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之黄庭坚寄黄几复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古诗词:《寄黄几复》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词:《寄黄几复》原文译文赏析《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见一作:想得)【译文】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释】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蕲:祈求。
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赏析】“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
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
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
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
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
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
”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
《寄黄几复·黄庭坚》原文与赏析
《寄黄几复·黄庭坚》原文与赏析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是山谷寄赠友人的诗,作于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
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少年时就同山谷交游,后来又是同科进士,所以两人交谊很深。
诗人曾自跋此诗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起句飘然而来,借典故成语喻两人居处,不经意中显得贴切。
《左传·僖公四年》载楚子传言齐侯,中有“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的话,诗一经化用,就在交代住地的同时,流露出一股海天相隔,南北遥望的怀念之情。
由此自然引出下句的“寄雁传书”之思。
但诗人却来个句中转折,别开生面,拟人于雁,以达讯息不通之痛,说雁儿因为自己只能飞到衡阳回雁峰,无法传书至四会而深表憾意。
谢,谢绝,推辞。
这一联中,“南海”、“北海”是《左传》语,“寄雁传书”典出《汉书·苏武传》,“谢不能”语出《汉书·项籍传》。
以经传散文语言入诗,使律诗具有古朴意味;信手拈来熟典,又以新奇构思出之,这都表现了诗人避熟生新、脱弃凡近的“点铁成金”手法的成功运用。
黄庭坚和黄几复在熙宁九年(1076)一起登科,曾有过京华欢娱、春风得意、诗酒流连的一段生活。
颔联上句就是对这段生活的追忆和怀恋。
下句则写一别十年,江湖流荡,“风波”险恶,每每夜雨空阶,孤灯独对,表达了别后想念的心情。
这一联不用一个动词,全以名词构成,却在工整、流走的对仗、强烈的对照中表现出鲜明的意境,寄寓着友朋间深厚的情谊。
颈联也包含着两个典实。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时,相如“家徒四壁立”,一贫如洗。
诗中就借此颂扬友人身为县令,却具有廉洁奉公、安于贫贱的品质。
下句以“治病”喻指为官行政。
蕲,祈求,“三折肱”,语出《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原意是多次跌断胳膊,多次医治,积累了经验,也就成了好医生。
黄庭坚《寄黄几复》
75.黄庭坚《寄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一、今日宋词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该作品由“悦然阁”独家授权喜马拉雅使用。
二、注释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蕲:祈求。
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1宋人黄㽦《山谷年谱》卷十八:“元注云:‘乙丑年,徳平镇作。
’按《成都续帖》:先生草书此诗跋云:‘时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徳州徳平镇,皆海濒也。
’”据此,黄道坚原诗有小注:“乙丑年,德平镇作。
”“乙丑年”,当为宋神宗元丰八年。
2黄庭坚《黄几复墓志铭》:“熙宁九年乃得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
”3《左传·定公十三年》的典故;“三折肱,知为良医。
”4《左传·僖公四年》: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蔡溃,遂伐楚。
楚子使与师言曰:“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对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对曰:“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师进,次于陉。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师退,次于召陵。
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
齐侯曰:“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榖同好,何如?”对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5《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及饮卓氏,弄琴。
文君窃从户窥之,心恱而好之,恐不得当也。
寄黄几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最新)
寄黄几复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原文: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见一作:想得)译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你治理国家就像三折肱的良医一样,不需要去请求别人的经验。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见一作:想得)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释: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qí)三折肱(gōng)。
蕲:祈求。
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zhàng)溪藤。
(想见一作:想得)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赏析:“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
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
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
