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八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作文》学案(无答案) 长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0谈语言》word教案 (2)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上《10谈语言》word教案 (2)

10*谈语言一、新课导入听故事找毛病。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时髦(máo) 圩堤(wéi) 斟酌(zhēn zhuó)以讹传讹(é) 一劳永逸(yì) 弄巧成拙(zhuō)2.生词注解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

假,凭借,通过。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3.作者名片王力(1900-1986),字了一。

著名语言学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以及《中国语法纲要》等,共计40余种,论文近200篇,约1000万字。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归纳文章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二)深层理解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试概括所举的事例。

(1)第3段:一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点拨明确】学生除从文中举例阐述外,还可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规范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导学案新版语文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导学案新版语文版1

《谈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所谈语言运用的大体原那么,学会正确利用书面语言。

2.能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育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归纳论点的能力。

3.培育对祖国语言文字的酷爱。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所谈语言运用的大体原那么,学会正确利用书面语言。

2.能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育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归纳论点的能力。

【温故互查】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时髦.()圩堤..()..()逻辑.()斟酌2.说明以下词语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以谣传讹:约定俗成: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字,杰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要紧高作有《》《》《》等。

【设问导读】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找出文中列举的语言运用不妥的例子,分析其显现了什么毛病(尽可能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用最简练的语言归纳: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利用提出了如何的观点。

3)汉语言博大精深,咱们酷爱自己的语言,就要严肃的运用它,不要闹笑话。

小组交流生活中所遇见的因语言利用不妥而闹的笑话,并分析其毛病所在。

【自学检测】1.依照课文,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将口语和书面语统一路来,既要吸收口语的朴素自然,又要注意语言的标准。

B.文中举了朱自清先生的例子,指出语言的口语化更受欢迎,以此来证明文章要重视口语化的观点。

C.文中综合运用了大量的道理论证和对照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文中为了说明中心论点,设置了两个分论点,一个是“书面语不能离开口语”,另一个是“书面语应当是标准的”。

【巩固练习】1.重点语句赏析:他们不知道,文章离开了口语,离开了人民公共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拓展延伸】1.搜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利用不标准的例子,对其进行纠正。

《谈语言》答案【温故互查】1.略2. 略3.王力了一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语法》《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设问导读】1. 略2. 1)略2)书面语不能离开口语;书面语应当是标准的.3) 略【自学检测】【巩固练习】1.略【拓展延伸】1.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新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材料二:如今,成语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被忽视,除了个别爱好成语接龙、成语印章的人外,很少有人爱好积累成语。
材料三:《中国成语大会》总导演关正文认为:成语就是走进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钥匙,我们有义务去学习和推广成语。
(1)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
能抓住“有价值”“值得学习和推广”两方面概括即可。
(2)在《中国成语大会》猜成语节目中,主持人要求同组两人,一人用两个字的词描述,另一人根据描述在最短时间内猜出成语。在猜“鹤立鸡群”成语时,甲组选手用“禽鸟”“出众”描述;乙组选手用“站着”“众多”描述,你认为哪组描述好?为什么?
甲组好。理由示例:甲组既提示了成语用字,又提示了成语的意思,暗示性比较强。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 不亦悦乎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自主·合作·探究 互助·相长·共享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第一层(6、7 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X的。第二层(8、9 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X。第三层(10 自然段),既要规X,又要大众化。 第四层(11 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X化。第五层(12 自然段),规X的标准是发展的。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hēn(斟)酌圩堤(wéi) fèi(费)解 一劳永逸(yì)
适得其fǎn(反)时髦(máo)缭绕(rào)不jiǎ(假)思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教案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教案长春版

10.谈作文(一)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

2.对文章进行分析评判,借鉴吸收。

3.培育学生独立发表观点的能力。

4.培育学生刻苦推敲语言文字的适应,培育“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重点1.对文章内容的明白得及借鉴。

