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详细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2002年5月1日)
一、粉尘类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三、化学物质类
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四、物理因素
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
五、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完整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表4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代码检索表
表5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标记高毒物品)
一、粉尘类职业危害(包含以下种类的粉尘):
1、硅尘
2、煤尘
3、石墨尘
4、碳墨尘
5、石棉尘
6、滑石尘
7、水泥尘
8、云母尘
9、陶瓷尘 10、铝尘 11、电焊烟尘12、铸造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简称:放射类:
X线、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线矿物、中子发生器、等的应用、开采、加工制造等接触作业。
三、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
1、铅尘
2、铅烟
3、铅化合物
4、汞
5、氯化高汞
6、汞化合物
7、锰烟
8、锰尘
9、锰化合物 10、镉及其化合物 11、铍及其化合物 12、铊及其化合物
13、钡及其化合物 14、钒及其化合物 15、磷及其化合物 16、砷及其化合物 17、铀 18、砷化氢 19、氯气 20、二氧化硫 21、光气 22、氨 23、偏二甲基肼 24、氮氧化合物 25、一氧化碳 26、二硫化碳 27、硫化氢 28、磷化氢 29、磷化锌 30、磷化铝 31、氟及其化合物 32、氰化氢 33、氢氰酸 34、氰化物
35、丙烯腈 36、四乙基铅 37、有机锡 38、羰基镍 39、苯 40、甲苯 41、二甲苯 42、正己烷 43、汽油 44、一甲胺 45、有机氟聚合物及其热裂解产物 46、二氯乙烷 47、四氯化碳 48、氯乙烯 49、三氯乙烯 50、氯丙烯 51、氯丁二烯 52、苯胺 53、甲苯胺 54、二甲基苯胺 55、N—二甲基苯胺 56、二苯胺 57、硝基苯 58、硝基甲苯 59、对硝基苯胺 60、二硝基苯 61、二硝基甲苯 62、三硝基甲苯 63、甲醇 64、酚 65、五氯酚 66、甲醛 67、硫酸二甲酯 68、丙烯酰胺 69、二甲基甲酰胺 70、有机磷农药 7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72、杀虫脒 73、溴甲烷 74、拟除虫菊酯类 75、氯甲醚 76、焦炉烟气。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
为了更好地保护职工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需要对职业病危害性因素进行系统地识别和分类。以下是根据我国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的职业病危害性因素分类清单。
一、化学因素
1.1 生产性粉尘
- 矿物性粉尘:例如煤尘、石英尘等
- 金属性粉尘:例如铁尘、铝尘等
- 人工合成材料粉尘:例如聚乙烯尘、聚丙烯尘等
1.2 生产性毒物
- 金属及化合物:例如铅、汞、砷等
- 有机溶剂:例如苯、甲苯、二甲苯等
- 刺激性气体:例如氯气、氨气等
- 窒息性气体:例如一氧化碳、氮气等
二、物理因素
2.1 异常气压
- 高气压:例如深海作业、压缩空气作业等- 低气压:例如高山作业、航空作业等
2.2 异常温度
- 高温作业:例如冶金、锻造等
- 低温作业:例如冷冻、冷藏等
2.3 噪声
- 机械设备产生的噪声:例如锻造、空压机等- 流动噪声:例如交通、城市建设等
2.4 振动
- 机械振动:例如锻造、钻孔等
- 交通振动:例如道路、铁路等
2.5 辐射
- 电离辐射:例如核能、医疗放射等
- 非电离辐射:例如紫外线、激光等
三、生物因素
3.1 病原体
- 细菌:例如炭疽杆菌、鼠疫杆菌等- 病毒:例如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等- 寄生虫:例如疟原虫、血吸虫等
3.2 植物性粉尘
- 花粉:例如棉絮、木屑等
- 真菌:例如蘑菇、霉菌等
3.3 动物性因素
- 昆虫:例如蜜蜂、蚂蚁等
- 微生物:例如尘螨、真菌等
四、心理因素
4.1 工作压力
- 工作量过大、时间紧迫
- 竞争激烈、晋升压力
4.2 人际关系
- 同事间矛盾、冲突
- 上下级沟通不畅
4.3 工作环境
- 狭小、封闭的空间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汇总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
序号名称CAS号
含量≥10%)14808-60-7 1矽尘(游离SiO
2
2煤尘
3石墨粉尘7782-42-5
4炭黑粉尘1333-86-4
5石棉粉尘1332-21-4
6滑石粉尘14807-96-6 7水泥粉尘
8云母粉尘12001-26-2 9陶土粉尘
10铝尘7429-90-5 11电焊烟尘
12铸造粉尘
13白炭黑粉尘112926-00-8 14白云石粉尘
15玻璃钢粉尘
