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掘管理制度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了确保煤矿生产的安全、高效、可持续,合理安排采掘工作,实现采掘平衡,特制定本采掘衔接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煤矿的采掘生产活动,涵盖了从规划、设计到实施的全过程。
二、采掘衔接规划1、每年年底,由生产技术部门负责组织编制下一年度的采掘衔接规划。
规划应充分考虑矿井资源状况、地质条件、设备能力、市场需求等因素。
2、采掘衔接规划应包括年度采煤计划、掘进计划、开拓计划,明确各采掘工作面的接替顺序、时间节点和工程进度要求。
3、在编制规划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三、设计与审批1、采掘工程设计必须依据采掘衔接规划进行,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或部门承担。
2、采煤工作面设计应包括地质情况、采煤方法、设备选型、通风系统、运输系统等内容;掘进工作面设计应包括巷道布置、支护形式、施工工艺等。
3、设计完成后,应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审查,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审批流程应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确保设计符合安全、技术和规范要求。
四、施工组织1、施工单位应根据审批通过的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明确施工进度、质量控制、安全保障措施等。
2、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3、遇到地质条件变化等特殊情况,需要变更设计时,必须按照规定程序办理变更手续。
五、采掘进度管理1、建立健全采掘进度监测机制,定期对采掘工作面的进度进行测量和统计。
2、生产调度部门负责对采掘进度进行跟踪和协调,及时解决影响进度的问题。
3、对未按计划完成进度的工作面,要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采掘衔接的顺利进行。
六、资源管理1、加强地质勘探工作,提高地质资料的准确性,为采掘衔接提供可靠的资源依据。
2、合理划分采区和采煤工作面,提高资源回收率,避免资源浪费。
3、定期对资源储量进行核算和评估,及时调整采掘衔接规划。
七、设备管理1、根据采掘衔接规划,提前做好设备选型和购置计划,确保设备按时投入使用。
金属矿山采掘工程管理制度

金属矿山采掘工程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金属矿山的采掘工程管理,保障矿山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金属矿山的采掘工程管理,包括矿山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等各个环节。
第三条金属矿山的采掘工程管理应当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依法合规经营。
第四条金属矿山的所有人、经营者应当建立完善的采掘工程管理制度,保障矿山生产安全。
第五条金属矿山的采掘工程管理应当遵循“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环保节能、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六条金属矿山应当设立矿山管理部门,负责矿山的规划、设计、建设、生产等工作。
第七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明确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第八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保障矿山的正常运转和生产安全。
第九条矿山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矿山的年度生产计划和经营计划,报批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意见和决策,保障矿山生产的顺利进行。
第三章设备管理第十一条金属矿山应当配备适用的采矿设备和生产设备,确保生产安全和效率。
第十二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保障设备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第十三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建立设备台账和档案,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
第十四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设备维护和管理工作。
第十五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设备检修和更新,及时更新老化设备。
第十六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和素质。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七条金属矿山应当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第十八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组织,设置安全监督岗位和责任部门。
第十九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安全隐患。
第二十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提高矿山的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一条矿山管理部门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建立安全生产档案。
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制度(5篇)

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制度为了安全顺利完成掘进生产任务,突出以安全、工程质量标准化、文明卫生为工作重点,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一通三防”精细化管理,严格材料考核。
特制定以下管理制度:1、全区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职责,统一思想,精诚团结,紧密配合,切实干好本职工作。
2、安全方面齐抓共管,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3、各工种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因操作不当或操作失误造成人为损坏设备时,经追查研究后立即予以严肃处理。
4、特别要抓工程质量,文明生产及一通三防工作,当班管理人员对生产系统存在的隐患必须及时组织人员处理,验收员必须在现场严格按照验收标准验收。
5、交接班:各生产班组合理组织当班生产任务,严格按照区规定的交接班时间执行,到点交接班。
除交接清楚工作面情况,交接单注明当班各项生产任务完成情况等。
6、各班跟班干部必须坚持向区一班三汇报,接班汇报接班工作面情况,班中汇报生产情况,下班前汇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问题等。
7、检修班根据各自负责设备情况,各设备关键部件必须有备用件进行更换,若无备用件及时联系区报配件计划。
8、各生产班组生产过程中,各工种操作设备过程中,应加强责任心,若因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将从严从重进行处罚。
9、安全事故、生产事故、机电事故必须严格实行追查制度,当班发生事故后,升井后到工区组织追查,参加人员为责任人及队、班长相关人员,由值班人员负责组织,并形成书面材料,并及时予以通报。
13、各班班长当班升井后必须到区汇报工作并记分,杜绝乱报工、乱加分、晚下井、早升井等现象,一经查出,所报工无效,报工人无工,若重复发现,免去其班长职务。
14、各工种、验收员、班组长下班后及时做好相关记录。