2.体会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风。

教学难点深切体会并评判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如何作文的主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法)。

同窗们,今天咱们一路来学习一篇文章《谈作文》,在未接触文章之前请大伙儿依照题目猜一猜,这篇文章应该写些什么?(以此激发学生认真读课文的爱好)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要紧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另外,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尽力。

他的《西方美学史》是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高作。

三、朗诵课文。

请同窗们作声地通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借助工具书弄懂以下重点字词。

怏怏然惭怍誊清临帖嗤之以鼻倚马千言误尽苍生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四、探讨课文。

师生一路就下列问题进行研讨交流。

1.作者在文中就如何作文都提出了哪些观点和主张?(设题目的: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整体思路的能力。

)作者以为,“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

而且要紧还在人力。

写文章必然要通过刻苦的推敲琢磨的训练,初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且二者都不可偏废。

另外写生还要从描述文和记叙文练起。

第10课《谈语言》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4)doc初中语文 (1)

第10课《谈语言》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4)doc初中语文 (1)

第10课《谈语言》教案(语文版初二上)(4)doc初中语文(1)【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内容。

2、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差不多原那么。

3、品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领会本文所谈的语言运用的差不多原那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品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

难点: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学习方法】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本文所采纳的论证方法。

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友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欢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不当找出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如何样看待那个咨询题的。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找一生简介作者3、自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积存词语。

三、这是一篇相当于学术讲座的谈话文,请大伙儿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找出文章列举的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2、学生分成甲乙两大组,分不讨论两级例句各自显现了什么毛病,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甲左乙右〕3、甲组同学研读第2至第5段,乙组同学研读第6段至第12段,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如何样的观点。

并板书在黑板上。

4、用凝练的语言概括这两句话的内容,选择最漂亮的一句板书在黑板上。

五、开展讲见笑,明语病的竞赛活动汉语言博大精深,我们却要热爱自己的语言,又要严肃地运用它,不要闹见笑。

请你想想,在生活或学习中你有没有闹过见笑?看过的、听过的也能够〔即兴创作的也能够〕先小组讨论交流,然后举荐同学发言,其他同学指出毛病所在。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作文》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作文》第一课时随堂训练  长春版

十谈作文第一课时随堂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蹩.脚誊.清惭怍.糟粕.迂.()腐咬文嚼.字怏.怏然揣摩.2多音多义字注音组词。

读帖揣请3形近字注音组词。

滥烘槛哄4解释下列词语。

蹩脚:冬烘:百孔千疮:倚马千言: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错误,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老师不辞辛苦,三顾茅庐去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讲的是刘备三次到草庐中邀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后用于表示诚心诚意的邀请或拜访。

分析:王老师“看望生病在家的李晓明同学”是去关心他,没有“邀请”“拜访”的意思,所以使用有误。

B.在少年队比赛中,用青年队队员参赛,简直是拔苗助长。

拔苗助长:这个成语讲的是宋人用拔苗的方法让禾苗长得更决,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

后比喻不顾发展规律,强求速成,结果反将事情弄糟。

分析:“用青年队队员参赛”这是违反规定的行为,谈不上“不顾发展规律”, 所以使用有误。

C.对这件珍藏多年的文物,博物馆要采取亡羊补牢的措施,避免造成损失。

亡羊补牢: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人丢了羊以后,及时修补羊圈,从此羊不再丢失的故事。

比喻出了差错,设法补救,免得再受损失。

分析:“珍藏多年的文物”并未丢失,不存在“出了差错”,也就不存在“设法补救”的问题,所以使用有误。

D.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这个成语讲的是农夫因偶然捡到触树桩而死的兔子,便守在此处,以期再有所获的故事。

后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分析:“一味地照搬他人经验”属于靠突发奇想而获得“意外的收获”,含有“侥幸心理”,所以使用有误。

6 请在“生活、幸福、爱心”中任选一词,并以此为中心,扩展成一段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排比两种手法。

