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收玉米教案

合集下载

收玉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收玉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收玉米-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收”的含义
2.学会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3.能够解决与“收”的有关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
1.通过故事导入,“收玉米”是什么意思
2.加法的简单运算及相关练习
3.以“收玉米”为主题的数学问题讨论
教学重点
1.加法运算的掌握
2.与“收”相关的问题解决
教学难点
1.对于加法运算的掌握
2.对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教学过程
1.了解“收”的含义,逐步拓展到概念的学习
2.简单加法的解释及演示
3.练习题的讲解
4.以“收玉米”为主题,带领学生解决有关问题
5.总结与评价
教学评价方案
1.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2.对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进行总结
3.根据需要,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进
教学反思
1.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其在解决问题时不仅能够做出正确的答案,更能够解释和理解答案的意义。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加强教学内容和形式的革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收玉米》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农民收玉米的场景,引导学生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数、识数能力,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农民收玉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运用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玉米模型、卡片、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玉米模型、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玉米模型,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的数量。

提问:“这些玉米一共是多少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如何计算这些玉米的数量。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课件,呈现农民收玉米的场景。

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发现数学问题。

例如:“农民叔叔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比昨天多了还是少了?”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10以内的加减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玉米模型,让学生分组进行加减运算。

例如:“你们小组一共有8个玉米,现在又来了3个玉米,一共有多少个?”学生完成操作后,教师提问:“你们是怎么计算的?”引导学生分享计算方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收玉米3-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收玉米3-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5 收玉米3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五章第五节《收玉米3》。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整数的加减法运算,通过收玉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律。

难点:如何让学生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帮农民伯伯收玉米。

收完玉米后,我们要进行一些数学游戏,大家准备好了吗?2. 新课导入: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图片上有3个玉米,然后再看另一组图片,图片上有5个玉米。

我们要求的是两组图片一共有多少个玉米。

3. 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

我们把3个玉米加上5个玉米,得到的结果就是8个玉米。

这就是加法的运算规律。

4. 练习:请同学们用笔在练习本上写下这个算式:3 + 5 = 8。

5. 讲解:那么,如果我们要求5个玉米减去3个玉米,还剩下多少个玉米呢?这就是减法。

我们把5个玉米减去3个玉米,得到的结果就是2个玉米。

这就是减法的运算规律。

6. 练习:请同学们用笔在练习本上写下这个算式:5 3 = 2。

7. 应用:现在,我们回到收玉米的情境中,如果农民伯伯一开始有8个玉米,然后又收获了5个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呢?这就是加法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黑板上写上今天学习的算式:3 + 5 = 8,5 3 = 2。

七、作业设计(1)4 + 6 =(2)7 2 =(3)3 + 5 + 2 =2.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家里有5个苹果,爸爸吃了3个,妈妈吃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加减法的运算规律掌握得比较好,但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的概念;2.学生能够用数线上的数表示地里的玉米数;3.学生能够在数线上快速定点数值。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用数线上的数表示地里的玉米数;2.学生能够在数线上快速定点数值。

三、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在数线上快速定点数值。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引入(时间:5分钟)学生观察一张收玉米的图片,老师问:大家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玉米!”老师再问:玉米有什么用?怎么收玉米呢?学生可能会举例说:玉米可以吃,收玉米可以用铲子、手摘等方式进行。

老师引导学生:这么多的玉米如何进行统计呢?需要借助哪些东西呢?学生回答:计算机、计算器、笔等。

老师指出: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用数轴表示,这样可以快速地了解玉米的数量。

2.讲解(时间:15分钟)老师让学生想一想:如果在一块地里种了5棵玉米,那么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它呢?学生会回答:“5”。

老师补充:如果种了10棵呢?学生会回答:“10”。

老师再问:如果我们把5棵玉米分到数轴上呢?学生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在数轴上找到“5”的位置,然后在上面插上5颗玉米。

