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高考冲关训练:人体稳态和免疫(含2013试题,含详解)[ 高考]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课件.ppt
人体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刺激作用于胰岛 A 细胞,促进 其分泌胰高血糖素,该激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使 血糖浓度升高;Ⅰ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组织 细胞利用葡萄糖受阻,进而无法转化为脂肪,故Ⅰ型糖尿病 患者⑨⑩途径不能正常进行。
[易错展台] (1)绘出图 1 中①②③④液体间物质交换图,血浆中的 O2 经 ④→③→② 进 入 组 织 细 胞 被 利 用 的 过 程 中 , 氧 气 穿 过 了 ______5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3.(2013·高考全国卷Ⅱ,T4,6分)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 误的是A(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解析:结合有关免疫的知识,逐项分析解答。免疫细胞包括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其中,淋巴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以 及它们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相关细胞,故A项错误、 C项正确。淋巴液在左右锁骨下静脉处进入血液,淋巴液中 的淋巴细胞也随淋巴液进入血液,故B项正确。抗体的化学 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分泌蛋白,为大分子物质,其出膜方式 为胞吐,故D项正确。
肾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免疫细胞的生理作用 ①T 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T 细胞缺失, __细__胞__免__疫__功能完全丧失,_体__液__免__疫___功能也几乎完全丧失。 ②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③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 B 细胞、T 细胞、_记__忆__细__胞___和 效应 T 细胞。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吞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 别抗原。 ④能增殖分化的免疫细胞有__B_细__胞_____、T 细胞和记忆细胞 等。 (2)浆细胞可由___B_细__胞____和__记__忆__细__胞__增殖分化产生。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四第二讲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练习(含解析)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1.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出现头痛、乏力、心跳加速甚至血压高升等症状。
对此现象的剖析不正确的选项是 ()A.内环境稳态的调理能力是有必定限度的B.当外界环境强烈变化时,内环境的稳态会遇到损坏C.人体内环境稳态不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D.人到高原地域后细胞代谢会发生杂乱分析:人体保持稳态的调理能力是有必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强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遇到损坏;因为青藏高原空气稀疏,氧含量降低,有的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因供氧不足而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为了输送更多的氧气,机领会出现心跳加速、血液的运输能力增强等现象,故人体内环境稳态会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答案: C2.(2019 ·河南郑州检测) 以下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人体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可能是淋巴,也可能是血浆B.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C.内环境中Na+、 K+浓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到神经细胞的喜悦性D.内环境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分析:淋巴细胞散布在淋巴和血浆中, A 项正确;血浆浸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 项正确;内环境中+浓度主要影响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浓度主要影响神经Na K细胞的静息电位,从而可能影响神经细胞的喜悦性, C 项正确;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在细胞内部,内环境是细胞外液,D项错误。
答案: D3.有少量人吃了虾后出现过敏反响症状,轻度的惹起荨麻疹,重度的甚至致使休克、死亡等。
以下有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遗传物质是决定吃虾引起过敏反响的根来源因B.吃虾惹起的病理性免疫反响拥有特异性和记忆性C.机体首次接触虾蛋白后,活化的浆细胞分泌抗体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后会发生自己免疫反响分析:过敏反响有显然的遗传偏向和个体差别,所以过敏反响的产生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A 正确;第一次吃虾时过敏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因为抗体和记忆细胞拥有特异性和记忆性,当第二次吃虾时会对过敏原过分敏感,从而惹起过敏反响, B 正确;虾蛋白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C 正确;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虾蛋白惹起过敏反答案: D4.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的神经元分泌的α突触核蛋白常常异样纤维化成斑块状,该蛋白会惹起机体产生免疫反响,刺激T 细胞增殖分化攻击分泌该蛋白的神经元,大脑皮层运动神经中枢的多巴胺在神经元受攻击后,分泌的多巴胺减少,造成患者肌细胞张力增添,出现震颤、僵直等症状。
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1-5-3
一、选择题1.(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体免疫的相关知识。
机体主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病原微生物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均可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C错误;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主要是由免疫系统中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完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不会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D错误。
答案:B2.(2012年高考北京卷)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动物免疫的相关知识。
培养瓶中加入的细胞分别是被LCM病毒感染的小鼠体内分离出的淋巴细胞和被该病毒感染的51Cr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一段时间后测定的是上清液中51Cr释放量,可判断51Cr是标记细胞破裂后释放出来的,所以被LCM病毒感染的51Cr细胞可看作效应T淋巴细胞作用的靶细胞,该细胞裂解是效应T淋巴细胞作用的结果,所以该实验说明了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D项符合题意。