7填入下文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认真阅读的结果,不但随时会发现晶莹的宝石,____。

于是收取那些值得取的,排除那些无足取的,自己才会渐渐地成长起来。

A.还会发现价值连城的钻石B.也随时会发现粗劣的瓦砾C.还常常会发现粗糙的砂砾D.也不免会发现令人遗憾的败笔8安徒生是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尽管受到孩子们的喜爱,但有些人就是不喜欢他。

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课件长春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10《谈作文》课件长春版

导入新课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 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 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 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 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谈 作文》,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 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写作习惯 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布置作业
学习并吸收作者的观点,做好读书笔记, 持续读书积累。并写一篇写人的记叙文, 要求将修改贯穿于作文的始终。
3.托尔斯泰和小泉八云对文稿 修改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 设题目的:让学生养成立足文本进行思考的 习惯,并能通过前后对比,加深对文章的理 解。) 前者是在文章写完以后的修改,而后者是在 文章写作中进行的修改。
4.同样都是写一流作家对自己文章的推敲揣摩, 为什么还要举五个人的例子来加以证明? 这是否雷同?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作文 修改观? (设题目的:锻炼学生透过文字深入领会 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
• 写什么(内容) • 怎么写(写法) • 为什么写(目的)
写什么(内容)
作者认为写文章一定要经过刻苦的推敲 揣 摩的训练,要不厌其烦地咬文嚼字,指出初 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并且二者都不 可偏废。另外 改、不断实践。
怎么写(写法)
(2)透过文字,你能解读出作者为什么大力 主张对文章的修改要“咬文嚼字”吗? 因为在作者看来,“咬文嚼字”,不只是在 表面上斟酌文字的分量,而实际上也是调整 思想和情感,因为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 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作者曾在其他的文章 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文学是艰苦的事,只 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 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 完美。”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规X化。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作对比,说明口语化、大众化的好处。)
9.小结:本文写作特色
⑴章法严谨,观点鲜明,脉络清楚;
⑵语言大雅似俗,风格朴素。


分论点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举例论证
书面语应当是经过加工的口语
2.书面语应当规X化。对比论证
教学反思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X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X。
第10段:既要规X,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X化。
第12段:规X的标准是发展的。
4.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5.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
6.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X的?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
检查预习
弄巧成拙(zhuō)
圩堤(wéi)
以讹传讹(é)
娓娓动听(wěi)
斟酌(zhēn zhuó)
讨论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
概括各段的大意。
提示:什么是关键句
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文中的中心句
段意: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教案(1).docx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教案(1).docx

谈语言项目设计内容备注课时第1课时课型略读课教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3)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学握本文所釆用的论证方法。

(3)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态度与情感(1)了解语言的丰富多样性。

(2)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重点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难点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教学手段方法讨论法、默读法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或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请看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7,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检查预习弄巧成迪(zhud)坯堤(wei)以讹传%(e)娓娓动听(wei)(zhen zhuo)讨论起初他用的是文绐纟勺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授新课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各段的大意。

提示:什么是关键句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4.文中的中心句段意: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

笫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第3、4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朱自清早期的文章做作,不如后期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谈语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所谈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2.能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3.培养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学习重难点】1.了解作者所谈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学会正确使用书面语言。

2.能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温故互查】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时髦.()圩堤..()..()逻辑.()斟酌2.解释下列词语弄巧成拙:适得其反:以讹传讹:约定俗成:3.通过查找资料,将下面空白补充完整。

本文作者,字,杰出的、,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等。

【设问导读】1.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2.再读课文,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1)找出文中列举的语言运用不当的例子,分析其出现了什么毛病(尽量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2)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3)汉语言博大精深,我们热爱自己的语言,就要严肃的运用它,不要闹笑话。

