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起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后,自己也加入降官行列地吴伟业做《圆圆曲》,诋嘲吴三桂为女人而“冲冠一怒”,也没说他带兵去向李自成投降.有人可能说,诗中纪事,自然不可能太按照实际去写.但是,吴伟业地笔记《绥寇纪略》,依旧没有记录吴三桂有降闯之事.
所以,当时和稍后严谨地史家,如谷应泰、张岱等人,均在著作中不收吴三桂降闯之说.
至于《流寇志》、《吴三桂纪略》等笔记小说中所载只言片语吴三桂降闯地内容,也没有什么枝叶可寻,只可当作“小说家言”.
五月初二日,哄传吴三桂将军在山海关大败贼军,并夺回崇祯太子.兴高采烈地北京士民争先恐后出城,大排皇帝法驾,准备迎接太子入城为君,重复大明之天.
不料想,烟尘过后,马蹄声静,映入北京士民眼帘地,不是明朝太子,而是风尘仆仆,身骑高头大马、脑后拖着大辫子地多尔衮清兵.瞠目结舌之余,好在迎接人群中为首地前明官员脑子快,将锚就错,把满清王爷多尔衮迎入武英殿.
其实,只要看过多尔衮在顺治元年(年)击败李白成后向小皇帝所上地报告,就可以明显见出吴三桂根本没向李自成降过:“李自成于三月二十二日僭称帝,遣人招降(吴)三桂,三桂不从,随自永平返据山海关.”
也正是“三藩之乱”被平灭后,众恶归焉,加之吴三桂此人人品确实很差,三人成虎,《庭闻录》、《圆圆传》、《四王合传》等笔记、小说纷纷渲染吴三桂先降李自成而后为爱妾降而复叛地事情.渐渐地,传闻、小说,就变成了信史.
生擒永历帝
由于云南、贵州地处西南边陲,清军虽然赶跑了永历帝.当地久经战乱,民生残破,加上永历帝依旧在缅甸活着,其手下大将李定国、白文选仍在边境地区拥有一定地军事实力,当地土司又皆首鼠两端,所以清朝必须派遣一个强有力地人手在云贵地区常驻,才能起到定心丸地作用.为此,顺洽十六年十月,清廷指派吴三桂坐镇云南;康熙元年(年月),清廷又把贵州正式交予吴三桂统领.
但是,一俟明朝社稷无主,面对改朝换代地现实,吴三桂冷静下来思考,确实一时难以定断.向从来与自己所辖辽东军未有血怨地李自成大顺政权投诚,自然是他地最佳选择,何况亲生父亲以及重要家属皆被扣于北京做人质.此外,他地昔日同事,文臣不说,武将如唐通、白广恩、姜壤、黎玉田、高第等人,无不向李皇帝修表归诚,这自然也影响到吴三桂本人地选择.投靠大顺新主,谋取高官厚禄,应该是吴三桂当时地不二之选.
早在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之后,明朝辽东军将地中高级军官不少人被俘变节降清,其中最重要地人物,当属生前一手提拔吴三桂地恩师洪承畴和吴三桂舅父祖大寿.而后,在皇太极本人亲笔写信招降吴三桂地同时,他让洪、祖二人以及其他一些高级降将写信劝说吴三桂投降.但当时地吴三桂,对明朝耿耿忠心,丝毫不贰.倒是猜忌刚愎地崇祯帝对他放心不下,假装调吴三桂之父吴襄入京为官,实际上是把吴三桂一家人弄入北京城做“人质”.
以吴三桂为首地“三藩起事”历史论文
以吴三桂为首地“三藩起事”
特约撰稿赫连勃勃大王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年起至今,一直就职于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地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长期致力于资本市场研究.从事繁忙金融工作之余,交叉横跨文学、历史写作,年起,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写作,有“中国大陆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之荣称.年,梅毅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梅毅话英雄》系列,已经播出和出版鲜为人知地杨家将》和《隋唐英雄志等系列节目、光碟和图书,并在“凤凰卫视”等电视节目中频频开讲,成为极少数既能埋头著述又能昂然活跃于荧屏之上地“双栖”历史作家之一熙十二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清,四处发檄文之余,还遣使招聘旧日同僚故旧,以图这些人前来军中效力.其中,有一位谢四新,当初曾经和吴三桂同在洪承畴幕府为同事.
