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33)对郑愁予《错误》赏析的辨析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错误是一首优美又略带伤感的诗。
以下是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希望你有所收获。
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篇一读起这首诗,我感到心中有说不出却又说不完的感情。
或许我生来就是属于伤感一类的人,从这首诗中我更多读到的是属于哪一类的感情。
一读起题目,我就感到了伤感,我想到了以前犯的种种错误,想到了以前因违背父母而与父母争吵时的情形。
我产生了后悔之情,我想我以后应多听父母一些话,减少一些争吵。
读了整首诗,我仿佛感到了作者心中的感伤,我觉得我就是那首诗里的一个人:走在三月江南的小路上,周围一片寂静,空无一人;风微拂着我的脸旁,走在青石做成的小路上,传来鞋子与之碰撞的声音,格外清晰。
原来悦耳动听的声音此刻却是如此凄凉。
我漫无目的的继续走着,绕过一个又一个的弯道,下一步又该往哪里去。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读完整首诗,我忽然很佩服这位诗人,他将情感全流露在了诗里,读来伤感却又深深的被吸引。
我忽然想到了这首诗被人誉为的评价: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我觉得这个评价完全符合这首诗,我从未如此的对一首诗产生过这样的共鸣、这样的感情。
读了《错误》这首诗,我内心有了很大的震撼,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首诗所包含的情感,这是一种说不尽,道不出的感情。
我想要好好将它保存在心里,待以后一个人时,再拿出来细细品味……关于郑愁予的《错误》赏析篇二前几日,拜读了郑愁予的`《错误》,不禁被作者的文笔所折服。
我感到在他诗中处处流淌着古典韵味的气息。
在诗中,我发现了一种既现代,但又有一丝丝古典韵味的感觉。
诗中演绎了一部浪漫、凄楚的“女子等君”图,其中的一连串名词:江南,莲花,东风,柳絮,跫音,窗扉……都给我以凄楚的感觉。
在开头“莲花的开落”,不禁使我联想到美丽如莲花的女子在失望中等待的那份憔悴。
诗第二节中“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的“东风”是江南三月的信风,暗喻着恋情,多美妙的词啊!然而,在陆游的《钗头凤》中“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杯…”的“东风”却与《错误》中“东风”意义完全相反:指代破坏作者美满婚姻的恶势力。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及赏析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及赏析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写于1954年赏析: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
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
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
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
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
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
何其芳和废名(冯文炳)的诗作,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且往往带几分哀愁,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
这时期的着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长歌、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选集。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
诗人答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但却有一种美感。
至于为什么会写这首诗?有人以为这是诗人流浪生活的一些体验,这也是对的,这并不是纪录一个时间的事情,而是把片片段段的生活经验整理起来,最后写成了这些作品。
郑愁予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郑愁予,一个备受推崇的现代中国著名诗人,以其深情的笔触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而闻名于世。
然而,即使是如此伟大的诗人,也难免在创作中出现一些错误和偏差。
本文将就郑愁予的一些错误赏析来进行探讨。
首先,郑愁予在创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一是个人感受的主观臆断。
作为一个诗人,感受是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
然而,如此强调个人感受和情感,有时会导致诗作缺少客观性和普适性。
有些作品过于个人化,难以为读者提供共鸣的点。
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应该能够触动大众,而不仅仅是诗人自己。
其次,郑愁予的创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之二是主题局限。
他经常以爱情和思乡为主题,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但有时缺乏多样性和深度。
他的作品中几乎没有涉及社会、历史和政治等更广泛的议题,这使得他的作品显得相对狭隘。
诗歌应该是世界的缩影,能够反映和表达各种各样的观点和主题,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感受。
此外,郑愁予的作品也存在一些语言和表达上的错误。
尽管他的诗歌充满了情感和意象,但有时候却缺乏严谨性和精确性。
一些诗句和形象的表达比较模糊和含糊不清,使得读者难以理解和感受到作品的真正内涵。
这也导致了一些作品的诗意和美感受到质疑。
最后,郑愁予可能存在的错误之一是缺乏审美独创性。
尽管他的作品深情质朴,但有时却缺乏创新性和独特性。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一些常见的意象和表达方式,缺乏新颖和独特的观点。
诗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需要与时俱进,吸收新的元素和观点,而不仅仅是重复和复制以往的成果。