答案:D3.(2011年高考海南卷)关于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叙述,错误的是()A.下丘脑具有内分泌功能B.调节产热和散热,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C.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调节动物体水盐平衡D.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解析: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发生变化时,可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调节水平衡,从而调节渗透压;下丘脑还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调节生物体内相关腺体的分泌,如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下丘脑还存在体温调节中枢,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生物高考二轮复习:课时冲关练(十一) 5.3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
课时冲关练(十一)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45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包括6题,每题4分,共2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解题指导】(1)题干关键词:“正常情况下”“生成与回流”。
(2)关键知识:内环境(细胞外液)中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联系。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各成分间的物质交换。
A 项中,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物质交换,氧气由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含量降低,错误。
B项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流,并保持动态平衡,正确。
C项中,血浆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正确。
D项中,组织液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液,正确。
【变式训练】(2014·徐州一模)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⑤进入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④⑦C.①②③⑤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解析】选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因此①错,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胃、口腔、输卵管均为外环境,肌肉注射的青霉素进入组织液中。
2.(2014·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题指导】关键知识: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创新方案】广东省2013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13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 新人教版【创新方案】广
专题13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 CO2、尿素、神经递质等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解析:选D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主要发生在血液中,其液体部分属于内环境;血浆中含有CO2、尿素等,组织液中含有神经递质;组织液渗回血浆的量很大,但组织液渗入淋巴的量较少;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内环境中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4/HPO2-4构成的缓冲体系C.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D.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解析:选D 饮水不足,通过调节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属于机体正常的调节过程,而不是内环境稳态失调的表现;缓冲体系只是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是主要组成体系;内环境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才是稳态。
3.(2012·佛山一模)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血液中含有多种血细胞,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液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无机盐的含量,与蛋白质无关C.若患者出现病理性溶血,血浆中的血红蛋白含量会偏高D.若血浆中检验出HIV抗体,说明该患者曾被H5N1病毒感染解析:选C 血细胞不是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组成成分有血浆、组织液和淋巴;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无机盐含量,也取决于蛋白质的含量;病理性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造成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偏高;抗原和抗体存在特异性,被H5N1病毒感染,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H5N1抗体。
4.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会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B.人体内任一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都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免疫系统对稳态的维持是通过其防卫、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的D.内环境的稳态都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实现的解析:选C 人体剧烈运动时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会与碳酸氢钠反应产生乳酸钠和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成水和CO2,因此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仅在7.35~7.45的较小范围内波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效滚动冲击系列训练 专题五《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讲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第3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考纲要求1.内环境与稳态(Ⅱ)。
2.体温调节(Ⅰ)。
3.血糖调节(Ⅱ)。
4.非特异性防卫(Ⅰ)。
5.特异性反应(Ⅱ)。
6.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Ⅰ)。
7.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Ⅰ)。
构建网络内化体系考点1内环境及其稳态1.填写相关名称,体会内环境的功能2.稳态概念的理解(1)实质:动态平衡。
(2)调节机制:反馈调节。
(3)调节网络:神经—体液调节网络。
(4)稳态变化的原因【思维辨析】(1)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2013·海南,19D) ( √ )提示渗透压由溶解于细胞质的各种离子决定,主要是Na+、Cl-。
(2)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011·江苏,9D) ( × )提示机体达到稳态还应包括各种理化性质等。