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制度(2)是针对井下掘进工作面的生产过程所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下面是一个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制度的示例:1. 负责人员:该工作面的掘进、支护和通风等工作应由专业的负责人员进行管理,确保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运转。
采掘设备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范文(四篇)

采掘设备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采掘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使用,保护采矿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减少事故的发生,提升采掘效率,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采掘单位内所有采掘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第三条采掘设备指的是用于采矿作业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矿井提升设备、矿山运输设备、矿山通风设备等。
第四条采掘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是指对采掘设备进行检验、维修、保养、运行监测和事故处理等工作的管理。
第五条采掘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国家安全技术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第六条采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采掘设备安全技术管理制度和组织体系,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采掘设备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
第七条采矿企业应定期进行采掘设备的技术检验,确保设备的安全性能符合国家标准。
第八条采矿企业应建立采掘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制度,进行定期保养和维修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采矿企业应组织开展采掘设备的运行监测工作,及时发现设备的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条采矿企业应建立健全采掘设备的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处理设备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重复发生。
第十一条采矿企业应定期开展采掘设备的安全培训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第二章采掘设备的技术检验第十二条采矿企业应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对采掘设备进行技术检验,检验周期不得超过一年。
第十三条采掘设备的技术检验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结构强度、安全保护装置、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
第十四条采矿企业应及时处理技术检验发现的问题,确保设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第十五条采矿企业应建立设备技术检验记录和档案,定期对设备进行复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采掘设备的保养和维修第十六条采矿企业应制定采掘设备的保养计划和维修计划,明确保养和维修工作的时间和内容。
第十七条采矿企业应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采掘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定期进行培训和学习。
第十八条采矿企业应配备必要的保养和维修设备和工具,确保保养和维修工作的顺利进行。
采掘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

采掘设备使用与管理制度1. 简介采掘设备是煤矿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设备,其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对生产安全和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规范采掘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煤矿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顺畅。
2. 使用规定2.1 设备检查在使用采掘设备之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机器的外观是否完好无损•配件是否齐全•各种仪表的显示是否正常•其他安全检查标准如有发现任何异样,必须及时停止使用并通知维修人员加以维修。
2.2 使用原则•在启动采掘设备之前,必须全面检查设备是否齐全,各项指标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包括但不限于紧固件、链条、皮带、防护装置等。
•严格遵守设备操作规范,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完成设备启动和使用过程。
•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无证人员操作采掘设备。
2.3 使用标准•严格按照安全操作流程,执行安全操作规范;•严禁使用尚未经过认证或调试的设备;•操作采掘设备必须持有相应的操作证。
2.4 停机检查在停机之前,必须按照以下程序检查设备:•清理设备上的积尘和残留物;•关闭所有维护区域的门和开关;•断开所有电源和气源,基于安全保障,确认所有设备都已关闭并处于安全状态。
3. 管理制度3.1 设备登记所有采掘设备必须进行登记,详细记录设备的标准、型号和其他技术参数等相关信息,以便于安排设备的使用和管理。
3.2 使用实名制为确保采掘设备的安全使用,必须实行设备使用实名制,将设备操作人员的信息与设备信息相对应,建立档案,并及时更新信息。
3.3 设备保养为保证采掘设备的正常使用,必须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及时排除设备存在的问题。
3.4 设备安全确保采掘设备的安全使用,进行隐患排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隐患立即进行修复或更换,严禁存在任何安全隐患的设备运行。
3.5 废弃设备处理所有废弃采掘设备必须进行严格管理和处理,不得私自处理或者转让,必须进行分解处理或者销毁处理。
4. 总结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采掘设备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管理是保证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
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

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采掘工作面的变化管理,预防和控制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矿井范围内所有采掘工作面的变化管理。
第三条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科学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四条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内容与要求第五条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地质条件变化管理:包括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质等变化的管理。
(二)支护参数变化管理:包括支护方式、支护材料、支护强度等变化的管理。
(三)生产工艺变化管理:包括采煤方法、掘进工艺、通风系统等变化的管理。
(四)安全措施变化管理:包括安全设施、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等变化的管理。
