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三千年读史 九万里悟道 方知作文开头
三千年读史九万里悟道方知作文开头“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很多人都喜欢这几句话。
它出自于著名的国学大师南怀瑾的《参悟人生》。
被大家认为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南怀瑾先生将这几句话作为了自己一生的座右铭。
南怀瑾先生花了一辈子的时间,通过对儒、释、道三家学问的演绎和归纳,以儒家诚、敬、仁、义、礼、智、信的人生哲学,作为为人处世的践行;以道家无为清静、离欲自守的精神为内守;以佛家明心见性、福慧双修、圆满自性为内心的指引。
以佛教的仁爱为真心,道法自然为风骨,儒家中庸为表象,用大度来包容对待整个世界。
以一技之长在手,生存能力傍身,三思而行的头脑,用从容的心态来过生活。
读懂了三千年的历史,才明白其中记载的不外乎是功名利禄的事件,走万里路去参悟人生的道理,才知最惬意的人生是逍遥无束、把酒吟诗的田园生活。
南怀瑾先生对人生做到了最好的概括总结“大平凡就是最高贵”。
可是,有谁会做到这样的至高境界呢?人活在这个世上,有些人是为了赚钱,有些人是为了做官,有些人是为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都在追求自己想要得到的。
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在他的《中国哲学简史》中,把人生的境界划分为4种,由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与时间和宇宙相比,人类是多么的渺小,生不带来,死不带走。
人生在经历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中最后又归于平静。
所以不要盲目追求一些虚华表象的事物,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豁达开朗坦然的面对生活。
当你看到弥勒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我相信:你会把所有的苦恼释怀!。
职场必读的十本书籍排名
职场必读的十本书籍排名身处职场的你,阅读书籍也许是提升自己最靠谱、最经济、最有效地途径了。
下面店铺就来为大家推荐的职场必读的十本书籍,欢迎参阅!职场必读的十本书籍1.《理性的非理性》这本书把心理学和经济运作规律完美结合,通过讲解10条行为经济学法则,从人的非理性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潜伏在日常生活中的10大心理陷阱,包括:1.对比效应、2.评估模式、3.折中效应、4.沉没成本5.损失规避、6.禀赋效应、7.心理账户、8.交易效用9.锚定效应、10.过度自信。
我一直被人认为是一个非常冷静、理性的人,但书中的10大心理陷阱我中招了一大半。
无论是购物,还是用餐、相亲、换工作、价格谈判还是销售,《理性的非理性》都能帮助你做出更为理性的决策。
2.如何在生活与工作中做出更好的选择——《决断力》该书是风靡英美日等18个国家的行为心理学重磅作品,案例丰富多样,贴近生活,方法简单实用。
无论是从个人生活中的大小决定,诸如:要不要和TA分手?读什么学校?还是商业决策,它都能帮助我们把选择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世上哪有什么命中注定,所谓命中注定,全都基于你过去和当下有意无意的大大小小选择的累积。
重大选择是门技术活,决不能只凭感觉。
因此,我们需要一套原理原则来做指导,才能避免做出让人追悔莫及的错误决定。
3.《决策的智慧》——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在工作和生活中做智慧的选择书中通篇都是鲜活有趣的故事,让原本枯燥的经济学理论变得无比生动和接地气。
决策分析并非专业人士的专利,你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而习得。
这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好书,如果你从未接触过经济学,说不定它能把你带入经济学之门。
从这本书中,我学会了清晰思考,不再为很多事情而纠结。
4.《怪诞行为学》1,2,3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将心理学引入经济学的研究中,用实验的方法颠覆了主流经济学的“经济人”观点,告诉我们非理性是人类的本能,是主宰人行为和决策的隐形力量。
书中讲述的话题,诸如:巴黎和罗马,你选择哪里去度蜜月?3个人中,你想要跟哪一个约会?我们为什么疯抢根本不需要的东西?为什么免费干活高兴,给钱反而不愿意?等等,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
南怀瑾三言四语读后感
