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体育场馆现状与运营管理的探讨
体育场馆运营
体育场馆运营体育场馆是人们进行体育运动、观看比赛、锻炼身体的重要场所,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体育场馆运营进行探讨,分析体育场馆运营的关键因素、运营策略和发展趋势。
体育场馆运营的关键因素1.设施设备管理:体育场馆需要定期维护设施设备,确保场馆设施的正常运行。
2.人员管理:包括人员招聘培训、工作安排等,确保场馆内部管理的顺畅进行。
3.市场营销:通过各种渠道推广体育场馆的活动和服务,吸引更多用户。
4.运营成本:控制运营成本,提高经营效益,确保体育场馆的可持续经营。
体育场馆运营策略1.多元化服务:为了满足不同用户群体的需求,体育场馆可以提供多种不同的体育项目和服务,例如篮球、羽毛球、游泳等。
2.定期活动:定期举办体育赛事、培训课程、康体活动,吸引更多用户参与体育场馆的活动。
3.会员制度:建立会员制度,设置不同会员级别,提供不同的优惠和服务,增加用户黏性。
4.与学校、社区合作:与学校、社区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体育场馆的受众群体,提高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体育场馆运营发展趋势1.智能化管理:运用先进技术如智能设备、信息化系统等实现体育场馆的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和用户体验。
2.环保可持续:注重体育场馆的环保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倡导绿色运营理念,减少资源浪费。
3.体育+文化:将体育与文化、艺术等结合,打造多元化的活动和服务,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4.线上线下融合:运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供更便捷的预订、支付等服务,拓展体育场馆的影响范围。
体育场馆作为重要的体育设施和公共场所,其运营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科学合理的运营策略和不断创新发展,体育场馆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体育需求,推动体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三篇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三篇篇一: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关于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现状的调研报告随着20XX年XX奥运会的临近,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建设和运营情况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
为了解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的现状,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近期对国内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调查研究。
现将调研的相关情况向20XX年体育产业年会汇报。
一、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现状根据20XX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截至19XX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总数为615693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5个。
根据近十年体育场地平均4.1%的年递增率,到20XX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数量预计达到104万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7.9个,同时将建成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奥运会场馆,初步满足了全民健身的需求,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通过调查,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呈以下特点:(一)、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家和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事业更加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对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场馆投入不断加大。
从我们所调研的省市来看,各省市近年来都对大型的体育中心进行了更新换代,从国家到地方近几年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资金、建设数量都是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
这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的增大改善提高了当地体育事业发展的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数量还是建设投资规模,政府仍是体育场馆建设投资的主体。
(二)、社会投资逐渐增加,推动了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目前,社会各界投资体育场馆热情高涨。
在一些地方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成为了体育场馆建设的新渠道,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地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管理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在这个背景下,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这个话题。
一、现状目前,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政府运营模式政府运营模式是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
这种模式下,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都由政府负责,管理机构也是政府部门。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政府可以更好地控制场馆的质量和使用情况,缺点是政府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场馆的建设和运营需求。
2.社会化运营模式社会化运营模式是指将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交给社会化机构,如企业、社会团体等。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可以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缺点是可能存在私利化和低效率的问题。
3.混合运营模式混合运营模式是指政府和社会化机构共同参与体育场馆的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化机构的资源,但需要更好地协调各方利益。
二、发展趋势1.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是指政府向社会化机构购买体育场馆的服务,由社会化机构负责场馆的建设和运营。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社会化机构的资源,同时也可以避免政府资源的浪费。
2.PPP模式PPP模式是指政府与社会化机构合作建设和运营体育场馆,政府提供部分资金和土地资源,社会化机构提供剩余资金和技术支持。
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政府和社会化机构的资源,同时也可以避免政府资源的浪费。
