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第一章施拉姆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传播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从欧洲为美国带来了欧洲流亡学者,吸引了美国学者,如 (009)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传播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010)
施拉姆的传播学观
施拉姆的传播学思想最直接受到统计局和战士新闻局的20多名工作人员和顾问的影响 (013)
大众传播研究1942年始于国会图书馆 (014)
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传播中”探讨那些种类的问题?我非常非常想做那样的事 (014)
第一个传播学博士课程设在一个新闻学院(衣阿华)的开设,直接导致了传播领域之被分为两个分支学科: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016)
“老爸”布莱尔及其弟子们(新闻学的来源,弟子们领导各新闻学院)
布莱尔、普利策、埃利奥特
新闻学因此在威斯康星开创起来 (16)
威斯康星在20世纪30年代是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新闻学教育的种子机构,而布莱尔是开拓性人物 (17)
新闻记者不仅要求被培养的知道如何写新闻,而且能够理解他们所报道的那些话事件由以生成的社会 (18)
布莱尔的学科体系包括“一个为新闻学准备的、结构完整的4年期学习课程,......,与此同时,历史、经济学、政府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科学和文学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也被列入” (018)
社会科学为新闻学提供基础,这个总概念......似乎事贯彻普利策和埃利奥特校长的提议 (019)
衣阿华新闻学院
盖洛普事民意测验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奠基人 (021)
施拉姆事莫特组织的“防止对演讲者粗暴协会”的成员之一,这个协会为著名的演讲者——模特说服他们到衣阿华旅行——提供演讲后的放松,引以为荣的事:它能够把杰出的公众人物带到衣阿华城来 (021)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苑辰docx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苑辰docx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传播2班 100200219-苑辰
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这部书里,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讲起,到20 世纪60 年代它作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讲述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这部书与以往的传播学理论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概
括得更加全面,传播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学派、理论基本都涉及到了,并且还花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以及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它的贡献
就是让人们重新注意到那些以往被传播学理论界所忽视的,但却曾经为传播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几位学者,比如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米德、库利、帕克等,并且让我们重新审视施拉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说法。有学者认为,施拉姆所总结的传播学理论框架,夸大了四位奠基人,造成窄化和压缩传播学为个人主义和短期效果为主的研究。而杜威、米德、库利、帕克的传播学研究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的高度加以研究的,视野开阔,他们也是传播学技术主义
的先驱。通过对《传播学史》这本书前半部分的反复阅读和思考,以及与之前阅读过的传播学理论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学者都沿袭了施拉姆的四大奠基人的观点,忽视了芝加哥学派在传播学史上的地位。但其实,无论是拉斯韦尔,卢因,还是拉扎斯菲尔德或者霍夫兰,他们对传播问题的研究都侧重于某些对他们本学科有用的方面,“他们的终极目标,仍是在解答他们本学科的问题,而不是在建立传播理论。”另一方面,也由于施拉姆的过分强调,以及他本人在传
传播学史——罗杰斯 读书报告
作者:【美】E·M·罗杰斯
译者:殷晓蓉
出版项:上海译文出版社
字数:516,000
内容简介:作者罗杰斯,是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学与新闻学系教授和系主任。在这部著作里,他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讲起,到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追溯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读后心得:
史不可不读。
“任何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这是著者埃弗里特·M·罗杰斯在其作品《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引言中所说,我认为对极了。在此之前,我曾经试着读过一些关于传播和传播理论的书籍,阅读过程中很想追本溯源,也正因此,读史成为必然。
在本书的出版序言中,读到一段很值得铭记的话:“凡著述,有经验性、实用性而无理论性、前瞻性,失之过浅;有理论性、前瞻性,而无经验性、实用性,失之过虚。理论性、前瞻性如树之根、树之干;经验性、实用性如树之枝、树之叶。两者互为依存,缺一不可。”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可以说是将这两方面结合、交融得恰到好处,私下觉得用这个标准来警策自己的写作,也不失为一条中肯的教训。
对于像我这样初涉传播学殿堂的人来说,《传播学史》可以作为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罗杰斯通过传记式的编写,在人的基础上理解传播学史。以传播学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线索,勾勒出一幅传播学的家族谱系图。整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史实性强,人物生平纪事详尽,作者文笔兼顾通俗与专业。我想这也是这部洋洋洒洒数十万言的专著读起来让人比较轻松的原因所在。
传播学史笔记
第一部份传播学的欧洲起源
19世纪的三大智者都是欧洲人,分别生于英国、奥地利、德国。两个生活在文艺复兴期间的人代表着科学的早期萌动,一是伽利略,一是达芬奇。1450年后,大学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型的欧洲型大学产生于天主教教会。
