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2)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
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工作目标1.深入解析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概念与特点: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核心特征之一。
本文旨在深入剖析计划经济的内涵,阐述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以及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优势。
2.探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实践与发展:本文将回顾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在计划经济实践中的经验与教训,特别是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发展历程,分析计划经济在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在不同历史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3.展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发展前景: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借鉴和发扬计划经济的优点,创新计划经济体制,使之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工作任务1.收集与整理相关理论与实践资料:为了确保文章的深度与广度,需要广泛收集和整理国内外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计划经济在实践中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
2.分析与评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成效:通过对计划经济在资源配置、社会公平、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效进行深入分析,提炼计划经济的优点和不足,为后续的探讨提供实证依据。
3.撰写文章并按期完成:根据工作目标和任务,撰写一篇具有深度和广度的文章,确保内容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请注意,内容是根据您的要求生成的计划,具体写作内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如有需要,可以随时联系我进行修改和完善。
任务措施1.深入研究理论基础: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基础深厚。
我将系统地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计划经济的经典论述,以及列宁、斯大林等领导人的理论发展,以此来把握计划经济理论的精髓。
同时,也将关注当代学者对计划经济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以期在文章中展现计划经济理论的发展脉络。
2.实证分析历史经验: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计划经济历史的深入分析,尤其是中国的计划经济实践,我将探讨计划经济在实际运行中的成效和问题。
第八章_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案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画龙 点睛之笔
▪ 镜头一:凤凰涅槃
▪ 回眸“煤都”抚顺,作为闻名全国的老重工业城市,国有企业何其辉煌,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荟萃于此,阵容强大,堪称浩浩荡荡, 八面威风。曾几何时,这座城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百分 之90以上。可是,曾经那么辉煌的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袭来时, 仿佛突然失去了“武功”,由于体制机制等诸多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 约有百分之70亏损,许多国有企业濒于破产倒闭的边缘。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中国 美国
钢铁产量 煤炭产量 发电量 15.8万吨 3200万吨 43亿度
工农业总产值 100亿美元
8772万吨 2.2亿吨 2800亿度 2800亿美元
一、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二是从主观认识来看, 当时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 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 征,因此,实行计划经济体 制也是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 必然产物,在理论上不会去 探索实行其他的经济体制。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案例1 话说计划经济
▪ 镜头一:红铜大旅行 ▪ 在沈阳市区的一条普通马路上,路的一边是生产铜的
沈阳冶炼厂,路的另一边是需要铜的沈阳电缆厂。由 于隶属关系不同,这两家企业竟被一条紧紧30多米 宽的马路割断了近40年。时任沈阳冶炼厂厂长的王 宝安说:“马路对面就是沈阳电缆厂,它是用铜的大 户,我们是产铜的大户,但是当时来看,在20世纪 80年代中期的时候,他不能直接上我这儿买,我也 不能直接卖给他,他买电解铜需要到南方去,到几千 里以外。大概运费起码每吨增加四五百块钱。造成一 个红铜大旅行。”时任沈阳电缆厂副厂长的刁成山说: “不是我们不去他们那儿买,也不是他们不卖给我们。 一个是。我们归机械部管;他们归冶金部管。我们用 的原材料呢,是机械部调拨给我们的。当时是计划经 济,因为计划呢,任务国家给下,原材料国家给调拨, 所以说,企业和企业直之间根本不存在直接对话。”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练习答案
第八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答案一、填空题:1.社会主义能够搞市场经济的重大理论问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5.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6.经济;法律7.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8.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社会9.资本组织形式;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论‛;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二、单项选择题:ADCBA CAAA三、多项选择题:1.ABDE 2. ABCD 3. ABCD 4. AC 5. ABCE 6. ABCD 7. ABC 8. BCD四、辨析题:1.答:此命题不正确。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
(2)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同时富裕,是有先有后的富裕。
必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3)因此,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辛勤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非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的,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2.答:此命题不正确。
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但并不排斥计划机制的作用。
计划和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都是经济手段,而且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相互补充。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市场与计划优化组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更好地发展生产力。
当然,计划和市场作为两种调节手段,其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
3.答:此命题不正确。
(1)改革开放以来,变单一的公有制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了所有制结构,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2)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0多年来,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公有制经济在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主体地位。
