
传统的月饼一般是圆形,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吃月饼的习俗始于唐代,当时是将月饼作为团聚的象征,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思念之情。
3. 剪纸灯笼:中秋节期间,人们还会制作各种各样的纸灯笼,将其挂于庭院或阳台上。
这些精美的纸灯笼透露出一种喜庆的氛围,也给夜晚增添了些许乐趣。
4. 敲龙舟:在一些沿海地区,人们还会在中秋节期间举行划龙舟的比赛。
这项传统活动起源于古代的故事,据传说,当时人们划着龙舟去搜寻屈原,以保护他的身体不被鱼虾咬食。
敲龙舟成为一项体育竞技,也是体现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精神的重要传统。
三、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1. 吉祥寓意:中秋节寓意着家庭团聚和和谐,月圆人圆。
人们在这一天会思念远方的亲人,也会表达家人间的爱和情感。
中秋节也象征着丰收和富足,代表着中国人民对美好未来的祈愿。
2. 文学艺术:中秋节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题材之一。
许多诗人和文人都曾创作了许多描绘中秋的优美诗篇和故事,如《静夜思》、《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这些作品将中秋节的美好描绘得淋漓尽致。
中秋的传统文化

中秋的传统文化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中秋的几个传统文化:
1. 月饼与共赏月亮: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是月饼,月饼通常是
圆形的,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中秋夜,人们会在户外或阳台上赏月,
欣赏明月高悬的美景,与家人、朋友一起品尝月饼,共度团圆时刻。
2. 赏月与诗词赋咏:中秋节是中国诗人赋诗、吟诗的佳节。
人们会
在月下赏月,激发出对明月的赞美之情,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就是在
中秋这个特殊时刻创作的,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李白的《静夜思》等。
3. 传统民俗活动:中秋节还有一些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猜灯谜、赛
龙舟、放孔明灯等。
猜灯谜是中秋节的传统游戏,人们在灯笼上写上
谜语,通过猜解谜语来增加节日气氛。
赛龙舟是一项传统的竞技运动,人们在江河湖海上划着龙舟,寓意着向屈原致敬。
放孔明灯是将装有
蜡烛的竹篮放入空中,随风飘升,象征着祈福和牵挂。
4. 传统的家庭聚会:中秋节是一个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人们常常
会返乡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在家庭聚会中,人们会一起吃饭、品
尝月饼、互赠礼物,并且亲密交流,以表达对家庭的情感和思念。
这
是一个传统的家庭聚会和团圆的时刻。
总之,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节日之一,它承载着亲情、友情和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现代社会依然深受人们的喜爱和尊重。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中秋节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之一,它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等齐名,是家庭团圆、祭祖、赏月、吃月饼的传统节日。
本文将从中秋节的历史背景、习俗传承、文化内涵等方面,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习俗。
一、历史背景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商朝时期,是一个祈求丰收、感恩天地、团圆祭祖的节日。
据史书记载,商朝时期每到中秋之夜,人们会点燃篝火、祭拜月神、团聚享受赏月之乐。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文化的传承,中秋节成为一个家庭重聚、祭祖供品、赏月品尝月饼等习俗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的时间。
二、习俗传承1. 饮酒赏月中秋赏月是中秋节最古老、最传统、最浪漫的习俗之一,赏月的场所多为户外,如公园、山坡、草地、河畔等。
人们在欣赏美丽的月亮之时,品尝美味的月饼和美酒,俗话说“一酒入喉,不觉五更钟”。
这种习俗寄托了人们祈求团圆、和睦、幸福的美好愿望。
2. 吃月饼中秋节的代表性食品就是月饼,其形状比较特别,分为圆、方、梅花、动物等不同造型。
中秋节吃月饼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月饼的制作材料主要是豆沙、五仁、莲蓉、咸鸭蛋黄等,至今所谓的“五仁”、“莲蓉”、“豆沙”等口味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
3. 祭祖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是祭祖,是表达人们对祖先敬仰、怀念和感恩之情的一种方式。
在中秋节这一天,家人会烧香、上供、祭拜祖先,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讲述家族历史、传承家训,感恩祖先的付出和努力,强化家庭氛围的凝聚力和传家宝贵的文化遗产。
4. 玩花灯玩花灯是中国古代贵族的一种游戏,到了宋代时期,它逐渐普及到民间。
中秋节玩花灯的习俗形式多种多样,有灯笼、纸扇、星灯等不同款式和形状的花灯,人们在品味美食和赏月之余,一起欣赏花灯的美丽和灯谜的猜谜儿趣味。
三、文化内涵中秋节传统文化习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祭月神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慈悲之心;赏月则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吃月饼象征着人们亲情、友情、爱情中的舍己为人、分享和团结;祭祖则反映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对家庭、家族、社会等观念的重视。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它源远流长,深受人们的喜爱。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成了中秋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
中秋节的庆祝活动非常丰富多样,随着地域和习俗的不同,各地的中秋节庆祝形式也有所不同。
然而,最具代表性的中秋节庆祝活动之一是赏月。
中秋节的夜晚,人们放下手中的工作,聚在一起,赏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人们相信,中秋节的月亮特别圆,特别明亮。
赏月不仅是对夜空的美好赞赏,更是对团圆、幸福的愿望。
