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守株待兔》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知识点梳理课前预习1.朗读①朗读课文共( )句话,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写的是一只兔子偶然撞死在田边的_____,一个农夫捡到了,从此就放下锄头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芜了。

3.生字词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守株待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宋耕释冀4.理解①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试着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因释其来而守株。

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把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5.搜集另一则寓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守(shǒu)把守守候守望守卫株(zhū)株守植株株距一株待(dài)期待接待等待担待(dāi)待会儿宋(sòng)仿宋南宋北宋宋瓷耕(gēng)耕种耕地耕耘触(chù)接触感触触犯触角颈(jǐng)头颈瓶颈颈椎释(shì)解释诠释阐释释放其(qí)其中与其其实尤其多音字:为wéi(为人)wèi(为什么)字义: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了解作者: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

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

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期末专项复习(课内阅读)(含答案)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专项复课内阅读一、荷花(节选)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我会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

2.第一自然段共有句话。

从第句到句,写了荷花开花时的三种不同状态。

描写荷叶的句子是第句。

3.我能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为什么说这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呢?二、花钟(节选)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要是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XXX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昏迷——()蜷缩——()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画出来。

3.“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中“一现”一词说明昙花开放的时间,生活中人们用成语“”形容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

4.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补充下面的句子。

早晨六点,XXX;下午五点,紫茉莉。

三、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

“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

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一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

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

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含答案)

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争雁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

”其弟争曰:“舒雁烹宜,翔雁燔宜。

”竟斗而讼於社伯。

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1)将援弓射之()(2)竟斗而讼於社伯()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哥哥的意见是;弟弟的意见是;社伯的意见是。

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答案:1.拉争吵2.把大雁煮着吃把大雁烤着吃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3.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

鹬蚌相争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

蚌①方出②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③箝其喙。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④禽之。

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⑤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释义:①方:刚刚。

②曝:晒。

③箝: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④禽:同“擒”,捕捉,抓住。

⑤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1.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苏代把国和国比成了故事中的鹬和蚌,把国比成了渔者。

3.苏代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鹬和蚌都不肯相让,渔夫看到了,就把它俩一齐捉去了。

2.燕赵秦3.劝赵国不要攻打燕国。

小学语文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很多家长说自己的孩子看书很多地方看不懂,很多孩子看书时不知道其中内容,那么就不能说是看懂了。

今天,为大家收集了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文学常识,看看您的孩子知道多少吧。

小学1-6年级语文常识、名言名句、成语、谚语、歇后语大汇总!2、常用的成语归类。

3年级《守株待兔》丁秀

3年级《守株待兔》丁秀

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短小精炼、言简意丰的文言文寓言故事。

故事讲的是宋国有位农夫,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撞到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

结果,他再也没有等来兔子,却最终被宋国人耻笑,告诉我们:不能抱着侥幸心理,要脚踏实地。

本课既是寓言故事,又是文言文,要引导学生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语言的魅力。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有着丰富的阅读经验,部分学生已经读过白话文版的《守株待兔》,对故事有了大致了解。

但是,文言版的《守株待兔》学生还是第一次见。

他们理解文言中的关键词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教学准备】搜集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目标】1.会认“耒”“耕”等字,写好“株”“待”“耕”等字,背诵课文。

2.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3.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寓言,明白道理,懂得:不能心存侥幸,要脚踏实地,用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把课文读准、读通、读懂,读好“因释其耒而守株”。

教学难点:能借助注释、结合插图读懂寓言,明白道理,懂得:不能心存侥幸,要脚踏实地的创造美好生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都喜欢读故事,平时读过哪些故事?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师指导“守”“株”“待”的写法。

(出示田字格,板书课题,生书空。

)3.看插图,猜一猜:“株”指什么?守株待兔是什么意思?学法指导:结合图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板书:结合图片)4.带着理解,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阅读经验谈起,学生有话可说,激发他们学习寓言故事的兴趣;结合插图,引导学生结合图片理解文言中的关键词,教给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二、初读寓言,读准读通1.《守株待兔》这个寓言故事是2300年前大思想家韩非子写的。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时训练-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人教部编版,含答案)

