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分级标准
荒漠化分级标准
荒漠化是指原本不是荒漠的地区,由于气候、人类活动等因素导致土地逐渐变得干燥、贫瘠,植被逐渐退化,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过程。
荒漠化分级标准通常涉及一系列的指标,以评估土地的荒漠化程度。
以下是一般性的荒漠化分级标准:
轻度荒漠化:
1.植被覆盖减少,但仍有一定程度的植被存在。
2.土壤侵蚀轻微,尚未严重影响土地的肥力。
中度荒漠化:
1.植被明显减少,裸露的土地增多。
2.土壤侵蚀加剧,对土地的肥力有一定影响。
3.生态系统逐渐失衡,植物多样性降低。
重度荒漠化:
1.大部分地表裸露,植被丧失大量。
2.土壤侵蚀加剧,土地肥力严重受损。
3.生态系统崩溃,对生态环境的恢复较为困难。
极重度荒漠化:
1.几乎没有植被,土地几乎完全裸露。
2.土壤贫瘠,几乎无法支持植被生长。
3.生态系统丧失平衡,可能出现沙漠化现象。
这些标准可能会因地区而异,不同的国家或组织可能有不同的荒漠化分级标准。
分级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土地荒漠化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保护和
恢复措施。
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以及措施
土地石漠化的原因以及措施
一、土地石漠化的原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二、土地石漠化的治理措施
1、半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调整不利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地安排农业、林业、牧业的比重;
②封育沙漠化的弃耕地和退化草场,使植被恢复;
③采取分区轮作或轮收,限制载畜量;
④采用植物固沙为主、工程措施固沙为辅的固沙方法。
2、干旱地区的防治措施主要有:
①以内陆河流流域作为生态单元进行全面规划,合理分配上中下
游用水比例;
②以绿洲为中心,建立绿洲外围封沙育草带、绿洲边缘乔木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与绿洲内部的窄林带、小网格的护田林网相结合的防护林系;
③对绿洲边缘的流动沙丘,采取在沙丘表面设置沙障与障内栽植固沙植物相结合的防护体系;
④在防治沙害基础上,采取改良土壤等措施。
土地荒漠化及其治理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中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将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 沙化的耕地,有计划、分步骤地停止耕种,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 恢复森林植被。
促进可持续发展
荒漠化治理对于恢复生态系统功能、 提高土地生产力、改善人类生存环境 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 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荒漠化定义及现状
荒漠化定义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 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现状
全球荒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严重影响到生态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尤其 是在发展中国家,荒漠化问题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态移民增加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许多荒漠化地区的居民被迫进行生态 移民。
区域经济发展受限
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受损,进而影响区域经济 发展。例如,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影响 。
04
土地荒漠化治理技术与措 施
工程治理技术
水利工程技术
通过修建水库、水渠等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分配,为荒漠化地 区提供稳定的水源,促进植被恢复。
农业生产受损
耕地面积减少
荒漠化导致大量耕地沙化、 盐碱化,使得可耕地面积 大幅减少。
农作物产量降低
土壤质量下降和水资源短 缺导致农作物生长受限, 产量大幅降低。
畜牧业发展受限
荒漠化地区牧草生长受限, 草场退化,影响畜牧业发 展。
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贫困问题加剧
土地荒漠化
五、荒漠化的防治
谢谢观赏
一、荒漠化的含义 土地退化 风蚀 : 二、荒漠化的主要表现
水蚀
荒 漠 化 的 危 害 与 防 治
1.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2.红漠化(东南丘陵地区) 3.石漠化(云贵高原地区) 4.水土流失(黄土高于地区) 5.盐碱化(华北地区) 基础
三、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危害
1.进一步恶化了生态环境,威胁基础设施。 2.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引发饥荒,造成系列经济、社会问题 4.影响该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 1. 调整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还草 防治措施 2. 解决生活能源问题 (因地制宜
3. 发展节水农业 4. 植树种草,防风固沙 5. 设置草沙障
定义 危害
防治与总结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 定义:是指由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 成的土地退化。 • 广义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 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 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 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 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 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土地荒漠化的危害与表现
• 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 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 1.沙漠化(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2.红漠化(东南丘陵地区) • 3.石漠化(云贵高原地区) • 4.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 • 5.盐碱化(华北地区) • 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 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 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
土地荒漠化的形成原因及治理措施1.气候因素:气候干旱、高温和低降水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气候因素。
极端的气候条件导致土地水分短缺,植被无法生长,从而形成荒漠。
2.土壤因素:土壤质地差、肥力低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土壤因素。
