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门正道读后感
《旁门正道》读后感
读《旁门正道》有感“一只小蜜蜂,望见窗外的鲜花,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却不知旁边的窗户才是开着的。
”伴随着封面泰戈尔的诗句,徐徐展开书的扉页。
《旁门正道》,这个书名让我纳闷,为何旁门却是正道呢?当我翻开杨东教授的这本书,解开了我的疑惑。
或许我们每个人正像这只小蜜蜂一样,局限在自己“窗户”上,钻进死胡同,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却不知道改变一下方向,“正道”就在身边。
书中的诸多观点和做法我都很赞同,如:教师只有简单才会快乐、有效;目前教学的症结在于总是讲授,如何尊重、激励学生;中美教育有何不同等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对其中第四章“关键学生能否自主学习?”第五章“教案:为何总是抄?”两个部分感触颇深。
在这两个章节中,作者主要呈现了二个观点:观点一:课堂变革的根本在于:从重教,转变为重学,从“以教师活动为主”转化为“以学生活动为主”。
观点二: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重点着眼于发展教师的核心能力——设计与组织学生自主性学习活动的能力。
以上观点我非常认同。
但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仅仅是认同、接受他人的观点远远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在这些正确观点的指导下,针对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和自身的困惑,进行大胆的实践,在实践中验证这些观点的正确性,或创生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感悟。
例如备课和写教案:毫无疑问,无论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新教师,都应该认真备课,深入专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
但是关于写教案的问题,有的要求教龄在五年以下的新教师必须手写教案,其余教师可以打印教案;有的要求教师在打印的教案中进行二次备课,要留有修改的痕迹;有的甚至只要求在教材上进行批注,不需要教案等。
应该说,这些做法都有他的道理,但是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有些教师的课时较多,有时一天有3—4节课,有多少教师是基本按照教案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为此,杨东老师提出:(1)要确立“简单有用的教学设计”理念。
(2)多想少写。
(3)按课题形成设计,而不是按课时备课。
《旁门正道》读后感
从“旁门”到“正道”——读《旁门正道》有感杨扬上学期在成都的培训除了思想上收获外,书柜中也有了收获,获得了杨东教师赠送的《旁门正道》一书。
刚拿到这本书,自然被它的题目所吸引,以前只听说过旁门左道还是一贬义词,这会儿出来个旁门正道。
再折服于封面上的这段话“一只蜜蜂,望见窗外的鲜花,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却不知旁边的窗户才是开着的……”感觉封面那小蜜蜂,就是我自己,在教学改革的院落里“望见窗外的鲜花,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却不知旁边的窗户才是开着的……”我翻开了第一卷,作者句句都写出来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声,这种心理共鸣的驱使下,我读完了整本书,让我释放了心中的种种疑惑,倾诉了心中的苦闷,同时也明白了怎么做好一个老师。
一、做一个快乐的老师。
杨东老师分析了现在的老师为什么那么累?为什么不快乐?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累到最后学生书面成绩不好,能力也没有培养出来,似乎老师做的全是无用功,这样的教学能不累?能快乐?“教师一定要做一个快乐的人。
”我很喜欢这句话。
作为教师,要用自己满腔的爱去关心,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耐心细致地去指导每个学生,才能做到对学生的关心,体现出老师的责任心,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良好的教育。
“育人先育心”,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
教师要爱自己的职业,首先要有一颗爱心,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其次,要学会思考,学会改变,为了孩子的学习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思考出适合孩子的教育,也让自己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样一来,孩子学得轻松了,老师教得愉快了,成绩能力都上去了,可谓一举几得,何乐而不为呢?可见老师对教学思考的重要性。
二、做一个激励学生的老师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地方,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地方,我们至今还没有涉足的领域,也是当年我们初次涉猎,遭遇失败被他人抱怨或者嘲笑的地方。
所以一个老师,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孩子。
庞门正道读书心得
庞门正道读书心得最近正在阅读《庞门正道》一书。
读了本书让我曾经如此的迷茫的问题好瞬间茅塞顿开。
如上课为何总是讲授?纠结学生能否自主学习,怎么自主学习。
减负为何这么难?很多问题都在这本书当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
本书杨老师主要提倡以学生的学为主,给学生设计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迷惑、错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听说读写。
