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知识讲解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2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2](https://img.taocdn.com/s3/m/2edd8490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0.png)
医学免疫学知识点2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免疫系统的的概念: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其主要作用是执行免疫功能。
2.淋巴组织的分布:在人体广泛分布,其中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黏膜下含有大量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
3.免疫器官又称为淋巴器官,包括:骨髓、胸腺、淋巴结。
4.中枢免疫器官或称初级淋巴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
5.人体内的造血功能首现于2-3周胚龄的卵黄囊,肝脾是胚胎第3-7个月的主要造血器官,骨髓是胚胎末期直到出生后的造血器官。
6.骨髓的功能: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B细胞和NK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7.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8.胸腺由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组成。
9.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
10.胸腺的功能: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免疫调节作用、自身免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
11.外周免疫器官或称次级淋巴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淋巴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12.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和位于胃肠道、呼吸道及泌尿生殖道的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等。
13.淋巴结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两个部分。
14.淋巴结皮质分为皮质区和深皮质区,靠近被膜下为浅皮质区,是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非胸腺依赖区。
15.初级淋巴滤泡(初始B细胞)→抗原刺激→生发中心→次级淋巴滤泡→B淋巴母细胞→髓索→浆细胞→抗体。
16.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
17.淋巴结髓质的组成:髄索、髓窦。
18.淋巴结的功能: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场所、过滤作用、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19.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脾。
20.脾实质分为白髓和红髓。
21.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脾小结、边缘区组成。
22.动脉周围淋巴鞘(PALS)由密集的T细胞、少量DC及巨噬细胞构成,为T细胞区。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ff97cc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5.png)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简介医学免疫学题库是医学免疫学课程的练习题集合,含有免疫学常用名词解释、选择题、应用题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此题库逐步巩固和加深关于医学免疫学的理解,提高应试和研究能力。
选择题1.以下哪个不属于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A.胸腺B.脾脏C.骨髓D.心脏正确答案:D解析: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器官包括:胸腺、脾脏、骨髓、淋巴结和扁桃体等。
2.当机体接触到一种抗原,为了应对该抗原,机体往往会产生哪些免疫反应?A.细胞免疫反应B.体液免疫反应C.脂质免疫反应D.肝细胞免疫反应正确答案:A、B解析:当机体接触到一种抗原时,机体会产生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
细胞免疫反应由T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反应由B细胞介导。
3.以下关于IgE的叙述中,哪个是错误的?A.IgE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作用B.IgE是一种免疫球蛋白C.IgE是一种主要介导膜炎症的细胞D.IgE存在于组织中,如皮肤和黏膜正确答案:C解析:IgE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在过敏性疾病中发挥作用。
它存在于组织中,如皮肤和黏膜。
IgE的主要作用是介导体液免疫反应。
应用题4.某医院的一个科室有20名病人感染了流感病毒,医生决定对这些病人进行治疗。
根据假说,一种新的抗体疗法可以显著减少病人病情恶化和死亡的风险。
为了测试这个假说,医生选取10名病人随机使用该疗法,并有另外10名病人接受传统治疗方式。
研究人员标记了病人,以确保医生和病人都不知道他们接受了哪种治疗方式。
治疗的结果如下:治疗方式恶化情况死亡传统治疗7 4抗体疗法 1 2请回答以下问题:a.传统治疗和抗体疗法的治疗效果如何?它们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b.如果将该抗体疗法推广应用,这种疗法有哪些可能的副作用?如何减少副作用的风险?c.在该试验中,标记病人的方法是否保证了试验的公正性?有哪些可能的限制?解析:a.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传统治疗下,恶化情况和死亡分别为7和4人,而抗体疗法下,恶化情况和死亡分别为1和2人。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重点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2e81723ccbff121dd368353.png)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重点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排除‘非己’的能力。
免疫防御:机体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发现和清除体内产生的‘非己’成分,如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的细胞等。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整个过程。
固有免疫应答:也称非特异性免疫应答,个体出生时就具备的天然免疫,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
适应性免疫应答:也称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需要抗原特异性刺激,有免疫记忆。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B细胞、肥大细胞、粒细胞、红细胞、NK细胞等)。
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从中枢免疫器官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循环,淋巴细胞在机体内的迁移和流动是发挥免疫功能的重要条件。
MALT:即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
第三章抗原半抗原:能与相应抗体结合而具有抗原性,但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无免疫原性。
类毒素: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失去毒性而保留免疫原性。
抗原决定簇(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TD-Ag:胸腺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需T细胞的辅助,既有T细胞决定簇又有B细胞决定簇,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此。
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TI-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不需要T细胞的辅助,而且产生的抗体类型主要是IgM,不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无免疫记忆。
交叉反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
B细胞表位:为构象决定簇或顺序决定簇,主要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直接与BCR结合,无需MHC分子参与。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241af9c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5.png)
治疗手段
肿瘤免疫治疗旨在激活机体免疫系统,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 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细胞疗法等。
06
总结与展望
对免疫系统的理解与认识
01
02
03
04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重要防线, 具有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的 功能。
免疫缺陷病的发病机制多样,包括遗传缺 陷、感染、药物等因素。
针对不同类型和病因的免疫缺陷病采取相 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替代 疗法、基因治疗等。
肿瘤免疫
肿瘤免疫定义
肿瘤免疫是指机体对肿瘤的识别和清除过程,涉及多个免疫细胞和分 子的相互作用。
肿瘤免疫类型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肿瘤免疫逃避机制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过敏反应类型
速发型过敏反应和迟发型过敏 反应。
治疗手段
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 免疫疗法等。
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定义
常见类型
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 遭受损害所致的免疫功能缺陷,导致机体 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和患肿瘤。
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 征(艾滋病)等。
发病机制
治疗手段
常见类型
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皮 肌炎等。
治疗手段
治疗自身免疫病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抑制 疗法、细胞疗法等,但目前尚无根治方法。
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定义
过敏反应是指机体受某些外界物 质刺激后发生的过度免疫反应, 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
常见过敏原
花粉、尘螨、动物皮毛、某些 食物等。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4c72f8ed87c24028905fc3cb.png)
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医学免疫学复习重点及考试重点免疫学复习重点第一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名词解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或黏膜免疫系统(MIS),存在于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生殖道黏膜下的淋巴组织,它们在免疫防御中发挥重要作用。