德国的研究性大学的样板是创建于1737年的格廷根大学。由此开始了这样的思想:教授应该从事研究以便发现新知识,而不仅仅是将他们领域的传统科研成果传授给他们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其学习中发挥积极作用,而不仅仅是聆听和背诵他们所听到的知识。因此,两个不同的大学模式被从欧洲移植到美国:一是常青藤名牌大学的本科生的模式,即自由的艺术教育模式;二是注重研究生学习的研究性大学的德国模式。
美国大学的第三种本土的模式是:政府赠地的学院,它是由《1862年莫里尔法》所确立的,以便在农业和工程方面提供一种职业教育。对于传播学在美国的推广来说,伊利诺伊、威斯康星、明尼苏达、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其他中西部的政府赠地的学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
乘“比格尔号”作环绕世界的旅行,最早的科学成就之一是他在阿根廷南美大草原所发现的南美鸵鸟的一个新物种。
达尔文所受到的思想的影响:
马尔萨斯关于竞争的选择作用的基本思想成了达尔文进化论的关键部分。也受到地质学家赖尔爵士的
影响;赖尔的《地质学原理》论证了地球已经历了地质变化。达尔文反对拉马克的进化论。拉马克是一个法国自然主义者,他引入了“生物学”这一语词,他声称,
各种需要决定各类身体器官的发展以及这些所获得特性后来的遗传。对达尔文思想的另一个可能的影响是斯宾塞爵士,达尔文将斯宾塞的术语“适者生存”运用到他的进化论当中。在达尔文的自由选择理论的发展当中,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雀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拉帕戈斯群岛,他能够观察物种的隔绝过程、独立适应过程和进化过程。达尔文进化理论形成的关键是他的广泛阅读,是他能够从其他科学领域看到与生物学相似的学说的能力。1859年才发表《物种起源》,本来想等更长时间再发表,可是受到华莱士的支配,华莱士是一个年轻的自然主义者,他独立的阐述了一种自然选择的理论。发表后,达尔文引起的宗教思想家的强烈反对,宗教批评家把他列为反基督教徒。达尔文的妻子虔诚的信奉宗教,达尔文不愿意伤害她,这是他延缓出版《物种起源》的一个原因。他的助手赫胥黎成了达尔文的副指挥,他也热衷于进化论1871年达尔文发表了《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直接涉及人类进化问题。从1890至1930年,随着可供替代的进化理论的出现,达尔文的理论失势了。孟德尔的遗传研究表明,获得性并不是由遗传而来的,因此摧毁的拉马克的进化论。在达尔文的革命性著作发表的20年之内,大部分生物学家都转向了物种起源。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传播学史》——罗杰斯
罗杰斯是传播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领域—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这门学科是二战之后首先在美国开展起来的,并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其中心课题是:如何运用传播拉促进国家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具有启发意义,特别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改革和发展道路有关,它集中探讨大众媒体在实现社会变革,或在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过渡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罗杰斯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体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体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体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创新与扩散》是他的成名作,他赋予传播已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而社会变革的过程就是创新与发明的传播推广过程。
他提出议程设置研究中应该加以补充和重视的方面:开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议程设置的对比研究;重视对传媒议程的分析,研究议程设置在大众传媒如何影响社会方面的重要性。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于传播学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传播学‘是建立在石油提供的基础上的’”。
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作为集大成者的施拉姆,是《传播学史》的主线。
第一章
施拉姆的口吃直接影响了他对传播学的关注,导致传播学的最终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传播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战争努力要求一种跨学科的方法,它往往是以传播学问题为中心。它从欧洲为美国带来了勒温、拉扎斯菲尔德、阿多诺、霍夫兰、拉斯韦尔等美国学者从事
传播学读书笔记3篇
让知识带有温度。
传播学读书笔记3篇
传扬学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就是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碰到文中出色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味,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下面给大家带来传扬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篇1:传扬学读书笔记
学术著作的使命是传扬高深的理论学问,普通是晦涩难懂的。作为传扬学的奠基者,威尔伯·施拉姆在构建传扬学理论时,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人们接受和理解信息的逻辑动身,从人的熟悉逻辑动身写作,传扬“传扬”的真谛,使得这一理论简单被人们所接受。他认为,大众传扬与人际传扬相结合是最好的传扬方式。上世纪八十年月来中国讲学时,他就对中国特色的“开会读报”现象大加赞扬。他认为,大众传扬与人际传扬并不是排斥的,二者可以互相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大众传扬媒介在快速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普通需要上具有不行比拟的力气……
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电影和报纸在满足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时光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时光仅为少数人感到的需要上则是效率甚低的渠道……但是,我们切不行认为个人之间的沟通同通过媒介的传扬是针锋相对、相互排斥的。事实上,正如我们想力图指明的那样,两者之间的区分与界限是远没有那样清晰的。大多数以说服、教导为目标的运动都力图把大众媒介同个人渠道结合起来,使其相互加强、互为