贫瘠的土壤难以养活和支撑植被生长,进一步导致土地的退化。
3.生物因素:过度放牧和过度砍伐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重要生物因素。
过度放牧导致土地植被被动物过度利用,无法恢复;过度砍伐导致植被大量减少,土壤暴露,进一步加剧土地荒漠化。
4.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如不合理的耕作、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等也是引发土地荒漠化的重要因素。
不合理的耕作方式破坏了土壤结构,增加了土壤侵蚀的风险;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针对土地荒漠化,可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1.植被恢复:通过植物人工播种或引种,加快土地植被恢复的进程。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帮助土壤保持水分,固定土壤,加速土地的恢复。
2.水资源管理:合理管理水资源,包括引水、灌溉和防止水土流失。
修建水利设施,收集雨水,增加土地水分,为植被生长提供条件。
3.控制过度放牧:强化对牧民的管理和监督,限制草原的放牧数量和时间,避免过度放牧引发土地荒漠化。
4.合理利用土地:采取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避免大规模破土、频繁翻耕和单一农作物种植,保持土壤的健康状态。
5.确立保护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监管,依法追究违法行为,增强公众对土地保护的认识。
6.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土地荒漠化问题。
借鉴他国的治理经验,互相学习和借鉴最佳实践。
总之,土地荒漠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可以减缓和遏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恢复土地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如何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如何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标题: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的策略与措施
一、引言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问题,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土地荒漠化的发生主要源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多重因素,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以及农业生产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 气候变化:长期干旱、高温和风蚀等因素导致土壤水分蒸发过快,植被减少,形成沙漠化。
2. 人为因素:过度放牧、滥伐森林、不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等都会加速土地荒漠化进程。
三、应对土地荒漠化的策略与措施
1. 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荒漠化的认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土地的破坏。
2. 科学规划和管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禁止在易发生荒漠化的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活动。
3.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增加土壤的湿度,降低风速,防止土壤侵蚀,有效阻止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4. 灌溉技术改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轻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5. 生态恢复:通过生态恢复工程,如湿地修复、草原修复等,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土地抵抗荒漠化的能力。
四、结论
土地荒漠化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来应对。
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土地荒漠化的防治不仅是一项环境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遏制土地荒漠化的趋势,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指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其具体表现为草原、草地、森林、耕地的退化和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
它的发生将会对社会、自然、人文等各方面产生巨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生态平衡,加剧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改变了植被及气候环境,如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采,使原有植被覆盖遭到破坏,使土壤沙漠化;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采石挖沙等也都直接或间接的引起了植被的破坏;由于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和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使大量农业灌溉水流失,冲刷河床,造成洪涝灾害,同时加剧了干旱和热浪等极端天气的危害,最终加剧了气候变化。
在不久前我看了一则新闻,新闻上说,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树木,导致了草原大片大片的荒芜。
当风刮起来时,那些枯萎的树叶就像一只只黑色的蝴蝶飘落下来,掉在地上。
当你走进去仔细看时,就会发现每棵树的枝头上几乎都挂着一颗黄色的小果子,走近一点,还能闻到一股刺鼻的味道,这就是树木因为缺乏养分而死亡的象征,我还看到,很多成年人正费力地把一根木棍从高高的树枝上掰下来,往旁边扔去,好像树木已经成为了他们无关紧要的东西了,但是,你可知道吗?假如世界上没有了树木,就意味着大量的淡水流失,再过几十年,这里将寸草不生,而且不仅仅是这些,由于森林被砍伐后,空气中含有的氧气也逐渐减少,所以植物的生长速度非常缓慢,而且他们呼出来的二氧化碳量增多,吸收的氧气量减少,这样,就会导致地球上许多生物灭绝,更严重的是:森林的减少,也会导致其它一些野生动物数目的减少,甚至连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链也会受到威胁。
2、加快荒漠化的扩展。
荒漠化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气候异常变化的因素,又有人类活动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全球变暖的影响。
有资料显示,近百年来,全球的温度平均每10年升高0。
04 ℃。
根据最近的研究表明,在20世纪里,全球的气温升高了约0。
25 ℃。
记得小时候在家门口玩耍,你还会听到两个小伙伴的吵闹声,但是现在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把生活的眼光聚集在高楼大厦上,很少再有人问候那里的风景,我们吃的菜都是外地运输来的,水都是从遥远的山区引来的,哪还有心思来欣赏美丽的风景呢?但现在这种事情越来越少了,因为现在的人懂得了保护环境。
什么是荒漠化?
