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双基夯实*1. 以下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落〕B.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C.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家乡〕D. 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端遗憾〕*2. 对以下诗句了解不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土的自然环境,慨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寂静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末尾,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颈联一方面提醒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 千载琵琶作胡语,清楚仇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仇恨传之千载,从正面增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3. 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反的一项为哪一项〔〕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4. 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喜剧。

B. 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予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 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有限向往。

D. 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脱颖而出的忧思。

*5. 填空〔1〕杜甫,字__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委婉,掩抑收敛,构成了________的共同作风。

2014年秋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第5课《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

2014年秋高一语文课时同步练习第5课《杜甫诗三首》(人教版必修3)

第5课 杜甫诗三首——一代诗圣的夔州之作一、语言积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 ɡ) B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C .单.于(chán) 潦.倒(liáo) 凋.伤(diāo) 省.识(xǐnɡ) D .霜鬓.(bìn) 渚.清(zhū) 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B .一去紫台连溯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

D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一去.(离开)省.识(曾经) B.⎩⎨⎧ 渚.清(水中小块陆地)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百年) C.⎩⎨⎧ 萧萧..(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苦.恨(极) D.⎩⎨⎧繁.霜鬓(多,厚重)万里..悲秋常作客(指远离故乡) 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一去.紫台连朔漠D.分明怨恨..曲中论6.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偶的一项是()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课所选三首诗都是写于杜甫在夔州居住的两年中,都是律诗,显示出诗人非凡的艺术功力,表现出沉实高华的特点。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练】人教必修3第5课《杜甫诗三首》教学资料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萧.森(xiāo) 暮砧.(zhēn) 塞.上(sài) 秋兴.八首(xìnɡ)B . 妃.嫔(fēi) 朔.漠(sù) 青冢.(zhǒnɡ) 群山万壑.(hè)C . 单.于(chán) 潦.倒(liáo) 凋.伤(diāo) 省.识(xǐnɡ)D . 霜鬓.(bìn) 渚.清(zhū) 环珮.(pèi) 孤舟一系.(xì)2.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B .江间波浪连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C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D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3.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 .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 .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 .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B .万里..悲秋常作客C .人事..音书漫寂寥D .分明怨恨..曲中论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 B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 D.⎩⎪⎨⎪⎧ 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5.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下列联句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 )A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同步练测

201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杜甫诗三首》同步练测

5 杜甫诗三首一、基础训练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就是( )A、股肱.(gōng) 百福并臻.(zhēn)韶.光(sháo) 不稂.不莠(liáng)B、崔嵬.(wéi) 运筹帷幄.(wù)秉.承(bǐng) 草木菁.菁(jīng)C、巢穴.(xué) 独当.一面(dāng)诤.友(zhèng) 流水浅.浅(jiān)D、起讫.(qì) 嗟.来之食(jiē)镌.刻(juàn) 泥.古不化(nì)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是( )A、凋伤沟壑排遣漂泊B、催促箫瑟渲染落魄C、文藻逶迤悲怆沉郁D、慨叹朔漠霜鬓苍凉3、下列对《秋兴八首》(其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就是( )A、《秋兴八首》就是杜甫旅居夔州时所作。

这就是八首中的第一首,写夔州一带的秋景,寄寓诗人自伤漂泊、思念故园的心情。

B、凡诗人触目所见无不就是阴晦凄森的景象,可见诗人心情的孤寂凄楚,又可瞧出饱经战乱后国家的衰败残破。

C、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

D、诗人写作此诗时在夔州旅居已近两年,所以说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飘走,只有徒然面对着丛菊的第二次开放,为去年的情景而落泪。

4、下列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就是(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与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这一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与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里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与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5、下列对《登高》一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就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肃天下的动人图景。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第2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在课文中找到下列词语,借助工具书,给加点的字注音。