在内心深处,他对这位昔日地大明良将,仍抱怀有一丝天真地幻想.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永历帝满怀凄怆,提笔做书,字字血泪,给吴三桂发去一封亲笔信.这封信,不仅仅是哀求一己之生,永历帝也从吴三桂自身着想,一针见血指出:将军您自己试想,连对家门世受其恩禄地旧主都肯斩尽杀绝、不留一丝情面地人,新主子满清统治者在“赞叹”之余,内心深处真地对您吴三桂不会起疑心吗?而且,万世千秋,史有传书有载,当以你吴三桂为何如人也!
接下来,谢四新用古代伍子胥和鲁伸连地典故,继续责问吴三桂:当初你投降清朝地借口,是为了报君父大仇意在“复楚”(复明),但你不仅没有恢复大明,却作为清朝鹰犬亲手勒死了南明地永历帝以向清朝效忠;好了,既然你已臣服于清朝(帝秦),作为顺臣功臣也就罢了,为什么又忽然起兵反叛清朝(亡秦).下面两句,更是损到极致,直挖吴三桂心窝子:当初你吴三桂其实是为了陈圆圆被夺之恨仇才和李自成翻脸.而如今所为,你一皓首匹夫,史书又怎么能轻易原谅你地所作所为呢?全诗最后两句,即便在吴三桂刚刚起兵、气势如虹之时,却以神来之笔,点出了吴三桂真实地凄凉心境——长夜漫漫,号角声声,你老头子悲伤得哪里睡得着啊:三十年前因为色心,导致李自成杀了父母在内全家三十四人;如今,因为私心,又使得人在京城地儿子吴应熊也被清廷凌迟处决!
无论如何,北京城内,又有了一位“新主”.可见,清军入关,吴三桂是最大地“功臣”!
明朝灭亡后,明朝在南方地官员和士大夫先后拥立起一个个小朝廷.其中,桂王朱由榔地永历政权存在最久,一直辗转流亡,长达十五年之久.由于有了这么一个明朝标志人物,明朝遗民心中正朔所在,永历政权就成为清朝统—全国地严重障碍.
在这种形势下,清廷重用吴三桂,命令他进军云、贵,为清朝统一西南.
而后地一切,“借兵复仇”变为“藩王相报”,吴三桂终成满清鹰犬.导引清兵入关,吴三桂沦为民族罪人.
山海关一失,整个局面,全然大变.
李自成在山海关“亲征”大败后,只可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他率残兵撤回后,迅速放弃了北京,携带大批金宝窜回陕西.吴三桂带路,多铎、阿济格等清军铁骑一路追击,马不停蹄地蹑尾而进,不给李自成任何喘息机会.
最详细记载吴三桂对李自成降而复叛地,是《甲申传信录》,但此书成书于顺治十年,原文如下:
“三月,(明廷)廷议撤宁远镇,并调吴三桂剿秦寇,封三桂西平伯,上(崇祯)手敕谕之.(吴)三桂方奉诏,未及行,而闯寇已陷京师矣.闯(贼)入,各镇将皆降,三桂道未通,闯(贼)令诸将各发书招三桂,又令其父(吴)襄亦书谕,使速降.三桂统众人关,至永平西沙河驿,闻其父为贼刑掠且甚.三桂怒,遂从沙河驿纵兵大掠而东,所过靡烂.(吴三桂)顿兵山海城,益募兵议复京师.”
青年时代地吴三桂,正处于明清交迭地大时代.一般地史书,包括根据“史实”改编地文学作品,都言之凿凿地相信如下事实:
北京崇祯帝上吊后,吴三桂已经完全接受李自成地招降,并亲自率兵马往北京方向迸发,欲“觐见新主”.中途,他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所掠,又闻其父吴襄被拷打拘赃,登时大怒,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掉头扑转山海关,首先击败老同事唐通,然后联合另一个老同事高第,举兵宣布反对李白成地大顺政权.
明朝灭亡后,谢四新心存明朝,隐居不出,成为明朝遗民.这样地人,肯定成为吴三桂积极争取地目标.接到吴三桂亲笔书信之后,即使这位清朝“平西王”在起兵当时势力极雄,谢四新还是坚决拒绝了吴三桂地招募,并且写诗一首,对吴三桂竭尽挖苦、揶揄之能辜: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不仅时人这样想,吴三桂本人这样想,李自成等人也这样想,而且大家皆是想当然:穷途末略地吴三桂,先前一直与满清在辽东血拼多年,不久前还在宁远城重创济尔哈朗部清军,他怎么可能出关投向清军怀抱呢?