是机体内部与外部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泌SIgA(分泌型IgA)完成其免疫效应。
:问答题:免疫系统的组成第二章免疫球蛋白名词解释1、CDR: (互补决定区)(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在免疫球蛋白的重链和轻链V区,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这个区域称为高变区。
高变区实际上是Ig与抗原表位特异性结合的位置,这些高变区序列在空间结构上与抗原表位互补,故称为CDR.2、单克隆抗体(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杂交瘤和细胞融合技术使B淋巴细胞产生识别同一抗原表位的同源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其有高度均一性、特异性与高效性.3、多克隆抗体(抗血清)(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用人工方法以相应天然抗原免疫动物,由于该抗原的高度异质性,含有不同抗原表位、且未经纯化,造成接种动物获得的免疫血清为多种抗体的混合物,称为多克隆抗体,含多克隆抗体的血清称为抗血清。
4、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问答题1、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及各类Ig的作用(非常十分以及及其重要)(阐述题):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免疫球蛋白的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上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由2条轻链与重链组织,分为可变区(V区)和恒定区(C区),其V区的功能主要是靠其互补决定区(CDR)特异性识别、结合特异性抗原。
发挥免疫效应,如中和毒素、阻断病原侵入。
C区的功能主要是(1)激活补体:通过IgG1-3和IgM的CH2/CH3通过补体途径激活补体达到溶解细胞或细菌的作用。
(2)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Ig的Fc段与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Fc受体(FcR)结合,增强其吞噬作用。
也称为调理作用。
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高亲和力结合。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共59页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共59页](https://img.taocdn.com/s3/m/fb63258449649b6649d7473f.png)
食道粘膜下层中散在的淋巴组织
结肠粘膜下层中的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1.肠相关淋巴组织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1)派氏集合淋巴结—
小肠粘膜淋巴滤泡组织,发生 肠粘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M细胞(microfold cell): 膜上皮细胞或 微皱褶细胞--- 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一 淋巴结(lymph node) 广泛分布于全身非粘膜部位的淋巴通道汇集处。
局部淋巴结肿大提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炎症或其他病变
(一) 淋巴结的结构
皮质区:
浅皮质区: 淋巴滤泡
(非胸腺依赖区) (淋巴小结)
B细胞
初级淋巴滤泡:静止B细胞 次级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增殖分化B细胞
深皮质区:
(胸腺依赖区) 副皮质区
Morphology of the Spleen
(二)脾的功能
1.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 B 60%,T 40% 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血源性抗原) 产生抗体的主要器官 3.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 如补体,ck 等 4.过滤作用 90%循环血液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又称粘膜免疫系统
(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非膜包化淋 巴组织
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扁桃体, 小肠的派氏淋巴结和阑尾。
人体粘膜面积400m2 ,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粘 膜系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MALT的组成
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期末复习)
![医学免疫学重点整理(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2a539c0a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1e.png)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免疫术语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白细胞 免疫分子中枢 外周 膜型分子 分泌型分子胸腺骨髓 法氏囊(禽类)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皮肤相关淋巴组织♦固有免疫组成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T细胞其他(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T细胞B细胞TCRBCRCD分子黏附分子MHC分子细胞因子受体免疫球蛋白补体细胞因子❖免疫的主要功能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衰老凋亡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两种主要的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免疫应答的种类及其特点固有免疫(先天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分类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概念:固有免疫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逐渐形成的,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物质基础:组织屏障:皮肤粘膜屏障、血脑屏障、血胎屏障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DC、NK细胞、NKT细胞、B1细胞、δγT 细胞固有免疫效应分子: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抗菌肽、乙型溶素作用特点:♦先天性(无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先(0~96小时)♦非特异性(模式识别受体)♦无记忆性适应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概念: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指体内T、B淋巴细胞接受“非己”的物质(主要指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清除抗原等)的全过程。
物质基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抗原提呈细胞(APC)作用特点:♦获得性(需抗原激发)♦作用在后(96小时后启动)♦特异性(TCR/BCR)♦记忆性♦耐受性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术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概念:亦称黏膜免疫系统,主要指呼吸道、胃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以及含有生发中心的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小肠派尔集合淋巴结及阑尾等,是发生黏膜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医学免疫学》分章节习题
![《医学免疫学》分章节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23ab966caaedd3383c4d3c4.png)
第一、二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期展望,免疫组织和器官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A.固有性免疫应答B.适应性免疫应答C.两者同时被激起 D. 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4.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B.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C.淋巴结和脾脏D.淋巴结和骨髓E.骨髓和胸腺5.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胸腺B.淋巴结和骨髓C.骨髓和脾脏D.骨髓和胸腺E.淋巴结和脾脏6.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骨髓、淋巴结、脾脏B.胸腺、脾脏、粘膜组织C.腔上囊、脾脏、扁桃体D.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E.扁桃体、骨髓、淋巴结7.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8.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9.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中枢免疫器官B.周围免疫器官C.胸腺D.骨髓E.腔上囊10.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骨髓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以上都不是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B.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红细胞C.粒细胞系、红细胞D.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T、B淋巴细胞二、多项选择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B.B细胞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2.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B.B细胞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细胞B.免疫分子C.免疫原D.免疫器官E.中枢免疫器官4.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系B.单核-巨噬细胞系C.神经细胞D.粒细胞系E.抗原递呈细胞5.固有性免疫的特点包括:A.先天性B.非特异性C.无记忆性D.相对稳定E.感染晚期起作用6.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后天性B.特异性C.记忆性D.不稳定性E.感染早期起作用7.关于NK细胞,以下正确的叙述是:★★A.由淋巴系祖细胞分化而来;B.能介导ADCC作用;C.识别靶细胞具有特异性;D.执行固有免疫应答;E.体积较大8.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9.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淋巴结B.脾脏C.胸腺D.骨髓E.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10.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能识别异己B.有记忆性C.有特异性D.有MHC限制性E.由多种细胞系参与完成三、填空题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https://img.taocdn.com/s3/m/e021d7d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5.png)