第六条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要求:(一)及时收集、整理和分析采掘工作面的变化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二)根据变化信息,及时调整和优化采掘工作面的生产组织、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
(三)对重大变化事项,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制定实施方案,并报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审批。
(四)加强对采掘工作面变化管理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第三章变化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第七条采掘工作面变化信息的收集:(一)地质条件变化信息:包括地质构造、煤层厚度、煤质等变化情况的观测和记录。
(二)支护参数变化信息:包括支护方式、支护材料、支护强度等变化情况的观测和记录。
(三)生产工艺变化信息:包括采煤方法、掘进工艺、通风系统等变化情况的观测和记录。
(四)安全措施变化信息:包括安全设施、安全防护、应急预案等变化情况的观测和记录。
第八条采掘工作面变化信息的分析:(一)对收集到的变化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找出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二)针对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调整和优化措施。
(三)及时将分析结果报告矿井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5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进一步加强顶板管理工作,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依据《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及公司有关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井下采掘工作面和拆除、安装工作面及在用巷道都必须严格按照本制度,做好顶板管理工作。
二、职能界定1、技术部负责巷道支护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负责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的预测预报、顶板岩性分析工作。
结合我矿实际,指导施工单位作业规程、技术措施的编制工作,协调解决执行中的支护问题。
2、安全监察部负责监督检查顶板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并组织各业务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顶板事故进行分析和责任认定。
3、施工单位负责施工范围内的顶板巡查、管理工作。
三、一般规定1、技术部在巷道支护设计时可采用工程类比法。
首先根据相邻巷道的情况、巷道的断面以及服务时间等进行初步设计,然后根据初步设计进行施工。
在施工中观测巷道的变形情况、进行巷道的围岩稳定性分类、探测巷道顶板的分层情况等,根据观测情况对初步设计及时进行修改。
2、加强采、掘工作面地质构造区域的顶板监测和管理。
施工单位要及时制定预防顶板事故方案及相关措施,安全监察部负责检查落实执行情况。
3、安全监察部每月组织两次对井下所有巷道、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程质量安全大检查,对检查过程中查出的隐患进行考核、通报,并要求相关单位限期整改。
4、各采掘队队长是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第一责任者。
跟班班长、安监员负责本班顶板管理方面的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顶板事故隐患,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预防事态扩大;出现顶板事故预兆时,要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及时向调度指挥中心、本单位负责人汇报,并组织现场人员撤离。
5、各采掘工作面要配备足够数量的备用料,以备应急之用。
6、对主要回风巷道支护情况的检查必须两人以上,并且事先联系好通风部门,由瓦检员陪同。
四、掘进工作面顶板管理1、巷道遇断层、陷落柱等地质构造及巷道开窝、切眼刷大、巷修、处理较大范围的冒顶以及其它特殊情况时,必须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并严格检查监督执行情况。
采掘工程施工管理制度

采掘工程施工管理制度1.概述采掘工程是指为了开采矿石、矿物和煤炭等资源而进行的工程项目。
采掘工程的施工管理涉及到矿山规划、设备配置、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为了确保采掘工程的顺利进行并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和保障安全,制定一套科学的施工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2.施工管理组织机构2.1 生产部门:负责安排生产任务、协调生产计划、指导生产工作。
2.2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
2.3 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环境监测、治理和保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对环境造成破坏。
2.4 质量检验部门:负责对施工材料和设备进行质量检验,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3.施工管理制度3.1 采矿规划:在开展采矿工作前,需要制定详细的矿山开发规划,包括采场布置、爆破方案、输煤系统设计等。
3.2 设备配置:根据矿山的具体情况和开采需求,合理配置采矿设备,确保施工效率和工作安全。
3.3 安全生产: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做好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工作。
3.4 环境保护: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减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建立环境监测系统,及时处理环境污染问题。
3.5 施工质量: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4.施工管理流程4.1 施工前期准备:确定施工计划、制定安全方案、安排设备和人员。
4.2 施工过程管理:监督施工进度、安全生产管理、质量检验、环境保护。
4.3 施工后期收尾:清理施工现场、整理工程资料、总结经验教训。
5.施工管理措施5.1 安全措施: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
5.2 环境保护措施:采取环保措施,减少污染排放,做好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
5.3 资源管理:合理使用施工资源,控制施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4 质量管理:加强对施工材料和设备的质量监管,做到符合标准要求。
采掘工作面限员管理制度

采掘工作面限员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对采掘工作面的人员管理,保障人员安全和生产效率,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煤炭、金属矿山等采矿企业的采掘工作面。
第三章责任部门1. 矿长或者相关主管人员负责制定并执行本制度。
2. 安全监督部门负责检查和督促执行本制度。
3. 采掘工作面负责人负责具体的人员管理工作。
第四章人员管理1. 人员分组:对采掘工作面的人员进行分组管理,每个分组不得超过一定的人数。
2. 安全教育:对所有进入采掘工作面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使其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相关规定。