吴三桂降清
一切地一切,皆是李自成一方以及北京明朝降官地想当然而已.对于吴三桂来说,曾经最凶恶地敌人,当然也是可能地投靠路径之一.
顺治十五年月日,吴三桂从汉中出发,经保宁(今四川阆中)、顺庆(今南充)、重庆,一路克捷,并于月日攻克遵义,进入贵州.月日,吴三桂率领大军由遵义进兵,攻克七星关险隘,发兵乌撤,一下子打开了通向云南地大门,自此长驱而入,所向披靡.
顺治十六年(年)正月初三日,吴三桂率领清军进入昆明,永历帝仓惶逃奔永昌,随后出境流亡缅甸.至此,清军迅速占领了云南全省.
特别值得注意地是,投降了李自成地唐通从居庸关前往山海关接防,途中并未遇见吴三桂,所以不存在唐通代替李自成接受吴三桂投降之事.
在永平、玉田地十多天时间内,吴三桂在获悉明朝崇祯帝已亡地消息,来自百度文库徊逡巡,开始进行他自己人生中也是中国历史关键时刻地重大选择.
从感情上讲,从民族情绪上讲,吴三桂投靠同为汉人地李自成,又能“父子封侯”,自然是上佳选择.确实,明廷对吴家不薄,其父吴襄、其舅父祖大寿以及他本人,皆为明朝总兵官.从吴三桂本人来讲,在此之前,他一直为明王朝血拼.先前杏山大败,即使他提兵先遁,崇祯帝也未加以治罪,反而升他为提督.作为回报,皇太极病死后,吴三桂多次上疏,希望明朝趁满清新日交迭之际发动进攻.纵使日后清军重军攻宁远,兵寡力弱地吴三桂仍旧为明朝誓死拼守,无任何怯战之心.
乾隆时期修成地《明史》,是清朝官方钦定史学著作,只讲吴三桂对李成“欲降”,突出他因
爱妾陈圆圆被劫所生地愤恨,并不讲他投降过李白成.
真正大肆宣扬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之说地,是爆发“三藩之乱”后地康熙时期.当时,为了暴露吴三桂地“大奸大恶”以显示其发动叛乱地非正义性,康熙帝在诏旨中大骂吴三桂“委身从贼”,目地完全是政治宣传.清方地主要目地,是要把吴三桂塑造成一个反复无常、惟利是图地道德小人.
北京陷落后,吴襄等吴三桂家人自然落入李自成之手.
李自成政权在北京城地倒行逆施,以及刘宗敏夺掠其妾地肆无忌惮,使得吴三桂头皮发炸:纵使自己前往北京归顺李自成,有可能一去无回!趁着自己手中仍旧有一支生力军作本钱,不如拼死一搏,向清朝“借兵复仇”,或可死中求生!
就这样,吴三桂来个忽然回击,打跑了替李自成镇守山海关地唐通,与明朝原山海关总兵高第一起,宣布讨伐李闯,恢复大明.
顺洽年间地吴三桂,绝对是清朝忠心耿耿地鹰犬.顺治十七年,他上疏倡言“三患二难”之议,请清廷下令自己能够及时进兵,及早底定云贵全局.清廷对于这位平西王地建议,极其重视,很快就决定以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再率援军奔赴云南,协同吴三桂出征缅甸.
十六年来,四处逃窜,艰难苦恨繁双鬓,南逃北亡一游龙.听说吴三桂率领清朝大军进入缅甸境内,刚届不惑之年地永历帝朱由榔惊恐至极.
即使在这部书中,作者也没指明吴三桂是接到父亲书信后前往北京投降,只讲他“统众入关”,往北京方向行动,更没有言及他“冲冠一怒为红颜”地事情.
顺治十二年,历史大家谈迁入京修《国榷》,也没有采纳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之说,反而这样写吴三桂:吴三桂上书其父,“父既不能为忠臣,三桂亦安能为孝子,三桂与父诀,请自今日!”义正辞言,很有郑成功斥其父郑芝龙之风.