类文阅读-5.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土查村离县城约有两百公里,两面傍山,中间有一条公路,有一条窄窄的河。

几百户人家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河两边的山坡上。

由于地理位置太偏僻,外地人是很难到土查村的。

数十年过去了,能够让土查村人兴奋点的事是:有一年一支钻井队进山来,到处打炮钻洞,有说是找石油,有说是寻宝。

热闹一阵子离去后,给土查村人留下了很长时间的念想儿。

土查村的村委会坐落在进山不到十公里的一处河滩地。

村委会是一个四合院的小青瓦房,四周长满了树,有楠木、香樟、麻柳,还有桃树、杏树、李树、核桃树等。

在院门前,有一棵古树特别显眼,高约二丈,粗如水桶,枯死的树根比树干大好几倍。

土查村打算利用这棵古树打造守株待兔这张文化品牌。

村委会先是开小会,取得一致意见后,又召开村民大会。

村主任在会上大发感慨:我们这里有山有水,一年四季树绿花红,可是没有厚重的文化吸引外地人来,资源无法整合,开个小店卖东西都是赚自己人的钱。

我们怎么办呢?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打名人牌,有争李白故里的,有打武松牌的,连西门庆这样的恶人也有人在争。

前不久,我去了乔家大院,就是一个卖豆腐起家的商人盖起来的几十间房子,后来人去房空,当地把它打造成风景区后,围绕这座房子摆摊设点卖旅游产品,养活了很多人。

我们村委会将把这座四合院打造为历史文物陈列馆,将村委会门前的这棵古树打造为《守株待兔》里的那棵树,这样我们村就有了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不愁没有人来旅游参观。

村民表决同意后,村委会起草报告送到镇里,领导很快就签署意见同意,并报上级有关部门。

得到的批示是:打造文化品牌,是地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深刻表现,有关部门责无旁贷,要大力支持。

得到尚方宝剑后,土查村筹备召开了首届国际思想家寓言家韩非子研讨会。

很多专家提交了论文。

韩非子出生在韩国,韩国当时的都城即今天的河南新郑。

这没有争议,但是就《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中那株树桩到底在哪里、今天还存不存在的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主题阅读(一)我爱大自然可以说,世界上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值得我们去爱,而藏在我内心深处永恒的爱却是对大自然的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我爱的对象。

总之一句话,我爱大自然的一切!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

她把四季风景送给了人类。

不管是暖风阵阵的仲春,烈日炎炎的盛夏,天高气爽的深秋,还是银装素裹的寒冬,都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裁缝。

她挥动自己神奇的剪刀,为森林、山峰裁剪出一套又一套的衣服。

首先,她给它们做了一套浅绿的衣装,让春姑娘为它们穿上;接着,她又做了一条色泽鲜艳的裙子,让夏小姐给它们换上;之后,她又做了金黄色和银白色的大衣,让秋冬两位使者带来。

就这样,一套又一套神奇而美丽的衣装,给大地、森林、山峰增添了光彩。

大自然像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

她派松树告诉人们遇到困难不要退缩的道理;她让绿叶告诉人们默默无闻地工作,不求回报的道理;她又叫小草告诉人们顽强生存的道理。

人类在这位神奇老师的指导下,不断锻炼自己,丰富自己。

大自然像一位慈母。

她抚育弱不禁风的小花,锻炼身体强壮的大树。

她让人们在树下乘凉,让孩子们在草地上玩耍,她让人们摘树上的果子,她让人们畅饮河里的清水……人类在她温暖的怀抱里成长,她也心甘情愿地去奉献自己。

大自然又像一位严父。

他在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时从不宽容。

因为这一切的一切,我才爱大自然,爱它的神奇、善良和美丽。

1.【日积月累】读一读,填一填,记一记。

暖风阵阵的()烈日炎炎的()天高气爽的()银装素裹的()弱不禁风的()身体强壮的()2.【内容探究】读文章,填一填。

(1)文章把大自然分别比作魔法师、裁缝、老师、慈母、严父。

(2)大自然的特点是:神奇、善良和美丽。

我认为大自然还有这样的特点:3.【拓展想象】你会把大自然比作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大自然的风大自然里,谁是最自由的呢?也许是它。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主题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主题阅读训练第二单元阅读主题本组教材以“寓言故事”为主题,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和一篇略读课文《池子和河流》。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告诉我们说明不努力做事,心存侥幸,而想到的收获,是不可能的。