其中杨老师还提出了自主学习活动的类型分为游戏活动、生活实践活动、探究发现活动、交流研讨活动,合作互动活动,情感体验活动。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第六章减负为何这么难?主要是先研究学生作业的有效性,主要有三个维度一是什么样的作业。
二是学生完成作业的状态。
三是作业的反馈是否完整?杨老师认为有效的作业需要具备以下要素,第一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紧扣重点难点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效率,减轻学生的过重的作业负担,强调少而精。
当中他说了各类练习册的危害是很大的。
所以他提出老师要自己设计作业。
第二,适应不同学生的水平,老师布置的作业应该记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搞一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每一位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成为体验学习成就的成功者。
从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在我们偏远地区的教学中每次寒暑假作业都是根据学生的分数来制定学生作业,分数越高的作业越少,分数越多的作业越多这样布置作业的形式目前还有很多。
对于差生后进生布置的作业越多,对他们来说作业的质量越不好甚至是没有效果的作用,完成作业的认真程度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儿的。
所以作为一线教师来说,对于学生布置作业这一项要有清醒的头脑跟杨老师所说一样,不能一刀切,你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
而本次我的假期作业也是根据学生识字量的不同,优生多读几本书,而后进生识字量少就在能力范围内读上1~2本书即可,我相信他们不会觉得太难。
第三,学生完成作业时的认真程度。
这一点肯定跟学生布置作业的多少也是有密切关系的。
第四作业后置还是前置,杨老师提出自己的看法:作业前置是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有效办法。
读《旁门正道》有感
读《旁门正道》有感这次“种子教师工作坊”第二阶段培训,得到成都师范学院杨东老师写的著作《旁门正道》一书,倍感珍惜,回来后全文阅读,感触极深,特别是书中的故事和一句句朴实的语句,让人对目前的教育改革不得不深思,让我从一个个故事中得到很多启发。
《解梦秀才赶考》让我悟到:不同的事物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分析,得出的结论可能是不同的。
如某篇课文,编者的解读、老师的解读、学生的解读等可能存在是有差异的。
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观点,其实都有各自的道理,不一定对,也不一定错。
应当懂得对不同的观点的尊重,懂得对自己观点的坚守。
在教育中,老师应当象客栈的老板,给学生多鼓励。
对待自己的工作,应当自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接受。
对待学习和培训,要不基于书本和专家,应当基于自我思考的角度。
《装修和装饰》让我领悟到:现在的课堂,特别是公开课,比赛课,到底像不像家庭装修呢?现在的所谓教育科研,也如装修,不是把“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听专家的报告,总是离不开的“性泛滥”“性骚扰”,什么自主性、合作性、发展性、内生性等等。
为什么不能讲得老师们都听得懂,讲得简单些呢。
讲些似是而非的“性概念”弄得我听不懂。
同样,现在的课堂,花样百出,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大多背离了“为学生更好”的原点。
我在教学中将改掉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抓关键,把握住教材的全局观念,对作业的前置和后置进行精心的设计,课堂学生的小组探究,学生课堂活动的展示,试卷的权衡进行简单化。
教学过程中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发展要相互促进,学生掌握知识,既是学习目的,更是学习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学生能力的发展。
只有抓住了关键点,才会简单点,才会轻松点,才会高分点。
教学中不注意抓关键点,就难免忙乱而效果并不理想。
抓住关键点,才能简单有效。
《巴中一个“懒教师”的故事》这个故事让我悟出:课堂把教师认为正确的废话变为具体的实践尝试。
“懒教师”可能教出“勤学生”;“勤老师”可能教出“懒学生”很多老师都不解,更不知如何下手,在这里却变成了具体的操作。
幼儿园教师读书笔记《旁门正道之“尊重是底线”》
教师读书笔记旁门正道之“尊重是底线”本月读的是“旁门正道”,看到了有一个说法很吸引我“尊重是底线”但看到这几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尊重”是什么,要如何才算尊重?班上孩子们在老师上课时,针对那些总是打断老师讲话的孩子,总会大声说到“要尊重老师”,久而久之,孩子们也会说“要尊重老师”,当第一次听到孩子们这样的“维护”,自己感到很欣慰,便随口问:孩子们。
尊重是什么意思呀?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尊重是上课时不打断老师说话,尊重是给老师带好吃的,尊重是早上给老师问好”等等。
孩子们对“尊重”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见解,那我们成人对尊重有事如何理解的呢,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是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认真倾听,是为他人付出努力而鼓掌的等等。
