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地理总复习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夯基提能作业(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
高考地理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在高考地理的知识体系中,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考点。
理解这一主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更能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地球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以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紧密联系。
气候变化,简单来说,就是指长时间内气候状态的改变,包括气温、降水、风等气象要素的变化。
这种变化不是短暂的、局部的,而是具有长期性和全球性的特点。
首先,气候变化对气温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全球气温的上升是当前气候变化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
气温升高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在两极地区,冰川和冰架的融化速度加快,这不仅会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居住地,还会改变海洋的环流模式。
例如,北大西洋暖流的强度和路径可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欧洲西部的气候。
在中纬度地区,夏季高温天气变得更加频繁和极端,热岛效应也更加明显,城市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能源消耗大幅增加。
同时,气温的变化还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分布范围。
一些原本适宜在温带生长的农作物可能会因为气温升高而向更高纬度地区扩展,但这也可能导致新的病虫害问题。
其次,降水模式的改变也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之一。
一些地区的降水增多,而另一些地区则面临干旱加剧的困境。
在湿润地区,强降水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对土壤结构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水减少会导致土地沙漠化加剧,水资源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例如,非洲撒哈拉沙漠周边的一些地区,由于长期干旱,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居民被迫迁徙,生态平衡被打破。
降水模式的改变还会影响河流的流量和水位,一些依赖季节性河流供水的地区可能会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危机,而另一些地区则需要加强防洪设施建设以应对洪水的威胁。
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塑造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山区,冰川的融化和退缩会导致岩石裸露,加速风化和侵蚀过程,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在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会侵蚀海岸线,使沙滩后退,湿地消失,同时也会威胁到沿海的港口和基础设施。
山东高三地理知识点
山东高三地理知识点地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涵盖了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等等。
在山东地区的高三学生,地理知识点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为你详细介绍一些山东高三地理知识点。
一、地貌山东地理地貌复杂多样,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其中,山东半岛是最著名的地貌特征之一。
山东半岛地形起伏,有许多山脉和丘陵,同时也拥有丰富的海岸线资源。
此外,山东还有孤峰、台地、冲积平原等地貌类型,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二、气候山东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变化较为显著。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潮湿,春秋季温暖宜人。
气候对于山东的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资源山东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区,包括煤炭、铁矿石、油页岩等矿产资源,同时还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山东的农产品以谷物、棉花、水果、蔬菜、海产品等为主要产区,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人文山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泰山、孔庙、曲阜等文化遗址成为了人们瞩目的旅游景点。
山东还是孔子的故乡,与儒家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
五、经济发展山东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十分明显。
沿海地区发展比较先进,工业制造业较为发达;而内陆地区相对欠发达,以农业为主导。
然而,随着近年来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内陆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六、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山东地区存在着水资源供应紧张、土地沙化、空气污染等问题。
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以保障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山东地区的高三地理知识点主要包括地貌、气候、资源、人文、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高三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增加对山东地区的了解,还能帮助他们在地理课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身处山东,我们应该珍惜这片土地,努力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让山东更加美丽和繁荣。
第四讲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1 / 33第四讲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单科命题 备考导航素养解读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主要气候类型及其特征分析 3.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1.区域认知 结合区域经纬网图或其他相关材料,考查区域气候分布、气候特征及不同区域气候差异。
2.综合思维 以气候统计图或区域经纬网图为背景,考查气候成因、分布规律及气候特点。
3.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分析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探究点一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气候的形成因素主要包括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
具体分析如下: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气候的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气候带最冷(最热)月均温 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以上 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 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下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1)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风带性质: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性质变为温暖湿润。
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气团:掌握海洋气团和大陆气团的性质及具体气团对气候的影响。