3. 出入管理:对采掘工作面的出入口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只有经过培训和合格的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面。
4. 人员配备:对每个分组配备必要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防护服、救生器材等。
5. 工作时间:对人员的工作时间进行严格管理,不得超过规定的工作时间。
6. 作业许可证:对每个进入采掘工作面的人员都要向相关部门申请作业许可证,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经验。
7. 禁止乱动:禁止人员在采掘工作面内乱动设备和材料,禁止私自改变作业方式。
第五章安全生产1. 安全设施:确保采掘工作面内的安全设施齐全完善,如通风系统、防爆设备等。
2. 安全防护:对采掘工作面内的岩石、气体等危险因素进行及时排查和处理,确保人员安全。
3. 应急预案:制定采掘工作面内的应急预案,确保在意外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序地疏散人员。
4. 日常巡检:对采掘工作面进行日常巡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材料储存有序,消防设施完好。
5. 事故报告:对任何事故事件都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关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第六章人员考核1. 合格标准:制定采掘工作面内人员的安全考核标准,确保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经验。
2. 定期考核:对采掘工作面的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考核,不合格人员必须接受再培训,经重新考核合格后方可继续工作。
第七章处罚和奖励1. 处罚措施:对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警告、罚款、停职、开除等。
采掘区队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采掘区队工程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依据国家有关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旨在规范采掘区队的工程质量管理活动。
2. 采掘区队必须遵守本制度,严格按照工程质量要求执行作业,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
二、组织管理1. 成立以区队长为首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2. 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质量责任,实行质量责任追究制度。
3. 定期组织工程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三、作业规划与设计1. 根据矿产资源赋存情况和开采技术条件,合理编制作业计划和设计方案。
2. 严格执行作业设计方案,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变更设计或作业方法。
3. 对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地质变化等异常情况,及时调整作业计划和设计方案。
四、施工质量控制1. 施工前,应对作业环境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作业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2. 施工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使用合格的设备和材料,确保施工质量。
3. 施工后,对完成的工程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必须返工整改。
五、监督检查与考核1. 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的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对工程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绩效挂钩。
3. 鼓励员工参与质量改进活动,对提出有效改进措施的员工给予奖励。
六、应急管理1. 制定工程质量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3. 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时,按照预案迅速响应,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七、记录与报告1. 建立完整的工程质量管理记录系统,详细记录工程施工的各项数据和信息。
2. 定期编制工程质量报告,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工程质量管理情况。
3. 对外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整改结果。
八、持续改进1. 定期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进行评审和修订,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2. 鼓励创新思维,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工程质量。
2024年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制度

2024年掘进工作面生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提高掘进工作面的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安全高效地进行煤矿生产,保障矿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煤矿生产管理的相关规定,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矿所有掘进工作面的生产管理,相关职工必须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第三条对违反本制度的相关职工,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将情况报告公司领导。
第二章生产计划与调整第四条矿长根据矿山生产任务、工作面情况以及天气等因素,制定掘进工作面的生产计划。
第五条掘进工作面的生产计划必须具备合理性、可行性和安全性,严禁擅自调整生产计划。
第六条掘进工作面的生产计划调整必须经过矿长审批,并向相关职工进行通知。
第三章安全生产第七条在掘进工作面的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操作。
第八条矿长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设立安全生产专职人员,负责安全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处理。
第九条掘进工作面的安全检查由专职安全人员进行,每班必须进行一次安全巡查,发现隐患要及时报告,并进行及时整改。
第四章设备管理第十条掘进工作面的设备使用必须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严禁随意更改设备参数。
第十一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设备的维护保养,如设备出现故障要及时报修,并在修复后进行功能测试。
第五章矿井通风管理第十二条掘进工作面必须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保障矿工的呼吸空气质量。
第十三条掘进工作面的通风设备必须每班进行检查,发现故障要及时修复。
第六章矿山水源管理第十四条矿山水源的管理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环境保护要求,严禁向矿山排污。
第十五条矿山水源必须经过定期的检测和过滤,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第七章生产效率评估第十六条掘进工作面的生产效率要进行定期的评估,评估结果作为改进生产管理的依据。
第十七条生产效率评估结果要向相关职工进行通报,并进行奖惩措施。