免疫组织和器官扮演着免疫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们负责识别并攻击入 侵的病原体,并维持整体免疫功能的平衡和调节。
免疫组织和器官的定义和功能
免疫组织和器官是身体内部的重要部分,它们由各种细胞和组织构成,共同协作以便有效识别和抵抗外 来物质和感染。
识别入侵物质
通过特定的受体识别病原体,例如白血球表 面上的抗原受体。
抗体产生
脾脏是B细胞的重要场所,参 与抗体产生和体液免疫反应。
骨髓和胸腺的作用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系统中关键的器官,对免疫细胞的形成和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骨髓 产生和分化造血干细胞 产生多种免疫细胞 参与体液免疫反应
胸腺 促进T细胞的发育与成熟 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T细胞选择性发育 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调节
激活免疫反应
触发和调节免疫反应,例如产生抗体和促进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存储免疫细胞
提供适当的环境,以培养和储存免疫细胞, 包括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
平衡与调节
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和调节,以防止过度反 应或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
主要免疫组织和器官的解析
免疫组织和器官多样而广泛,其中一些具有明确的功能和解剖结构。
其他辅助免疫组织和器官
除了主要的免疫组织和器官之外,还有许多辅助性的组织和器官对整体免疫功能起到辅助的作用。
1
鼻腔和呼吸道
通过粘液和纤毛等结构来捕获和排除病原体。
2
皮肤
作为身体最大的器官,通过皮肤屏障防止病原体入侵。
3
肠道
肠道中的免疫细胞和黏膜屏障起到重要的防御作用。
清除头部和颈部区域的感染。
2 腋窝淋巴结
过滤上肢和乳房区域的淋巴液。
3 腹股沟淋巴结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https://img.taocdn.com/s3/m/8ae353182e3f5727a4e9622c.png)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一、单项选择1. 在细胞免疫效应阶段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A. Th和TregB. Th1和Th2C. CTL和Th1D. CTL和Th2E. Th0和Th172. 向T细胞提供第二活化信号的重要协同刺激分子是:A. MHC-Ⅰ/CD8B. MHC- Ⅱ/CD4C. CD28/B7D. CD28/CTLA-4E. 以上均是3. 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部位在:A. 抗原入侵部位B. 胸腺C. 骨髓D. 淋巴结或脾脏E. 以上都不对4. 以下哪些分子组合不会出现在免疫突触中:A. TCR/抗原肽-MHC复合物B. MHC-Ⅰ/CD8C. CD28/B7D.LFA-1/ICAM-1E. TLR4/HSP605. TD-Ag诱发抗体反应须由以下组细胞参与:A. 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C. 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D. 淋巴细胞和NK细胞E. 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6. CTL细胞活化所需的双信号之一是:A. TCR与pMHCⅠ复合物结合B. TCR与pMHCⅡ复合物结合C. TCR与pMHCⅢ复合物结合D. CD40和CD40L分子结合E. 与游离抗原肽结合7. 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效应细胞是:A. Th1和Th2细胞B. Th1和Th0细胞C. Th1和CTL细胞D. Th2和CTL细胞E. Th2和Th0细胞8. 关于T细胞活化正确的描述是:A. APC提呈pMHC给T细胞是活化第一信号B. CTLA-4与B7的结合是促进T细胞活化重要的第二信号C. TCR传递信号不需要CD3/CD28的辅助D. 细胞因子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没有作用E. 以上均不正确9. 以下哪项不是T细胞活化的表现:A. 分泌多种细胞因子B. 表达多种细胞因子受体C. 表达CD40LD. 表达CD3分子E. 表达FasL10. 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 T细胞特异性识别APC向其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B. T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成熟C.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D. T/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 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11. 与特异性抗原相遇前的成熟T细胞称为:A. 初始T细胞B. 效应性T细胞C. 细胞毒性T细胞D. 记忆性T细胞E. 前T细胞12. 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 CTL细胞与肿瘤细胞B. NK细胞与肿瘤细胞C. Th细胞与B细胞D. 巨噬细胞与Th细胞E. 树突状细胞与Th细胞13. 下列哪些细胞间作用受MHC I 类分子限制?A. APC与Th细胞B. NK细胞与靶细胞C. Th细胞与巨噬细胞D. CTL细胞与靶细胞E. Th细胞与B细胞14. T细胞特异性应答的第一步是:A. APC对抗原的摄取B. APC对抗原的加工和处理C. T细胞表面的TCR识别APC表面的抗原肽-MHC复合物D. IL-2的分泌E. CD40L的表达15. 关于初始T细胞与APC间黏附分子的非特异性结合,错误的是:A. 发生在淋巴结的副皮质区B. 包括LFA-1与ICAM-1的结合C. 包括CD2与LFA-3的结合D. 是不可逆的E. 为TCR识别特异性抗原肽提供机会16. T细胞表面传递抗原识别信号的分子是:CD2 B. CD3 C. CD4 D. CD8 E. CD2817. 下列关于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说法,哪项是错误的:对抗原的应答产生记忆需APC提呈抗原CTL杀伤靶细胞受MHC I类限制能形成免疫耐受E 效应产物的效应均具特异性18. CD8分子是哪种细胞的标志:B细胞 B.辅助性T细胞 C.细胞毒性T细胞 D.活化的巨噬细胞 E.中性粒细胞19. 关于T细胞与APC特异性结合描述错误的是:是指TCR与APC上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结合一旦发生即可稳定和延长T细胞与APC间的结合时间由CD3分子向胞内传递特异性识别信号CD4和CD8分子不参与影响这种结合可导致LFA-1分子构像改变增强其与ICAM的亲和力20. APC 和T细胞间形成的免疫突触,错误的是:是在细胞接触部位形成的特殊膜结构含多种跨膜分子中心区是TCR和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可促进T细胞内信号转导在细胞相互接触前预先存在的膜结构21. 关于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错误的是:主要由CD28-B7提供缺乏协同刺激信号,T细胞也可充分活化与自身耐受有关可促进IL-2基因转录可促进IL-2合成22. 关于T细胞的协同刺激分子,错误的是:以受体和配体的形式结合为T细胞的进一步活化提供协同刺激信号加强APC和T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具有抗原特异性激活的专职APC高表达23. 关于CTLA-4 分子,错误的是:对T细胞的活化有负调节作用与CD28竞争结合B7与B7分子的亲和力大于CD28与B7间的亲和力与CD28 高度同源在初始T细胞上高表达24. 下列哪种细胞是介导适应性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B细胞 B. T细胞 C. 肥大细胞 D. 浆细胞 E. 树突状细胞25. 关于IL-2,错误的说法是:T细胞活化晚期才表达的分子是促进T细胞增殖和分化最重要的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发挥作用选择性促进活化T细胞的增殖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产生26. 关于IL-2R,错误的说法是:可由α、β、γ链组成静止T细胞表达中亲和力IL-2R活化后T细胞达高亲和力IL-2R活化T细胞高表达IL-2R高亲和力IL-2R的组成形式是βγ链27. 关于IL-2的描述,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可由CD4+T分泌产生 B. 是T细胞生长因子 C. 可抑制T细胞增殖分化也可由CD8+T产生 E.可增强NK细胞的活性28. CD4+T细胞的分化方向不包括:Th1细胞 B. Th2细胞 C.记忆性T细胞 D. 调节性T细胞 E.CD8+T细胞29. 初始CD8+T细胞的激活方式包括:Th细胞依赖性Th细胞非依赖性巨噬细胞依赖性以上A、B两项以上A、B、C三项30. 对胞内感染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Th1,Th2 B. Th1,CTL C. Th2,CTL D. Th1,B细胞 E.Th2,B细胞31. Th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抗原提呈 B. 中和作用 C. 激活补体 D. 分泌细胞因子 E.吞噬作用32. Th1细胞分泌的巨噬细胞活化因子不包括:IFN-γ B. IL-3 C. IL-10 D.TNF-α E.GM-CSF33. 能促进T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是:IL-1 B.IL-2 C. TGF-β D. TNF-α E.TNF-β34. 关于Th1和Th2细胞所分泌的细胞因子,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INF-γ和TNF-α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IL-4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引起巨噬细胞和NK细胞活化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可活化CD8+T细胞Th1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能抑制Th2细胞的活性35. 关于T细胞,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Th1细胞和Th2细胞均是CD4+T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具有相互协同作用Th1细胞分泌IFN-γTh2细胞分泌IL-4Th2细胞辅助体液免疫36. 表达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的细胞是下列哪种细胞的特异性靶细胞:B细胞 B. CTL C. Th1细胞 D. Th2 细胞 E.树突状细胞37. 关于CD8+T细胞,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可通过合成穿孔素和颗粒酶溶解靶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凋亡不能杀伤CD4+T细胞通过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子识别靶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具有特异性38. 下列关于Tc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提法,哪项是正确的:Tc细胞无须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被溶解时,Tc同时受损Tc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穿孔素诱导靶细胞凋亡一个Tc细胞只能杀伤一个靶细胞39. 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NK细胞 B. Mφ细胞 C. CTL细胞 D. Th细胞 E.中性粒细胞40. 记忆T淋巴区别于初始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是:CD4 B. CD8 C. CD28 D. CD45RA E. CD45RO41.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 产生免疫记忆B. 抗原识别受体缺乏多样性C. 无需经过克隆增殖与分化即可发挥免疫效应D. 通过模式识别受体识别抗原E. 与固有免疫应答无关二、不定项选择1. 关于T细胞识别抗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 具有MHC限制性B. 可识别完整抗原分子C. 识别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D. 识别的表位是线性肽段E. 识别T细胞表位2. 免疫突触的功能有:A. 增强TCR与抗原肽-MHC复合物亲和力B. 促进T细胞信号转导分子的相互作用C. 促进T细胞信号通路激活D. 参与T细胞的激活E. 促进细胞内亚显微结构的极化3. 具有免疫记忆的细胞有:A. APCB. 单核细胞C. B细胞D. T细胞E. 中性粒细胞4. 下列膜分子中,属协同刺激分子的是:A. BCRB. TCRC. CD28D. MHCE.CTLA-4三、名词解释1. T细胞的辅助受体2. T细胞协同刺激分子3. 免疫突触四、简答与论述1. 简述T细胞活化两个信号的产生和作用。