综上所述,郑愁予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当然具有许多杰出的创作品质。
然而,他在创作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错误和偏差。
这些错误主要表现在个人感受的主观臆断、主题局限、语言和表达上的错误,以及缺乏审美独创性等方面。
对于这些错误,我们可以进行深入的赏析和思考,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郑愁予的诗作。
《错误》郑愁予赏析
错误(一)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qióng,形容脚步声)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
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
美丽的故事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
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
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
言已尽而意无穷,可谓余音袅袅,耐人寻味。
美丽的修辞诗人在诗中充分运用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塑造了一位楚楚动人、凄婉可人的思妇形象。
“不来”“不飞”与“不响”“不揭”四个否定句间隔两行两两相对,形成一种呼应重复,既使全诗音韵和谐,又使全诗抒情意味变得深婉动人。
诗中的“你”有莲花般的容貌、孟姜女的执着。
她心如磐石,守身如玉,除了意中人,她的心不向任何人开放。
尽管阳春三月,杨柳依依,东风拂面,但在她心中、眼里,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心如窗扉“紧掩”,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被相思所苦,云鬓不整,玉颜渐凋的痴情女子的形象。
诗中的比喻句更有妙处:“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赏析郑愁予《错误》
赏析郑愁予《错误》原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
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郑愁予《错误》赏析名篇赏析错误郑愁予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名篇赏析错误郑愁予赏析郑愁予《错误》赏析-名篇赏析文/林小凤郑愁予的《错误》是一首短小别致,轻巧清隽带美丽凄哀情感的诗歌。
诗歌共分为三小段,大致描写的是一个女子在等待有情郎的过程中心情的起伏变化。
“我”从江南走回来,而等待“我”的女子的心此时“小小的寂寞的城”,感受不到东风、柳絮,其心境如傍晚的青石街般让人感觉低沉;她的心也像掩的窗扉,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此时“我”达达的马蹄声吸引了她,当为看到了重逢的希望而高兴时,“我”只是“过客”而不是“归人”的角色又将推入苦等的境地,其忧伤之情空留给读者想象。
在诗的第一段中,“我”打江南走过,等待“我”的女子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莲花”的开落一方面暗示了我和她分别的时间之久,另一方面也从侧面表达了女子的容颜在等待的岁月中憔悴。
第二段中,将等待的女子比作“寂寞的城”,“紧掩的窗扉”,因而“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加之带有古风古色意象的渲染,营造出别具有感情色彩的意境,泼放出浓重的愁绪,把亲人久别的抑郁和不得相聚的惆怅,曲折的表现出来。
第三段里,“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声”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的心灵深处的希冀,因而是美丽的:但峰回路转,马蹄声仅仅从眼前路过,只是“过客”并非“归人”,不为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
情感上的起伏,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
自整体来看此诗,可以看到运用了纵横两条线索,纵线是景物的描写自远及近,由远处的“我”拉扯到“女子”,“城”,窗扉最后聚焦到“马蹄”。
横线贯穿的是女子在等待中情感的起伏变化,由遥遥无期的等待到听见马蹄声的喜悦再到最后又恢复为无限的等待,女子的情感由伤——喜——哀变化。
短短的几句话,将丰富的情感变化展现在我们眼前,给予读者心灵上的欣赏与思维上的遐想。
诗歌的另一特色是继承了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但是将这一主题用现代语言表现出来,读起来带有别样的风情韵味,让人读了欲罢不能休,还想再读多几遍。
诗歌《错误》赏析_初三读后感
诗歌《错误》赏析
本文是关于初三读后感的诗歌《错误》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郑愁予的现代诗《错误》,读起来后让人印象深刻。
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
作者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娓娓地述说着战乱之时人们等待亲人归来的心情,融情于景而又委婉含蓄。
开篇,作者一“一开一落”的鲜明对比,写尽了焦急期待的心情一次一次落空的失望,紧接着又以四个“不”字,即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强调了等待的人的心情的寂寞,勾勒出一幅凄清的氛围。
同时,作者用了“达达”一词,在诗中给人以短暂的一线希望。
清晰的马蹄声想起,久久等候的人,是多么的兴奋而充满期待。
可是啊,这过来的人,不是归人,而是过客。
突然的转折,让雀跃的心一下子沉入海底。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这样的反转,更衬托了当时的凄清之情。
诗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如莲花的容颜,如小小的寂寞的城的心,贴切的比喻让整首诗更加形象,也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结尾的省略号,也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让人不禁思索而惦记,等待的归人,是否能够平安地归来呢?