老师示范后,让学生动手实践。

接着,老师问学生:如果在地里的玉米数太多怎么办?学生可能会回答:“可以用更大的数字来表示。

”老师认可回答,并让学生自己想一些更大的数字。

3.练习(时间:15分钟)老师出示练习题:小学生小明爬上了几级台阶?他是站到哪一级的?他站到了第××级。

小明爸爸称满300斤,那么他有多少千克?爸爸种了100颗葡萄树,已经采摘了30斤,还有多少斤葡萄没有采呢?班里共有48个小朋友,小明的学号是第35个,请推算一下,他是班里第几个签到的?示范一题后,让学生自己思考和解答。

4.巩固(时间:15分钟)老师出示一组连线游戏,让学生在数轴上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线把数字圈起来。

例如:“请连线‘15’和‘20’让他们紧密相连。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北师大版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图形的识别和组合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三角形的稳定性,我会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面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拼图操作。每个小组使用玉米棒和玉米粒来创作自己的图形。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孩子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但也有一些小组在合作中出现了分歧。我意识到,引导孩子们学会有效沟通和协作是非常必要的。在接下来的课程中,我会加强这方面的指导,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此外,我发现孩子们在创意拼图时,虽然想法丰富,但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一些困难。例如,如何将玉米粒组合成特定的图形,以及如何使作品更加美观。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关于图形组合技巧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孩子们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发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平面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图形的魅力。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对于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特征的理解,特别是三角形的不稳定性。
-将实际物体抽象为图形,进行图形的组合与分解。
-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创意拼图。
-举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三角形为何具有不稳定性,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如搭建模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相对较低。在创意拼图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玉米粒组合成特定图形的难题,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发现规律,如三角形的三个角和三条边,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等。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收玉米

(完整版)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收玉米

收玉米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4.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A、拨一拨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 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B、算一算1.怎样算出57+42=?A: 57-40=17 17-2=15B:50-40=10 7-2=5 10+5=15…(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

如果学生说出,就让学生来讲。

)C、竖式计算方法2.让学生来说。

我们以前写的算式是怎样写的?(手势)(横着写的)XX同学是怎样写的?(竖着写的)这种竖着写的算式我们就叫竖式。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竖式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收玉米》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通过收玉米这一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故事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但对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能力还不够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精神,以便在小组讨论和操作活动中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收玉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玉米图片、卡片、小动物玩偶等。

2.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3.教学课件:PPT或者黑板动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玉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的数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收玉米的时候,我们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收了多少玉米呢?”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动画,展示收玉米的过程。

首先展示2个玉米,然后问学生:“如果再收一个玉米,一共有几个玉米呢?”引导学生回答并展示3个玉米。

接着,教师再问:“如果再收一个玉米,一共有几个玉米呢?”引导学生回答并展示4个玉米。

收玉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收玉米(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下册 北师大版

收玉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结构特点。

2.学习玉米的计数方法和分类。

3.掌握玉米的收获方法和计数原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能力。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护和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玉米的结构特点和计数方法。

2.玉米的收获方法和计数原则。

2.难点1.同种玉米计数方法的运用。

2.不同种类玉米的分辨和计数。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1.玉米的种子、成品等实物。

2.玉米的图片和视频等视觉资料。

3.计算器和电子屏幕等教学工具。

2.教学环境教室、操场、校园园艺场等环境。

3.教学时间2课时(80分钟)。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1.通过展示玉米实物或图片等视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玉米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收玉米」。

2.讲授(20分钟)1.用玉米的种子或剖开的玉米图形等实物,讲解玉米的结构特点和计数方法。

2.学生跟随讲解者的指示操作,熟悉同种玉米计数方法的运用。

3.通过图片或视频等视觉资料,介绍不同种类玉米的区别和计数特点。

3.实践操作(30分钟)1.学生在校园园艺场或操场等教学环境中实践操作,体验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收获方法。

2.学生应用所学知识,采集、计数、分析不同种类玉米的数量和情况。

3.学生在小组协作中,完成收获后的玉米分类和计数。

4.总结(10分钟)1.讲解者和学生一起回顾学习内容,强化对玉米结构、计数和分类的理解。

2.强调珍惜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节约和保护生态环境。

五、课后作业1.完成《收玉米》的实验报告。

2.制作玉米相关内容的海报或手工制品。

六、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实践与操作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计算和分析能力,并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同时,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考虑到了玉米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本土种植资源的教育价值,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现实意义。

