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语文教学中关注文本表达》

合集下载

关注文本表达,学习表达方法

关注文本表达,学习表达方法

关注文本表达,学习表达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在正确理解文本表达情意的基础上,揣摩、学习作者表达情意的基本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然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小学阅读教学只注重引导学生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意,而忽略了指导学生去体会、学习、运用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表达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表达是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关注文本表达,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导致尽管学生学了不少的课文,但总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是不高的现状。

基于《标准》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学习语言表达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注学习文本句、段、篇的表达形式小学低年段关注学习句子的表达形式,中年段重点关注学习句群、段的表达形式,高年段重点关注学习篇的表达形式。

1.一年级关注学习句子的表达形式(1)关注学习陈述句。

陈述句的基本句式是“谁做什么”。

①介入“怎样的”。

例如,我开心地去买东西。

②把”地点”介入。

例如,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③方位、地点前置(逗号、句号的使用开始渗透)。

④介入时间。

例如,谁在什么时候做什么。

⑤时间前置。

例如,什么时候,谁做什么(积累表示时间的词)。

⑥把时间、地点同时介入句子里。

例如,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⑦时间前置,把地点留在原位。

例如,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以上每种句式训练结合扩句练习把时间、地点同时介入句子里。

例如,谁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关注学习疑问句。

疑问句有三种形式:①疑问语气+疑问词;②疑问代词+疑问词;③“肯定+否定”表示疑问。

(3)关注学习感叹句。

感叹句的两种形式:①“感叹词(句首或句尾)+!”;②表示程度的语气副词(真、太)。

(4)关注学习祈使句。

祈使句的两种形式:①无主句,例如,禁止吸烟。

关注文本,深化文本

关注文本,深化文本

关注文本,深化文本作者:朱晓荃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4期摘要: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教学一直以来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一块内容,而其是历年高考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在考察学生理解、筛选与整合、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中关注文本、深化文本,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论述类文本;课堂教学;关注文本;深化文本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10-0058-0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文体类型有三种,即实用类,文学类和论述类。

但是在如今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明显更注重也更乏于文学类文本的教学,学生也不乐于此类文章的学习,论述类文本教学逐渐被边缘化。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中专题一“语言,存在的家园”和专题三“文明的对话”都以论述类文章为主,选文理性色彩太强,尤其是专题一中的课文对于学生来说专业太强,一般教师只选择《拿来主义》作为重点课文来讲解,而其余几篇文章的选择性非常大。

对于高中这一阶段的学生,需要逐渐培养他们的理性思维能力。

高考卷中的论述类文本选文侧重于论说文、文艺性文章,然而现阶段,学生总是无法提起对这类论述文章的学习兴趣,觉得“读不懂文本”,并且对该类型的答题技巧毫无头绪,平时积累不足,导致考试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得分不高。

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关注文本,深化文本,逐步培养其解读文本的能力。

1.关注文本,寻根究底论述类文本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等为主要内容,一般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

论述性文章是为了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观点,这就对学生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也就是浓缩文本和内化文本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握文章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由此可见,我们在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梳理行文的结构,概括重要概念内涵理解,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体会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态度。

语文教案二:深入阅读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语文教案二:深入阅读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语文教案二:深入阅读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2。

语文教育的目标在于让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在这一过程中,阅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深入阅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进而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深入阅读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

当我们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会经常领略到文中蕴含的信息和感受。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学习到文字背后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还可以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例如文化、历史、科学等等。

同时,通过深入阅读,我们还能够学习到如何使用更加丰富的词汇和语言,从而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和感受。

深入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当我们深入阅读时,我们不仅需要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还需要思考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这种思考能力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此外,深入阅读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我们去探索、尝试和创新。

深入阅读还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我们通过深入阅读学会了更多的知识并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我们可以使用更加生动、形象、恰当、准确的词汇来表达我们的观点和感受,从而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沟通。

深入阅读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

通过深入阅读,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鼓励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这些都是对于我们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帮助。

因此,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多读书的习惯,培养自己的阅读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启自己的知识之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关注文本表达领悟语言精妙

关注文本表达领悟语言精妙

关注文本表达领悟语言精妙作者:倪典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2021年第10期《母鸡》(统编本四年级下册)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与人教版教材相比,两个版本在同一单元中还有课文《猫》《白鹅》,单元主题也都是写人类的朋友——动物,而且编者还安排了老舍先生的两篇文章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但也有明显的变化,一是《母鸡》由原来的略读课文变成了精读课文,二是课文承担了具体的语文要素训练要求。

这样的变化乍一看是简单地把“略”字改为“精”字,其实两个版本教材最大的不同是编者根据课标要求在安排语文知识系列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也就是说即使是同一篇课文仍然安排在相同的单元学习,所处的语文知识系列位置和作用已经有了很大区别。

