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主观题必背考点

合集下载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整理归纳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西周时期在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明显有国家性质的遗址,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有国家的社会。

夏商西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的奴隶社会时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是周朝的衰亡和分裂时期,战国时期是春秋时期的延续,也是一个列国并立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变革最为频繁的历史时期。

3. 秦朝秦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秦始皇建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中国进入了封建社会。

秦朝的统一,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的重要事件。

4. 汉朝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朝代。

刘邦建立了汉朝,开创了两汉的统治。

汉朝时期的汉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的分裂时期,是中国史上比较复杂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内,中国历史上不同地域之间经济文化交流比较频繁,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二、世界古代史1. 文明的诞生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程度是不同的。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反映。

2. 古埃及文明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诞生。

古埃及文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

古希腊文明是世界文明的源泉,其对政治、哲学、科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被人们所称赞。

4. 古罗马文明古罗马文明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文明之一。

古罗马文明对世界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非常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印度古代文明印度古代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

印度古代文明对印度国内和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战争。

它揭开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门,使中国彻底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初中历史 _ 中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考前必背!(替孩子转发)

初中历史 _ 中考历史主观题答题模板,考前必背!(替孩子转发)

历史考试中的非选择题设问,一般侧重对原因(背景、因素、条件)、影响(意义、作用)、认识(启示、感悟)的考查。

这些角度可以从下面这些关键点突破:一、原因类1. 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因素。

(1)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传入中国。

(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

(3)近代化探索的推动与促进。

2. 建国以来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原因。

(1)党的正确领导,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

(2)人民群众的努力。

(3)较为和平安定的内外环境。

(4)苏联(主要指建国初期)等国家的援助。

3. 促进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1)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近各民族间经济交流。

(2)统治者个人的雄才大略(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实行有效的统治措施)。

(适用于中国古代史)(3)各民族之间长期的经济、文化、政治的交流。

(4)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

4. 促进社会进步的原因。

(1)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2)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杰出人物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

补充:(1)统治者励精图治,实行改革等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2)统治者重视教育,选用贤才。

(备注:特指古代社会)(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发展生产。

(备注:特指改革开放后)5. 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1)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推动。

(2)民主思想的发展与影响。

(3)政治家的不懈努力,人民与新兴阶级的支持。

补充:(1)受外来文明(或原有民主习惯)的影响。

(备注:只适用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古希腊民主政治、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

(备注:只适用于古希腊民主政治)6. 改革成败的原因。

(1)改革成功的原因:① 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 改革派力量强大,保证改革顺利进行。

③ 改革的措施得当。

④ 出现有利于改革的国内与国际环境。

⑤ 国家最高领导者的支持。

(2)改革失败的原因:① 顺应改革趋势,但是改革的措施不得当。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_初中历史中考必背考点
一、中国古代史
1、商朝:是中国第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是中国有统一的历
法的开端,统一的文字就是商代晚期出现的甲骨文,其统治面积曾一度包
括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

2、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多民族、多文化的中央集权王朝,也是中国有名气的文明古国,从公元前1046年中国历史进入新的纪元,它拓宽了中国的版图,建立了完善的文化体系,使中国文化得到进一
步的发展和完善。

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
实力统一中国的朝代,它统一了中国各地,使中国形成了一个中心,是中
国的历史重要转折点。

4、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强大中央集权的朝代,在汉朝时期,中央政府统一了刀耕火种,统一了货币单位,构建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府,是中国古代政治开展的重要发展阶段。

5、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分裂而繁荣的朝代,其启蒙思想中的四
大名著《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多次出现,更是中国历
史上知识分子经典书籍的萌芽时期。

6、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古代文明有重
要发展的朝代,它的重大贡献是完善了社会制度,出现了重要的经典著作,及萌芽了金融体系,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

7、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文艺复兴特色的朝代。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中考历史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掌握大量的知识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一、中国古代史1、夏商周的更替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商朝是中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

2、春秋战国的纷争春秋时期,诸侯争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

3、秦朝的统一秦始皇嬴政先后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等。

4、汉武帝的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在思想上“罢黜百家,尊崇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5、三国鼎立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6、江南地区的开发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原因有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地区社会比较安定等。