补充。”在详细的写作实践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运用。
整部书向来在与读者对话,像一位乐于与人沟通的健谈者在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不断有新的问题,时起时落,时深时浅。这种效果主要是吸纳人际传扬元素,通过营造“对话感”、“形象感”和采纳“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取得的。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阅读传播和传播理论的书籍必定要追根溯源,读传播学史就成为更全面和深刻了解这门学科的前提。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以一种独特的传记式方法来阐述了整个传播学的发展历史,里面贯穿了个人传记、历史、理论三种形式,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创建有了系统、全面、客观的理解。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和进化论、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和批判学派是对传播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三大思想渊源。达尔文和进化论对传播学的影响在四个方面:首先,进化论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采纳了一种严格的革命观点,一种进化的机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其次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将库利和帕克那样的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引向社会学领域。再次达尔文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的研究的开展,这是传播学的一个专业,他仍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最后,进化论的许多重要概念和机制现在都被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们所使用,这其中也包括传播学学者。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提出了“无意识”现象,并且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将弗洛伊德分析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批判学派的传播理论。马克思和批判学派是经验学者思想的一个来源。三大思想本身也相互吸收、互相影响,所以他们对传播学的影响也是交叉的。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传播学引论读书笔记
【篇一:传播学引论笔记】
李彬《传播学引论》
导言
人类传播历史的发展
依据媒介的发生发展与变化变革,把人类传播活动划分为四个历史
阶段:
口语传播时代:从人类摆脱“与狼共舞”的状态而组成社会开始,一
直到文字的出现,即从人类开口说话到用手写字这一漫长时期。口
语是人类传播所用的第一个媒介,不仅是最初始的媒介、最重要的
媒介,而且是最基本的媒介。语言的出现与社会的形成是同步发生的。语言或口语的局限性:人类传播活动在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上
受到限制。
文字传播时代:从文字的发明延续到印刷的兴起。从传播角度看文
字媒介的显著功能是使信息在空间上传之广远和在时间上传之久远,从而弥补了口语媒介的两大缺陷。文字起源于绘画,逐渐从具象的
图画演变为抽象的符号,成为一种负载信息的传播媒介——文字。
文字传播时代形成垄断文字媒介的传播阶层,这种话语垄断与当时
普遍存在的“专制”政体相互吻合。
印刷传播时代:始于印刷媒介的形成,延续到广播的出现。印刷媒
介这个概念包含两层意思:印刷术(技术层
1
在印刷传播时代,人类传播活动的一项显著进展就是新闻事业的兴起。近代新闻事业发端于15世纪中叶金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7世纪初德国和尼德兰的每周定期报刊的出现标志着近代报纸(报业),即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新闻事业从17、18世纪,特别是资产阶级
革命中开始发育成长。19世纪后,新闻事业开始进入突飞猛进的发
展时期,其显著标志就是大众化报纸的出现和通讯社的诞生。19世
纪后,出现了以赢利为目的、以普通读者为对象,以各种新闻为核
心的现代大众报业,其代表为美国19世纪30年代的三大廉价报纸——《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世界上第
传播学读书笔记
传播学读书笔记
第一篇:传播学读书笔记
传播学读书笔记
广告的目的是把各户的商品或服务光广而告知,传播是广告进行的一个重要媒介<大众传播学>主要介绍了有关传播的知识内容.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当然他也离不开符号和媒介并且他的目的在于发生相应的变化。简而言之,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他具有社会性和阶级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协同性和互动性,永恒性和历史性。依据传播范围的大小,可以分为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跨国传播。内向传播有称人际内传播,是人们头脑里“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这种经常发生在我们脑海里的内在的自己和自己的精神对话:包括自言自语,自我推敲,自我反省,沉思默想,内心矛盾等等,他具有隐蔽性,内动性,短途性,思维性。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等符号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活动。人际传播可以是面对面的信息传播,如交谈,约谈,讨论,对话等,也可以是借助传播媒介进行的传播,如写信,发传真,电子信件等。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之间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组织是社会中相近或相似个体有目的的组合;传播是组织结构的轴心,是组织存在的基础,没有传播就没有组织。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和没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比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娱乐等的过程。跨国传播指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等所进行的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
《传播学史》笔记(修改版)
第五章芝加哥学派(1915-1935)
