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现状

合集下载

日本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
由于自然灾害等灾难事故往往超出了发生地的承受能力而不得不向外部寻求援助兼之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因此建立一个有力的灾难紧急医学救援应急指挥协调与管理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中国目前的医学救援力量分散于各部委军队中如何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灾害应急救援研究成果队伍和资源建设适应国情的综合医疗救援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实现应对重大灾害医疗救援的集中协调管理对于提高中国紧急医学救援的效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 图分 类号 : R 1 2 9 ; R 1 9 7 . 2 ; R1 9 9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9 5 6 1 ( 2 0 1 4 ) 0 3 — 0 4 0 7 - 0 2
日本受地理环境影响 , 自然灾害频发 , 其经过长 期的建设与发展 , 目前已形成 比较完备 的灾害医学救 援体系 , 在救灾减灾等过程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 文通过对 日本的灾害医学救援体系进行剖析 , 以期对 完善 中国的医学救援体系提供借鉴。
处) 以及 紧急 医疗课 ( “ 课” 相 当于 中 国部 委 的 司局 设 置) [ 2 】 , 必 要 时设 置 灾 害对 策 本 部 , 负 责 紧 急状 态下 的
医学救援 、 灾后恢复及相应的保 障工作 。 灾 害发 生 后 的 现场 救 援 活 动 一 般 由事 发 地 政 府 负责组织实施。一旦遇到非常紧急事件 , 部分地方政 府可能处于机能瘫痪状态时 , 日 本的灾害对策法规定

美军战场联合搜救体系现状

美军战场联合搜救体系现状

是由专门组建的战斗单元执行,搜索并援救存在或被 划和救援需求,另外还负责制订联合人员搜救指南和相
认为存在生命危险的人员,其中包含搜救、后勤保障、 关搜救装备的定制研发,搜救任务完成后的材料整理、
转运、救治等要素,是一种集搜救、援助、保障于一体 评估和存储,安排人员搜救培训和演习等。在战区层 的联合行动 。 [1,2] 近年来,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长, 面,由战区指挥官负责在其职责范围内规划和执行人员
2014-03 马航 MH370 搜救,但总体而言我军的搜救体 划执行,并设立搜救的协调、情报联络框架和联合人员
系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将简单介绍美军战场联 搜救中心(Joint Personnel Recovery Centre,JPRC)。该部
合搜救的做法经验,供同道参考。
门是联合搜救部队指挥官的行动协调中心,负责审核并
1 组织指挥
完善搜救计划和上级的命令规划,协调和监测搜救任务, 制 订 搜 救 的 通 信 和 物 资 需 求,制 订 标 准 化 的 通 知 程 序
为有效实施战场人员搜救行动,美国军队层层分 (如通信或信号指令、数据发放方式、日常问题和密码、 工,责任明确(图 1)[1]。在整个军队层面,由参谋长联 近距离和远距离识别信号等),准备搜救所需的战术、技
230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 年 4 月 第 7 卷 第 4 期 Chinese Journal of Disaster Medicine, Vol.7, No.4, April, 2019

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相关问题解答

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相关问题解答

灾害医学救援体系相关问题解答

第一节灾害医学救援概述

1.灾害医学救援的概念是什么?

灾害医学救援是研究灾害条件下进行医学救援的科学规律、方式、方法、组织的一门学科,它不是传统医学的简单分支,而是急救医学、工程脱险技术和应急管理三门学科在灾害救援过程中的高度融合。灾害救援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灾害现场伤员救治,包括:营救幸存者,进行检伤分类、现场急救;疏散和运送伤员;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灾后心理障碍的处理;灾后帮助当地医院的重建与医疗培训工作。

2.灾害医学救援的特点是什么?

灾害医学救援的特点是:①灾害救援组织机构的随机性;②灾害救援现场的危险性;③灾害伤情救护的复杂性;④救护活动的阶段性;⑤灾害医学救援的社会性;⑥灾害救援的特殊性;⑦灾害救援的协作性;⑧灾害现场各种物品供应的紧迫性;⑨灾害现场卫生防疫的重要性。

3.什么是灾害医学救援的组织体制?