3.综合体育馆模式综合体育馆模式是指将不同类型的场馆(如篮球场、游泳馆、健身房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综合性的体育馆。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运动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4.智慧体育场馆模式智慧体育场馆模式是指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这种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可以提高场馆的运营效率。
结语总的来说,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模式正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探讨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探讨体育场馆是人们进行体育活动、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对于提升国民体质、促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的现状分析1.管理效益表现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益主要包括了场馆的收入、运营成本、管理水平等方面。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体育场馆在经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运营不规范、管理混乱、收入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了管理效益不高的情况。
部分体育场馆在赛事举办、培训课程、文体演出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公益性和社会效益的情况。
2.存在的问题管理效益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水平不够高。
很多体育场馆在经营中存在管理水平不够高、管理方法陈旧、管理手段单一等问题,导致了场馆在经营中难以取得较好的效益。
(2)收入不稳定。
由于体育场馆的收入主要来自于赛事举办、场地租赁等方面,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导致场馆的收入不稳定。
(3)运营成本较高。
由于场馆设施的日常维护、员工工资、管理费用等都需要一定的费用支出,导致了运营成本较高,影响了管理效益。
1.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是提高体育场馆管理效益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引进新的管理理念、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等方面来提高管理水平。
还可以通过加强场馆内部管理、优化人员配置等方式来提高管理水平。
2.多元化经营多元化经营可以有效地提高体育场馆的管理效益。
可以通过开展体育培训、举办文体演出、开展康体活动等方式来丰富场馆的经营内容,增加场馆的收入来源。
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场地租赁服务来吸引更多的客户。
3.降低运营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是提高管理效益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提高场馆设施的维护效率、优化人员配置、降低管理费用等方式来降低运营成本,从而提高管理效益。
4.加强市场营销加强市场营销是提高管理效益的重要手段。
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现状
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现状一、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的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运动的重要载体,也逐渐成为了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管理上的问题,目前我国许多地方的体育场馆建设和运营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二、现状分析1. 地方政府投入不足在我国许多地方,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财政预算有限,地方政府对于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投入不足。
这导致许多体育场馆设施老化、维护不及时等问题。
2. 运营管理效率低下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机制不完善、人员素质较低等原因,导致体育场馆运营效率低下。
比如说,在部分城市中,由于招标制度存在漏洞,在招标过程中出现了“招标门”事件。
3. 市场竞争压力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体育场馆涌现出来,这对传统的公共体育场馆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一些公共体育场馆由于设施老化、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运营效益下降,难以与商业体育场馆竞争。
4. 服务水平不高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服务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不高。
比如说,在一些城市中,由于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服务意识,导致公共体育场馆的设施维护不及时、卫生状况差等问题。
三、提升体育场馆经营与管理水平的建议1. 加大政府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于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和维护的投入力度,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在招标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招标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 完善运营管理机制政府应该完善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的运营流程。
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
3. 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强对公共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同时,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
此外,还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吸引优秀的企业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的现状及对策探究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的现状及对策探究摘要:在当今社会中,人们越发重视锻炼身体,强壮的体魄。
体育场馆运营机相对滞后人群对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的需求也是制约民众体育文化发展的因素。
因此,对当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进行探讨是必要的,能够有效的促进体育场馆的发展,使体育场馆在更大范围上得到拓展。
使体育场馆在满足民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体育场馆;运营;对策探究1.中国体育场馆的现状研究1.1中国体育场馆的建设筹资方式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腾飞,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也在稳步增长。
至年间财政拨款亿元,占投资总额的单位自筹资金亿元,占全部总额的社会捐赠资金亿元,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约亿元,其他经费投入亿元,分别占投资总量的和。
经营模式一般是体育场馆由所属单位内部一个部门负责经营管理。
诸如学校有偿对外开放的体育场馆就是由学校的体育部或者后勤部门负责运营。
这种经营模式适用于规模较小或经营内容比较单一的体育场馆。