一年级下册数学收玉米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收玉米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收玉米教案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收玉米教案有关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收玉米教案小编已为大家整理带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收玉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2、数学思考:探索中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的算理。

3、问题解决: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加减法的意义。

4、情感态度: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算法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

观察画面,淘气和笑笑在做什么?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设计意图】直接要求学生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进入本课学习内容。

二、独学思疑,合作交流。

解决提出的问题: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玉米?比多比少,实际上就是两个数相差多少,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怎样列式呢?学生用减法计算,算式是: 57 - 42 = ?57和42都是两位数,你学过哪些两位数的减法计算?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计算57-42吗?独立尝试,抽生汇报。

1、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两位数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2、把57拆成5个十和7个一,把42拆成4个十和2个一,先用整十数减整十数,一位数减一位数,再把结果相加。

你能用摆小棒的方法,验证刚才的算法吗?(能)学生尝试。

在小组内一边摆一边说一说自己的算法。

【设计意图】首先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再借助小棒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计算的道理。

三、内化展示,点拨引领。

在计数器上拨一拨,说说这两种算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独立操作计算,师巡视、个别指导,指名生汇报操作过程。

除了这两种方法,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减法的竖式过程:(师板书过程)5 7 先在上面写出被减数57,-4 2 再在下面写出减数 42,个位对个位,十位与十位对齐1 5 从个位算起,7-2=5,再计算十位5-4=1,得到15。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收玉米》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玉米的成长过程以及如何收获和存放玉米。

2.学生能够掌握数数、比大小和数的加减法。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于玉米成长过程的理解和掌握。

2.学生对于数的加减法的掌握。

3.学生的思维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前制定好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

2.准备好课件、教具、课本和练习册等相关资料。

3.查找并准备好相关的教育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和前置知识讲解(15分钟)在本节课开始时,教师应该简短地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目标。

然后,结合课本和相关资料,讲解关于玉米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玉米的成长过程:从栽种到成熟。

2.收获玉米和存放玉米。

3.数数和比大小等数学概念的介绍。

(二)活动和实践操作(50分钟)在此环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设计相关的数学活动、实验和操作,让学生能够深入地理解玉米的成长过程和数学知识的应用。

下面是一些可能的教学活动:活动一:模拟玉米种植1.教师在教室里准备一些种子、土壤和盆栽等。

2.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玉米的成长过程,并要求学生在盆栽中种一些玉米种子。

3.学生学会如何浇水、施肥和照顾玉米。

4.学生观察和记录玉米不同阶段的生长状态。

活动二:收玉米游戏1.教师在黑板/白板上绘制一张收玉米的游戏地图。

2.学生分为两组,每组都有一定数量的玉米棒。

3.学生轮流投掷骰子,移动棋子的位置,然后按照玩法规则收集相应数量的玉米。

4.游戏结束后,学生可以互相交流、总结经验和分享玩乐心得。

活动三:算术练习1.教师在黑板/白板上留出一些空白的算术题目,然后让学生根据题目填写答案。

2.学生可以在同桌之间分组合作,互相思考和交流解题的方法。

3.让学生分别读出答案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三)课后反思(5分钟)在课程结束时,教师应该安排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3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3 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第3章《收玉米》。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收玉米的数量计算。

3. 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正确计算两个数相加或相减的结果。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玉米模型、计数器、算术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幅收玉米的场景,让学生们观察并描述一下场景中的数量关系。

2. 讲解概念:接着,我会向学生们讲解加减法的概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 例题讲解:我会给出一些例题,让学生们观察并尝试解答。

例如,我会给学生们展示一幅图,图中有3个玉米,然后又增加了2个玉米,让学生们计算一共有几个玉米。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的知识。

5. 小组合作:我会让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我会给每个小组发放一些玉米模型,让学生们计算一共有几个玉米,并将其分成几份。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加法:A + B = C减法:A B = C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2 +3 =4 + 1 =5 + 0 =6 2 =7 3 =8 1 =答案:1. 2 + 3 = 54 + 1 = 55 + 0 = 52. 6 2 = 47 3 = 48 1 = 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加减法的概念有一定的理解,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实践。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的自然观察能力;2.掌握收玉米的方法和过程,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乐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对农作物和农业的兴趣;4.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了解生态循环过程,体验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二、教学内容1.玉米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2.收玉米的方法和过程;3.玉米的种类和用途;4.生态循环过程。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玉米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收玉米的方法和过程;2.难点:生态循环过程,环保意识。