什么是荒漠化?
荒漠化是指非常干燥的土地在长期干旱、气候变化、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农业和森林开发等影响下,土地和植被的遭受严重破坏,致使土地逐渐变成荒漠的过程。
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对人类和环境都造成极大的伤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生态环境恶劣:荒漠化导致土地失去肥力,植被覆盖不足,导致土地不再能够支持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2. 气候变化:荒漠化对气候影响很大,巨大的沙尘暴和干旱成为影响气候的常见现象,一旦荒漠化被放任,将会对地球产生极大的倒果为因的影响。
3. 社会经济影响:荒漠化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收入水平低,生活条件差,文化水平较低,这不仅使荒漠化地区的人民体面受到侵害,还会使贫穷人口大量流失,使荒漠化得到进一步加剧。
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方法
目前,治理荒漠化的方法主要包括人工措施、植物保护措施和水资源
保护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
1. 人工措施:防沙林带、造林绿化、适度深耕、提高过饥直た坑芷缫舳薜瓢稹
2. 植物保护措施:通过生态恢复作用,采用植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应用多种植物来满足区域内生存所需的丰富性、皮杂基因和能力,来保护该区域内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进化。
3. 水资源保护措施:包括灌溉水资源管理、对抗土地沙漠化、和通过缓从造影水循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来对抗荒漠化。
结论
荒漠化已经成为全球环境保护面临的最大挑战。
预防和治理荒漠化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唯有坚决采取措施,与时俱进,才能有效地保护环境,保障人类生存。
自然灾害经济学4章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
1977年联合国召开世界荒漠化会议提出治理荒漠化的行 动纲领。同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了各国科学家合 作编制1:2500万世界荒漠化地图,并提出气候与荒漠化、 荒漠化与生态变化、人口社会与荒漠化、技术与荒漠化 四个报告,以及一些地区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分析了 荒漠化的成因和过程,提出治理措施。许多国家的学者 对荒漠化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7
土地荒漠化
根据对国17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 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中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 严峻。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面积 约4万平方公里,40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 积减少了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浑善达克沙地 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 98.3%,草地面积减少了28.6%。
4
土地荒漠化
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定义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 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 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 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 目前鉴于我国对南方石漠化研究的重视,为了方便,有时也将湿润 和亚湿润区的石漠化归入荒漠化范畴。 (二)类型介绍 (按气候区分类)热带荒漠与温带荒漠 一热带荒漠 成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降水少。 二温带荒漠 成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 达。
第四章 土地荒漠化
一、土地荒漠化 (一)含义 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 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 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正因为如此, 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 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 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
微专题:环境保护——荒漠化篇一、荒漠化1、含义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特别提醒]荒漠≠荒漠化荒漠是一种自然景观,而荒漠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在非荒漠地区由于自然原因或人为原因,生态环境受到破坏,使本来的耕地、林地、草地逐渐退化为荒漠的过程。
[轻巧记忆] 数字法记忆荒漠化的概念(1)“三区”——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
(2)“三退”——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3)“三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4)“二因”——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2、危害(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
(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
(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沙尘暴是魔鬼,也是天使沙尘暴会破坏草原、耕地,影响大气质量,严重时遮天蔽日,影响交通出行,干扰人们生活。
沙尘暴也是“天使”:她塑造了黄土高原,促进了物质迁移;她为海洋生物提供了饵料;她可以抑制酸雨(沙尘呈弱碱性);她可以缓解全球变暖……二、我国主要的土地荒漠化类型及典型分布1、沙质荒漠化:在干旱多风的沙质地表环境,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风蚀地貌、风积地貌景观的过程。
2、盐漠化:土壤中的盐分被水溶解后浸出,水分蒸发后,留下盐类附着在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盐碱化。
3、石漠化: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地貌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
4、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红色砂岩的主要分布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
5、寒漠化:高山及高原地区因低温引起的干燥而形成的植被贫乏。
三、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
其成因具体分析如下: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土地荒漠化》课件
土地荒漠化的过程
土壤侵蚀
风蚀和水蚀作用导致土 壤侵蚀,土壤肥力下降
。
植被退化
植被覆盖率降低,植物 种类减少,生态系统脆
弱。
地表沙化
地表逐渐变为沙地,地 表物质稳定性降低。
土地生产力下降
土壤肥力下降,土地生 产能力降低,农业生产
受到严重影响。
03
05
土地荒漠化的未来展望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
全球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 制定防治荒漠化的国际政策,推 动全球范围内的土地保护行动。
政策协同
促进各国政府在政策层面上的协 同,包括投资、技术转移、信息 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形成合力应 对土地荒漠化问题。
技术创新与生态修复
技术研发