因此,在统编本教材中来教学《母鸡》一文,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在细读揣摩文本中,精心选择适宜的语言训练点进行品味、评析,以训练学生体会作家表达对动物情感的方法。

一、在梳理中把握课文内容每一篇精读课文的教学,都需要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进行。

《母鸡》一文的篇幅不长,不过六百余字。

老舍先生在文章里主要写了自己对母鸡平常生活中一些事情引起的情感态度,把母鸡生动的形象体现在字里行间。

老舍先生用来表达情感态度的文字,看上去都很朴实自然,没有那些能够作为好词佳句的语言运用,实在有纸短情长的特点。

那么在这篇独特的文本中,“纸短”是怎樣的?“情长”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需要深入文本之中进行认真梳理。

《母鸡》开篇第一句话是“我一向讨厌母鸡”,七个字的句子中,出现了两个重点词语。

“讨厌”一词鲜明地表达了对母鸡的情感态度,而且加上“一向”说明这种态度的形成不是一天两天偶然因素决定的。

不难看出,这第一句话就是纸短情长的典型代表。

接下来作者详细写出了自己讨厌的缘由:一是乱叫、怪叫,二是欺弱怕狠,三是喜好炫耀。

这样的理由中有一条就足以让人生厌,作者一下子列举了三条,当然完全可以说明母鸡作为一种常见的动物令人讨厌是情在理中的事情,并非个人偏好。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文本的表达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文本的表达方式

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文本的表达方式(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近几年,语文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更加理性的反思阶段。

我们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理想之路在何方呢?笔者认为,从偏重内容分析到关注文本表达形式,是语文阅读教学美丽的转身,是理性的回归。

一、语文教学的核心价值: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目前,纵观我们的语文阅读课堂,发现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更多关注文本的思想内容,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也总是把“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作为重要的目标来完成,而对和文本思想内容同样重要的表现形式却关注不够。

但是完整意义的阅读教学应该是文本内容和表达形式的和谐统一。

内容和形式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

文学作品的形式作为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包括两个紧密相联的方面:一是作品内容诸要素的内部结构排列方式,称为内形式,如炼字、遣词、造句、修辞等表达技巧以及记叙、抒情、说明、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一是与内容结构相关联的外部表现形式,称为外形式,如体裁、结构、详略、层次等。

对于语文阅读课堂来说,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即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还要了解有关语言的知识和表现形式。

那种只注重文本的内容分析,忽略文本的表达形式的教学,是有失偏颇的,是不完整的,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因此,只有把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才称得上是真正完整意义上的阅读教学。

二、语文教学关注文本表达形式的现实意义1.关注文本表现形式,是落实课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笔者认为:学生通过语文阅读学习,能掌握一定的文本表达形式方面的知识,并学会在实践中运用是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课标在不同的学段都提出了相关要求。

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第二学段)。

阅读教学关注文本言语形式策略谈

阅读教学关注文本言语形式策略谈
达效 果 , 高学 生语 言 感受 能力 。 提
者说—— ( 引读 上 面划 线的 句子 ) 师 : “ 字你仅 仅 感 受到桂 花香 吗 ?人 们 的幸 福 ) 从 浸” ( 是 啊 , 们 沉浸 在桂 花香 中 , 人 也沉 浸 在 无 比 幸福 之 中—— ( 再
读 上 面 划 线 的 句子 )
如 课 文《 花 雨》 有 这样 的句 子 :桂 花盛 开 的 时 候 , 桂 中 “
不 说香 飘+ 里 , 少前 后十 几家邻 届 , 有不 浸在 桂花 香 里 至 没
这样 , 学就 没有 教师 的繁 琐分 析 了 , 教 而是 引导学 生 对 词 语进行 揣摩 和 品味 , 出 了蕴 含 在字 里行 间 的情 感 。 是 品 真
生: 沁人 的桂 花香
存在 的十 分普 遍 的现 象 , 这也 是 当前语 文教 学效 率低 、 学生 语 文能 力进 步缓 慢的 重要 原 因。 那品 味哪 些言语 形 式? 怎样
品味 ?在教 学中 , 进行 了不 断地 探索 与实 践 。 我

来到屋 后 , 也 可以 闻到— 你 来到 河边 , 还 可 以闻到— 你
三 、 赏组诗 。 欣 推荐 阅读 。 定童 诗 约
这个 环节 主要 是让 学生 通过 小组 合作 , 尝试 运用 “ 出 读
住 哟 : 和儿 童诗 有个 约定 。 我
【 教学反思 】