委托经营是年代中后期开始盛行的场馆经营方式。
我国新建的五棵松篮球馆在残奥会结束后就由号称全球最大的体育娱乐集团美国公司独揽经营权。
武汉体育中心发展有限公司受武汉开发区管委会国资办的委托,享有武汉体育中心的经营权,负责武汉体育中心的运营管理少事业单位自主经营型模式是我国大中型体育场馆的主要经营模式。
体育场馆作为各级体育行政部门下属的一级事业单位实行全额财政拨款或差额拨款,在体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场馆管理人员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少数体育场馆在日常管理过程中达到收支平衡甚至稍有盈余,但是绝多数场馆仍然处于亏损状态,且体育场馆的大型设备更新和维修费用依旧主要由政府承担。
在一年的年期间,全国体育事业经费在体育场馆补助费上共支出亿元,为政府财政增加了沉重的负担随着全球各个行业的稳步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我国可借鉴的体育场馆管理模式越发灵活多样,目前出现了物业公司管理模式、酒店化管理模式等新型场馆运营方式,这将成为未来中国体育场馆的发展方向。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业开始了向着社会化方向的转移。从场馆 科学的依据和客观标准,不利于健全和完
的经营性质来看,我国体育场馆可分为公 善场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益型、事业型、营利型三类。公益型场馆
2.经营管理人才缺乏
指用于运动训练、竞赛、各类福利性社会
体育场馆经营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
体育活动的体育场馆。此类场馆大多属于 缺乏体育经营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我国
6.充分挖掘体育场馆的商业潜力 结合国外的经验,主要有3种方法可 以增加场馆的商业收入。一是扩展广泛的 休闲设施,如高级座位、包厢、餐厅、酒 吧等。很多欧洲足球俱乐部的新赛场就是 通过这种方式显著提高其比赛日的收入。 比如:在阿姆斯特丹Arena体育场举办阿贾 克斯足球赛,大约有50%比赛日收入是通 过商业对商业的方式得到的,而这些仅占 场馆面积不到 10%的设施,都是通过VIP 和商业人士在高档餐饮、服务和坐席的额 外消费中得到的。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场 馆建筑本身。场馆通常是没有比赛的日子 多于比赛日,在没有比赛的日子可以把场 馆变成会议设施,零售、博物馆、康体中 心、电影院等。当这些设施可以在比赛或 非比赛日得到双重利用的时候,额外的优 势和作用就能够显现出来。三是在场馆内 开展各种非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通常都是 非常赚钱的,比如音乐会或公司活动等。为 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具备两个重要条件: 当地必须具备这种活动的广泛市场,场馆 的设计必须具备举办非体育类活动的功能 条件。
养体育经营人才的院校及专业,也没有培 养体育经营人才的专业书籍,受高校课程 设置的影响,他们缺乏经济、法律等方面 的知识;另一部分则既不是体育专业的人 才,也非经济人才,他们缺乏有关健身娱 乐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都客观上限制了 体育场所的发展。由于经营管理者业务素 质不高,因而他们所使用的经营手段普遍 比较落后。作为体育市场的管理人员,应 该是识体育,懂法律、会管理的复合型人 才,以适应工作的需要。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三篇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三篇篇一:目前我国体育场馆运营存在的问题,关于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现状的调研报告随着20XX年XX奥运会的临近,我国体育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建设和运营情况受到人们的格外关注。
为了解我国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的现状,中国体育场馆协会近期对国内部分体育场馆进行了调查研究。
现将调研的相关情况向20XX年体育产业年会汇报。
一、我国体育场馆发展现状根据20XX年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资料,截至19XX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总数为615693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5个。
根据近十年体育场地平均4.1%的年递增率,到20XX年底我国体育场地数量预计达到104万个,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7.9个,同时将建成世界上投资规模最大的奥运会场馆,初步满足了全民健身的需求,为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通过调查,近年来我国体育场馆的建设与运营呈以下特点:(一)、政府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处于快速发展期随着国家和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对体育事业更加重视,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是对公共体育设施的体育场馆投入不断加大。
从我们所调研的省市来看,各省市近年来都对大型的体育中心进行了更新换代,从国家到地方近几年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投入资金、建设数量都是处于一个快速增长期。
这有力地推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公共体育场馆建设力度的增大改善提高了当地体育事业发展的条件,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的建设对提升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调查结果分析,无论是大型体育场馆建设数量还是建设投资规模,政府仍是体育场馆建设投资的主体。
(二)、社会投资逐渐增加,推动了多元化投资格局的形成目前,社会各界投资体育场馆热情高涨。
在一些地方由民营资本投资建设成为了体育场馆建设的新渠道,对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探讨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探讨体育场馆作为人们进行体育锻炼、观赏比赛的场所,承载着人们对于健康、运动、娱乐的需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升和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也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围绕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分析1. 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效益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保障运营管理效益的基础,优质的场馆设施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吸引更多的运动爱好者。
一些先进的科技设施也可以提升场馆的管理效率,比如智能化的预订系统、数字化的监控设备等。
2. 赛事活动丰富效益丰富多样的赛事活动是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比如举办各类比赛、培训课程、健身活动等,这不仅可以丰富用户的体育娱乐选择,还能够为场馆的盈利带来一定的支撑。
3. 运营管理模式创新效益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高体育场馆效益的关键,比如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建立健全的管理流程和机制,以及进行有效的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等,都可以提高场馆的经营效益。
体育场馆的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着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因此应该加强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提升设施设备的水平,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可以通过引入科技设备和智能化管理手段,来提升设施的使用效率。