归纳如下:单一气压带、风带、气团影响下形成的气候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冰原气候:极地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带不同气压带、风带、气团交替控制下形成的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热带季风气候:雨季受赤道气团(西南季风)控制,旱季受东北季风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风(西北季风或东北季风)控制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冬季受西北季风控制3.海陆位置(1)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非洲大陆气候类型以赤道 自然地理景 自然地理景观分布规律与 为轴南北对称,其自然地 观的分布规律 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一致 理景观也以赤道为轴南北
对称
自然地理景 观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植被也会 气候的变化会影响自然地
变化,导致自然地理景观 理景观的变化
的变化
2.下图是低、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植被(生态系统)物质流 动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少,箭头的 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回答(1)~(2)题。
气候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的影响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目标 1.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形成的影响
因素。(综合思维) 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2.结合实例,掌握气候对自然地理
景观形成的影响。(综合思维)
自主 预习 探新 知
一、气候形成的影响因素 1.太阳辐射
2.大气环流 (1)作用:促进了高低纬度地区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分的 交换,调整了全球的热量和水分的分布。 (2)不同的大气环流形成不同的 气候 。
(3)地形 ①温度: 坡向:阳坡和阴坡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温度不同。 海拔:海拔高的地区比海拔低的地区气温 低。 ②降水: 迎风坡:上升的湿润气流带来 降水 。 背风坡:下沉气流形成 干燥 的天气。
(4)其他因素:如地表物质组成不同,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也 不同,造成热量差异。
4.人类活动 (1)释放废热―影―响→大气 温度 (2)改变大气成分→大气的热力性质和 气候 发生变化 (3)改变下垫面性质→局部地区气候变化→影响整个气候
(1)对土壤、生物量、枯枝落叶在生态系统所储存养分的比重
大小,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土壤条件
专题03 自然灾害与环境发展-2023年山东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必备考点归纳与测试
专题三自然灾害【必背知识】气象灾害洪涝一、概念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一种灾害。
二、分布主要受气候因素和地形因素的影响。
1.气候: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2.地形:沿河、沿海地势低洼地区。
三、危害1.洪水常常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农作物减产、交通受阻、人畜饮用水困难等。
2.洪涝还会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制约区域经济发展。
3.洪涝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4.人口越密集、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洪涝造成的损失越大。
四、我国的洪涝灾害我国洪涝频繁且灾害严重,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
此外,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干旱一、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简称旱灾。
二、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是世界上旱灾频繁发生的地区,其中非洲的旱灾最严重三、危害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乃至颗粒无收;也会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还会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严重时甚至影响经济发展乃至社会稳定。
此外,干旱极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
四、我国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
台风一、概念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西太平洋是世界上台风发生频率最高的海域。
二、危害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
1.狂风能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等。
2._暴雨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并危害近海养殖。
3.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三、我国的台风灾害影响我过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
考前回扣 夯基提能(三)
考前回扣夯基提能(一)一、判断正误,回归基础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取决于人口的年龄构成。
()2.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共同作用的结果。
()3.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的。
()4.一个国家或地区,当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时,人口总量达到最大,此后将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
()5.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加剧,死亡率有所上升。
()6.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过渡型。
()7.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
()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形成的民工流,提高了流出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9.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10.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适合养活多少人。
()11.人口合理容量的实质是环境允许的最大人口数(极限人口),即能养活多少人。
() 12.资源、科技、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有很大影响。
()13.我国必须谋求人口合理容量,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 14.逆城市化是指在一些大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和小城镇,市中心区人口出现负增长的现象。
()15.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发展速度趋缓。
()16.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增长速度快,一些大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17.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城市化的发展的主流。
() 18.目前,发展中国家城市数目剧增,大城市规模膨胀是经济迅速发展的必然反映。
() 19.目前东京处于城市化过程的衰落阶段。
()20.城市环境问题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
()21.各城市功能区有明确的界线,彼此间不混杂。
()22.城市功能分区受历史、经济、社会、行政多种因素的影响。
()23.早期的土地利用方式对日后城市功能分区影响不大。
()24.由市中心向外,地租越来越低。
()25.由于地理位置、交通通达度的不同造成了地租差异。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讲主要气候类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讲主要气候类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一、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1.热带⎩⎪⎨⎪⎧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旱雨两季分明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2.亚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3.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凉爽,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很少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4.寒带⎩⎪⎨⎪⎧苔原气候:终年寒冷,降水稀少冰原气候:终年严寒,降水稀少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类型气压带与风带气候类型单一控制赤道低气压带热带雨林气候西风带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交替控制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热带草原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地中海气候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