南怀瑾三言四语读后感先说这“三言”,感觉就像是南怀瑾先生在你耳边悄悄说的几句知心话。
有时候读着那些话,就好像突然被点醒了一样。
比如说他谈到人生的一些感悟,把那些复杂的生活哲理用特别简单的话一说,你就觉得“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就像在黑暗里摸了半天,突然有人给你打开了一盏小灯。
以前我对很多事儿总是想不明白,纠结得很,看了他的话,就好像他把那些纠结的线团给我捋顺了。
再讲讲“四语”,这“四语”像是四把不同的小钥匙,打开不同的智慧之门。
南怀瑾先生的文字特别有画面感,就像一个老长辈在跟你讲那些过去的故事,还能从故事里给你挖出好多宝藏。
他讲历史、讲文化,就像带着你坐时光机穿梭一样,一会儿到了古代的书院,一会儿又到了某个禅房。
而且他特别擅长把那些高大上的东西变得接地气。
以前我觉得国学啊、佛学啊这些东西离我可远了,像天上的星星,看着漂亮但是摸不着。
但是读了这书之后,感觉他把那些星星摘下来放到我手心里了,让我能近距离看看这些文化里的奥秘。
南怀瑾先生的语言风格也是一绝。
有时候幽默风趣,就像一个老顽童在给你讲笑话,但是笑话背后又藏着深意。
有时候又特别严肃,那严肃劲儿就像学校里最严厉的老师,让你不得不重视他说的话。
他就这么自如地在幽默和严肃之间切换,像个厉害的魔术师,把文字玩得团团转。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有时候读着读着就笑出声来,有时候又会停下来沉思半天。
感觉自己就像一块小海绵,在南怀瑾先生智慧的海洋里不断地吸收着养分。
这本书让我对很多东西的看法都发生了改变,它就像一个好朋友,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指个方向,在我觉得生活枯燥的时候给我来点新鲜的思想调料。
反正读完之后,就觉得自己好像变得更聪明了一点,看待世界的眼睛也更亮堂了。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
南怀瑾
《南怀瑾谈性格与人生》选编自南怀瑾先生的 《论语别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说》、 《大学微言》、《历史的经验》等著作,书中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人生遭遇和事业成败的关系, 他认为: 人生、事业的成败皆在于自己,不要用外来因 素掩饰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多从自身找原因, 从而让人生更圆满,事业更上一层楼。
清朝的名士郑板桥,说过几句很了不起的话:“聪明 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 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绝顶聪明的人,不是故意装糊涂,而是把自己性格中 聪明的锋芒收敛起来,而转进糊涂,这就更难了。 下一句话说待人接物,遇事退一步,把利益权位都让 给人家,心里很舒服,并不希望人家事后报答,只要当时 心里舒服就好。 人生如梦,人生如戏,有些事,糊涂些好。
进退、成败、得失、荣辱,都在一念之间。
韩信的故事 韩信没得志以前,不但要忍受市井无赖的胯下之辱,而且饥饿时,想吃一 口饭都不容易,没有人理他,只有一个不知名的洗衣服老太太,可怜他的遭 遇,把自己带出的饭包施舍给他,让他吃了一餐饱饭。 后来,韩信功成名遂,当了三齐王回到故乡时,不但没有报复那个叫他爬 在裤裆下的无赖少年,反而鼓励他、感谢他。(人与人的差别)同时,他又 寻访那个施舍他饭包的老太太,但始终没找到。于是韩信只好把千两黄金, 投在当年那个老太太洗衣服的那条河里,表达他无限的谢意。(?)这是历 史上有名的韩信以千金投河,感谢漂母一饭之恩的故事。 从韩信身上,我们总结人一生事业成功的主要条件:
能成就大业的齐桓公的性格
• 齐桓公自称有三大毛病:好饮、好色、好打猎, 挺耽误事,还可以当一国之领导人吗? • 管仲答:人君唯优与不敏则不可,优则亡众,不 敏不及事。 • 答案:胸怀潇洒,豪爽不自欺,敢于自我检讨, 说自己的坏处,就具备了成大事的性格,所以, 管仲使齐桓公在当时的历史上,做到了有名的大 事。“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四十多年之久。
《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
霖 ;读 一本好 书 就像在 无际 的 大海 上 漂 泊时遇 到 了航标 灯, 它会指 引你 扬
推荐人 : 贵 州 省 国资 委 机
关 党委 书记
不 过 我 是 幸 运 的 , 村 里 民 办 小 起 理 想 风 帆 驶 向 正 确 的 人 生 旅 程 ; 读 本好 书 就 像 勇 士 遇 上 了 智 者 , 它 能 学 教语 文 的老 师是 我的远 房 老 舅 ,他
摘 录 :我 经 常 告 诉 同学 们 ,英 雄 与 圣 贤 的分 别 : “ 英 雄 能 够 征服 天 下 , 但 不 能征 服 自己 :圣 贤不 想 去 征 服 天 下 .