灾害医学救援的组织体制是灾害伤病员救护和传送工作的组织形式及基本制度,包括救护机构的设置、救护任务和救护范围的区分。该体制以分级救护为宜。

4•什么是分级救护?为什么要进行分级救护?

分级救护是指把承担灾害伤病员救护的医疗机构,按技术高低和措施的复杂程度分成若干等级,并按从低级到高级的梯次配置,把伤病员的整个救护过程从时间、距离上分开。伤病员在转送过程中,通过这些救护机构得到逐步完善的治疗。这种救护与转送结合的分级救护过程是灾害伤病员救护的基本组织形式。

灾区的救护条件受限,无法处理复杂的伤情及收容大量伤员。因此,伤病员必须经过现场抢救后转送至第二级或第三级治疗,将一个医院承担的救护全过程由三级或两级救护机构分工实施。但并不是每个伤病员都需要经过三级救护,应依据病情的轻重决定最终治疗机构的等级。如重伤病员是三级,2~3周能治愈的伤病员为两级。

美国急救体系

美国急救体系

高级生命支持(advanced life support, ALS)救护车
在常规生命支持救护车的基础之上,装备有
更加复杂的和更加精良的生命维持设备, 装备有能够和医师或医院通话的无线对讲系 统, 两名或多名医护人员,其中,至少有一名注 册的医疗辅助人员(paramedic)、或注册护 士、或急症医疗技师。
第二环节,急救医疗服务系统的快速启动
(Rapid Activation of EMS):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指挥调度中心的调度人 员接到现场求救电话后,迅速判断求救者需要 何种救助,然后立即派遣适当的专业急救人员。
第三环节,高级院前救护(More
Advanced Prehospital Care ):
1990年,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致力于平
息各种公害。 2001年“911”事件后,联邦紧急事务 管理署致力于全民的准备及国土的安 全。 2003年,加入国土安全部及紧急情况及 准备理事会,成立了联邦国土安全部.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美国联邦政府有20多个部门 包括军队和警察是紧急情况及准 备理事会的成员单位,而紧急情 况及准备理事会就设在联邦紧急 事务管理署
小组合作
• 覃旭 • 张盼 • 吴玉梅 • 何玉娇
PPT制作
• 李兴 • 杨明 • 陈远
• 陈远
资料收集
演讲
文字文字文字文字

创伤医学体系建设——来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创伤医学体系建设——来自美国的经验与启示

【 关键词 】 创伤 医学; 创伤救治模式 ; 流行病 学特征 ; 医师培训 【 中国图书分类号 】 R 6 4 1
Bu i l d i n g u p t h e t r a u ma s y s t e m i n Ch i n a:Le a r n i n g f r o m t h e Un i t e d S t a t e s
创伤 发 生的 流行病 学特征 、 损 伤控 制 、 医疗 急救及 资 源分 配等与创 伤 医疗相 关的现
状, 更好地指 导 医学群体 、 公 众和政 策制 定者 。 自 N T D B创 始 以来 , 接 收到 全 国各 级
医院上报 的创 伤病例增加 了 1 6 0 % 。2 0 1 4全年收 集到 美国和加拿 大 7 5 8家医疗机 构 8 1 4 6 6 3名人 员的创伤记 录 , 包括 2 3 0家 I 级创 伤 中心 , 2 6 5家 Ⅱ级创 伤 中心 , 2 0 5家
全球化 带来经济与文化繁 荣发展 的 同时 , 蕴藏在 现代 出行 方式 百度文库的健 康风 险也
随之增加 。据世界 卫 生组 织的数据 显 示, 与2 0 0 4年 的排 名 第九位 相 比 , 交通事 故在
2 0 3 0年将成 为全球 范 围内排名第五位 的致 死原 因 , 未来各 国面 临的创伤 救 治人数 势 必会显著增加 。 美国外科 医师协会 ( A m e i r c a n C o l l e g e o f S u r g e o n s , A C S ) 在2 0 0 7年 发 起建 立美 国创伤 注册数据银行 ( N a t i o n a l T r a u ma D a t a B a n k , N T D B) , 旨在 了解和研 究