医学免疫学重点(1-10)
![医学免疫学重点(1-10)](https://img.taocdn.com/s3/m/1cc700e2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1e.png)
医学免疫学重点(1-10)第一章绪论A型题:1.现代免疫的概念E机体识别自身和非已,对自身耐受,对非已排除的生理反应。
2.机体抗病原体感染的能力称为D免疫防御3.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称为A免疫监视4.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易引发E超敏反应5.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易引发B自身免疫病(或超敏反应)6.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易引发A反复感染(免疫缺陷病或对病原体高度易感)7.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易引发A肿瘤(或病毒持续性感染)8.下列淋巴细胞中属适应性免疫细胞的是DαβT细胞9.下列免疫细胞中属固有样淋巴细胞的是DNK T细胞10.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是B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11.具有抗原提呈作用的适应性免疫细胞是AB2细胞12.人类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C胸腺13.人类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B骨髓14.人类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B胸腺15.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A巨噬细胞B型题1.免疫防御功能低下,可引发A免疫缺陷病2.免疫自稳功能正常,可引发B适度免疫应答3.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引发D病毒持续感染4.免疫防御功能正常,可引发E抗感染免疫作用5.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C自身免疫病6.?δ T细胞表达C泛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7.巨噬细胞表达B模式识别受体8.NK细胞表达D杀伤细胞活化/抑制受体9.αβ T细胞表达A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10.病原微生物表达E病原相关模式分子第二章抗原A型题:1.免疫原性是指A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能力2.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D半抗原3.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青霉素4.半抗原D是只有抗原性5.抗原分子中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表位称为DB细胞表位6.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E抗原决定簇(表位)7.通常诱导机体产生最佳免疫效果的抗原注入途径是B皮内8.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D异嗜性抗原9.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E蛋白质10.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D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11.释放后容易诱发自身抗体产生的物质是B隐蔽抗原12.抗原分子中的顺序表位D是由一段序列相连的线性氨基酸残基组成13.抗原分子中的构象表位D是B细胞主要识别的表位14.胸腺依赖性抗原E是既有T细胞表位又有B细胞表位的抗原15.下列物质中属TI抗原的是B细菌脂多糖16.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存在的MHC抗原是B同种异型抗原17.下列物质中属隐蔽抗原的是E眼葡萄膜色素蛋白18.B细胞表位所不具备的特征或作用是E也可被T细胞直接识别19.超抗原所不具备的特点是C发挥作用无需APC参与20.能激活多克隆B细胞的丝裂原是D细菌脂多糖(LPS)21.佐剂所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B可特异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B型题:1.位于抗原分子表面能被B细胞或抗体直接识别的表位称为D 功能性抗原表位2.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被B细胞直接识别结合的表位称为C 隐蔽性抗原表位3.位于抗原分子内部经APC加工后能被MHCⅡ类分子提呈的线性表位称为ET细胞表位4.位于抗原分子表面由空间位置相邻而序列不相连续的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表位称为A构象表位5.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E异嗜性抗原6.人类ABO血型抗原称为C同种异型抗原7.可多克隆激活T细胞产生大量细胞因子的抗原称为D超抗原8.正常情况下与机体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的某些自身成分称为B 隐蔽抗原第三章抗体A型题:1.抗体的基本结构是C由两条相同的H链和两条相同的L链通过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2.抗体超变区位于BVH和VL区3.抗体分为?和λ两型的依据是D CL抗原性的不同4.抗体分为五类的依据是ACH抗原性的不同5.IgG的重链称E?链6.抗体铰链区位于A CH1与CH2之间7.抗体独特型表位存在于B VH和VL功能区8.不含铰链区的抗体是DIgE类抗体9.以多聚体形式发挥作用的抗体是C I gM类抗体10.具有J链的抗体是C IgM和SIgA类抗体11.可将IgG裂解为二个Fab片段的酶类物质是D木瓜蛋白酶12.具有补体C1q结合点的抗体是B IgG和IgM类抗体13.产妇初乳中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 SIgA类抗体14.能够通过胎般进入胎儿体内的抗体是D IgG类抗体15.能够介导NK细胞产生ADCC效应的抗体是B IgG类抗体16.能与肥大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使其致敏的抗体是AIgE类抗体17.宫内感染导致胎儿脐血中含量增高的抗体是D IgM类抗体18.能够介导吞噬细胞产生调理作用的抗体是A IgG类抗体19.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的抗体是ESIgA类抗体20.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B IgM类抗体B型题:1.分子量最大的抗体是CIgM2.血清含量最高的抗体是AIgG3.血清含量最低的抗体是DIgE4.血清半衰期最长的抗体是AIgG5.具有J链和分泌片的抗体是BSIgA6.过敏反应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升高的抗体是DIgE7.可介导产生调理作用的抗体是CIgG8.可介导产生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DIgE9.在黏膜局部发挥抗感染免疫作用的抗体是B SIgA10.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产生的抗体是AIgM11.激活补体能力量强的抗体是AIgM12.可介导产生ADCC作用的抗体是C IgG13.IgG的重链称为B?链14.IgM的重链称为E μ链15.IgA的重链称为Aα链16.IgD的重链称为Cδ链17.IgE的重链称为D?链第四章补体A型题: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组分是B C32.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顺序是C C1423567893.IgG分子中能与C1q结合的功能区是B CH24.IgM分子中能与C1q结合的功能区是C CH35.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D C5a6.降解后可产生激肽样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E C2b7.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B C3b8.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B C3b和C5b9.启动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主要物质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10.启动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主要物质是B病原体表面的甘露糖残基11.启动补体旁路途径活动的主要物质是D细菌脂多糖12.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A C1(C1q:C1r2:C1s2)13.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D MBL-MASP1/2 复合体14.补体旁路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补体组成是B C415.补体经典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BB因子裂解为Ba和Bb16.补体旁路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D C2裂解为C2a 和C2b17.补体凝集素途径激活过程中所不涉及的事件是A C1q构象改变使C1r和C1s相继活化18.一个完整的C1q分子是由C 6个C1q三聚体亚单位组成19.C1抑制物缺陷可引发E遗传性血管水肿B型题:1.补体旁路途径稳定态C3转化酶是B C3bBbP2.补体凝集素途径C3转化酶是A C4b2a3.补体旁路途径液相C3转化酶是E C3(H2O)Bb4.补体经典途径C5转化酶是C C4b2a3b5.补体旁路途径C5转化酶是D C3bBb3b6.补体旁路途径激活物是E细菌脂多糖7.补体凝集素途径激活物是A病原体表面乙酰化低聚糖8.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物是D抗原-抗体复合物9.补体凝集素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B MBL-MASP1/2复合体10.补体经典途径活化的第一个补体组分是C C1(C1q:C1r2:C1s2)复合体11.对嗜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激活作用E C5a12.其裂解产物具有激肽样作用A C2b13.是B细胞辅助受体中CD21识别结合的分子C C3d14.具有过敏毒素作用而无趋化作用的分子B C3a15.具有调理和免疫黏附作用的分子D C3b第五章细胞因子A型题:1.细胞因子不包括B过敏毒素2.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C诱导细胞凋亡3.IL-2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D可抑制Th1细胞形成4.可诱导B细胞产生IgE类抗体的细胞因子是E IL-45.IL-17所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C具有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作用6.?-干扰素所不具备的生物学功能是C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7.接受刺激后主要产生IFN-?的细胞是A NK细胞8.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细胞因子是C TNF-α/β9.可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细胞因子是B SCF10.可诱导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为血小板的细胞因子是D TPO11.可诱导成红祖细胞增殖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EPO12.