文 I 吴 坦
我 的少 儿 时代 是在 农 村度 过 的。
几十 年 来在 书 中行 走 ,从理 论 书
而 征服 了 自己 ;英 雄 是 将 自 己的 烦 恼 交 那 里 文 化 生 活 极 为 枯 燥 , 唯 一 的 消 遣 籍 中获 取 行 动 的 指 南 , 从 名 家 名 著 中 给 别 人 去挑 起 来 ,圣 人 是 自 己挑尽 了天 是每 天 一个村 一个 村地 赶 着看 那 不知 翻 阅 人 间 的 万 象 , 从 经 典 文 献 中 感 悟 下 人 的烦 恼 ” 这 是 我 们 中国 文 化的 传 看 了多少 遍 的几部 电影 ;那 里 的书籍 人 生 的价值 ,从科 技作 品中探 求立 世 统 精 神 . 希 望 每 个 人 能 完 成 圣 贤 的 责 极 为 匮 乏 ,仅 有 的 读 物 是 那 些 在 小 伙 的本领 。 实 际上 ,读 一本好 书 就像 在 任 , 才能 成 为伟 大的 政 治 家 ,
任 )
子 》这 些 几 千年前 的 深 奥精典 , 南先 雄 对话 , 一会 儿 与邪 恶拼 刺 《 十 万
南怀瑾国学读后感
南怀瑾国学读后感《南怀瑾国学》是南怀瑾先生的一部国学著作,它以国学为主题,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国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南怀瑾先生在书中对国学的定义给予了很好的诠释。
他认为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
国学不仅包括儒家思想、道家哲学、佛家智慧,还包括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音乐、绘画等方方面面。
通过深入了解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其次,南怀瑾先生在书中对国学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他认为,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的源泉。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国学也是我们塑造个人品格和修养的重要渠道,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南怀瑾先生在书中对国学的当代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他认为,国学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挑战和困境。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当代社会中的各种价值观念和文化冲突,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和竞争力。
通过阅读《南怀瑾国学》,我深刻地认识到国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塑造个人品格和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我相信,在当代社会,通过学习和传承国学,我们可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更大的贡献。
南怀瑾读后感
南怀瑾读后感南怀瑾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的著作涉及哲学、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尊重。
在他的著作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南怀瑾文集》了。
这本书集汇集了南怀瑾先生多年来的精华思想和观点,对于读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贵之作。
读完《南怀瑾文集》,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南怀瑾先生的思想是那样的深邃而又通俗易懂,他对于人生、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的思考都是那样的独到和犀利。
在书中,他对于人生的思考尤为深刻,他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内心的真善美,而不是功名利禄。
这一观点深得我心,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南怀瑾先生对于文化的思考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他认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和弘扬更是让人感到敬佩。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哲学,是我们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宝贵财富。
这样的观点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热爱。
此外,南怀瑾先生对于历史的思考也是非常有见地的。
他认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和规律。
他对于历史的解读和分析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南怀瑾文集》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感悟。