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
李白长流夜郎,杜甫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
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
”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
黄庭坚《寄黄几复》阅读答案以及翻译
黄庭坚《寄黄几复》阅读答案以及翻译黄庭坚《寄黄几复》,表达他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那么诗作的是怎样呢?《寄黄几复》翻译是怎样的`呢?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释】(1)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5)蕲:祈求。
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练习以及答案】(1)由最后两联可以看出黄几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
(4分)(2)第二联备受后人推崇,艺术表现手法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请简要赏析这种手法的妙处。
(4分)参考答案(1)①为官清廉,家徒四壁。
②怀才不遇,从政有方。
③博学多才,好读书(勤学)(4分)(2)①巧用对比。
“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清新、明丽,“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阴冷、凄苦,曾经相聚的美好和今天涯飘零的凄苦对举,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
②运用名词组接(列锦)(白描),匠心独运,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
寄黄几复黄庭坚诗词及赏析
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但比较而言,他的学习偏重形式技巧方面。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而杜甫的杰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穷年忧黎元”的激情,艺术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诗的语言,也丰富多彩,元稹就赞赏“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的一面。当然,杜甫的不少律诗,也是讲究用典的;黄庭坚把这一点推到极端,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其流弊是生硬晦涩,妨碍了真情实感的生动表达。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这首《寄黄几复》,就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处”。但并不觉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汉书》中的散文
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黄庭坚主张“宁律不谐而不使句弱”。他的不谐律是有讲究的,方东树就说他“于音节尤别创一种兀傲奇崛之响,其神气即随此以见”。在这一点上,他也学习杜甫。杜甫首创拗律,如“落花游丝白日静,鸣鸠乳燕青春深”,“有时自发钟磐响,落日更见渔樵人”等句,从拗折之中,见波峭之致。黄庭坚推而广之,于当用平字处往往易以仄字,如“只今满坐且尊酒,后夜此堂空月明”,“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清谈落笔一万字,白眼举觞三百杯”等都句法拗峭而音响新异,具有特殊的韵味。这首《寄黄几复》亦然。“持家”句两平五仄,“治病”句也顺中带拗,其兀傲的句法与奇峭的音响,正有助于表现黄几复廉洁干练,刚正不阿的性格。
【优质】黄庭坚《寄黄几复》诗词赏析-----兰州成功学校高中语文教研室
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甘肃省兰州成功学校高中部高级教师程福如值2013年兰州成功高中应届临近高考前夕,忆以前所学黄庭坚赠友读书的绝妙好诗《寄黄几复》,并附自己的解读及相关资料,以此自勉。
【原诗】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译文】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作者】黄庭坚(1045-1105)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
字鲁直,号涪翁,又号山谷道人。
原籍金华(今属浙江),祖上迁家分宁(今江西修水),遂为分宁人。
治平进士,授叶县尉。
历任国子监教授、秘书郎,曾为《神宗实录》检讨官,编修《神宗实录》,迁著作佐郎,加集贤校理。
《神宗实录》成,擢为起居舍人。
哲宗亲政,多次被贬,最后除名编管宜州(今广西宜山)。
卒于贬所,私谥文节先生。
《宋史》有传。
尤长于诗,与苏轼并称‚苏黄‛。
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
其诗多写个人日常生活,艺术上讲究修辞造句,追求新奇。
工书法,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著有《豫章先生文集》三十卷、《山谷琴趣外编》三卷。
[【背景】这首诗作于公元1085年(宋神宗元丰八年),此时黄庭坚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今江西南昌市)人,与黄庭坚少年交游,此时知四会县(今广东四会县);其事迹见黄庭坚所作《黄几复墓志铭》(《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三)。
【注释】⑴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⑵‚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黄庭坚《寄黄几复》原文译文鉴赏
黄庭坚《寄黄几复》原文译文鉴赏黄庭坚《寄黄几复》原文译文鉴赏1门“咚”地一声响,我忿忿地关上了门。
漫步陌上,微风拂面,路边不知名的小花袭来阵阵幽香。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能使我的心情重归平静。
抬头望天,一堆乌云遮住了阳光,低头看地,一丛杂草挡住了前路。
为什么总有这么多不顺心的事?我沿着小路漫步目的地走着。
我知道,时间会一点点擦去心中的愤懑和悲伤。
此时,我能做的事情就是静待时间流逝,冲走内心一切不美好的东西。
路终于走到了尽头,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小小的池塘,一泓清清的池水。
水的那头,是是连绵不断的菜花浪潮。
风吹过,水面波澜微起,花海波涛汹涌。
我坐在池塘边,看风景,思人生。
今天我与表弟吵架,家人们都向着表弟,不愿听我辩解。
可是细细想来,这件事我固然有错,课它的始作俑者是表弟,为什么大家都怪我呢?这不公平啊。
我又为什么要承认错误呢?凭什么他年纪比我小就不该承担责任呢?我越想越气,便走出了家。
没有家人的理解与陪伴,至少我还有美丽的大自然相伴,至少还有广阔的天地听我诉说听我辩解,做我心灵之船停泊的港湾。
就这样坐了好久,好久。
美景使我放松,是我愉悦,可是我始终无法理解家人们的行为。