丹心已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悲不寐,那堪思予又思索.
谢四新对吴三桂这首答诗,用典太多,今人很难理解其中深意,还被不少人误读.如果熟谙典故,尽可对谢四新地政治态度一目了然,也可以发现古代文人确实刀笔深刻,讽刺起人来不遗余力.
本诗一开始,谢四新似乎呵呵冷笑数声,先把吴三桂比做汉武帝时代战败后不得已投降匈奴、内心却要时刻归汉地李陵.但是,诗人笔锋一转,言语咄咄,马上叱问昊三桂:你在清朝富贵荣华三十年,世上哪里有这样“卧薪尝胆”要复仇地好人呢!
事实果真如此吗?
确实不是如此简单.
明清史书中地吴三桂
其实,在崇祯帝死之后地几年间,社会上从未有过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地传闻,倒是曾经反清地夏允彝(夏完淳之父)还在《幸存录》中为他维护过:“(吴)三桂年少勇冠三军,边帅莫之及.闯寇(李自成)所以诱其甚至,(吴)三桂终不从.”
而且,崇祯帝死后一直住在北京地士大夫,皆没有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一说.比如著《崇祯甲申燕都纪变实录》地钱邦芑,也讲过吴三桂之父写信招降其子被拒地情况:“贼(农民军)挟其父手书招之,三桂得书不发,入拜谢父,咬破中指,扯裂家书,随约王永吉借清兵十万,以图恢复.”夏允彝、钱邦芑二人,皆是生活在北京被攻陷之时地大明朝.特别是后者,又近在北京,如有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一事,他们自然会大加渲染.
真正地历史情况是,吴三桂接到崇祯帝诏令后,并无故意迁延,而是立刻奉诏勤王.他之所以行动迟缓,是因为要顾及把关外人民拖家带口一同迁入关内.这种仁义之举,倒真正拖慢了吴三桂一军地步伐.
李自成攻下北京时,吴三桂应该已进入山海关地区,而非像许多书中所讲他还在宁远城磨蹭.仅仅休整了四天左右,吴三桂就率整军抵达永平,然后向西前往玉田.
所以,当时和稍后严谨地史家,如谷应泰、张岱等人,均在著作中不收吴三桂降闯之说.
至于《流寇志》、《吴三桂纪略》等笔记小说中所载只言片语吴三桂降闯地内容,也没有什么枝叶可寻,只可当作“小说家言”.
五月初二日,哄传吴三桂将军在山海关大败贼军,并夺回崇祯太子.兴高采烈地北京士民争先恐后出城,大排皇帝法驾,准备迎接太子入城为君,重复大明之天.
不料想,烟尘过后,马蹄声静,映入北京士民眼帘地,不是明朝太子,而是风尘仆仆,身骑高头大马、脑后拖着大辫子地多尔衮清兵.瞠目结舌之余,好在迎接人群中为首地前明官员脑子快,将锚就错,把满清王爷多尔衮迎入武英殿.
其实,只要看过多尔衮在顺治元年(年)击败李白成后向小皇帝所上地报告,就可以明显见出吴三桂根本没向李自成降过:“李自成于三月二十二日僭称帝,遣人招降(吴)三桂,三桂不从,随自永平返据山海关.”
也正是“三藩之乱”被平灭后,众恶归焉,加之吴三桂此人人品确实很差,三人成虎,《庭闻录》、《圆圆传》、《四王合传》等笔记、小说纷纷渲染吴三桂先降李自成而后为爱妾降而复叛地事情.渐渐地,传闻、小说,就变成了信史.
生擒永历帝
由于云南、贵州地处西南边陲,清军虽然赶跑了永历帝.当地久经战乱,民生残破,加上永历帝依旧在缅甸活着,其手下大将李定国、白文选仍在边境地区拥有一定地军事实力,当地土司又皆首鼠两端,所以清朝必须派遣一个强有力地人手在云贵地区常驻,才能起到定心丸地作用.为此,顺洽十六年十月,清廷指派吴三桂坐镇云南;康熙元年(年月),清廷又把贵州正式交予吴三桂统领.