7、隋朝的统一和大运河589 年,隋朝统一全国。

隋炀帝时期开通的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8、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任用贤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9、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10、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隋朝创立科举制,唐朝完善科举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二、中国近代史1、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中考史政知识点总结

中考史政知识点总结

中考史政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老石器时代:约700万年至约8000年前。

人类使用石器生活,猎捕食物。

早期的石器工具主要有石斧、磨制石器等。

2. 新石器时代:约8000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

人类开始农耕,生产力得到提高。

此时期,出现了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代文化等。

3. 商代: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朝代。

商代石器工业达到高峰,青铜器成为主要工艺品。

商代的主要特色是青铜器的发展、奴隶制的兴起、文字的形成。

4. 周代: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256年。

周代自始于西周,经过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最终灭亡于秦。

周代的主要特点是分封制度,勤政爱民的政治理念和思想、科技的进步。

5.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制国家。

秦汉时期的主要特点是统一国家、封建制度的定型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三国时期结束后,中国分裂成魏、蜀、吴三国,隋朝统一中国,立国号"大周",史称"北周"。

北周毁灭后,杨坚建隋,统一中国,建立隋朝。

隋朝灭亡后,唐朝建立,中国历史进入了唐代。

二、中国近代史1. 清朝:1644年至1911年。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实行封建农奴制度。

清末时期,中国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太平天国运动等历史事件,清朝逐渐衰弱。

2. 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宣告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

3. 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9年。

中华民国成立,先后经历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国共内战,国共两党先后建立政府,抗日战争后,国共两党再次发生内战,中华民国政府败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1.中国古代史-夏、商、西周、东周的建立和衰亡:夏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国家,商朝是中国最早的封建王朝,东周时期发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战火。

-秦朝的建立和统一: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一统王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和文字标准。

-汉朝的兴起和盛衰: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刘秀建立了东汉王朝。

东汉王朝在董卓之乱后分裂为三国。

-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建立和衰亡:隋朝实行了统一的制度,大力发展农业和经济,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王朝,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世界性政权。

2.世界古代史-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兴衰:古埃及是世界上最早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罗马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古代文明之一-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彻底否定了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拿破仑战争是由法国大革命引起的一系列欧洲战争。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形成:工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通过机械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彻底改变了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大的一次战争,两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冷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世界格局由此分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

3.中国近代史-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屈辱: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遭受的侵略最严重的一次战争,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唯一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爱国民主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始。

-中共的成立和土地革命:中共是中国共产党的简称,成立于1921年,在革命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高频常考点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高频常考点

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高频常考点一、原始社会1. 原始人群(1)元谋人: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2)北京人:北京周口发现的一个完整的远古人头盖骨化石2. 氏族社会(1)半坡文化和河姆渡文化半坡遗址在今陕西西安半坡村,河姆渡遗址位于今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2)龙山文化和大汶龙山文化遗址在今山东龙山镇,出土很多黑陶,也称为“黑陶文化”,大汶口文化遗址位于今山东泰安。

二、奴隶社会1. 夏朝(1)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2. 商朝(1)汤建商,武王灭纣(2)商已有文字,甲骨文可证3. 周朝(1)西周:中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宗法制度:族制(2)东周春秋: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战国:秦孝公用商鞅变法:废田亩、建县制三、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1. 秦朝(1)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原,公元前221年(2)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秦长城(3)陈胜吴广起义:中国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2. 汉朝(公元前202元-公元220年)西汉:刘邦建汉,定都洛阳汉武帝“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东汉:公元25年,刘秀在鄗城称帝3. 三国(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战胜袁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2)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破曹(3)三国鼎立“魏、蜀、吴”4. 隋唐时期隋朝:隋文帝和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开凿大运河唐朝贞观之治:唐太宗开元盛世:唐玄宗安史之乱:持续八年5.宋朝: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6.元朝:(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2)元朝是我国疆域最辽阔,民族最多7.明清时期:(1)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专制统治加强,设六部三司,规定八股文取士(2)清朝:“康雍乾盛世”,康熙平三藩,文字狱,册封达赖喇嘛(3)李自成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口号。

中考古代史必考知识点

中考古代史必考知识点

中考古代史必考知识点
1.商鞅变法:目的:变法图强。

内容:1.鼓励耕织;
2.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奖励军功;
3.
建立县制;4编定户口。

