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开课教案设计人教必修1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是指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其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分为静摩擦力、滚动摩擦、滑动摩擦三种。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案1
教学理念: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
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
方向。
2.会用公式F=μF 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
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
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静摩擦
力的大小。
学习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 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习难点:
1、正压力F 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
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
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
面粗糙,各凹凸不平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①必修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应用公式f=µN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活动,培养学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4、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让学生摩擦力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习的浓厚兴趣,获得成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掌握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的判断
3、形成假说“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过程
教学方法:实验法、探究法、启发式
教学用具:铁球多个、杯子两个、钢筷子一双、竹筷子一双(筷头有
橡皮条)、木块多个、细绳、摩擦力演示仪、弹簧秤、钩码、书。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做游戏:夹铁球比赛(叫四个同学分两组进行)
老师:胜方得胜的原因你认为还有什么力帮了忙?
学生:摩擦力。
老师:对,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静摩擦
1、静摩擦力
演示:用弹簧秤拉一水平桌面上的木块,木块没有被拉动。
分析:由于木块未动,所以它所受的合力等于零,而重力与支持力已平衡,在水平方向上必有一个力与拉力平衡。我们把这个力叫静摩擦力。
请学生做同样的实验,并分析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静摩擦力的方向。
总结得到: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接触,且接触面都粗糙。②两物体间有相互作用的压力。③两物体接触面有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镲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Lesson 1 摩擦力的概念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计算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方法;
3. 能够应用摩擦力解决各种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摩擦力的概念和特点;
2.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2. 摩擦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概念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摩擦力的现象,引出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深化理解: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练习,让学生了解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3. 拓展应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引导学生应用摩擦力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4. 归纳总结:总结摩擦力的特点和应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 实验设备:包括摩擦力实验仪等;
2. 教学素材:包括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等。
六、教学评价
1. 实验报告: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摩擦力实验的实验报告;
2. 练习题目:布置一些计算题目和应用题目,检验学生对摩擦力的掌握能力。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突出了摩擦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练习训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了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概念,并能够熟练应用。同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训练,拓展了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物理问题解决能力。整体教学效果良好,但在实验设计和题目设置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高中物理《摩擦力》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社物理必修①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编排在弹力之后。就地位而言,由于高中物理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所以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的《力和机械》一章已经学习了摩擦力的基本知识,但还不会具体的计算。会分析简单的现象,但不深入。另外,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学生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方式,以及初步具备了探究和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根据以上情况,我设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2、能根据静摩擦力的规律,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
4、知道动摩擦因素与哪些因素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5、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
6、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的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的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参与比赛等形式,激发兴趣提高探究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5篇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1
一、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让物块在旋转的平台上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物块为什么可以做匀速圆周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从实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
二、新课教学
(一)向心力
1.向心力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物块受到重力、摩擦力与支持力。
教师:物块所受到的合力是什么?
学生:重力与支持力相互抵消,合力就是摩擦力。
教师:这个合力具有怎样的特点?
学生:思考并回答:方向指向圆周运动的圆心。
教师:得出向心力的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使概念的得出自然、流畅。)
2.感受向心力
学生:学生手拉着细绳的一端,使带细绳的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
教师:钢球在水平面内尽可能做匀速圆周运动,什么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学生:对钢球进行受力分析,发现拉力使钢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常见的小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增强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
教师:也就是说,钢球受到的拉力充当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家动手实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动手体验并猜想:拉力的大小可能与钢球的质量m、线速度的v、角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篇2
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滑动摩擦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够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
与假设,能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能搜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4.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1. 通过探究得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
3.知道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探究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
五.教学内容:
(一).新课引人:(用小游戏引出摩擦力)
小游戏一:在一分钟内看谁用筷子夹起来最多?夹起小球最困难的是什么?
(二).新课内容:
做一做:1
2
3
老师讲解摩擦力分类,让学生了解一下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老师不具体讲解,只是让学生了解一下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活动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学生依据生活经验以及活动一的体会进行猜想)
预案: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接触面上的压力
接触面的面积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物体运动速度
2.设计实验:(设计思想为控制变量)
(1)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小组讨论:控制不变
改变
比较
这里学生将遇到一个问题:怎么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三:学生自学测量滑动摩擦力。(老师通过多媒体提示关键词,并适当的加以练习。)
(2)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其他组交换意见后进行对比实验。
(3)总结结论:
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3.3摩擦力教案
2、怎样增大有益摩擦
减小有害摩擦?
【提问】
同学们举出了很多例子来说明摩
擦在生活中既有利又有弊。那我们
应该怎样来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
害摩擦呢?同学们讨论一下,然后
派代表来交流你们的讨论结果。
【提问】
同学们,怎样来增大有益摩擦,减
小有害摩擦呢?
【板书】
增大摩擦: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
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换成滚动摩擦、加润滑
油
【提问】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增大和减小
摩擦?
【活动】
用自制的气垫船来模拟。
1、没有吹气球,轻轻一推光碟。
观察底座的滑动。
2、吹鼓气球,轻推光碟。观察底
座的滑动。
【提问】
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问题?