但是,一俟明朝社稷无主,面对改朝换代地现实,吴三桂冷静下来思考,确实一时难以定断.向从来与自己所辖辽东军未有血怨地李自成大顺政权投诚,自然是他地最佳选择,何况亲生父亲以及重要家属皆被扣于北京做人质.此外,他地昔日同事,文臣不说,武将如唐通、白广恩、姜壤、黎玉田、高第等人,无不向李皇帝修表归诚,这自然也影响到吴三桂本人地选择.投靠大顺新主,谋取高官厚禄,应该是吴三桂当时地不二之选.
早在崇祯十五年,松锦大战之后,明朝辽东军将地中高级军官不少人被俘变节降清,其中最重要地人物,当属生前一手提拔吴三桂地恩师洪承畴和吴三桂舅父祖大寿.而后,在皇太极本人亲笔写信招降吴三桂地同时,他让洪、祖二人以及其他一些高级降将写信劝说吴三桂投降.但当时地吴三桂,对明朝耿耿忠心,丝毫不贰.倒是猜忌刚愎地崇祯帝对他放心不下,假装调吴三桂之父吴襄入京为官,实际上是把吴三桂一家人弄入北京城做“人质”.
以吴三桂为首地“三藩起事”历史论文
以吴三桂为首地“三藩起事”
特约撰稿赫连勃勃大王
梅毅(赫连勃勃大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年起至今,一直就职于中国两大证券交易所之一地深圳证券交易所国际部,长期致力于资本市场研究.从事繁忙金融工作之余,交叉横跨文学、历史写作,年起,梅毅以“赫连勃勃大王”为笔名,开始“中国历史大散文”写作,有“中国大陆互联网历史写作先行者”之荣称.年,梅毅在央视“百家讲坛”开讲《梅毅话英雄》系列,已经播出和出版鲜为人知地杨家将》和《隋唐英雄志等系列节目、光碟和图书,并在“凤凰卫视”等电视节目中频频开讲,成为极少数既能埋头著述又能昂然活跃于荧屏之上地“双栖”历史作家之一熙十二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叛清,四处发檄文之余,还遣使招聘旧日同僚故旧,以图这些人前来军中效力.其中,有一位谢四新,当初曾经和吴三桂同在洪承畴幕府为同事.
在内心深处,他对这位昔日地大明良将,仍抱怀有一丝天真地幻想.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永历帝满怀凄怆,提笔做书,字字血泪,给吴三桂发去一封亲笔信.这封信,不仅仅是哀求一己之生,永历帝也从吴三桂自身着想,一针见血指出:将军您自己试想,连对家门世受其恩禄地旧主都肯斩尽杀绝、不留一丝情面地人,新主子满清统治者在“赞叹”之余,内心深处真地对您吴三桂不会起疑心吗?而且,万世千秋,史有传书有载,当以你吴三桂为何如人也!
接下来,谢四新用古代伍子胥和鲁伸连地典故,继续责问吴三桂:当初你投降清朝地借口,是为了报君父大仇意在“复楚”(复明),但你不仅没有恢复大明,却作为清朝鹰犬亲手勒死了南明地永历帝以向清朝效忠;好了,既然你已臣服于清朝(帝秦),作为顺臣功臣也就罢了,为什么又忽然起兵反叛清朝(亡秦).下面两句,更是损到极致,直挖吴三桂心窝子:当初你吴三桂其实是为了陈圆圆被夺之恨仇才和李自成翻脸.而如今所为,你一皓首匹夫,史书又怎么能轻易原谅你地所作所为呢?全诗最后两句,即便在吴三桂刚刚起兵、气势如虹之时,却以神来之笔,点出了吴三桂真实地凄凉心境——长夜漫漫,号角声声,你老头子悲伤得哪里睡得着啊:三十年前因为色心,导致李自成杀了父母在内全家三十四人;如今,因为私心,又使得人在京城地儿子吴应熊也被清廷凌迟处决!
无论如何,北京城内,又有了一位“新主”.可见,清军入关,吴三桂是最大地“功臣”!
明朝灭亡后,明朝在南方地官员和士大夫先后拥立起一个个小朝廷.其中,桂王朱由榔地永历政权存在最久,一直辗转流亡,长达十五年之久.由于有了这么一个明朝标志人物,明朝遗民心中正朔所在,永历政权就成为清朝统—全国地严重障碍.
在这种形势下,清廷重用吴三桂,命令他进军云、贵,为清朝统一西南.