南怀瑾先生的思想是那样的深邃而又通俗易懂,他的观点是那样的独到而又有力。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对人生、文化、历史等诸多方面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他的思想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的阅读和思考,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养,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加有内涵和思想的人。
南怀瑾经典语录
南怀瑾经典语录1、良医终不救无病之人;导师亦不引识路之者。
佳肴美膳,岂可劝饱人之餐;异宝奇珍,未必动廉士之念。
今天的世界惟科技马首是瞻,人格养成没有了,都是乱的不成器的,教育只是贩卖知识,这是根本乱源,是苦恼之源。
只有科学、科技、哲学、宗教、文艺、人格养成教育回归一体,回归本位,均衡发展,才有希望。
2、平常就是道。
出处:金刚经说什么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幸福;坏,是指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
在精神上,是最痛苦的。
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4、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5、政治、军事、外交都是没有善恶是非的,只有利害关系。
怎么临时处理,要懂得应变。
但是要注意,虽然没有善恶是非,都还是有因果的。
6、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
其实,大可不必。
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7、在艰苦中成长成功之人,往往由于心理的阴影,会导致变态的偏差。
这种偏差,便是对社会、对人们始终有一种仇视的敌意,不相信任何一个人,更不同情任何一个人。
爱钱如命的悭吝,还是心理变态上的次要现象。
相反的,有器度、有见识的人,他虽然从艰苦困难中成长,反而更具有同情心和慷慨好义的胸襟怀抱。
因为他懂得人生,知道世情的甘苦。
8、我看你们来学佛学道,年纪轻轻,非常照顾自己,又懒,又不肯助人,但要求起别人却非常严格,看看这个不对、那个也不对,觉得别人都不是圣贤,难道你就是圣贤吗?我看你是“剩闲”,是剩下来没有用的闲人,有你也不多、没你也不少的人。
出处:维摩诘的花雨满天9、我们都常听说得意忘形,但是,据我个人几十年的人生经验,还要再加上一句话失意忘形。
有人本来蛮好的,当他发财、得意的时候,事情都处理得很得当,见人也彬彬有礼;但是一旦失意之后,就连人也不愿见,一副讨厌相,自卑感,种种的烦恼都来了,人完全变了。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前言:《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是南怀瑾先生的一本重要著作,全书围绕历史和人生哲学展开讨论,内容深入,触及广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历史和人生的理解有了新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书中每个章节的详细细化总结,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第一章:历史的意义和作用1.1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1.2 历史的使命和价值1.3 历史的思考与反思第二章:历史的重要领域和专题2.1 政治史与国家建设2.2 经济史与社会发展2.3 文化史与人类精神2.4 科技史与社会变迁2.5 军事史与战争规律2.6 环境史与可持续发展第三章:历史的主要学派和理论3.1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3.2 法利赛主义历史观3.3 布尔什维克主义历史观3.4 托洛茨基主义历史观3.5 社会心理主义历史观第四章:历史的迷思与修正4.1 历史的真实性问题4.2 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4.3 历史的解读与误解第五章:人生的哲学和境界5.1 人生的意义与目标5.2 人生的价值与追求5.3 人生的选择与坚持5.4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5.5 人生的尊严与责任第六章:历史与人生的交融与映衬6.1 历史对人生的影响与启示6.2 人生对历史的理解与解读6.3 历史与人生的共同修炼6.4 人生的奉献与成就结语:通过《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的阅读,我对历史和人生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历史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认识自己和塑造未来的重要依据。