《陶罐和铁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鹿角和鹿腿》这则寓言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

《池子和河流》这则寓言讲述了池子和河流的观点不同,导致了它们最后的结局不同。

阅读方法学习本单元课文,要边读边想,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从而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还要学会把图画的意思写清楚。

精彩片段(一)阅读《守株待兔》,回答问题。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因\释\其耒而\守株B.因释\其耒而守\株C.因\释其耒\而守株2.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3.对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农夫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一定会等到兔子。

B.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有所收获,否则终将一无所获,留下终身遗憾。

(二)阅读《陶罐和铁罐》片段,回答问题。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________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________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________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________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含解析)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文言文阅读1.龟兔竞走龟与兔竞①走②,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③。

及兔醒,则龟已先至④矣。

【注释】①竞:比赛。

②走:跑。

③息:停止。

④至:到达(1)用“"画去下面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竞走(jìn jìng) 中道而眠(mián mán)龟行迟(xíng háng) 龟已先至(zìzhì)(2)读古文,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中道而眠:___②龟已先至矣:___(3)根据古文的意思,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①《龟兔竞走》写的是乌龟和兔子一起散步的故事。

( )②《龟兔竞走》告诉我们没有好好睡觉,就没有体力赢得比赛,所以我们要早睡早起。

( )③《龟兔竞走》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主要写了一只骄傲的兔子和一只坚持不懈的乌龟赛跑的故事。

( )(4)读古文,回答问题。

《龟兔竞走》中,兔子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乌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兔子失败的原因是:___乌龟成功的原因是:___2.阅读理解。

酸酒有上酒店而嫌其酒酸者,店人怒,吊之于梁。

客过问其故,诉曰:“小店酒极佳,此人说酸,可是该吊。

”客曰:“借一杯我尝之。

"既尝毕,攒眉谓店主曰:“可放此人,吊了我罢。

”【注释】①故:原因。

②佳:好。

③尝:品尝。

④既:已经。

⑤攒(cuán)眉:皱眉。

(1)找出两个表示神态的词语:。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写写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3)想一想:客人为什么最后说“可放此人,吊了我罢"?___(4)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A.假话终是假话,真理总有人会舍命坚持的。

B.做人不能蛮横无理。

C.人只有学会变通,才不会受到伤害。

D.做人不可以太固执。

3.小古文阅读。

滥①竽②充数③齐宣王使④人吹竽,必三百人。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讲解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讲解

【预习】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讲解课前预习1.朗读①朗读课文共( )句话,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写的是一只兔子偶然撞死在田边的_____,一个农夫捡到了,从此就放下锄头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芜了。

3.生字词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守株待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宋耕释冀4.理解①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试着用“/”给下列句子断句.因释其来而守株。

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把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5.搜集另一则寓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课文知识点我会写守(shǒu)把守守候守望守卫株(zhū)株守植株株距一株待(dài)期待接待等待担待(dāi)待会儿宋(sòng)仿宋南宋北宋宋瓷耕(gēng)耕种耕地耕耘触(chù)接触感触触犯触角颈(jǐng)头颈瓶颈颈椎释(shì)解释诠释阐释释放其(qí)其中与其其实尤其多音字:为wéi(为人)wèi(为什么)字义: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了解作者:韩非(约前280一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出身韩国贵族。

师从荀子。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

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2021春统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练习题

2021春统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练习题

2020春统语文三年级下册第5课《守株待兔》图文讲解+练习题课前预习1.朗读①朗读课文共( )句话,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通顺流利)地朗读。

②边读边在课文中圈生字,画生词,不明白的画上“?”。

2.概括本文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写的是一只兔子偶然撞死在田边的_____,一个农夫捡到了,从此就放下锄头整天_____,希望再有兔子撞死,可是他__________,田地也荒芜了。

3.生字词①读词语,不会读的在旁边做上标记。

守株待兔兔走触株折颈而死②认生字,在上面注上拼音。

宋耕释冀4.理解①借助注释,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因释其未而守株,冀复得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试着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因释其来而守株。

