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第一章施拉姆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传播学领域有着巨大的影响;它从欧洲为美国带来了欧洲流亡学者,吸引了美国学者,如 (009)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传播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010)施拉姆的传播学观施拉姆的传播学思想最直接受到统计局和战士新闻局的20多名工作人员和顾问的影响 (013)大众传播研究1942年始于国会图书馆 (014)我们为什么不能在“传播中”探讨那些种类的问题?我非常非常想做那样的事 (014)第一个传播学博士课程设在一个新闻学院(衣阿华)的开设,直接导致了传播领域之被分为两个分支学科: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 (016)“老爸”布莱尔及其弟子们(新闻学的来源,弟子们领导各新闻学院)布莱尔、普利策、埃利奥特新闻学因此在威斯康星开创起来 (16)威斯康星在20世纪30年代是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新闻学教育的种子机构,而布莱尔是开拓性人物 (17)新闻记者不仅要求被培养的知道如何写新闻,而且能够理解他们所报道的那些话事件由以生成的社会 (18)布莱尔的学科体系包括“一个为新闻学准备的、结构完整的4年期学习课程,......,与此同时,历史、经济学、政府和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科学和文学的选修课和必修课也被列入” (018)社会科学为新闻学提供基础,这个总概念......似乎事贯彻普利策和埃利奥特校长的提议 (019)衣阿华新闻学院盖洛普事民意测验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奠基人 (021)施拉姆事莫特组织的“防止对演讲者粗暴协会”的成员之一,这个协会为著名的演讲者——模特说服他们到衣阿华旅行——提供演讲后的放松,引以为荣的事:它能够把杰出的公众人物带到衣阿华城来 (021)(施拉姆)领导新闻学院莫特辞职,施拉姆出任,表示“我希望所看到的新闻学院……所早就的学生将是整个个大学中最适合于理解和谈论他们所处的那个世界的学生”。

它并不是一种职业型的新闻教学观,而是呼吁一种布莱尔式的课程,既包括少量的新闻学方面的课程,大量的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 (022)施拉姆超出了布莱尔一大步:它建立了大众传播方面的博士课程(1943);而不是像在威斯康星那样的新闻学方面的博士课程,涉及 (022)传播学奠基人所在地 (23)传播研究所(紧随博士课程建立之后创建)如果将研究机构设立在新闻学院内,其他社会科学家就很可能认为他与他们的研究兴趣没关联,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也不大会参与到传播学来 (024)研究所比起一个系更容易开创而且能促进学科间的合作 (024)莫勒1947年代替施拉姆成为衣阿华新闻学院院长 (25)施拉姆在传播学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026)第一部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第二章达尔文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这些欧洲的理论基础间接地影响了1900年后在美国崛起的传播学。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苑辰docx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苑辰docx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苑辰docx《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传播2班 100200219-苑辰罗杰斯在《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这部书里,从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著作开始讲起,到20 世纪60 年代它作为美国大学最重要的新的研究领域的出现,讲述了构成人类传播学的整整一个世纪的事件。

这部书与以往的传播学理论书籍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传播学的发展过程概括得更加全面,传播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及学派、理论基本都涉及到了,并且还花了近一半的篇幅来阐述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以及美国的芝加哥学派。

它的贡献就是让人们重新注意到那些以往被传播学理论界所忽视的,但却曾经为传播学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几位学者,比如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杜威、米德、库利、帕克等,并且让我们重新审视施拉姆传播学四大奠基人的说法。

有学者认为,施拉姆所总结的传播学理论框架,夸大了四位奠基人,造成窄化和压缩传播学为个人主义和短期效果为主的研究。

而杜威、米德、库利、帕克的传播学研究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结构组成部分的高度加以研究的,视野开阔,他们也是传播学技术主义的先驱。

通过对《传播学史》这本书前半部分的反复阅读和思考,以及与之前阅读过的传播学理论相比较,可以发现中国绝大多数学者都沿袭了施拉姆的四大奠基人的观点,忽视了芝加哥学派在传播学史上的地位。

但其实,无论是拉斯韦尔,卢因,还是拉扎斯菲尔德或者霍夫兰,他们对传播问题的研究都侧重于某些对他们本学科有用的方面,“他们的终极目标,仍是在解答他们本学科的问题,而不是在建立传播理论。

”另一方面,也由于施拉姆的过分强调,以及他本人在传播学界的巨大影响力,将后来的传播学研究工作限制在了这四人的理论框架之下,这大概就是前面学者所提及的传播学窄化。

而与上述四位学者不同,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者把传播问题放在了社会解释的中心位置,认为传播构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人与人的传播。

这些传播问题也占据了米德和库利思想的中心,他们的全部理论都与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这样说,他们的哲学、社会学理论就建立在他们对人类社会消息传播思考的基础之上,由他们最初阐发,后经米德的学生赫伯特·布鲁默总结的“符号互动论”至今仍是传播学研究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

写一篇关于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读书笔记报告

写一篇关于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读书笔记报告

写一篇关于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的读书笔记报告《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传播学著作,由美国知名传播学者埃弗雷特·罗杰斯撰写。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叙述方式,带领读者深入探索传播学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传播学的认识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罗杰斯教授在本书中采用了传记式的方法来梳理传播学的历史,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生动有趣的阅读体验。