人生的哲学和境界也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时间的长河中,我们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角色,并以此为基础,为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附件:附件1:《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电子版附件2:相关讨论资料法律名词及注释:1、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历史的发展和演进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所驱动的。
2、法利赛主义历史观:法利赛主义历史观强调宗教信仰和教义对历史发展的重要性,认为人类历史是上帝的计划和引导下的产物。
读《南怀瑾选集》第二卷有感的读后感
读《南怀瑾选集》第二卷有感近日,我读了《南怀瑾选集》的第二卷,本册书分两部分:老子他说和孟子旁通,认为南怀瑾的思想与我所了解的辩证统一思想相融合。
他在《老子他说》体现的一个重要思想,顺其自然,说到自然,,大家自然的会想到,不要违背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刻意追求,应该是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中,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绝对不要违背规律。
老子道:“无为”“无所不为”,好像是让众生服从于自然界造化,不要教化,不要规定任其发展,怎样如何做,才能顺其自然,这是个关键,人应该无所求,如按众人所理解,无所求,那就错了,他所讲的无所求,指的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也就是不因为外部环境的好坏,或者喜,或者悲,不以自己心情的好坏,或者高兴与否,悲伤,就是不要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不因自己心情好坏干扰,对名利要淡泊,对别人所有不要心怀嫉妒,刻意追求为己所有,满足于现实,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理得,心情放松,心情好一切都好。
历史告诉我们,不要贪图名利,否则就会找来横祸,如你吃多了贪食,你的胃就受不了,自然会给你带来痛苦,你心里想的太多,即贪,就是感到累,心累,脑累,等等。
再如,人不要在工作中过累,一个劲的工作,工作狂。
没有了身体也就不要淡狂,更不要为安逸的生活所累。
就是天天是吃喝玩乐,最后没吃没喝,没钱玩乐,因此说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度,即顺其自然。
在此还要考虑,不同时代,对顺其自然的理解不同,乱世和和平年代,与当今的和谐社会,对顺其自然的理解应该是不一样的,顺其自然即顺应社会发展,不要逆道而行,反其道而行之。
还有应是求静,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总是忙忙碌碌,有时心悄产生浮躁,过于匆忙,特别是当今社会大环境下,产生了许多的压力,有的是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许多外界的压力,自然会干扰我们的心情,有人很难沉静下来去思考,考虑问题,这时我们要沉下心来想,人活着为什么?这时要想守住净土。
我们常说,心静如水,如果我们每个人的心,如水一样柔和,如水一样,不与万物相争,如水一样能接纳百川,藏污纳垢,有宽大的胸襟,去对人对事,就自然进入境界,平静生活。
素书-摘自南怀瑾历史的经验
素书——摘自南怀瑾《历史的经验》原始章第一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德足以怀远,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
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守约,廉可以使分财。
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
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二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三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言危行,所以修身。
恭俭谦让,所以自守。
谋深计远,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制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
安莫安于忍辱。
先莫先于修德。
乐莫乐于好善。
神莫神于至诚。
明莫明于体物。
苦莫苦于多愿。
吉莫吉于知足。
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
幽莫幽于贪鄙。
孤莫孤于自恃。
危莫危于任疑。
败莫败于多私。
短莫短于苟得。
道义章第五以明示下者暗。
有过不知者蔽。
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
令与心乖者废。
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
好直辱人者殃。
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
貌合心离者孤。
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
女谒公门者乱。
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
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