小组交流生活中所遇见的因语言使用不当而闹的笑话,并分析其毛病所在。

【自学检测】1.根据课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将口语和书面语统一起来,既要吸收口语的朴素自然,又要注意语言的规范。

B.文中举了朱自清先生的例子,指出语言的口语化更受欢迎,以此来证明文章要重视口语化的观点。

C.文中综合运用了大量的道理论证和对比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的观点。

D.文中为了说明中心论点,设置了两个分论点,一个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另一个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巩固练习】1.重点语句赏析:他们不懂得,文章脱离了口语,脱离了人民大众的语言,就不可能是准确、鲜明、生动的。

【拓展延伸】1.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语言使用不规范的例子,对其进行纠正。

《谈语言》答案【温故互查】1.略2. 略3.王力了一语言学家教育家《中国现代语法》《汉语音韵学》《汉语史稿》【设问导读】1. 略2. 1)略2)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3) 略【自学检测】1.B【巩固练习】1.略【拓展延伸】1.略。

八年级上册谈作文教学案

八年级上册谈作文教学案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所列问题只是提示,同学们可以自主设计问题并解答。
4、本文论点是什么?
5、文中选用了哪些论据来阐述观点?
6、文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哪些详?哪些略?
7、其他问题。
第二课时
展示
我的笔记:
反馈1、读完本文,你认为自己在写作中还欠缺什么?
2、就生活中的某一现象,阐述自己的观点并且加以论证。
三次阅读课文,进行赏析。
7、自主设计。
展示
抽签确定展示顺序,具体内容由各组自行安排。
请做好笔记。
展示后流。




一、初读课文
1、积累字词
字音:
词语:
2、了解朱光潜。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本文是“谈作文”,但开头为什么用两段篇幅谈自己生平的两件憾事?
2、初学者,学写作文的路径是什么?
3、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写出美文(秘诀)?
预习
一、
1、学生初读课文,在文中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解决文字障碍。
2、查找资料等,朱光潜。
授课日期
课时
2课时
教材内容
一0谈作文朱光潜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了解作者朱光潜。从文中得到写作方面的启示。
2、能力目标:在阅读中做笔记,理清写作思路,抓关键词领会文章精要。
3、情感目标:认识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重点
深刻理会:怎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难点
把握议论文的写法。
学习内容
学法指导
第一课时
预习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谈语言》教案内容预览:谈语言学习重点:1. 初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 获取文化营养,丰富思想,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辨的习惯,享受思辨的乐趣。

3. 培养阅读欣赏议论文的兴趣和习惯。

4. 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所带来的思想水平的提高,对于记叙文写作的立意、选材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建议1. 本文的论点未直接提出,可组织学生讨论,以提高分析课文和组织语言的能力。

2.“七月流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弄巧可能成拙。

但此例的直接意义却在于读书不能望文生义。

教学中可借此例引导学生认真读书。

“最好水平”,作者说在书面语中不能用,在口语中勉强可用,因为本文是在谈论书面语。

其实,用在口语中也是错误的,也不可取,口语也要规范。

学习内容1. 大雅似俗的风格王力先生的《谈语言》是一个谈话记录,因此与一般的文章不一样,有一种特殊的风格。

表面看来信马由缰,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位语言学家所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而且脉络清晰。

因而,这篇课文实在是大雅似俗。

2. 关于课文的论点本文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它有两个分论点。

第一个分论点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二个分论点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课文的论点并没有直接提出,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

分论点也没有直接提出,而是隐含在或者说渗透在具体的论述中。

这种情况在文章中比较少见,但在谈话中也并非绝无仅有。

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直接说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

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能生硬。

同时,谈话常常是开始的时候想到了最重要的内容,然后又想到其他方面,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

有人习惯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为论点,可能认为本文的论点是“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

把这话作为论点的困难在于:第一,所指不明,究竟这里的规范化和大众化指什么?第二,文章谈论的是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大众化”指的其实是“不能脱离口语”,只是因为上下句都谈到了读者,才说成“大众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谈语言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 谈语言导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

