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一怒:康熙将藩王吴三桂五马分尸分发各省
吴三桂

崇祯十四年(1641年)初,清军逐渐形成对锦州的包围之势。蓟辽总督洪承畴与辽东巡抚丘民仰、吴三桂 等再三商酌,决定冒险向锦州、松山、杏山三城运米。正好赶上春节,他们便“以新年过节,出其不意”将粮运 去。此项任务交由三桂完成。正月初二;三两天,以牛骤驴车三千四百辆,装米一万五千石。初六日,吴三桂亲 自“督运米车”出发。此计果然躲过清兵的监视,于次日中午顺利到达锦州。当即卸车,至当天晚上二更时分全 部卸完。八日,空车又安全地返回宁远。此次运来,往返“并未遇警,绝无疏失。”至初九日,清兵才有觉察, 出动二万余骑分为四股追击,企图夺粮,遭到沿途守护的明军炮击,一无所获。五月,蓟辽总督洪承畴提兵出关 援锦州,吴三桂作为八总兵之一随行,只有他与白广恩、马科敢战。四月二十五日,明清双方在松山东西石门处, 展开了一场激战。居左翼的三桂等率部迎战,“鼓锐当先”,直冲十余次,“兵气强劲”,阵斩清骑兵十人,挫 败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面临覆亡命运的明朝便把赌注押在了关外拥有重兵的吴三桂身上。不少朝臣如 王永吉、吴麟征等先后上疏,要求撤宁远之师以入卫京城。大顺军直指京师,崇祯诏征天下兵勤王,三月五日加 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吴三桂火速领兵入卫北京。 三月十九日吴三桂率军到达山海关,继而率兵西进京畿。二 十二日吴三桂兵至玉田(属河北省唐山市)一带,这时突获京师陷落崇祯自缢的消息。明朝的灭亡使吴三桂失去 倚靠,为了寻找新主,此后一个多月,吴三桂在各种政治势力间进行投机活动。
康熙元年(1662年)十一月,又以擒杀桂王功,晋爵亲王,兼辖贵州。 其子吴应熊也选尚公主,号称“和 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吴三桂开藩设府,坐镇云南,权力和声势都达到顶点的时候,他与清朝中央政府 的矛盾却开始激化起来。在云贵,他想做清朝的沐英“世镇云南”的平西王。对于吴三桂的这些想法,清朝洞若 观火。因而在吴三桂杀死永历帝后,便着手裁抑吴三桂的权势。
将军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将军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
随后,他亲率大军渡河东征,杀向明朝的都城北京。
三月初,李自成兵临宣府(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城下,京城危在旦夕。
崇祯万般无奈之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关卡,入关勤王。
此时吴三桂是辽东总兵,驻守山海关。
吴三桂接到勤王旨令,统兵入关,当到达出山海关不远的河北丰润(今河北唐山市内)突闻噩耗,京城失陷,崇祯自缢身亡,遂带兵返回山海关。
四月初,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
但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
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
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
诗人吴梅村为陈圆圆作《圆圆曲》:“恸哭三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
【2018-2019】历史人物吴三桂的个人简介word版本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历史人物吴三桂的个人简介吴三桂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吴三桂作为平西亲王与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以及广东平南王尚可喜三王被并称为三藩。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吴三桂的人物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吴三桂的人物简介历史上的人物吴三桂吴三桂的一生围绕着背叛与招降,一开始背叛明王朝,受李自成招降,之后又背叛李自成,受满清族招降,最后又背叛清王朝,割据云南,自立为王。
如此立场摇摆之人,历史对其评价也难下定论,其实吴三桂此人数次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点上,但他并未抓住时机,成为历史上力挽狂澜的定局之人。