一,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
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重要的欧洲理论(特别是西美尔)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强调符号互动论。
4.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二,乔治.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
德国人,受达尔文和斯宾塞影响,围绕社会进化,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生态学等问题从事教学和写作。
西梅尔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对社会化的理解,此观点由C.H.库利,G.H.米德和J.杜威推向前进,并将之系统地阐述为符号互动论。
西梅尔有关传播的理论观点:
(1)社会由个体之间的传播所构成;
(2)所有的人类传播代表着某种交流,具有交互的效果;
(3)传播在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改变的个体之间发生;
(4)人类传播满足某些基本需要,诸如追求收入、教育或其他渴望达到的目标;
(5)某些种类的传播随时间的发展成为稳定的或固定的,因而代表着文化和社会结构。三,库利,杜威,米德和帕克
1.共同的特征
(1)改良派,通过更准确地理解社会问题而对抨击社会问题发生了兴趣;乐观主义者,主张为了美国民主制能在城市共同体中繁盛,社会进步是需要的。
(2)库利和米德创建了互动社会心理学,反对以直觉构成人类个性的基础,认为人际传播是个性构成的中心。
(3)强调人类传播的主观主义,即信息的接受者以某种为其所特有的方式解释信息的内容,而不是完全如同信源所意图的那样。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传播学史》1000字读书笔记三篇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朱先生这部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十三经”等着作。囊括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一些最广为流传,最为经典的着作。书目编排顺序依次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第,文第。书中自序中说“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所以这样一个比较循序渐进的次序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来理解该书的宗旨。朱先生也说,要读懂这些书,理解传统文化,特别是经,史,子,集就必须先从理解字义开始,所以他选择把《说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浪花淘尽,剩下的传统文化才是经典,儒道法释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古希腊经典与《圣经》则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源泉。让我了解了不读经典传统文化,寸步难行。纵观通篇,朱先生在传统文化的阐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比如在《礼》第五中,朱先生说道:“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
朱先生的这本书虽然称作为“经典常谈”,但在我看来其实这本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经典常谈”,更深远地来看,其实还包含着“经典导读”这更深一层次的含义。众所周知,在国际化程度不断地深入每个人生活时,我们的生活也充
斥着许多新生文化,以至于年轻一代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少,面对日益增多的“泊来”文化,已经很少在有家庭再给孩子接受“传统教育”了。所以能以这样的方式来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做一个诠释、代言,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流传。
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阅读书籍介绍
1、名称:《打开历史的尘封——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研究》
2、作者:郭武群
二、读书目的
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在新闻史上是一条绵延不断靓丽多彩的风景线。本书选取民国时期的报纸文艺副刊作为研究对象,对此时期的文艺副刊做了深入剖析。阅读此书能够对民国时期的文艺副刊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分析此时期文艺副刊办报思想的精华。结合现代报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足和困惑。挖掘那个时代文艺副刊和当代文艺的关联点。借鉴民国时期文艺副刊中的优秀思想,指导现代报业文艺副刊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大众。
三、读书内容
第一章文学与报纸联姻
1、主要内容
这一章向我们介绍了中国近代报纸业发展的历史和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起源。
2、读书心得
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纪传》开启了中国近代报业的端绪。中国报业的兴起是与西方列强的经济入侵和文化渗透同步的。从1874年2月4日第一章国人创办的报纸《循环日报》诞生开始,中国报业跟随着历史的车轮逐渐发展。19世纪末迎来了国人办报的高潮期,中国近代报纸也开始注重本土化。民国报纸文艺副刊就是在国人办报的大环境中孕育产生并蓬勃发展的。
关于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缘起,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由于当时新闻来源的不通畅和事实稿件的匮乏,办报人不得不以“诗词杂搞”等填充报纸版面中所留出的空白,以保证报纸如期出版。另一种说法认为,民国时期报职业激烈竞争是导致文艺副刊生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初期民国报纸文艺副刊上的文字与报纸中其他形式的文字的相通性;中国文学的文化积淀和群众基础以及文学自身的发展都促成了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发展。可以说,民国报纸文艺副刊的出现是报纸成型后寻求发展的一种必然。
传播学史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2009-10-13 11:3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
——E。M。罗杰斯
众所周知——或者说我们的课本上众所周知,传播学正如其它的很多学科一样,有着传说中的‘N个奠基人’——通常的传播学史上,N=4。
这四位奠基人级的大神的名字分别是:拉斯韦尔、勒温、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
但是,真的是如此吗?