◎下表为某城市的气候资料。
据此完成1~2题。
月份7 8 9 10 11 12 气温(℃)11.5 12.0 12.6 14.6 19.3 23.2降水(mm) 61.2 57.0 47.2 36.1 22.6 10.4 月份次年1 次年2 次年3 次年4 次年5 次年6 气温(℃)26.3 26.8 24.4 20.4 15.9 11.1降水(mm) 3.1 7.1 32.5 60.5 56.0 66.81.影响该城市冬季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A.暖流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南风2.该城市可能属于下列的国家是( )A.美国B.南非C.巴西D.意大利答案 1.C 2.B读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回答3~4题。
3.土壤颗粒在风或水等外力作用下从地面被移除的现象称为“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程度与土壤本身的特性、外力作用的方式和大小、植被状况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环境知识详解
高考地理气候与自然环境知识详解在高考地理中,气候与自然环境这部分知识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考试的重点,也是我们理解地球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关键。
首先,让我们来聊聊气候的基本要素。
气温、降水和气压是构成气候的三大主要要素。
气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活动范围,比如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动植物种类丰富;而寒带地区气温极低,生物多样性相对较少。
降水则决定了一个地区的干湿状况,像热带雨林地区年降水量丰富,形成了茂密的雨林;而沙漠地区降水稀少,呈现出干旱的景观。
气压的变化会带来风,风又会影响气候的分布和天气的变化。
气候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等。
每种气候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分布规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这里的树木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两侧,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湿季时草木茂盛,干季时草木枯黄。
热带沙漠气候则多分布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终年炎热干燥,沙漠广布。
亚热带季风气候在我国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较为典型,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适宜农业生产。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这里的植被以耐旱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终年温和多雨,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畜牧业发达。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内部气候差异较大,总体特点是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纬度位置是最基本的因素,它决定了太阳辐射的分布,从而影响气温。
海陆位置也很重要,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气候较为温和湿润;内陆地区则气候干燥。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山东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变化。
2. 地图的基本知识:地图是地球表面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缩影。
比例尺、图例、方向是地图的基本要素。
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自然地图包括地形图、气候图等;社会经济地图包括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等。
不同地图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和实践活动。
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包括气候类型、气候变化、气候带分布等。
山东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 水文循环与河流:介绍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如蒸发、凝结、降水、径流等。
山东境内主要河流有黄河、小清河等。
3. 地貌与地质:山东地貌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有泰山等著名山脉。
地质结构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石油、天然气等。
4. 植被与动物:山东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动物种类繁多,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物。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山东省人口分布特点,城市化进程,城市功能分区等。
2. 农业与工业:山东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工业以轻工业和重工业并重,有纺织、机械制造等行业。
3. 交通与通讯:山东交通网络发达,包括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
通讯设施完善,信息化水平较高。
4. 旅游与文化:山东旅游资源丰富,有泰山、青岛等著名景点。
文化历史悠久,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文化遗产丰富。
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地理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如土地利用、环境监测等。
2. GI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原理和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3. 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地理测绘等方面的应用。
五、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山东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如水资源短缺、空气污染、土壤污染等。
2. 环境保护措施:介绍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山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具体措施。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四讲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课件 鲁教版
(4)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的气候类型有⑦ 热带季风气候 、 ⑧ 亚热带季风气候 和⑨ 温带季风气候 ,其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 (或⑩ 大洋西岸 )。 (5)由图可以看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比大陆东 岸高,主要是因为大陆西岸受 暖流 影响,气温较高;大陆东岸受
寒流 影响,气温较低。
4.地形地势 (1)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形成了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的分布特点; 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形成了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的分布特 点;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引起水热的垂直分布,从而形成气候的 垂直变化。 (2)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 (3)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的分布规律和范围。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 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而逐步更替的变化特点。