发 现 、 出味道 、 出想 象 ” 读 读 的读 诗方 法来 读 懂诗 歌 , 且可 而 以用 自己喜 欢 的方式 进行 汇报 展示 。 学生 “ 兴盎 然 ” 或 诵 诗 ,
致的 表现 手法 却置 之 不理 。这是 目前 小学 语文 阅读 教 学 中
师 : 浸” “ 字让 你 感受到 了什 么? ( 花很 香很 香 ) 桂 师 : 啊 , 开 时节 , 乡简直 就是 一 个 香 气 四 溢 的海 是 花 家

关注文本的内在联系——文本解读一得

关注文本的内在联系——文本解读一得
瓣 儿 全展 开 了 , 出嫩 黄 色 的 小 莲 蓬 , 露
铺陈效果 ,同时锻炼 了学生语言的感
受 力 ,为 学 生 的语 言 库 添 积 新 的 语 言
实现 , 也就是说需要一个精读的过程。
三 、 读 —— 知 文 律 熟
材料 。 学生熟读 吮吸 的语言营养 , 如遣
词 用 句 、 鉴 句 式 、 仿 写 法 等 , 运 借 模 到 用时 , 所积 累 的语 言 自然 会 鲜 活 起 来 0
上做文章 , 才能顺理成 章地得 出“ 。 果”
二 、 注 文 本 前 后 的 递 进 关 系 关
1“ ” .我 站在天都峰脚下产 生 了怎
样 的 疑 问 ? 出示 : 爬 得 上 去 吗?) ( 我
在 小 学 语 文 课 文 中 ,一 个 文 本 的
递 进 关 系主 要 表 现 在 两 个 方 面 :一 是
往 往 出现 在 热 热 闹 闹 中 学 生 似 懂 非 懂 甚 至 一 头 雾 水 的 现 象 或 教 师 演 “ 角戏 ” 现 象 。 没有 把握 独 的 在
关于文本解读 , 多专家 师 许 教
有过精辟的论述 , 在这里 , 我想谈谈
关于文本解读 的一点体会 :关注文 本 的内在联系。一个文本 前后之 间 往往有三种常见 的关系 : 因果关系、 递进关系、 相同或相 对关 系, 文本 在
本 文 所 说 的 文 律 指 的 是语 言 文 字
运用规律 。 语文课程标 准》 《 在课程 的 基本理念 中提 出 “ 应该让学生更 多地 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 践 中掌握运 用语文 的规律 ”为践行这 。

有 的 还是 花 骨朵 儿 ,看 起 来 饱 胀 得 像 要 破 裂 似 的 。 教 学 时 , 学 生 充 分 诵 ” 让

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

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

语文教学要关注文本的“语文核心价值”作者:张胜辉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 2018年第9期作为语文教师,让我们先来追溯一下“语文”二字的起源。

语文,在清朝末年“废科举、兴新学”时被称为“国文”;“五四”以后,白话文兴起,小学“国文”改称“国语”,侧重白话文,中学仍称“国文”,侧重文言;解放后,叶圣陶先生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为“语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语文”。

我曾看过一篇文章,文章中提到张志公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对《岳阳楼记》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教学分析。

张先生是这样阐述的:《岳阳楼记》里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

我要一个学生讲讲这句话的意思。

他说:“这里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和伟大的抱负,不是斤斤计较个人利害,而是时时关心国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但是,范仲淹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的思想不能跟我们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相提并论……”我说,就只要讲讲这个句子的意思,先不必发挥这么多。

他重说了一遍,还是讲了一套大道理,无论如何也讲不出这个句子的意思来。

“先”怎么用,“后”怎么用,两个“忧”字有什么不同,两个“乐”字有什么不同,全句该怎样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都说不出。

学了篇文章,只能讲大道理,不能确切地理解文义。

张志公先生的这段分析,准确再现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病:一篇文章学完了,学生大多记住的是精彩的故事情节或者高尚的人物品质,而对课文中运用的精妙词语、形式多样的句式、精彩的段落等,却没有留下多少印象。

这样的学习,学生怎么能从范文中吸收与积累语言,在感受与领悟语言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语感呢?没有形成丰厚的语言积累和敏锐的语感,语言水平又何谈提高呢?2011 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关注文本表达 品析人物形象——以《两茎灯草》一课为例

关注文本表达 品析人物形象——以《两茎灯草》一课为例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两茎灯草》的教学为例,论述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品析人物形象的方法:抓住意象重复,感悟动作深意;紧扣情节重复,走进人物内心;利用认知冲突,品味独特表达。

【关键词】文本表达人物形象人物描写《两茎灯草》【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87-02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习作单元,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其中,《人物描写一组》和《刷子李》是精读课文,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习得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学会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表达。