通过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相结合,罗杰斯成功地展现了传播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和发展过程。

在书中,罗杰斯教授详细介绍了多位对传播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学者和他们的理论贡献。

其中,对施拉姆的介绍尤为引人入胜。

施拉姆作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其在二战期间的统计局和战时新闻局的工作经历,以及后来在依阿华大学、伊利诺依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创立传播学系、撰写传播学教材、培养传播学博士、建立传播学研究所的传奇经历,都被罗杰斯教授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些故事不仅让我们了解了施拉姆个人的学术生涯,也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除了对学者的介绍外,罗杰斯教授还对传播学史上的经典研究和实验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这些研究和实验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料,也让我们对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阅读这些内容,我对传播学的认识从原先的模糊和片面逐渐变得清晰和全面。

值得一提的是,罗杰斯教授在书中还穿插了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和趣闻轶事,这些内容为整部作品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例如,书中提到的某些学者之间的学术争论和合作,以及他们在学术生涯中的趣事和轶事,都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学术界的活力和魅力。

总的来说,《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是一部极具价值的传播学著作。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不仅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传播学史》1000字读书笔记三篇传播学史读书笔记篇一:传播学史读书笔记小时候读过《大学》、《中庸》,知道国学是很值得学习的,但是,四书五经之类的书我的确没有阅读欲望,因为很难懂,又没有趣味性。

《经典常谈》就不一样了,首先作者很有分量,而且《经典常谈》是大师为大众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

该书主要是介绍讲解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

书的自序上也说这本书是学习传统文化的典籍,也可以称作为“国学入门书”。

既然能够称得上“国学入门书”,其分量可谓不言自喻。

它按照经、史、子、集的顺序,把中国经典娓娓道来,是大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入门指南。

朱先生这部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传统的“四书五经”,“十三经”等著作。

囊括了经,史,子,集四部的一些最广为流传,最为经典的著作。

书目编排顺序依次是: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第,文第。

书中自序中说“各篇的排列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的顺序,并按照传统的已经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

”所以这样一个比较循序渐进的次序也让读者能更好地来理解该书的宗旨。

朱先生也说,要读懂这些书,理解传统文化,特别是经,史,子,集就必须先从理解字义开始,所以他选择把《说文解字》放在第一位,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最好的试金石。

浪花淘尽,剩下的传统文化才是经典,儒道法释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古希腊经典与《圣经》则是西方传统文化的源泉。

让我了解了不读经典传统文化,寸步难行。

纵观通篇,朱先生在传统文化的阐述上也加有了他自己的一些认识。

比如在《礼》第五中,朱先生说道:“天生万物,是个很古的信仰,但最普遍的还是祖先的信仰,直到我们这个时代,这个信仰还是很有力的,但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有一些也可以说是生活的艺术。

”朱先生的这本书虽然称作为“经典常谈”,但在我看来其实这本书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经典常谈”,更深远地来看,其实还包含着“经典导读”这更深一层次的含义。

《传播学史》笔记整理

《传播学史》笔记整理

读《传播学史》心得在读书的过程中,自己会与某个思想有了偶然相遇的缘分,令人茅塞顿开,恍然大悟。

《传播学史》受到推崇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吧。

《传播学史》从传播学在欧洲的起源讲起,经过在美国的发展,最后由集大成者施拉姆建立传播学领域。

基本上按照时间的线性线索介绍了奠定传播学领域的重大人物的研究活动、理论确立的过程以及部分创造性的实验。

其中对于具体的、总结性的理论阐述很少,对于具体的实验计划和实施步骤解释很少。

这也是本书的魅力。

《传播学史》提供了一条研究传播学领域的比较清晰的脉络,对传播学的整个发展历程都作了介绍,而且对重要的历史事件作了尽可能详尽的历史还原。

它是开放的,它将整个历史铺展开,清晰的显现在读者面前,引导读者自己去深入研究感兴趣的部分,进而完整的、系统的形成自己的理论观点。

我因此受益良多,书中有很多章节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尤其是认识到了传播学研究的多种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令人兴奋。

这次读书心得,先把给了我很大启发的奠基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和一些具体实验进行总结,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刻的理解,以便灵活运用。

第一部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1、查尔斯•达尔文和进化论●非语言传播:对于传播学学者来说,达尔文特别重要的著作之一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尽管达尔文没有这么称呼。

●群体生态学理论:一般目的是解释一个系统内的各种单位的生存和灭绝的原因。

群体生态学理论使用诸如生态龛宽度、环境、对稀有资源的竞争和生存等等进化的概念,以便预测各种组织在时间过程中得生死存亡。

(不明白)2、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学重要奠基人)佛洛伊德的的主要贡献是他对于无意识的认识,对于超出我们理性控制的精神力量的影响的认识,对于性欲在个体从婴儿时期起得精神发展中得作用的认识。