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什么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2011-04-13 13:29 提问者:664966745|浏览次数:1328次我来帮他解答满意回答2011-04-13 13:33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及其改革第一节社会主义运动的由来和发展一、社会主义运动的由来(一)“社会主义”的来源1、“社会主义”一词来源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后,“社会主义”则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三)早期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领导的第一国际)1、1848年欧洲革命的历史经验2,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程(一)19世纪70年代至19世纪末(二)20世纪初至30年代中期(三)30年代后期到1949年(四)从50年代开始到当代三、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简述(一)议会选举上台执政,百年梦想变成现实(二)越、老、古:搞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已成共识(三)拉美:左翼纷纷上台执政,社会主义思潮激荡第二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苏联,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苏联建国后的特殊国情下形成的。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一)自卫战争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期间,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经济政策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一,粮食摊派制。
十月革命胜利后马上颁布了土地法令,废除土地私有制,禁止土地买卖、出租和抵押。
全部土地、地下资源和水域收归国家所有,免除了农民的一切债务,农民无偿获得土地。
1918年,为了战时需要,打击富农和投机倒把分子对粮食收购工作的破坏,决定实行粮食垄断制。
粮食的收购与供应统一由粮食人民委员会经营,农民的余粮必须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为了保证前线和后方的起码供应,1919年苏维埃政府实行粮食摊派制。
国家确定粮食最低需要量,然后逐级分摊直至农户。
第二,加快所有制改造。
毛概整理第八章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1、形成计划经济原因:(1)客观条件:国情,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现代工业很少。
(2)主观条件: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3)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我们示范效应2、计划经济的意义:积极意义:计划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能够集中主要力量开展工业建设,比较迅速的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弊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忽视价值规律;平均主义严重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最先从理论上思考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的人——邓小平20世纪80年代初,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社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1992年,江泽民在中央党校讲话上首次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1,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两者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2,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是中性的3,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的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再认识
对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再认识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计划经济"到今天几乎不复存在。
但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仍然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基础,对中国的国民经济的建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从而开发和繁荣地区,以及实现更高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
首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有助于减少经济资源的某种偏向性分配。
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财政负担重新分配,实现经济社会改革和政府投资,从而营造出一个公平的市场环境。
此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有助于减少长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持续性的基础和结构。
其次,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能够引发企业的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创新,并促进企业的自主发展。
因此,政府对企业的监管应不失之间,既要保护国家的基本利益,又要允许企业自由开展活动,实现共同的繁荣社会。
此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有利于拉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咨询、分析、预算、审计、统计等,也可以作为衡量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设定的重要参照系。
同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也能够解决资源枯竭的问题,指导有关部门的资源分配,从而达到节约开支、节省资源的目的。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推动经济发展、确保公平分配、为整个社会提供持久基础和结构、改善贫富差距、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重新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建立起制度优势,实现快速、持续、和谐、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参考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B3. C4. C5. B6. A7. A8. D9. C10. C11. B12. D13. A14. B15. B16. B17. C18. C19. D20. D21. A22. C23. D24. B25. A26. C28.D29.C30. B31. C32. A33. D34. D35. A36. D37. D38. C39. A40. A41. B42. C43. B44. A45. B46.A47.C48. A49. A50. B51. C52. D53. B54. D55. B56. D58. A59. A60. D61.A62、D63.D64.A65.B66.C67.C二、多项选择题1. ABD2. ABC3. AB4.ACD5.ABC6. ABCD7. AC8. ABCD9. AD10.ABCD11.ABC12.ABCD13.ABC14.ACD15.BCD16.ABCD18.ABCDE19.BCD20.ABCD21.BC22.ABCD23.AD24.BD25.ABDE26.BCD27.ABC28.ABD29.ABCE30.ABCD31. ABC32. ABC33. ABCD34. BCD35. ABC36. ABCD37. ACD38. CD39.ABCD40.ABCD41.ACD42.BCDE43.ABCD44. ABCD45. ABCD46. ABCD48.ABCD49.ABCD50.ABCD51. ACD52. ABCD53. ABC54. ABCD55. ABCD56. ABCD57. ABCD58.BD59.ABCD三、简答题1.答:(1)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认为它们都是经济手段;(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3)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八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_OK
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应比较灵敏的优点,促 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2021/7/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版)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教
材
8.1 市场经济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在所有制结构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教
材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14
实现计划与市场的优势互补,要求从计划与市场的 内在统一上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作为经济手段, 计划和市场的作用都是覆盖全社会的,调节经济活 动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的范 围和目标的一致性,决定了计划与市场对经济活动 的调节作用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交叉渗透和相辅 相成的。一方面,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整个经济运行都是围绕着市场展开的,计划的制订、 实现和检验要以市场为基础;另一方面,市场机制 又是受国家宏观调控的,计划要引导市场、培育市 场和调控市场,市场必须接受计划对其导向、校正、 补充和规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着计划与市场的关 系问题,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从渐进到突破不断深化, 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2021/7/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二版)