因此,教师要以教材文本为例,让学生对文本描写人物的方法有一定了解,以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笔者以《人物描写一组》的《两茎灯草》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抓住意象重复,感悟动作深意所谓意象重复就是指文学作品中作者为了表达需要对故事中出现的特殊意象反复提及,以使其构成文学作品或明或暗的叙述线索,发挥促进人物形象塑造或者表明人物性格特征等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就这些意象重复之处,反复咂摸品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

以《两茎灯草》一课为例,文章虽然篇幅不长,可是关于严监生病入膏肓、弥留之际还不肯咽气、一直伸着两个指头的描写却采用了重复的描写手法,第一次是两个侄子猜测他的意思,接着是奶妈也猜错了,最后还是赵氏猜对之后他才咽了气。

这两个指头的描写意蕴丰富,不仅代表着严监生在临死前有未了的心愿,而且更是严监生吝啬的代名词,贯穿了全文,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读课文,读完以后想一想自己的脑海中出现了几幅画面,自己印象最深的画面是什么。

学生在汇报交流的时候一致认为自己读完小说之后脑海中最深刻的画面就是“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出两个指头”的画面。

在学生回答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文中关于两个指头的描写总共出现了几次,每次提到两个指头的时候严监生的具体动作是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表达形式

师: 看着填空, 好, 你能试着背一背吗?( 出示填空)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 面的一颗星 ,一朵云,想象到
— —


师: 茅盾为 什么不用这个 方法 来写这 部分 呢?这样 写不 那 是 更 具体 、 生动 吗?我们 再一 起 完整 地读 读 第七节, 更 想想作 者 为什 么这样 写, 谈谈 你 的体会 。

步步引导学生了 、 习、 解 学 感悟 文中的表达 形式 , 关注不 同的
表达 形式所产生 的表达效 果, 较好地体 现了语文教 学的本质。
两个案例的对比, 使我深深感到课文内容 不等于教学内
容, 语文课 堂不 是单 纯帮助学 生获取 语言信 息 , 重要 的是让 更 学生了解和 学习这些语言是 如何 传递信 息的。 教材是语 言的海 洋, 各种不 同形式 、 同风格 的言语 , 富多彩 , 不 丰 闪烁着作 者智 慧的光 芒。 些语 言是语文 教学 中最 宝贵 的资源 。 这 我想 , 我们 每 一 位教 师在教 学 中, 一定 要用好教 材这个 例子 , 在注 重 对语 言的背诵 积 累的基 础上 , 有意识 地引导学生去发现不 同的表现 手 法 , 会 不同 的表达 效 果 , 高学生 辨 词析 句、 解欣 赏和 体 提 理 运 用语言的能力, 这样才会使学生每 一课都 有新的增 长点。翻
第二次 教学实录 : 师: 为了表现 出这 小 小一方 的 空白是 神奇 的 , 者是 怎 么 作
写的呢?自己读 读、想想 。
的想 象 。 课文 第七 小节 的语言形 象 、 生动 , 用了 ̄ b、 运 4 b 比喻 的 b, - 修 辞方式 , 句式 工整又富有 变化 。 曾两次 教学此节 , 我 由于教 学 的关注 点不同 , 果明显不同。 效 第一 次教 学实录 : 师: 当夜晚 来 临的 时候 , 被 家长 逼着上 床去 “ 息” 透 你 休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关注文本 发展思维 促进表达教案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关注文本  发展思维  促进表达教案

关注文本发展思维促进表达教材分析《蜘蛛开店》一篇语言生动、具有思维价值的童话故事。

讲述的是一只蜘蛛开了三次编织店,从“卖口罩”改成“卖围巾”,再改成“卖袜子”。

蜘蛛思维简单、考虑问题不全面、害怕困难,导致了开店的不成功。

故事三个部分情节类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语言生动,学生兴趣浓厚。

文本的结构清晰,适合培养学生建立逻辑思维。

纵观部编版二年级上下册教材不难发现,从上册开始,编者就有意安排“讲故事”的训练点。

《小蝌蚪找妈妈》中引导学生先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再借助图片讲故事。

《大禹治水》引导学生借助相关句子来讲故事。

本课的课后题中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讲故事。

教材编者意在逐步培养学生讲故事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首先,我采取了观察法,发现本班学生在识字方面伴随着识字量的加大,在平时练习册和单元试卷中,很容易混淆形近字。

在学习本课生字“商”,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和哪个汉字相似。

鼓励学生用字理法来记住“商”字内部“八口”的特点。

在教学第一课时的课后小调查中显示,学生喜欢这个童话故事。

但是对蜘蛛形象特点理解浅显,没有抓住重点。

这节课将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抓重点词句等方法,感受蜘蛛的想法和情感变化,从而深刻理解课文。