③这个故事的结果是怎样的?把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5.搜集另一则寓言,把故事讲给同学听。

知识点我会写守(shǒu)把守守候守望守卫株(zhū)株连植株株距一株待(dài)期待接待等待担待(dāi)待会儿宋(sòng)仿宋南宋北宋宋瓷耕(gēng)耕种耕地耕耘触(chù)接触感触触犯触角颈(jǐng)头颈瓶颈颈椎释(shì)解释诠释阐释释放其(qí)其中与其其实尤其多音字:为wéi(为人)wèi(为什么)字义:①株:露在地面上的树的根和茎。

②走:跑。

③折:折断。

④因:于是。

⑤释:放下。

⑥来:古代用来耕田的一种农具。

⑦冀:希望。

③复:再,又。

⑨身:自己。

了解韩非,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

《韩非子》集先秦法家学说大成的代表作。

韩非死后,后人搜集其遗著,并加入他人论述韩非学说的文章编成。

《五蠹》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全文近四千七百字,是先秦说理文进一步发展的代表作。

作者列举了大量的事实,在对比中指出古今社会的巨大差异,论据充分,词锋锐利,推理切中要害。

教材分析:《守株待兔》改编自《韩非子》中一文,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野兔,从此他丢下锄头,整天守在树桩旁边等着,结果再也没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守株待兔》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守株待兔》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出自《韩非子•五蠹》
1、解释词语意思。

株:走:触:折:
因:冀:释:
复:身:为:
2、用自己的话说说“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意思。

4、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5、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
6、如果这个守株待兔的人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呢?
7、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解释词语意思。

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冀:希望。

释:放,放下。

复:又,再。

身:自己。

为:被。

2、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3、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4、侥幸得到兔子
5、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不劳而获
6、我想对这个守株待兔的人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你赶快种地吧。


7、做事不能不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正所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下课内阅读专项训练一、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一)绝句①迟日江山丽,②春风花草香。

③泥融飞燕子,④沙暖睡鸳鸯。

1.本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迟日:丽: .泥融: . 鸳鸯:_________ .3.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 “春日迟迟”。

这里用以突出_______的阳光,以统摄全篇。

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的_________景色。

第二句诗人把________、_________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收到了让读者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________,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

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

第四句是勾勒静态景物。

春日冲融,日丽沙暖,_________也要享受这春天的温暖,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的_________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________情怀的表露。

(二)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

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清明: .纷纷: .欲断魂:借问: .3. 清明节,传统有与亲友结伴踏青、祭祖扫墓的习俗。

可是诗中的“______”却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______、凄凉的,再加上春雨________,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情绪低落到似乎不可支持。

然而“行人”不甘沉湎在孤苦忧愁之中,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让自己能置身于人和酒的热流之中。

于是,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________。

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_________、明快。

4.古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燕子》片段,回答问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及答案(一)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1.这段主要写了。

2.按短文内容填空:()的翅膀()的尾巴()的燕子()的羽毛3.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

参考答案:1.燕子的外形特点。

2.轻快有力剪刀似的可爱活泼乌黑3.比喻燕子的尾巴剪刀(二)XXX带了它的双剪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

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XXX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1.描写燕子飞行的动词有。

这些动词突出了燕子的。

2.给下列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横掠(lüèluè)沾了(XXX)一下荡漾(yàngyáng)参考答案:1.斜飞飞横掠沾轻快机灵2.XXX(三)XXX曾经开了不少了。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暴露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照旧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碎似的。

1.第()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色彩的词语是(),写荷1叶形态的词语是(),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

2.作者细致观察了()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用“”画出来。

3.照样子写一写:挨挨挤挤参考答案:1.2碧绿大圆盘挨挨挤挤2.3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暴露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照旧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碎似的。

3.明明白白干干净净清清楚楚(四)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部编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请为文段加个小标题,写在文段前面的横线上。

2.找出文中表示造纸过程中的动作的字词,用这些字词把造纸流程图补充完整:剪碎或(________)→(________)→捣烂→(________)→(________)。