(3)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化学)递质等(2011·江苏,9B) ( √ )提示CO2、尿素、神经(化学)递质均可出现在细胞外液中。
(4)人在剧烈运动时,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2011·四川,3B)( × )提示由于机体的调节作用,血浆pH仍处于7.35~7.45。
【归纳提炼】1.三种“环境”成分的辨析2.分析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如下:例1如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X、Y、Z表示三种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饮食过咸,则Y中渗透压会升高B.X中的大分子物质可通过Z进入YC.肌细胞的代谢产物可能导致X的pH降低D.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破题思路根据X、Y、Z之间的箭头指向确定三者的名称。
个性分析据图可知:X是组织液、Y是血浆、Z是淋巴。
X、Y、Z理化性质的稳定依赖于神经—体液调节,故D选项错误。
若饮食过咸,Na+进入血浆,会使血浆的渗透压升高。
毛细淋巴管收集组织液(包括组织液中的某些大分子)形成淋巴最后汇集到血浆中。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综合检测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人体的稳态与免疫综合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1.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2.(2012·济南模拟)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其中能够产生X细胞的是( )A.B细胞B.效应B细胞C.T细胞D.效应T细胞3.(2012·韶关调研)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5.根据下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②组织液中的CO2有害无益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6.(2012·镇江模拟)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血液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液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值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的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7.(2012·佛山二模)尿崩症患者因某种激素分泌不足,每天尿量可多达十几升,且尿液的渗透压低于正常人,这最可能是下列哪种器官或组织病变所致?( ) A.下丘脑—垂体B.肾上腺C.肾脏D.胰岛8.(2012·福州模拟)人体发生酒精过敏时,身体的某些部位(如颈部)出现红肿,原因是细胞释放组织胺,导致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并且促使( )A.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减少B.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增加C.葡萄糖渗出,组织液增加D.血浆蛋白渗出,组织液减少9.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综练专题 人体的稳态与免疫
专题九人体的稳态与免疫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原创题)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浆细胞分泌的物质分布于细胞外液B.血浆蛋白、抗体、受体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内环境中的葡萄糖氧化分解给生物体提供能量D.内环境组成达到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答案】A【解析】浆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A正确;受体在细胞膜上或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包括体温、渗透压和酸碱度等,所以仅内环境组成达到稳定,不一定达到了稳态。
2.(改编题)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③的成分最接近B.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导致①增多C.若②→①过程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D.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时释放的代谢物质会引起③增多【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②代表淋巴,③代表组织液,①代表血浆,血浆蛋白质含量较多,淋巴和组织液蛋白质含量较少,成分最接近,A正确;当人体蛋白质长期供应不足时,血浆蛋白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导致组织液增多,B错误;淋巴可转化为血浆,若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回流受阻,淋巴从组织液中吸收的液体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C正确;细胞代谢旺盛时,细胞代谢产生的物质进入组织液,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D正确。
3.(2016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期中,44)某人由于营养不良而身体浮肿,其食疗补救措施是( )A.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B.多喝糖水或静脉注射葡萄糖C.多吃富含脂肪的食品D.多摄入豆浆、牛奶、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答案】D【解析】当人由于营养不良,身体浮肿,说明组织液多,血浆蛋白含量偏低,因此要多,补充蛋白质。
当人体缺少能量时,可补充糖或脂肪。
4.(2016河南洛阳高三期末,16)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尿量减少B.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C.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D.水和无机盐平衡是体液调节的结果【答案】C【解析】人体内缺水时,血浆渗透压升高,排尿量减少,A错误;人体大量失水后,抗利尿激素分泌升高,尿量减少,B错误;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故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C正确;水和无机盐平衡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D错误。
2013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5-3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
(3)资料________(填“1”,“2”,“3”或“4”)说明动物的内分 泌系统能够影响免疫反应。
[解析]பைடு நூலகம்
(1)比较资料1和2,给大鼠服用药物C(刺激A)可引
起抗体水平下降(某反射活动),给大鼠服用糖精(刺激B)则抗体 水平不变(不产生某反射)。多次重复后只给大鼠服用糖精(刺激 B)也会引起抗体水平下降(产生某反射)。
2. 内环境稳态维持的基本途径 (1)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进行,是维持内环境 稳态的基础。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 机制。
[归纳拓展] 组织水肿的原因 (1)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 流外,少部分还通过淋巴管形成淋巴再流入血浆。当淋巴管阻 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 积聚而引起水肿,称为淋巴水肿。如患丝虫病时,主要淋巴管 道被成虫阻塞,引起下肢和阴囊的慢性水肿等。
连接处思考 (1)稳态变化的原因和调节机制分别是什么?
(2)具有增殖能力的免疫细胞有哪些?