教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重点教
材
8.2 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9
在经济运行中把计划与市场结合起来,是建立在社 会化大生产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
2021/7/3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不平衡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 应
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1、改革开放前,取消非公有制经济; 2、改革开放初期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作补充; 3、党的十四大把以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
3、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既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 的不足和缺陷
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
宏观性 长处:宏观调控 缺陷:微观领域
(2)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长处:微观领域 弱点:宏观领域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为主 体,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典型形式:
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
第一阶段
扩权让利,重 点是调整国家 与企业的责权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 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 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方式。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关系 决定
反作用
(三)我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条件
客观条件:
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HOME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毛概整理笔记(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经济体制选择的历程:计划经济(1949-1978)——→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78-1984)——→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4-1992)——→市场经济(1992-至今)。
(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为什么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①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说明我们的计划经济不适合我国的发展。
※注: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病:a.形式单一,限制、排斥甚至消灭非公有制经济;搞大而公大而全,由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浮夸风共产风跑步进入共产主义b.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c. 高度集权政企不分,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 分配上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
②从理论上说,计划经济适合战争年代或者战后恢复期,还有就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阶段。
③我们国家搞社会主义逾越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发展,但是不能逾越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被认为是目前最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式。
⏹市场经济-------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级阶段和完备形态◎商品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产品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一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劳动力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二阶段)△市场经济(产权商品化为特征的第三阶段)市场经济又分为:⏹古典的(或自由的)市场经济(完全靠市场调节)⏹现代的市场经济(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相结合)(市场经济优点:低成本,高效率,有效配置资源)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必然性:a.社会主义还存在社会分工b.还存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不同利益主体c.还存在多种公有制形式所以,我们要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要通过市场经济的发展来解决初级阶段的问题,完成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优越性。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市场作用的增强,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 的提升。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度保持在两位数的高位, 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同时,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取 得了巨大的成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
虽然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但是还需 要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国政府 在随后的几年里,继续推进经济 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市场的决 定性作用,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 发展
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这个目标 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改革措施。例如,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中国开始 逐步放开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限制,允许外资和私人资本进入一些原来由国有企业垄断的领域。在价 格体制方面,中国开始推进价格改革,逐步放开对商品价格的管制。在财税金融方面,中国开始实 施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金融体系。在外贸、外汇、计划、投资、流通等方面,中了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了 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也 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
Thank You
感谢观看
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得中国的经济体制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型。到21世纪初,中国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3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增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开始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政府逐步放开 了对市场的管制,允许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 挥基础性作用
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
复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的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经济计划与市场调节一直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中常用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应该如何进行规划与调节。
本文将通过回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讨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和市场调节两种不同的手段,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
一、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计划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计划来统一和调节经济活动的一种方式。