2.造成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的判断方法 (1)首先是根据经纬度、海陆位置等判断两地所处的气压带、风带位 置,即大气环流的不同。 (2)如果是相距较近的两地降水有明显差异,一般考虑地形(迎、背风坡) 因素。 (3)如果是大陆东西两岸的两地,除考虑大气环流因素外,一般还要考虑 洋流因素。
典题精练
解析 本题考查干旱的成因。干旱主要和气温高、降水少等因素有 关。根据图示结合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进行分析。
微专题二 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 图说地理
(1)图中体现出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①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② 大气环流 和洋流。此外气候还受地形、下垫面性质及 ③ 人类活动 影响。 (2)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 ④ 热带沙漠气候 、⑤ 温带海洋性气候 和冰原地气候。 (3)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下的气候类型有⑥ 地中海气候 和热带草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受夏季风(东南季风或西南季风)控制,冬季受冬季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的总结与分析
高考地理气候类型的总结与分析在高考地理中,气候类型是一个重要且常考的知识点。
掌握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规律、成因等,对于解答相关题目以及深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具有关键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常见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包括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其特点是终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在 26℃左右,年降水量通常超过 2000 毫米。
这种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最为典型。
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富。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
旱季时受东北季风影响,降水稀少;雨季时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沛。
其形成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亚洲的阿拉伯半岛等。
终年炎热干燥,年降水量稀少,一般不足 200 毫米。
这主要是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如我国的南方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这种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纬 30° 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沿岸地区最为典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其形成原因是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欧大陆东岸,我国的北方地区就是这种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成因同样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如欧洲西部。
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
这是由于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部。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8主要气候类型(含解析)鲁教版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8主要气候类型(含解析)鲁教版课时作业(八) 主要气候类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气候相似原理是指将植物从一个地区移植到另一个地区,需严格按照地区的气候条件相似性来进行的原理。
根据引种的气候相似性原理,选取美国1961~1990年的气象资料,分析美国与上海的气候差异,划分美国植物引入上海的引种适宜度,将引入上海的美国园林植物种源地划分为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如图)。
读图,完成1~3题。
1.与上海市气候特征相似度最高的美国城市是( )A.华盛顿B.路易斯维尔C.迈阿密D.洛杉矶2.西雅图的园林植物不适宜引种上海,是由于上海( )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B.冬季气温低C.冬半年降水量较少D.冬半年日照时数少3.气候相似原理的应用有利于( )A.增加全球的生物多样性B.充分利用气候资源C.解决局部地区的粮食危机D.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1.A 2.C 3.B[第1题,依据材料中的定义,可知图示适宜区为气候相似区,华盛顿位于适宜区,故A正确。
第2题,西雅图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上海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较少,不利于源于西雅图的园林植物在此生长。
第3题,利用气候相似原理,可在气候类似地区种植相同植物,使各地气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但并没有增加生物种类,也不影响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
](2019·河北邯郸模拟)下图是沿40°纬线所作某大陆1月、7月温度变化曲线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 )A.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B.位于山地背风坡的雨影区C.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D.终年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燥少雨5.图中B、C两地相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B地气温年较差比C地小B.B地1月平均气温比C地低5℃左右C.B地降水集中在冬季,C地降水集中在夏季D.B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比C地大4.C 5.D[第4题,图中7月气温高于1月,加之该大陆跨经度多,说明该大陆是亚欧大陆;根据经纬度判断,A地位于(40°N,90°E)附近,是我国新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很少。
高考地理气候变化知识点清单影响总结与判断题题型总结
高考地理气候变化知识点清单影响总结与判断题题型总结一、气候变化的定义和作用气候变化是指长期(几十年至几百年)气候要素的统计变化,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巨大。
气候变化不仅对农业、渔业、能源等经济产业有重要影响,还导致了全球变暖、冰川消融等现象的加剧。
下面将对高考地理中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判断题类型的归纳。
二、影响气候变化的因素及其特点1. 全球能量平衡全球能量平衡是影响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判断题类型:1.1 气候变化与全球能量平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2 全球能量平衡的不稳定会导致什么样的气候变化?2. 大气循环系统大气循环系统是将能量和物质在大气中交换的重要系统。
气旋、锋面、高压、低压等气象要素对气候变化起到重要影响。
判断题类型:2.1 锋面和气旋是什么? 它们对气候变化有何影响?2.2 大气循环系统中的低压和高压的形成原因是什么?3. 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释放的热能,导致地球温度升高的现象。
判断题类型:3.1 温室效应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2 温室效应的加强会导致什么样的气候变化?4.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山脉、河流、海洋等地理环境因素对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判断题类型:4.1 地理环境对气候变化有何影响?举例说明。
4.2 山脉和海洋对降水分布的影响是什么?5.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是导致气候变化的重要外因,如工业化、能源消耗、森林破坏和温室气体排放等。