与此同时,中秋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活动,那就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食品,它有着丰富多样的种类和口味。
正因如此,吃月饼成为了中秋节庆祝活动中的一大乐事。
家人团聚在一起,品尝着各种口味的月饼,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美满。
在中秋节期间,很多人还会制作自己的月饼并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他们的友情和祝福。
此外,中秋节还有一项非常受欢迎的活动,那就是放灯笼。
灯笼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代表着和平、祥和和希望。
在中秋节的夜晚,人们会在自家门口或公共场所放置五彩斑斓的灯笼,照亮整个夜晚。
不仅如此,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灯笼展览,吸引了来自各地的游客,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总之,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赏月、吃月饼、放灯笼等传统庆祝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家人团聚的温馨情感。
中秋节不仅是中国人传承民族文化的纽带,也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关怀的重要方式。
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应该珍惜中秋节这一传统节日,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节日中,与家人团聚,共同庆祝中秋节的到来,共享亲情和幸福。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有哪些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庆祝。
中秋节与农历的農曆十五日无关,和农历的八月十五日相对,但历史上文人雅士们习惯了農曆的這一日,而且秋分后的月圆比较好看,也比較有意義,所以久而久之便定為農曆八月十五。
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丰富多样,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家庭团圆的重视。
以下是中秋节的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见内容:1.月亮崇拜:中秋节是因为它是一年中最圆的月亮而得名。
古人对月亮有崇拜之情,认为月代表了家庭的团聚和和谐。
人们在中秋节期间会赏月,看着明亮的月亮思念远在天涯的亲人。
2.家庭团圆:中秋节是中国最重要的家庭团圆节日之一,人们会努力回家与家人共度这个特殊的时刻,享受美食和亲情。
传统的中秋节晚餐是一张丰盛的餐桌,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各种传统食品,如月饼和柚子。
3.赏月:中秋节的重要传统活动之一是赏月。
人们会在户外或阳台上赏月,感受月光的美妙,同时也寓意着追求美好的生活。
赏月时,常会吟诗唱和,共赏明月。
4.打扫和装饰家庭环境:在中秋节前,人们会认真打扫家园,清洁家中的每一个角落。
此外,还会在家门口及屋内摆放花灯和彩灯,给家里增添节日氛围。
5.赠送月饼:在中秋节,人们会互相赠送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食品,形状圆润,寓意着团圆的美好。
人们互赠月饼,表达亲情和友情。
现代的月饼种类繁多,味道也丰富多样。
6.嫦娥奔月传说:中秋节有一个重要的传说是嫦娥奔月的故事。
据说嫦娥是一个仙女,她因为误食了长生不老药而飞升上天,最后居住在月亮上。
人们在中秋节会讲述这个传说,并安排活动来纪念这位传奇的仙女。
7.农耕文化:中秋节是农历八月,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节点。
在古代社会,中秋节是农民休息的时候,他们会在田间地头进行一系列的传统庆祝和民俗活动,祈求丰收和安康。
8. 吉祥物和象征物:中秋节有很多象征吉祥的物品,如兔子和石榴。
兔子象征着生育力和平安,石榴则象征着生生不息和团圆。
这些象征物常常被用作装饰和礼物。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并且传承了许多与中秋节相关的传统文化,这些文化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和思考。
一、月饼文化中秋节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就是吃月饼。
月饼是中秋节期间的特色美食,它是由面粉、蛋黄、核桃仁、莲蓉、豆沙等多种食材组成的圆形糕点。
月饼的制作工艺独特,工艺复杂,体现了中国人对细节和品质的追求。
吃月饼的习俗是中秋节的重要传统,也是人们团聚和分享的象征。
二、赏月文化中秋节的满月是这个节日的象征,人们会在家庭或者公园里聚在一起,赏月并且举行各种文艺表演。
观赏月亮已经成为中秋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通过月光来感受自然和宇宙的美丽,同时也借此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三、诗词文化中国古代文人骚客们对中秋节有着深厚的情感,他们将自己的心境和思考通过诗词表达出来,这些诗词至今仍然被人们广泛传颂。
中秋节的诗词作品以描绘月亮、家人、思乡等主题为主,充满了对家园和亲情的思念和追忆。
这些诗词作品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将人们的情感和对中秋节的热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民俗活动除了吃月饼和赏月,中秋节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传统民俗活动。
比如,捉鱼灯、走秧歌、打鞠等等。
这些活动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代代相传。
通过参与这些民俗活动,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并且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乐趣。
五、中秋节与家庭团聚中秋节是一个团聚的节日,人们会返乡与家人共度佳节。
这种团聚不仅是亲情的体现,也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价值观之一。
中秋节的家庭团聚让人们感受到亲人之间浓浓的温暖和幸福,加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和谐。