它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社会主义经济计划必须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之上,即国家掌握主导地位,通过计划来统一调度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
2. 高度集中和有计划性:经济计划应当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有计划性,以确保国家能够全面掌握经济运行的情况,并预测和调整未来的经济发展。
3. 均衡发展和优化配置:经济计划应当追求各个领域的均衡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 综合平衡和可持续性:经济计划需要在宏观和微观水平上进行综合平衡,以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
二、社会主义经济计划的实施方式社会主义国家在实施经济计划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方式和手段,包括:1. 预算计划:通过编制国家预算,明确各项经济指标和目标,并将其分配到各个部门和单位,以指导和调控经济活动。
2. 分配计划:通过对资源的统一安排和分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分配公平,同时避免浪费和不正当的分配。
3. 产量计划:通过制定生产计划,统一规划和调配各个生产部门的产量,确保产品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
4. 价格计划:通过国家对价格的调控,指导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调整,以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社会公平性。
三、社会主义市场调节的基本原则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逐渐引入市场机制来进行经济调节。
在市场调节中,仍然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 支配地位转移和掌握:国家要转变角色,由计划经济主导转变为市场经济主导,通过引导市场机制的发展来掌握资源配置的决策权。
毛概第8章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4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 第一,在整个社会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是主体。 第二,在公有制经济内部,按劳分配是主体的 分配原则。 第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以按劳 分配收入为主。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就是按 生产要素分配。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以劳动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这里不包 括公有制中的按劳分配,因为按劳分配得到收入的 劳动者不是凭借作为独立的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以 提供生产要素的身份来参与分配。 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主 要包括资本所有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凭借资本所取 得的利润;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将自有的货币或资本 借给他人经营或存入金融机构所取得的利息;以实 物形态资本租借给他人经营或使用而取得的租金等。 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如科技发明、创造、信息、专利等参与分配。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的后果: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 权,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 锅饭”,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 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3计划体制的反思 毛泽东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兼顾国家、集体和个 人利益。 20世纪60年代,针对“一平二调”的共产风, 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要学会利用 它。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优点:集中量办大事,例如建国初期 的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为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奠 定了重要基础。 计划经济缺点: (1)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 过多过死; (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3)分配中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现象; (4)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单一化。
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
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中国建国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
在建国初期,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计划经济的实施在推动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经济的开创中国建国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共产党领导下,实行了一系列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措施,旨在实现国家工农业的公有制和对私营资本主义的改造。
1.国有企业的建立为了解决国家资本主义问题,中国建立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体系。
这些企业被国家统一管理,国家对其进行资金投入和资源分配,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
2.农村集体化运动通过农村集体化运动,农民的土地和生产资料被合作社或集体所有,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举措不仅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社会主义教育与医疗体系的建设在建国初期,中国大力推进教育和医疗事业的社会主义改革。
通过普及义务教育和实施全民医疗制度,中国有效地提高了人民的文化水平和健康状况,推动了社会进步。
二、计划经济的实施为了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调整,中国建立了计划经济体系,通过制定国家计划来统一调度资源和实现经济发展目标。
1.五年计划的推行中国建国初期实行了多个五年计划,通过制定详细的经济目标和任务,来推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这些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指导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2.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通过计划经济的实施,中国实行了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战略。
国家在计划中安排资源和项目,促进了贫困地区的经济改善,减少了地区之间的差距,增强了社会稳定性。
3.重点产业的扶持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中国采取了重点发展战略,为一些关键领域和产业提供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
这种方式有效地推动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了现代化进程。
三、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影响中国建国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和计划经济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毛概第八章知识点整理
1.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2.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提出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江泽民提出)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主要内容: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等于资本主义;二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优势和长处,社会主义实行市场经济把两者结合起来;三是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可以和不同的社会制度结合,但它和不同社会制度结合具有不同的属性(辨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计划之间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吗错)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三个方面。
5.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6.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确立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第二,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发展也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服务。