三、结语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的提升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需要管理者积极面对,不断探索和创新。
只有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准,丰富赛事活动内容,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提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效益,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优质的体育场馆服务。
相信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深入,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一定会不断提升,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和体育娱乐提供更好的场所和服务。
体育场馆行业报告:运营管理方式探索
体育场馆行业报告:运营管理方式探索1. 引言体育场馆作为一个重要的体育设施,扮演着促进体育文化发展、提供运动健身场所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不断增长,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方式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并提高经营效益。
本报告旨在探索体育场馆行业的运营管理方式,为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2. 运营管理方式的现状分析目前,体育场馆行业的运营管理方式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场馆设施管理场馆设施管理是体育场馆运营的基础。
体育场馆需要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以确保用户的安全和舒适感。
目前,大部分体育场馆采取自建维修队伍或委托专业公司进行设施管理,但存在维修成本高、技术水平有限等问题。
2.2. 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是体育场馆运营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用户数量和经营收益。
传统的市场营销方式主要通过广告宣传、折扣促销等手段吸引用户,但效果有限。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兴的市场营销方式如社交媒体、在线预订等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2.3. 会员管理系统会员管理系统是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中关键的一环。
通过建立完善的会员体系,体育场馆可以通过会员卡、会员积分等方式提升用户粘性,并且实施差异化服务。
目前,一些体育场馆已经建立了会员管理系统,但存在管理不规范、功能单一等问题。
3. 运营管理方式的改进建议为了适应体育场馆行业日益变化的需求,以下是对运营管理方式的一些建议:3.1. 引入技术支持体育场馆可以考虑引入先进的技术支持,如设备监控系统、智能维修等。
通过技术手段提高设施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维修成本,并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3.2. 创新市场营销策略除了传统的市场营销手段外,体育场馆可以积极跟进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此外,可以针对不同用户群体设计差异化的促销活动,吸引更多的用户。
3.3. 完善会员管理系统体育场馆应建立完善的会员管理系统,包括细分不同等级的会员、开展积分制度、提供个性化服务等。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与发展研究
目录
01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 概念和特点 三、我国大型体育场
03 馆运营管理面临的挑 战和发展机遇
02
二、我国大型体育场 馆运营管理现状
04 四、对策与建议
内容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体育需求的增长,大型体育场馆在体育事业中扮 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次演示将围绕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现状与发展 展开探讨,旨在为提升我国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概念和特点
3、高品质管理:提供专业的管理团队和服务,确保赛事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概念和特点
4、社会影响力:作为城市地标性建筑,大型体育场馆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 响。
二、我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 现状
1、场馆建设
1、场馆建设
近年来,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建设取得了显著进展。以北京为例,国家体育场 (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等一批具有世界级水平的体育场馆拔地而起, 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此外,各地也加大了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力度,如上海、 广州、成都等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体育场馆。
2、赛事运营
2、赛事运营
我国大型体育场馆在赛事运营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北京为例,2008 年北京奥运会后,鸟巢和水立方等场馆成为了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 此外,这些场馆还承办了多项国际、国内赛事,如世界杯足球赛、国际田联钻石 联赛等,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观赏体验。
3、会员管理
3、会员管理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概念和特点
一、大型体育场馆的概念和特点
大型体育场馆是指规模较大、设施完善、能够承办各类国际、国内赛事和大 型活动的体育场所。这些场馆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中国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的研究
摘要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国内外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异同点,研究不同模式 下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和评价,总结出大型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的类型和关键成功因素。本次演示采用问卷调查、访谈 和实地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数据,为读者提供有关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 启示和思考。
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风险应对
针对大型体育场馆运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1、风险转移:通过购买保险、分包等方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方,降低自身的 损失。例如,大型体育场馆可以购买公众责任保险,以应对观众意外受伤导致 的法律责任。