第八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由矿长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采掘工作面规章制度

采掘工作面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采掘工作面的管理,保障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采掘工作面的管理和操作人员。
第三条采掘工作面应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不得擅自改变规定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要求。
第四条采掘工作面管理人员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处理。
第二章采掘工作面的安全管理第五条采掘工作面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监测岗位,负责监测工作面的安全情况。
第六条采掘工作面的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七条采掘工作面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第八条采掘工作面应每日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九条采掘工作面应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条采掘工作面应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及时有序地处置。
第三章采掘工作面的生产管理第十一条采掘工作面应按照生产计划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改变生产顺序。
第十二条采掘工作面应进行科学的供电管理,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采掘工作面应加强设备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寿命。
第十四条采掘工作面应做好物资管理,确保生产物资供应充足。
第十五条采掘工作面应定期进行生产效率评估,提高生产效率。
第四章采掘工作面的环保管理第十六条采掘工作面应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第十七条采掘工作面应加强对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做到分类收集和合理处理。
第十八条采掘工作面应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第十九条采掘工作面应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升员工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采掘工作面的文明管理第二十条采掘工作面应提倡良好的工作风气,做到文明礼貌、互相尊重。
第二十一条采掘工作面应建立文明施工标准,做到文明施工、文明生产。
第二十二条采掘工作面应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第六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规章制度由采掘工作面管理人员负责执行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如有违反,将受到相应的处理。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三篇)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采掘工作面的安全和高效生产,规范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提高矿井生产效益,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工作。
第三条采掘工作面指已经采矿或正在进行采掘的矿区段。
第四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工作应按照国家、省、市、矿山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
第二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五条采掘工作面的负责人是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工作面的地质、顶板、支护等管理工作,并对工作面顶板稳定及安全负责。
第六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人员负责工作面顶板状况的监测、分析、处理,并提出有关顶板稳定的建议。
第七条采掘工作面的职工应当按照规定进行岗位培训,掌握相关顶板管理知识和技能,并按照操作规程要求执行。
第八条采掘工作面的支护人员负责支护设备的安装及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顶板问题,并做好上报工作。
第三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内容第九条工作面顶板管理应包括顶板的监测、分析、处理和预警等内容。
第十条采掘工作面顶板监测应当采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及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一条采掘工作面顶板分析应根据监测数据,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估顶板稳定性,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采掘工作面顶板处理应按照顶板管理规范要求,采取适当措施,确保顶板的稳定。
第十三条采掘工作面顶板预警应建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顶板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章工作面顶板管理的措施和要求第十四条工作面顶板管理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工作面顶板的监测设备应完好并定期维护,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六条工作面顶板的监测数据应及时上报,并保留相关记录备查。
第十七条工作面顶板的分析结果应及时报告相关负责人,并确定处理措施。
第十八条工作面顶板的处理措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并及时通知有关人员。
第十九条工作面顶板的预警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采掘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制度

采掘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制度
是指在采掘工程中,对于质量管理工作的成绩给予奖励,对于质量问题的责任进行惩罚的制度。
其目的是通过奖罚机制激励全体参与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
具体奖罚制度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奖励措施:
- 对于质量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包括荣誉证书、奖金、晋升等。
- 对于质量管理贡献显著的员工,给予岗位津贴、表彰奖金等激励措施。
- 建立优秀工程质量先进个人或团队的库,定期评选表彰,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宣传。
2. 惩罚措施:
- 对于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行为、质量问题进行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扣工资、追责等。
- 对于导致严重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的责任人或团队,进行查处和问责,包括停职、调离岗位、开除等。
3. 审核评估:
- 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管理评估体系,定期对各个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审核和评估。