这首诗格外讲究意境美,营造了一个寂寞、凄清、令人动容的情境,仿佛一朵孤单的等待着的花在忧郁里淡淡地凋零,留给人深刻的印象。
本文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参考和阅读。
郑愁予《错误》浅析
郑愁予《错误》浅析作者:吴保华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2年第20期诗歌欣赏我认为一定程度上就是欣赏诗行中所包含的最大可能性。
这也是诗歌最大魅力之所在。
对于郑愁予的《错误》,以下将以文学欣赏的方式来解读其诗行中可能的内涵。
对文本采取“细读法”,通过对作品中词语的选择和搭配、比喻和象征、反讽和复义以及叙述角度和作品意义的关系等的细密考察,来探讨文学本身的意义。
诗句开头“我打江南走过”,打哪儿走过?是特意?是偶然?是漫不经心走到了江南,走过江南?——这不是选择题,而是皆有可能。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容颜如何能够开落?会开落的是莲花,是一年年季节更替,花开花落。
然而容颜真的不能开落吗?开开落落是脸上因希望因失望而来的喜喜忧忧!对花而言,可以开了又落,落了又开,开开落落。
可容颜真的能如莲花的开落,今年落了明年还会同样地盛开吗?青春流逝一去不回。
从此意义层面上,“开落”实为偏义复词,即“落”了,是红颜的消退。
而又是什么使得容颜如同莲花那样开开落落呢?岁月,还是情感?诗歌的复义,在诗歌的开始就赋予了该诗丰富的内容和联想的诗意。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不来”“不飞”,季节的到来有谁能够阻挡?“不来”、“不飞”,事实上是来了也飞了。
诗歌悖论的运用,缘由为下句“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所道出的:只是因为独守寂寞的心,怎么还能够感受到东风、看得见絮飞呢?静寂空寞有如黄昏降临的青石街,“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两句比喻描摹江南小镇物象,与“打江南走过”顺手天成,营造江南朦胧忧愁的氛围。
而“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不响”“不揭”,无声无色,一切声色与你无关,当等待在季节里凝结冰冻,还有什么期待?早已心若死灰!“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与上一句“不来”“不飞”相互呼应,四句否定的连用,强调的是一种否定,而这种对否定的强调,强调的更是一种不甘又无奈的心境!季节中的等待,等待什么?难道不是等待东风来柳絮飞,等待期待中恋人的脚步,等待生命的春天?而诗歌第三节,“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达达马蹄,踏破沉寂,踏醒期待,一句“美丽的错误”,诗歌悖论包含多少爱怨喜恨。
郑愁予现代诗《错误》原诗及赏析
郑愁予现代诗《错误》原诗及赏析郑愁予现代诗《错误》原诗及赏析1《错误》原诗及赏析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作品赏析】郑愁予是我最喜欢的一位诗人。
而《错误》是他最经典的一首诗歌。
我打江南走过:打即从、自,意思是:我路过江南。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把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也暗含着这个貌美如花,莲花开夏季,莲花等到季节来临才开放。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这句也与上句相对,莲花等到季节才会开放,正如柳絮没有东风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你的心门紧锁,因为你所等待的人还没有来。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以马蹄借指我的到来,这里用的是借代的手法。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你要等的人,我只是一个与你擦肩而过的过客。
【作者介绍】郑愁予本名郑文韬,是台湾现代诗社的重要成员。
他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并能把传统的诗词意境与现代西方的艺术表现手法相揉和。
在台湾诗人诗被改成歌最多的就是郑愁予和余光中。
郑愁予诗具有清新淡雅的风格,读他的诗仿佛看见一位穿着蓝色长衫的古代诗人。
我认为在台湾诗人中郑愁予的诗是写得最好的。
余光中的诗在清新淡雅方面是无法和郑愁予相比的。
诗人西渡曾指出台湾诗歌缺少现代意识,这在郑愁予诗中也能体现出来。
郑愁予的诗的确可以放在任何时代,他的诗的现代感表现在诗歌的艺术手法上,在诗歌的内容方面,的确不够宽广。
但是爱情是世代流传的话题,关键是怎样写好它,这也是为什么三十四年代作品中,徐志摩和张爱玲的作品为什么还被现代的读者所喜爱,戴望舒是经典的是《雨巷》而不是《我用残损的手掌》,尽管后者的时代感更加强烈,思想内容更加进步。