下面的图片对应的步骤是(________)3.为什么蔡伦的这种造纸方法能够传承下来?结合文段内容,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4.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另外三大发明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5.照样子,写词语。

挨挨挤挤(AAB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第一自然段中第________句描写荷叶。

这句话中,写荷叶颜色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形状的词语是________,写荷叶多而密的词语是________。

7.作者细致观察了________种白荷花开放的姿势。

按荷花开放的程度排序,填序号。

________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________花瓣儿全展开了。

________还是花骨朵儿。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这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决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有可能发现真理。

统编(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阅读训练(含答案)

统编(部编)版语文3年级下册 第2单元 阅读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阅读训练一、文言文阅读课内回放。

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翼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2)因释.其耒而守株___________ 。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4)而身.为宋国笑___________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3.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课文片段和短文,完成练习。

陶罐和铁罐(节选)“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地问。

“不敢,铁罐兄弟。

”陶罐()地回答。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的神气。

“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再说……”□住嘴□铁罐()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陶罐不再理会铁罐。

(作者:黄瑞云)5.在选文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6.选出描写神态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并完成练习。

谦虚轻蔑傲慢恼怒从这些词语中,我体会到了铁罐的,陶罐的。

7.请你联系上下文,把第4自然段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选文主要运用了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的发展。

【部编】2020春季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2020春季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全册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2020春季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阅读全册精品同步练习(含答案)班级:_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说明:此文档是本人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参考教参中有关阅读方面的应知应会点精心编写而成。

27篇课内阅读与2020人教版新教材完全同步,每课一练,题型丰富,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节省了您在题海中苦苦寻觅的时间。

阅读后附有参考答案,不用在为答案而伤脑筋!您也可打印成册,发给学生当阅读作业使用,相信做完全套试题,您的学生阅读能力定会显著提高!下载后删去本段提示即可!第一课古诗三首(一)《绝句》迟日江山丽,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沙暖睡鸳鸯。

1.将诗句补充完整。

2.《绝句》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______。

作者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________。

3“燕”字是_________结构,按部首查字典应查_____部,再查______画。

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4.“迟日江山丽”中,“迟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春日》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这首诗是______代诗人______写的,号_______________。

2.“惠”的读音是_______,可组成词语__________;“崇”的读音是_______,可组成词语________。

3.全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七种景物。

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图画。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6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6课)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6课)第1课古诗三首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要正确划分古诗的节奏,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古诗的韵味。

如“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韵脚是“zhī”,朗读时韵脚要重读;还要把握古诗的情感基调,感受古诗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如朗读《三衢道中》时语速要平缓,语调要欢快些,读出诗人山行时的愉悦心情。

背诵古诗要讲究方法,尝试回忆背诵法: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记忆的效果。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分别写了怎样的景象。

《绝句》描写的是春回大地,万物苏醒,暖融融的太阳,将万里江山照耀得非常美丽;春风吹拂,绿草如茵,鲜花飘香,春意盎然。

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

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

《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早春的清晨,诗人信步江畔。

迷离的晨雾尚未散尽,令人仿佛置身仙境。

转过青青的竹林,一株桃树闪入眼帘,看那满树花苞,已有两三枝绽放笑脸。

一阵“嘎嘎”的欢叫传入耳中,循声望去,三两只鸭子迈着蹒跚的步子,游过水边的嫩苇丛,在江水中自在游弋。

江水转暖了,河豚上市的时节也到了!《三衢道中》描写的是梅子泛黄的时候,正是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上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

回程正好走山路,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声声黄鹂的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第2课燕子1.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

背诵第1~3自然段。

(1)朗读指导:首先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然后想象画面,什么样的燕子在怎样的春日里飞行、停歇。