判断题类型:5.1 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有何影响?5.2 温室气体排放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吗?三、气候变化的影响和评价1. 气候带的移动与气候区的变化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各个气候带和气候区在地理位置上发生了变化。
判断题类型:1.1 气候变化对气候带与气候区的移动有何影响?1.2 为什么南北气候区的分界线在向高纬度移动?2. 降雨量和降水分布的变化气候变化导致地球上降雨量和降水分布发生了变化。
第四讲 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解析 (1)多雾、多雨的原因要从影响降水的因素如地理位置、大气环流、 地形、洋流等方面分析。结合图例可看出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在北半球中纬 度大陆西岸,受西风影响且地处山地迎风坡,多地形雨;美国西部中纬度地区 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2)文字材料中显示“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图 甲中阿克塔位于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说明阿克塔的气候特征适合海岸红杉 生长。与阿克塔比较,杭州气温季节波动较大,不适合海岸红杉生长;夏季杭 州降水较多,更适于海岸红杉生长。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 480~5 0 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 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
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答案 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背 风坡,不利于降水;(势力强大的)沿岸寒流的减湿作用强。
图甲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图乙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1)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8分) (2)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答案 (1)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地处 迎风坡,多地形雨;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 (2)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要求。 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依山坡而建,三面环山,西面朝向大海,有“风城”之称。 下图示意惠灵顿的位置。
分析惠灵顿常年多风的原因。源自探究点一 栏目索引答案 地处西风带,常年盛行偏西风,两岛之间为海峡,风速加快;依山面海,迎 风。
地理气候类型分析及其影响
地理气候类型分析及其影响地理气候类型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人类生活产生着重要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将对地理气候类型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一、热带气候类型热带气候分为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年降雨量较多,温度高,植被茂盛。
它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地球上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之一。
热带雨林气候的存在,使得这些地区成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通常是农业发展的热点,如巴西亚马逊雨林地区的多种农作物种植。
热带草原气候则存在于热带内陆地区,特点是年降雨量较少,季节性明显,温度高。
这些地区的植被以草原为主,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例如,非洲草原地区的游牧民族就是依靠热带草原气候的特点,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进行牧业活动。
二、温带气候类型温带气候类型可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地中海型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欧洲和北美洲的西部沿海地区,具有温暖湿润的夏季和温和湿润的冬季,降雨均匀分布。
这种气候类型对农业发展有较大的影响,适宜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种植。
温带大陆性气候则位于欧洲和北美洲的内陆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降雨相对较少。
这种气候类型下的地区适宜进行林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地中海型气候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湿润温和。
地中海型气候的地区往往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要经济支柱。
例如,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和意大利是欧洲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同时也是橄榄、葡萄等农产品的重要产区。
三、寒带气候类型寒带气候是指位于北极圈或南极圈的地区,特点是寒冷、干燥且降雨量较少。
由于恶劣的气候条件,寒带地区的生态系统脆弱,植被相对较少。
极地地区几乎没有居民定居,只有极少数科考人员居住。
寒带气候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较小,但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寒带气候类型的存在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基础题组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下游水文测站春夏秋冬四季气温、降水量和径流分配状况统计图。
据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9山东邹城期中)该水文站的气候类型可能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答案 A2.(2019山东邹城期中)该地河流的主要补给形式是( )A.积雪融水补给为主B.雨水补给C.地下水补给D.湖泊水补给答案 B读某地气候统计图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两题。
图Ⅰ图Ⅱ3.为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气压带或风带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D 根据图Ⅰ的气候资料信息,可以判断出图示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降水主要是西风带带来的,图Ⅱ中的④是中纬西风带,D项正确。
4.与该气候类型成因类似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 B 该图所示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成因是由于气压带、风带南北季节性移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四个选项中,“热带草原气候”是因气压带、风带的南北季节性移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B项正确。
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5.(2019山东济南月考)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答案 D 甲地1月气温最低且低于0℃,属于温带气候;全年降水量小于400 mm,故可判断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乙地1月气温也低于0℃,7、8月份降水量都大于150 mm,年降水量大于400 mm,属于典型的夏季高温多雨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
6.(2019山东济南月考)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大气环流C.洋流D.人类活动答案 B 甲、乙两地气温差异不大,但降水差异明显,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其中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夏季多雨,甲地受大陆气团控制而全年少雨。
磁化率是反映温湿气候与干冷气候变化的良好指标。
气候温湿利于磁性物质形成与聚集。
下图为13万年来黄土高原某典型地区磁化率变化曲线。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18陕西宝鸡三模)距今6—7万年时间段,下列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增多B.我国甘蔗种植区北界北移C.我国正处在间冰期D.我国夏季风势力偏强答案 A 图示距今6—7万年磁化率较低,由“气候温湿利于磁性物质形成与聚集”可知,磁化率低说明气候冷干,说明该时段冬季风势力偏强、夏季风势力偏弱,导致我国北方沙尘暴天气增多,甘蔗种植区北界南移;我国正处在寒冷期。