萧.()森暮砧.()万壑.()环珮.()青冢.()朔.()漠省.()识渚.()清潦.()倒2.根据下列注音,在句子的空缺处填写正确的汉字⑴江间波浪jiān()天涌⑵白帝城高急暮zhēn()⑶一去紫台连shuò()漠⑷万里悲秋常zuò()客⑸艰难苦恨fán()霜鬓3. 文学常识填空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他亦被称为“”作品集有。

二、探究解疑《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

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

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

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

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4.首联、颔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首联“凋伤”中的这个“伤”字换成“凋落”的“落”字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6.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两句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怀?《咏怀古迹》(其三)(背景介绍):《咏怀古迹》是作者于唐代大历元年(776)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也抒写自己的身系国家之感。

五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庚信故宅、宋玉故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

高中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练习与答案1. 诗的首联,开门见山,直写秋景“玉露(白露)”“枫树林”“气萧森”点明秋兴之依托,因秋景而起兴,感怀颔联“江间”指代巫峡,“塞上”借边塞指代京城一带“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点明作者身在巫峡,心想京城,由近及远排比类推,气势十分雄壮“波浪”在下而说“兼天”,“风云”在天而说接地,用相反相成的语句,极力描绘了秋季阴暗萧森之景,衬托出作者低沉的心境2. 、①“凋伤”更能表达伤心、伤感;②只有人才会感到悲伤,所以,诗人这样写就赋予了玉露、枫树林以生命就好像玉露、枫树林与自己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一样诗人自己思念故乡,感到悲伤,好像玉露、枫树林也是有了同样的情感3. 思念故乡4. 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催刀尺”,即催动刀尺“白帝城”,旧址在今四川省奉节县东的白帝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砧”,捣衣石,这里借指捣衣发出的声音古人裁衣前,先将衣料放在砧上,用杵捣软,使之平整光滑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子的愁绪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 一许孤独、忧伤之感5. 首联共写了六种景物: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 “高” “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天高,反衬出人的渺小,孤单哀猿,烘托出悲凉飞鸟,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寻找失散的鸟群诗人借六种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气氛颌联只写了两种景物落木、长江由落木,想到了树,由树及人,还是要联系杜甫的此时此境来联想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人已经到了生命晚秋生命是短暂的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呢?应该是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第二句,面对滚滚不尽的历史长河,杜甫感到有些无可奈何很宏大的气势逼显出个人的渺小6. 这里的“做客”是客居他乡的意思杜甫这里是漂泊他乡、流浪他乡的意思而且,杜甫此时是在战乱的年代是长久的,不断的“常”做客杜甫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什么叫登台呢?登台,是九九重阳节的一种习俗古人为什么登台?是为了祈求长寿登台都是全家一起去,可是杜甫呢?是独自一人,登台的地点一般都是在自己的家乡,而杜甫呢?