1)佛洛伊德将人的心灵分为三个自我意识的层次:●意识,对此,一个个体可以不怎么困难地予以理解和向他人描述;●前意识,一个个体可以召唤到意识中;●无意识,它在大部分情况下都不能进入一个个体的自觉意识,除非这个个体依靠精神分析家的帮助。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传播学史》——罗杰斯罗杰斯是传播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领域—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

这门学科是二战之后首先在美国开展起来的,并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其中心课题是:如何运用传播拉促进国家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具有启发意义,特别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社会改革和发展道路有关,它集中探讨大众媒体在实现社会变革,或在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过渡过程中的作用问题。

罗杰斯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之一,该理论认为:大众媒体之注意某些问题而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体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体为各种问题所确定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

《创新与扩散》是他的成名作,他赋予传播已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传播是社会变革的基本要素,而社会变革的过程就是创新与发明的传播推广过程。

他提出议程设置研究中应该加以补充和重视的方面:开展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议程设置的对比研究;重视对传媒议程的分析,研究议程设置在大众传媒如何影响社会方面的重要性。

“洛克菲勒基金会对于传播学产生的影响如此巨大,以至于有这样一种说法——美国传播学‘是建立在石油提供的基础上的’”。

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作为集大成者的施拉姆,是《传播学史》的主线。

第一章施拉姆的口吃直接影响了他对传播学的关注,导致传播学的最终建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传播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战争努力要求一种跨学科的方法,它往往是以传播学问题为中心。

它从欧洲为美国带来了勒温、拉扎斯菲尔德、阿多诺、霍夫兰、拉斯韦尔等美国学者从事传播研究。

将那些将要开创传播学领域的学者连接成一个密集的网络拉斯韦尔(1948)的传播模式——“谁说什么,对谁说,通过什么渠道,产生什么效果?”—首次发表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传播研讨班的一份报告上(1940年11月1日),这个研讨班1939至1940年期间,每月在纽约举行。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们阅读传播‎和传播理论的‎书籍必定要追‎根溯源,读传播学史就‎成为更全面和‎深刻了解这门‎学科的前提。

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以一种独特的‎传记式方法来‎阐述了整个传‎播学的发展历‎史,里面贯穿了个‎人传记、历史、理论三种形式‎,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创‎建有了系统、全面、客观的理解。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讲‎“传播学的欧洲‎起源”,达尔文和进化‎论、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理论、马克思和批判‎学派是对传播‎学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欧洲‎三大思想渊源‎。

达尔文和进化‎论对传播学的‎影响在四个方‎面:首先,进化论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直接影响了‎马克思,马克思采纳了‎一种严格的革‎命观点,一种进化的机‎制推动着马克‎思主义。

其次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将库利和帕克‎那样的美国早‎期社会学家引‎向社会学领域‎。

再次达尔文有‎助于非语言传‎播的研究的开‎展,这是传播学的‎一个专业,他仍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最后,进化论的许多‎重要概念和机‎制现在都被研‎究群体生态学‎的学者们所使‎用,这其中也包括‎传播学学者。

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提出了‎“无意识”现象,并且自4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将弗洛伊德分‎析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为我们提供了‎批判学派的传‎播理论。

马克思和批判‎学派是经验学‎者思想的一个‎来源。

三大思想本身‎也相互吸收、互相影响,所以他们对传‎播学的影响也‎是交叉的。

第二部分讲“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包括芝加哥学‎派、拉斯韦尔和宣‎传分析、拉扎斯菲尔德‎和大众传播效‎果、勒温和群体动‎力学、霍夫兰和说服‎研究、维纳和控制论‎以及香农和信‎息论。

传播学之所以‎在美国发展,很大原因是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导致大量的知‎识分子流亡到‎美国,传播学研究中‎心也由欧洲转‎移到美国,这一时期有大‎量的传播理论‎诞生,并逐步形成三‎大学派。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修改版)

罗杰斯《传播学史》笔记(修改版)

第五章芝加哥学派(1915-1935)一,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理论与研究的影响1.它代表着社会科学在美国的第一次重大的繁荣,对重要的欧洲理论(特别是西美尔)起着思想登陆点的作用。

2.它使美国有关社会问题的社会科学研究有了强烈的经验主义方向。

芝加哥学派是改良的,进步的和实证的。

3.芝加哥学派的学者构成了一个以人类传播为中心的人格社会化的理论概念体系。

他们攻击对于人类行为的直觉解释,强调符号互动论。

4.构筑了后来的以媒体效果为重点的大众传播研究的模型。

二,乔治.西梅尔和芝加哥学派西梅尔:德国人,受达尔文和斯宾塞影响,围绕社会进化,城市社会生活,城市生态学等问题从事教学和写作。

西梅尔认为,社会学的中心问题是对社会化的理解,此观点由C.H.库利,G.H.米德和J.杜威推向前进,并将之系统地阐述为符号互动论。

西梅尔有关传播的理论观点:(1)社会由个体之间的传播所构成;(2)所有的人类传播代表着某种交流,具有交互的效果;(3)传播在彼此之间的社会距离不断改变的个体之间发生;(4)人类传播满足某些基本需要,诸如追求收入、教育或其他渴望达到的目标;(5)某些种类的传播随时间的发展成为稳定的或固定的,因而代表着文化和社会结构。