- 对于质量管理工作不达标或存在问题的单位或个人,要进行提醒、督促和督办,督促其整改和提升。
采掘工程质量管理奖罚制度的实施可以有效激励各级工程人员积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质量,减少质量问题的发生,推动采掘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采掘设备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采掘设备的规范化管理,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保障安全生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采掘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维护、保养、报废等全过程。
第三条采掘设备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第四条采掘设备管理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确保设备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章设备采购与验收第五条设备采购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采购程序。
第六条设备采购前,应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选择性能优良、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设备。
第七条设备采购合同应明确设备的技术参数、质量标准、交货期限、售后服务等内容。
第八条设备到货后,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设备外观、技术参数、随机附件等。
第九条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部门应办理设备入库手续,并做好设备标识。
第十条验收不合格的设备,应及时退回供应商,并要求其进行整改。
第三章设备使用与维护第十一条设备使用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取得操作资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二条设备使用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设备,严禁违章操作。
第十三条设备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设备维护保养应根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实际运行情况,制定维护保养计划。
第十五条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调整等保养工作。
第十六条设备维修应遵循“先预防、后维修”的原则,及时修复故障设备。
第十七条设备维修过程中,应做好维修记录,确保维修质量。
第十八条设备报废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报废程序执行。
第四章设备档案管理第十九条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设备档案,包括设备台账、技术资料、验收记录、使用记录、维护保养记录、维修记录等。
第二十条设备档案应实行电子化管理,确保档案的完整、准确、安全。
第二十一条设备档案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整理、归档,确保档案的有序。
露天矿山采掘管理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露天矿山采掘作业的安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行业标准,结合本矿山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山所有露天采掘作业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爆破、采掘、运输、堆放、环境保护等。
第三条露天矿山采掘作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露天矿山采掘管理领导小组,负责本制度的制定、实施、监督和检查。
第五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一)制定和修订采掘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及各项管理制度;(二)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三)监督检查采掘作业现场,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四)组织事故调查处理,落实责任追究。
第三章采掘作业管理第六条采掘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制定采掘作业方案,明确作业内容、作业流程、安全措施及责任人。
第七条采掘作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爆破作业:严格按照爆破设计进行,确保爆破安全;(二)采掘作业:遵循自上而下、分层分段的作业方式,确保作业安全;(三)运输作业:加强运输车辆、设备的管理,确保运输安全;(四)堆放作业:严格按照规定区域堆放,确保堆放稳定;(五)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第八条采掘作业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第九条采掘作业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第十条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一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二条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
第十三条制定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五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十四条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确保矿山作业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十五条建立环境保护管理制度,明确环境保护责任。
第十六条定期进行环境监测,确保环境质量符合要求。
采掘计划管理制度

采掘计划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和指导采掘活动,保障矿山安全生产,提高矿山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保护环境,根据《矿山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采掘计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采矿、勘查、开发等工作过程中的采掘计划编制和管理工作。
三、采掘计划编制1. 编制依据采掘计划的编制需要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矿区规划和资源勘查成果等。
2. 编制主体采掘计划由本单位的矿山管理部门负责编制,相关技术人员协助完成。
3. 编制内容采掘计划应包括矿区范围、采矿方法、采矿工艺、采掘强度、生产规模、生产能力、设备配备等内容。
4. 编制程序(1)收集必要的勘查、设计、地质、环境等相关资料;(2)对矿山进行详细的勘查和测量,确定矿区范围和矿体储量;(3)根据确定的储量和采矿工艺,编制采掘方案;(4)对采掘方案进行经济技术评价;(5)根据评价结果编制最终的采掘计划。
四、计划审批1. 审批程序采掘计划经矿山管理部门编制完成后,需报经单位领导审批。
2. 审批内容审批内容主要包括矿区范围、采矿技术、生产能力等,确保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五、计划执行1. 资源保护在执行采掘计划时,必须严格按照采矿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开采,保护矿产资源,避免资源浪费。
2. 安全生产在执行采掘计划时,需严格按照相关安全生产规定,保障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