在我看来,“尊重”说难也不难,说容易也不容易,作为幼儿园老师的我们,尊重是理解、尊重是礼貌、尊重是宽容、尊重是爱,从爱孩子、爱不听话的孩子、爱调皮的孩子、爱能力差的孩子、爱不爱表达的孩子,这就是老师对孩子们的尊重。
关于尊重孩子,可以讲很多的尊重,比如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权利、尊重孩子的爱好等等。
这些都很重要,讲讲最简单的——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孩子们的差异是天生的,也是永恒的,像书中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可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有意或无意之间,总是期望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自己心中的乖孩子,所以我们必须尊重孩子、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
从发展的眼光看到每个孩子。
班上总会有部分孩子活泼聪明、遇事爱动脑筋、规则意识强、动手能力也很不错,这些孩子常常会被我们挂在嘴边,时常会说:你们要想某某小朋友学习,这些得到老师肯定的孩子信心倍增,各方面表现会更加出色。
但除了这些“能干”的孩子,班上难免会有那么一些特殊的孩子,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动手能力差、动作发展迟缓、对自己缺乏信心,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不愿意交往。
这些孩子往往的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还可能因为某些方面的不足常被老师“批评”,自信心也就更弱了。
《旁门正道》读后感(洪攀维)
做正道老师,学旁门方法——读《旁门正道》有感“一只小蜜蜂,望见窗外的鲜花,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却不知旁边的窗户才是开着的……”伴随着封面的这句泰戈尔的诗句,徐徐展开书的扉页。
这是一本让每个人看的第一眼就会被吸引的书——《旁门正道》,可能刚开始还在纳闷,为何旁门却是正道呢?当我翻开杨东教师的这本书,体现在眼前的知识海洋解开了我的疑惑。
或许我们每个人,每个教育人正像这只小蜜蜂一样,局限在自己“窗户”上,钻进死胡同,找不到准确的方法;却不知道转一个方向,“正道”就在身边。
这不是一本让你去学的书,而是一本让你去感受的书;这不是一本让你严肃的书,而是一本让你放松的书。
对于里面的观点或许赞同,或许保留自己看法,但是这是一本我看了之后无法再保持平静的书。
恍然大悟和顿悟已经不能形容我此刻的心情。
轻松幽默的小故事,让我不带任何压力的看完这本书,洗去了蒙在我心上的很多尘埃。
我不再盲目的去追求,我向往杨东教授所说的做一个简单的人,做一个简单的教师,放下包袱。
每个人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不可能完全静止。
而我们的学生正是这些发展的最迅速也最让人眼花缭乱的孩子。
同样的一个人,不同年龄阶段会有不一样的心理和生理的表现;同样的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表现出的必定是不一样的自我。
教育就是在每天面对这样一个群体之下所实行的。
所以妄想要一劳永逸,或者一方百用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
正像杨东教授所说,教育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永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再好的课,当我们去认真反思,都会有改进的空间。
看了这个段感触颇深,教育是需要教师去思变的,是需要持续的加进创新性元素的。
工业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是绝对不能适合教育教学的。
印象最深刻与自我最喜欢的一个章节是第七章——《学生:为何总是“不乖”?》古人有云:“亲其师,信其道”;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信服你讲的知识,首先要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
这在现代教育的过程中也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使学生信服老师”呢?杨东教授对于四个方面实行了阐述,一、尊重学生;首先,尊重学生的差异。
正道观后感8篇
《正道观后感》正道观后感(一):为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潜力,我们在在线观看了廉政纪录片《正道》。
纪录片讲述的是1942年秋,国民党军队加强了对陕甘宁边区的军事和经济封锁,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大生产运动,同时加强税收工作,以粉碎敌人的封锁。
毛泽东选派老红军肖怀忠担任延安贸易税务局局长,在战场上,肖怀忠战功卓著、满身伤疤,甚至曾因掩护毛泽东而被炸弹炸伤;然而在征税过程中,肖怀忠禁不住女色和金钱的诱惑,由一名清正廉洁、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税务干部沦为了罪大恶极的贪污犯,法院经初审、复审判处肖怀忠死刑。
处决腐败分子肖怀忠,充分展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防腐倡廉的决心,对于这天的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必须的警示好处。
透过观看《正道》这部纪录片,使我深受教育。
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做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地位观,如何在各种诱惑面前把好自己的关,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人,认识到腐败现象对党的危害,提高了对反腐倡廉重要性的认识,也给我的思想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我做为一名党员干部,如何在权钱色等诱惑面前经受考验,增强勤政廉政意识,牢固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如何加强党性锻炼,增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具有重要的好处。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