16玻璃棉粉尘65997-17-3 17茶尘
18大理石粉尘1317-65-3 19二氧化钛粉尘13463-67-7 20沸石粉尘
含量<10%)
21谷物粉尘(游离SiO
2
22硅灰石粉尘13983-17-0
含量<10%)61790-53-2 23硅藻土粉尘(游离SiO
2
24活性炭粉尘64365-11-3 25聚丙烯粉尘9003-07-0 26聚丙烯腈纤维粉尘
27聚氯乙烯粉尘9002-86-2
序号名称CAS号28聚乙烯粉尘9002-88-4 29矿渣棉粉尘
30麻尘(亚麻、黄麻和苎麻)(游离SiO
2含量<10%)
31棉尘
32木粉尘
33膨润土粉尘1302-78-9
34皮毛粉尘
35桑蚕丝尘
36砂轮磨尘
37石膏粉尘(硫酸钙)10101-41-4
38石灰石粉尘1317-65-3
39碳化硅粉尘409-21-2
40碳纤维粉尘
41稀土粉尘(游离SiO
2
含量<10%)
42烟草尘
43岩棉粉尘
44萤石混合性粉尘
45珍珠岩粉尘93763-70-3
46蛭石粉尘
47重晶石粉尘(硫酸钡)7727-43-7
48锡及其化合物粉尘7440-31-5(锡)49铁及其化合物粉尘7439-89-6(铁)50锑及其化合物粉尘7440-36-0(锑)51硬质合金粉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及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目录
其他尘肺 滑石尘肺 其他尘肺
15 聚丙烯粉尘 (总尘)
其他尘肺
16 聚丙烯腈纤维粉尘(总尘)
其他尘肺
17 聚氯乙烯粉尘(总尘)
其他尘肺
18 聚乙烯粉尘
其他尘肺
19 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
铝尘肺
20 麻尘(亚麻、黄麻和苎麻)(游离SiO2含 棉尘病 量<10%)(总尘)
21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22 棉尘
41 烟草尘
42 萤石混合性粉尘
其它尘肺
43 云母粉尘
云母尘肺
44 珍珠岩粉尘 总尘 呼尘
45 蛭石粉尘 46 重晶石粉尘 47 其他粉尘** 48 有机粉尘
尘肺 尘肺 尘肺 职业性急性变应性肺泡炎
一、粉尘因素
序号 1 白云石粉尘
中文名
尘肺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
2 玻璃钢粉尘
尘肺
3 茶尘
尘肺
4 沉淀SiO2(白炭黑) 5 大理石粉尘
尘肺 尘肺
6 电焊烟尘
电焊工尘肺
7 二氧化钛粉尘
尘肺
8 沸石粉尘
尘肺
9 酚醛树酯粉尘
尘肺
10 谷物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11 硅灰石粉尘
尘肺 尘肺
12 硅藻土粉尘 (游离SiO2含量<10%(总 13 滑石粉尘(游离SiO2含量<10%) 14 活性炭粉尘(总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详细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2002年5月1 日)
一、粉尘类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三、化学物质类
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 —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四、物理因素
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
五、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导致座疮的危害因素;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新版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一、粉尘类
二、化学因素类
三、物理因素类
四、放射因素类
五、生物因素类
六、其他因素类
- 11 -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详细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2002年5月1日)
一、粉尘类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三、化学物质类
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四、物理因素
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
五、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导致痤疮的危害因素;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览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览表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在一定的工作环境下,长期接触有害物质或者从事劳动过
程中接受某些机械、物理性因素伤害,造成身体和心理方面的损害或
疾病的一种专业性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及危害因素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群体性。按照职业病的分类,可将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分为三类:
化学因素
化工车间、医药制品工厂、农药、染料、涂料等生产作业过程都需
要使用各种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工作过程中挥发、喷溅、飞溅等,导致工人长时间暴露在化学物质的环境中,容易患上各种职业病,例如:气溶胶、金属粉尘、水溶液和气体等。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辐射、噪声、震动、高温、低温、高气压、低气压等,这些因素对人体造成的直接伤害是明显的,例如喉及气管疾病、耳鸣、高压病、低温烫伤、震颤病等。
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主要指职业暴露于有害微生物对人体的影响,例如自闭症、医院感染、炭疽、脓肿、细菌性流感、疟疾和痢疾等。
职业病预防措施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具有很重的叠加性和相互作用性,因此,实行单
一的防范措施往往难以达到预防职业病的目的。预防职业病的措施可
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做好劳动者的防护
职业病的预防首要是工人的防护,包括使用各种保护性装备(如口罩、眼镜、耳塞等)进行防护,避免化学或有害物质直接接触人体的
皮肤和呼吸道。
加强工作场所环境的改善
一般情况下,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完善设备和采取有效、可行的技
术措施可以起到防护作用。
做好职业卫生监测和职业医学检查
职业病的预防还要进行职业卫生监测,确保工作场所的环境卫生达
到标准。同时,对每一名劳动者定期实施职业卫生检查和职业医学检查,及时发现职业危害,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详细版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卫生部2002年5月1 日)
一、粉尘类
矽尘;煤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
三、化学物质类
铅;汞;锰;镉;铍;铊;钡;钒;磷;砷;铀;砷化氢;氯气;二氧化硫;光气;氨;偏二甲基肼;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硫化碳;硫化氢;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氟;氰及腈类化合物;四乙基铅;有机锡;羰基镍;苯;甲苯;二甲苯;正己烷;汽油;一甲胺;有机氟聚合物单体及其热裂解物;二氯乙烷;四氯化碳;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氯丁二烯;苯胺、甲苯胺、二甲苯胺、N.N —二甲苯胺、二苯胺、硝基苯、硝基甲苯、对硝基苯胺、二硝基苯、二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甲醇;酚;五氯酚;甲醛;硫酸二甲酯;丙烯酰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杀虫脒;溴甲烷;拟除虫菊酯类;导致职业性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质;根据《职业性急性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职业性急性中毒的危害因素。
四、物理因素
高温;高气压;低气压;局部振动
五、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六、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接触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光敏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皮炎的危害因素;导致黑变病的危害因素;导致座疮的危害因素;导致溃疡的危害因素;导致化学性皮肤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其他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七、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导致化学性眼部灼伤的危害因素;导致电光性眼炎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白内障的危害因素
八、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前言
在职业生涯中,职业病是一件非常严重的问题。长期暴露在职业病
危害因素下,会严重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分类和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职业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1.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指工作场所的有害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进入人体内,破坏人体健康。化学因素的种类繁多,包括工业废气、工业粉尘、有
毒物质、化学剂等。