8.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9.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0.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1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商独资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等。
毛概之第八章社会主义经济ppt课件
产品经济:
• 产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 达和社会产品极大丰富的基础上 ,以生产资料社会所有为前提, 用直接的产品分配代替商品交换 。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为 避免造成浪费,整个社会生产必 然是一种有计划的生产,因此也 叫做计划经济。
17
马克思 恩格斯曾认为:
•
社会主义社会最基本的特征就
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
7
为什么选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从客观条件看,我 国的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 国民经济实力十分薄弱, 现代工业很少。在经济发 展极其落后的情况下, 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能集 中人力、物力为大规模经 济建设创造条件。同时, 在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机 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 相对单纯的情况下,计划 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的 运行。
2
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
• 1.怎样评价计划经济体制,为什么提出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要经历十多年的过程,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
•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该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 ,确立什么样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党的认识有一个 逐步深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同。
是消灭商品和货币关系,消灭商品
生产,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
最终结束产品对人的统治,最终结
束商品拜物教统治人们的历史,从
而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
的飞跃。
18
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的形成:
• 根据马克思对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划 分,人们把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同资 本主义相对应,把产品经济、计划经 济同社会主义相对应。于是,市场经 济等于资本主义,计划经济等于社会 主义,就成为社会主义的一种传统观 念。
• 3.什么是按劳分配,什么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为什么 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以及分配制度改革涉及的两 个问题:“先富”和“共富”,防止两极分化。
第8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
群众凭票排队购物
从主观认识来看,当时在理论上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 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因此,实行计划经济体制也是在这一理论 指导下的必然产物。
计划经济体制的作用:
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条件下,我过集中精
力开展了以156个重大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并在此基础上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画龙点 睛‛,‚所谓‘画龙点睛’就是点 名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
——江泽民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 经济共同发展。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第一,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 性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但共同富 裕不是同步富裕,而是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
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鼓励先进,
促进效率,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按劳分配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
位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
当前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
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体现:
按劳分配是全社会分配领域中主体的分配原则,
也是公有制经济内部主体的分配原则。
只要企业仍然是公有制或公有控股企业,按劳分
配应当仍然还是企业内部职工收入的主要形式,职工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文——社会主义者+实业家
• “可是,这些人都是我的奴隶。这2500人给社会生产 的实际财富,在不到半个世纪前还需要60万人才能生 产出来。我问自己:这2500人所消费的财富和以前60 万人本来应当消费的财富之间的差额到哪里去了呢?”
——欧文《新拉纳克郡报告》
• 欧文多次试图以共产主义移民区来消除贫困。而以全 部财产在美洲进行了共产主义试验,最终失败并且使 他一贫如洗、被逐出上流社会。但他仍在工人阶级中 进行了30年的活动。经过他5年的努力,英国在1819 年通过了限制工厂招用妇女和儿童劳动的首部法律。 他主持了英国工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并促成全国各 工会联合成一个总工会……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运行
• 广义的生产关系(P7)由三个方面构成:生产
资料归谁所有;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
互关系;产品如何分配。所以,生产资料
所有制是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
• 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按生产要素分配
占统治地位。
• 社会主义社会:公有制、按劳分配占统治
地位。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运行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有其经济条件、阶级基础 和思想条件。而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 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 • “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 为纷繁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 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 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 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 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运行
• • • • 3.区别: (1)在社会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2)在经济运动中的稳定程度不同 (3)在阶级和制度属性上不同
社 会 经 济 关 系
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
经济形式
反映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关系 (高层次):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反映经济运行规律及其特点(中 间层次):公有制市场经济体制 (最基础):自然经济、商品经 济、产品经济
• 3.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
•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 在一定阶段、一定范围内要允许富裕程度和 先后的差别存在。 • 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内核: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不患寡而患不均”——《论语》
• 改革开放以来的贫富差距问题
年份
1978 1988 1995 2002 2007 2010
• 拨乱反正: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 经济建设为中心”。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4)消灭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失去作用