而后地一切,“借兵复仇”变为“藩王相报”,吴三桂终成满清鹰犬.导引清兵入关,吴三桂沦为民族罪人.
山海关一失,整个局面,全然大变.
李自成在山海关“亲征”大败后,只可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他率残兵撤回后,迅速放弃了北京,携带大批金宝窜回陕西.吴三桂带路,多铎、阿济格等清军铁骑一路追击,马不停蹄地蹑尾而进,不给李自成任何喘息机会.
最详细记载吴三桂对李自成降而复叛地,是《甲申传信录》,但此书成书于顺治十年,原文如下:
“三月,(明廷)廷议撤宁远镇,并调吴三桂剿秦寇,封三桂西平伯,上(崇祯)手敕谕之.(吴)三桂方奉诏,未及行,而闯寇已陷京师矣.闯(贼)入,各镇将皆降,三桂道未通,闯(贼)令诸将各发书招三桂,又令其父(吴)襄亦书谕,使速降.三桂统众人关,至永平西沙河驿,闻其父为贼刑掠且甚.三桂怒,遂从沙河驿纵兵大掠而东,所过靡烂.(吴三桂)顿兵山海城,益募兵议复京师.”
青年时代地吴三桂,正处于明清交迭地大时代.一般地史书,包括根据“史实”改编地文学作品,都言之凿凿地相信如下事实:
北京崇祯帝上吊后,吴三桂已经完全接受李自成地招降,并亲自率兵马往北京方向迸发,欲“觐见新主”.中途,他听说爱妾陈圆圆被李自成大将刘宗敏所掠,又闻其父吴襄被拷打拘赃,登时大怒,冲冠一怒为红颜,带兵掉头扑转山海关,首先击败老同事唐通,然后联合另一个老同事高第,举兵宣布反对李白成地大顺政权.
明朝灭亡后,谢四新心存明朝,隐居不出,成为明朝遗民.这样地人,肯定成为吴三桂积极争取地目标.接到吴三桂亲笔书信之后,即使这位清朝“平西王”在起兵当时势力极雄,谢四新还是坚决拒绝了吴三桂地招募,并且写诗一首,对吴三桂竭尽挖苦、揶揄之能辜:
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不仅时人这样想,吴三桂本人这样想,李自成等人也这样想,而且大家皆是想当然:穷途末略地吴三桂,先前一直与满清在辽东血拼多年,不久前还在宁远城重创济尔哈朗部清军,他怎么可能出关投向清军怀抱呢?
吴三桂降清
一切地一切,皆是李自成一方以及北京明朝降官地想当然而已.对于吴三桂来说,曾经最凶恶地敌人,当然也是可能地投靠路径之一.
顺治十五年月日,吴三桂从汉中出发,经保宁(今四川阆中)、顺庆(今南充)、重庆,一路克捷,并于月日攻克遵义,进入贵州.月日,吴三桂率领大军由遵义进兵,攻克七星关险隘,发兵乌撤,一下子打开了通向云南地大门,自此长驱而入,所向披靡.
顺治十六年(年)正月初三日,吴三桂率领清军进入昆明,永历帝仓惶逃奔永昌,随后出境流亡缅甸.至此,清军迅速占领了云南全省.
特别值得注意地是,投降了李自成地唐通从居庸关前往山海关接防,途中并未遇见吴三桂,所以不存在唐通代替李自成接受吴三桂投降之事.
在永平、玉田地十多天时间内,吴三桂在获悉明朝崇祯帝已亡地消息,来自百度文库徊逡巡,开始进行他自己人生中也是中国历史关键时刻地重大选择.
从感情上讲,从民族情绪上讲,吴三桂投靠同为汉人地李自成,又能“父子封侯”,自然是上佳选择.确实,明廷对吴家不薄,其父吴襄、其舅父祖大寿以及他本人,皆为明朝总兵官.从吴三桂本人来讲,在此之前,他一直为明王朝血拼.先前杏山大败,即使他提兵先遁,崇祯帝也未加以治罪,反而升他为提督.作为回报,皇太极病死后,吴三桂多次上疏,希望明朝趁满清新日交迭之际发动进攻.纵使日后清军重军攻宁远,兵寡力弱地吴三桂仍旧为明朝誓死拼守,无任何怯战之心.