谈语言【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欣赏本文平实易懂的语言以及作者大雅似俗的风格。

3.学习文章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结合的方法。

4.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品味本文大雅似俗的语言风格。

【导学指导】一、知识链接走进王力王力(1900——1986),著名语言学家、诗人,广西博白人。

王力先生毕生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从1933年留学法国回国到去世前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二十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一代当之无愧的学术大师。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1.字词积累拙()圩()斟酌()讹()逸()弄巧成拙:适得其反:费解:不假思索:头头是道:推敲:以讹传讹:约定俗成:2.自读课文,找出文中列举的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并说明为什么不当?(四个)3.理清文章结构,写出本文简单的结构提纲。

(仔细阅读第1段和第6段内容)4.研读第2至5段和第6至12段,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王力先生针对书面语言的使用提出了怎样的观点?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知识小结】【拓展训练】请找出下列语段中的语病并修改。

小静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总结反思】。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讲学稿(无答案) 语文

《谈语言》学习目标与要求:1、积累文章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

2、理解文章内容,培养从议论文具体的论述中提炼、概括论点的能力。

3、把握文章主要的论证方法。

知识链接:王力,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读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

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

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

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模块一:自主学习模块二:交流研讨学习内容摘 记借助知识链接,朗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1、选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给加点字注音。

时髦.( ) 弄巧成拙.( ) 圩堤..( )( ) 娓.娓动听( ) 斟酌..( ) ( ) 3、再读课文,在课文找出以下词语或成语并解释下列词语。

不假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弄巧成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适得其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讹传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劳永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约定俗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4、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并分段,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段意。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word教案 (1)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word教案 (1)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
检查预习
弄巧成拙(zhuō)
圩堤(wéi)
以讹传讹(é)
娓娓动听(wěi)
斟酌(zhēn zhuó)
讨论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
概括各段的大意。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10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12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4.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5.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
6.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张的?
谈语言
项目
设计内容
备注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略读课
教具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学习作者大雅似俗的写作风格。
(3)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通过讨论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掌握本文所采用的论证方法。
提示:什么是关键句
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文中的中心句
段意: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作文》
课型:新授课课时:1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风格。

2.培养学生独立发表见解的能力。

3.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学习重点】
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借鉴。

2.体会作者自然平淡的文风。

【学习难点】
深入体会并评价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如何作文的主张。

【学习方法】
1.自主预习、整体感知
2.合作探究、群策群力
【知识链接】
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

笔名孟实、盟石。

安徽桐城人(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

青年时期在桐城中学、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肄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1925年出国留学,先后肄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塔斯堡大学,获文学硕士、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先后在国立北京大学、国立四川大学、国立武汉大学任教。

历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委员,中国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协顾问,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

朱光潜从学生时代起,就开始发表作品,一生学习研究不辍,著述甚丰。

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

他熟练地掌握英、法、德语,几十年来,翻译了300多万字的作品。

其中对黑格尔110万字的巨著《美学》的翻译,为他赢得了历史性的崇高声誉。

他出版的译著还有爱克曼的《歌德谈话录》、莱辛的《拉奥孔》、克罗齐的《美学原理》、路易哈拉普的《艺术的社会根源》和《柏拉图文艺对话集》等。

此外,他通过系统认真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的一些译文提出了具有重大价值的修改意见。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展示要求:1.尽量脱稿展示。

2.言语要规范、准确,注意配合肢体语言。

3.声音要洪亮,语速要适中。

4.注重总结方法规律。

非展示同学:1.在同学展示注意聆听,积极思考,及时记录。

2.在同学展示后要大胆质疑。

预习案
【快乐自学,感知文本】
1.请自主查阅资料,尽可能的搜集整理除“知识链接”以外的有关朱光潜的其他材料。

2.通过你对作者的自主了解,请力求用一段文字或一句最美的话来评价一下作者。

3.熟知背景,助读课文。

4.快乐积累,学会字词(组长逐一检查过关)
(1)给加点字注音
怏.怏( ) 惭怍.( ) 蹩脚..( ) 揣.摩( ) 句读.( ) 誊清..( ) 糟粕.( ) 谨慎.(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蹩脚:
聊聊有数:
迂腐:
(3)快乐自补,积沙成塔。