三,库利,杜威,米德和帕克1.共同的特征(1)改良派,通过更准确地理解社会问题而对抨击社会问题发生了兴趣;乐观主义者,主张为了美国民主制能在城市共同体中繁盛,社会进步是需要的。

(2)库利和米德创建了互动社会心理学,反对以直觉构成人类个性的基础,认为人际传播是个性构成的中心。

(3)强调人类传播的主观主义,即信息的接受者以某种为其所特有的方式解释信息的内容,而不是完全如同信源所意图的那样。

(4)早期芝加哥学派是经验的,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将统计的方法运用到量化资料的分析中。

2.库利(1)发展了两个主要的概念:“镜中我”,“初级群体”(2)三本主要著作:《人性和社会秩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3.杜威和实证哲学(1)他认为个体只有在与其他人的联系中才能发现自我意识,因此对于民主制度来说,共同体乃是基本的。

传播学教程读书笔记(精选5篇)

传播学教程读书笔记(精选5篇)

传播学教程读书笔记(精选5篇)传播学教程读书笔记篇1《传播学教程》读书笔记《传播学教程》是一本由郭庆光所著的经典传播学教材,本书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包括传播的定义、过程、功能、社会影响以及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播学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书中详细阐述了传播的定义、分类以及传播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这些内容对于我理解传播现象和解决传播问题具有很大的帮助。

本书的内容组织得非常清晰,语言简练易懂,而且有许多生动的案例,这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例如,在阅读第二章关于大众传播的内容时,作者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大众传播的特点和规律。

当然,书中的内容也不是完美的。

有些部分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对于没有学过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此外,书中的一些观点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地思考。

总体来说,《传播学教程》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它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地了解传播学的相关知识,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帮助。

虽然书中的一些观点存在局限性,但是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本优秀的传播学教材。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传播学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关注传播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传播学教程读书笔记篇2《传播学教程》读书笔记书名:《传播学教程》作者:陈兵阅读时间:2023年2月-4月阅读地点:家中【背景介绍】《传播学教程》是一本介绍传播学基本理论的入门书籍,作者陈兵是国内传播学领域的专家。

本书以传播学的基本原理为主线,结合案例,系统地介绍了传播学的概念、历史和发展。

【内容分析】本书共分为10章,分别是传播学概述、人类传播的起源与发展、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国际传播、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健康传播和公共传播。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传播学史》一书,通过对传播学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传播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理论观点,为我们理解传播学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传播学的重要性和深远影响,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通过对传播学的历史发展进行梳理,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演进和完善的过程。

从传统的口头传播到现代的大众传播,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不断地发生变化,理论观点也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

这种历史发展的脉络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传播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其次,通过对传播学的重要理论观点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观点。

比如,信息传播理论、符号交流理论、媒介效应理论等,这些理论观点对我们理解传播现象和规律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理论观点的提出和发展,为传播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学科内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通过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将会面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加丰富的研究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加速推进,传播学将会面临更加复杂和多样化的挑战,也将有更多的机遇和可能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传播学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完善,也需要更加深入地融入现实社会,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通过阅读《传播学史》,我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重要理论观点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同时,我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我相信,在全体传播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传播学一定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也一定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1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

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

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

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

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

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

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罗伯特

罗伯特

罗伯特·E·帕克和芝加哥学派——罗杰斯的《传播学史》读书笔记(2011-03-08 10:02:59)转载标签:杂谈罗伯特·E·帕克和芝加哥学派罗伯特·E·帕克(1864—1944)生于美国内战近乎结束的时候。

他与库利和M·韦伯同年,比涂尔干和G·西梅尔年轻6岁。

不过,帕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他的社会学生涯的,而这时库利和欧洲社会学家们已经结束了他们的社会学生涯。

原因是帕克1913年在50岁高龄时才在芝加哥大学开始学术生涯。

不管使用何种标准,他都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39岁时获得博士学位,50岁时开始社会学教学,59岁时获得他的第一次教授任命。

帕克被描绘成“或许是美国社会学中的一个最有影响的人”(博斯卡夫,1969),据说“可能没有其他人如此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经验社会学所采纳的方向”(特纳,1967)。

帕克开创了4个重要论题的学术研究:大众传播,种族关系,人类生态学和集体行为。

“因此,一个在50岁的时候认定自己是失败者的人,成了一场伟大的社会调查运动的中心。

”(休吉斯,1964)R·帕克的教育帕克进入密歇根大学,在那里,他是J·杜威的门徒之一。

……显然,杜威对他的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精神影响。

“受杜威的影响,帕克对传播作为一种整合社会的力量的作用,对传播的手段——特别是报纸和电话——等问题有了终身的兴趣。

”(马修斯,1977)帕克1887年毕业以后,在明尼阿波利斯、底特律、丹佛和纽约担任新闻记者。

他是一个搞调查的记者和改革家。

1892年,帕克决定放弃他的记者生涯,加盟他父亲的杂货生意,他父亲当时住在南达科他州的沃特敦。

在去沃特敦的途中,他在底特律停了下来,在那里他获悉他从前的哲学教授杜威在密歇根州正在开办一个新的出版物《思想新闻》,目的是通过提供关于长期的社会趋势的有用信息而将大学学者的专长和报纸的读者连结起来。