西渡在提到台湾诗人中最具有现代意识的时候,他指出是纪弦。
我所看到台湾诗歌中内容上最具有现实感的是白灵的《爸爸,中国容不下一张书桌》。
郑愁予诗歌《错误》主题辨析
郑愁予的《错误》一诗只有九行分三节篇幅并不长,但所表现的意蕴却含蓄丰富艺术技巧也非常精致圆熟。
诗人以浪子过客的眼睛观察江南小城想象思妇独守空室的情感心态。
诗人策马经过空寂的江南小城也许是因为他自己也在想念着心中的情人所以仿佛感受到了那楼上思妇的孤寂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小小的窗扉紧掩诗人又想像女人也许听到了马蹄的声响马蹄声也许会唤醒女人心中的那份期待与渴望——那是远方的他回来了吗?但是在诗人看来我达达的马蹄带给女人却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因为我不是归人我只是一个陌生的过客。
在这一刻诗人羁旅的苦闷思妇独守空闺的寂寞,思妇内心的希冀与失落诗人心中的那份愧疚与不安都通过这一句含蓄婉转地表现出来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在艺术上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
首先是意境之美。
诗人非常善于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营造一种伤感无奈的氛围诗中的江南、莲花、东风、柳絮、青石街道、春帷、窗扉、归人、过客等等都是极具中国古典诗歌特色的意象缀连在一起,很好地营构了三月的江南小城幽静空寂又略带伤感的氛围。
而浪子过客的思乡之情,闺中思妇的幽怨之情,就在这样一个充满着古典气息的背景下弥漫出来。
其次是语言之美。
一是语言的典雅优美中西合璧。
诗人大量使用简炼精致、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语词与句子同时又适当地融入西化的语句如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等将传统语言与现代语言很好地糅合在了一起。
二是比喻的精致优雅诗人在九行诗句中使用了四个比喻。
如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其中,将远方的情人的容颜比喻成莲花的开落一方面取譬优雅表现了想像中情人容颜的清纯美丽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别离之久花开花落不知几度春秋。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比喻是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这是一个连环的比喻诗人将女人的心比喻成寂寞的城又将寂寞比喻成向晚时分空寂的街道随手拈来毫不费力却颇具匠心。
第三是音韵之美。
这首诗第一节押韵过、落用韵律节奏恰当地表现了羁旅过客行程的匆忙。
郑愁予现代诗《错误》赏析
《错误》是中国台湾当代诗人郑愁予于1954年写作的一首现代诗。
以下是店铺分享的郑愁予现代诗《错误》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错误》原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名词解释:1、跫(qióng)音:脚步声。
2、底:通“的”,多见用于民国时期。
《错误》创作背景:郑愁予自述该诗源自童年的逃难经历,他小学时,抗战就全面爆发开始了,父亲从陆军大学受训后一毕业就被送到湖北抗战前线,调去襄阳张自忠的部队,他则跟随着母亲经历过各种逃难,一路上看到很多伤兵;1948年12月,他到江南的一个村落,那里唤起了他童年时期逃难的记忆,有关炮车,有关战马的马蹄声,他把这些冒出的经历艺术化,写成了《错误》。
这首诗的主角就是以郑愁予母亲为原型的。
《错误》赏析:《错误》这首诗,以一连串具有传统意味和江南风情的意象,将豪放旷达的气质和欲语还休的情韵融为一体,营造出和谐、完整的艺术境界。
虽然诗中写了思妇和浪子,但与传统的闺怨诗相比,表现出了较强的历史感和时空感。
《错误》最大的特点是叙事、画面的象征化以及对照手法的结合运用。
从第一节开始,在一个叙事的语境中,季节、容颜、莲花就共同型塑出这些词语的象征意味。
第一节两句,以第一人称“我”写游子走过江南,“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诗中,“容颜”显然借指某个人,至于这个人的性别,在语言文化的规约下很自然会将其认同为“女性”。
前半句中“等”和“季节”赋予了“容颜”以叙事内容和时间限度;后半句是对“容颜如花”这个套板化譬喻的推进和激活,诗人不再甘于用静止的喻体去比附静止的本体,喻体被转化为两种动作状态——开、落。
所以,这个句子就是诗人对一个具有情节性、动作性和时间性的故事的切片和象征。
一个通常用叙事的方式予以展开的情景被象征化地表达,于是在想象中补齐了这句诗所涉及故事的三个层面:一个美丽的年轻女子在守候着她的归人(容颜、等待);她等了一年复一年,时间在等待中悄然逝去(季节里);她也曾欣喜期待,以为她的归人即将到来(莲花开),却终于还是寂寞失落,因为她的归人终究没有归来(莲花落)。