正确的世界观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再上升到实践,构成人们对世界的总认识和总看法。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
人的理性认识的提高重在教育,开展廉政教育,是我们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前提,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
最根本的就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我们做为共产党员,国家领导干部,务必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正道观后感精选5篇
正道观后感精选5篇《正道》针对中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以西安大学区制改革经验为例,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正道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道观后感18月26日上午,我校教师欢聚一堂集中观看了《正道:基础教育改革启示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西安教育改革给教育界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两改革两创新”使西安教育风貌焕然一新。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
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
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立足我国教育现状,《正道》是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点,辩证寻求--基础教育瓶颈的破局之策,对推进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都具有破冰的探索意义,充满了积极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
对学生及家长而言,可以享受到更加公平、均衡的优质教育资源,全面促进学生个人素质的综合发展,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对基础教育学校而言,大学区管理制等各项改革有利于调动薄弱学校的赶超热情,激发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利于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全市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对西安市而言,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直面现状,勇于创新,缓解了入学矛盾,改善了教育民生,“奥数班”、“择校热”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旁门正道读书笔记
读《旁门正道》有感这本书第一章的第一节“简单才美”就吸引了我,激起了我看下去欲望和一些认同感。
在读到第七章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尊重,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底线。
”我非常赞同这句话!我们教师工作的环境,基本上是领导、同事、和自己的学生,教师就像三明治中间的一层,受着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压力。
中国的老师受到了多大的尊重呢?一部分老师将受到的压力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而另一部分老师通过自己努力还他人与尊重,给其他人营造出局部的春天!如果没有办法改变现实,我希望我是另一部分老师。
读到第九章《数学教学》杜教授很谦虚的说自己是门外汉,但看了后我觉得写得非常的好,比如讲的教学三原则:前知识原则、结构性原则、激励性原则。
让我受益匪浅!同时我也些建议。
其中结构性原则部分书中191页写到“现行教材对于数学知识链的研究不够,数学知识呈现过于零碎。
大多数数学教师的教学习惯性地按照教材‘一课一课行进’,导致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多表现为‘零碎知识点特征’。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克服这种教材编排的不足,给学生建立结构性知识框架和结构性的学习方法呢?书上介绍的三种“框架性结构”“联系性结构”“弥漫性联系结构”阐述都过于简单,举例太少,一线老师看了后印象不深刻,看了不容易实践。
如果有更多案例的话我想看了后影响会更深刻!又比如在激励性原则中(192页)“在数学学习中,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尤为深刻。
、、、、、教师一般难以准确了解学生学习方式的特点,要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比较有效的办法就是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对一段的论述我是不太清楚的,尽可能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是指一节课?还是长期的数学学习活动?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我理解是在一节课中:为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设计的一些折、剪、量、读、写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自主建构知识。