别的学者们说,“是的,就是他们。”
但是E。M。罗杰斯对他们说,“不,他们只是先驱者,威尔伯&S226;施拉姆才是奠基者。”
而将那些在一战和二战中,以隐秘的XX中心形式汇集学者进行研究并应用在军事上的现代传播学雏形于战后发扬光大的,实际上是那位提出‘四奠基人说’的威尔伯&S226;施拉姆自己。
曾几何时,B。贝雷尔森这位符号说的代表人物因为拉斯韦尔、勒温、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这四位大神正失去对于传播学研究的兴趣(我恶意的猜测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失去兴趣,而是从一开始他们对于‘传播学’的研究,就带有军方强制色彩,所谓的失去兴趣,不过是他们‘想要回去’罢了),相继回到各自的原来的研究领域——于是传播学领域在尚处新兴阶段之时,便已走向衰微——当然,任何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在看到这位微须的美国人的这些感叹时,都会以一种未来人的口吻感叹这位著名的学者是多么的缺乏前瞻性——所谓的信息时代,传播学是多么重要啊。(关于这个,看看中国有多少高校赶着时髦去开这门课程乃至设这门专业就一目了然了)。
于是,一切的荣光,在争夺赞助和科研经费的乱战以及常春藤高校的互相攀比之中,由亲爱的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和新闻学系系主任(我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这个职务上),在他的书中用了将近20%的篇幅为那位‘使得传播本身成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施拉姆装点——这位传播学集大成者二战期间在统计局和战时新闻局与众多学者共事(而且奇迹般的,在战后没有像他的很多同事那样完全放弃这个领域),战后又从依阿华大学转战伊利诺依,又战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一创立传播学系、撰写传播学教材、培养传播学博士(他居然每次都能申报博士点成功!)、建立传播学研究所的传奇经历。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
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中国新闻传播史读书笔记
中国新闻传播史(笔记)
新闻学:新闻理论、新闻业务、新闻史
.新闻理论是研究新闻现象和新闻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
.新闻业务是研究各种新闻业务技能的规律,包括采、写、编、评、摄、录、管等被称为新闻“术”的东西。
.新闻史是研究新闻传播产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科学。
“所谓新闻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戈公振
新闻与历史的异同
•今天的历史是昨天的新闻
•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
一、学习新闻传播史的意义
.帮助我们掌握新闻事业的发展规律
.借鉴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宝贵经验
王韬——报刊政论文体
梁启超——时务文体
黄运生——新闻通讯文体
3.继承和发扬中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
•为进步和革命的政治服务
•“讲事实、讲真话、讲道理”
•反映人民的声音
•艰苦奋斗、勤俭办报(五头骡子办报、清凉山精神、船上办报)
4.帮助我们从前人的失误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二、中国新闻传播史发展的四个阶段
.古代(唐开元年间到19世纪初)朝廷官报、非法民报、合法民报
.近代(19世纪初到1919)外国人办报、国人办报
.现代(1919到新中国成立)五四、大革命、四一二
.当代(1949至今)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
1.新闻媒介的双重性
新闻媒介的上层建筑属性。
②新闻媒介的信息产业属性。
2.新闻价值包括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五个要素
3.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第一,实事求是原则。
第二,正确导向原则。
第三,批评教育原则。
第四,依靠群众原则。
4.新闻指导性是新闻报道对受众思想和行为的引导功能。新闻传播机构运用新闻手段,反映和评价现实生活,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对受众在思想、工作、生活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所起的影响和作用。新闻指导性是按照新闻规律,发挥新闻手段的功能,在满足受众需要的过程中实现的
传播学读书笔记3篇
传播学读书笔记3篇
读书笔记就是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下面给大家带来传播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篇1:传播学读书笔记
学术著作的使命是传播高深的理论知识,一般是晦涩难懂的。作为传播学的奠基者,威尔伯·施拉姆在构建传播学理论时,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人们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规律出发,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写作,传播“传播”的真谛,使得这一理论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是最好的传播方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中国讲学时,他就对中国特色的“开会读报”现象大加赞赏。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并不是排斥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大众传播媒介在迅速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力量……
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电影和报纸在满足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时间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时间仅为少数人感到的需要上则是效率甚低的渠道……但是,我们切不可认为个人之间的交流同通过媒介的传播是针锋相对、互相排斥的。事实上,正如我们想力图指明的那样,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界限是远没有那样清楚的。大多数以说服、教育为目标的运动都力图把大众媒介同个人渠道结合起来,使其互相加强、互为