自厚而薄人者弃之。
以过弃功者损群。
下外异者沦亡。
既用不任者疏。
【最新】《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读后感
【最新】《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读后感>内容简介:通过南先生别具一格的讲解,你会发现圣人们的形象与以往诸多学者经学中塑造的形象大相径庭,仿佛是身边循循善诱.学识渊博的长者在向你讲述人生的哲理,而这源于他自身修养与学问的沉淀,没有故弄玄虚的高深莫测,有的只是平凡中的智慧闪光.南怀瑾讲解的人生哲理,看似波澜不惊,却发人深省,他仿佛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弥补了当今中华文化的断层.数千年来,孔子.老子.庄子.释迦牟尼等圣人高居圣坛之上,成为世人高山仰止.顶礼膜拜的神像,同时也蒙上了历史的尘埃.人生如莲,质本洁净,于城市纷乱中误染尘埃.引一段清泉,洗涤身心,于繁华处获得宁静,于悲苦中获得快乐.学会与自然.与心灵.与世界沟通,找到久违的幸福.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的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在国学热潮席卷而来,孔子.老子.庄子成为热点人物的今天,有一个人的观点在众多解读中为读者所追捧.人们习惯称他为居士 ,也有人喜欢尊他为教授 ,然而更多的人敬他为大师 .人们希望通过他的指引,找到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捷径.他就是南怀瑾,是台湾十大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是国学大师 ,是禅宗大师 ,是宗教家.哲学家,也是温暖人生的最佳顾问.南怀瑾少时习武,曾去四川.西藏等地拜师学道,路遇各种奇人异士.后弃拳学禅,于峨眉山中锋大坪闭关三年,研读佛家藏典.其代表作品有>.>.>.>等.南怀瑾的作品涉及佛家.道家等领域,对无法直接了解典籍的入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引导.他的语言生动有趣.博大精深,并且刊正了许多以往对传统文化的误解,因此南怀瑾的作品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读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代言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与普及功不可没.听南怀瑾讲人生哲理的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拂拭心灵的智慧读本,修身立命的永恒准则.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谈儒学,说道家,讲禅宗,评世间百态,论人生种种.洞明世间学问,做自己心灵的疗养师.今日的世界,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从精神的层面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南怀瑾:历史大人生,人生小历史,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
南怀瑾:历史大人生,人生小历史,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南怀瑾先生认为历史的本身就是经验。
他说如果以学术的观点看历史,所谓历史,全部不过是两个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一个是事的问题。
历史的记载,不外人与事。
从人的方面来讲,大概又分两个方向来立论,拿旧的观念说:一个是经,一个是权。
经是大原则,不能变动,权又叫做权变,就是运用的方法。
从事的方面来讲,西方文化只有两千年,但在中国来说,已经上下五千年了,所看到的事,似乎有现代与古代的不同,假使我们对历史有真的了解,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
”宇宙没有什么过去、现在、未来的太多不同,它永远是这样的太阳、这样的月亮、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只是人的感受不同。
我们中国人用文学来表达,就成了这样的诗句。
古人主张多读书,就是在于吸收历史上的许多经验。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有三万六千页南怀瑾先生对当下的历史教育十分惋惜,他认为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传统的宗教、哲学、教育等道德理性的准绳,已经命如悬丝,失去了它固有的可依赖的力量。
他认为学历史必须有特立独行和“确然而不可拔”的精神,融合古今中外所长,建立新的文化机运,使后来的一代,走上安定的道路。
他还说,人们需要认识人类历史文化的成果,它永远都是年轻的,需要新知的灌溉而求其成熟。
宇宙的生命,无论过去与未来,它永远是常新不古,所以曾子在《大学》上强调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易经》也常提到“随时偕时”、“与时偕极”的道理,这都是提醒人们不要满足过去,留恋过去,要展望明天,开启未来。
青春的活力永远是推动历史文明发展的动能。
道家素来认为“天地是一大宇宙,人身是一小天地”。
为了说明人类的历史还很年轻,引申道家这个观念,可以说“历史是一部大人生,人生是一部小历史。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有三万六千页。