连接处思考 (1)变化原因是细胞代谢和外界环境的变化;调节机制是反 馈调节。 (2)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维持
1.内环境组成、功能与理化性质 (1)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
(2)内环境成分分析: ①内环境成分: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如 血浆蛋白、O2、CO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 ②非内环境成分: a.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 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b.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 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呼吸道、消化道中的 物质。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与免疫有关的细胞的来源及功能总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演练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试题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4·西宁检测二)右图表示某人在休息及运动时血液流经四种器官的速率。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休息及运动时,脑的血流量基本不变B.运动时人体血量增加C.饭后立即运动,消化器官血流量减少,不利于食物消化吸收D.运动时骨骼肌产热量增加,皮肤血管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散热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及实验结果的分析,难度中等。
运动时,人体内的血量没有增加。
答案 B2.(2014·衡阳联考一)矿工中有一种常见的职业病——矽肺,其发病原因是肺部吸入硅尘后,吞噬细胞会吞噬硅尘,却不能产生分解硅尘的酶。
硅尘进入体内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导致细胞通透性改变,使肺部细胞死亡,进而肺功能受损。
关于此疾病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硅尘可能破坏溶酶体膜,导致其内部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的通透性B.矽肺的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C.该疾病的发生,可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D.吞噬细胞吞噬硅尘,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发挥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硅尘进入体内可破坏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如可能破坏溶酶体膜,导致其内的水解酶释放,破坏细胞的通透性;硅尘进入体内导致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该病导致肺功能受损,进而破坏内环境稳态;吞噬细胞吞噬硅尘,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答案 D3.(2014·湖北襄阳一模)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乙肝疫苗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B.接触靶细胞并导致其裂解的免疫细胞是活化的毒性T淋巴细胞(效应T细胞)C.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D.当抗原侵入宿主细胞时,细胞免疫才开始发挥作用解析同种抗原再次刺激,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A正确;能作用于靶细胞并使其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B正确;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C正确;选项D错在“才”字,抗原侵入宿主细胞之前,细胞免疫的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已经发生,D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12讲 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免疫调节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学案第12讲人体内环境的稳态及免疫调节自主梳理·再夯基础1. (2022·江苏高考仿真模拟调研)外界环境瞬息万变,我们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却能保持相对稳定。
这依赖于神经—体液—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都正确的一组是()①激素和抗体都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靶细胞或特定物质②激素和酶都具有高效性,在非细胞条件下也都能发挥作用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④刺激支配肌肉的神经,引起该肌肉收缩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⑤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也有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的功能⑥在寒冷环境中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⑤D. ②④⑥2. (2022·南京、盐城一模)肺水肿是指肺内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平衡失调,大量组织液集聚,表现为呼吸困难、高烧、大汗淋漓等,并出现低氧血症。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患者呼吸困难导致体内CO2浓度升高B. 呼吸运动的调节方式是体液调节C. 大汗淋漓能够增加散热量,有利于缓解患者的高烧症状D. 肺内组织液的去向主要是进入肺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3. (2022·扬州高三调研)感冒发热是指感冒引起的体温升高现象。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和大脑皮层B. 体温适度升高有利于增强免疫力,清除病原体C. 发热是病毒在细胞中进行旺盛的有氧呼吸的结果D. 发热时应盖厚被子、全身“捂热”,以减少热量散失4. (2022·常州期末)(多选)新冠毒株变异株B.1.1.529(Omicron)刺突蛋白上的突变比德尔塔毒株多一倍,这种大量突变可能是在免疫缺陷患者慢性感染期间进化而来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不断出现是由于宿主细胞中的RNA单链更易发生突变B. Omicron变异株的出现意味着需对基于原始毒株设计的疫苗进行修正C. 多个突变可能会降低因接种疫苗而产生的抗体的识别能力D. 免疫缺陷患者可能成为新冠毒株突变的一个重要来源5. (2022·南通海安学业质量检测)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高考冲关指导 第12练人体稳态和免疫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高考冲关指导第12练人体稳态和免疫一、选择题1.(2013·绍兴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而呼吸道、消化道和膀胱均属于体外环境。
【答案】C2.(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故 A项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故B项错误;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3PO-4等离子有关,故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C3.(2013·合肥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C.①②③ D.②③④【解析】题图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①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②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③错误;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④正确。
【答案】B4.(2013·贵阳高三适应性训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解析】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时冲关练(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冲关练(十一)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抗体B.糖原C.胰岛素D.氨基酸【解题指导】解答本题时需关注以下两点:(1)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解析】选B。