2、风险控制:通过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员工培训、实施风险管理计划 等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对于安全风险,可以通过定期检查设 施、实施消防演习等方式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查法等多种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总结出现有研究成果和不足之 处;其次,设计问卷,针对不同模式的运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最后,对实地 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结果与讨论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不同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下的关键 成功因素主要包括:政府支持、企业投资、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团队管理和品 牌影响力等。其中,政府支持对于企业主导型和混合型模式尤为重要;而市场 化运作则是企业主导型模式的优势所在;专业化团队管理对于所有模式都至关 重要;品牌影响力则是提升大型体育场馆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二、大型体育场馆运营风险识别
在大型体育场馆的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主要的 风险因素:
1、安全风险:包括赛事安全、观众安全、设施安全等。例如,2017年德国足 球杯决赛中,务风险:由于资金筹措、票务收入、赞助商等不确定性因素,可能造成 财务损失。
2024年体育场馆管理市场分析现状
体育场馆管理市场分析现状1. 引言体育运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体育场馆作为体育赛事和娱乐活动的主要场地,对于体育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场馆管理市场涉及到体育场馆的运营、安全管理、设施维护等多个方面,其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到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将对体育场馆管理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体育场馆管理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体育场馆管理市场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市场,其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体育场馆管理市场从2015年的X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X亿美元。
预计到2025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
2.2 市场竞争格局体育场馆管理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性。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专业的体育场馆管理公司,包括国际知名的公司如SMG、AMEC、CMG等。
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也参与到体育场馆管理市场中,并建立自己的管理机构。
2.3 市场发展动态近年来,体育场馆管理市场呈现出一些发展动态。
首先,随着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体育场馆的数量不断增加。
其次,体育场馆管理市场逐渐从传统的场地租赁、设施管理向更加细分的服务转变,如安全管理、场馆定制化等。
最后,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体育场馆管理市场的发展,如智能化安全系统、预约系统等的广泛应用。
3. 体育场馆管理市场存在的问题3.1 经营困难体育场馆管理面临着经营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体育场馆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导致运营难以盈利。
另一方面,一些场馆仅在特定时间段有较高利用率,而在其他时间段闲置,浪费资源。
3.2 安全管理不足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存在不足之处。
一方面,场馆内外的安全设施不完善,容易造成意外伤害。
另一方面,缺乏专业的安全管理团队,无法及时应对突发事件。
3.3 设施维护困难体育场馆的设施维护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设施老化、损坏等问题无法得到及时修复,影响使用效果。
另一方面,场馆内的设施管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但目前人员队伍相对匮乏。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以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现状与对策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高校体育场馆运营的现状以及对策。
一、现状分析高校体育场馆作为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体育锻炼、校园文化活动等多重功能。
然而,目前在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1. 场馆利用率较低由于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课程体育和校园活动上,而非课程时间和假期时段,导致场馆利用率较低,运营效益不高。
2. 运营管理不规范缺乏专业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团队,导致对场馆的管理不规范,包括设备维护不及时、安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 缺乏市场化运作高校体育场馆在运营方面缺乏市场化思维,不注重与社会资源的对接,限制了场馆的经营发展。
二、对策建议为了改善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现状,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对策。
1. 提高场馆利用率加强与各学院、社团等的合作,充分利用场馆资源,扩大场馆使用范围,提高场馆利用率。
同时,可以积极开展社会公众健身活动,吸引更多人群参与,增加场馆的使用频率。
2. 建立专业团队成立专业的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团队,负责场馆的设备维护、场地秩序管理、安全保障等工作。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确保场馆的正常运营。
3. 推行市场化运作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将场馆运营与社会资源对接起来。
与体育培训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签订合作协议,共享场馆资源,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可以开展商业运营活动,如举办体育赛事、举办商业活动等,增加场馆的经营收入。
4. 加强宣传推广加大对高校体育场馆的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学生和社会公众对场馆的认知度和使用意愿。
通过校园宣传渠道、社交媒体等途径,积极宣传场馆设施、服务优势,吸引更多人群前来体验。
5. 引入先进技术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场馆预约、场地管理等工作的智能化。
通过手机APP等平台,提供方便快捷的场馆预约服务,提高场馆使用效率。
6. 加强与社会体育资源的对接与社区体育场馆、运动俱乐部等社会体育资源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场馆的社会效益。
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