吴三桂青年时期跟随明朝名将袁崇焕,领命于威震关内外的英雄将领,可以说吴三桂今后的仕途必将飞黄腾达,但明朝末年,时局难料,满清族皇太极因忌惮袁崇焕的军事才能,视他为心头大患,败兵逃亡之际,不忘设下计谋,挑拨明朝君王与袁崇焕之间的信任,加之崇祯皇帝生性多疑,袁崇焕功高盖主,此二人之间的信任早已薄如蝉翼,垂直可破。
崇祯帝听信谣言,将袁崇焕关入禁军监牢并将其杀害,明王朝最后一道防卫也宣告破解。
吴三桂深受此事影响,对明朝忠心大大受损,故而在崇祯帝面临李自成攻城在即,急召吴三桂搬师护京的紧要关头,吴三桂反而不紧不慢,毫无救主之心,因此被世人诟病为明朝的乱臣贼子。
之后,吴三桂更是犯下历史大忌,为红颜与李自成反目成仇,一怒之下将满清大军放入关内,从此中原霸主更名改姓,汉室天下再次被异族统治,吴三桂因此被扣上了历史罪臣的恶名。
吴三桂如此行事,你说他审时度势也好,说他见风使舵也罢,他最终也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痛代价,吴三桂自清王朝建立后拥兵云南,后趁削藩之机举兵造反,却被清政府绞杀殆尽,其子嗣也未能幸免。
如此下场,实为悲凉。
吴三桂是被封为什么王吴三桂在明末清初之际,先后奉主于明清两个朝代,其政治地位极为尴尬,明朝时期曾是明末唯一一支精锐部队的统帅,却没能保住明朝百年基业,后引清兵入关,为清王朝建立也算立下功劳,却拥兵自重,割据为王。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

怒发冲冠为红颜的典故
明朝末年,有一位将军叫做吴三桂,他的爱人叫做陈圆圆,陈圆圆是个绝世美女.吴三桂在山海关驻守,他的全家老小都在北京.后来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崇祯皇帝上吊自杀.希望吴三桂投降他.吴三桂本来决定投降李自成的,但是他听说李自成手下有个叫刘宗敏的将军霸占了陈圆圆,他非常生气,于是就投降了清朝,率军跟李自成决一死战.他之所以披麻戴孝,一是给自杀的崇祯皇帝,二是为了他的父亲和家人.因为李自成听说他投降了清朝,就把他全价老小都给杀了.他为之冲冠一怒的红颜,自然就是指陈圆圆了.。
吴三桂

吴三桂(1612年-1678年10月2日),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
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
以父荫袭军官。
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后封汉中王,济王。
1644年降清,引清军入关,被封为平西王。
1661年杀南明永历帝,1673年叛清,发动三藩之乱,并于1678年农历八月十七夜病死。
其孙吴世璠继其皇帝位。
明朝的宁远总兵吴三桂,字长伯,辽宁人,明末清初人物,生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
父吴襄,字两环,明天启二年(1622年)武进士,崇祯年间先后任都指挥使、都督同知、总兵、中军府都督等重要职务。
吴三桂出身于辽东将门望族,吴襄自幼习武,善于骑射。
吴襄耳闻目睹了明朝在天启二年(1622年)如何丢失广宁,辽东经略熊延弼如何被传首九边,辽东巡抚王化贞如何下狱而死。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吴襄奉旨调进北京,娶了祖大寿的妹妹为妻。
祖大寿是世居辽东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
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势力更加壮大。
吴三桂在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等的教诲和影响下,即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从此跟随父亲吴襄和舅舅祖大寿,开始他的军旅生涯。
崇祯四年(1631年)大凌河之战中,团练总兵吴襄率马步四万余往援大凌河祖大寿,结果吴襄临阵逃脱,被削职。
第二年六月,为平息山东登州参将孔有德等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出征山东,最后孔有德从登州乘船渡海,投奔后金,崇德元年(1636年)成为清初“三顺王”: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而吴襄恢复了总兵职务。
随着吴襄官复原职,吴三桂也在当年任游击,时年20岁。
崇祯八年(1635年),吴三桂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时年23岁。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任前锋右营副将,相当于副总兵,时年26岁。