A项,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属于内环境成分。
B项,糖原是单糖进入细胞内合成的,所以糖原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C项,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通过内环境运输到全身各处,属于内环境成分。
D项,氨基酸可以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
【变式训练】(2018·滁州一模)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⑤进入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的青霉素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A.②③⑦B.①②③④⑦C.①②③⑤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解析】选A。
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因此①错,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中,胃、口腔、输卵管均为外环境,肌肉注射的青霉素进入组织液中。
2.(2018·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解题指导】关键知识:内分泌腺产生的激素弥散到内环境中,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或靶细胞。
【解析】选A。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
《状元之路》高三生物二轮钻石卷:高考专题演练11《人体的稳态和免疫》(Word有详解答案)
高考专题演练(十一)人体的稳态和免疫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3·北京理综)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生物体内某些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原理。
人体T 细胞不具有分泌抗体的能力,特异性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A项错误。
答案 A2.(2013·课标Ⅰ)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动物感染HIV的相关知识,其中涉及HIV遗传信息的传递、体液免疫以及HIV对实验药物的敏感度等问题。
由图甲可知,HIV的RNA→DNA应为逆转录过程;由图乙可知,HIV感染实验动物后出现了抗HIV抗体含量的上升,说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由图丙可知,加入实验药物a后,T细胞数量上升,说明加入的实验药物a抑制了HIV的增殖,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由图丁可知,加入实验药物b后,HIV的浓度仍上升,说明HIV对实验药物b不敏感。
答案 D3.(2013·海南单科)关于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特异性免疫是能够遗传的B.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C.机体能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D.非特异性免疫只对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解析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因而是可以遗传的,A 项正确;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属于特异性免疫,B项错误;记忆细胞是B 细胞、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产生的,为特异性免疫,C项错误;特异性免疫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D项错误。
[精品]新通用版高三生物二轮检测题人体的稳态和免疫及答案
第二讲人体的稳态和免疫1如图是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乙表示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B.三种调节方式中,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丙、丁可以表示温度和酸碱度D.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可以变化,否则机体就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2.(2012·北京卷,5)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
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18%Na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
其原理是 (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B.促进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3.(2012四川卷,4)某同感冒发热39℃,伴有轻度腹泻。
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AT P大量积累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Na+浓度降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D.糖原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4.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是( )①人体体温的形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②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只分布在皮肤、黏膜里③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的④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⑤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A.①②③B.③④⑤.①④⑤ D.②④⑤5.下图表示人体某一免疫过程,与此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XXK]A.图中表示的是细胞免疫过程,且细胞a是吞噬细胞B.同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细胞b能大量分化成细胞c .图中d为抗体,且能分布到血液或内环境中起作用D.若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攻击的细胞是T淋巴细胞6.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②抗原都是外异物③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④吞噬细胞可参与特异性免疫⑤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⑥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淋巴细胞,引起自身免疫病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是通过细胞免疫进行的A.①④⑤⑦ B.①②③⑦.③④⑤⑦ D.②③⑥⑦7.(2010·安徽理综,5)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的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B.内环境是一个主要由H2PO\al(-,4)/HPO\al(2-,4)构成的缓冲体系.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D.内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机体自动地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8.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往往表现为食量大、身体消瘦、精神亢奋B.许多流感患者并不用药也可在一周左右痊愈,因为吞噬细胞直接消除了流感病毒.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因素之一D.花粉引起人体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会造成局部红肿9.用实验动物可以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破译命题密码)第一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专题13 人体的稳态和免疫调节1.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三部分。