• 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于按照社会 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的社会 的有计划的调节。
——《马恩选集》(2版),第3卷,630页
• 实践证明,在生产力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国 家,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不可逾越。
集体化的进程中实现,其全面建立的标志
是1937年苏联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建立。 • 1.苏联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 历史传统、社会结构、现实状况
——摘自《宪法》第六条第一款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3)尽快发展生产速,……生产 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
——《经济学手稿》(1857~1858)
• 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把提高劳动生 产率这个根本任务放到首位。
——《苏维埃政权当前的任务》(1918)
——《共产党宣言》
• “自由人联合体”,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 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 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引文摘自《资本论》第一卷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2)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
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 解放生产力:以革命或改革的形式消除生产
关系及上层建筑对生产力的束缚。(发展动力)
• 发展生产力:人类一切社会存在的前提和发
展的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原则。 (根本任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2.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 (1)消灭剥削(制度+现象)
• (2)消除两极分化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3.改造个体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合作化) • (1)个体农业: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2)个体手工业: 供销小组→供销社→ 生产合作社
• 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 此复杂、困难和深刻 的社会变革,促进了 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 济的发展,这的确是 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途径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 1.没收官僚资本
• 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经济变成了社会主义全民所有 制经济。
人民政府接管美商上海电力公司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2.通过“赎买”政策 改造民族资本主义 (利用、限制、改造)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5)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
• 劳动者从社会领得一种凭证,证明他提供了 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 他根据这种凭证从社会储备中领得一份耗费 同等劳动量的消费资料。
——《哥达纲领批判》
•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马克思主义不是僵死的教义,而是随实践不 断发展的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运行
• 一、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区别和联系 • 1.经济制度: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相对稳定性、普遍性) • 课本中的定义偏重于具体的规章制度。
• 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着 社会经济最本质的特征。经济制度的更迭意 味着社会性质的改变。即以往占统治地位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新社会中不再占统治 地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必将取代资本主 义经济制度。)
——十八大报告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运行
• 二、计划经济的含义 • 巴贝夫(1760~1797)→圣西门→马恩→列宁 • 计划经济体制,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 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即政府决
定生产什么、怎样生产和为谁生产。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运行
• 三、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 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国家工业化和农业
第八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文 侃
目录及重点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运行 • 重点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 本质; • 重点2: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评价。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
• 19世纪初的空想社会主义
• (法)圣西门
• (法)傅里叶
• (英)欧文
• 庭审记录:①“我找过劳动局、记者、国家建 设部,还给政府打了六次电话但没打通,他们 都不能帮我。”②“我很少去王府井,因为那 里是富人购物和游玩的天堂。我对这些富人很 不满,因为他们的存在让我们穷人无法生存, 我只能选择在那里与那些富人同归于尽。”
2011微博炫富事件
•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欧文——社会主义者+实业家
• 1800年~1829年,欧文管理苏格兰的新拉纳克大棉纺 厂,名闻全欧。新拉纳克的人口逐渐增至2500人,并 成为一个完善的模范移民区。在这里,酗酒、警察、 刑事法庭、诉讼、贫困救济等都绝迹了。
• 这一切只是由于他使人生活在比较合乎人的尊严的环 境中,特别是让成长中的一代受到精心的教育。他发 明了并且第一次在这里创办了幼儿园。欧文的竞争者 迫使工人每天劳动13~14小时,而他的工人只劳动10 小时半。当棉纺织业危机位工厂不得不停工4个月的 时候,歇工的工人还继续领取全部工资……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以往的社会主义固然批判了现存的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及其后果,但是,它不能说明这个 生产方式,因而也就制服不了这个生产方式。 它只能简单地把它当作坏东西抛弃掉。它越 是激烈地反对同这种生产方式密不可分的对 工人阶级的剥削,就越是不能明白指出,这 种剥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样产生的……这 已经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而完成了。
• 2.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正确于否 会影响经济制度优越性的发挥,进而影响生产 力的发展。 • 经济体制:是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及运行方式, 是一定区域内制定并执行经济决策的各种机制 的总和。(灵活性、多样性) • 制度是本质、内容,而体制是现象、形式。 • 制度转轨:要不要以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 • 体制改革:在经济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如何对其 进行完善,使经济更好地运行。
• 1956年1月15日,乐
松生代表北京工商界
向毛主席献上北京全
行业实行公私合营的
喜报。
北有乐松生,南有荣毅仁
• 乐松生(1908~1968),1954 年同仁堂率先实行了公私合营, 1955年在中南海受到毛、周的 亲切接见,同年出任北京市副 市长。 • 荣毅仁(1916~2005),1957 年任上海市副市长,1979年创 办中信集团公司。1993~1998 任国家副主席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二、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论述
• 1.建立途径: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 •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 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 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
——《共产党宣言》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特征 • (1)个人自由的全面发展 • “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 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 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