崇祯十二年(1639年)蓟辽总督洪承畴、辽东巡抚方一藻、总督关宁两镇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报请朝廷批准,吴三桂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时年27岁。
清朝的历史故事-康熙帝平定三藩

清朝的历史故事-康熙帝平定三藩 三藩系指清平西王吴三挂、平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三藩的建⽴和势⼒的养成,是请廷利⽤明将平定和镇守南⽅的结果。
⼩编为⼤家准备了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就让⼩编带⼤家⼀睹为快! 康熙帝平定三藩 南明最后⼀个政权灭亡的那年,顺治帝已经病死,他的⼉⼦⽞烨(⾳yè)即位,这就是清圣祖,也叫康熙帝。
康熙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岁。
按照顺治帝的遗诏,由四个满族⼤⾂帮助他处理国家⼤事,叫做辅政⼤⾂。
四个辅政⼤⾂中,有个叫鳌拜(鳌⾳áo),仗着⾃⼰掌握兵权,⼜欺负康熙帝年幼,独断专横。
别的⼤⾂和他意见不合,就遭到排挤打击。
清王朝进关后,⽤强迫⼿段圈了农民⼤⽚⼟地,分给⼋旗贵族。
鳌拜掌权以后,仗势扩⼤占地,还⽤差地强换别旗的好地,遭到地⽅官的反对。
鳌拜诬陷这些官员⼤逆不道,把反对他的三名地⽅官处死了。
康熙帝满⼗四岁的时候,亲⾃执政。
这时候,另⼀个辅政⼤⾂苏克萨哈和鳌拜发⽣争执。
鳌拜怀恨在⼼,勾结同党诬告苏克萨哈犯了⼤罪,奏请康熙帝把苏克萨哈处死。
康熙帝不肯批准。
鳌拜在朝堂上跟康熙帝争了起来,后来竟揎(⾳xuān)起袖⼦,拔出拳头,⼤吵⼤嚷。
康熙帝⾮常⽣⽓,但是⼀想鳌拜势⼒不⼩,只好暂时忍耐,由他把苏克萨哈杀了。
打那以后,康熙帝决⼼除掉鳌拜。
他派⼈物⾊了⼀批⼗⼏岁的贵族⼦弟担任侍卫,这些少年个个长得健壮有⼒。
康熙帝把他们留在⾝边,天天练摔跤。
鳌拜进宫去,常常看到这些少年吵吵嚷嚷在御花园⾥摔跤,只当是孩⼦们闹着玩,⼀点不在意。
有⼀天,鳌拜接到康熙帝命令,要他单独进宫商量国事。
鳌拜像平常⼀样⼤模⼤样进宫去。
刚跨进内宫的门槛,忽然⼀群少年拥了上来,围住了鳌拜,有的拧办膊,有的拖⼤腿。
鳌拜虽然是武将出⾝,⼒⽓也⼤。
可是这些少年⼈多,⼜都是练过摔跤的,鳌拜敌不过他们,⼀下⼦就被打翻在地。
任凭他⼤声叫喊,也没有⼈搭救他。
鳌拜被抓进⼤牢,康熙帝马上要⼤⾂调查鳌拜的罪⾏。
康熙怒斩吴应熊的故事

康熙怒斩吴应熊的故事吴应熊大家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吴三桂大家一定都听过这个名字,吴应熊就是吴三桂的儿子,但是-最后却被康熙给杀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康熙怒斩吴应熊的故事。
怒斩吴应熊康熙十二年,吴三桂扯起叛旗,他的儿子吴应熊在京师与许多奸人勾结在一起,为吴三桂通风报信康熙帝听了大学士王熙的建议,把吴应熊囚在狱中几年之内,吴三桂占据了长江以南的许多地方,气焰十分嚣张他给康熙来了一封信,提出要划江为国,二帝分治,更要求康熙释放在狱中的儿子康熙阅后,龙颜大怒,马上召集王公大臣,宣布处死吴应熊,让吴三桂断了这念头,并把京师的禁卫军也调去征伐叛军散朝后京城到处都贴出告示,明日午后当众处斩吴应熊,以示国威。
消息传到了吴应熊的额附府,吴应熊的夫人和硕长公主(康熙的姑姑)换上黑衣素服,直奔畅春园的慈宁宫,见到额娘孝庄太皇太后,哭拜在地,求孝庄太皇太后看在两个孩子的份上向康熙求情太皇太后本是个明晓大义的老人,但一见女儿这样悲恸,也揪心断肠般地滴下了老泪,双手扶起女儿,答应去跟孙儿说说。
不料康熙正好也来到慈宁宫,在门外已听知一切他快步进屋,向太皇太后叩拜道:"皇祖母,您平日教诲的得国得众之道,孙儿时刻不敢忘记,别的事孙儿可依您千件万件,这件事只能恕孙儿不孝"一番话说得太皇太后无言答对,只能怔怔地看着康熙。
康熙看着那泪痕满面的和硕长公主,单腿下跪,说道:"姑姑,您的苦处侄儿知道,可是,您知道我爱新觉罗一族,为大清江山,有多少人死于非命如果不杀吴应熊,吴三桂一定以为朝廷软弱可欺,更加嚣张,又不知多少百姓妻离子散姑姑,恕侄儿不能孝义两全"。
和硕长公主没等康熙说完,她扶起康熙,说:"姑姑我不怪你"说罢掩面而去第二天午时三刻,吴应熊人头落地,大长了清军的士气,灭了叛贼的威风没几年,吴三桂便军败身亡,为祸八年的"三藩"之乱被彻底荡平朝廷内外,对不徇私情的康熙帝更加敬重了以后的日子里,康熙不仅亲自过问和硕长公主的生活,还把吴应熊的儿子接到宫里来伴读。
三藩是指哪三个人

清朝初年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汉族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介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中国地域的广大,所以扶植了三藩军队,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