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和活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E IL-8/CXCL813.可抑制Th2细胞形成和增殖的细胞因子是D IFN- ?14.对巨噬细胞和NK细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胞因子是BIL-1015.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作用特点是B特异性16.细胞因子所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B一种细胞只能产生一种细胞因子17.能以内分泌方式作用于靶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 IL-1和TNF-α18.在体外能够诱导自体淋巴细胞形成LAK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219.被FDA批准用于治疗乙型肝炎的细胞因子是A IFN-α20.临床用于治疗乳腺癌的生物制剂是D人源化抗HER-2单抗B型题:1.Th1细胞产生,可抑制Th2细胞形成E IFN- ?2.?δT细胞产生,可刺激成纤维/上皮/内皮细胞合成分泌促炎细胞因子C IL-173.Th2细胞产生,可抑制巨噬细胞表达MHC和共刺激分子A IL-104.Treg细胞产生,可抑制T细胞增殖和树突状细胞活化B TGF-β5.Th2细胞产生,可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D IL-46.骨髓基质细胞产生,可诱导多能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C SCF7.肾细胞和肝细胞产生,可诱导成红祖细胞增殖分化A EPO8.肾细胞和肝细胞产生,可诱导巨核祖细胞增殖分化B TPO9.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可诱导胸腺细胞增殖分化D IL-710.Th1细胞产生,可诱导T、B细胞增殖分化E IL-2第七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抗原系统A型题:1.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称为A HLA复合体2.HLA复合体位于B 第6号染色体3.位于HLA Ⅱ类基因区的经典Ⅱ类基因是C HLA-DR4.位于HLAⅠ类基本区的经典Ⅰ类基因是B HLA-B5.非经典HLAⅠ类基因包括C HLA-E、F、G6.HLAⅢ类基因区基因编码产物不包括E HLA-DM分子7.编码人β-2m的基因位于E 第15号染色体8.在母胎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分子是E HLA-E和HLA-G 分子9.NK细胞表面C型凝集素样受体家族成员识别的配体分子是A HLA-E分子10.NK细胞表面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家族成员识别的配体分子是C HLA-G分子11.NK细胞表面NKG2D活化性受体识别的配体分子是E MIC A/B 分子12.HLA Ⅱ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位于A α1与β1结构域之间13.HLAⅠ类分子的抗原肽结合槽位于Bα1与α2结构域之间14.CTL表面CD8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是E HLAⅠ类分子α3结构域15.Th细胞表面CD4分子识别结合的部位是A HLAⅡ类分子β2结构域16.表面尚未检出经典HLAⅠ类分子的细胞是C成熟红细胞17.组成性表达HLA Ⅱ类分子的细胞是C树突状细胞18.同胞之间两个单体型完全相同的概率为B25%19.器官移植时选择的量适供者是E患者同卵双生的兄弟姐妹20.患者多次输血后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原因是B患者体内产生抗供者HLAⅠ类抗特异性抗体21.与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D HLA-B27分子B型题:1.编码经典HLA Ⅰ类分子的基因C HLA-A、B、C基因2.编码非经典HLA Ⅰ类分子的基因E HLA-E、F、G基因3.编码经典HLA Ⅱ类分子的基因D HLA-DP、DQ、DR基因4.编码免疫相关分子的基因B HLA-DM基因5.编码小鼠主要组织相关性抗原的基因A H-2复合体6.Th细胞表面CD4分子识别结合C HLAⅡ类分子β2结构域7.CTL表面CD8分子识别结合A HLAⅠ类分子α3结构域8.具有高度多态性E HLAⅡ类分子β1结构域9.较少多态性D HLAⅡ类分子α1结构域10.非多态性结构B HLAⅠ类分子轻链β2m第九章适应性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T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D TCR2.T细胞表面能与TCR结合形成具有信号转导功能复合物的膜分子是B CD33.CTL表面的TCR辅助受体是C CD84.Th细胞表面的TCR辅助受体是BCD45.人T细胞表面能与HIV壳膜蛋白gp120结合的受体是B CD46.T细胞表面CD4分子与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中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D β2结构域7.T细胞表面CD8分子与能与APC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MHC-Ⅰ类分子结合的区域是Eα3结构域8.活化T细胞表面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膜分子是B CTLA-49.能非特异多克隆刺激T细胞和B细胞增殖的丝裂原是C美洲商陆原(PWM)10.T细胞表面与其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CD分子是E CD2811.初始T细胞特征性表面标志是C CD45RA+CD62L+12.可通过分泌IL-17发挥抗真菌和胞外细菌感染的CD4+T细胞是D Th17细胞13.可通过事成分泌TGF-β和/或IL-10发挥免疫抑制效应的T细胞是C Treg细胞14.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细胞的细胞因子是D IFN- ?、IL-1215.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2细胞的细胞因子是A IL-416.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的细胞因子是B TGF-β17.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iTreg细胞的细胞因子是D TGF-β、IL-218.可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3细胞的因子是A TGF-β19.对肿瘤或病毒感染靶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是C CD8+CTL20.B细胞表面特有的表面标志是C BCR(mIg)21.B细胞作为专职APC其表面最重要的共刺激分子是C CD4022.BCR辅助受体中能够识别结合C3d的分子是A CD2123.活化T细胞表面对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的CD分子是A CD2824.B细胞表面与其活化第二信号产生密切相关的膜分子是B CD80/CD86(B7-1/2)25.B细胞表面的BCR辅助受体是E CD19-CD21-CD81复合体26.鉴别B1细胞和B2细胞的主要表面标志是B CD5分子B型题:1.Th1细胞主要分泌B IFN- ?、IL-2、TNFα/β2.Th2细胞主要分泌A IL-4、IL-5、IL-133.Tfh细胞主要分泌E IL-4、IL-10、IL-214.Th17细胞主要分泌C IL-17、IL-21、IL-225.Tr1细胞主要分泌D TGF-β、IL-106.通过分泌穿孔素和颗粒酶,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T细胞是E CD-+CTL7.通过直接接触和分泌TGF-β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T细胞是C CD4+Treg细胞8.通过分泌IL-4和IL-10细胞因子诱导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Ig类别转换的T细胞是B CD4+Tfh细胞9.通过分泌IL-17和IL-22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和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T细胞是D CD4+Th17细胞10.通过分泌IFN-?和IL-2参与细胞免疫应答的T细胞是A CD4+Th1第十章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巨噬细胞所不具备的受体是B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2.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吞噬杀菌作用的固有免疫细胞是D巨噬细胞3.对巨噬细胞具有激活作用的细胞因子是A IL-24.对巨噬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C IL-8(CXCL8)5.对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是C IL-8(CXCL8)6.巨噬细胞表面可直接识别病原菌表面岩藻糖残基的分子是D甘露糖受体7.单核细胞进入组织器官后可分化为B巨噬细胞8.血液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B中性粒细胞9.吞噬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是B CD1410.可诱导初始T细胞活化的免疫细胞是B 髓样树突状细胞11.未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表达特征是C高表达模式识别受体,低表达MHCⅡ/Ⅰ类分子12.成熟髓样树突状细胞表面膜分子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D高表达MHCⅡ/Ⅰ类分子,低表达模式识别13.NK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 TCR-、mIgM、CD56、CD16+14.能够发挥ADCC效应的淋巴细胞是B CD8+效应CTL15.NK细胞释放的能使靶细胞溶解破坏的生物活性介质是D穿孔素16.NKT细胞表面TCR识别结合的配体是B CD1分子提呈的磷脂/糖脂类抗原17.?δ T细胞主要分布于C 黏膜和皮下组织18.?δ T细胞不能识别的抗原是EAPC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19.B1细胞主要分布于D胸/腹膜腔和肠道固有层淋巴组织中20.B1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 TCR-、mIgM+、CD5+21.B1细胞通常不能识别D蛋白质抗原22.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的时间约为C 48小时23.B1细胞接受多糖抗原刺激后可产生C以IgM以为的低亲和性抗体24.在抗寄生虫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免疫细胞是B嗜酸性粒细胞B型题:1.巨噬细胞在组织中可存活E数月2.中性粒细胞存活期约为C2-3天3.单核细胞在血液中停留时间约为B12-24小时4.B1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A48小时5.B2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到抗体产生的时间约为D1-2周6.可识别表达于正常组织细胞表面的经典/非经典HLAⅠ类分子D NK细胞通过表面KIR-KLR7.可识别抗原提呈细胞表面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A αβT细胞通过表面TCR8.可识别某些病原体表面共有的病原相关模式分子C 巨噬细胞通过表面PRR9.可识别某些肿瘤细胞表面的MHCⅠ类链相关A/B分子B ?δ T细胞通过表面TCR10.可识别某些细菌表面共有多糖类抗原E B1细胞通过表面BCR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及其主要生物学作用A型题:1.专职抗原提呈细胞(APC)通常是指B能够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的APC2.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专职APC是D树突状细胞3.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的非专职APC是E肿瘤细胞4.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的树突状细胞是A髓样树突状细胞(mDC)5.不表达MHCⅡ类分子的专职APC是A滤泡树突状细胞6.摄取抗原和迁移能力最强的APC是A滤泡树突状细胞7.分布于皮肤、黏膜组织中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称为C朗格汉斯细胞8.分布于淋巴结深皮质区的树突状细胞称为B并指树突状细胞9.B细胞有别于巨噬细胞摄取抗原的特点是D可通过BCR识别摄取抗原10.