2.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具有对人体有害的物理性质的因素。例如
声音、光线、电离辐射等。
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的病原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人体产
生的危害。例如,工人在天然橡胶制品生产中与橡胶果乳接触,容易
引起天然橡胶过敏性皮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
4.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因管理、操作不当、设备不良等导致的健
康危害。例如,施工现场管理不善、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等不当行为。
5.精神因素
精神因素是指工作场所中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量等所造成
的人的心理损害。例如,长期单调重复性工作、工作压力大、劳动强
度高等。
结论
通过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职业病。每个
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
防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多加保护,也为工作和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一、粉尘类职业危害(包含以下种类的粉尘):
1、硅尘
2、煤尘
3、石墨尘
4、碳墨尘
5、石棉尘
6、滑石尘
7、水泥尘
8、云母尘
9、陶瓷尘 10、铝尘 11、电焊烟尘 12、铸造粉尘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简称:放射类:
X线、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线矿物、中子发生器、等的应用、开采、加工制造等接触作业。
三、化学物质类职业危害:
1、铅尘
2、铅烟
3、铅化合物
4、汞
5、氯化高汞
6、汞化合物
7、锰烟
8、锰尘
9、锰化合物 10、镉及其化合物 11、铍及其化合物 12、铊及其化合物13、钡及其化合物 14、钒及其化合物 15、磷及其化合物 16、砷及其化合物 17、铀18、砷化氢 19、氯气 20、二氧化硫 21、光气 22、氨 23、偏二甲基肼 24、氮氧化合物 25、一氧化碳 26、二硫化碳 27、硫化氢 28、磷化氢 29、磷化锌 30、磷化铝 31、氟及其化合物 32、氰化氢 33、氢氰酸 34、氰化物35、丙烯腈 36、四乙基铅 37、有机锡 38、羰基镍 39、苯 40、甲苯 41、二甲苯 42、正己烷 43、汽油 44、一甲胺 45、有机氟聚合物及其热裂解产物 46、二氯乙烷 47、四氯化碳 48、氯乙烯 49、三氯乙烯 50、氯丙烯 51、氯丁二烯 52、苯胺 53、甲苯胺54、二甲基苯胺 55、N—二甲基苯胺 56、二苯胺 57、硝基苯 58、硝基甲苯 59、对硝基苯胺 60、二硝基苯 61、二硝基甲苯 62、三硝基甲苯 63、甲醇 64、酚 65、五氯酚 66、甲醛 67、硫酸二甲酯 68、丙烯酰胺 69、二甲基甲酰胺 70、有机磷农药 71、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72、杀虫脒 73、溴甲烷 74、拟除虫菊酯类 75、氯甲醚 76、焦炉烟气。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
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
1. 物理因素
- 噪音:工作环境中超过一定强度的噪音。
- 振动:工作环境中频繁或长时间接触到的振动。
- 辐射: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等。
- 温度:工作环境中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 光照:工作环境中过强或过弱的光照。
- 高压、低压环境:工作环境中存在的高压或低压环境。
2. 化学因素
- 有毒气体: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氨气等。
- 有毒粉尘:工作环境中产生的有毒粉尘,如重金属粉尘、石
棉粉尘等。
- 有毒液体:工作环境中使用的有毒液体,如有机溶剂、酸碱
溶液等。
- 有毒固体: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有毒固体,如农药、重金属等。
- 有害物质吸入:工作环境中产生的有害气体、蒸汽、烟尘等。
3. 生物因素
- 病原体:工作环境中存在的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
- 粉尘: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机或无机粉尘。
- 寄生虫: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寄生虫,如螨虫、寄生虫等。
4. 心理因素
- 高压力:工作环境中持续的高压力状态。
- 高负荷:工作环境中持续的高负荷工作。
- 长时间工作:工作环境中需要长时间连续工作。
5. 人因因素
- 工作姿势不当:工作环境中需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
- 劳动强度过大:工作环境中需长时间进行高强度劳动。