但全国统一后,三藩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拥有过大的兵权、财权和地方政治影响力。
甚至,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清廷分庭抗礼,成为了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
吴三桂首先于这年11月杀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
吴三桂军由云、贵而开进湖南,几乎占据湖南全省。
进而占据四川,四川官员纷纷投降。
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还有台湾的明郑等地都有汉官、汉兵和少数民族上层人士,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响应。
[2]此后,吴三桂在湖南沿江布置防御工事,不再向北发展,康熙帝抓住机会调整战略、安排兵力。
他首先坚决打击吴三桂,而对其他的反叛者却实行招抚,通过分化力量而孤立吴三桂。
军事上仅以湖南为进攻的重点,同时能够充分信任汉将,这样就鼓舞了朝廷军队的士气。
在耿精忠、尚之信归顺清廷之后,吴三桂于1678年(康熙十七年)在衡州称帝,立国号周,建元昭武,大封诸将。
其实这时的吴三桂已到了穷途末路。
他积郁而死后,将所谓的“帝位”传给孙子吴世璠。
1681年(康熙二十年)冬,清军进入云南省城昆明,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
对于清廷来说,是确立稳定的皇朝统治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王一怒:康熙将藩王吴三桂五马分尸分发各省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穆麟德:Hiowan Yei,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
蒙古人称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语“平和宁静”之意,为汉语“康熙”的意译)。
他8岁登基,14岁亲政。
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如果憎恨一个人到了极点,就会想出各种残忍的办法对付他,尤其是谁惹了万人之上的皇帝。
皇帝是九五之尊,想办谁就办谁,其实不是”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真是的是你不死皇帝也会想出狠招把你弄死。
历史上用最恨的招的人莫过于康熙对待吴三桂。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十九,玄烨谕令,将吴三桂骸骨分发各省。
这种发泄仇恨的奇特做法,堪称首创。
对于死了四年之久的吴三桂,康熙竟如此地气急败坏、恨之入骨,因为这位皇帝差一点栽倒在吴三桂手下。
吴三桂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之一,但是,康熙有相当一段时期,被这个吴三桂逼到墙根,康熙说什么也没想到局促在云南一隅的吴三桂,居然挥师北上,来势凶猛。
虽然,康熙最后险胜了。
吴三桂死时已七十四岁,这年玄烨刚二十五岁,两人相差四十九,康熙有足够的时间等到吴三桂自然死亡树倒猢狲散。
何必打八年仗,生灵涂炭,满目疮痍?然而,年轻气盛的他,等不及。
康熙非常自信:朕八岁登基。
十四岁亲政。
十六岁就不动声色地拿下辅臣鳌拜,独掌朝政大权。
那么,朕二十岁了,还不撤除三藩,以去心腹之患,更待何时?
然而,康熙高估了自己,他以为能把拥有至高权力,如四辅臣,如鳌拜等统统拿下,吴三桂岂在话下?可他没有仔细思量,鳌拜之流固然在朝廷里有党羽,有耳目,可都在陛下的视线之内,掌控之中呀!而吴三桂却远在南疆,鞭长莫及,何况那是有地盘,有军队的实力派!现在,你一纸谕令,要他和他的部属,撤出经营了十年之久的云南、贵州,再去驻防山海关,再去拓荒垦边,分明是激其生变,促其反叛。
结果,这场仗,打了八年,吴三桂差不多打下了长江以南的半壁江山,这其间,双方进行过六次殊死决战,吴军胜四,清军胜二,吴三桂是占上风的。
几年的仗打下来,吴的总兵力为清军的两倍,无论数量和质量上,玄烨都不是吴的对手。
因此,如果不是吴三桂病死,战争未必很快结束。
既然战争还要进行下去,那么,他被吴三桂打败的可能是存在的。
所以说,玄烨的赢,赢得有些忐忑。
相关阅读推荐:身死后被灭族:历史上平西王吴三桂如何身败名裂吴三桂在缅甸将哪位皇帝绞死?历史的悲剧:身死族灭的吴三桂如何走入死胡同明朝忠臣史可法认为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好事?相关专题:康熙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