二年级下学期是小学低年段向中年段的跨越区。

在班级中开展的“成语故事”的活动中发现:学生有了一定的表达能力,但是语言不生动,逻辑不清晰,很难有大段的通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理解。

我将针对学生的真实需要,依托童话故事的特点,引导学生建立逻辑思维、在情景去表达,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中年级段的语文学习。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 复习课文中的词语,学习、书写生字“商”。

2. 借助插图、抓重点词句,学生感受蜘蛛形象特点。

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 根据故事提示图,学生小组合作讲故事。

展开想象,改编故事。

教学重点:借助插图,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蜘蛛形象特点,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彰显语文课程本色——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彰显语文课程本色——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

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彰显语文课程本色——例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摘要:新课标下,语文课程被定义为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运用”一词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出现了40多次。

可见,培养“语用”能力是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根本。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运用一、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小学语文理事会崔峦理事长曾在2010年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上就大声疾呼“语文课要和内容分析说再见”。

大部分语文老师都知道课文只是个例子,语文课要“教语文”不要“教课文”。

但由于受到教学习惯的影响,当前仍有部分语文课是“教课文”,教学目标主要指向课文思想内容的讨论。

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的往往是课文思想内容或人文情感,对文章的语言特色知之甚少。

对此,老师们需更新教学理念与模式,站在语文课程的角度,关注语文的表达特色,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让语文教学的本质得以回归。

二、确定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内容的依据(一)依托于文体特点。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是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样式或类型。

不同文体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独特的表现形式。

作家在写不同文体的文章时,往往运用的是具体的文体思维来进行创作的。

纵观小学十二册的课本,所涵盖的文体类型很丰富,有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有小说、散文、说明文、诗歌、说理文、童话和剧本,还有非连续性文本等等。

因此,教师在解读教材时,就要有强烈的文体意识。

不同的文体,开发出的语言形式也是不同的。

叙事性文体,教学时可以关注细节描写的生动形象性;写景文章,可以关注语言的优美;诗歌,应该关注语言的精炼和韵律;说明文,侧重关注说明方法和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

根据文体特点来选择语言训练,就能有效的实现用课文教语文。

(二)依托于学段目标。

同一类语言形式,不同学段训练的侧重点不一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的学段目标与内容是老师们挖掘言语形式的重要依据。

关注文本细节,披文入深情

关注文本细节,披文入深情

关注文本细节,披文入深情作者:王超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20年第7期王超王超,江苏省睢宁县李集中学教师。

阅读教学中关注文本细节,就是在寻找文本中潜藏和隐藏的一粒粒明珠。

如能将其串联起来,就能得到璀璨夺目的“项链”。

这样的一粒粒明珠和一串串项链,既彰显出文本内容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价值,也彰显了教师作为文本解读者个性化的解读能力。

而文本细节的捕捉和发现并非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总有蛛丝马迹可一窥其径。

一、捕捉细微变化中的细节暗示如果说文本本身是一种传达作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密语”,那么关注文本细节,特别是细微变化处的细节,就是解开这种密语的“密码”。

通过捕捉和发现细微变化处的细节就能直抵文字的“内核”,也能直达通往作品人物和创作者内心世界的“渡口”。

而文本内容的呈现,其语言文字在物理空间的排列上常以静态的面目示人,但这种静态的文字并非是固定的、死寂般的,本身也蕴含和生成着动态,特别是在情感或审美空间的表现上。

在平静的“文字湖面”上,一点涟漪的波澜变化处,便是作者用心经营处,用意着力处。

教师不可忽视,不可麻木,否则宝贵的文本资源和教学资源都会双双流失。

对细节麻木不仁,是不称职的表现。

如小说《品质》中写道,主人公格斯拉先生所制之鞋,其鞋品优,从事之业,其人品优,但最终其命运悲。

即不变的是人品和鞋品,变的是命运,经营惨淡以至于饿死,这种悖论让人深思——对时代,对人性。

而文中表现其命运变化的细节颇多。

从环境细微变化上:原本店铺是两间,后来缩成一小间,最后连店铺上的姓氏也不见。

从人物细微变化上:原来是红胡子再到白胡子,且头发微红,到最后头发稀薄。

其手指也从以前动作的敏感到只能迟缓地摸着等。

如此的“三好男人”(手艺好、产品好、人品好)却最终走向死亡不能不令人动容和深思。

这不仅是一个行业的残忍,也是一个时代的残忍,让美的“品质”最终走向了毁灭。

类似的细微变化处的细节在其它文学类文本中俯拾皆是。

关注文本语言 体会散文特色——以部编教材回忆性散文教学为例

关注文本语言 体会散文特色——以部编教材回忆性散文教学为例

关注文本语言体会散文特色——以部编教材回忆性散文教学为例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只是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