大师的足迹《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大师的足迹《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

大师的足迹《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读书笔记传播学是一个年轻的学科,我以为讲述它的历史会比较简短,却没想到罗杰斯的传播学史是如此丰富多彩。

罗杰斯在引言中说“我将每一个专业的历史留给其他人去阐述”“坚持讲这个一般领域的一般发展史话”以一种传记式的方式来讲述传播学的前世今生。

本书脉络很清晰,罗杰斯沿着传播学的现实轨迹和思想脉络,开创了以种将理论、历史和个人传记相结合起来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详细论述了一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丰富,史实性强,讲述理论图文并茂,叙述人物生平纪事详尽,通俗与专业相结合。

一作者背景埃弗雷特·罗杰斯,又译E.M.罗杰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传播学者之一,曾在南加利福利亚大学南伯格传播学院和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学与新闻学系任职,20世界60年代开始撰写传播方面的著作,成果丰硕,他最早出版于1962年的著作《创新的扩散》(Diffusion of Innovations)几乎成为新科技传播研究的奠基之作,为他赢得巨大名声。

同时他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发展传播学的重要开创者,它集中探讨传播学在社会变革、发展中的作用。

而且他是“议程设置”理论的杰出发展者和当代主要代表人之一。

关于本书得而写作,按照其本人说法随着他关于人类传播研究、尤其是大众传播研究的深入,他对于传播学史的好奇心也与日俱增,最终导致了这本书的诞生。

一般认为传播学20世纪40年代初具规模,二战后得到快速发展。

而罗杰斯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事传播学研究,以后一直活跃于产剥削前沿而且与当时的传播学著名学者有很多联系和合作,在某种程度上是写传播史的恰当人选。

二框架分析本文框架简单,结构明了,全书大致分为三大块,起源、发展、创立,围绕欧洲起源、三个学派、四个先驱者和集大成者的施拉姆这一主线进行,并在其中按顺序插入有影响力的传播学家。

在欧洲起源和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各部分,都有总数有详解,如第一部分传播学的欧洲起源先简单介绍达尔文、弗洛伊德和马克思三人,介绍三人思想形成的背景环境,所产生的由来。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首先,《传播学史》详细介绍了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作者首先回顾了传播学的起源,从亚里士多德、伦勃朗到拉萨尔等古代学者的言论,到19世纪中叶出现的传媒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成果,再到20世纪初传播学开始脱离哲学和社会学的影响,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经过作者的讲解,我了解到传播学的发展脉络和重要里程碑,对于传播学的本质和研究对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其次,《传播学史》系统介绍了传播学的主要理论。

在传播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如信息传播模型、媒介效应理论、符号交互理论等。

通过详细的介绍和分析,我对这些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同时,作者还对传播学领域中的一些争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让我对于传播学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有了一定了解。

同时,我注意到,传播学的理论研究并非封闭于学院之中,而是紧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关注社会变革和媒体技术的发展。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研究与实践相结合是传播学学科发展的关键。

另外,我在阅读《传播学史》时也思考了关于传播学研究意义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传播变得越来越重要。

传播学的研究不仅关乎媒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运行,更关于公众的知情权、民主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传播学研究对于社会问题的解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播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信息如何传播、媒体如何塑造公众观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同时,传播学的研究也提供了一种理论和方法的工具箱,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媒体报道、广告和网络传播等现象。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传播学的研究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

最后,在阅读《传播学史》的过程中,我还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传播学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媒体的衰落、移动互联网的兴起、社交网络的普及等,都对传播学提出了新的问题和要求。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传播学史是一部关于传播学发展历程的巨著,它对传播学的发展轨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阐述。

通过阅读这部著作,我对传播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首先,传播学史向我们展示了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演进过程。

从古代的口头传播到现代的大众传媒,传播学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很多变迁。

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学不断从其他学科中汲取营养,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通过对传播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播学的发展脉络,认识到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特魅力和重要性。

其次,传播学史对传播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从传统的传播模式到现代的媒介效应理论,再到当今的网络传播理论,传播学的理论体系日趋完善。

传播学史向我们展示了传播理论的发展轨迹,让我们对传播理论的内涵和实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对传播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播理论的发展趋势,为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最后,传播学史对传播研究方法的演进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从早期的问卷调查到现代的大数据分析,传播研究方法不断得到革新和完善。

通过对传播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播研究方法的发展脉络,认识到传播研究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总的来说,传播学史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传播学发展历程的机会,让我们对传播学的发展轨迹、理论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通过对传播学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传播学的发展趋势,为传播学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希望我们能够认真学习传播学史,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为传播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传播学读书笔记3篇

传播学读书笔记3篇

传播学读书笔记3篇读书笔记就是我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文中精彩的部分或好词佳句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下面给大家带来传播学读书笔记,欢迎大家阅读。