是在离家万里的他乡,悲凉的秋天做客并登台,已是两层“愁”,是双倍的愁想想看,再这样层层叠加上去已是六层了再往深处想,杜甫登台是百年了造成杜甫愁苦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国难,是连年的战乱由于艰难痛苦和仇恨,使我两鬓斑白了苦,是什么意思?在国势艰难的时候,我极度痛恨,我已经老了,以致两鬓斑白了苦,是极度的意思这样更表现出杜甫的忧国忧民杜甫想为国家出力,平定战乱,但是由于年老多病而不能为国家出力了是一种忧愤的心情,心急如焚心急如焚,才白发丛生,两鬓染霜心有余而力不足“艰难”也不仅仅指国家艰难,更主要的还有个人艰难因为杜甫此时已经是“百年”,也就是晚年了,而且浑身是病,他估计自己恐怕也活不多久了,所以此时的杜甫老人想的更多的应该是自己艰难的不容易的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几乎一直伴随着杜甫老人的一生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二者都有他既忧国,忧民,又忧身应该特别强调杜甫的一个独特之处,就是:古代许多知识分子常以“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作为处世准则,而杜甫却是无论穷达,都是兼济天下杜甫这个人特别爱喝酒,我们学过的杜甫的诗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写到喝酒了还能举出些喝酒的例子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九日》诗中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杜甫客也喝酒,忧也喝酒咱们中国似乎惟有酒能够淋漓尽致地表达或喜或化的感情而且此时是重阳节呀,按习俗应该喝菊花酒但是老人却不能喝酒了因为他有肺病等多种疾病,他因病戒了酒,而且还因为穷困,他也不一定能够有酒喝借酒才能浇愁,至少能消散一些愁闷的情绪可是却不能喝酒,这愁闷可怎么了却,怎么疏解呢?——只能郁结在诗的结尾,郁结在杜甫老人的心头7. 《秋兴·其一》和《登高》在写作上有许多共同特点:首先在感情基调上两首诗都有很浓的悲秋情结世事艰辛,家丑国难,万里悲秋,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洋溢在字里行间,作千古一悲,千古一愁其次在结构处置上,两诗的首联,颔联都极力描写秋景图,营造了一个悲愁萧森的氛围,使后面的抒情都顺理成章,打倒了景为情基,情为景发,浑然天成,足见构思之妙再次,两诗在用词造句上,都是律诗的典范之作,对仗工整又极具情势在两诗的颔颈联里体现得特别明显如《秋兴·其一》的颔联“江间波涛”对“塞上风云”,“兼天涌”对“接地阴”,颈联“丛菊两开”对“孤舟一系”,“他日泪”对“故园思”《登高》颔联“无边”对“不尽”,“萧萧下”对“滚滚来”,颈联“万里悲秋”对“百年多病”,“常作客”对“独登台”当然,两诗又有许多不同点,比如感情表达方式上,格律上,特别是在感情基调上《秋兴》诗感伤气氛太浓,境界不如《登高》壮阔《秋兴》诗首联基调低沉,“凋伤”“气萧森”是其体现,而《登高》仅点明“风急”“天高”“鸟飞回”在境界上《秋兴》虽有“江间波涛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丹和《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来”相比还是有点逊色8. 怨恨9. “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两千多年前,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10. 颔联写当年王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之地,就再没回来;最后身死异域,只留下青色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颔联营造出悲凉萧瑟的氛围,与前两句形成生地和死地的鲜明对照,概括了昭君一生的遭遇. 颈联从昭君命运的转折点说起,写她生前不遇的原因,并将生前的青春美貌和死后的月下幽魂相对照,文字对仗工巧,又蕴含着无穷感慨:生前已经错过知遇的机会,死后魂魄归来也是枉然!同时,诗人在对昭君埋没宫中,葬身塞外,一生孤苦独幽的际遇深表同情之时,也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11. 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显然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虽然他在夔州,距故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然是可望不可即的地方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的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也”12. (1)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2)前三联“一别”“长驱”点题,抒写了深痛忧愤之情;“衰”“老”想呼应,写自己的飘零憔悴,悲凉沉郁“思家”“念弟”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最后一联以充满希望的诗句作结,感情由悲凉转为欢快,显示了诗人胸怀的广阔。