灾难医学救援体系中引入国际标准培训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灾难医学救援体系中引入国际标准培训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lim J I )i-a-l.'i \].'<| . J.imiaiN 2〇2l.\nl.H i\〇.l ^021 '| 1M,:\)lfi /c 'V-' I H i] 11 M H1 J I'1. 7: J l:-r;-灾害医宁研究tm 灾难医学救援体系中引入国际标准培训项目的

实践与思考

杨颖、刘平1,曲佳1,朱敏1,高子涵1,张新宇2

1.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北京100〇48;

2.解放军总医院卫勤训练中心,北京100850

摘要:目的借鉴美国及美军成熟院前急救和战术战伤救治培训流程方法,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军民融合灾难

医学培训体系。方法通过前期引进美国急救医技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s,

N A E M T)院前创伤生命支持(pre — hospital trauma life support, PH TLS)、战术战伤救治(tactical combat casualty

care, T C C C)等国际标准化培训项目,将其具体方法流程融入灾难医学培训实践,以灾难、事故现场等批量伤员

出现为培训背景设定,考核受训人员的培训效果。结果将国际标准化P H T L S和T C C C课程运用于灾难医学

救援人员训练,得到学员积极反馈,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结论可将近期引进的国际标准培训项目?丨入我

国灾难医学救援培训体系,使现有培训体系更加标准、快捷、有效。

关键词:灾难医学、救援体系、标准化培训

中图分类号:R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丨673-6966(2021)0卜0023-04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黄色 : 较重的损伤 ( 包括需要手术和特殊处理 , 但可延迟进 行);
绿色 : 没有危及生命和肢体安全的损伤 ;
黑色 : 死亡和明显致命无可挽救 。
现场检伤分类注意事项
1.最先到现场的医护人员应尽快进行检伤、分类,并由
具有一定创伤救治经验的高年资医生最后确定检伤结果。 2.检伤人员须时刻关注全体伤病员,而不是仅检查、救 治某个危重伤病员,应处理好个体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 系。 3.伤情检查应认真、迅速,方法应简单、易行。
椎),可用提頜法等; 3)、没有呼吸=黑。
(3)第三步:血液循环 1)检查桡动脉或微血管血液循环回流时间; 2)任何循环不足(不能感觉到桡动脉跳动或微血管 血液循环回流时间大于2秒)=红; 3)循环良好→第四步。 (4)第四步:清醒程度 1)检查脑部有否受伤 ; 2)询问伤者简单问题或给予简单指令; 3)能回答或按照指令行事→绿(?黄)不能=红。
伤员就治转运要视其数量 、 伤情 、 现场
与医疗机构的距离 、 地理交通 、 气候等
情况决定。
救援现场伤者分流:
1.初步分流: (1)第一时间接触伤者并对其做出快速判断;
(2)目标是找出红色类别;
(3)如有可能亦包括黄色类别; (4)将伤者依次编号及记录人数。
2.二次分流:
(1)对现场等候的伤者作出详细的评估; (2)确定初检未检出的黄类伤者。