四、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使用大屏幕播放一段玉米的生长视频,让学生大致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

2. 生长实验在教室里放置2个装有不同物质的盆子,一个盆子里装有普通的土壤,另一个盆子里则放有可食用的土豆。

通过对这2个盆子的观察,引出玉米的生长过程和生态循环过程。

3. 讨论提问:“你们见过玉米吗?它长得什么样子?”,组织学生组成若干小组,让每组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来回答这些问题。

然后让每组报告答案,并进行讨论。

4. 野外实践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玉米的生长过程和收获过程,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

学生可以亲自上田采摘玉米,了解玉米成熟的标志,同时也可以学习种植和管理玉米的方法。

5. 小结通过讲解、实验、讨论和实践,学生对玉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小结环节,可以让学生通过作业来检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序号主要内容1 玉米的生长过程和基本特征2 收玉米的方法和过程3 玉米的种类和用途4 生态循环过程七、教学评估1.学生带着问题去采访面包师傅,了解玉米的相关知识,包括哪些品种,吃之前要注意什么等等;2.学生写一篇采摘玉米的实践日记,记录整个过程;3.组织小组讨论,展示野外考察的结果,进行互动和分享。

八、教学反思1.本次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能够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加强了他们的动手能力;2.教师在授课中加入了有趣的元素,真正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3.学生的参与度高,采摘玉米、考察过程中,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得到了体现。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收玉米》教案

收玉米教材分析《收玉米》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加与减(二)”中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教科书通过“收玉米”这一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学会应用加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加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竖式进行减法运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主题图:淘气和笑笑来到玉米地里准备收玉米。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你能从这幅图中找到什么样的数学信息呢?汇报: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淘气收了57个玉米,笑笑收了42个玉米。

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二、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1.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算式是什么呢?57-42=?你知道57-42的结果是多少吗?(多请几个学生来说,只说答案)2.这么多孩子都知道答案了,那老师有一个要求了,你能用几种方法得出57-42=15的?与你的同桌互相当当小老师,看看你说的方法他能不能听明白?A、拨一拨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拨的?(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先拨57,57中的5表示有5个十,所以十位拨5,7表示7个一,所以在个位拨7;再拨42,十位拨4,个位拨2.)为什么在十位拨4个位拨2呢?(再请一个孩子边拨边说)(全班跟着老师一起拨珠)B、算一算3.怎样算出57+42=?A: 57-40=17 17-2=15B:50-40=10 7-2=5 10+5=15…(教师巡视,看学生都用了哪些算法,重点看有没有用竖式计算的,如果没有,后面的竖式法就由教师讲解。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5《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5《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1年级下册5.5《收玉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收玉米》这一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5.5节。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收玉米的情境,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对于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体会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能将数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收玉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收玉米的道具、学习任务单。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收玉米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信息。

学生发现有3个小朋友在收玉米,然后又来了2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收玉米?让学生用加法来表示。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答案。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组类似的收玉米的情境,引导学生用加法来解决问题。

例如:有5个小朋友在收玉米,然后又来了3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在收玉米?学生独立完成,并与小组成员交流答案。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加法运算的操练。

教师出示一些有关加法的题目,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得出答案。

例如:教师出示一张纸,上面写着“2 + 3 = ?”,学生需要在纸上画出2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第五节《收玉米》。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展示了收玉米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图意,理解问题情境。

2. 学习加减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减法运算的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收玉米的图片。

2. 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小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收玉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收玉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哪些问题?2.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收了35个玉米,小华收了23个玉米,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引导学生观察例题,分析问题,探讨解题思路。

讲解加减法运算的规则,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3.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小猫收了28个玉米,小狗收了32个玉米,它们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团队合作:分组进行收玉米的游戏,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记录组的收获。