背后响起一阵脚步声,不紧不慢,渐次逼近。
我转过身,一位慈祥的老人站在我身后,她拄着一根拐杖,满头银发,但是她的脸上,确是充满欢乐与活力的笑容,虽然她的脸上爬满皱褶,牙齿也调了几颗。
她的眉宇间透露出一种与她年龄不相符合的朝气,好像初升的太阳温暖和煦,融化了我心中的坚冰。
“孩子,你在干嘛?”“一个人玩玩。
”“一个人有什么好玩?你是与家里人怄气才出来的吧。
”说着,她一跛一跛地走到我身旁,轻轻坐下。
“谁没有伤心难过的时候在?我小时候也像你这样为小事生气,等到现在,腿也断了,眼也瞎了,才知道快乐的事情远比痛苦的事情多得多。
”说完,她看看我,伸出手轻轻拍拍我的肩,她的手小巧而又饱经风霜,将一股力量传入我的内心。
那一刻,我望着她的笑脸,突然感觉自己长大了,能理解家人们了。
寄黄几复诗歌赏析 相思的古诗《寄黄几复》赏析
寄黄几复诗歌赏析相思的古诗《寄黄几复》赏析导语:《寄黄几复》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诗作。
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相思的古诗《寄黄几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寄黄几复宋代: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见一作:想得)译文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注释(1)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
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5)蕲:祈求。
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
鉴赏“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
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
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
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寄黄几复》意思-赏析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寄黄几复》意思|赏析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一杯酒,江湖夜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想见一作:想得)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鉴赏作者:佚名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
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
作者跋此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寄雁传书谢不能,这一句从第一句中自然涌出,在人意中;但又有出人意外的地方。
两位朋友一在北海,一在南海,相思不相见,自然就想到寄信;寄雁传书的典故也就信手拈来。
长流夜郎,在秦州作的《天末怀李白》诗里说: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强调音书难达,说鸿雁几时到就行了。
黄庭坚却用了与众不同的说法:寄雁传书谢不能。
意谓:我托雁儿捎一封信去,雁儿却谢绝了。
寄雁传书,这典故太熟了,但继之以谢不能,立刻变陈熟为生新。
黄庭坚是讲究点铁成金之法的,王若虚批评说:鲁直论诗,有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喻,世以为名言。
以予观之,特剽窃之黠者耳。
(《滹南诗话》卷下)类似剽窃的情况当然是有的,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上面所讲的诗句,可算成功的例子。
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
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
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第二联在当时就很有名。
这两句诗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
黄庭坚诗赏析
黄庭坚诗赏析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熔经铸史借景传情――黄庭坚《寄黄几复》赏析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大意】: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但愿你不要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
他于英宗治平年间中进士,曾经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和北京(今河北大名)国子监教授。
他的诗歌曾受到苏轼的赏识,政治观点也与苏轼相近,仕途生涯因与新旧党之争纠结在一起。
哲宗初年高太后执政废新法时,他被召入京,曾参与修史及贡举方面的工作;哲宗亲政驱逐旧党时,被贬为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哲宗去世后他曾一度被起用,但很快又被贬到远在今广西境内的宜州,后来死在那里。
有《山谷集》传世。
他虽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却又与苏轼并称“苏黄”,成为宋诗史上一位开宗立派、影响深远的大家。
根据作者对这首诗的原注:“乙丑年德平镇作。
”乙丑为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当时黄庭坚监德州(治所在今山东省德州市)德平镇,其好友黄几复任广东四会县令。
黄庭坚与黄几复交情颇为深厚,与他有过不少的诗歌唱和,如《留几复饮》、《再留几复饮》、《赠别几复》等。
这首《寄黄几复》,表达了作者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对其迟暮难用的处境,深表惋惜。
首联写两人所居之处相距甚远。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左传》“僖公四年”中楚国使者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一语。
春秋时齐国处于北方近海之地,楚国处于南方近海之地,故一称北海一称南海。
《寄黄几复》赏析
•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 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 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 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 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赞美友人认真读书、好学不倦。诗人想象友 人如今已白发萧萧,伴随着他的读书声的, 是那从隔着瘴气弥漫的溪水边野藤上传来的 悲苦猿啼。这里颇有为博学多才的友人偏居 荒蛮之地不得重用鸣不平的意味。