免疫细胞主要指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免疫活性物质主要有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等。
5.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6.体液免疫过程中,浆(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7.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进而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8.唯一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效应B)细胞,且一个浆(效应B)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
9.没有识别功能的细胞是浆细胞,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是吞噬细胞。
10.记忆细胞寿命长,能“记住”入侵抗原;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抗体多。
11.胞内寄生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清除。
12.免疫功能异常会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或免疫缺陷病。
1.(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知识依托] ①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②血浆pH的稳态与血浆中的HCO-3、HPO2-4等离子有关。
[解析] 选C 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PO2-4等离子有关;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2.(2012·上海高考)右图代表肌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关系。
2013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课件:5.1 人体稳态和免疫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生物
3.(2012·上海卷)下丘脑在人体内环境的稳定与调节过程中发挥至 关重要的作用。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可引起尿量增加 B.下丘脑的活动受其他相关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负反馈调节 )
C.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神经可支配肾上腺的活动
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 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 ,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 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答案】 D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生物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生物
D.会使组织液增多,从而导致组织水肿,A项
正确;血液中缺乏钙盐会引起机体抽搐,而血液中钙盐过多则会引起
肌无力,B项正确;过敏反应是由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受到同种过敏
原的刺激时引起的,C项正确;腹泻可引起机体体液中水分和盐分的 大量丢失,但不会引起体液中蛋白质的大量丢失,D项错误。 【答案】 D
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 枢处于抑制状态
2013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 生物 【解析】 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可以增
加血糖的去路,减少血糖的来源。注射胰岛素后,非糖物质向葡萄 糖转化的速率减慢,使糖的补充速率下降,因此曲线a为血糖补充速 率,A项错误;曲线b为血糖消耗速率,注射胰岛素可以使葡萄糖大 量被氧化分解、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 肉等细胞中,因此B项正确;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浓度 的补充速率等于消耗速率,此时血糖浓度暂时稳定,但是随着胰岛 素浓度的升高,血糖浓度会很快下降,C项错误;当血糖浓度降低时, 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增加,此时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 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冲关第12练一、选择题1.(2013·绍兴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呼吸道内的气体B.消化道内的消化液C.毛细血管内的血浆D.膀胱内的尿液【解析】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而呼吸道、消化道和膀胱均属于体外环境。
【答案】 C2.(2012·海南高考)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解析】组织液渗透压大于细胞内液时,细胞失水,故A项错误;细胞呼吸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二者均发生在细胞内,故B项错误;血浆pH的稳定与HCO-3、H3PO-4等离子有关,故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3.(2013·合肥模拟)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题图中A、B、C、D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①错误;乙酰胆碱是神经递质,可存在于组织液中,②正确;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③错误;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内环境中,④正确。
【答案】 B4.(2013·贵阳高三适应性训练)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免疫过程中,少数浆细胞可形成记忆细胞B.人体通过浆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D.某过敏原再次感染人体,人体可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解析】在体液免疫的过程中,大多数病原体经过吞噬细胞等的摄取和处理,暴露出这种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刺激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少数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B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形成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起作用。
【答案】 D5.(2013·厦门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在人体内,免疫系统通过吞噬细胞() A.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某一特定的抗原B.利用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摄取病原体C.摄取病原体并由溶酶体氧化分解D.将处理后的抗原传递给T淋巴细胞【解析】吞噬细胞识别抗原无特异性,利用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摄取病原体,由溶酶体的水解酶对其进行降解而非氧化分解。
【答案】 D6.(2013·厦门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下图表示信息分子对人体某些生理过程的调节实例,A~D表示信息分子。
下列选项匹配的是()息的传递,即神经递质由运动神经元合成;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垂体后叶释放的。
【答案】 D7.(2013·南安一中高三二模)下丘脑在生命活动调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也受大脑皮层的调控,参与其他生命活动。