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2.5杜甫诗三首(人教新课标必修3).doc

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2.5杜甫诗三首(人教新课标必修3).doc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同步作业及答案:2.5杜甫诗三首(人教新课标必修3)5 杜甫诗三首一、积累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凋.零/尾大不掉.萧.瑟/哀猿长啸.丛.菊/流水淙.淙B.砧.板/饮鸩.止渴潦.草/穷困潦.倒朔.漠/横槊.赋诗C.千载./怨声载.道江渚./锱铢.必较明妃./杞.人忧天D.歌曲./是非曲.直和.诗/群山万壑.霜鬓./文质彬.彬答案:C解析:A项,分别读diāo/diào,xiāo/xiào,cóng/cóng;B项,分别读zhēn/zhèn,liáo/liáo,shuò/shuò;C项,分别读zǎi/zài,zhǔ/zhū,fēi/qǐ;D项,分别读qǔ/qū,hè/hè,bìn/bī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悲秋常作客..多病独登台 B.万里C.人事..曲中论..音书漫寂寥 D.分明怨恨答案:D解析:A项中的“百年”借指晚年,B项中的“万里”指远离故乡,C项中的“人事”指交游,均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

而D项中的“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相同。

3下列诗句,从修辞手法看,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B.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D.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答案:C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

,。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答案:B解析: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2.5杜甫诗三首附答案新44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练习2.5杜甫诗三首附答案新441

《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附答案)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1、2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炼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表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颔联的“无边”“不尽”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

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

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含蕴丰厚。

2.“宽心应是酒,遣兴莫过诗”老杜以诗酒为生涯,写过许多与酒有关的词句,请指出下列与其不同类的一项()A.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B.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C.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3、4题。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对这首诗中词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柏森森”即柏树茂盛的地方。

B.“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鹏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中国,兴复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

“济”指渡过难关。

D.“出师”指诸葛亮出兵伐魏。

“英雄”指诸葛亮和千古以来为国为民的仁人志士,也包括诗人自己。

4.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以设问引起,开门见山。

一个“寻”字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向往之意。

B.颔联由远及近,以草绿莺啼的美景衬托诸葛亮人格的清高。

C.颈联高度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行事。

“天下计”见匡时雄略,“老臣心”、“身先死”显报国忠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同步训练: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 Word版含答案

《杜甫诗三首》同步训练【学习目标】1.赏析诗歌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品味诗歌语言,理解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预习感知】1.注音。

凋.伤()塞.上()暮砧.()朔.漠()青冢.()省.识()渚.清()霜鬓.()潦.倒()万壑.() 千载.()浊.酒()2.探究。

(1)本文所选三首诗都作于秋天,其中两首直接写到秋景秋思。

怎样理解诗人杜甫的悲秋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不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积累】一、基础锤炼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暮砧.(zhēn)玷.污(zhàn)苫.子(shān)妥帖.(tiē)B.凋.伤(diāo)绸.缪(chóu)倜.傥(tì)啁.啾(chóu)C.朔.漠(shuò)塑.料(suò) 唆.使(suō) 朔.风(shuò)D.潦.倒(liáo)官僚.(liáo)撩.拨(liáo)绸缪.(móu)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草木凋落衰败。

艰难苦恨繁.霜鬓繁:增多。

B.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块陆地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衰颓,失意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一去.紫台连朔漠去:离开D.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万里..悲秋常作客B.巫山巫峡气萧森..C.百年..多病独登台D.艰难..苦恨繁霜鬓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5杜甫诗三首(附答案)

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训练:5杜甫诗三首(附答案)

5杜甫诗三首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夔.州()急暮砧.()万壑.()明妃.() 朔.漠() 青冢.()环珮.() 渚.清() 潦.倒()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玉露凋伤..枫树林()(2)江间波浪兼天..涌()(3)寒衣处处催刀尺...()(4)一去紫台..连朔漠()(5)画图省.识春风面()(6)百年..多病独登台()(7)艰难苦恨..繁霜鬓()3.文学常识填空。

(1)近体诗,与______诗相对,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严格讲究格律,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2)杜甫,字子美,唐代______主义诗人,曾住在长安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称______。

著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指______、______、______)和“三别”(指______、______、______)。

其作品显示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______”,世称他为“______”。

4.名句填空。

(1)(2009天津高考,14)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2009安徽高考,10)__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一去紫台连朔漠,__________________。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3)(2009福建高考,1)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杜甫《登高》中抒发潦倒一生、年老多病、流落异乡之情的两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kuízhēn hèfēi shuòzhǒnɡpèi zhǔliáo2.(1)使草木凋落衰败(2)连天(3)指赶裁新衣(4)紫宫,宫廷(5)曾经(6)这里借指晚年(7)极其遗憾3.(1)古体律诗绝句(2)现实杜少陵《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诗史诗圣4.(1)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2)独留青冢向黄昏环珮空归夜月魂(3)无边落木萧萧下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题。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配套练习及答案