总结:中秋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月饼、赏月、诗词、民俗活动以及家庭团聚等都是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秋节的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智慧和情感,同时也将这种独特的文化传统传递给后代,使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继续发扬光大。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关于中秋节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之一,它发源于中国古代,是一个表达感恩之情、祭拜祖先和月亮崇拜的节日。
自古以来,中秋节就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带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在这篇文章中,将介绍一些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特征。
一、赏月文化在中秋节晚上,人们通常会赏月。
中秋节的月亮很特别,因为它比其他月份的月亮更圆更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代表着家庭团圆、和谐美满。
因此,中秋节围绕着月亮常常引发人们赏月、谈情、吟诗、吟咏等景象。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月亮被誉为“中秋之月”,它是中秋节能够与众不同、令人难忘的重要部分。
二、嫦娥奔月传说中秋节的另一个重要文化元素是传说中的“嫦娥奔月”。
据传说,仙女嫦娥不满长生不老的药物被强行拆分为两半,便偷偷飞到了月亮上。
因此,月亮上有一个美丽的宫殿,嫦娥在那里生活。
传说中的“嫦娥奔月”具有传承文化、抒发思念之情和向上向善的寓意。
三、中秋月饼在中秋节这个时期,传统的中秋月饼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
中秋月饼是一种特别的食品,通常由糯米皮和馅料组成。
各地区和国家的月饼风味都不尽相同,食用起来也有不同的做法和习俗。
除此之外,赠送月饼配上美好的祝福,在中秋佳节中也是一种习俗,特别是在企业、政府和团体庆祝中秋节的时候经常会赠送月饼。
四、诗词文化中秋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文化重要节日之一。
在中秋节期间,许多诗人和文人都会写诗或赋词,以表达他们的感受和观点。
这些诗句和词句通常充满了感恩和想念的情感。
五、家庭团圆在中秋节的晚上,家人、亲朋好友会聚在一起,品尝月饼、喝茶、聊天、游戏、娱乐等传统活动,团聚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
在这个节日中家人团聚,强调家庭和谐是中秋节之间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以中秋节也是一个表达感恩和团结的时期。
综上所述,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特色的节日之一,其中蕴含的文化因素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体验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赏月文化、嫦娥奔月传说、中秋月饼、诗词文化、家庭团聚等传统元素表现出中国人民怀念家乡、珍惜友情和喜欢美好生活的愿望,是中秋节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中秋的传统文化

中秋的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八月十五。
它是中国家庭团聚、观赏月亮、品尝月饼和赏月灯的时刻。
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活动,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中秋节的由来中秋节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祭月仪式。
相传古代帝王为了祥瑞和庄重,会在每年的八月十五日举行祭月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这一天,人们会一同赏月、祭祀月亮,感恩自然的恩赐。
二、中秋节的传统习俗1. 赏月:中秋节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赏月。
这一天,人们会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与家人团聚,一同仰望明亮的月亮。
赏月不仅仅是一种欣赏自然美景的方式,也是一种寄托思念之情的方式。
2. 品尝月饼:中秋节的传统美食是月饼。
月饼是一种圆形的糕点,有多种口味,如豆蓉、蛋黄、五仁等。
品尝月饼已经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习俗之一,人们会将月饼作为礼物互赠,以表达团圆之情。
3. 赏月灯:赏月灯是中秋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人们会制作各式各样的灯笼,在夜晚点亮,增添节日的喜庆氛围。
赏月灯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纸灯笼、彩灯等。
三、中秋节的文化意义中秋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1. 传承家族情感: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努力回家与父母、子女团聚。
这一天,家人之间会分享彼此的生活和情感,传承着家族的情谊。
2. 倡导感恩思想:在中秋节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人们会更加感恩家人的关爱和付出。
它提醒我们感恩,并将这种思想传递给年轻一代。
3.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勤劳和感恩的传统美德。
通过庆祝中秋节,我们可以传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4. 促进社会融洽:中秋节是一个和谐社会主题的日子,人们可以通过赏月、互赠礼物等传统习俗,增进亲友之间的感情和社会的和谐。
综上所述,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一部分,不仅仅是一个团圆的节日,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 秋 传 说
嫦 娥 奔 月
吴 刚 伐 桂
2
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 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竭,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 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叫后羿的英雄,他登 上昆仑山顶,远足神力,拉开神弓,一口气下了 九个多余的太阳,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的妻子,叫嫦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巧遇由此经过的王 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 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