国内外灾害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现状

国内外灾害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建设现状

个紧急医学救援做出决策及技术支持。 承担完全责任。并且建立了良好的信息
NDMS 应用最广泛的有以下三个系 传递系统,使紧急救援的管理和决策快
统:联邦紧急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 速而有效。
紧急管理过程中的计划、协调、响应、 培训和演习事务;网络紧急管理系统,
2.3 日本灾害紧急医疗救援体系现 状 [5]
疗救援的法律法规。德国颁布各种法律 承担灾害紧急医学救援指挥决策功能。
明确国家实行属地管理,州政府负责在 国家灾害医疗中心同时承担对全国紧急
和平时期向公民提供紧急医学救援,联 医学救援人员的专业培训职能,合格医
邦州负责推动议会立法、建设消防与救 务人员就成为 DMAT 认证成员,一旦
援力量、集中紧急培训、统一救援行动、 灾害发生,灾害急救便开始响应,受过
主要用于城市开展事故管理、紧急指挥
日本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是以国家
调度、资源调度及文档管理;灾害损失 级灾害医疗中心为核心,以全国 47 个
评估系统,主要用于预测地震可能造成 都道府县 600 余家灾害指定医院为紧急
的损失以及应采取的紧急措施,以便在 救治的主体医院,其余公立医院、红十
备灾和防灾过程中,通过加强对建筑物 字会医院、大学医院和私立医院等作为
指挥与协调灾难救援等。而德国政府仅 认证的 DMAT 成员组成灾害急救医疗
在灾难超出联邦州能力范围、联邦州请 小组迅速奔赴现场,开展救援工作。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
定期组织针对突发事件的医学救援培 训和演习,提高医务人员的应急能力 和技能。
要点三
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 机制
与公安、消防、卫生等相关部门建立 联动机制,协同应对突发事件Hale Waihona Puke Baidu确保 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国际紧急医学救援经验借鉴
01
美国经验
02
欧洲经验
美国在紧急医学救援方面较为成熟, 建立了联邦、州和地方政府三级紧急 医疗服务体系,各级机构职责明确, 协同性好。
完善社会应急救援机 制
加强社会应急救援机制建设,完善应 急预案,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紧急医学救 援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 性公共卫生事件。
THANK YOU.
紧急医学救援指挥系统
应急指挥平台
各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应建立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信息共享、远程会诊等功 能。
现场指挥部
在突发事件现场设立的临时指挥部,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工作,保障现场的 急救和转运等工作。
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建没
专业队伍建设
建立不同专业领域的紧急医学 救援队伍,如急诊医学科、重
症医学科、外科等。
02
紧急医学救援组织与体系
紧急医学救援组织架构
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中心
负责指导全国各地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紧急医学救援网络。

美国急救体系

美国急救体系

第二部分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发展简史
美国急救体系发展
1966年,一份题
目为 “事故死亡与残 障:一种被现代社会疏忽的疾病”报 告。 1966年9月,《公法 89—564,公路安 全条例》 1973年,美国国会颁布 《公法93— 154,急救医疗服务条例》。
1979年,成立了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
小组合作
• 覃旭 • 张盼 • 吴玉梅 • 何玉娇
PPT制作
• 李兴 • 杨明 • 陈远
• 陈远
资料收集
演讲
文字文字文字文字
第四环节,院内救护(Hospital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are):
病人被送到医院急诊科(中心)后,急诊科工作 人员快速接管病人,开始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在所 有急诊科的专业人员中,训练有素的急诊护士是最早 接触病人的群体,他(她)们以最快的速度评估病情, 判断威胁病人生命的因素。 在全美绝大多数医院的急诊科或急救中心均配备 有专业的急诊医师,他们为病人或伤员提供进一步的 稳定病情的服务。。
美国急救体系
1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概念
2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发展简史
3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基本元素
4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运作流程
5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的缺陷
第一部分 美国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概念