第5课 杜甫诗三首——诗圣的忧思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凋.零/尾大不掉. 萧.瑟/哀猿长啸. 丛.菊/流水淙.淙B.砧.板/饮鸩.止渴 潦.草/穷困潦.倒 朔.漠/横槊.赋诗C.千载./怨声载.道 江渚./锱铢.必较 明妃./杞.人忧天D.歌曲./是非曲.直 和.诗/群山万壑. 霜鬓./文质彬.彬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玉露凋伤..枫树林 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 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 省:察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 作客:客居他乡3.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B.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生长明妃尚.有村C.⎩⎪⎨⎪⎧ 独留青冢向.黄昏向.吾不为斯役D.⎩⎪⎨⎪⎧不与.秦塞通人烟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丛菊两开他日..泪B.万里悲秋常作客..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6.名句默写及文学常识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____。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3)________________,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4)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5)杜甫,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作品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后世称为“________”。

在诗歌艺术上,他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形成了特有的“________”的风格。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高中语文必修3之《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双基夯实*1. 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 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树上落下的树枝)C. 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D. 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恨:极其遗憾)*2. 对下列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A.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首联着重描写王昭君的故乡的自然环境,感叹人逝村存,点出题意。

B.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这句的大意是说,王昭君一别汉宫而去了和大漠相连的紫台,最后只留下青冢一座沉寂在黄昏中。

“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颔联紧接人逝村存之意,竭力渲染王昭君生前及死后的凄凉。

C.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颈联一方面揭示汉元帝的昏庸,一方面写昭君不忘故土,魂魄夜归。

D.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尾联的琵琶乐曲将昭君的怨恨传之千载,从侧面加强了对汉元帝的批判,收束全诗。

**3. 与《咏怀古迹五首》(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③*4. 对《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主题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 写昭君不被汉皇所重,终于葬身塞北的悲剧。

B. 写昭君对汉皇的恨,也寄托了诗人的家国之思。

C. 写昭君对亲人的思念和对长安汉宫的无限向往。

D. 诗人借昭君的不幸身世,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忧思。

*5. 填空(1)杜甫,字________,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___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在反映社会生活、社会矛盾的深度和广度上,是任何一个诗人所无法比拟的,所以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在艺术上,他的诗叙事、抒情委曲婉转,掩抑收敛,形成了________的独特风格。

(2)近体诗又称________,是唐代形成的__________和________的通称。

5.杜甫诗三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

5.杜甫诗三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

5.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一、字音词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秋兴.________塞.上________系.舟________砧.板________ 万壑.________荆.门________ 朔.漠________ 青冢.________ 省.识_______ 千载.________琵琶..________ 猿啸.________ 渚.清________ 霜鬓.________ 潦.倒________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凋伤_________________ 萧森_______________ 兼天_________________两开_______________ 他日_____________ 寒衣_________________ 催刀尺______________ 急暮砧_______________ 明妃_________________青冢_____________ 省识_________________ 落木_________________百年_______________ 苦恨_________________ 新停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常识1.唐代诗歌的发展。

初唐:初唐的诗歌创作,主要是以唐太宗及其群臣为中心展开的,多述怀或咏史之作。

在贞观诗坛后期,出现了一位诗人上官仪,形成了一种诗风“上官体”。

真正能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

后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如陈子昂,张若虚。

盛唐:________、________是盛唐山水田园的代表作家。

_______、________的诗为盛唐之诗增添了豪爽俊丽、风骨凛然的风貌。

________、________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

________是盛唐的天才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

(附答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堂同步作业测试

(附答案)高二语文必修三第5课《杜甫诗三首》课堂同步作业测试

《杜甫诗三首》同步作业测试[基础运用层]1.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玉露凋伤..枫树林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B.一去紫台连朔漠..朔漠:北方的沙漠C.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查看D.万里悲秋常作客..作客:客居他乡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B.万里..悲秋常作客C.艰难苦恨..繁霜鬓D.分明怨恨..曲中论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百年多病独.登台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B.独留青冢向.黄昏秋天漠漠向.昏黑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潦倒新.停浊酒杯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②鹳鹤追飞静③豺狼得食喧④薄云岩际宿A.①④③②B.④①②③C.②④①③D.②③④①5.与《咏怀古迹(其三)》中“环珮空归夜月魂”意境相同的一项是()①昭君不惯胡沙远②但暗忆江南江北③想珮环月夜归来④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见识高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6.下列联句中,没有使用对仗的一项是()A.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B.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C.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以秋天长江与塞上风景为喻,写时局动荡不安,国家命运暗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表明自己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又因病断酒,悲愁就更难排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同步测试题(含详细答案)