鼓励和支持技术创新,研发更高效、 环保的土地修复和治理技术,提高生 态修复的效率和成功率。
美国西部地区的土地荒漠化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美国西部地区曾经是广袤的草原和森林,但由于过度开发 和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美国西部地区曾经是广袤的草原和森林,但由于过度开发 和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例如,加利福尼 亚州和亚利桑那州的荒漠化问题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 是肥沃的农田和牧场,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的恶化 ,逐渐变成了沙漠。土地荒漠化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影响了当地居民,结合当 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生态修 复工作,恢复土地生态功能。
提高公众意识与参与度
教育宣传
加强土地荒漠化问题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地荒漠化危害的认识,增强环保 意识。
社会参与
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参与土地保护行动,发挥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的力量,形 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高中地理——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
第十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编写:法朋光第26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基础知识归纳】一、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2.荒漠化的成因自然原因:风蚀、水蚀。
地表物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缺乏植被保护。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砍滥伐、过度开垦3.荒漠化的危害1)、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灾难2)、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3)、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4)、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引发饥荒4.荒漠化的防治①荒漠化的防治对策与可行性措施1)、防治荒漠化需要全球合作2)、防治荒漠化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3)、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
我国措施:针对我国北方、特别是西北地区荒漠化严的状况,1978年国家开始实施“三北” 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地利用荒漠化地区有限而宝贵的自然资源、以实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湿地1.“地球之肾”①湿地的概念;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②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③湿地的重要价值;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2.湿地资源问题①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开垦湿地为耕地砍伐灌木、过度捕捞、泥沙淤积、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不当、引进物种干扰、城镇建设.其中突出问题:湿地数量不断减少;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质量逐渐下降3.保护湿地①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
【考点梳理】考点1: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成因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
原因
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
危害
治理措施土地荒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我国的荒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
当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的趋势。
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人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上。
土地荒漠化是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危害。
沙漠化形成与扩张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为破坏所致,是对该系统中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强度开发利用而导致系统内部固有的稳定与平衡失调的结果。
治理
1.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沙。
加大执法力度,推行禁垦、禁牧、禁樵措施,坚决打击毁林、开荒、开垦草原等破坏植被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
3.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作,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点带片,构建防沙治沙发展的新格局。
4.减少环境的人口容量,减轻人口压力,实施必要的移民政策,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逐步将超过环境容量的人迁移出来,转移至小城镇。
沙漠化与教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沙漠化与教案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一、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原因1.天气因素天气因素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究竟是哪些天气因素导致这种情况呢?通常情况下,干旱和缺水是最主要的天气因素。
干旱和缺水会导致地表水分蒸发,从而使土地表面变得枯黄、干燥。
长期以往,土地表面形成一个硬壳,土地表面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被破坏。
当风沙等自然环境因素侵蚀土地表面时,土地表面逐渐变为沙漠或半沙漠。
此外,气候变化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和降雨量减少,也会导致干旱和缺水等问题。
2.人为因素人类的活动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重要原因。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包括过度开垦和沙漠化地区的城市化和工业化,都会导致土地的破坏和荒漠化。
例如,破坏植被、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疏林造地、滥伐森林等现象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此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是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原因。
例如,乱扔垃圾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等,都会对土地的健康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从而促进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
二、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防治措施要想有效地防治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依据相关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防治。