作用: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增强,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1.政治上:集权中央;经济上:均田制。

3.迁都城;
4.改官制、
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

作用:促进“胡汉融合”,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3.百家争鸣:儒家:孔子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认为“天
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道家:老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对立的双方彼此相互联系,又能相互转化。

法家:韩非子,强调“法治”,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秦始皇所采用。

4.戚继光抗倭(日本盗匪)。

1662年,明朝的郑成功率军打败占据台湾的荷兰殖民者,收
复了台湾。

5.典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进步性。

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制度的演进也产生
了深远影响。

6.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写了一本书:《马可·波罗行纪》让西方
人了解向往中国。

7.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人改进并传播的。

8.査里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后,西欧逐渐形成了从国王到骑士的金字塔形的封建等级制。

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发展到全盛时,教皇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凌驾于各国君主之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编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主观题必背考点
一:考前须知:本知识点百分之九十的主观大题知识点,由于近些年历史界的研究没有进一步涉及远古时期的,故本知识点没有将远古人类以及其他关于文化科技的知识点纳入其中,请同学们复习的时候将其作为选择题稍微注意一下,黑体字重点记忆,若想把握全部的考点,请同学们重点看课本,历史需要灵活记忆,不需要死记硬背,
中国古代史历史歌: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1.孔子有些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
(1)思想主张:提出了“仁”,“仁者爱人”。

(2)政治主张:以德治国。

(3)教育成就:创办私学。

教育学生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待学生主张有教无类,要求学生时常复习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4)
2.商鞅变法采取了那些措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措施:
(1)政治:确立县制(选择题或大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商鞅得罪贵族的原因之一);
(2)经济:废除井田制(或承认土地私有);鼓励耕织(或奖励生产);统一度量衡;
(3)军事:奖励军功(商鞅得罪贵族的原因之二)
影响: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为秦以后统一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3.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那些措施?
(1)政治:建立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确立郡县制。

(2)文化:统一文字(小篆)。

影响: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注意套路和模板)(3)经济: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影响:促进了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注意套路和模板)(4)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开凿灵渠
(5)军事:命令蒙恬反击匈奴,修筑长城。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那些措施?
(1):采纳的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王国诸侯势力,确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

(2):经济: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物质,平抑物价。

(若北师版课本无这一条可以不背)
(3):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思想,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5.孝文帝改革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意义?
(1)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内容:494年迁都洛阳,改穿汉服,改说汉语,改用汉姓,鼓励与汉族通婚。

(3)意义:加强了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增进的北魏的势力。

6.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北方人口南迁什么时候完成的。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稳定。

(2)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3)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

(4)结束于南宋或者两宋(以现有的课本为主)
7.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科技成就?
(1)活字印刷术:北宋,
(2)指南针:北宋,人们制成了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阿拉伯商人将指南针传入欧洲,促进了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

(3)火药:唐朝发明火药,宋朝将火药广泛的使用于军事领域。


8.为什么说台湾地区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今年台湾问题严重,所以这道题最好背背,不用全部背诵,只需要写出其中的两三条即可,不要死记硬背,历史不是语文,考试能答出
来就行,重点背黑体)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地区)
(2)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注意字别写错了)(今台湾地区)
(3)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地区)(注意别写错了)
(4)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回台湾。

(5)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9.科举制是怎样诞生和完善的?
(1)诞生: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隋炀帝正是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考试正式确立。

(2)影响:增加了皇帝在选官用人方面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或科举制把选拔官员的权利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觉得哪个简单背哪个。


(3)完善:唐朝时期,科举制度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明经,进士,两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增加了考试科目,武则天创立了殿试制度(包括武举),唐玄宗(诗赋成为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

11.明清时期加强君权措施有哪些?
明朝: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监察:设立厂卫机构。

科举:八股取士
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到达顶峰。

文化:康雍乾三朝大兴文字狱。

12.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西藏)确立了对达赖和班禅的册封,设立了驻藏大臣,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颁布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重点背前三条)
(2)(蒙古)康熙皇帝平定蒙古族准噶尔的叛乱。

(3)(新疆)乾隆皇帝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设立了伊利将军。

(4)(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了台湾府。

(本知识点由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明贤学校张蒙老师主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