南怀瑾: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南怀瑾: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悟道,终归诗酒⽥园南怀瑾,当代国学⼤家,少承旧学,博览群经,⽆所不涉,极为少有的能够贯通儒释道乃⾄整个中国传统⽂化的⼈物。
以下为南怀瑾说中国⽂化及⼈⽣智慧妙语集录,从其⼤量著作中精⼼摘选⽽出,共七七四⼗九句,细品,必受⽤不尽。
⼈⽣的最⾼境界⼈⽣最⾼境界是:佛为⼼,道为⾻,儒为表,⼤度看世界;技在⼿,能在⾝,思在脑,从容过⽣活。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悟道,终归诗酒⽥园。
多读历史我还有个主张,希望⼤家为了国家民族的前途,研究经济政治问题,要多读历史才好。
观今宜鉴古,⽆古不成今。
我们⼩时候读历史是最重要的课。
要了解现在时代的趋势,必须要懂得⾃⼰古代的历史。
观察个⼈事业的成功失败,要拿古代做镜⼦,古代每个时代,怎么失败的?怎么成功的?没过去就没现在。
有缺陷才是正常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
《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知⽣灭便是觉悟⽣命就是这样,年年都有个春天,年年也有个冬天,这是⽣灭两头的现象;念头、细胞乃⾄⼀切物质也是有⽣有灭,永远都是这样。
找到了⽣命能⽣能灭的根本,叫做成佛,叫证得菩提。
……为什么佛教到中国,很容易就被吸收呢?因为中国⽂化的⽼祖宗《易经》,也讲过这个道理。
英雄与圣贤之别英雄能够征服天下,不能征服⾃⼰;圣贤不想去征服天下,⽽征服了⾃⼰。
英雄是将⾃⼰的烦恼交给别⼈去挑起来,圣⼈⾃⼰挑尽了天下⼈的烦恼。
这是我们中国⽂化的传统精神,希望每个⼈能完成圣贤的责任,才能成为伟⼤的政治家。
古代经典要从⼩开始背当年我读四书五经,都是要背的。
⼩朋友们要放学了,⼼⾥⾼兴,⼀边嘴⾥唱着⼀边你推我⼀下,我推你⼀把的。
这样读书,⼼⾥会记住,⼀辈⼦忘不了。
想起来的时候⼼⾥默念⼀下,其中的道理就⼜琢磨了⼀回。
……常有⼈问我,为什么能有这么好的学问,我都实实在在告诉⼈家,这都是我⼗三岁以前熟背这些古书的效果。
品读历史感悟人生为主题的作文
品读历史感悟人生为主题的作文
《读史明悟》
哎呀,你知道吗,历史这玩意儿就像是一个超级大宝藏,藏着无数的故事和秘密呢。
就说我小时候吧,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去逛一个古城墙。
那城墙又高又厚啊,站在下面,我感觉自己特别渺小。
我就开始好奇啦,这城墙是啥时候建的呀,为啥要建这么个大家伙啊。
我一边摸着那粗糙的墙砖,一边就仿佛看到了很久以前,那些工人们辛辛苦苦地在这里堆砌砖头的情景。
这感觉特别神奇,好像我一下子穿越了时空似的。
我就在那城墙边溜达着,想象着古代的人们在这里走来走去,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和故事呢。
从那以后啊,我就对历史越来越感兴趣了。
每次读那些历史故事,就感觉自己像是个隐形人,在那些时代里穿梭。
有时候看到那些英雄人物做出的壮举,我会特别佩服,心里想着我也要像他们一样勇敢;有时候看到那些让人无奈的悲剧,我也会跟着难过。
历史让我知道了,原来人的生活可以这么多样,这么复杂。
品读历史真的能让人感悟好多人生道理呀。
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过去的种种,也让我们明白现在该怎么去生活。
我们得从历史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可不能瞎折腾,得好好地走自己的路。
我觉得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不时地去历史这个大宝藏里挖一挖,肯定能找到不少让我们变得更好的宝贝呢。
哈哈,那咱们就一起继续在历史的海洋里遨游吧。
人生的起点和终站 南怀瑾书籍
读书报告——《人生的起点和终站》南怀瑾我是第一次看一本书,描述人的死亡过程,将死之时的各种状态,身体反应,归纳为四大变化,描述的好细致,以前真是没看过,也从来没去想过。
记得第一次知道死亡,我7岁,一个夏天的夜晚,我突然从梦中醒来,发现家里灯火通明,半夜放起了炮仗,我问妈妈,怎么突然这么吵,妈妈匆匆翻箱倒柜的找东西,过来抱着我,告诉我“爷爷死了”,你再睡会。
第二天起床,模模糊糊的遥远的看到家里的大门门板拆了下来,爷爷就直挺挺的躺在了那里,小时候对爷爷的印象是严肃,非常勤俭,因为家里生了七个孩子的缘故,农村生活很艰难,即使后来生活条件好了,也是特别节省。
印象最深的是,我爱吃豆芽菜,大口大口的吃,爷爷看到了,就训我让我一根一根吃,后来告诉妈妈,她也很无奈。
爷爷走了,对我来说,没有特别的感觉,只是知道死人是一件大事情,所有亲戚朋友都来了,各种吹吹打打。
后来奶奶去世的时候,我已经上大学了,我和奶奶感情特别好,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奶奶年纪大了,在家里照顾我们。
她走的很安详,就是南老师所说的寿终正寝,83岁去世,只掉了一颗牙,耳朵也听得见。
但是最后半年,在床上几乎不能走路,几个儿女轮流陪伴。
我们是大家庭,五个姑妈,老人的晚年,女儿多比儿子多好,人生最后的尽头,非常无奈。
一向乐观的奶奶,到最后几个月,也不停的说要早点去见爷爷,摆脱折磨。
从终点到起点,关于死亡,只有在亲人去世,朋友去世的刹那才会去体会。
奇怪的是,我小时候很怕死,觉得我还不知道世界是怎么一回事,我很害怕失去。
有时候我女儿,她八岁,也会问我一些奇怪,死方面的问题,我想以后再遇到她问我,我会拥有更平和的心态,和她解释,这是生命现象,我们只需要珍惜当下,做好当下的我。