回忆性散文在语言表达上呈现出强烈的个性特征,以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感。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不少回忆性散文。

在回忆性散文教学中,教师从语言层面引领学生感受回忆性散文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深刻理解与体会,把握文本的独特经验,理解文章所要传递出的丰富的人生经验与细腻的语文经验,真正把握回忆性散文的特质。

一、关注文本矛盾,感受散文语言特点回忆性散文中常常会有一些看似矛盾的语言表达处,这些矛盾之处往往蕴含着作者深切的情感体验。

教师从文本矛盾处展开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蕴含情感的理解与感悟。

(一)语义上的矛盾有些回忆性散文在前后语义中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不是作者创作上的漏洞,而是可以让学生破译作者独特情感的密码。

教师从文本语义矛盾处展开教学是散文教学的应有之路。

如在五年级上册《桂花雨》一课中,课文中母亲说了这样一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里院子里的桂花。

”课文中先回忆了作者小时候摇桂花雨的情景,在课文结尾处写到在她念中学的时候,全家来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花开时香飘十里,可是母亲却说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杭州的桂花与一开始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描写“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对比,无疑是杭州的桂花更香,可是母亲却说比不上,这明显与作者的描写不符,很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

教学时,教师引领学生从文本矛盾处探究母亲这样说的原因,可以使学生明白母亲看似与事实完全不相符的矛盾结论,实则隐含着作者对故乡、对童年深深的思念之情。

散文中的语义矛盾并不是文章的错误处,而是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有意为之,教师引导学生就文本语义矛盾处探究,可以促进学生对散文主旨更好地体悟。

关注文本细读 成就有效课堂

关注文本细读  成就有效课堂

关注文本细读成就有效课堂长兴县洪桥逸夫中学吴卫建【内容摘要】通过文本的细读,我们可以发现很多内容上的“意”,也可以揣摩出不少言语上的“形”。

这样的细读,是一个发现文本教学核心价值,成就有效课堂的过程。

本文从文本细读的前提、策略、功能三个方面,结合详实的案例论述文本细读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文本细读前提策略功能有效课堂时下的初中语文教学正“乱花渐欲迷人眼”,有很多的语文教学主张——诗意语文、简单语文、深度语文、生命语文、情境语文等。

真正的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怎样的语文基础呢?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教师没有细读文本,没有自己的感受,就不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本细读是对于语文教师来讲,是文本阅读的极好方式,是文本阅读的良好态度,也是引导学生阅读的优秀语文教学方式。

本文拟从文本细读的前提、策略、功能三个方面,结合具体的课例谈谈文本细读对于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文本细读的前提——多读文本朱熹说:“大凡读书,须是熟读。

熟读了自然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

”这是读书人的切身体会。

这些话同样使用于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多读文本,才能引领学生真正走进作品,走进人物,走进作者。

教师在上课之前应该对教材进行原汁原味的解读,第一是进行本我阅读,教师以自己的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生活阅历,从结构主旨到语言,仔细地研读课文,读出文章的好来,也指出其不足。

第二是换位阅读,它指教师要洞悉学生在阅读过程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确定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2008年浙派名师语文课堂教学展示中来自宁波的刘飞耀老师执教的《皇帝的新装》为我们很好的展现了细读文本,多读文本的教学过程。

1、请默默地阅读课文,读完后用一个词写下你读后的感受。

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荒唐、昏庸、可笑)2、本文中有一个词用了多次。

“都”在本文中使用了共十八次,请大家再从头至尾地读课文,看看作者这样处理的用意是什么。

关注言语表达 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

关注言语表达 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

关注言语表达点亮思辨课堂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例谈一、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成为能够思辨、表达和处理信息的人才。

而语文课程中,阅读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因此,本文展开对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的探讨,以及实现思辨性阅读的方法。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定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即通过阅读,使学生从多角度、主观、客观、对比等方面进行思考,从而提高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思辨性阅读旨在促进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性表达。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判断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面临着大量的信息,如何正确有效地获取信息并进行思考,就尤其需要思辨性阅读来帮助学生,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本的主动理解、理性思考、判断和表达能力。

通过思辨性阅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策略1. 主动理解策略主动理解便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去阅读,而是要在阅读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建立自己的连锁思维,去理解和为所欲为。

主动理解策略即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经验、现有的知识和思考去建立复杂的认知。

如学生可以通过构建图片、碎片的引发、以及提出问题等方式来增强自己对文本的认知。

2. 对比分析策略对比分析策略即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新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获取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这样一来,学生将不仅仅是单纯阅读,而是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性思考。