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一、引言体育场馆是城市中重要的公共设施,为人们提供了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体育产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运营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当前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的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二、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的现状2.1 场馆设施建设与维护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首先涉及到场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在建设方面,体育场馆需要考虑各种运动项目的需求,合理规划场地布局和设施配置。
在维护方面,场馆设施需要进行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以保证场馆的正常运营。
2.2 场馆活动管理体育场馆的运营还包括对场馆内的各类活动进行管理。
这包括对体育赛事、演唱会、展览等各种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执行。
场馆管理方需要与各种活动的主办方进行协商和合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2.3 场馆安全管理体育场馆的安全管理是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场馆管理方需要确保场馆内的安全设施和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并组织安保人员对场馆进行安全巡查。
此外,场馆管理方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处理突发事件。
2.4 场馆营销和推广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还需要考虑场馆的营销和推广工作。
场馆管理方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和媒体,向公众宣传场馆的特色和优势,吸引更多的用户和赞助商,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2.5 场馆服务管理体育场馆的管理运营还包括对场馆服务的管理。
场馆管理方需要提供良好的服务,包括餐饮、停车、卫生等方面,以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
三、存在的问题和挑战3.1 场馆设施老化和更新一些老旧的体育场馆设施存在更新和改造的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一些新的场馆技术和设备需要引进和应用,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3.2 场馆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一些场馆管理方在人才储备和培养方面不足,导致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3.3 场馆持续运营的经济压力体育场馆的持续运营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经济压力较大。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探讨
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探讨体育场馆是举办各种体育比赛和大型活动的场所,还可以举办演唱会、展览、会议等各种活动。
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对于场馆的长期发展和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效益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在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中,存在着一些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场馆资源利用率不高、运营成本偏高、管理精细度不够、营销手段不够多样化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包括:1.资源利用率不高:体育场馆一般只有在比赛或者大型活动时才能够实现重要的资源利用,在其他时间往往是空置状态,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不高。
2.运营成本偏高: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包括场地维护、设备维护、人员工资、租金等,这些成本是比较高昂的。
3.管理精细度不够:体育场馆的管理需要精细度非常高,包括人员调配、场地预定、设备维护等,管理不到位容易导致资源浪费。
4.营销手段不够多样化:体育场馆的营销活动主要集中在比赛和活动方面,很少进行其他形式的营销活动,导致了营销手段不够多样化。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了体育场馆的运营管理效益不高,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
1.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资源利用率是提高体育场馆运营效益的关键。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多方位利用场馆资源:除了举办比赛和大型活动外,可以拓展场馆的多元化用途,比如开设健身房、篮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吸引更多的人前来使用。
(2)开展各类培训和课程:利用闲置的时间开展各类体育培训和课程,例如篮球培训、瑜伽课程等,充分利用场馆资源。
(3)举办各类社交活动:可以组织各类社交活动,比如康体大会、篮球赛事等,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降低运营成本(1)优化人员结构:合理安排人员岗位,避免人员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2)精细化管理:加强对设备、场地等资源的管理,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管理成本。
(3)节约能源和水资源:采取合理的节约能源和水资源的措施,降低资源消耗成本。
对我国体育场馆现状与运营管理的探讨
对我国体育场馆现状与运营管理的探讨[摘要]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体育场馆以往由国家投资、经营,亏损财政补贴的原有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以2008年奥运会场馆项目法人招标为标志,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筹资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新阶段。
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对我国体育场馆进行了现状分析、解析了目前体育场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体育场馆;现状;管理1 前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无疑给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和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通过承办这样一届奥运会,不但对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科研等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为体育活动依托的物质基础之一的场馆设施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显然,近几年我国会改造、兴建许多场馆设施,不仅包括与比赛有关的场馆设施,也包括由于受奥运会影响而建设的群众体育场馆。
到2000年年初,我国各类体育场馆达到617946个。
据悉,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将投入170亿元人民币,在短短的7年中将改造12个场馆,新建23个场馆。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这些场馆设施的建设,如何对这些场馆设施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怎样才能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等,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2 我国体育场馆现状2.1 全国体育场地总体状况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包括全国范围内,除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占地面积为22.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27.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