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同步测试题(含详细答案)

杜甫诗三首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渚清(zhǔ) 凋伤(diāo) 霜鬓(bìn)B.暮砧(zhān) 千载(zài) 塞上(sài)C.青冢(zhǒnɡ) 憔悴(qiáo) 朔漠(sù)D.省识(shěnɡ) 潦倒(liáo) 万壑(hè)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备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了。

B.杜甫的那首《登高》就是在奉节居住下来以后写的,登高一吟,至今让人回肠荡气。

C.《黄鹤楼》的首句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还是“昔人已乘白云去”,自唐以来,评论家莫衷一是。

D.他是一位学贯中西、通晓古今的学者,在学术研讨会上,每每能发表让人印象深刻的一孔之见。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从概念上说,“木叶”就是“树叶”,原没有什么可以辩论之处;__________;这冒险,这形象,其实又都在这一个“木”字上,然则这一字的来历岂不大可思索吗?①创造出那千古流传、形象鲜明的诗句②像“无边落木萧萧下”这样大胆的发挥创造性③而我们的诗人杜甫,却宁可冒这危险④可是到了诗歌的形象思维之中⑤难道不怕死心眼的人会误以为是木头自天而降吗⑥后者则无人过问,前者则不断发展A.①④⑥③⑤②B.③⑤②①④⑥C.④⑥②⑤③①D.⑥③①②⑤④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多病独登台独留青冢向黄昏B.六王毕,四海一一去紫台连朔漠C.巫山巫峡气萧森无边落木萧萧下D.塞上风云接地阴接天莲叶无穷碧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画图省识春风面省:曾经B.无边落木萧萧下木:木头C.艰难苦恨繁霜鬓苦:极D.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回旋6、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杜甫诗三首·同步练习
【模拟试题】
一、阅读杜甫的这首诗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倦夜(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此时为广德元年(763)十月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
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763)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1、前三联中哪些词句暗示了从入夜到天明的时间推移,请简要说明。

2、本诗为什么以“倦夜”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阅读《登高》,完成下题。

1、杜甫的《登高》,被人称为( )( )。

2、选出不当的一项(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颔联的对仗十分精工。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沉郁悲凉的对句出神入化。

C、颈联的“万里”“百年”与上联的“无边”“不尽”还有相互呼应的作用。

D、颈联表现感情,“万里”“百年”分别从纵、横二方面着笔。

【试题答案】
一、1、“竹凉侵卧内”写凉气渐渐侵入卧室内;“野月满庭隅”写月光洒满庭院:表明已入夜。

“重露成涓滴”写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凝聚成的水滴不时从竹叶上滚落下来;“稀星乍有无”写月升中天,群星暗淡,似有似无:写出夜已深了。

“暗飞萤自照”写黎明前大地渐暗,萤火虫闪烁着微弱的光;“水宿鸟相呼”写水边栖息的鸟儿,已经睡醒,只有互相呼唤着:说明天已破晓。

2、突出表现了诗人为“万事干戈里”彻夜未眠。

表达了对国事民情的忧虑及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1、杜集七言律诗第一,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 D
附鉴赏材料:
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

”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觉跷蹊。

按说,疲倦只有在紧张的劳作之后才会产生,夜间人们休息安眠,怎么会“倦”?这就是一个怎样的夜?诗人为什么会倦?让我们顺着这条线索,瞧一瞧诗中的描写吧。

起句云:“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凉气阵阵袭入卧室,月光把庭院的角落都洒满了。

好一个清秋月夜!“竹”、“野”二字,不仅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就是郊野,也分外渲染出一派秋气:夜风吹动,竹叶萧萧,入耳分外生凉,真就是“绿竹助秋声”;郊野茫茫,一望无际,月光可以普照,更显得秋空明净,秋月皓洁。

