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合集下载

2018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

2018新人版部编本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

孤独之旅课前循环播放“阳光总在风雨后”,老师和同学们聊聊,活跃一下气氛。

上课。

今天的天气有点热,难道是你们的热情把空气都温暖了,那我真是太荣幸了,感恩!孩子们,为你们的热情大声地鼓掌吧。

导入:1.初次见面,请多多包涵。

其实今天,我是有备而来的哟,我给你们带了见面礼——书(名著),挥动一下手中的书(曹文轩的《根鸟》)、《草房子》)《青铜葵花》等),再指一下那两大箱名著(我班的57个孩子给固院初中九3班的50个孩子各准备了一本中外名著,还在扉页上用心写了一大段赠言)。

希望今天我们的这堂课不是我一个人的《孤独之旅》(板书),而是和大家的收获之旅,惊喜之旅!大家有没有信心?2.有句歌词是这样的写的----PPT2“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

”(不知大家是否介意我把它唱一下)。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曹文轩笔下的少年-——杜小康,去经历一场成长的洗礼吧!总体感知:PPT3大家知道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什么人,什么事)概括能力真不错,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讲述了少年杜小康跟随父亲到芦荡放鸭,在孤独中成长的故事。

PPT4作为故事的主人公,小康康在文中说的话并不多,总共也只有四句,看谁最快把它们找出来!(2、31、41、51段)PPT上出示这四句话。

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2.我要回家……3.还是分头去找吧。

4.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读读文中的这四句话(生读)读得很流利,但不够传神,其实大家知道吗?不同情境下说的话,表达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其实每一句话背后都站立着一个不一样的杜小康。

出示方法指导PPT5赏析人物语言1、联系相关内容。

如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怎样的状况下说这些话的;(情境)2、言为心声。

注意体会说话人的心情、心理。

也就是不能孤零零地只看这句话,一定要关注说话的背景。

(心境)以第一句话为例来进行赏析“我不去放鸭,我要回家----”这句话出现在哪一段?第2段---齐读小康康在说这句话时,心情是怎样的?很不情愿,很委屈,这是一种无奈的心情。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6.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_5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  阅读  16.孤独之旅》优质课教案_5

《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孤独之旅》是九年级上册中的一篇。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坚强的成长历程。

孤独,是生活给予人生成长的一道美丽又残酷的题目,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

在体验欣赏过程中,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发学生比照自己的生活形态,真正读懂“孤独”,迎接成长中“孤独”,丰富人生内涵,树立奋进的信念。

文中杜小康这一人物形象,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

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如鸭群、芦荡、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教读课文,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四句语言,并结合环境、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重要作用。

为此,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在自读中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从朗读中进入情境,体会作品意蕴;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

二、学情分析:初三的学生戏称,一旦升入初三,人生将与寂寞握手,和孤独相聚,拖着太多的疑惑与不甘。

他们似乎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与稳重,对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也已经具备了一些能力,但不够全面、客观,看问题也不够深入。

他们所说“孤独”,更多时候是“为赋新词强说愁”,更多的是面对考试压力时反映出来的较情绪化的表现,甚至有时是对现实的畏惧,是需要我们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目标:1.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历程。

2.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心理所起的重要作用。

3.学会在成长过程中克服困难。

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对表现情感、心理所起的重要作用。

难点: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草房子》是曹文轩所创作的少年成长小说,草房子可以说是一个美好之地,其中讲述了五个孩子苦痛的成长经历。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其中的一个孩子杜小康,走近他的成长之旅。

【板书课题】(二)研讨探究:1. 走进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快速默读文章,在文章中找出和杜小康的哭有关的句子。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三、教学时速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b 新课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 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

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板书课题:孤独之旅, 并出示以上三个教学目标)(二)学生自学教材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生疏词意;(2)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语言;(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生自学并完成以上要求3、检查自学效果(1) 给下列字词注音嬉(x I )闹撩(li d o )逗凹(a o )地胆怯(qi e )撅(ju e )断抠(k o u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学生1:本文记叙了杜小康因失学而不得已随父亲背井离乡去远方放鸭的事情,表现了杜小康在饱受精神寂寞、恶劣自然环境折磨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坚强的心路历程。

( 三) 探究1、教师诱导:同学们:“学贵生疑”,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那就请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2、学生质疑。

3、请同学们从你们刚才的质疑对话中挑出与本节课学习目标紧密相关的几个问题供我们尽情探讨。

(1) 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你能说说具体的情节吗?(2) 你发现本篇小说与其它小说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吗?(3) 由此你怎样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2、学生再速读课文,自己探索并解决问题。