5.快乐有感情组内朗读课文。

要求各小组可采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展示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语调。

(我的疑惑)
(自我评价)
探究案
【研学互助,交流释疑】
合作探究
1.小组内速度课文,交流作者在文中就如何作文都提出了哪些见解和主张?
2.再读文章,讨论托尔斯泰和小泉八云对文稿修改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3.同样都是写一流作家对自己文章的推敲揣摩,为什么还要举五个人的例子来加以证明?这是否雷同?从中可看出作者怎样的作文修改观?
(我的疑惑)
研讨内容:1.自主学习时用红笔标记的内容。

2.自主学习时生成的问题。

要求:1.用时在5分钟之内。

2.先对学后群学,并将交流的成果及时整理到学案上。

【群学展示,拓展生成】
1.作者指出了初学作文的途径是临帖和写生,并且声明,二者都可偏废。

作者指出的途径对不对?,应该怎样去实施?
2.透过文字,你能解读出作者为什么大力主张对文章的修改要“咬文嚼字”吗?
(我的反思)
【笃学善思,提升检测】
1.本文作者(),笔名(),安徽桐城人。

()代美学家、()。

2.根据下列释义写出文中出现的成语。

(1)形容才思敏捷。

()
(2)到处都是洞和疮口,比喻被摧残的非常严重。

()
(3)形容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指故意卖弄自己的学识。

()
3.学习本文你受到哪些启发?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如何学做作文?
【我的收获】
【阅读链接】
《谈修养》朱光潜
社会所瞩望最殷的青年们,这事实和问题是值得郑重考虑的!时光向前疾驶,毫不留情去等待人,一转眼青年便变成中年、老年,一不留神便陷到许多中年人和老年人的厄运。

这厄运是一部悲惨的三部曲。

第一部是一个很高的理想,要改造社会;第二部是发见理想与事实的冲突,意志与社会恶势力相持不下;第三部便是理想消灭,意志向事实投降,没有改革社会,反被社会腐化。

给它们一个简题,这是“追求”、“彷徨”和“堕落”。

青年们,这是一条死路,在你们的天真烂漫的头脑里,它的危险性也许还没有得到深切的了解,你们或许以为自己绝不会走上这条路。

但是我相信:如果你们没有彻底的觉悟,不拿出强毅的意志力,不下艰苦卓绝的工夫,不作脚踏实地的准备,你们是不成问题地走上这条路。

数十年之后,你们的生命和理想都毁灭了,社会腐败依然如故,又换了一批像你们一样的青年来,仍是改革不了了社会。

朋友们,我是过来人,这条路的可怕我并没有夸张,那是绝对不能再走的啊!
耶稣宣传他的福音,说只要普天众生转一个念头,把心地洗干净,一以仁爱为怀,人世就可立成天国。

这理想简单到不能再简单,可是也深刻到不能再深刻。

极简单的往往是正途大道,因为易为人知所忽略,也往往最不易实现。

本来是很容易的事而变成最难实现的,这全由于人的愚蠢、怯懦和懒惰。

世间事之难就难在人们不知道或是不能够转一个念头,或是转了念头而没有力量坚持到底。

幸福的世界里绝没有愚蠢者、怯懦者和懒惰者的地位。

你要合理地生存,你就要有觉悟、有决心、有奋斗的精神和能力。

“知难行易”,这觉悟一个起点是我们青年所最缺乏的。

大家都似在鼓里过日子,闭着眼睛醉生梦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