开头十个字,勾画出清秋月夜村居的特有景况。

三、四两句紧紧相承,又有所变化:“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上句扣竹,下句扣月。

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重,在竹叶上凝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地滴滴答答地滚落下来;此时月照中天,映衬得小星星黯然失色,象瞌睡人的眼,忽而睁,忽而闭。

这已经就是深夜了。

五、六两句又转换了另外一番景色:“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

”这就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月亮已经西沉,大地渐渐暗下来,只瞧到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闪着星星点点微弱的光;那竹林外小溪旁栖宿的鸟儿,已经睡醒,它们互相呼唤着,准备结伴起飞,迎接新的一天……
以上六句,把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色,描写得历历如在目前。

表面瞧,这六句全写自然景色,单纯写“夜”,没有一字写“倦”;但仔细一瞧,我们从这幅“秋夜图”中,不仅瞧到绿竹、庭院、朗月、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还瞧到这些景物的目击者──诗人自己。

我们仿佛
瞧到她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光,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升到月落,诗人何曾合眼!彻夜不眠,她该有多么疲倦啊!如此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她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原来她就是为国事而忧心。

这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763)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李豫一度逃往陕州避难(《新唐书·吐蕃传》)。

北方广大人民又一次蒙遭战祸,“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这时杜甫寓居成都西郊浣花溪草堂(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广德二年),自身虽未直接受害,但她对国家与人民一向怀有深情,值此多难之秋,她怎能不忧心如焚!“万事干戈里”,这一夜她思考着千桩万桩事,哪一桩不与战事有关!诗人就是多么深切地关注着国家与人民的命运,难怪她坐卧不安,彻夜难眠。

但就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与摒弃,老杜自己也就是报国无门。

故诗的结语云:“空悲清夜徂!”枉自悲叹如此良夜白白逝去。

“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

诗的最后两句,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

读了这两句,我们回过头来再瞧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自然景物,仿佛显现出一层新的光彩,无一不寄寓着诗人忧国忧时的感情,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由于诗人为国事而心寒,故分外感到“竹凉侵卧内”;由于诗人叹息广大人民的乱离之苦,故对那如泪珠滚动般的“重露成涓滴”之声特别敏感;那光华万里的“野月”,使人会联想到诗人思绪的广阔与遥远;那乍隐乍现、有气无力的“稀星”,似乎显示出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定的担心;至于那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则更明鲜地衬托出诗人“消中只自惜,晚起索谁亲”(《赠王侍御四十韵》)的孤寂心情。

前人赞美杜诗“情融乎内而深且长,景耀乎外而远且大”(明谢榛《四溟诗话》)。

这首诗中由于诗人以“情眼”观景、摄景,融情于景,故诗的字面虽不露声色,只写“夜”,不言“倦”,只写“耀乎外”的景,不写“融乎内”的情,但诗人的羁孤老倦之态,忧国忧时之情,已从这特定的“情中之景”里鲜明地流露出来。

在这里,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情寓于景,景外合情,读之令人一咏三叹,味之无尽。

这首诗的构思布局精巧玲珑。

全诗起承转合,井然有序。

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由粗转细,用空间的变换暗示时间的推移,画面变幻多姿,情采步步诱人。

诗的首联“竹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峭拔而起,统领下两联所写之景。

设若此两句写作“夜凉侵卧内,明月满庭隅”,不仅出语平庸,画面简单,而且下面所写之景也无根无绊。

因为无“竹”,“重露”就无处“成涓滴”;无“野”,飞萤之火、水鸟之声的出现,就不知从何而来。

由“竹”、“野”二字,可见诗人炼字之精,构思布局之细。

此诗结尾由写景转入抒情,骤瞧殊觉突然,细瞧似断实联,外断内联,总结了全篇所写之景,点明了题意,使全诗在结处翼然振起,情景皆活,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