同时我觉得不同的教学教材是需要不同的教学活动,比如几何板块教学可能操作活动就要多一些,代数板块概念课教学就需要学生更多观察、比较活动,或者说一说的活动。
正道就在旁门
“正道就在旁门”——读《旁门正道》有感成都的第二期国培,我有幸得到了杨东老师的《旁门正道》一书,拿到书第一感觉,书名取得好,正道就在旁门。
感觉封面那小蜜蜂,就是我自己,在教学改革的院落里“望见窗外的鲜花,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却不知旁边的窗户才是开着的……”再浏览目录,觉得很有意思,毅然读下去。
徜徉在《旁门正道》里,我感慨:学着多一点幽默,让听者陶醉;多一点大白话,让听者轻松;多一点细致,让听者感动。
你看《旁门正道》,就如同听到作者的课,轻松、愉快又不失思考。
书中表现了作者大量的教育教学观点,观点阐释平实无华,我想这样的大白话,非教育人都听得懂,也正是这些大白话让人深思,发人深省。
作者也有心,还专门为这些大白话设置了一道道蓝色的框,我想:这个道道蓝色的框不就是那道“旁门”吗?不知道老师们阅读中有没有觉察到。
书中不乏很多有趣的事例,比方:美国小学老师讲授猫的知识;让学生尝尿的课例;中国和美国的《小学生守册》的比照;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故事;狗与骨头的故事……让读者明白了原来老师能够这样当,书能够这样教,教育能够这样做……做偷懒的老师,谁都会,现实中也存有。
有的人责任心不强,对学生的成长,不关心;得过且过,对自己的发展,不在乎。
像这样的偷懒老师估计没有人欢迎。
不过书中提到的那个偷懒的老师,不备课,不批改作业。
不光学生欢迎,同仁羡慕,领导还欣赏。
仔细分析来,通俗的说,他是叫偷懒,不过只要我们稍稍捋捋他的做法,想想他做法背后的理念,我们不难发现,他完全是从学生出发,充分表达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也给洋思中学和杜郎口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练习的做法不谋而合。
一个例子不为奇,两个、三个都这样,既有中学的,也有小学的,其中必然有规可寻。
反思自己,有种种借口,说一千道一万,都是担心,担心学生学不会,做不来。
所以,就算眼看自己快累死,眼看学生成绩毫无长进,甚至明显后退,也要做那个“负责任”的老师,也要“负责任”的担心,担心的过程是不给学生减负,也不给自己减负,大家就那样较劲地扛着。
旁门通正道的智慧-读《旁门正道》有感
——读《旁门正道》有感大竹县青年路小学何小波案头放着成都师范学院初等教育系主任杨东教授的《旁门正道》,旁门不是左道吗?怎么成了正道?莫非是为了吸引眼球?若真如此,这真是——一本有“问题”的书老师:为何那么“累”?美国:为何只是一种崇拜?症结:为何总是“讲授”?关键:学生能否自主学习?教案:为何总是“抄”?“减负”:为何这么难?学生:为何总是不乖?……“中国学校喜欢花巨资建豪华校门,或在校门口建LED显示屏,透露出办学者怎样的‘心态’或‘文化’?”“学校的走廊、过道、楼梯都放满了图书,学校就变成‘书香校园’了吗?”“中国的校园文化,能不能更多地说学生‘能懂’的话?‘会做’的事?”……书中抛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这些问题一直困绕着中国教育,不少专家学者都曾尝试从理论的高度提出破解之策,可是“老师们说:‘越培训越糊涂。
’‘越培训越不知道该如何教书。
’”这些高深的理论除了不可亲之外,反而把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搞得无所适从。
正如杨东教授所说:“从国家层面的教育变革来讲,过去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式的,但一阵风之后,真正改变的很少。
”然而,翻开《旁门正道》,书中并没有用高深的理论来破解这些问题,正如杨东教授所说:“读书主要不是记忆,而是思考。
”“一切理论都是灰色的,一切方法都是有限的,唯有自主思考与实践尝试之树常青!”所以,他只是以“旁门”的路径抛出一些观点,因此“观点不是结论,只是多一个看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这些观点不是生硬地抛出,不是居高临下说教,往往是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来阐释,这真是——一本有“故事”的书秀才进京赶考的故事;美国小学老师讲授猫的知识;让学生尝尿的课例;中国和美国的《小学生守册》的对比;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故事;狗与骨头的故事……书中的小故事还真不少,每一个故事都能够让读者会心一笑的同时作不同的解读。
比如“秀才进京赶考的故事”,秀才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下雨天戴斗笠还撑伞、与心仪的表妹背靠背睡一张床,大师解梦为“白种”“多此一举”“没戏”,客栈老板解梦为“高中”“双保险”“翻身就有戏”。
旁门正道读后感
做一个“懒”老师——读《旁门正道》有感四月,成都培训见到了杨东老师,一个积蔼睿智的学者,一个充满思辨思维的哲人,也有幸咀嚼了杨东老师的《旁门正道》一书。
读完书,总想回味他带给我的震撼,总想提炼出几点精辟的观点,但最后觉得最引发我深思的竞是让我从繁忙中解脱出来做一名懒老师。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得忘记为我们身上的从容、优雅、淡定。
虽然我们每天像驴拉磨一样忙忙碌碌,却始终是在原地打转,每天“涛声依旧”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因为忙碌导致付出太多,一旦领导不赏识自己,同事不同情自己,学生不理解自己,有人便会产生怨恨心理,抱怨领导有眼无珠,抱怨同事没有心肝,抱怨学生不知感恩……这样的生活一天天重复,兢兢业业地苦干,最终却碌碌无为,等到年华老去,才会感到自己一生过得并不精彩。
忙者,心亡也。
太忙则心死。
其实,区别优秀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不在于教师是否天天忙碌,而在于你是否学会“偷懒”。