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现状SWOT研究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现状SWOT研究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SWOT分析法对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我国体育场馆运营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优势,抓住机遇,将劣势逐渐转化为优势,将威胁逐渐转化为机遇。
关键词体育场馆运营管理发展战略 SWOT一、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学者对体育场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育场馆的运营模式、投融资模式,赛后利用及体育场(馆)建筑设计规划等内容,融合体育学、管理学、金融学、经济学、建筑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来研究大型体育场馆,并且学科交叉分析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二、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的优势(一)产业关联度高。
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产业联动效应大,涉及建筑业、园林设计、信息技术、设备制造、在体育本体行业、文艺演出、商贸会展、娱乐休闲、广告传媒、旅游业等。
体育本体行业包括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运作、体育康复保健、体育博彩娱乐等相关行业。
目前,已有许多地方政府开始重视体育场馆的集聚、辐射、引导、布局作用,开始着力打造以体育场馆为核心的体育产业带。
(二)促进城市更新,带动区域发展。
大型体育场馆的规划选址基于城市综合布局、城市发展方向,土地资源、自然环境、当地经济基础、水电交通等因素,与城市整体规划紧密相连。
大型体育场馆建成后可以促进周边地区商业发展,带动周边地产大幅升值,吸引商业投资,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三)具有社会公益性质。
我国体育场馆具有为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服务的先天属性,政府为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组织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以吸引更多的人走进体育场馆,这与一些纯盈利性质的健身中心、俱乐部等有明显差别。
三、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的劣势(一)融资方式单一。
在我国,大型体育场馆投资主体以各级政府为主。
建设所需的大量资金主要依靠政府拨款,由于场馆运营方自身创造利润能力有限,发展能力较弱,并且体育场馆的投资回报期很长,很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这一领域。
(二)场馆经营者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体育场馆现状与运营管理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体育场馆以往由国家投资、经营,亏损财政补贴的原有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以2008年奥运会场馆项目法人招标为标志,我国体育场馆建设和经营管理进入了一个“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充分利用各种市场化筹资渠道和方式筹集资金,鼓励社会机构参与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活动,建立体育场馆经营管理新模式”的新阶段。
因此,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调查,对我国体育场馆进行了现状分析、解析了目前体育场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体育场馆运营模式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体育场馆;现状;管理
1 前言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无疑给中国的体育事业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和极大的挑战。
尤其是通过承办这样一届奥运会,不但对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科研等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为体育活动依托的物质基础之一的场馆设施的发展带来了史无前例的机遇。
显然,近几年我国会改造、兴建许多场馆设施,不仅包括与比赛有关的场馆设施,也包括由于受奥运会影响而建设的群众体育场馆。
到2000年年初,我国各类体育场馆达到617946个。
据悉,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将投入170亿元人民币,在短短的7年中将改造12个场馆,新建23个场馆。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这些场馆设施的建设,如何对这些场馆设施进行管理和开发利用,怎样才能提高场馆设施的利用率等,都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2 我国体育场馆现状
2.1 全国体育场地总体状况
截止到2003年12月31日,我国(包括全国范围内,除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各系统、各行业、各种所有制形式)共有符合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要求的各类体育场地850080个,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47178个,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占地面积为22.5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7527.2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13.3亿平方米。
历年累计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1914.5亿元,其中:财政拨款为667.7亿元,占投资总额的34.9%,单位自筹为103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3.9%。
以2003年年底全国总人口129227万人(不含港、澳、台地区)计算,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
6.58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03平方米,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为148.15元。
同第四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截至1995年12月31日)数据相比,全国体育场地占地面积增加了11.8亿平方米,场地面积增加了5.5亿平方米。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加了0.38平方米,增长58.46%,年平均增长率为5.92%。
人均投入体育场地建设资金增加了11
7.09元。
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数增加了1.58个,增长31.6%。
2.2 全国标准体育场地现状
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标准体育场地有547178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4.4%。