- 工时过长:工作环境中需要长时间工作。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性因素的分类清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清单化,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评估和控制职业病的危害性,从而保护工作者的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与职业禁忌症以及职业病目录对应表
粉尘:1~52种,其中纳入职业病17种。第52种为开放性条款,即以上未提及的可导致职业病的其它粉尘;
化学因素:1~375种,其中纳入职业病60种,第375种为开放;
物理因素:1~15种,其中纳入职业病12种,第15种为开放;
放射性因素:1~6种,其中纳入职业病11种,第8种为开放;
生物因素:1~6种,其中纳入职业病5种,第6种为开放;
其他因素:金属烟、井下不良作业条件与刮研作业3种,均纳入职业病。
合计454种,5个开放性条款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与职业禁忌症以及职业病目录对应表
一、粉尘
二、化学因素
三、物理因素
四、放射性因素
五、生物因素
六、其他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职业病危害因素参数
一、粉尘类:
(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矽肺(二)煤尘(煤矽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煤工尘肺
(三)石墨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墨尘肺
(四)炭黑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炭黑尘肺
(五)石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石棉肺
(六)滑石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滑石尘肺
(七)水泥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水泥尘肺
(八)云母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云母尘肺
(九)陶瓷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陶瓷
(十)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铝尘肺
(十一)电焊烟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电焊工尘肺
(十二)铸造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铸工尘肺
(十三)其他粉尘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其他尘肺
二、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射线)等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外照射急性放射病、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外照射慢性放射病、内照射放射病、放射性皮肤疾病、放射性白内障、放射性肿瘤、放射性骨损伤、放射性甲状腺疾病、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复合伤、根据《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三、化学物质类:
(一)铅及其化合物(铅尘、铅烟、铅化合物,不包括四乙基铅)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铅及其化合物中毒
(二)汞及其化合物(汞、氯化高汞、汞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汞及其化合物中毒
(三)锰及其化合物(锰烟、锰尘、锰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锰及其化合物中毒
(四)镉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镉及其化合物中毒
(五)铍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铍病
(六)铊及其化合物
可能导致的职业病:铊及其化合物中毒
职业病危害因素详细分类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详细分类表
为了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我们需要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详细分类,以便于对其进行有效的识别、评估和管理。以下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详细分类表:
一、化学因素
1.1 吸入性有害物质
1.2 皮肤接触性有害物质
1.3 口服有害物质
二、物理因素
2.1 噪声
2.2 振动
2.3 温度
三、生物因素
3.1 细菌和病毒
3.2 寄生虫
四、心理因素
4.1 工作压力
4.2 人际关系