朗读时要突出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的美景,读出作者对春天和燕子的喜爱之情。

(2)背诵时要先反复朗读课文,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后练习第5课《守株待兔》部编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课后练习第5课《守株待兔》部编版
• 守株待兔是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文化背景和寓意,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 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故事情节的安排:如何设置悬念、 高潮和结局
场景描绘的技巧:如何运用修辞 手法和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场景
添加标题
课堂问答:鼓励学生提问,增强 课堂互动性和参与度
守株待兔故事背景
守株待兔故事寓意
守株待兔故事中的道理
守株待兔故事中的角色分 析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讨论成果分享方式
讨论成果评价标准 讨论成果评价反馈
其他人物:无具体形象描述
守株待兔的故事 告诉我们,不劳 而获是不现实的, 只有通过努力才 能获得成功
故事中的农夫因 为一次偶然的机 会得到了一只兔 子,却因此放弃 了努力,最终一 无所获
故事告诉我们, 只有通过自己的 努力才能获得真 正的成功,而不 是依赖运气或偶 然的机会
故事中的兔子并 不是农夫的财富, 而是他的教训, 让 时代背景:战国时期 作品:《韩非子》 文学成就:散文家、法家代表人物
守株待兔的背景
守株待兔的过程
守株待兔的结果
守株待兔的寓意
农夫:勤劳善良,踏实肯干, 但缺乏变通和创新精神
守株待兔者:愚蠢无知,不 务正业,只想不劳而获
兔子:机警敏捷,善于观察 和思考,但过于自信和轻率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课 文 背 景 与 作 者 简 介 03 课 文 内 容 梳 理 04 重 点 字 词 解 释 与 练 习 05 句 子 理 解 与 运 用 06 阅 读 理 解 与 拓 展 思 考
守株待兔的出处和故事背景
故事中的寓意和启示
课文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课外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课内、课外阅读》专项精选试卷 附答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课内、课外阅读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赵州桥》选段,完成练习。

(15分)赵州桥非常雄伟。

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

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

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造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减少)了桥身的重量,(节省节制)了石料。

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

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湛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1.用“”画出括号里使用恰当的词语。

(4分)2.选段第1自然段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主要是从、宽度、、造型特点等方面来介绍赵州桥的。

(6分)3.赵州桥的设计有哪些优点?用“”在文中画出来。

(5分)二、阅读《肥皂泡》选段,完成练习。

(15分)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这时大家都悬着心,仰着头,屏住呼吸,——不久,这光丽的薄球就无声地散裂了,肥皂水落了下来,洒到眼睛里,大家都忽然低了头,揉出了眼泪。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

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

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5《守株待兔》预习及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5《守株待兔》预习及课后练习题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5《守株待兔》教案及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守株待兔白日做梦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特点,言简意赅,抑扬顿挫。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学习寓言,悟出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构思巧妙,推陈出新,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探讨中,想象中,思维碰撞中,明白了寓意,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

这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的一节课。

不足之处: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但同时我还有一些新的思考:要是这节课能从人物评价着手,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也是一则文言文。

讲有一个宋朝的种田人,因为在自己田里捡到一只触木桩而死的野兔,就整日坐在木桩旁守着,等候兔子再一次撞死。

因而被本国人耻笑。

告诉我们不能白日做梦,不劳无获的道理。

【写作背景】本文出自先秦·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柱,折颈而死。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

兔子自己撞死在树墩子上,这是生活中的偶然现象。

宋国那个农夫却把它误认为是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最后落得个田园荒芜,一无所获。

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们一定不要做“守株待兔”式的蠢人。

【作者介绍】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与李斯同师苟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及答案-《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出自《韩非子•五蠹》
1、解释词语意思。

株:走:触:折:
因:冀:释:
复:身:为:
2、用自己的话说说“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的意思。

4、为什么种田人释其耒而守株?
5、像他这样什么也不做,一心守着树桩子,满脑子都是兔子来撞死,你能用一个词形容种田人吗?
6、如果这个守株待兔的人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呢?
7、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解释词语意思。

株:树桩。

走:跑。

触:撞到。

折:折断。

因:于是,就。

冀:希望。

释:放,放下。

复:又,再。

身:自己。

为:被。

2、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树桩。

一天,一只跑得飞快的野兔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死了。

3、于是,农民便放下他的农具日日夜夜守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能再得到一只兔子。

4、侥幸得到兔子
5、白日做梦痴心妄想不劳而获
6、我想对这个守株待兔的人说:“你真傻呀!你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那只是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怎么能天天想好事呢?你赶快种地吧。


7、做事不能不努力就希望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

正所谓: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