标准体育场地占地面积为15.3亿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建筑面积的85.2%;场地面积为67.7%;建筑面积为6416.3万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总建筑面积的85.2%;场地面积为11.1亿平方米,占全国体育场地面积的85.2%。
历年累计投入标准体育场地的建设资金为1642.8亿元,占全国体育场地历年建设总投入的85.8%。
2.3 全国非标准体育场地现状
我国现有非标准体育场地302902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5.6%,占地面积为7.3亿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110.9万平方米,场地面积为2.1亿平方米,历年累计投入建设资金为271.7亿元。
非标准场地多以开展群众性的全民健身活动为主。
2.4 全国被占用体育场地现状
据数据表明,我国被占用体育场地共有303个,被占地面积为245万平方米,被占体育场地面积占全部体育场地面积的2‰,被占用体育场地原始投资总额为13亿元。
除海南、西藏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外,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体育场地被占用的情况。
2.5 各系统体育场地现状
在我国现有的850080个体育场地中,体育系统有1848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2%;教育系统有5580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65.7%;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339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4%;解放军系统有717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8%;武警系统有1285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 1.5%;铁路系统有14544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7%;其他系统有235593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7.7%。
在教育系统中高等院校有28741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3.4%;中专中技有18427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2.2%;中小学有500370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58.9%;其他有10506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1.2%。
2.6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场地现状
据数据表明,体育场地数量最多的是广东省,有77589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9.1%,其中标准体育场地58071,非标准体育场地19518个。
最少的是西藏自治区,有1057个,占全国体育场地总数的0.12%,其中,标准体育场地721个,非标准体
育场地336个。
3 我国体育场馆存在的问题
概括我国体育场馆现状,主要存在“三少、三偏”的问题,少即为不足,偏就是失衡。
一少是体育场地设施数量少,质量不高。
仅从数量上看,已具一定规模,但是相对于我国13亿人口而言,每万人仅拥有6.58个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1平方米多一点,与同时期的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平均每万人拥有200多个体育场地的状况更无法相比,而且现有体育场地大多数设施简陋,质量偏低。
二少是体育场地的开放和利用少。
开放率仅为29.2%,开放的体育场地中利用率也不高。
三少是公共体育场地少。
目前我国公共体育场地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模也比较小,平均每万人拥有开放的体育场地仅 2.59个,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身活动的需要。
“三偏”一是我国体育场地地域分布不均衡。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在场地数量、规模、质量、资金投入上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又高于乡镇农村,明显制约了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民体育运动的开展。
二是体育场地结构不均衡。
室外体育场地是主体,室内体育场地偏少,篮球场、排球场、门球场、小运动场等室外场地占一半以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难以有效满足,同时也制约了许多运动项目的发展。
三是经济结构不均衡。
81万多个体育场地(不含解放军、武警、铁路系统),属国有经济的有64.4万多个,属集体经济的有12.6万个,公有制经济成分偏大,达到95%以上,民间资本投入不足。
除上述情况外,还存在体育场馆整体经营情况欠佳、公共体育场地被占等问题。
4 我国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的发展趋势
4.1 重视场馆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体育场馆运营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包括增加经营收入和提升场馆管理、维护水平,降低运营成本等多个方面。
面对新形势的要求,必须重视场馆经营管理队伍建设。
作为场馆经营者,首先要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主动营销意识。
同时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新的服务领域,综合运用设施出租、俱乐部会员收入、商品销售、赞助收入、出售场馆冠名权等多种方法,提高经营收入。
还要有效地提高场馆利用率,提高专业化管理和维护水平。
还应采纳科学合理的
商务运作模式,重视媒体合作,积极开展商业推广等。
可见,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需要高水平的专门人才。
4.2 开展多元化经营活动
要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必须开展多种经营活动,通过职业俱乐部、音乐会、展览、汽车电影院、演出等来增强吸引力;同时也要提高使用面积,开辟酒吧、包厢、博物馆、影院、会议室等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
在筹建、设计之处,必须对场馆做多元化定位,为日后的经营管理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体育经营项目只有多样化、大众化,才能充分挖掘体育项目的商业价值,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经济效益。
4.3 经营管理实体化
体育场馆作为体育产业的前置产业,其“一次产出”(建设)和“二次转化”(经营管理)的特点非常突出。
过去由于重视不够,一些国家财政拨款、社会集资,无偿使用划拨土地建造的公共体育场馆,在完成其特定使命之后,没有充分体现其使用价值,反而成为管理者的负担、所有者的包袱,不利于体育产业的良性发展和大众小康体育目标的发展进程。
4.4 体育场馆走市场化道路
针对过去大型体育场馆生存难的问题,全国新建场馆必须走市场化道路。
2005年竣工的十运会场馆举办创新大赛,改变了过去单纯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单一模式,采取全新的市场化运作,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民资投入建设,从筹建之初到赛后的长期经营都融入企业先进机制与理念,从而为场馆的发展注入了市场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钢,雷厉.体育场馆经营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9):53-55.
[2] 张大超,等.中外现代大型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J].体育学刊,2004(5):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