例如,学生可以将现实生活和文本的情节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

3. 主观表达策略主观表达策略即是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对文本的感想,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本,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关注文本朗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注文本朗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法。
什么造成 了塞特凯达斯瀑 布的枯竭 ? 学生 的心灵
在对 比朗读 中经历 了一次 涤荡 : 我们要 爱护 环
策 略三 : 关注文本语言 , 实现重点 朗读 朗读是培养语感 的手段 。教学 中 , 我们应找
教材是一个 多样 的范本 , 课文各具 特色 。在 境 , 再也不能让这样 的悲剧重演 了 !
别扮演小野猪 、 小象 、 小袋 鼠进行表演朗读 , 学生立
即情绪高涨 , 朗读感 情充沛 , 表演活灵活现。
配 乐读 。《 九寨沟》 用生动优美 的语言描绘 了 教学 中 ,我 引导学 生前后 照应起 来重点朗读 , 让 奇丽美妙的 自然景观 。 教学中, 我选择舒缓带有雀 他们发 现在重 点准备一 个故事 的基础上举 一反 鸣流水 的音乐带同学们人 隋,同时出示 “ 雪 峰插 三即可 , 做到事半功倍。 云” “ 古木参天” “ 平湖飞瀑 ” “ 异兽珍禽” 等图片带他 们入景 , 让这人间仙境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 。
赛龙舟 , 放烟火 , 直到深夜 , 句式整齐 ,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和标点符号想象人物当时的 们唱歌跳舞 , 神态、 动作、 心情 , 然后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 。 学生在 读起来 朗朗上 口。教学中, 我将语句重组成诗的格
角色彭 直的作用下 , 加深了对 人 物特征的理解 。
式, 指导学生以诗的节奏朗读。诗的节奏让学生更
表 演读。《 三个小伙伴
充满童趣 、 情境 好地张开想象的翅膀 , 使他们在轻吟浅唱中细细地 前后 照应读。《 猴子种 果树》记叙猴子跟乌 鸦、 喜鹊 、 杜鹃之 间发生 的故事 , 情节基本 相似 。
性很强的童话。初读课文后 , 我让学生戴上头饰分 触摸语言的脉搏 , 体悟人们 的快乐心情。

周胜华 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周胜华 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一)全面解读,充分挖掘
这其中尤其要重视以下两点:
1、 关注文体,把握文体特点。
叙事,我们要关注情节、结构、人物; 写景,我们要关注画面、情感、顺序; 诗歌,我们要关注意象、情感、韵律; …… ……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一)全面解读,充分挖掘
这其中尤其要重视以下两点:
三、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1)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
第一学段:体现“三落实、一适当”
把初读落到实处: 确保人人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
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识字、写字是本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
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要关注词语、句式、篇章的背诵和积累;
案例: (薛法根 江苏)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1、精妙传神的字眼、内蕴丰富的词句
互动三: 细读的关注点落在哪个词上?
我是个出名的调 皮蛋,经常变着花样 刁难姥姥。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1、精妙传神的字眼、内蕴丰富的词句
互动四: 哪个字最有情味儿?
把理解定位在适当程度: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感知课文 内容,大致领会课文蕴含的道理或情感。
二、教学中如何关注文本的言语形式
(二)慧眼识珠,精心选择
(1)联系课标,以学段目标为导向。
第二学段:体现 “两个关注”
关注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关注“学习、体会、归纳”: 学习默读、略读、批读; 体会关键词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归纳叙事性作品的主要内容。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以《雾凇》为例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以《雾凇》为例

关注文体聚焦表达——以《雾凇》为例戴顺芳【期刊名称】《陕西教育(教学)》【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1页(P103)【作者】戴顺芳【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正文语种】中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可见,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还应引导学生学习文本表达方式。

教学中教师只有增强文体意识,关注文本特征,课堂才会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儿”。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课标”精神,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表达呢?笔者认为在阅读中学习表达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文体意识,要做到关注文体,聚焦表达。

文体是教学文本的表达范式,是文章形式特点的规律性要求。

在阅读教学中依体而教,语文教学才有“语文味儿”,才能避免“泛语文”“滥语文”甚至“非语文”的现象发生。

由于文体不同,我们选择的教学策略、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就不一样。

《雾凇》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了雾凇的奇特美丽以及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这样的文章与学生之前学习的记叙文、说理文在表达方法上显然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一开始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将《雾凇》与《说勤奋》《九色鹿》进行比较,看看三篇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样学生在比较中初步认识了说明文的特点。

接着通过理清这一环节,学生知道课文第一部分写了雾凇的奇特美丽;第二部分写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及过程;第三部分写了人们观赏雾凇的感受。

这样的梳理,学生体会到了《雾凇》的整体构架、内容上的组织和安排。

由此可见,教学中我们不应急于进行内容分析,应在教学前关注文体,明确文本的教学价值,课堂上引导学生把握文体特征,这是教学的第一步,因为没有文体,阅读写作便无章可循;没有文体,阅读写作也不得要领。