3. 生产管理采矿业务部门负责执行采掘计划,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管理和调度。
六、监督检查1. 监督对象对采矿业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按照采掘计划的要求正常生产。
2. 监督内容主要监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情况。
3. 监督形式通过定期巡视、抽查、督促等方式进行监督。
七、计划变更1. 变更依据因采矿工程设计、技术条件、市场需求、环境保护等原因需要变更采掘计划时,需经过矿山管理部门审批。
2. 变更程序(1)编制变更方案;(2)经过技术、经济论证;(3)报经单位领导审批;(4)变更计划执行。
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三篇)

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采掘作业规程与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是为了确保采掘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进行而制定的。
1. 采掘作业规程:(1)采掘作业组织:明确采掘作业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确保相关人员的职责清晰明确。
(2)采掘方案:制定详细的采掘方案,包括采矿方法、采掘工艺、采掘顺序等,确保采矿活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3)排水管理:制定合理的排水方案和设施,确保井下水位在可控范围内,避免水害事故。
(4)通风管理:建立健全的通风系统,确保采掘工作面的通风有力,保证矿井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
(5)瓦斯管理:建立瓦斯检测和治理体系,严格控制瓦斯浓度,避免瓦斯爆炸事故。
(6)火灾防治:制定火灾防治措施,包括火灾预防、火灾报警和灭火设备配置等,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控制和处理。
2. 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1)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定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提高员工对采矿安全的认识和技能,确保员工按照规程和措施进行作业。
(2)安全检查与监督:建立定期的安全检查制度,加强矿井管理与安全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整改。
(3)事故报告和处理:建立事故报告和处理程序,包括事故报告、事故调查和事故处理,确保事故能够及时报告和妥善处理。
(4)紧急救援预案:制定紧急救援预案,明确矿井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救援流程,提高救援的响应速度和有效性。
(5)设备维护与管理:建立设备维护和管理制度,确保采掘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设备故障引发事故。
(6)消防设施管理:制定消防设施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备的完好可用。
以上是一般情况下的采掘作业规程与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具体还需要根据不同的采矿条件和作业环境来制定。
采掘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制度(二)一、采掘作业规程:1. 采掘作业前,应编制详细的采掘作业方案,包括采掘的方法、设备和工艺等。
2. 采掘作业前,应对矿山进行勘探,确认煤层和地质情况,及时更新矿山的地质图。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采掘衔接管理制度——优化矿山运营管理的重要举措矿山采掘是矿山运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采掘衔接管理也成为了矿山运营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是指矿山在采掘过程中,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对采掘进行有效监督管理,以保障矿山安全高效运营。
一、采掘衔接管理制度的意义1.1 保障生产安全采掘衔接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有力保障矿山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明确矿山采掘工作的各项规范和标准,规范每一个环节,有效控制和消除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减少矿山事故的发生。
1.2 提高生产效率采掘衔接管理制度的建立,在规定矿山采掘工作过程中遵循的标准中,能够明确每个工作环节的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保障矿产资源的高效开采。
1.3 优化运营管理采掘衔接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仅规范了矿山采掘工作,也统一了矿山运营管理流程。
通过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更好地协调各项工作,保障了矿山运营的高效平稳。
二、采掘衔接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2.1 采掘规划管理矿山采掘规划作为矿山战略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一项繁琐而必要的工作。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要求矿山对采掘规划进行详尽的分析和评估,制定详细的采掘计划和方案,以提高采掘效率,保障矿山的高效稳定开采。
2.2 采掘现场管理在采掘现场,矿工们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采掘工作。
这要求采掘衔接管理制度为矿山制定详细的采掘标准和作业流程,以便矿工们在工作中依照标准操作,确保采掘质量同时提高采掘效率。
2.3 安全管理工作安全是矿山运营管理必须重视的方面。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应该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和各项安全措施,强化安全检查,完善应急预案等,以最大限度保障工作人员和设施的安全。
2.4 信息化管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时代来临,矿山采掘也向信息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变。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应该提高矿山信息化水平,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系统化管理和数字化运营,从而更好地推进矿山运营管理的现代化和高效化。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

采掘衔接管理制度随着矿业开采的不断发展,采掘衔接管理成为保证生产连续性和安全性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采掘衔接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采掘衔接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内容,并优化现有的管理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
一、管理制度的重要性采掘衔接管理制度是为了实现采矿连续开采、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
它能够规范和统一矿山各个环节的操作,避免因人为原因导致的生产事故和生产中断。
同时,通过制度的完善,能够提高衔接过程中的信息流畅性、问题的及时解决性和部门之间的协作性。
二、制度内容1. 生产计划衔接生产计划衔接是采掘衔接管理的第一步。
矿山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生产计划制度,确保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顺畅。