本诗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 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 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 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象从前那样好 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 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象从前那样欢快 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 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 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寄黄几复-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壁立,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当时,诗人 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他的朋友黄介 (字几复)任四会(今属广东)知县。他们 都居住在滨海地区。前句化用《左传》中楚 子对齐桓公所说的“君处北海,寡人处南 海”,说明海天茫茫相距辽远。后句是说通 信颇为不易。古人有雁足传书之说,但又说 鸿雁南飞止于衡阳,而四会在衡阳之南。所 以,想托鸿雁捎封信去也被谢绝。
称赞友人为官清廉、从政有方。四立壁典故 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 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治病”句 化用《左传·定公十三年》记载的一句古代成 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 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 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 经验。
黄庭坚《寄黄几复》〈题竹石牧牛〉
寄黄几复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音书难达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怀念望而不见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
景:情名词组成诗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乐苦对比[注]①此诗作于作者任职山东德州时。
黄几复,名介,江西南昌人,与作者少年交游,时任广东四会县令。
②蕲:通“祈”,祈求。
③三折肱:《左传》语,“三折肱,知为良医”。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以景结情:我住在北方海滨,而你住在南方海滨,欲托鸿雁传书,它却谢绝了,因它飞不过衡阳。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你支撑生计也只有四堵空墙,艰难至此。
古人三折肱后便成良医,我却不要祈求你如此。
想你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如今头发已白了罢,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猿猴哀鸣攀援深林里的青藤。
三折肱: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断定他是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
在这里,当然不是说黄几复会“治病”,而是说他善“治国”,《国语·晋语》里就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
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
小题1:本诗的第二联最为后人所称道,试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
(4分)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1)巧妙用六个名词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
(2)寓情于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
(3)“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内容+手法+作用+情感“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回忆昔日相聚宴游之乐,并进一步抒写相别十年的思念之深。
想当年,春风拂面,我们在盛开的桃李花下举杯畅饮;十年来,漂泊江湖,每当夜雨潇潇、漏尽灯残之时,不由得更加思念远方的友人。
这两句所描绘情景的巨大反差,形成了强烈对比,从而更加凸现了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 哭瘴溪藤”,尾联借想象描 绘了一幅凄凉的图景,以此 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情、怜才 之意。
总结:黄庭坚《寄黄几复》一诗,
运用了很多典故,突出了作者“点铁 成金”、“无一字无来历”的诗法追 求。整首诗歌造语奇特、意境深邃, 突出了黄诗兀傲奇横、生新瘦峭的风 格。
1、严羽《沧浪诗话》批评以黄庭坚 为代表的宋代诗人以文为诗、以议论 为诗、以才学为诗,根据您学过的宋 诗,说说其利弊得失。 2、宋诗数量差不多十倍于宋词,何 以宋诗成就远逊于宋词? 3、说说苏黄对宋诗的贡献。
黄庭坚 《寄黄几复》
黄庭坚
Huang ting jian
黄庭坚(1045-1105)字
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 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进 士及第。为“苏门四学士”之 首。
其为“江西诗派”的“三宗” 之一,作诗取法杜甫,推进了宋 诗以才学为诗的倾向。其诗过分 追求奇崛冷峻,有形式主义倾向。
颔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 夜雨十年灯”,被称为“奇语”。 这两句在一暖一寒、一乐一哀的景 象对照中,用最陈俗的意象,巧妙 构成了独特意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颈联“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 三折肱”,用了《史记》和《左传》中 的两个典故,写出了黄几复的治国之才 和卓著功绩,不仅是对友人的赞赏,也 暗寓了诗人自己的身世之感。
有《山谷集》。
与黄诗追求生新相对应, 他的画和书法显示出瘦劲奇
崛的特点。
寄黄几复 我居北海君南海,
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 治病不蕲三折肱。
想得读书头已白,
隔溪猿哭瘴溪藤。
这是黄庭坚的佳作。首联“我居 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暗 中用了《左传》和寄雁传书两个典故, 含蓄表达了自己和黄几复一北一南、 不通消息的处境。也显示了作者作诗 的“点铁成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