一位教授曾说:“名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
初看这些见解,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又不无道理,特别是“会偷懒”,的确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会的一门教学艺术。
当然,懒不是傻懒,假如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
要懒出风格,懒出智慧,懒出境界。
一个“懒”教师,会在课堂上抛出问题,等待学生的思考与解答,这样教师不用讲得那样辛苦,学生体会却会更深刻;一个“懒”教师,组织活动时会甘愿退居幕后,放手让学生“折腾”,教师间或充当“军师”或“裁判”的角色,学生的智慧、个性、创造力被激发……反之,假如一个教师事事放不下,事事都要自己去操劳,结果不但自己疲于奔命,学生也会在长期“保姆式”的教育方法中学会了被动地接受与等待。
“偷懒”是科学,是艺术,是智慧;“偷懒”是给学生施展才华机会的灵丹;“偷懒”是给教师创造休闲、放松心灵、摆脱倦怠、提升生命与教育质量的妙药。
持续提升自己的专业本领,走向“偷懒”的至高境界——“稳坐中军帐,笑看风云起”。
读《旁门正道》有感
简单才是美——读《旁门正道》有感一只蜜蜂,望着窗外的鲜花,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却不知旁边的窗户是开着的,今天,从事语文教学的我们,不正是这一只“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的蜜蜂”吗?读了杨东老师的《旁门正道》后,我这只“在窗户玻璃上嗡嗡乱撞的蜜蜂”,终于找到了旁边“开着的窗户”,知道了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大道至简”,返璞归真,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那么,怎样做才能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理想境界?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简单才是美”的意识杨东老师说,现在的所谓教育科研,正如装修,不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越来越“八股”,越来越“性泛滥”。
每一个教育科研报告总是有数不清的“性概念”,让人读起来一头雾水。
是的,研究是为了使问题变得更简单,而不是为了把问题变得更复杂;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轻松快乐,不是盲目苦干。
所以,我们的“公开课”“教研课”应该停止过度“装修”,让课堂变得简单,我们要树立“简单才是美”“简单才快乐”的意识。
二、自主教学,简单也许有效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复杂,大多数教师苦不堪言。
正如有人说是。
学校工作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现在的老师,既要教育教学,又要写各种体会心得、学习摘要、会议纪要;既要组织各种竞赛活动,搞什么课题研究,又要忙于应付多如牛毛的各种检查评估;既要抓学校工作,又要抓安全工作、交通工作……现在的培训很多,学习的模式也很多,课改理论更多。
有的说语文要“回归本真”,有的说要“回归本体”,有的又说“回归本味”,有的又说要“语用”有的又说“翻转课堂”。
培训越多,老师们却说“越培训越糊涂”,“培训越不知道该如何教书。
”我们南川又是墙头草,又特别好学,追求时尚,见什么新鲜就学什么。
看到“洋思中学”不错,学,看到“杜郎口”了不起,学。
远的学了又学习比较近的“綦江三角小学”、“三角中学”。
教学模式上,先是学习“邱学华的尝试教学法”,后来又学“目标教学法”,现在又是“小组合作学习”。
正道读后感(精选3篇)_正道观后感
正道读后感(精选3篇)_正道观后感第1篇:人间正道读后感《人间正道》读后感“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近日,我通读了由中国人民高校出版社出版的《人间正道》,感受颇多。
书中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和政治实力,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道路的先进性;同时深刻反思了旧的发展方式,指出了中国科学发展的优势。
历史的烟尘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当年的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力。
在书里,作者首先提出中国是一个宏大的文明古国,但是为什么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中国,会在19世纪走向衰败和落伍呢?还有中国的人民民主进程为什么不会停止?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为什么不会停止?紧接着作者在书中对不同时期国内国际形势的阐述和分析,将重要历史时期和重大历史事务的发生、发展置于更为广袤的历史背景之中,突出党应对困难局面的实力和作出决策的客观历史依据;在论述党领导的政治斗争、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依据地建设的同时,充分呈现了党领导先进文化建设的内容,展示了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阔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多彩画卷,重现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汹涌澎湃、气概磅礴的宏大历程。
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90年风雨历程。
作为一个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努力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结合起来。
