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 资本、技术、劳动力、信息等各类生产 要素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流动和配 置,推动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相互联系 的过程。
四、全面提升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 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世界范围的各类生产要素得到更加高效的 利用和更为合理的配置,使各种创造财富的 源泉得到更加充分的涌流。 2.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 趋势,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 要求,任何国家和民族只有自觉参与进去, 才可能获得发展的机遇,促进自身的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措施 (1)完善国民收入分配制度 , 提高居民的收 入水平。 (2)依据产业的特性 , 采取差异的产业投资 政策。 (3)深化价格机制改革 , 健全资源和环境价 格制度。 (4)注重对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正确处理转变与发展的关系: 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促转变是谋发展的必然要求,谋发展是 促转变的重要目的。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二)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1、经济新常态内涵: 经济发展速度: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七上八下)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
成为主体,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
更广大民众。
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六,从市场竞争特点看,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 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统一全 国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性 要求。(苹果手机)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概述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概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最终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经济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的发展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高速增长、稳定发展为特点,成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这一转变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础。
该体制通过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和完善的法律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保障国家的宏观调控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这种市场经济体制具有中国特色,既继承了社会主义的优势,又充分发挥市场的灵活性和效率。
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特色的转型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经济从以农业为主导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导转变,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这一转型使得中国经济更加具有竞争力,并在全球价值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经济引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重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通过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知识产权保护,努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人才,推动经济由速度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
这种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和竞争优势。
坚持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还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
这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得中国经济在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结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世界瞩目的经济奇迹。
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路径、制度安排和发展模式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研究生必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的PPT课件
资本主义社会
——发展生产力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一次)
——拯救和解放生产力
• “分两步走”(毛泽东):
•
社会主义革命(第二步)
•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
新民主主义社会
•
——发展生产力
•
•
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一步)
•
——拯救和发展生产力
• “中国共产党不但不害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
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这是因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
• 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的思考:
• ●社会主义本质(从根本上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 • ●社会的根本任务(从基础上解决怎样建设社会主
义) • ●中国的社会主义处在什么历史发展阶段(特色根
据) • ●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路
径) •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总体目标框架(四位一体) • ●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终极目标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传统条件(艰巨 性);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国际环境条件 (复杂性);发展中国家的物质基础条件(长 期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条件 (探索性)。
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现代化进程和中国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中国共产党的执 政规律。
确立了“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 的主要目标。(P7)
体
科学社会主义——目的和归宿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 *从广义上说
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 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 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 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 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1)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 •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 经济增长: 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 • 经济发展:不仅是指一个国家经济规模在数量 经济发展: 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 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 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高、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 •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 经济发展方式: 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 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除经济增长方式 还包括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 外,还包括发展理念的变革、模式的转型、路径 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战略性的概念 的创新,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 。
•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 (1)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 经济制度是指一定历史阶段占主要地 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 。 • 经济体制是指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 运行的具体形式, 运行的具体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具体形式和结构, 具体形式和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 管理方式,机构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 管理方式,机构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
• 第二,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特别是在快速发展时 第二, 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 期,大多数是以消耗能源、牺牲环境为代价,负 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 面影响是很大的。因此,我们在实现工业化过程 中,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 特别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机械化和 第三,在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过程中, 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 自动化是主要着力点,从而导致失业问题的出现 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 。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劳动力成本比较低。这 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 就要求我们在工业化进程中,处理好资本技术密 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 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 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 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系,有意识地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扩大就业。
贵州大学研究生中特课后题答案及期末考试题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修订版)课后题答案及相关思考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013修订版)课后题答案及相关思考题目录导论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2.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3.如何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4.谈谈对学习本课程意义和方法的认识。
5.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丽史诗。
请你谈谈对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的认识和理解。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请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谈谈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7.面对中国的发展,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和认可中国的制度优势。
美国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认为,在经济困难时期,中的指挥和控制体系实际上比其他市场经济体系更有效。
法国《欧洲时报》认为,包括“制度优势”在内的中特色已成为中国信心的有力支撑。
试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中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优”在何处?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我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十分艰巨。
请谈谈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与认识。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之所在
• 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发展的必 然结果,但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经历了 艰难曲折的过程。在经历了20世纪社会 主义的辉煌和挫折后,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更加现实、更加成熟,但其发展还面 临着很大的挑战,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具有很多独特性。
1、特殊的社会发展道路
同学们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晓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晓峰