灾难医学 有概念,缺体系

灾难医学 有概念,缺体系

山一样 , 救援工作 一度 陷入 困境 。在 等待救援工具 的过程 中, 陈坚 一直 给 自己打 气 , 大
难不死 , 必有后福 , 他还 没见过 自己没有 出生 的孩子 呢。双作用千斤顶来 了, 障碍一个
个被排 除。晚上 8时 4 分 , 0 陈坚终 于获救。但是 , 现场没有 医疗 队, 没有担 架。救援 也 人 员抬着 陈坚翻越 废墟 , 攀过 一座严 重变形 、 向上呈 6 度拱 起 的铁桥 , 往设在 北川 0 赶 中学 的医疗 点。 时间在 分分秒秒地流逝着 , 最终 陈坚没能迈过那座桥 , 河滩上他的生 在
做 到搜 救和 医疗急救环 环相 扣 , 不耽 误 一点 时 间, 需要 一系列 的预 案 、 演练 和 组 织保 证。 而我们现在 还没有在应 对灾难 时 , 卫生 、 消防、 交通 、 输 、 运 通讯 等部 门沟通合作 、 共 同救援 的机 制。 队和地方 的救援 力量也缺乏整合 , 同一条抗 震救灾 的战壕 中各 军 在 干各 的。 陈坚这样 已经看到希 望 , 因为救援 中没有衔接好 而最终 失去生命 的就 是 像 却
根本 的提 高。 政府 调集救灾物资 的能力 强, 给予 民众 防灾的意识弱。 但 中华 民众迫切 需 要建 立防灾文 化, 如果这场 灾难让 我们 有 了深 刻的 防灾减 灾教训 , 我们这个 民族 面 让
对 灾难 时更聪 明 了’ , 这才 是不幸 中的万幸。 没有 防灾文化 , 就是没有 防灾意识。没有 防灾意识 , 灾队伍再 大也是泥足 巨人。 救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应急及保障体系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 应急及保障体系

国外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及保障体系

作者:

来源:《公民导刊》2020年第03期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具有突然性、复杂性、破坏性和不可预测性的特点,及时甄别、有效管控、科学处理,关系到人民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稳定。本文介绍国外有关国家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及保障体系,以资借鉴。

美国三级管理体系分为

纵向主系统和横向子系统

美国应急处置相关立法较早,形成了以联邦法律、总统命令以及政策指南为主体的应急处置制度体系,各州也有相应的制度规定。1803年《国会法》是美国涉及应急管理最早的一部法律;1950年《联邦民防法》为后来联邦政府对州政府应急管理的制约奠定了基础;1974年《灾害救济法》正式将松散的应急管理权集中到总统手中;1976年《全国紧急状态法》详细规定了在紧急情况下总统拥有的紧急法定权力;1988年出台的《罗伯特·斯坦福灾难救济与紧急救助法》(以下简称《斯坦福法》),对灾难的预防、预警、救援、支持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要求,整合性和操作性极强;2002年《国土安全法》颁布后,成立了国土安全部,明确规定了上级机构在下级机构无法完成应急任务时的法定职责;2006年联邦政府以《斯坦福法》和《国土安全法》为依据,修改制定了《“卡特琳娜”飓风应急管理改革法》,明确指出在联邦法律与地方法律存在冲突时,联邦政府拥有绝对领导权,进一步巩固了联邦政府对应急处置的集中管理权。2003年总统指令第5号文件《国内突发事件管理》、2011年总统指令第8号文件《国家准备》、2013年總统指令第21号文件《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与恢复能力》,进一步完善了美国应急处置的法律制度体系。

突发性灾害急救医疗体系现况及展望

突发性灾害急救医疗体系现况及展望

且派出专科医师进行现场急救服 务。全国大部分地 区开设免 费 急救热线“ 5 , S MU或私人急诊值班 医生和私人救 护站 实 1”由 A 施 院前救护。S MU 与消 防部 门 的第一 目击 者 和全科 医师密 A 切 配合 , 必要 时派 出一个 有全套 装备的可移动加强监护病 房 , 包 括急诊 专科 医师或麻醉师 和一名 护士 在 内的医疗 组 , 危及生 到 命 的急诊或严重 创 伤病 人处 。可移 动加 强监 护病 房 内设备 齐 全, 相当于医院 的一个 小型 I u, 括全套 气道 管理设 施 、 C 包 胸腔 引流装置 、 便携式 机械 通气机 、 复合心 电镜 、 除颤器 、 静脉 内导管
1 国外 突发 性 灾 害 医 学 急 救 医疗 体 系 的发 展 特 点
mi n可达灾害或事故现场 ,0mi-4 n将病人送到 医院 l 。 2 n 5mi 5 J
1 3 法 国 1 3 . 9 6年法 国建 立 了急 救 医 疗 系 统 (evc a e sri di e d mei l ugn ,A d c e retS MU) 是一 种 以 医师 为 主的 全 国性服 务 , a , 并
救护工作 l 。有 3 4 J 6个直升 机救护 站基 地 , 执行 5 i- 7 m 0k n 0k 半径的急救任务 , 几乎覆盖了近 9 %的领空 , 5 医务人员于 5 n 2 - 0 mi