建党初期,党经过深化调查发觉:中国革命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条件下,中国人民迫切须要的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
党的二大对一大确定的战略方针作出重大转变,确定首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同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宏大事业,在这样的探究中,也是经验了探究的艰难和前进的曲折。
特殊是受“左”倾错误影响,我党在前进中也出现了很多重大失误,并造成了严峻的危害。
反右扩大化,十年“文革”,是中共党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它造成了严峻的内乱,给党和国家及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峻的挫折与损失。
读《旁门正道》有感帅培琴
做一个快乐幸福的小老师帅培琴读杨老师的书,让我明白应该努力发现职业快乐,做一个幸福的教师。
要淡看人生,以平常之心对待名利、地位,不要什么都斤斤计较。
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灵的国王,要把持心灵的一方净土,“看庭前花开花落,见天上云卷云舒”,自得其乐。
要心胸宽阔,展望未来,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的确,我们教师的工作非常辛苦、劳累,我们不免会遇到一些磨难、打击和痛苦,这时我们就必须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态度。
面对繁重的工作,我们会把它看作是生活的充实;面对调皮好动的孩子,我们会觉得这是他们天真烂漫的表现;面对不公平的评价,我们会暗暗地提醒自己:今后还要更加努力。
遇到困难、挫折时,我们只要能够换一种心态,那么我们就不存有什么困难与坎坷了。
要以享受的态度从教,我们的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
我们应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
当我们带着积极的期待走进教室,面带微笑地看着每一个学生,就能感染学生超越忧郁和沮丧,给学生带来快乐和灵感,使其更加自信。
教师的微笑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她的肯定和认可。
快乐教师会用机智娱乐学生,用笑话协助学生奋起。
快乐教师能在课堂上创造信仰、创造希望和乐观精神。
拥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教出拥有幸福感的学生。
教师是孩子快乐学习的源泉。
只有老师快乐地教了,学生才能快乐地学。
所以要使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先要快乐地教。
所以做一个“欢乐的、热情的、有趣味的”老师比什么都重要。
热情和欢笑具有感染力,假如教师是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
学生就真正能够做到在欢乐中愉快地学习。
当笑声和教学同行时,一切都成为可能!做一个快乐的教师还要心中有爱,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对孩子们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期待,多一份赞赏,使他们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快乐、健康地成长。
而我们在付出爱的同时也会收获到爱的回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懒”老师
——读《旁门正道》有感
四月,成都培训见到了杨东老师,一个积蔼睿智的学者,一个充满思辨思维的哲人,也有幸咀嚼了杨东老师的《旁门正道》一书。
读完书,总想回味他带给我的震撼,总想提炼出几点精辟的观点,但最后觉得最引发我深思的竞是让我从繁忙中解脱出来做一名懒老师。
“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忙得忘记为我们身上的从容、优雅、淡定。
虽然我们每天像驴拉磨一样忙忙碌碌,却始终是在原地打转,每天“涛声依旧”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因为忙碌导致付出太多,一旦领导不赏识自己,同事不同情自己,学生不理解自己,有人便会产生怨恨心理,抱怨领导有眼无珠,抱怨同事没有心肝,抱怨学生不知感恩……这样的生活一天天重复,兢兢业业地苦干,最终却碌碌无为,等到年华老去,才会感到自己一生过得并不精彩。
忙者,心亡也。
太忙则心死。
其实,区别优秀的教师和平庸的教师,不在于教师是否天天忙碌,而在于你是否学会“偷懒”。
一位教授曾说:“名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会偷懒,会装傻,会踢球。
初看这些见解,有些疑惑,但细细一想,这种说法又不无道理,特别是“会偷懒”,的确是我们老师应该学会的一门教学艺术。
当然,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
要懒出风格,懒出智慧,懒出境界。
一个“懒”教师,会在课堂上抛出问题,等待学生的思考与解答,这样教师不用讲得那样辛苦,学生体会却会更深刻;一个“懒”教师,组织活动时会甘愿退居幕后,放手让学生“折腾”,教师间或充当“军师”或“裁判”的角色,学生的智慧、个性、创造力被激发……反之,如果一个教师事事放不下,事事都要自己去操劳,结果不仅自己疲于奔命,学生也会在长期“保姆式”的教育方法中学会了被动地接受与等待。
“偷懒”是科学,是艺术,是智慧;“偷懒”是给学生施展才华机会的灵丹;“偷懒”是给教师创造休闲、放松心灵、摆脱倦怠、提高生命与教育质量的妙药。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本领,走向“偷懒”的至高境界——“稳坐中军帐,笑看风云起”。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会“偷懒”的教师,享受生活,享受教育,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