1.加强管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是预防和处理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核心要求之一。
提高管理水平、强化环保,并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将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的意识普及到每一个人。
保护生态环境,则需要重视植被的保护和维护。
植被对土地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减缓沙漠化和荒漠化的过程,维护土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保墒固沙,储存碳,抵抗气候变化等。
因此,加强植被建设和保护,是解决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的关键。
2.节约用水为了解决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我们也需要努力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可以提高水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消耗。
同时,加强农业、林业、畜牧业等领域的节水技术和措施,也可以对土地荒漠化和沙漠化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
什么是土地荒漠化?通俗地讲,就是土地变成荒漠。
联合国给荒漠化下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包括因自然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
其中包括:76 风蚀和水蚀致使土壤物质流失;+6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6自然植被长期丧失。
土地一旦荒漠化,就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灾难。
沙区每年八级以上的大风日数,2 1722天,流沙侵袭,掩没农田、牧场、城镇、村庄、道路和水利设施,淤积河床,造成水患,污染环境。
荒漠化摧毁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导致贫困加剧和人口迁徙以至造成社会动荡。
追究荒漠化的责任,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首当其冲,如耕作技术落后、乱砍滥伐、过度放牧、过度开发边远地区和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
这些极端行为破坏了植被重建和土壤稳定,使土地成为只生长不可食用的杂草或寸草不生的荒漠。
当然,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大幅度变异等也是引起荒漠化的重要原因。
常识积累:土地荒漠化
常识积累:土地荒漠化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土地荒漠化成因土地荒漠化成因可分为两类,即自然成因和人为成因。
其中关于自然成因的沙漠化机制,可以归纳为两点:一是全球气候变化异常,特别是中纬度地区的气候正朝暖、干的方向发展,使大的生态背景有利于沙漠化的发生;二是存在一些不利的自然因素,如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土壤沙粒含量高及疏松易于移动等,特别是强劲频繁的起沙风为沙漠化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沙漠化现象在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发展尤为迅速。
目前对沙漠化的人为成因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那就是由于人口压力的持续增长和滥垦、滥牧、滥樵等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植被破坏、沙漠化迅速发展。
荒漠化的类型及发生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一般指单纯风力作用下的沙质荒漠化。
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人为活动和干旱的影响,导致原有非沙土地逐渐深化成类似荒漠景观的过程。
该种荒漠化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沙丘入侵或沙丘活化产生,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石质荒漠化:狭义的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背景下,受人为活动的干扰,使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岩层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次生盐渍化: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或不合理的此引水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盐分积聚于土壤表层所形成的现象。
该种荒漠化是由于土壤中盐分过分富集形成,主要与过度灌溉及蒸发旺盛有关。
多发生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
防治土地荒漠化为了对抗荒漠化,主要有以下6种措施:(1)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带飞机播种造林技术;(2)设置沙障固沙造林技术;(3)窄林带小网格式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4)钻孔深栽造林技术;(5)乔灌草结合固沙技术;(6)固沙植物物种选育技术。
土地荒漠化分类,成因,危害,治理
一、土地荒漠化分类狭义的土地荒漠化(即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
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
广义土地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沙质荒漠化、盐渍荒漠化、石质荒漠化、海洋荒漠化、城市荒漠化、高寒荒漠化等。
)的总过程。
综合上述对荒漠化理解,我认为常见荒漠化类型包括:一、沙质荒漠化(沙漠化)是指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主要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沙漠边缘,除自然原因外,可能与过度放牧过度耕作烧柴问题等,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或衰竭。
沙漠化是荒漠化最主要的类型,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种荒漠化。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二、盐渍荒漠化也属荒漠化的常见类型,也称盐漠化,我们把土壤表层30cm以内,可溶性盐离子总量超过1%时称盐碱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再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位高且排水不畅的地带,蒸发作用使土壤成土母质和地下水中的可溶性盐分积聚地表而形成。
多于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灌溉有关,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使得农作物发生生理干旱,造成减产甚至绝收,产生荒漠化效应。
此类荒漠化多见于华北平原和青海省境内。
三、石质荒漠化(石漠化)由于人为作用如陡坡开荒毁林开荒等,导致土壤流失,土层变薄,使基岩逐步裸露的过程,主要分布于降水多、风力大或坡度陡的地区,如我国南方基岩山区,水土流失引起石漠化很严重。
特别是在云贵高原一带的石灰岩地区表现典型的喀斯特石漠化更为突出。
山地石漠化又包括山坡石漠化、沟谷石漠化、滩地石漠化等。
四、海洋(水域)荒漠化一个国家的领海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领海的生态环境质量退化是一个国家土地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海洋也存在着类似的荒漠化, 随着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废油排入海洋,形成一层薄薄的油膜散布在海洋上。
荒漠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有哪些