8
中秋吃月饼
月饼也叫「团圆饼」,中秋 节吃月饼,用圆圆的月饼来象征 团圆之意,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 月神的祭品,慢慢月饼就成了节 日的礼品。
9
月饼,又称胡饼、团圆饼等。 早在殷、周时期,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 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月饼的 “始祖”。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 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 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 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 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 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 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10
16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 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 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 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 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 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 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 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 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 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11
中秋诗词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3
望月怀远
17
中秋灯谜会
18
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一) 正大光明 2、重逢。猜一字(观) 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 青天) 4、他有你没有,地有天没有 (也) 5、运动会上都有(云) 6、爱好旅游(打一成语)——喜出 望外
19
20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酷似嫦娥。
后羿忙摆上香案,放上嫦 娥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 月宫里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 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 月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 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 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伐桂
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 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 刚,本为樵夫,痴迷于仙道,但不肯专心学习,因 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 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 每砍一斧,树的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 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 5 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21
22
得扔下妻子,只好将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
不料,此事被后羿的邻居看见,后羿外出后便威 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危急之时当机立断,取出不 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后,身体立刻飞离地 面,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落到离人 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3
后羿闻听此事,悲痛欲绝,仰望 夜空,他惊奇地发现,月亮特别圆, 特别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4
望月怀远 唐·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5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
拜完月后,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瓜果、月饼 ,一边谈叙天伦之乐事。介绍生活知识,谈论生产经验, 内容十分丰富多采。特别是从外地归来的家人,谈及外地 风光、文物、传说,是多么生动而有趣的啊!小孩最爱听 传奇式的故事。拜月活动一直持续到夜阑人静时分。 拜月后,人们有继续欣赏月亮的习惯。人常说“看朝起 早,爱月夜眠迟。”特别是八月十五的月亮,显得更圆、 更明、更亮,特别有欣赏的意味。人们边赏月边听老人讲 述《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中 秋 习 俗
6
【拜月和赏月】
拜月,也叫做“圆月”。当夜幕降临,一轮皎洁的明 月悄悄地升起来的时候。这时清风徐来,虫声唧唧。人们 按传统的风俗习惯,在庭前、院落设立香案,摆上应时的 瓜果,如西瓜、甜瓜、枣、梨、苹果、石榴、葡萄、山楂 、板栗等,还摆上节日的特制食品———月饼,以及毛豆 等熟食品。面对明月,全家人焚香礼拜,这就是相传已久 的拜月活动。 中秋拜月,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 寄托着人们对远在他乡的亲人的祝福和思念。所以在外工 作的人员,要尽可能回家参加“圆月”活动。如果路途遥 远,不能回家,家里人会给留下一份“团圆饼”或月饼, 作为节日的礼品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