每组成员合作完成任务后,组长汇报组的收获总数。

5. 交流分享: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收获和计算过程,让大家互相学习和借鉴。

六、板书设计1. 加减法运算规则。

2. 收玉米的实际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鸟收了15个玉米,小兔收了27个玉米,它们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2. 答案:42个玉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收玉米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氛围良好。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收玉米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五章“收玉米”这一节。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1. 认识加减法;2. 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收玉米的道具;2. 学具:学生作业本、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收玉米的道具,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些玉米有多少个?”2.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再给你几个玉米,你应该怎么计算?”二、新课讲解(10分钟)1. 教师通过课件,讲解加减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加减法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2. 教师通过例题,讲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实践(10分钟)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如:“收玉米的农民有3个人,每个人收了4个玉米,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2. 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巩固加减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律;2.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板书设计:加减法的意义加法:把两个数合在一起减法: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他买了3个苹果,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答案:8个苹果2. 题目:小华有8个橘子,他吃掉了3个橘子,小华还剩下多少个橘子?答案:5个橘子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意义,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教案设计: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设计5.5《收玉米》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中的第五章第五节《收玉米》。

这一节主要讲述了整数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整数减法的意义,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并能够熟练地进行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整数减法的意义,知道减法运算的结果叫做差。

2. 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能够正确地进行减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减法运算的基本步骤和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减法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理解整数减法的意义,并能够正确地判断和处理减法运算中出现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教学卡片、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幅收玉米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一下画面中的情景。

然后我会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一共收获了多少个玉米,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2. 讲解:我会通过教学卡片和示例,向学生讲解整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减法运算的步骤,并引导学生跟我一起进行计算。

3. 练习: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地进行减法运算。

在学生解答的过程中,我会及时地进行指导和讲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些实际的问题,让他们运用减法运算来解决。

例如:“如果我有5个苹果,吃掉了3个,还剩下几个苹果呢?”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来进行板书设计。

我会将整数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步骤写在学习卡片上,让学生一起来贴到黑板上,并进行讲解和示例。

七、作业设计为了巩固学生对整数减法的理解和掌握,我会在课后布置一些作业。

其中包括一些减法运算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的题目,让学生运用减法运算来解决。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收玉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收玉米》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动物》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通过收玉米的故事情境,让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并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故事情境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动物的分类特点,体会分类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类经验,他们能够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和自己的兴趣进行简单的分类。

但学生的分类能力还比较弱,需要教师通过具体的情境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的意义,提高分类能力。

此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在课堂上得到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够正确地表示分类结果。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自己的分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能够正确地表示分类结果。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分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分类活动,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分类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分类经验。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玉米图片、分类卡片、小动物玩具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的物品、分类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玉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玉米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玉米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玉米是从玉米地里长出来的。

今天我们就去玉米地收玉米,看看我们能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玉米地,引导学生观察地里的玉米,并提出问题:“你们能将这些玉米按照某种标准进行分类吗?”学生思考后,教师给出分类的标准,如按照颜色、大小等。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

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数学教案-5.5收玉米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认识和理解数字5,将数字5运用到实际生活中;2.进一步理解数的大小比较,学会运用<、>、=符号进行数的比较;3.掌握数的排序,能够按照顺序将一组数字进行排列;4.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和运用数字5,学会数的比较和排序。

难点:掌握数的大小比较和按顺序排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数字卡片3.小白板和白板笔4.学生练习册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数字4的认识和运用。

2. 引入新课根据标题“5.5收玉米”,引入数字5。

与学生一起讨论数字5的特点和形状,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比如五颗星星、五根手指等。

3. 比较运算a. 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比较教师出示数字卡片5和3,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数字5和数字3的大小关系。

引导学生用手比较五根手指和三根手指的数量,进一步加深理解。

然后,出示其他数字卡片,让学生两两进行比较,并使用<、>、=符号进行比较运算。

b. 练习题在小黑板上出示以下练习题,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正确的符号。

1. 2 _ 32. 4 _ 53.7 _ 74.9 _ 64. 数的排序a. 观察和总结出示一组无序的数字卡片,让学生观察并总结排序规律。

引导学生发现按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是将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的方法。

b. 排序练习让学生在小白板上,根据老师口头提示,将一组数字卡片进行排序。

示例提示:7、5、3、9、1。

5. 巩固练习指导学生打开练习册,完成相关练习题。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字5的认识和运用;掌握了<、>、=符号进行数的比较;学会了将数字按照大小顺序进行排序。