荒漠化的缘由及防治措施有哪些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土地荒漠化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现象,具体缘由及防治措施如下,大家快来理解一下吧。
荒漠化的缘由一、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缘由。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开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另外,不合理浇灌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有,植被掩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根底〕。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过度开垦:调整土地利用构造,退耕还林还草。
2、过度放牧:家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
3、过度樵采:实行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如太阳能等〕。
4、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
5、人为因素的根本缘由:人口增长快,人地冲突突出。
解决的根本措施:把握人口数量,进步人口素养,实行生态移民政策。
荒漠化的危害沙漠化对农业的危害特殊大。
每年4到5月正是春播季节,在沙漠化地区,往往是种子和肥料被吹走,幼苗被连根拔出,土壤水分散失,禾苗被吹干致死或被掩埋。
有的地方要反复补救,甚至误了农时。
沙漠化引起的草场退化,使适于家畜食用的优势草种渐渐削减,甚至完全丢失。
牧草变得低矮、稀疏,产量明显降低,草场载畜才能大为下降。
沙漠化造成河流、水库、水渠堵塞。
黄河年均输沙16亿吨,其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漠化地区。
全国每年大约有5万多公里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
土地荒漠化概念
土地荒漠化概念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遭受损害的程度逐渐加剧,越来越多地区正在面临土地荒漠化(land desertification)的问题。
今天,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联合努力才能解决。
土地荒漠化概念指的是指,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现象,大片的土地被弃置,地表有改变,植被减少,导致土地无法再次恢复原状,甚至出现水源短缺,沙漠化等现象。
土地荒漠化是一种环境恶化的根本性原因,严重的土地荒漠化也可能导致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有了越来越多的土地荒漠化,人类的生活将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包括过度剥离,滥用植物、畜牧及放牧过度等;另一方面是自然因素,包括自然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要抑制土地荒漠化,国家首先应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以提高社会公众认识环境问题,让他们有能力对抗环境恶化的力量;另外,国家应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如禁止土地滥用和过度剥离,建立环境保护区,改善土地管理体系,减少人为破坏活动等;其次,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全球研究,维护生态平衡,抑制土地荒漠化;最后,国家应加强研究和技术开发,以突破技术壁垒,努力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减轻自然以及人为活动对土地的损害。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非常严峻,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那么人们将会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让生态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整个地球的生
态系统都将受到极大的影响。
因此,世界各国都应联手共同应对土地荒漠化问题,以维护地球的生物多样性,保障全球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 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内 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阿拉善地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达 木盆地、河北省坝上地区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地 区等地,沙化地区平均增加4%以上。由于风沙 紧逼,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 “生态难民”。搜索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 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 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 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 人口达1.7亿。
土地荒漠化、沙化的危害主要表 现为: 1、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Leabharlann 这项工程,根据我国国情,采取民办国助形式,实行群 众投工,多方集资,自力更生,国家扶持为辅的建设方针 ,走一条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护 林建设之路。 • 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造林中重视依靠科学技术。我国 在“流动沙地飞机播种造林”、“旱作林业丰产”、“窄 林带、小网格式农田防护林网”、“宽林网、大网格式的 草牧场防护林网”和“干旱地带封山育林育草”五大难题 的研究及其有关新技术大面积推广,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并取得很大的经济效益。 • 到1995年,完成人工造林18.1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 率由原来的5.05%提高到8.28%,12%沙漠化土地得到治理 ,其中有4万多平方公里“不毛之地”变成森海。三北地 区有1/3的县农业生态环境开始走向良性循环。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 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 力下降。据采样分析,在毛乌素沙地,每 年土壤被吹失5〜7厘米,每公顷土地损失 有机质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 斤,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3.9万公斤。 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 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 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 化肥产量的9.5倍。
土地荒漠化和沙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其危害及其 产生的灾害却是持久和深远的。它不仅对当代人产生影 响,而且还将祸及子孙。据专家测算,中国每年因土地 沙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40亿元,直接或间接影响 近4亿人口的生存、生产和生活。土地荒漠化、沙化不仅 恶化生态环境,衰退土地生产力,威胁江河安全,而且 加剧沙区贫困。2003年,中国重沙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仅 为中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与发达地区差距更大。
• 1.植树种草 • 2.采用工程措施防止荒漠继续扩大 • 3.开发新能源(因为很多地方荒漠化都是人们乱 砍乱伐造成的。人们之所以乱砍乱伐是因为砍柴 回家作燃料) • 4.采用农业技术提高粮食单产量(还有的地方乱 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所以提高粮食单产 量也很有必要) • 5.加强环境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