郑愁予的《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现代诗赏析
郑愁予《错误》现代诗赏析错误全诗以江南小城为中心意象,写出了战争年月闺中思妇等盼归人的情怀,寓意深刻,是现代抒情诗代表作中之一,被海内外多次收入教科书。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郑愁予《错误》现代诗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
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
台湾诗人郑愁予运用神来之笔,把它描写得更加美丽,令我们不得不拊掌赞叹。
美丽的主题如果我们仅仅把这首诗的主题定位在思妇期盼心上人归来的执着的爱情上。
未免太肤浅了。
其实诗中的“我”难道不可以理解为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游子吗?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有一种漂泊的心态,他们在台湾岛仅仅是一个“过客”,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自己的亲人团聚。
然而,由于政治原因,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重重的失落和惆怅的感情。
时至今日,岛内的势力仍费尽心思地阻挠“三通”,妄图将宝岛从祖国分裂出去,如果他们的阴谋得逞,留给中华民族的将是永远的悲哀。
这个“错误”决不会再是美丽的。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错误》中有诗人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这是一首期盼大陆与台湾早日统一的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美丽的故事通读全诗可以发现,诗人以凄美的笔调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暮春三月,东风和煦,柳絮飘舞,在江南一个美丽的小城,一个女子在苦苦等待心上人的归来,她的心宛若孤寂的小城,没有东风,也没有柳絮,她听不到青石街道上有意中人的足音,因而意态慵懒,云鬓不整,心灵也如窗扉紧闭,春帷不揭。
浪迹天涯的“我”打这里走过,听到达达的马蹄声,企盼已久的她如莲花般绽开了笑颜可“我”未入家门,她失意万分,盈盈笑靥又像夏末的莲花迅速地枯萎凋谢了。
全诗不足百字,而故事情节却随着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一波三折,先是漫长的期待,然后是听到马蹄声的惊喜,最后是失望,再后来又是无尽的等待。
多角度解读郑愁予的《错误》
用西方 现代派 的技巧写 诗 ,用 西 方现代 派的手法 表现 中国传统 精 神 ,是诗人大胆 的尝试 。 读 了 他 的诗 ,又 燃 起 了 我 从
多 角 度 解 诗 的 欲 望 。 下 面 是 我 对 《 错 误》 一 诗 的 一 点 不 成 熟 的 见
里如莲花 开落般地 等 。如果我们 真把它放 在结尾 ,这首诗 就显得
过 于 灰 冷 。 另 一 方 面 在 诗 的 结 构
上 显 得 平 淡 无 奇 ,经 诗 人 一 倒 装 ,诗 的意境 和结构就 显得新 颖
多 了 。 就 像 一 朵 被 旱 得 打 皱 的 花 , 浇 上 一 盆 水 , 顿 显 光 彩 夺
目。
不 揭 。 外 面 的 春 光 虽 然 赏 心 悦 目 ,但 它 抹 不 平 姑 娘 心 里 的创 伤 ,于 是 她 意 态 庸 懒 ,云 鬓 不 整 ,那 小小 的心 如窗 户紧 闭。女 为悦 己者容 ,没 有悦 己者来 自然 不容 。人在高 兴时就 不 同了 ,木
最 后两句 也是一个 小小 的倒
装 ,应 为 “ 我不是 归人 ,是个过 客 ……” ,所 以 “ 我达 达 的 马蹄 是美 丽 的错误 ” 。 这 个 倒 装 留 给
事呢?让 我们先读 一读郑 愁予 的
《 错误》 :
我 打 江 南走 过
那等在季 节里 的容 颜如 莲花
开 落
读者想象 的余地 。放在 后面 ,强
调理 由。再 加上 作 者 巧上加 巧 ,
东风 不 来 ,三 月 的柳 絮 不 飞
你 的心 如 小 小 的寂 寞 的城
严重 !所 以我建议 这 江 南女 子 , 你就揭开吧 , “ 良辰 美 景 奈 何 天 ,赏 心悦 目谁 家 愿 ” ,自己 的 青 春 要 紧 !因 为 来 的是 一 个 过
郑愁予《错误》赏析
郑愁予《错误》赏析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错误》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
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