生产计划应当详细规定每个阶段的开采量、设备使用情况、人员需求等信息,为后续衔接提供明确的依据。
2. 信息沟通衔接信息沟通衔接是采掘衔接管理的核心环节。
各个部门之间应当建立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及时响应。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和管理系统,如电子邮件、短信通知等方式,及时传递生产计划、设备状态、人员调度等重要信息。
3. 设备设施衔接设备设施衔接是采掘衔接管理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个环节。
在衔接过程中,应当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避免设备故障或维修导致的生产中断。
为此,矿山应当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定期进行设备检查和维修,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故障。
4. 人员衔接人员衔接是采掘衔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矿山采掘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人员需求可能不同,而且各个岗位之间的衔接也需要时间。
因此,矿山应当建立一套人员调度制度,确保不同阶段的人员衔接顺利进行,避免因人员流失或调动导致的生产中断。
5. 安全管理衔接安全管理是矿山采掘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在采掘衔接中,应当特别关注安全问题,避免发生因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为此,矿山应当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并及时处理发现的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掘管理制度
采掘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井下采掘作业行为,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经研究决定,特制定采掘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一、通用部分
1、严禁采掘工作面超定员生产,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符合规定。
2、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矿、工区8小时连续现场跟班,确保现场安全生产。
3、采掘工作面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进行处理。
二、采煤部分
1、采区开采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
2、采煤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
3、严禁破坏工业场地、矿界和井巷等的安全煤柱。
4、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5、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
6、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
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换行]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生断梁折柱,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处理。
7、采煤工作面的伞檐不得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工作面的浮煤必须清理干净。
8、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在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必须备有坑木,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9、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初撑力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在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或冒顶区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0、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11、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移架,空顶距离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12、采煤工作面初采前,必须进行探水工作,以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13、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及收尾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三、掘进部分
1、巷道掘进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内容及审批符合规定要求。
井巷施工过断层等地质构造、与巷道贯通及遇其他影响施工安全的特殊情况时,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维修巷道时必须编制巷修措施;掘进巷道在揭露老空前,必须制定探查老空的[换行]安全技术措施。
2、掘进工作面严禁空顶作业。
3、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
4、掘进井巷和硐室时,必须采取湿式钻眼、冲刷井壁巷帮、爆破喷雾、装岩(煤)洒水、净化风流和使用水炮泥等综合防尘措施。
5、巷道净断面满足行人、运输、通风和安全设施以及设备安装、检修、施工的需要。
6、两个相向掘进工作面,在相距20m(综掘50m)时,必须按规定停止其中的一个,并制定专项措施。
7、开凿或延深斜井、下山时,下山的上口均设置防跑车装置,在掘进工作面的上方设置坚固的跑车防护装置;向下施工其它倾斜巷道时,在掘进工作面的上方设置坚固的跑车防护装置,并在作业规程中进行明确规定。
8、在松软的煤、岩层或流沙性地层中及地质破碎带掘进时,必须采取前探支护措施。
9、井下使用锚杆的质量、形式、规格、安装要求、混凝土标号、喷体厚度、金属网的规格等在作业规程中进行明确规定。
10、采用钻爆法掘进的锚喷岩石巷道,必须采用光面爆破。
11、掘进机必须装有前照明、尾灯和内(或除尘器)、外喷雾装置,非工作侧装有能紧急停止运转的按钮。
司机离开操作台时,必须断开掘进机电源上的开关。
12、耙装机装有封闭式金属挡绳栏和防耙斗出槽的护栏,作业时有照明;巷道倾角大于20°时,在司机前方必须打护身柱或设挡板,并在耙装机前方增设固定装置。
13、扩大或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时,保证有发生冒顶堵塞井巷时人员撤退的出口;独头巷道维修支架,必须由外向里逐架进行;维修倾斜井巷时,严禁上、下段同时作业。
14、巷道维修,必须执行先支后回,确保退路畅通。
15、掘进工作面爆破作业使用的民用爆破器材,必须具有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电雷管按规定进行编号,字码清晰。
16、各掘进工作面必须采用毫秒电雷管,现场按规定布置炮眼、装药、连线、爆破和设置警戒线;爆破母线必须符合标准要求,接头数不得超过1个,不得有明接头。
不得使用固定母线爆破。
17、爆破工领取炸药、电雷管后,按规定分开存放在专用的爆破材料箱内,并加锁;爆破时按规定把爆破材料箱放到警戒线以外的安全地点;合格证件、发爆器钥匙、便携式瓦检仪等[换行]由爆破工随身携带;雷管、炸药帐物相符,领退记录、签字齐全。
跟班队长随身携带必须“一炮三检”记录。
18、炮眼封泥使用水炮泥,不得用煤粉、块状材料或其他可燃性材料做炮眼封泥,无封泥、封泥不足或不实的炮眼严禁爆破,无裸露爆破现象。
19、下山施工期间兼作行人道时,必须每隔40m设置躲避硐,并设红灯。
设有躲避硐的一侧必须有畅通的人行道。
上、下人员必须走人行道,红灯灭时人员方可行走。
20、掘进施工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