【板书】
减小摩擦:使用气垫。
【PPT展示图片】
观察图片,说出图片中具体使用了
哪种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
问题展开讨论,依据前
面所学生知识来解决
问题。
【回答】
小组代表回答讨论结
果。
【思考】
学生思考问题
【观察】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回答】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回
答问题
对化的观点看问题。
让学生能明白摩擦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
重要的作用,同时它
也会给我们的生活
带来危害
利用气垫来减小摩
擦,学生在日常生活
中没有感性认识,所
以要用自制的气垫
船来帮助学生建立
起感性认识,帮助学
生对于利用气垫来
减小摩擦的理解。
总结所学,练习巩固。
(5min)
【讲述】
今天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摩擦力
的知识,也做了很多实验和活动,
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这节课中
你学到了什么。
【回答】
学生根据ppt和黑板上
的内容对本节课作出
总结。
【练习】
在学生小结的基础
上,教师再补充,检
测学生对本节课的
理解情况。
用练习来检验学生
七、作业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案
3-3.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磨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磨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到摩擦因数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f=μN。
2.难点是学生有初中的知识,往往误认为压力N的大小总是跟滑动物体所受的重力相
等,因此必须指出只有当两物体的接触面垂直,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面滑动时,压力N的大小才跟物体所受的重力相等。
3.在教学中要强调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三、教具
1.演示教具
带有定滑轮的平板一块、带线绳的大木块、小木块、玻璃、毛巾、测力计、砝码。
2学生实验材料
每两位学生一组:物块一块、测力计一只。
3.投影仪、投影片。
四、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力学中常见的三种力是重力、弹力、摩擦力。对于每一种力我们都要掌握它产生的条件,会计算力的大小,能判断力的方向。在前面我们已经学过了两种力:重力和弹力。今天我们学习第三种力——摩擦力。在这三种力中摩擦力较难掌握。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必修1《摩擦力》教学设计篇1
一、设计思路
1.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方法。
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
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
第3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验现象的先后顺序考虑,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具体讲述产生原因,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介绍的。
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整个力学、甚至是整个高中物理中最关键的知识点之一,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易理解。在今后学习受力分析时,也是最容易出错的知识点之一。因此学好摩擦力,就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本节课中摩擦力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与正压力的关系等一些问题的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只有掌握好摩擦力的特点才能准确找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解决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
三、设计思想
建构主义认为,物理概念的学习是由学生根据已有认知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笔者计划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以探究摩擦力特点为主,第二课时以摩擦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为主。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按“一构建三探究” (即以“构建摩擦力的概念→探究摩擦力的产生条件、方向和大小”为主线)组织教学”,利用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通过游戏激趣、猜想验证、分组实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提升等过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通过对各种情景和资源的设计支撑学生的建构活动,帮助学生理清摩擦力概念的知识脉络和内在联系,实现学生对摩擦力规律的深层理解和建构。鼓励学生在问题中思考、在活动中体会知识的发现过程、在概念规律的建立中掌握科学的方法,在合作中感受团队精神,体验科学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 本节的教学流程图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5篇
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案摩擦力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基本知识
(1)时刻是指某一瞬间,时间间隔表示某一过程.
(2)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点来表示,时间用线段来表示.
(3)在国际单位制中,表示时间和时刻的单位是秒,它的符号是s.
2.思考判断
(1)时刻和时间间隔都是时间,没有本质区别.(×)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高一物理《摩擦力》教案
教案:高一物理《摩擦力》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
《摩擦力》。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大
小计算以及方向。具体内容如下:
1. 摩擦力的定义: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在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2. 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3.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粗糙、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有相对
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4.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与两个接
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 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二、教学目标
1. 理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
2. 能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 摩擦力的大小计算。
3. 摩擦力的方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遇到的摩擦力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摩擦力的定义、分类、产生条件、大小计算和方向。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课本中的例题,帮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摩擦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增强对摩擦力的直观理解。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摩擦力》教案
人教版物理高中必修一《摩擦力》教案
《摩擦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认识滑动摩擦的规律.知道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3.认识静摩擦的规律,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4.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5.会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2.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师:那么摩擦力的方向又是如何呢?
生: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摩擦力和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摩擦力的方向应该竖直向上。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摩擦力。
新课讲解:
一、静摩擦力
师:首先看一下什么是摩擦力,大家回忆一下初中所学的内容,叙述一下摩擦力的概念。
生: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个力叫做摩擦力。
师:(举身边的例子,用水平推力推课桌时,课桌没有运动)当我用力推课桌时,课桌为什么没有运动?