树突状细胞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E CD4+/CD8+初始T细胞11.B细胞区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B CD4+Th2/Tfh细胞12.巨噬细胞主要激活的T细胞是A CD4+Th1细胞13.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E蛋白酶体14.可介导内源性抗原转运至内质网的分子是 D.TAP相关蛋白(tapasin)15.内质网中空载MHCⅠ类分子形成后首先结合的物质是D.伴侣蛋白复合体16.外源性抗原在巨噬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A内体-溶酶体17.外源性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部位是MHCⅡ类器室18.内质网中空载MHCⅡ类分子形成后首先结合的物质是Ⅱ类相关恒定链肽(CLIP)19.能够提呈脂类抗原的分子是CCD1分子(MHCⅠ类样分子)20.兼备抗原加工提呈和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B.B2细胞21.表达于APC表面可诱导Th细胞产生活化第一信号的物质是B.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22.表达于APC表面可诱导T细胞产生活化第二信号的共刺激分子是C.B7-1/2分子23.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可诱导B细胞产生活化第二信号的共刺激分子是E.CD40L分子B型题:1.可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APC是C髓样树突状细胞2.可有效激活CD4+Th1细胞的专职APC是B巨噬细胞3.可有效激活CD4+Th2细胞的专职APC是A B细胞4.抗原加工提呈能力微弱,可接受病毒刺激产生大量Ⅰ型干扰素的APC是E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5.没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能结合可溶性抗原或免疫复合物供B细胞识别的APC是D滤泡树突状细胞6.摄取抗原能力强,加工提呈抗原能力弱的专职APC是C朗格汉斯细胞7.可分泌CXCL13(BLC)趋化募集B细胞的APC是E滤泡树突状细胞8.可诱导表达MHCⅡ类分子的非专职APC是B病毒感染/肿瘤靶细胞9.可高表达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和共刺激分子的专职APC是C朗格汉斯细胞10.可表达非已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非专职APC是A 血管内皮细胞11.可介导内源性抗原肽转运至内质网的分子是A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12.内源性抗原在抗原提呈细胞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D蛋白酶体13.内质网中能与新生MHCⅠ类分子ɑ链结合的分子是E钙联素14.内质网中可对内源性抗原肽进一步加工的物质是B伴侣蛋白复合体15.内质网中能与空载MHCⅠ类分子结合的物质是C内质网氨肽酶16.内质网中能与空载MHCⅡ类分子结合的物质是B Ia相关恒定链17.能使Ⅱ类相关恒定链肽与MHCⅡ类分子解离的分子是CHLA-DM分子18.Ⅱ类相关恒定链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在APC内形成的部位是A酸化内噬囊泡19.外源性抗原肽与MHCⅡ类分子在APC内结合的部位是D MHC Ⅱ类器官20.外源性抗原在APC内消化降解的部位是E晚期内体/溶酶体第十二章适应性免疫应答A型题:1.不能发生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免疫器官是A骨髓2.适应性免疫应答的过程不包括ENK细胞的活化及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3.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T/B淋巴细胞均具有A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4.参与和执行适尖性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不包括E?δ T细胞5.适应性细胞免疫应答中产生的免疫效应细胞是BCD4+ Th1细胞、CD8+CTL6.具有免疫记忆功能的免疫细胞是A αβT细胞7.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后未与相应抗原接触的成熟T细胞称为C初始T细胞8.抗原提呈细胞与T细胞间最重要的一对共刺激分子是C B7与CD289.可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是C IFN-?、IL-1210.效应Th1细胞分泌的可介导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是E IFN-?、IL-2、TNF-α/β11.效应Th1细胞产生的可诱导巨噬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是D IFN-?12.效应Th1细胞抗胞内病原体感染的过程和机制不包括E活动巨噬细胞表达FasL诱导自身凋亡,导致病原体释放被其他吞噬细胞吞噬清除13.细胞间作用受MHCⅠ类分子限制的是D CTL与肿瘤靶细胞14.对效应CTL杀伤靶细胞的正确论述是E通过极化使细胞毒性介质作用于靶细胞将其溶解破坏15.初始CTL活化无需Th1细胞协助的情况是A病毒感染的高表达共刺激分子的髓样DC与初始CTL相互作用16.分泌型IgA产生部位主要是E派尔集合淋巴结17.初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主要是B IgM类抗体18.再次应答时产生的抗体主要是A IgG类抗体19.初次应答所不具备的特征是E血清中以高亲和性IgM类抗体为主20.再次应答所不具备的特征是B所需抗原剂量与初次应答大致相同B型题:1.可分泌抗体介导产生体液免疫效应E浆细胞2.可特异性杀伤病毒感染或肿瘤靶细胞A效应CTL3.可分泌IFN-?活化巨噬细胞B效应Th1细胞4.可有效杀伤胞内寄生菌D活化巨噬细胞5.可诱导活化B细胞增殖分化C效应Th2细胞6.可诱导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BIL-47.可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A IL-28.可诱导T细胞增殖分化C IL-129.滤泡DC产生,可趋化募集B细胞E CXCL1310.成熟DC产生,可趋化募集初始T细胞D CXCL18第十三章固有免疫应答及其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A型题:1.关于固有免疫应答说法不正确的是B识别特点具有特异性2.以下哪项不属于皮肤黏膜的物理屏障作用E尿液的冲洗3.即刻固有免疫应答发生于感染A0-4小时内4.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生于感染C4-96小时内5.适应性免疫应答启动阶段发生于感染D96小时后6.感染后0-4小时内,发挥强大吞噬杀菌作用的细胞是E中性粒细胞7.黏膜上皮细胞的抗感染作用不包括D吞噬作用8.在早期诱导性固有免疫应答阶段发挥抗感染作用最主要的细胞是D巨噬细胞9.下列关于固有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E 能协助B细胞产生不同类型的抗体10.能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C树突状细胞11.下列哪项不是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C可产生免疫记忆12.关于固有免疫应答的抗感染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可以协助效应T细胞进入感染部位B型题:13.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产生H2O2杀伤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属于哪种屏障C微生物屏障14.婴幼儿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哪种屏障发育不完善所导致D 血脑屏障15.孕妇妊娠3个月内发生风疹病毒感染可导致流产是哪种屏障发育不完善所导致E血胎屏障16.眼泪中的溶菌酶可以杀伤细菌属于哪种屏障B化学屏障17.呼吸道的纤毛定向摆动属于哪种屏障A物理屏障第十六章超敏反应A型题:1.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B IgE类抗体2.与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免疫细胞是C Th1细胞3.与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无关的生物活性介质是A 补体4.诱导B细胞产生IgE抗体的细胞因子是D IL-45.引发早期相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是C组胺6.引发晚期相过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是C白三烯7.晚期相过敏反应通常发生于患者再次接受变应原后D6-12小时8.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不包括E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9.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A过敏性鼻炎10.预防Ⅰ型超敏反应发生最有效的方法是A查明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或使用。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c6394a1eb91a37f1115caf.png)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3. 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缺陷病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素素C.肉毒类毒素D.白喉类素素E.白喉抗毒素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A.PasteurB.BehringC.JennerD.BorderE.Burner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A.JennerB.KochC.PorterD.BurnetE.Pasteur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A. 白喉抗毒素B.狂犬疫苗C.人痘苗D.牛痘苗E.卡介苗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 .Koch和PasteurB. Miller和GoodC. Milstein和KöhlerD. Tislius和KabatE. Porter和Edelman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C.PorterD. JennerE.Pasteur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X型题】1.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红细胞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巨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3.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T细胞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4.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5.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D.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E.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二、名词解释1. 免疫2. 免疫防御3. 免疫监视4. 免疫自稳三、问答题1.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26edbecb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5f.png)
免疫学复习资料(重点)第二章免疫器官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
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成熟和工作的场所,而免疫细胞是担负免疫功能的主体,免疫分子则是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包括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而外周免疫器官则是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