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诗作《错误》赏析郑愁予的诗作《错误》赏析下面是店铺整理收集的郑愁予的诗作《错误》赏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了解一下。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写于 1954年赏析:郑愁予<错误>一诗可说是近五十年来最被人们传唱不已,且乐于诵读的现代诗。
诗中精确地运用许多古典意象表现思妇愁绪及浪子情怀。
本文将以章法学角度浅析<错误>。
全文以了解郑愁予写作此诗的创作背景入手,再就作者选取的物材、事材作一整理,进而分析其章法结构,以期对这首诗的风格主题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诗人余光中以“浪子”称呼郑愁予。
而<错误>这首作品也是作者最具浪子意识的代表作之一。
虽然描写的是“闺怨”的中国古典诗歌旧主题,但作者却别具新意,透过浪子的角度来叙写女子闺怨的期待及落寞,从另一方面展现体贴的关怀。
诗中并运用许多古典诗歌的语汇,如江南、莲花、东风、柳絮、春帷、向晚、马蹄等意象,将古典与现代巧妙地镕铸。
古典诗词中对郑愁予影响最深的是古诗十九首,他认为诗中表现人生的无常,其实就是最大的流浪。
何其芳和废名(冯文炳)的诗作,在象征手法和语言风格上,对郑愁予也有一定的影响。
所以郑愁予前期诗风婉约动人,继承传统诗词的音韵感,且能将古典意象融入现代情境中,且往往带几分哀愁,以及漂泊的离别愁绪。
这时期的着作包括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奴女、长歌、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选集。
作家常常因为某些生命经验的触发而产生作品,曾经有人问过郑愁予,这首诗是否为诗人的经验之作。
诗人答说:这首诗在内容上,它与某些传统诗歌非常类似,可见诗从古代到现代,内容是没有改变的,只有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语言方面它突破了中国方言的限制,当我们用广东话去朗诵这首诗时,在味道上当然与用国语来念不同,但却有一种美感。
【精品文档】错误郑愁予诗赏析-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错误郑愁予诗赏析错误这首短诗的江南风情意象表达了诗人豪放旷达的胸怀,那么大家会怎么赏析这首诗呢?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错误郑愁予诗赏析,欢迎参考借鉴。
错误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错误郑愁予诗赏析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口的佳作。
郑愁予为现代诗社主要成员,其诗歌以婉约见长,他的爱情诗更是清新婉约。
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
这是一首绝对的中国诗,是一首属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故事。
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传统。
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遇到了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归来的女子。
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
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
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不露,又悠长深远。
“我达达的马蹄”让她以为“他”回来了,这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无疑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志鸿主编的《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高一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9页选用了一道题:
(成人高考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帏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对《错误》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
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
(C)(D)略。
参考答案是B,对此我不敢苟同,就此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分析A项。
首先,错误的主动者是谁?“我”到底有无“内疚”之情?