篇1:传播学读书笔记学术著作的使命是传播高深的理论知识,一般是晦涩难懂的。

作为传播学的奠基者,威尔伯·施拉姆在构建传播学理论时,并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人们接受和理解信息的规律出发,从人的认识规律出发写作,传播“传播”的真谛,使得这一理论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相结合是最好的传播方式。

上世纪八十年代来中国讲学时,他就对中国特色的“开会读报”现象大加赞赏。

他认为,大众传播与人际传播并不是排斥的,二者可以相互结合以实现优势互补:“大众传播媒介在迅速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一般需要上具有不可比拟的力量……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电影和报纸在满足不同的人们在不同时间的需要以及在一定时间仅为少数人感到的需要上则是效率甚低的渠道……但是,我们切不可认为个人之间的交流同通过媒介的传播是针锋相对、互相排斥的。

事实上,正如我们想力图指明的那样,两者之间的区别与界限是远没有那样清楚的。

大多数以说服、教育为目标的运动都力图把大众媒介同个人渠道结合起来,使其互相加强、互为补充。

”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也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运用。

整部书一直在与读者对话,像一位乐于与人交流的健谈者在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不断有新的问题,时起时落,时深时浅。

这种效果主要是吸纳人际传播元素,通过营造“对话感”、“形象感”和采用“故事化”的写作方式取得的。

“对话感”:“以人为本”的学术著作学术著作为了体现客观性,一般要去掉“人”的语气(尤其是避讳以作者第一人称出面叙述,以示价值中立),以“事理”为主进行客观描述。

而施拉姆在这部著作中,以“人”为主语,用自然轻松的方式讲清楚“传播”的大道理。

可以说,是一本“以人为本”的学术著作。

该书开篇突破一般学术著作进行概念陈述的“常规”,在纸质媒体上,用第一人称与读者进行一次了特殊的对话:当我在写这几行字的时候,把视线从纸上移开,抬头就可以看见夏威夷那犬牙交错郁郁葱葱的群山。

传播学史笔记

传播学史笔记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2009-10-13 11:34《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blockquote>任何想涉入一条新的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E。

M。

罗杰斯</blockquote>众所周知——或者说我们的课本上众所周知,传播学正如其它的很多学科一样,有着传说中的‘N个奠基人’——通常的传播学史上,N=4。

这四位奠基人级的大神的名字分别是:拉斯韦尔、勒温、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

但是,真的是如此吗?别的学者们说,“是的,就是他们。

”但是E。

M。

罗杰斯对他们说,“不,他们只是先驱者,威尔伯&S226;施拉姆才是奠基者。

”<blockquote>他们并未将自己看作传播学者,他们的学生也不这么看,他们也没有建立传播领域的学术机构,也没有放弃自己同政治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的关联。

</blockquote>而将那些在一战和二战中,以隐秘的XX中心形式汇集学者进行研究并应用在军事上的现代传播学雏形于战后发扬光大的,实际上是那位提出‘四奠基人说’的威尔伯&S226;施拉姆自己。

曾几何时,B。

贝雷尔森这位符号说的代表人物因为拉斯韦尔、勒温、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这四位大神正失去对于传播学研究的兴趣(我恶意的猜测实际上他们并不是失去兴趣,而是从一开始他们对于‘传播学’的研究,就带有军方强制色彩,所谓的失去兴趣,不过是他们‘想要回去’罢了),相继回到各自的原来的研究领域——于是传播学领域在尚处新兴阶段之时,便已走向衰微——当然,任何一个二十一世纪的现代人,在看到这位微须的美国人的这些感叹时,都会以一种未来人的口吻感叹这位著名的学者是多么的缺乏前瞻性——所谓的信息时代,传播学是多么重要啊。

(<u>关于这个,看看中国有多少高校赶着时髦去开这门课程乃至设这门专业就一目了然了</u>)。

于是,一切的荣光,在争夺赞助和科研经费的乱战以及常春藤高校的互相攀比之中,由亲爱的新墨西哥大学传播和新闻学系系主任(我不知道他现在还在不在这个职务上),在他的书中用了将近20%的篇幅为那位‘使得传播本身成为一个研究领域’的施拉姆装点——这位传播学集大成者二战期间在统计局和战时新闻局与众多学者共事(而且奇迹般的,在战后没有像他的很多同事那样完全放弃这个领域),战后又从依阿华大学转战伊利诺依,又战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一创立传播学系、撰写传播学教材、培养传播学博士(<u>他居然每次都能申报博士点成功</u>!)、建立传播学研究所的传奇经历。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

传播学史读后感《传播学史》是一本关于传播学发展历程的著作,通过对传播学的历史沿革、重要理论和学者的介绍,让读者对传播学的发展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首先,在阅读《传播学史》的过程中,我对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播方式,比如口头传播和书面传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的出现,传播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通过对传播学的历史沿革的了解,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传播学是一个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学科,它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次,在阅读《传播学史》的过程中,我对传播学的重要理论和学者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比如信息传播理论、符号交换理论、媒介效应理论等。