8.(2018陕西宝鸡三模)13万年来该地区磁化率变化反映出( )A.全球气候变暖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过程C.东亚冬夏季风环境效应交替变迁D.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日益严重答案 C 图示13万年来该地区磁化率呈波动变化;磁化率低说明气候冷干,磁化率升高说明气候变温湿,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则东亚冬夏季风环境效应交替变迁;A、D两项没有体现波动变化;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形成与流水侵蚀有关,与气温关系不大。
提升题组下图为四地气候要素统计图。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9.四地中终年温和多雨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A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气候特征。
根据图中水热组合的特点,甲乙丙丁分别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中海气候。
据此,甲地全年受西风影响,终年温和多雨,A项正确。
10.图中( )A.甲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B.乙地全年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C.丙地常年受东北信风的控制D.丁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答案 D 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及成因。
甲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控制,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受海陆位置影响,丁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冬季受西风控制,D项正确。
北京雨燕,是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原型,属小型候鸟,常在屋檐下筑巢,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
科研人员根据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
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箭头“飞离北京路线、飞回北京路线”)11.(2018北京昌平期末)图中四地( )A.甲地夏季高温多雨B.乙地定位仪获得数据误差最大C.丙地生长热带雨林D.丁地草木茂盛,便于雨燕繁殖答案 C 本题考查气候。
甲地位于亚洲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A项错误;乙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晴天多,定位仪获得数据误差最小;丙地地处刚果盆地一带,植被为热带雨林,C项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雨燕繁殖在我国北方地区,而丁地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区,D项错误。
通常情况下,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
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混血熊”在北极圈出现了。
完成下面两题。
12.(2018吉林统考)“混血熊”出现的地理原因是( )A.全球变暖B.板块活动C.洋流运动D.太阳活动答案 A 灰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南,北极熊主要分布在北极圈以北,而出现在北极圈的“混血熊”是灰熊和北极熊交配的后代,这说明全球变暖使灰熊活动范围向较高纬度扩展。
13.(2018吉林统考)若干年后,北极地区也许再也找不到一头纯白色的北极熊了。
从根本上防止这种情况出现的措施是( )A.适当猎杀公灰熊B.建立北极熊保护区C.禁止热带雨林的开发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答案 D 由上题可知,“混血熊”出现的原因是全球变暖,而缓解全球变暖的根本措施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20分)材料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暖和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7月平均气温为17℃。
温哥华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在2 000 mm左右,降水40%以上集中在冬季。
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冬季多刮西南风。
(1)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
(6分)(3)结合大气环流知识,说明本区冬、夏季主导风向的成因。
(4分)(4)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4分)答案(1)特征:向北凸(弯曲)。
原因:西侧海洋7月份气温较低;东侧为高大的山脉,海拔高,气温低;海拔较低的温哥华气温较东西两侧高,所以等温线向北凸。
(2)温带海洋性气候。
原因:该地西侧受北太平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冬季,西南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暖湿气流;位于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
(3)冬季时高压中心位于本区的南方,受其影响风自南向北吹,并在地转偏向力(右偏)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夏季时高压中心北移至本地西侧,而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同时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西北风。
(4)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东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了从美洲大陆内部吹来的寒冷干燥气流。
解析(1)据图描述7月等温线的特征,其弯曲的原因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等影响。
(2)气候类型根据所处纬度和海陆位置判断,大陆西岸40°—60°之间,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冬季的原因是受洋流、地形及盛行风影响。
(3)结合大气环流的特征,冬夏季高低压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加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不同的主导风向。
(4)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暖流增温增湿、山地阻挡寒冷气流。
15.(2018湖南益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通过研究做出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显示:我国北方在过去50年增温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近30年气温变化图。
(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带?(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将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
(4)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直接关系。
可采取哪些措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至少列举3点)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
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带。
(3)粮食产量会增加。
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有利于粮食生产。
(4)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的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植树造林;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
解析(1)根据图示可知,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
(2)据材料一可知我国北方气候变暖最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带。
(3)我国河西走廊地处西北地区,据材料一可知,全球变暖后我国西部地区降水增多,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有利于粮食生产,因此其粮食产量会增加。
(4)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主要与矿物燃料的燃烧和毁林有关,因此为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应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植树造林;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