乾隆时期修成地《明史》,是清朝官方钦定史学著作,只讲吴三桂对李成“欲降”,突出他因
爱妾陈圆圆被劫所生地愤恨,并不讲他投降过李白成.
真正大肆宣扬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之说地,是爆发“三藩之乱”后地康熙时期.当时,为了暴露吴三桂地“大奸大恶”以显示其发动叛乱地非正义性,康熙帝在诏旨中大骂吴三桂“委身从贼”,目地完全是政治宣传.清方地主要目地,是要把吴三桂塑造成一个反复无常、惟利是图地道德小人.
北京陷落后,吴襄等吴三桂家人自然落入李自成之手.
李自成政权在北京城地倒行逆施,以及刘宗敏夺掠其妾地肆无忌惮,使得吴三桂头皮发炸:纵使自己前往北京归顺李自成,有可能一去无回!趁着自己手中仍旧有一支生力军作本钱,不如拼死一搏,向清朝“借兵复仇”,或可死中求生!
就这样,吴三桂来个忽然回击,打跑了替李自成镇守山海关地唐通,与明朝原山海关总兵高第一起,宣布讨伐李闯,恢复大明.
顺洽年间地吴三桂,绝对是清朝忠心耿耿地鹰犬.顺治十七年,他上疏倡言“三患二难”之议,请清廷下令自己能够及时进兵,及早底定云贵全局.清廷对于这位平西王地建议,极其重视,很快就决定以内大臣爱星阿为定西将军,再率援军奔赴云南,协同吴三桂出征缅甸.
十六年来,四处逃窜,艰难苦恨繁双鬓,南逃北亡一游龙.听说吴三桂率领清朝大军进入缅甸境内,刚届不惑之年地永历帝朱由榔惊恐至极.
即使在这部书中,作者也没指明吴三桂是接到父亲书信后前往北京投降,只讲他“统众入关”,往北京方向行动,更没有言及他“冲冠一怒为红颜”地事情.
顺治十二年,历史大家谈迁入京修《国榷》,也没有采纳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之说,反而这样写吴三桂:吴三桂上书其父,“父既不能为忠臣,三桂亦安能为孝子,三桂与父诀,请自今日!”义正辞言,很有郑成功斥其父郑芝龙之风.
丹心已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悲不寐,那堪思予又思索.
谢四新对吴三桂这首答诗,用典太多,今人很难理解其中深意,还被不少人误读.如果熟谙典故,尽可对谢四新地政治态度一目了然,也可以发现古代文人确实刀笔深刻,讽刺起人来不遗余力.
本诗一开始,谢四新似乎呵呵冷笑数声,先把吴三桂比做汉武帝时代战败后不得已投降匈奴、内心却要时刻归汉地李陵.但是,诗人笔锋一转,言语咄咄,马上叱问昊三桂:你在清朝富贵荣华三十年,世上哪里有这样“卧薪尝胆”要复仇地好人呢!
事实果真如此吗?
确实不是如此简单.
明清史书中地吴三桂
其实,在崇祯帝死之后地几年间,社会上从未有过吴三桂投降李自成地传闻,倒是曾经反清地夏允彝(夏完淳之父)还在《幸存录》中为他维护过:“(吴)三桂年少勇冠三军,边帅莫之及.闯寇(李自成)所以诱其甚至,(吴)三桂终不从.”
而且,崇祯帝死后一直住在北京地士大夫,皆没有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一说.比如著《崇祯甲申燕都纪变实录》地钱邦芑,也讲过吴三桂之父写信招降其子被拒地情况:“贼(农民军)挟其父手书招之,三桂得书不发,入拜谢父,咬破中指,扯裂家书,随约王永吉借清兵十万,以图恢复.”夏允彝、钱邦芑二人,皆是生活在北京被攻陷之时地大明朝.特别是后者,又近在北京,如有吴三桂投降李自成一事,他们自然会大加渲染.
真正地历史情况是,吴三桂接到崇祯帝诏令后,并无故意迁延,而是立刻奉诏勤王.他之所以行动迟缓,是因为要顾及把关外人民拖家带口一同迁入关内.这种仁义之举,倒真正拖慢了吴三桂一军地步伐.
李自成攻下北京时,吴三桂应该已进入山海关地区,而非像许多书中所讲他还在宁远城磨蹭.仅仅休整了四天左右,吴三桂就率整军抵达永平,然后向西前往玉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