下图是下丘脑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部分途径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激素⑥不仅作用于组织,还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若图中的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缺碘会导致血浆中激素④的含量增加,③和⑥的含量降低C.若用图示表示水盐调节,则感受器位于下丘脑,且在食用较咸食物时,下丘脑可产生渴觉D.若用图示表示血糖调节过程,则图示中的内分泌腺一定是胰岛,且作用途径为③④和⑦【解析】碘缺乏时甲状腺激素⑥的合成减少,由于负反馈的调节使激素③、④的含量会增加;渴觉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血糖调节中枢发出的信息也可作用于肾上腺,从而使血糖升高。
【答案】 A8.(2013·西城区模拟)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分别从其膀胱(暂时贮存尿液)和动脉采集尿液和血液并进行成分分析,结果如下表。
据此结果可以推测注射食盐水后()B.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水能力增强D.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解析】给实验用的大鼠静脉注射大量的低渗食盐水后,血浆渗透压降低,将抑制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增多、血浆渗透压升高。
【答案】 B9.(2013·滨州高三模拟)下列有关人体稳态调节叙述正确的是()A.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的部位B.机体在炎热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比寒冷环境中产热与散热的比值小C.下丘脑中具有渗透压感受器,还能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D.体温的神经调节过程中,只有肾上腺、骨骼肌是效应器【解析】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下丘脑能够合成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促进相应器官的活动。
故选C。
【答案】 C10.(2013·四川高考)若H7N9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解析】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进行细胞分裂,可合成并分泌抗体。
【答案】 C11.(2013·胶州一中模拟)下图是甲、乙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模型,a表示信号分子,下列分析与之相符的是()A. 若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下丘脑细胞,则a是促甲状腺激素B. 若甲是精子,乙是卵细胞,则a是雄性激素C. 若甲是T细胞,乙是B细胞,则a是淋巴因子D. 若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肝细胞,则a是胰岛素【解析】图示为甲、乙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模型,若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下丘脑细胞,则a是甲状腺激素;若甲是精子,乙是卵细胞,则a是糖蛋白;若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肝细胞,则a是胰岛高血糖素。
【答案】 C12.(2013·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血糖的平衡对于保持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对血糖含量的调节表现为协同作用B.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C.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D.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蓝色沉淀【解析】胰岛素和肾上腺素作用相反,表现为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调节属于非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升高;糖尿病人的尿液与班氏试剂水浴煮沸会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 C二、非选择题13.(2013·泰安高三模拟)下面是高等动物肝细胞糖代谢过程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________,葡萄糖以________方式进入肝细胞后,一定条件下,能够经过复杂的变化合成物质[B]________,以作为DNA复制的基本组成单位。
(2)红细胞中的O2进入肝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________层生物膜。
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内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氧的条件下,其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
(3)进入动物体内的酒精主要是在肝脏内分解的。
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研究人员进行了下表所示相关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绘制曲线如图,请回答:①完成表中实验,需放置肝脏小块的是________组。
②曲线乙是________组实验的结果,因此能够证明肝脏具有分解酒精的作用。
③酒精在人体内的大致分解过程是:酒精→乙醛→H2O+CO2请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乙醇脱氢酶的活性随温度(35—40 ℃)的变化曲线。
【解析】图中A代表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葡萄糖氧化分解第一个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在有氧的条件下,丙酮酸穿过线粒体被彻底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无氧的条件下,产生乳酸,释放少量的能量。
为验证肝脏的这种解毒功能,就要设计在含有等量酒精的培养液中放入肝脏小块和不放小块的实验,观察实验结果中酒精含量的变化,同时设计用不含酒精的肝脏培养液培养肝脏小块作为对照实验;由于肝脏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酒精,曲线丙应为C组的实验结果,曲线乙为B组的实验结果,说明肝脏具有解除酒精毒害的功能。
【答案】(1)载体蛋白主动运输脱氧核苷酸(2)6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能量产生乳酸,释放少量能量(3)①C②B③如下图,曲线最高峰应在37 ℃左右14.如图1表示人体内某些淋巴细胞的分化和免疫过程,X表示抗原,数字表示过程,m、n代表场所,其余字母表示细胞或物质。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有________。
(2)图1中的③表示________过程,该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3)图2所示的免疫过程中,参与A→B过程的有图1中的________细胞(填字母)。
(4)利用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点,人们常用减毒、杀死的病原生物制成疫苗。
注射疫苗一段时间后,当机体再次接触同类抗原时,相应的记忆细胞,例如图1中的________(填字母)能________,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5)为检测某疫苗是否有效,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第一步:将______________健康动物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分为若干只。
第二步:对照组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实验组接种疫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存活率。
若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动物发病率低、存活率高,则可以判断该疫苗有效。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填图1中数字)过程是实验组动物所特有的。
【解析】(1)图1所示过程为体液免疫,其中Y为抗体,f为淋巴因子,二者均为免疫活性物质。
(2)图1中的c为B细胞,③表示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的过程,该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3)图2所示过程为细胞免疫,参与从A→B过程的是效应T细胞,图1中e 为效应T细胞。
(4)图1中k是记忆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抗体。
(5)实验时要注意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答案】(1)f、Y (2)B细胞增殖、分化体液(3)e(4)k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5)同种且生长状态相同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病毒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