补充。”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运用。
整部书一直在与读者对话,像一位乐于与人交流的健谈者在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不断有新的问题,时起时落,时深时浅。这种效果主要是吸纳人际传播元素,通过营造“对话感”、“形象感”和采用“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取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1
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我们应该承认芝加哥学派对于我们的过去所发挥的重用作用。”1在相对和平、经济高度发达的20世纪初期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理论与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人物:库利、杜威、米德、帕克。
随着几十年的努力,传播学渐渐有了理论基础。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2
拉斯韦尔在宣传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并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过研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即“五W”)。这个过程模式带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卢因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他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彭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招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霍夫兰在战时的说服研究中所开创的一种方法,通过一系列旨在解释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验,分析说明个人是如何从传播的信息中学习的。
1939年,拉扎斯菲尔德开始由广播研究转向范围更广的传播学研究。根据《人民的选择》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等中介因素的影响才能发挥独特效果。这项研究对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除了四大奠基人以外,施拉姆则是创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1947年,施拉姆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并开设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课程。1956年,施拉姆又创办了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他还主编了最早的一批传播学教材,包括《大众传播学》等。他曾经数次访华,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2周庆山著,《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第8页
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诞生,对传播学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48年,申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10月号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信息论。申农的信息论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从而为传播学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视野。申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在群体动力学:是场论的一种运用,研究个体受群体影响下的行为。群体的内聚力鼓励群体的成员遵守这个群体的规范。
维纳所创建的控制论对20世纪后半叶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播学研究对控制论的运用也是普遍的。现代传播学中的制度与规范,法规、政策与管理,受众与传播效果等几乎所有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领域,无不渗透着控制论的观点。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反馈的概念引进了传播过程研究,这对于认识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1
长长的传播史历程中,我最在意的人物是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E·帕克。
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生于美国内战近乎结束的时候。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他的社会学生涯。
帕克被描绘成“或许是美国社会学中的一个最有影响的人”(博斯卡夫,1969),据说“可能没有其他人如此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经验社会学所采纳的方向”(特纳,1967)。帕克开创了4个重要论题的学术研究:大众传播,种族关系,人类生态学和集体行为。“因此,一个在50岁的时候认定自己是失败者的人,成了一场伟大的社会调查运动的中心。”(休吉斯,1964)
克被称为“大众传播的第一个理论家”(弗雷泽和盖齐诺,1979)。他将传播限定为“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凭借这个过程,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个人能够假设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凭借这个过程,人们之间合理的和道德的秩序能够代替单纯心理的和本能的秩序”。传播将一种移情带入一个人的传播伙伴,因而使得社会的社会性成为可能。帕克和他的芝加哥同事们将传播看作人类连结的同义词(温肯,1922年7月27日),将它称为城市社会问题的潜在的解决办法。
1周庆山著,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第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