这些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为我们解释和理解传播现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同时,传播学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学者,比如拉斯维尔、麦克卢汉、哈勃马斯、伯特兰·罗森布拉特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传播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重要理论和学者的介绍,我对传播学的学术内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也对传播学的学术价值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最后,在阅读《传播学史》的过程中,我对传播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传播和交流现象,它对于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人类理解和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的了解,我认识到传播学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传播挑战,也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总之,通过阅读《传播学史》,我对传播学的历史和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传播学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摘抄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摘抄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摘抄传播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及其社会影响的学科,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段时间里,传播学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逐渐成熟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关于传播学史的重要读书笔记摘抄:1. 传播学的起源:传播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

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对修辞学进行了研究,这可以看作是传播学早期的雏形。

到了20世纪初,随着大众媒体的兴起,学者们开始关注信息传播的过程和效果。

2. 早期传播学理论:20世纪初,传播学开始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例如,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为传播过程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而霍夫兰的说服传播理论则探讨了信息如何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

3. 传播学的重要学者:传播学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学者的贡献。

例如,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强调了媒介本身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而诺曼·卡茨则通过他的“使用与满足”理论,探讨了人们使用媒介的动机和需求。

4. 传播学的主要研究领域:随着学科的发展,传播学逐渐形成了多个研究领域,包括大众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健康传播等。

这些领域不仅关注信息的传递过程,还关注信息对社会、文化和个人的影响。

5.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通常使用统计方法来分析数据,而定性研究则侧重于深入理解传播现象的本质和意义。

6. 传播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播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从广告、公关到社交媒体,传播学的原理和方法被用来分析和优化信息传播的效果。

7. 传播学的未来趋势:随着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传播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更加关注数字媒体、全球化传播以及跨文化交流等领域。

通过这些读书笔记摘抄,我们可以看到传播学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它不仅关注信息的传递,还关注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也在不断扩展和深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学史》读书笔记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说:“任何涉入一条新河流的人都想知道这里的水来自何方,它为什么这样流淌。

”1今天传播学理论对于我来说就像一条崭新的河流,而罗杰斯的《传播学史》则如一叶扁舟,带我领略河流上游的奥秘。

《传播学史》此著作也不似寻常地叙述历史般冗长而乏味。

著作通过传记式的编年史工作,在人的基础上来理解传播史,给予了众多如我一般“传播学理论新学者”新奇而意味深长的旅途。

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寒,传播学的形成也非凭借着几人的一日之功。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早就有了传播学的身影。

传播学成为一门独立而正规的学科是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但它的思想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欧洲的三大理论,包括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的批判学派。

查尔斯••达尔文对传播研究的直接影响始于1873年出版的《人与动物的情感》。

这部著作创建了非语言传播的领域。

他的进化论在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直接影响了马克思。

社会达尔文主义所表达的“变异”成为库利和帕克等美国早期社会学家的引路人。

与达尔文相同,对马克思传播研究的影响表现在对整个社会的理解和研究范式上。

卡尔•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出版了《共产党宣言》。

至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革命成功后才将《共产党宣言》推举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批判学派是马克思主义和佛洛伊德理论的一种理智结合。

2批判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

达尔文的进化论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处于社会的宏观层次,而西格蒙德•佛洛伊德的思想是个体性的,是在个体范围内,特别是在个体的儿童经历之中寻求对于行为的解释。

3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间接地了拉斯韦尔的精神分析研究和霍夫兰的人格研究。

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引言第1页。

2【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3【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75页。

“我们应该承认芝加哥学派对于我们的过去所发挥的重用作用。

”1在相对和平、经济高度发达的20世纪初期的美国,芝加哥学派对传播理论与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芝加哥学派的重要人物:库利、杜威、米德、帕克。

随着几十年的努力,传播学渐渐有了理论基础。

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菲尔德和霍夫兰被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

2拉斯韦尔在宣传研究领域有很大的影响,并对传播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进行过研究。

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他最早总结了社会传播的三项基本功能,并考察了传播的基本过程,将其解析为五个主要环节或要素(即“五W”)。

这个过程模式带有单向性和直线性的缺陷,但它明确勾勒出了传播学研究的五个主要领域,对形成传播学的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具有重要意义。

卢因研究了不少群体传播的问题。

他对传播学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信息传播中的“把关人”概念。

后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到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达过程彭研究当中,“把关”理论成为揭示新闻或信息传播过程内在的控制机制的一种重要理论。

霍夫兰对传播学的贡献,一是把心理实验方法引进了传播学领域,二是他的研究揭示了传招效果形成的条件性和复杂性,为否定早期的“子弹论”效果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霍夫兰在战时的说服研究中所开创的一种方法,通过一系列旨在解释说服与态度改变的实验,分析说明个人是如何从传播的信息中学习的。

1939年,拉扎斯菲尔德开始由广播研究转向范围更广的传播学研究。

根据《人民的选择》调查,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提出了“两级传播”的观点,认为大众传播只有通过“意见领袖”等中介因素的影响才能发挥独特效果。