八个专题
• • • • • • • • 导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基本问题(武晓峰) 第一讲 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武晓峰)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武晓峰) 第三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任云丽) 第四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任云丽) 第五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任云丽) 第六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武晓峰) 第七讲 当代中国与世界(任云丽)
• ( 2 )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 必然结果 •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 表现在经济生活中的两对矛盾,导致了周而 复始的经济危机;表现在阶级系中,导致 了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 矛盾的加深推动着矛盾的根本解决,社会主 义代替资本主义就是解决矛盾的最终结果。
• 运用哪一种方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要根据革命形势和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而定。
• 3、对未来社会的预测
• (1)未来社会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 未来社会分为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 的高级阶段。 • 第一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脱胎而来,不能不带有 资本主义社会遗留的痕迹。 • 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发展才能实现。
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
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提⽰(供2013级免费师范⽣教育硕⼠学习使⽤)⼀、该课程的内容结构及主要内容提⽰(⼀)简⽬导论第⼀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第⼋讲当代中国与世界(⼆)细⽬(其中⽤⿊⾊字体的是本次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整个课程中标⽰的有16个重点,有关章⽬后⾯的阿拉伯数字为重点内容序号)导论⼀、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1.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2.中国特⾊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1)1.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2.中国特⾊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发展1.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中国特⾊社会主义四、学习本课程的⽬的、意义和⽅法第⼀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当代中国国情概述2.当代中国的历史⽅位⼆、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1.准确认识我国发展⾯临的阶段性特征2.紧紧抓住和⽤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科学发展道路(2)1.始终坚持科学发展2.坚持以⼈为本3.促进全⾯协调可持续发展4.坚持统筹兼顾第⼆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1.经济和经济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1.经济体制改⾰的基本特点2.经济体制改⾰的基本要求和原则3.经济体制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三、中国的经济发展(3)1.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式2.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四、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中国对外开放(4)1.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2.扩⼤对外开放的主要内容3.推动建⽴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第三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概述1.政治和政治观2.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5)1.始终⾼举⼈民民主的旗帜2.坚持党的领导、⼈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3.坚持中国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5.完善社会主义法治6.不能搞“三权分⽴”和多党制三、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6)1.政治体制和政治体制改⾰2.中国政治体制改⾰的成就3.中国政治体制改⾰的任务和要求4.政治体制改⾰与政治稳定第四讲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建设概述1.⽂化和⽂化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化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4.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制度和体制⼆、推进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7)1.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2.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3.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三、提⾼国家⽂化软实⼒(8)1.⽂化软实⼒是综合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推进⽂化传承、借鉴与创新3.推动中华⽂化⾛向世界四、深化⽂化体制改⾰1.深化⽂化体制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深化⽂化体制改⾰的主要任务第五讲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概述(9)1.社会建设2.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制度和体制⼆、保障和改善民⽣1.民⽣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原因2.保障和改善民⽣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10)1.正确处理⼈民内部⽭盾2.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盾3.维护社会公平正义4.加⼤收⼊分配调节⼒度5.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1.当前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2.提⾼社会管理科学化⽔平第六讲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概述(11)1.⽣态与⽣态⽂明2.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理论3.中国特⾊社会主义⽣态⽂明建设的⽬标和意义⼆、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1.⼈⼝资源环境问题制约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2.控制⼈⼝数量、提⾼⼈⼝质量的基本国策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1.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途径四、中国应对全球⽓候问题的主张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概述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领导地位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建设⾯临的新课题新考验(13)1.党的建设⾯临的“四个考验”2.党的建设⾯临的“四个危险”3.加强党的执政能⼒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三、提⾼党的建设科学化⽔平(14)1.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程2.提⾼党的建设科学化⽔平的⽬标任务第⼋讲当代中国与世界⼀、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2.当今世界正处在⼤发展⼤变⾰⼤调整时期⼆、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的历史性变化1.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益紧密2.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针政策(15)1.当代中国的国际战略2.当代中国的对外⽅针政策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16)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提出及内涵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世界意义⼆、复习思考题1.改⾰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有了极⼤提升,2010年国内⽣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但我国⾯临的形势和任务还⼗分艰巨。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 观调控下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制度。
二、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特征。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 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是确认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度。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社 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决定一个社会基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② 分配制度。主要是确认分配方式的制度,是经济制度的重要方面。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 式决定的,一个社会的分配制度取决于基本经济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⑤ 物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坚持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⑥ 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努力形成经济 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① 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②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其目的是冲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概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③ 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和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 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后习题答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为什么说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2、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3、为什么必须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坚持和发展?2、为什么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3、为什么必须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4、为什么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5、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看,实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什么必须进一步提高中国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1、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的理解。
2、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3、如何认识和理解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2、为什么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去引领社会思潮?3、如何提高国家的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4、请你谈谈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认识。