以上是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详细分类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注意,这仅作为参考,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识别、评估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表4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代码检索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代码范围生产性粉尘FC1~FC14
化学毒物金属及其化合物HX1~HX16 类金属及其化合物HX17~HX21 刺激性气体HX22~HX30 窒息性气体HX31~HX35 酸、碱HX36~HX40 有机溶剂HX41~HX53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HX54~HX65 酚、醇、醚类化合物HX66~HX73 多环芳烃类化合物HX74~HX82 油类、合成树脂HX83~HX93 农药及药物HX94~HX103 其他HX104~HX113 物理性因素WL1~WL9
生物性因素SW1~SW5
表5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表
代码粉尘
FC1 矽尘FC2 煤尘(游离SiO2含量<10%)
FC3 石墨尘FC4 炭黑尘
FC5 石棉尘FC6 滑石尘
FC7 水泥尘(游离SiO2含量<10%)FC8 云母尘
FC9 陶瓷尘FC10 铝尘(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FC11 电焊烟尘FC12 铸造粉尘
FC13 棉尘FC14 其他粉尘
代码化学毒物
HX1 铅及其化合物(不含四乙基铅)HX2 汞及其化合物
HX3 锰及其化合物HX4 镉及其化合物
HX5 铍及其化合物HX6 铊及其可溶性化合物
HX7 钡及其化合物HX8 钒及其化合物
HX9 铀及其化合物HX10 铬及其化合物
HX11 镍及其化物(不含羰基镍)HX12 四乙基铅
HX13 羰基镍HX14 氧化锌
HX15 有机锡HX16 磷及其化合物(磷化氢、磷化锌、磷化铝除外)
HX17 磷化锌HX18 磷化铝
HX19 氰化钠、氰化钾HX20 砷及其化合物(不含砷化氢)HX21 氟及其化合物(不含氟化氢) HX22 甲醛
HX23 氮氧化合物HX24 碳酰氯(光气)
HX25 二氧化硫HX26 氨气
HX27 氯气HX28 硫酸二甲酯
HX29 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 HX30 一甲胺
HX31 硫化氢HX32 磷化氢(膦)
HX33 一氧化碳HX34 砷化三氢(胂)
HX35 氰化氢HX36 氟化氢
HX37 硫酸HX38 硝酸
HX39 盐酸HX40 氢氧化钠
HX41 苯HX42 甲苯
HX43 二甲苯HX44 正己烷
HX45 汽油HX46 二硫化碳
HX47 二氯乙烷HX48 三氯甲烷(氯仿)
HX49 氯乙烯HX50 氯丙烯
HX51 三氯乙烯HX52 氯丁二烯
HX53 四氯化碳HX54 苯胺
HX55 N-甲基苯胺HX56 N-异丙基苯胺
HX57 对硝基苯胺HX58 对硝基氯苯/二硝基氯苯
HX59 二苯胺HX60 二甲基苯胺
HX61 联苯胺HX62 硝基苯
HX63 二硝基苯(全部异构体) HX64 二硝基甲苯
HX65 三硝基甲苯HX66 苯酚
HX67 对苯二酚HX68 多氯酚(含五氯酚)
HX69 硫氯酚HX70 甲醇
HX71 乙醇HX72 醚类化合物
HX73 氯甲醚HX74 多氯联苯
HX75 氯化萘HX76 多氯萘
HX77 醌HX78 蒽醌
HX79 吖啶HX80 菲
HX81 荧光素HX82 荧光增白剂
HX83 油彩HX84 柴油
HX85 煤油HX86 蒽油
HX87 木酚油HX88 松节油
HX89 润滑油HX90 焦油
HX91 环氧树脂HX92 尿醛树脂
HX93 酚醛树脂HX94 有机磷类农药
HX95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HX96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HX97 杀虫脒HX98 溴甲烷
HX99 六氯苯HX100 氯丙嗪
HX101 氯噻嗪HX102 酚噻嗪
HX103 异丙嗪HX104 聚氯乙烯
HX105 丙烯酰胺HX106 丙烯腈
HX107 肼类化合物(含肼)HX108 二甲基甲酰胺
HX109 沥青HX110 焦炉逸散物
HX111 肥皂添加剂HX112 合成清洁剂
HX113 丙酮HX999 其他化学物
代码物理因素
WL1 高温WL2 噪声
WL3 局部振动WL4 高气压
WL5 低气压WL6 高湿
WL7 紫外线WL8 激光
WL9 电离辐射(α、β、γ、χ射线等,包括放射性物质可能产生的各种射线)代码生物性因素
SW1 炭疽SW2 森林脑炎病毒
SW3 布鲁式杆菌SW4 嗜热性放线菌
SW5 寄生虫类:螨、羌、蚤
高毒物品目录(2003年版)
序号毒物名称CAS No. 英文名称
MAC
(mg/m3
)
PC-TWA (mg/m3)
PC-STEL
(mg/m3)
1 N-甲基苯
胺 100-61-8
N-Methyl aniline — 2 5
2 N-异丙基苯
胺 768-52-5
N-Isopropylaniline —10 25
3 氨 7664-41-7 Ammonia —20 30
4 苯 71-43-2 Benzene — 6 10
5 苯胺 62-53-3 Aniline — 3 7.5
6 丙烯酰胺 79-06-1 Acrylamide —0.3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