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及模式探讨

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及模式探讨
• 加强灾难医学应急管理
• 目标:在灾难救援事前、事发、事中及事 后发挥人员和装备的最大整体效能,取得 最大的抢险救援效益,以最快的速度最大 限度的科学的排除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 亡和经济损失。
灾难医学应急管理


规管急
管理管


两者主要区别
1. 不确定 (Uncertainty)
2. 紧迫性 (Urgency) 3. 威胁性 (Threat)
3. 医疗救援人员来自不同的机构和不同的专科,缺少合作,很难协调救 治;大多队员缺少防灾意识和防护知识、从未进行过野外生存训练, 无法适应灾区环境,甚至不能保证自身安全,救人者变成被救者,导 致非战斗减员;
4. 各级综合性紧急医疗救援队伍与专业化医学救援队伍的组成方面有待 加强,注重四大必备要素:人员、装备、预案和训练,队伍要从年龄、 专业技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组织管理及协调能力方 面进行选拔。
建立灾难医学救援网络
• 建立和配置灾难医学三级救援网络:
– 国家级灾难医学救援中心与救援队,可依托于 一体化运作的创伤救治中心进行建设
• 着眼于跨区域救援能力 • 按照DMAT-I级中心标准配置人员、装备及工作工

– 省市级灾难医学救援中心与救援队:着眼于省 区内救援,建立各省内三级救援网络
– 救援网络合作医院:灾难医学救援的后援力量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灾难医学的现状与发展
中国政府迅速组织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援行动,全国各地的医 疗队伍纷纷赶赴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和 康复服务。
2013年雅安地震
中国政府和医疗机构迅速响应,组织了大规模的医疗救援行 动,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及时的医疗救治和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服务,有效保 障了灾区人民的健康安全。
成功应对灾难的案例分析
成功应对灾难需要具备完善的灾难医学救援体系,包括快速响应、高效协调、专业 救援等方面的能力。
灾难医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始于20世 纪中叶。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灾难医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未 来,灾难医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合作、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以提高应对各种 灾害的能力。
Part
02
灾难医学的现状
灾难医学的国际现状
国际合作与交流
对公众和个人的建议
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了解灾难相关知识,提高自我保 护和应对能力。
关注心理健康
关注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及 时寻求心理援助和支持。
制定家庭应急预案
制定家庭应急计划,明确家庭成 员在灾难中的角色和责任。
学习急救技能
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技能,能 够在紧急情况下自救和救助他人。
THANKS
各国在灾难医学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 共同应对灾难挑战。

美国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现状(word版)

美国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现状(word版)

美国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

现状

(完整正式规范)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现状

有史以来, 人类社会在不断遭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害, 同时也面临

着恐怖活动等人为因素灾难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吞噬了280万人的生命, 受影响的人口多达8.2亿。有科学家预计, 在未来的20年, 地球处于相对活跃期, 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可能增加, 传统的救护活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急救需求。1976年国际著名的麻醉科、内外科医生在德国和美国首次发起并成立了急救和灾害医学俱乐部, 之后不久更名为世界急救和灾害医学协会, 标志着现代急救和灾害医学概念的产生。