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1、怎样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如何在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中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4、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着力点是什么?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1、为什么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为什么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依靠制度?3、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会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怎样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挑战?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1、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在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2、加强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3、谈谈你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认识和理解?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1、目前,国际金融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影响将极为深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nxw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导论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第七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课程基本要求学位课,36学时没有复习题,主要靠听课课堂有点名,作为最后给定成绩的依据之一期末闭卷考试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什么是主题?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一、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就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而这一任务,历史地落在了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身上。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传播并赢得中国革命的成功?简单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特点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双重作用的结果。
即马克思主义的“普照之光”与中国先进分子的执之以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因地制宜。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阶级性和实践性;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守:一代人,一件事,一辈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近代中国走过的历程——完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新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完成了三次历史性的飞跃: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中国走向富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应该如何进一步发展?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就是要在此基础上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坚持以往正确的方向。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践进一步结合,也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认识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必须把握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案例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路线。西方国家有数百 年市场经济体制的经验和一套比较熟悉的市场机 制,需要学习引进,但绝不能盲目照搬,更不能 够搞私有化,改革坚持从国情出发。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五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 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六是推进体制创新,把推进体制创新作为深化改革 的着力点,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
经济制度(所有制结构)
●按劳分配为主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
制度
●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
性作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第二节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特点
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目的是实现共富; 动力是党的领导和发挥人民的主动行积极性;内 容是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 展要求的方面和环节;手段和方法是在维稳的前 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经济结构和会结构以及利 益关系的调整,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在以市场为取向的 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使 改革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发展。 二是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为此需要坚持公 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共富的基本目标,处理好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统筹兼顾不同社会成员的利 益。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观点三: 从资本利润率高所反映出的国有企业效率高的 原因是国有企业具有垄断利润,必须要破除国 有企业垄断。 你认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向是什么?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公有制效率高: 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去考察。 只有当所有制与现实中的生产力相适应,才 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会产生效率。任何一 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也只能是在一定生产力水 平的条件下才能够成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概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概述引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改革措施,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
本文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全面概述进行阐述。
经济改革与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自1978年以来,中国积极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引进市场经济机制,吸引外资和技术,加强与世界经济的联系。
这一政策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倡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相结合。
这一体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通过宏观调控保障公平、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战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强调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区域协调发展政策,促进各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这一战略旨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等问题,推动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倡创新驱动发展,将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通过加强科技研发、知识产权保护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推动中国经济由传统制造业向创新型经济转型。
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发展的全过程。
通过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资源节约利用政策,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扩大对外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致力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签署双边和多边贸易协定,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经济建设。
通过经济改革与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区域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化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一是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 ? 二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 三是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 四是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 五是关于分配制度的思想 ? 六是关于对外开放的思想 ? 七是关于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 ? 八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思想
3பைடு நூலக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
? 一是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 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 度。
? 二是分配制度。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 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 使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 制。
? 从改革的社会性质看,不是改变整个社会的根本性质,而是 赋予社会主义制度新的生机和活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 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使社会主义社会趋于健全和 成熟。
? 从改革的社会力量看,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充分依靠广大人 民群众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 的是让人民群众富裕起来,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福祉。
2.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要求和原则
? 一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 二是坚持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三是坚持从实际出发的改革道路 ? 四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 五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 ? 六是大力推进体制创新
第二讲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提纲
2020/9/21
第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下降。
•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报告表明,从1978 年到1998年,在中国持续20年的经济高速 增长中,资本的贡献率为28%,技术进步和 效率提升的贡献率为3%,其余全部是劳动 力的贡献。
• 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明显的区别就 是:前者侧重于经济数量的增加,后者侧重于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 结构的改善。
2020/9/2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是指主要依靠增加 生产要素投入、追加 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 方式。
• 其特点是:高投入、 高消耗、低产出、低 质量、低效益 。
2020/9/21
增长≠发展
二者的关系是: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和基础 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和目的
2020/9/21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正确认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 同要素投入和技术组合获得 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
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国 家和地区实现经济总量增长 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办法。
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2020/9/21
十八大提出:
•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 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 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 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
2020/9/21
二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
从忍气吞声到敢于诉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本经济制度
分配制度
经济运行体制
主要确认生产关系即生产资料 所有制的制度
主要确认社会财富分配 方式的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确立了“公有制 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的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基本经济制度。
以按劳分配为 主体,多种分配方 式并存的社会主义 初级阶段分配制度。
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 基础上,将国家宏观调 控和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遵循价值规律要求,发 挥市场基础性调节作用, 推动经济活动。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如何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问题?