一般情况下,第一人称叙述不能深入其他人物内心。
这首诗不从女子的视角出发,而以“我”的视角来透视女子内心世界。
这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女子真正熟悉,一种是对女子虚构想象。
如果对女子真正熟悉,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我”正是她等待之人;一种是“我”单恋着女子。
若为后者,则“我”透视了女子的内心,她的心另有所属,“我”不是她等待之人,错误的主动者应是女子,且错误是双重的:一方面,女子误把“过客”当作“归人”,美丽的马蹄声在带给她希望的同时又带给她深深的失落,其愁怀未能释解;另一方面,女子对“我”心扉紧掩,使“我”的思恋之苦没能缓解,这双重的错误使内心更偏向于失落而非内疚。
但“我”并没有丧失理智,明白单项的思恋不会有结果,于是叹惋“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无奈而坚定地走开。
若为前者,诚然,错误在“我”,“我”明知女子盼“我”归来,却又匆匆踏上漂泊之途而去,“我”内疚,但内疚的是“我”未留下来而非不该响起马蹄声。
如果对女子虚构想象,那女子只是一个空泛的代表,与“我”毫无关系,两个人擦肩而过可能引起的错误又由谁承担?理性告诉我们,当别人不知道我们痛苦的时候,我们绝没有理由禁止别人的欢乐;当别人有可能误会我们的时候,我们绝没有理由因噎废食。
正是自然界事事相连,矛盾无处不在,“我”只能表示深深的感叹,而内疚实难服人。
说到底,错误的主动者还是女子,是女子误把“过客”当作“归人”。
其次,错误实质的文本信息是什么?诗人否定“达达的马蹄”声吗?
A项认为错误的主动者是“我”,因为“我”不该在女子久盼“归人”时响起马蹄声。
也就是说错误在于“我”打江南走过时响起“达达的马蹄”声。
虽然接受美学阅读告诉我们,文学作品的生命在于永无止境的读者的解读之中,允许见仁见智的理解,但同时,接受美学阅读还应注意不能脱离文本。
根据诗眼“美丽的错误”可见,“美丽的”是马蹄声,“错误”在于“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作者无意否定马蹄声,而加以“美丽’来修饰。
因为马蹄声响起前,女子内心已处在封闭、死寂的状态。
正是这马蹄声打破了死寂,给女子带来希望,使她焕发片刻的活力。
即使过后仍是漫漫无期的等待,但这马蹄声无疑是美丽的。
再次,诗作的题旨何在?
该诗继承中国历代宫怨或闺怨一类诗的传统,着重表达女子的哀怨。
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从思妇的视角出发,而以“我”的视角来透视思妇内心世界,因而愈发楚楚动人,体现中国传统式的温柔敦厚,缠绵悱恻。
从主旨角度而言,“我”承载的是思妇形象见证人这样的角色,诗的重心不在褒贬“我”的行为,而在未言怨中自现女子深重的怨。
因此,理解主旨的重心应放在女子的角度。
对诗题“错误”的理解应是:长久等待的女子误把“过客”当作“归人”,因而心情由欢快变为失落,表现独守深闺的女子的孤寂。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A项不当:理解角度不统一、脱离文本,主题把握有失偏颇。
二、分析B项。
解析认为B项错在“知道”一词运用有误,因为“你”还不知道。
似乎理解为“我打江南走过”时已经是“你”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或者说“我打江南走过”与“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没有关系。
那么,如何理解“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呢?
一般理解为喻女子红颜的消退,可见等待时日之久。
这样理解的话“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与“我打江南走过”确实没有关系,那么“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当然没有道理。
但是按照接受美学观点我们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我们可以把“容颜如莲花的开落”理解为思妇由激动到失望的情绪变化在面部的表现。
这时候,“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依然传递着等待的日子漫长的信息,而“如莲花的开落”又强调“错误”带来她心情变化的过程,突出了诗的主旨。
开头两句相互联系,首尾互为联系,叙事和抒情巧妙融合,使小巧的诗更为紧凑。
试看,“我打江南走过”,如何导致了那莲花般的容颜的开落。
全诗集中于思妇“听”的层面而非“望”的层面。
可以想象,柔弱的女子,在悠悠的岁月中痴情等待,花容憔悴,孤独寂寞。
离愁如酒,越酿越烈,哀怨如丝,剪不断理还乱。
当“达达的马蹄”声敲响在青石街面上时,那悦耳的声音同样击在女子的心上。
她凝神细听,面红心跳,可能马上梳妆打扮,容颜如莲花的怒放。
但是,那马蹄声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思妇空欢喜一回。
也许,委屈的泪早已成行,那布满胭脂的脸马上成了残花,如莲花的败落。
这走过的过程,正是莲花开落的过程。
而且是这“达达的马蹄”声直接导致了“莲花的开落”。
无疑,这时“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才‘如莲花的开落’”就有很强的说服力。
这种理解,一没有脱离文本,二没有脱离主题,因此,我认为B项有合理性。
当然,上述观点只是笔者个人拙见,愿与同仁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