美国灾害救援体系

20世纪以来, 美国共发生5次重大灾难事件, 造成12021人死亡, 分别是1900年德克萨斯州飓风、1904年纽约州河蒸汽船事件、1928年弗罗里达州飓风、2001年纽约华盛顿特区“9.11”恐怖袭击事件、2005年路易斯安娜飓风。为应对日益增加的灾害事件, 美国于1999年通过联邦应急反应预案, 用于指引国内的灾害救援。“9.11”事件之后, 美国对反恐紧急事件的处理极为重视, 把人为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救援作为重中之重, 在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紧急救援组织机构, 建立国家紧急事件处理系统, 进一步加强灾害事件应对能力。2003年3月, 美国新成立了联邦国土安全部, 其目标是确保边境和运输安全、保护国家主要基础设施。综合、分析情报, 准备、培训、武装第一线的应急救援人员, 管理紧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灾害医学救援组织

体系现状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美国灾害医学救援组织体系现状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在不断遭受着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害,同时也面临着恐怖活动等人为因素灾难的威胁。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吞噬了280万人的生命,受影响的人口多达8.2亿。有科学家预计,在未来的20年,地球处于相对活跃期,自然灾害的发生率可能增加,传统的救护活动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加的急救需求。1976年国际着名的麻醉科、内外科医生在德国和美国首次发起并成立了急救和灾害医学俱乐部,之后不久更名为世界急救和灾害医学协会,标志着现代急救和灾害医学概念的产生。

美国灾害救援体系

20世纪以来,美国共发生5次重大灾难事件,造成12021人死亡,分别是1900年德克萨斯州飓风、1904年纽约州河蒸汽船事件、1928年弗罗里达州飓风、2001年纽约华盛顿特区“9.11”恐怖袭击事件、2005年路易斯安娜飓风。为应对日益增加的灾害事件,美国于1999年通过联邦应急反应预案,用于指引国内的灾害救援。“9.11”事件之后,美国对反恐紧急事件的处理极为重视,把人为事件和自然灾害的救援作为重中之重,在全国自上而下建立了紧急救援组织机构,建立国家紧急事件处理系统,进一步加强灾害事件应对能力。2003年3月,美国新成立了联邦国土安全部,其目标是确保边境和运输安全、保护国家主要基础设施。综合、分析情报,准备、培训、武装第一线的应急救援人员,管理

紧急情况。国土安全部下辖邦调查局、联邦紧事务管理署、环境保护署、移民局、海岸警卫队等22个部门。

联邦紧急事务管理署(FEMA)作为美国国家事故管理系统即NIMS的主要核心部门,是平时和战时就紧急动员、民防、救灾等活动制定政策与计划的机构,统一管理全国的防灾救灾工作,其署长兼任国土安全部副部长,并直接对总统负责。

FEMA共有专业人员2600多人,后备人员4000人。同时,FEMA在国内10个行政区设有分局,每个分局负责3~7个州的紧急事务救援工作。各州、市、都设立了紧急事务救援办公室,并在各地配备了许多合作救援机构和地震、医疗、消防、交通等各种相应的紧急救援分队。如有紧急事件发生,逐级上报,直至总统,重大事件由总统发布命令实施指挥。

FEMA的主要职责包括:协调应付核进攻、核电站事故和核武器事故的准备工作;在紧急情况下协调资源动员;确定战略和重要物资及其储备指标;支援州与地方政府的救灾计划、救灾准备、减灾和灾后恢复工作;对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的应急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训练等。

灾害医学救援体系

灾害医学救援工作是灾害救援工作的核心内容,主管部门是美国国家卫生部,行使职能的主体是国家灾害医学系统(NDMS)。NDMS是军民一体化的系统,其指导思想是在国内发生重大灾害事件或对外发生常规战争时,对大批伤员进行救治。

美国各地区的急救医疗系统特别发达,目前每个城市都设有一个急救医疗系统和几个创伤救治医学中心,每个急救医疗系统每天可处理100-200例急诊患者,创伤救治系统正常情况下每天处理5~10例重症患者。这两个系统具有较大的储备救治能力,当大量伤病员发生时,可以处理平时3倍数量的患者,而且根据邻近地区之间的互相援助协议,在地方救援能力不足时,邻近地区的急救医疗系统可以提供救援人员和救护运输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