生:因为课桌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的作用。
师:这种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两个物体之间,我们把这种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同学们思考一下静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生1:首先两个物体间的接触面不光滑。
生2:两个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人教高中物理必修一《摩擦力》教学设计
第三节《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理念: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节教学采用课前微课自主学习,课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并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正确理解摩擦力的规律,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运用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课标》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其中,对静摩擦力规律的认识应该包括最大静摩擦力。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三类常见的力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课学习的成败对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的应用以及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热能的关系等问题都将带来影响,所以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的条件,能够联系分析日常生活中摩擦现象。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够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能设计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对自己设计的实验能搜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的猜想。3.能够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并能判断其方向能判断不同的运动状态下,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3.2摩擦力教案
3.2 摩擦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了解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知道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会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会判断其方向;能计算滑动摩擦力大小,知道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地性质有关。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μF N解决具体问题;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难点:正压力F N的确定;静摩擦力方向的正确判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摩擦力跟压力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二、讲授新课:
1、滑动摩擦力
【教师引导】结合实例分析,回顾初中所学知识,总结一下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教师补充】摩擦力的种类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教师提问】什么是滑动摩擦力?感受滑动摩擦力
【学生活动】将手掌放在桌面上,向前轻轻移动手掌;收回手掌后,用力下压桌面,向前推动手掌,感受两次不同的感觉。
【教师总结】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教师补充】
(1)“相对”的含义是指相对跟它接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皮带传送问题,判定物体所受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向)
总结: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点评:通过实验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
2、对“滑动摩擦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让学生重复实验,提问学生:木块移动时弹簧秤有无读数,得到滑动摩擦力概念。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提问学生复习摩擦力概念。
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前移动,体会手受到的阻力。建立摩擦力概念。
教学体会
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点评:通过实际事例说明摩擦力的利害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4页“流体的阻力”
学生活动:阅读“流体的阻力”
点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教师活动:出示课堂练习。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
点评: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判断弹力的方向及计算弹力的大小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只有掌握了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确定了弹力的方向,才能为今后的受力分析打下良好的基础。弹力大小的计算在今后也将有许多实际的应用,方法有多种,主要有:利用平衡条件及动力学规律,利用公式F=kx来计算。
学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不要使木块移动,并读数。回答问题:桌面对木块有阻力作用。
思考讨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相对运动趋势。
重复实验,慢慢拉动木块,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木块刚开始移动时读数最大)。
点评:通过实验得到静摩擦力的概念,分析出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再得到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四)实例探究
☆关于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l、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那些是有益的,那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和减小它们?试分析你骑自行车在加速行驶和减速滑行时,前轮和后轮受到路面所给的摩擦力的方向。
☆关于静摩擦力的求解
2、如图所示,用50N的作用力F将重10N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多大?方向如何?
学生活动:重复弹簧拉木块的实验,在木块匀速运动的条件下,观察弹簧秤的读数。讨论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l)用弹簧秤分别拉一个,两个,三个木块(叠放),将每次的读数填在设计的表格中,分析比较: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成正比)
(2)分别在桌面,玻璃板和毛巾上用弹簧秤拉动木块。观察记录弹簧秤读数。(接触面粗糙的摩擦力大)
点评:通过实验建立静摩擦力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秤有读数?得出静摩擦力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产生静摩擦力?让学生思考讨论。
让学生重复刚才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发现问题,得出最大静摩擦力概念和静摩擦力范围。(0<F≤Fmax=
点评:通过实验,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3页例题。
学生活动:完成训练。
点评: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提问学生:在我们身边有哪些地方在增大摩擦力?那些地方在减小摩擦?
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力。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实验:用弹簧秤在桌面上拉木块,记下弹簧秤读数;在木块下放两支铅笔,再用弹簧秤来拉,记下弹簧秤读数.比较两种情况下弹簧秤读数的大小。
☆关于摩擦力的理解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存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
B.因为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C.滚动摩擦力总是小于滑动摩擦力
D.摩擦力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关于静摩擦力的求解
4、有一长条形木板,其质量为m,全长为L、现以一定的速度使木板在一水平桌面上滑行,已知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问当木板的三分之一滑出桌面时,木板与桌面间的摩擦力多大?
提问学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让学生讨论回答。
用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控制实验条件:接触面不变)
一块
二块
三块
木块与桌面间压力
弹簧秤读数
得到:F∝FN
F=μFN
让学生再次实验:讨论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关系。(控制实验条件:压力不变)
讲解:动摩擦因数μ,大小与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参看课本第62页表。
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课堂练习:
(1)如图1所示,各接触面光滑,墙壁对小球有无静摩擦力
(2)如图2所示,人用力推木箱,但没有推动。地面对木箱有无摩擦力?
学生活动:完成练习:注意学习假设法和二力平衡法在分析静摩擦力时的运用。
点评:由实验分析静摩擦力有无,教给学生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方法。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和分析皮带传送问题,总结出静摩擦力的方向。
3.3 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
4、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流体阻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会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3)在光滑桌面上和粗糙木板上分别拉动同一木块,并读数。
点评:通过实验得到滑动摩擦力概念,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得到滑动摩擦力公式。
教师活动:让学生完成实验,总结滑动摩擦力方向。
学生活动:将毛刷放在桌面上,用力水平拉动,观察毛变弯的方向。总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并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方向合起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