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包括胸腺细胞和胸腺基质细胞。
而骨髓不仅是免疫器官,也是造血器官,其内的造血干细胞是所有血细胞(包括免疫细胞)的共同祖先。
骨髓也是B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
淋巴结的功能包括T细胞及B细胞定居的场所(T:75%。
B:25%),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HEV)以及过滤作用。
而脾脏的功能包括免疫细胞定居的场所(T:40%。
B:60%),免疫应答的场所(血源性抗原),合成生物活性物质,滤过作用以及贮存红细胞。
第三章抗原抗原是一类能被T、B淋巴细胞识别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的特性包括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和抗原性(抗原能够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完全抗原是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而半抗原是仅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是与半抗原结合而赋予其免疫原性的物质。
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质)结合后形成完全抗原。
外来抗原进入体内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结果:无应答、抗原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应答(正性应答)、超敏反应以及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应答)。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包括抗原的异物性、理化状态(如分子大小、化学组成和结构以及物理性状)等。
抗原的异物性指的是机体非自身物质的特性,如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免疫球蛋白分子中,重链和轻链都包含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决定了抗体的抗原特异性,因为它们包含了与抗原结合的表位。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33cbd011ca300a6c390f3.png)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法国B.中国C.英国D.美国E.印度3.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反复感染E.免疫缺陷病6.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A.破伤风抗毒素B.破伤风类素素C.肉毒类毒素D.白喉类素素E.白喉抗毒素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A.PasteurB.BehringC.JennerD.BorderE.Burner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A.Jenner B.Koch C.PorterD.Burnet E.Pasteur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A.白喉抗毒素B.狂犬疫苗 C.人痘苗D.牛痘苗E.卡介苗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A. .Koch和PasteurB. Miller和GoodC. Milstein和KöhlerD. Tislius和KabatE. Porter和Edelman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A. BurnetB. Border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X型题】1.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B.单核-巨噬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红细胞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A.巨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树突状细胞3.下列哪些细胞属于固有免疫应答细胞A.单核-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T细胞E.多形核中性粒细胞4.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细胞是A. T细胞B.B细胞C. NK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肥大细胞5.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包括A.免疫系统的组成与结构B.免疫系统的功能C.免疫应答的发生机制和过程D.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免疫学措施E.某些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二、名词解释1.免疫2. 免疫防御3. 免疫监视4. 免疫自稳三、问答题1.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御、致病)的理论基础。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https://img.taocdn.com/s3/m/a8d1c23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e.png)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单项选择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A.阑尾B.淋巴结C.骨髓D.脾E.扁桃体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胸腺B.淋巴结C.骨髓D.法氏囊(腔上囊)E.脾脏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法氏囊(腔上囊)D.淋巴结E.脾脏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C. 淋巴结和脾D. 胸腺和骨髓E. 脾和胸腺5. 人类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A. 脾脏B. 骨髓C. 法氏囊D. 胸腺E. 卵黄囊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A. CD16B. CD2C. CD3D. CD21E. CD347. T 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法氏囊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8.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黏膜免疫系统C. 淋巴结D. 胸腺E. 脾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C. 过滤作用D. 存在M 细胞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10.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 淋巴结和脾脏B. 胸腺和骨髓C. 腔上囊和胸腺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淋巴结和骨髓1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C. 腔上囊、扁桃体、淋巴结D.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14. 绝大多数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腔上囊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15. 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腔上囊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16. 成熟免疫细胞寄居的场所是:A. 胸腺B. 胰腺C. 腔上囊D. 卵黄囊E. 脾脏17. 淋巴结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 参与T 细胞阴性选择过程B. 提供成熟淋巴细胞寄居的场所C. 提供免疫应答的场所D. 清除滤过病原菌E.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18. 人类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产生于:A. 肝脏B. 脾脏C. 骨髓D. 卵黄囊E. 腔上囊19. 可作为机体抗感染免疫第一道防线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 骨髓B. 脾脏C. 淋巴结D. 胸腺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0. 脾脏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 提供T、B 细胞寄居的场所B. 产生分泌型IgA,发挥黏膜免疫作用C. 提供免疫应答的场所D. 造血作用E. 贮血作用21. B 细胞主要位于淋巴结的:A. 被膜下淋巴窦B. 深皮质区C. 浅皮质区D. 中间窦E. 髓质区22. 人类造血干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 CD16 和CD56B. CD1a 和CD11cC. CD3 和CD4D. CD34 和CD117E. CD3 和CD823.可由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免疫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B. DCC. NK 细胞D. T 细胞E. 中性粒细胞24. 机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部位是:A. 骨髓B. 淋巴结C. 胸腺D. 脾脏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5. 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αβ+T 细胞B. B 细胞C. NK 细胞D. γδ+T 细胞E. 肥大细胞26. 由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NK 细胞B. 粒细胞C. 单核细胞D. 红细胞E. 血小板27.T 细胞主要寄居于淋巴结的:A. 髓质区B. 浅皮质区C. 深皮质区D. 初级淋巴滤泡E. 次级淋巴滤泡28. 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是:A. 骨髓B. 胸腺C. 脾脏D. 扁桃体E. 淋巴结29. 免疫系统是由组成:A.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B. 免疫器官和和黏膜免疫系统C. 胸腺和骨髓D.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E. T 细胞和B 细胞30. 中枢免疫器官是的部位:A. T 细胞分化成熟B. B 细胞分化成熟C. T 细胞和B 细胞分化成熟D. B 细胞聚集和启动免疫应答E.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31. 只能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NK 细胞B. B 细胞C. T 细胞D. DCE. 中性粒细胞32. 人类淋巴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胸腺和脾脏C.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D. 骨髓和胸腺E. 淋巴结和脾脏33. 脾脏富含T 细胞的部位是:A. 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B. 淋巴滤泡C. 髓索D. 血窦E. 红髓34. 人体内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A. 扁桃体B. 阑尾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35. 机体骨髓功能缺陷时: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胸腺发育不良,脾脏淋巴滤泡发育正常D. 胸腺发育正常,脾脏淋巴滤泡发育不良E. 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缺陷36. 淋巴结生发中心内的细胞主要是:A. T 细胞B. B 细胞C. DCD. 巨噬细胞E. NK 细胞37. 肠黏膜固有层浆细胞主要分泌的抗体是: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38. 