每篇文章都有作者匠心独运的设计,不同的文本有不同的谋篇布局:或讲究前后呼应,或巧设悬念,或构思新奇,或结构严谨。

精巧的谋篇布局是言语形式的综合体现,是最具语文性的内容之一,阅读教学必须高度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关注文本表达,设计有效教学环节
xxx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的思路就是我们的教路,我们在解读教材时,要充分关注作者的思路、遣词造句的方法,分析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从而制定教学目标,确定训练重点。

本学期,我们语文教研组就开展了以“基于阅读情境,充分关注表达,提升语言素养”为主题的研讨活动。

根据这一主题,我在教学《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一课时,做了以下的教学设计及训练。

一、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每一篇文章都有写作思路。

当它作为语文材料的时候,能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传递信息的方法,即遣词造句、布局谋篇、表情达意的方法与方式。

本文作者由“热爱生活”入手,围绕“偏爱”一词,介绍了一个个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通过“进馆、选书、读书”的一个个小镜头的描述,描摹了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对学习的热情和知识的渴求,阐明了作者偏爱图书馆小镜头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文明社会风尚的赞美和热爱。

二、了解作者的谋篇布局。

本文结构典型,构思精巧。

开头直抒胸臆——“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结尾以问作答——“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中间2-5自然段,由“面”及“点”,层层推进,描写了一组组令作者难以忘怀的小镜头。

文章2、3自然段采用局部借代整体的写法侧重于“面”的描述——进馆之人多,选书之心切,拿书之轻微。

第4自然段承上启下,由“骚动”到“平静”,人们“沉醉”在书的海洋里。

第5自然段则通过细节致力于“点”的刻画——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几个还没识字的孩子,很具代表性。

三、关注文本的表达方式。

本文作者重在将一个个观察到的小镜头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主要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

第2、3自然段是场面描写,从发型和鞋子种类的描写中,读者仿佛看到了人们争先恐后涌入图书馆的场面;又从各式眼睛
和手的描摹中,将人们选书、拿书的情景一一再现。

【教学片断】:
一、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进馆的人多。

1、读读第2小节,找出描写人多的词语。

2、理解词语:争先恐后。

体会人们进馆时心情很迫切。

3、朗读指导,读出短、急、快的语气。

4、从“各种各样“一词谈谈进馆的人有哪些特征,并了解他们的职业、年龄、性别、身份也各不相同。

5、抓住“宽敞”和“拥挤”这一对意思相反的词语,说说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学习第3自然段,谈谈感受。

1、朗读第3段,找关键词,谈谈自己的理解
2、说说写作方法的特点。

3、朗读指导,选书的迫切之情,拿书的小心谨慎之意。

【设计意图】在文章的2、3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抓住了人们的局部特征进行略写,语言简短,节奏明快,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使学生对作者的表达方式有所感知,同时进一步感受作者在选材组材方面的特点。

三、学习4、5自然段,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

1、自由读第5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介绍了哪些人?
2、用4字词语形容人们读书的样子。

3、学习梳披肩发姑娘的句子。

▲梳披肩发的姑娘
通过神态、动作、外貌三个方面来描写她读书很专注。

4、初步学习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5、根据要求,合作学习其他三种人物细节描写的内容。

▲戴眼镜的小伙子
理解“伏案疾书”、“皱紧眉头”词语的意思。

(体会小伙子读书的专注)
▲戴老花镜的老人和孩子。

(了解作者抓年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6、师生配合读第5小节,从作者的描写中,你感受到这是一群怎样的人?【设计意图】第5小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先采用“扶”的方法,教会学生通过“朗读句子,找关键词”的方法,感受人们读书专注的特点,知道作者抓住了人物细
微的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的形象。

初步认识“细节描写”。

接着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模式下,用刚才学过的方法,找找关键词,感悟图书馆浓浓的学习氛围。

四、循序渐进,学习表达的基本技能。

表达的方式除了诠释性表达,还有技能性表达。

文本提供情境,使表达的指向更为明确。

表达的内容是相关情境的丰富和解释,其包含着读者的理解、体验和感悟。

《图书馆里的小镜头》是一篇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模仿遣词造句技巧的佳篇范文。

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明白作者如何细心地观察生活,捕捉镜头,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一写生活中的一些小镜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又使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更加深刻,无形之中把作者的写作技巧化为己有。

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小镜头,出示几张图片,学生可以写图片上的小镜头,也可以自己从生活中去找。

学以致用,把学到的写作方法通过操练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教学时要关注到文本表达,侧重学生的语言感受力和表达力的训练;用智慧捕捉到文本中的训练点;在教学中结合不同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语言能力的训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