这项研究对否定“子弹论”起了直接的作用,也开创了“有限效果论”的传统。

除了四大奠基人以外,施拉姆则是创建传播学的集大成者。

1947年,施拉姆在伊利诺伊大学创办了第一个传播学研究所,并开设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教育课程。

1956年,施拉姆又创办了斯坦福大学传播学研究所。

他还主编了最早的一批传播学教材,包括《大众传播学》等。

他曾经数次访华,是最早向中国介绍传1【美】E.M.罗杰斯:《传播学史》,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2周庆山著,《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第8页播学的外国学者之一。

传播学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控制论和信息论的诞生,对传播学的科学化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48年,申农在《贝尔系统技术学刊》10月号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较全面地提出了他的信息论。

申农的信息论使信息与人的行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从而为传播学研究开辟了更广阔的视野。

申农的贡献并不仅仅是为传播学提供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信息概念。

在群体动力学:是场论的一种运用,研究个体受群体影响下的行为。

群体的内聚力鼓励群体的成员遵守这个群体的规范。

维纳所创建的控制论对20世纪后半叶的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传播学研究对控制论的运用也是普遍的。

现代传播学中的制度与规范,法规、政策与管理,受众与传播效果等几乎所有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研究领域,无不渗透着控制论的观点。

控制论对传播学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把反馈的概念引进了传播过程研究,这对于认识人类的社会传播过程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

1长长的传播史历程中,我最在意的人物是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E·帕克。

他是一个大器晚成的人,生于美国内战近乎结束的时候。

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他的社会学生涯。

帕克被描绘成“或许是美国社会学中的一个最有影响的人”(博斯卡夫,1969),据说“可能没有其他人如此深刻地影响了美国经验社会学所采纳的方向”(特纳,1967)。

帕克开创了4个重要论题的学术研究:大众传播,种族关系,人类生态学和集体行为。

“因此,一个在50岁的时候认定自己是失败者的人,成了一场伟大的社会调查运动的中心。

”(休吉斯,1964)克被称为“大众传播的第一个理论家”(弗雷泽和盖齐诺,1979)。

他将传播限定为“一个社会心理的过程,凭借这个过程,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个人能够假设其他人的态度和观点;凭借这个过程,人们之间合理的和道德的秩序能够代替单纯心理的和本能的秩序”。

传播将一种移情带入一个人的传播伙伴,因而使得社会的社会性成为可能。

帕克和他的芝加哥同事们将传播看作人类连结的同义词(温肯,1922年7月27日),将它称为城市社会问题的潜在的解决办法。

1周庆山著,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第11页不过,传播不是他们研究的主要变量或重点。

1以下,我要谈谈对于“重拾”芝加哥学派的看法。

1952年后,芝加哥学派逐渐走向没落。

胡翼青博士在《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中指出芝加哥学派没落的原因“没有资金,没有阅听人,没有政府及社会组织的强力支持,芝加哥学派的知识生态恶劣到了极点,这可能才是芝加哥学派衰落的真正原因。

面对全球战争。

面对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面对意识形态对社会科学学术的‘收编’,芝加哥学派不无悲凉地失去了原本广阔的生存空间。

”2但芝加哥学派的传播学研究学术地位是不能忽略。

并且,芝加哥学派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宽广的独特的视域。

胡翼青博士在其著作中,将自己的探索的眼光投注到芝加哥社会学派那里,他认为“只有回到包括芝加哥学派在内的原本真实存在的传播学源头,才有可能使传播研究重归正确的发展方向”。

胡翼青博士是将芝加哥学派视为传播学的源头来看的。

与他的看法不同,我认为重视芝加哥学派的研究视野对于我们今天“拯救”传播学研究更有意义。

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研究提供了大量启发性的问题和观点。

用潘忠党教授的话来说,以芝加哥学派为代表的传播学研究取向,是“以人文价值取向为动因、以理解人及由人的活动所建构的社会关系并使之升华为目标的”。

这种研究取向是与“以控制论为代表、以社会控制为根本目的、以信号传递为基本观念、以实证主义自然科学为基本模式的传播学”有着根本的差别。

3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提供了广阔的视野。

芝加哥社会学对“传播社会功能与地位”的独到分析。

正如切特罗姆指出的那样:“80年代,美国思想家顾里、杜威、派克,率先开始全盘研究现代传播在社会过程中的影响力。

他们每一位均赋予晚近传播科技的进步极大的重要性,也都把他们所见传播科技的意涵,置于他们的社会思想中心。

他们不约而同地视现代传播媒介为重整美国道德和政治共识的主要代理者。

他们相信,此共识已经遭到19世纪扭曲的破坏力量所威胁:工业化、都市化、移民。

”4芝加哥学派为传1[美]E•M•罗杰斯著,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7,第164页2胡翼青:《再度发言:论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传播思想》,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3潘忠党:《解读凯里•跨文化嫁接•新闻与传播之别》.载《中国传媒报告》,2005年第4期。

4【美】Daniel J.Czitrom:《美国大众传播思潮.从摩斯到麦克卢汉》,陈世敏译,台北:台湾远流事播学提供了独到的视野。

最后,我认为我们应当“重拾”芝加哥学派为传播学提供的宽广的独特的视域。

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13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