禽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腔上囊B. 胸腺C. 骨髓D. 脾脏E. 淋巴结39. 关于上皮间淋巴细胞(IEL),错误的选项是:A. 是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皮内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B. 约40%的IEL 为αβ+ T 细胞C. 约60%的IEL 为 + T 细胞D. 具有抗原转运功能E. 对肠道病原体具有免疫防御功能40. 诱导红系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是:A. IL-4B. IL-3C. TGF-βD.EPOE. IFN41.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免疫器官是:A. 胸腺B. 骨髓C. 脾脏D.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淋巴结42. 淋巴结中初始B 细胞主要存在于:A.初级淋巴滤泡B.次级淋巴滤泡C.髓质区D.生发中心E.深皮质区43. 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条件是:A. 骨髓基质细胞B. 骨髓细胞外基质C.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构成的造血微环境D. 造血生长因子E. 成纤维细胞44. 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无直接关系的是:A. multi-CSFB. SCFC. CD117D. CD34E. IL-745. 分_______泌IgA 的浆细胞主要分布于:A. 淋巴结浅皮质区B. 淋巴结副皮质区C. 脾小结D. 脾脏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E. 派氏集合淋巴结二、名词解释1.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2.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3.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4.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5.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6.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三、简答与论述1.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 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第2章免疫器官和组织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一、单项选择1. 属于人类中枢免疫器官的是:A.阑尾B.淋巴结C.骨髓D.脾E.扁桃体2. 人类B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胸腺B.淋巴结C.骨髓D.法氏囊(腔上囊)E.脾脏3. 人类T 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法氏囊(腔上囊)D.淋巴结E.脾脏4. 人体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C. 淋巴结和脾D. 胸腺和骨髓E. 脾和胸腺5. 人类B 淋巴细胞是在下列哪种免疫器官发育成熟的:A. 脾脏B. 骨髓C. 法氏囊D. 胸腺E. 卵黄囊6. 属于人造血干细胞标记之一的是:A. CD16B. CD2C. CD3D. CD21E. CD347. T 细胞分化发育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淋巴结B.胸腺C.脾脏D.法氏囊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8. T 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黏膜免疫系统C. 淋巴结D. 胸腺E. 脾9. 与脾脏不相关的是:A. T、B 细胞定居的场所B.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C. 过滤作用D. 存在M 细胞E.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10. 新生儿先天性胸腺缺陷时: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升高C.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1. 实验发现鸡切除腔上囊后: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升高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下降E.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下降12. 哺乳类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A. 淋巴结和脾脏B. 胸腺和骨髓C. 腔上囊和胸腺D.骨髓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淋巴结和骨髓13.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A. 骨髓、淋巴结、脾脏B. 胸腺、脾脏、黏膜相关淋巴组织C. 腔上囊、扁桃体、淋巴结D. 脾脏、淋巴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扁桃体、骨髓、淋巴结14. 绝大多数T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腔上囊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15. 人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骨髓B. 腔上囊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16. 成熟免疫细胞寄居的场所是:A. 胸腺B. 胰腺C. 腔上囊D. 卵黄囊E. 脾脏17. 淋巴结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 参与T 细胞阴性选择过程B. 提供成熟淋巴细胞寄居的场所C. 提供免疫应答的场所D. 清除滤过病原菌E.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18. 人类出生后造血干细胞主要产生于:A. 肝脏B. 脾脏C. 骨髓D. 卵黄囊E. 腔上囊19. 可作为机体抗感染免疫第一道防线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 骨髓B. 脾脏C. 淋巴结D. 胸腺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0. 脾脏所不具备的作用是:A. 提供T、B 细胞寄居的场所B. 产生分泌型IgA,发挥黏膜免疫作用C. 提供免疫应答的场所D. 造血作用E. 贮血作用21. B 细胞主要位于淋巴结的:A. 被膜下淋巴窦B. 深皮质区C. 浅皮质区D. 中间窦E. 髓质区22. 人类造血干细胞表面具有鉴别意义的标志是:A. CD16 和CD56B. CD1a 和CD11cC. CD3 和CD4D. CD34 和CD117E. CD3 和CD823.可由髓样干细胞和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免疫细胞是:A. 单核-巨噬细胞B. DCC. NK 细胞D. T 细胞E. 中性粒细胞24. 机体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部位是:A. 骨髓B. 淋巴结C. 胸腺D. 脾脏E.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5. 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αβ+T 细胞B. B 细胞C. NK 细胞D. γδ+T 细胞E. 肥大细胞26. 由淋巴样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NK 细胞B. 粒细胞C. 单核细胞D. 红细胞E. 血小板27.T 细胞主要寄居于淋巴结的:A. 髓质区B. 浅皮质区C. 深皮质区D. 初级淋巴滤泡E. 次级淋巴滤泡28. 属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是:A. 骨髓B. 胸腺C. 脾脏D. 扁桃体E. 淋巴结29. 免疫系统是由组成:A. 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B. 免疫器官和和黏膜免疫系统C. 胸腺和骨髓D.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E. T 细胞和B 细胞30. 中枢免疫器官是的部位:A. T 细胞分化成熟B. B 细胞分化成熟C. T 细胞和B 细胞分化成熟D. B 细胞聚集和启动免疫应答E. 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31. 只能由髓样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细胞是:A. NK 细胞B. B 细胞C. T 细胞D. DCE. 中性粒细胞32. 人类淋巴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胸腺和淋巴结B. 胸腺和脾脏C. 骨髓和黏膜免疫系统D. 骨髓和胸腺E. 淋巴结和脾脏33. 脾脏富含T 细胞的部位是:A. 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B. 淋巴滤泡C. 髓索D. 血窦E. 红髓34. 人体内体积最大的免疫器官是:A. 扁桃体B. 阑尾C. 脾脏D. 胸腺E. 淋巴结35. 机体骨髓功能缺陷时:A.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B.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C. 胸腺发育不良,脾脏淋巴滤泡发育正常D. 胸腺发育正常,脾脏淋巴滤泡发育不良E. 细胞免疫功能缺乏,体液免疫功能缺陷36. 淋巴结生发中心内的细胞主要是:A. T 细胞B. B 细胞C. DCD. 巨噬细胞E. NK 细胞37. 肠黏膜固有层浆细胞主要分泌的抗体是:A. IgMB. IgAC. IgGD. IgEE. IgD38. 禽类B 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 腔上囊B. 胸腺C. 骨髓D. 脾脏E. 淋巴结39. 关于上皮间淋巴细胞(IEL),错误的选项是:A. 是存在于小肠黏膜上皮内的一类独特的细胞群B. 约40%的IEL 为αβ+ T 细胞C. 约60%的IEL 为+ T 细胞D. 具有抗原转运功能E. 对肠道病原体具有免疫防御功能40. 诱导红系细胞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子是:A. IL-4B. IL-3C. TGF-βD.EPOE. IFN41.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产生的免疫器官是:A. 胸腺B. 骨髓C. 脾脏D.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E. 淋巴结42. 淋巴结中初始B 细胞主要存在于:A.初级淋巴滤泡B.次级淋巴滤泡C.髓质区D.生发中心E.深皮质区43. 造血干细胞发育分化的条件是:A. 骨髓基质细胞B. 骨髓细胞外基质C. 骨髓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细胞外基质构成的造血微环境D. 造血生长因子E. 成纤维细胞44. 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无直接关系的是:A. multi-CSFB. SCFC. CD117D. CD34E. IL-745. 分_______泌IgA 的浆细胞主要分布于:A. 淋巴结浅皮质区B. 淋巴结副皮质区C. 脾小结D. 脾脏中央动脉周围淋巴鞘E. 派氏集合淋巴结二、名词解释1. 中枢免疫器官(central immune organ)2.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3.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4.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 HSC)5. 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6. 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三、简答与论述1. 简述免疫系统的组成2. 简述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
3. 简述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来源、特征和表面标志。
答案:一、单项选择1. CCBDB 6. EBDDD 11. EBDDA 16. EACEB21. CDBAE 26. ACDDE 31. EDACE 36. BBADD41. AAC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