(1)性质: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运行 手段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 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作用:“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
• 1992年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 2003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作用: “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
利处:20世纪5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 作用,具体表现为: 在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实力非常弱小的 条件下,我们快速地展开了工业化建设, 成功地进行了156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并 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 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我推进社会 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作用:“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 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此 全面展开的经济体制改革,涉及到的
一个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如何认识和解
一个国家的经济制度决定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社会 意识形态,并受到政治法律制度的保护。 经济体制: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运行的形式,包括生 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和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 经济运行规则等。
·经济制度和体制的选择取决于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具体 的社会经济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的构成
• 改革、发展与稳定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的三个重要因素。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 是前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要坚持把改革 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 促进社会稳定。
二、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取 得了巨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着如 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 优化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选择什 么样的经济发展道路,不断提高经 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选择什么样 的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又 好又快发展等突出问题。 • 党的十七大提出:当代中国经济发 展的主题是科学发展,主线是加快 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 十八大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 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的经济发 展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 Nhomakorabea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对外开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 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物质生活 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 治生活、精神生活的过程,一个社会 的物质基础是一定社会经济制度赖以 建立的生产力条件,社会主义生产关 系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只有进一步发展与它相适应的物质 基础才能最后取代旧的生产关系。因 此无产阶级政党在取得政权,建立社 会主义制度后,其中心任务是加速发 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3.如何坚持改革成果人民共享? • 必须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 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 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4.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经济制度属性的传统 思想束缚,为党的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实现了又一 次理论突破和创新。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如何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问题?
(2) 作用:“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
第 二 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教学目的和要求:
•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 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道路 • 把握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特点 • 认识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2 3
4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发展道路
决好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作用:“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 己的优势和不足。
• 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 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 • 十三大提出“国家调节市场,市 场引导企业”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如何坚持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 2006年全村实现 销售超300亿,2010 年超500亿元,每户 村民的存款600万元-2000万元。是世界 公认的红色亿元村。
讨论-----“国进民退”是否属实?
• 问题提出: 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 企业中,我国的中央企业上榜30家,国企正成为国内外企 业最具竞争力的对手。 • 争议焦点:持“国进民退”观点的人觉得国企挤压了民企 的生存空间,担心民企会越来越边缘化;持反对意见的人 则认为,市场经济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均属正常现 象。 • 问题关键:不宜把国企和民企对立化,也不宜把这个原本 属于经济学意义上的议题上升到意识形态。谁进谁退都不 能“包办”,本质在于怎么进怎么退?是市场规则主导, 还是政府大手包办?但绝不能霸王硬上弓,权力硬做主。 • 事实真相:“国进民退”是凭感觉还是靠数据?到底是否 存在“国进民退”现象?
从就业人数上看,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
1998年以后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从业 人员从3748万人下降到2010年的1886万人,总 量减少了一半,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 比重也从57.2%下降到2010年的19.2%。 • 与此同时,私营企业就业人数从1998年的1 61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3312万人,扩大了20倍 ,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比重也从2.5% 增长到2010年的34.7%,展现了私营企业极强的 就业创造能力。 • 可见,不仅不是“国增(加)民减(少)”, 反而是“国减(少)民增(加)”。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提出 了关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主要包括: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 • • • • • •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三)、正确认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1.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作用:“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 的优势和不足。
弊端:国家对企业统 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 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 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 义严重,经济形式和经 营方式也比较单一。
从企业数量上看,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
• 规模以上国有工业单位在全部工业单位中的比重,从19 78年的1/4(为24.0%)下降至1997年的1/5(18.7%)。 • 1998年以后按新口径计算,在1998-2010年间,全国国 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从6.47万家减少至2.03万家,只 相当于1957年(4.96万个)的40%左右,占全国工业企业数 的比重从39.22%下降到4.47%。 • 与此同时,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户数从1998年的1.07 万家增加到2010年的27.23万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数的比重 从6.46%上升到60.34%,私营企业的扩张速度十分惊人。显 然,不仅不是“国(上)升民(下)降”,反而是“国(下 )降民(上)升”。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 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 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 分配制度的思想 对外开放的思想 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 经济发展理念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 ·
· · 经济制度: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占主要地位的生产关系的
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 。
从企业产值上看,不存在所谓的“国进民退”
规模以上国有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全部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77.63 %下降到1997年的31.62%; 按国有及国有控股 工业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比重口径 计算,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总产值占全部规 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8年的49.6% 下降到2010年的26.6%。 • 同期的私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产值占 比从1998年的3.1%上升到2010年的30.5%,占 比扩大了10倍。自2009年起,私营规模以上工业 企业的产值总额已经超过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