六、课后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2.抄写数字5的写法5行。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能够正确运用符号进行数的比较,也掌握了数字的排序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玉米。

(教材第57、第58页的内容)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并能正确地列式计算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

2.使学生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3.使学生由加法笔算知识迁移到减法笔算,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通过自主探索、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重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和方法。

课件、实物投影、小棒、数位表等。

师:(出示教材第57页场景图课件)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笑笑和淘气也在收玉米。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笑笑和淘气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
(2)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3)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
师:笑笑和淘气一共收了多少个玉米?你会解答吗?
自己解答出来。

【设计意图:因为田野里是同学们比较熟悉的场景,通过创设情境,学生学习兴趣盎然,不论是发现信息,还是提问题,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师:笑笑比淘气少收了多少个玉米?
淘气比笑笑多收了多少个玉米?
怎样列式?
生:57-42=
(1)小组合作讨论:怎样计算57-42等于多少?
(2)指名说怎样算的。

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3)引导学生摆小棒,探索57-42的计算方法。

(4)生观察后思考:如何列竖式算?小组讨论。

(帮助学生先回忆笔算两位数加法,引导出笔算两位数减法。

)
(5)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1:50-40=10,7-2=5,10+5=15。

生2:57-40=17,17-2=15。

生3:57-2=55,55-40=15。

生4:用摆小棒的方法。

(叫到黑板前来摆。

准备好学具:成捆的小棒)
生5:用计数器来算。

(叫到黑板前来拨。

准备好学具:计数器)
生6:列竖式。

教师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并板书计算的过程。

57
-42
15
(6)列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小组合作讨论。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7)引导学生把上述计算法则与加法计算法则进行对比。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板书:收玉米)
3.做一做。

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直接在课本上完成,分小组进行计算比赛。

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算法交流。

【设计意图:《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交流各自算法的机会,鼓励和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为不同的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提供有效途径。

但由于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低,在学生提出多种算法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推荐一种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即算法优化。

我想:好的方法应该让大家分享。


1.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鲜美多汁的桃子也熟了。

看,小猴在忙着摘桃子(出示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5题课件),你能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解答吗?
学生试做,同桌交流。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独立完成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2题。

教师注意指导个别学生。

(出示课件)
集体订正。

3.师:啄木鸟是大树的好朋友,它能给大树治病,帮大树捉虫子,并吃虫子,你们看,(出示教材第58页“练一练”第4题课件)森林医生啄木鸟正在给大树治病,你能给大树治病吗?同桌合作试试看,给大树找出病因并给其治好病。

汇报交流。

生:
4
+53
93病因:数位没有对齐。

4在个位上,应与3对齐。

改正:4
+53
57
78
+11
67病因:看错了符号,把加号看成了减号。

改正:78
+11
89
47
-26
61病因:加减混淆,个位用减法正确,十位用加法错误。

改正:47
-26
21
60+30=63病因:应该是6个十和3个十相加,把3个十看成了3个一。

改正:60+30=90
师:大树笑了,在表扬同学们呢!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小措施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将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罗列出来,请学生当小医生,请他们来改错。


师:今天有哪些收获?回家和爸爸妈妈说一说。

两位数减两位数
十个
位位
57
-42
15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A类
小明和小红给小树浇水。

小红浇了46棵,小明浇了32棵。

(1)小红比小明多浇了多少棵?
(2)小红和小明一共浇了多少棵?
(考查知识点: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能力要求: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
B类
()
-18
4153
-()
1296
-()
34
〔考查知识点: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过程和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能力要求: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1)46-32=14(棵)(2)46+32=78(棵)
B类:594162
教材习题
第58页“练一练”
1. 123121
2. 56-22=34(个)
3.
44
+32
7654
-23
3176
+23
9968
-11
57
4.
4
+53
5778
+11
8947
-26
2160+30=90
5. 47-35=12(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