生是一种希望,因为不知未来如何,所以充满期待,当我过了32岁的生日,今年的心态和往年都不同,就那么突然,我开始让自己稍微有时候空点下来,试图站在不同角度思考,工作,婚姻,教育,母子关系等以往我都去考虑的问题。
我所认识的南怀瑾居士
在僧俗关系上﹐我最记得南怀瑾说过的一件事情﹐就是有关近代唯识学大师欧阳竟无的一件事。南怀瑾年轻时曾亲近过欧阳竟无。有一次有一位出家人欲向欧阳竟无学佛法里的唯识学﹐就向欧阳居士请教﹐并有欲拜其为师之意。没想到欧阳竟无竟真端起了大师架子﹐坚持要该出家人对其礼拜﹐才肯教授。弄得那位出家人左右为难﹐进也不是﹐退也不是。自古以来皆是在家人礼敬出家人﹐岂有出家人抛弃身份而顶礼在家人的道理﹖而欧阳竟无就是依老卖老地干冒大不韪﹐不顶礼他就不教。难得的是有一位年轻出家人硬是学法心切﹐真的把心一横就要跪下拜了。没想到欧阳竟无的动作比他还快﹐马上先跪倒在地﹐反而对他顶礼了。欧阳竟无并非真是要赚他一个礼拜﹐只是要看他学法有没有诚心。若没有﹐就算学也学不好。像这一类的掌故﹐南怀瑾亲身经历的就很多。也对他的一生有莫大的影响。在佛法现代化上﹐我以为南怀瑾最重要也最教我佩服的一点﹐就是他虚怀若谷的好学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淡生活,快意人生
——读《南怀瑾谈历史与人生》有感
人生在世,极其短暂,在历史的长河中,就如昙花一现。
所以,人们总是千方百计让生命过得精彩而辉煌。
有人追求财富,认为金钱可以换来一切,能使生命光彩夺目;有人追逐地位,自认只有显赫的地位,才能流芳千古;有人到处卖弄学术,标榜自己各种头衔。
可是当我们回顾历史,这些把名利看得比什么都重,整日孜孜以求的人,不但没有名留青史,相反,往往是落得个臭名恶名,甚至成为阶下囚。
尤其在当今这个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人性浮躁,诱惑弥漫,种种物欲侵蚀人的思想,权力攀比刺激人的神经,很多人因此迷失自我,甘愿成为金钱的奴隶,甘做权欲的俘虏。
在权力面前,原铁道部部长、铁道部党组书记刘志军倒下了;在金钱面前,身为军人的原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躺下了,他们穷其一生去追求,到头来却是一无所有。
他们认为抓住了名与利,就抓住了生命的全部,却不知生命的真谛是放下贪婪与欲望。
平平淡淡就是真,踏踏实实便出彩。
就像南怀瑾先生所说“学问最难是平淡,安于平淡的人,什么事业都可以做好。
”
平淡是一种待人之道,是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法宝。
人生苦短,做人从简。
要耐得住寂寞,人生才会有深厚的积淀,唯有如此,才能认清自我,才能接纳别人。
生活中有很多烦恼,都是源于我们不能体谅他人,过分的在意自己的主张,互不理解,互不相让,伤了彼此的心灵,自然是闹得两相生怨,生活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
所以,生活很多时候要求我们学会一种体谅,拥有一份理解,怀着宽宏大度的胸襟去看待事物,对待别人。
记得康熙时期,有位大官员叫张英,当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他的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地文题上发生了争执,家人飞书京城,想让张英出面“摆平”吴家,而张英回馈家人的却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书,主动从争执线上退让了三尺,而邻居吴氏也深受感动,退地三尺,建宅置院,所争之地变成宽阔的“六尺巷”,流传至后代,张英的平淡人生观,大度的胸襟,不仅化解一桩纠纷,更应成为后世的楷模。
平淡是一种处世的境界,唯有平淡方能活得精彩。
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常怀忧愁悲伤。
心若坦荡,奈我如何,心静如水,心也淡然。
知足者放得下,看淡者心宁静,心宽者少忧愁,你拥有平淡就能收获宁静,你拥有宁静就能收获幸福。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和渴望,最终无非是想让心灵得到满足,但人生知足者容易,满足
却是很难很难。
我们何不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一切,日子自然过得真切而幸福。
人的一生有很多面对:有喧嚣浮躁与空灵净界,有顺境与逆境,有坦途与坎坷,有失败和成功…既然命运如此安排,你不必倨傲人生大幸,也不用悲叹命运不公,就像范仲淹所提倡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欢忧之中,不妨适时地认识、把握好自己,去驾驭命运,实现自我,因为真正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其实源于自然与和谐,取决于我们对人生的一种平淡从容的态度。
我们都是平常人,也许我们不能超越现实,不能成为不顾自己只为天下人着想的“圣人”,但我们也不能因一身私欲,为了现实的荣华,为了虚有的名誉,而挖空心思,奴颜婢膝、甚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我们用不必羡慕别人的容貌和姿态,也不必羡慕别人的金钱与权力,不必追随别人的脚步,也不必摄于别人的威名。
我们就是路过这喧闹的尘世匆匆过客,是好是坏,都只有这一回,所以,面对生活,过于小心是自卑心态,过分追求是自我伤害。
有一段禅语讲得很好:
满也好,少也好,争个什么!
浓也好,淡也好,自有味道。
急也好,缓也好,那又如何?
暖也好,冷也好,相视一笑。
因为在乎,所以痛苦。
因为怀疑,所以伤害。
因为看轻,所以快乐;
因为看淡,所以幸福。
人生,看轻看淡多少,痛苦就离开你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