(四)议1、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思考的结果。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及反思-文档资料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及反思-文档资料

《孤独之旅》教学实录及反思【教学目标】1. 整体感知小说内容,了解人物成长轨迹。

2. 体会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展现人物成长过程所起的作用。

3. 联系实际,理解小说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体验成长。

课前:品尝一份孤独(数字故事)【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一张图片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我们从这些故事中品尝出了一种共同的东西——孤独。

其实,人人都有孤独时,处处都有孤独在。

今天,我们学习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的节选——《孤独之旅》,一起走进一个小男孩——杜小康,分享他的成长经历。

二、补充小说内容——杜小康的昨天数字故事:昨天的杜小康昨天的杜小康是油麻地呼风唤雨的少年,今天,我们要认识的杜小康不是这样的了。

他要离开家。

曹文轩散文《前方》中说:人离家原因有三:一是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

二是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

三是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在召唤着他。

默读课文第一节,思考杜小康离家的原因是哪一点?生:第二点,无奈。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生:他的家在一天早上忽然一落千丈,杜小康失学了。

师:你能读读最后一句话,读出杜小康的无奈吗?生读。

师:哪一个词很重要?学生齐答:只好。

师:“只好”是什么意思呢?生:不得不,不情愿。

师:昨天的杜小康是油麻地最具有优越感的孩子。

而现在的杜小康呢?他过不上“小康”的生活了,做不成班长了。

读读《草房子》,你会知道:小康厚实的家底是他父亲开杂货铺挣来的,就在一次借了许多钱进货的返航途中,船被撞翻了,血本无归,他的家就败落了。

但父亲不甘心家业在他的手中败落。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拯救家业的蓝图。

杜小康被命运抛出原来的生活轨道,他要跟着父亲去放鸭了,即使一万个不愿意,他也得出发。

二、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结合昨天的预习,思考:在放鸭的过程中,杜小康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文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小康?生1:害怕、恐慌、孤独,暴风雨。

生2:经历了这些磨难后,杜小康长大了、坚强了、成熟了。

三、精读探究师:曹文轩还在《前方》中说“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而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杜小康就这样跟着父亲赶着鸭群向“前方”流浪。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抒发情感,提高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面对困境时保持乐观、勇敢面对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2.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3. 采用情感教育法,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作品背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感悟,讨论人物形象。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者情感。

(2)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反思(1)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反思教学效果。

(2)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教案编写: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孤独之旅》,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理解作品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提升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理解《孤独之旅》的主题和人物形象。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孤独之旅》的相关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背景等。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张爱玲及其作品背景。

2. 提问:大家对孤独有什么理解?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孤独之旅》。

2. 教师提问:作品主题是什么?主人公杜小康的形象特点是什么?三、分析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象征手法,如海鸟、沙漠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鉴赏评价(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评价作品,如语言、情节、人物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评价和欣赏之处。

五、思考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对我们的人生有何启示?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孤独之旅》的主题和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思考拓展环节,学生对人生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但在分析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鼓励。

六、情感体验(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如杜小康的孤独、坚韧等。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共鸣。

七、创作背景介绍(10分钟)1. 教师详细介绍《孤独之旅》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的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等。

2.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更好地理解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

八、对比分析(10分钟)1. 教师提出对比分析的任务:将《孤独之旅》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比,如《骆驼祥子》、《草房子》等。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谈话法
三、教学时速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人说孤独是尖锐的针,刺痛脆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灿烂,因为它除去了浮躁、怯懦,造就的是坚强。

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回避的生命状态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板书课题:孤独之旅,并出示以上三个教学目标)。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

九年级上册语文《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一、教学目的:1、全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先生联络实践,体会生长中的感受;二、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说话法三、教学时速一课时四、教学进程(一)导入b新课有人说孤独是尖利的针,刺痛软弱的心灵;有人说孤独是一朵鲜花,让生命更绚烂,由于它除去了急躁、勇敢,培育的是坚强。

可是,当孤独成为漫长而艰辛的人生路途上无法逃避的生命形状时,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明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生活吧!(板书课题:孤独之旅,并出示以上三个教学目的)(二)先生自学教材1、教员提出学习要求:(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弄懂生疏词意;(2)阅读进程中,在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言语;(3)全体感知课文内容2、先生自学并完成以上要求3、反省自学效果(1)给以下字词注音嬉( xī )闹撩(liáo )逗凹( āo )地害怕( qiè) 撅( jué )断抠( kōu )(2)全体感知课文内容请先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和宗旨,即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表达了什么的主题?(先生只需说出自己的想法即可)先生1:本文记叙了杜小康因失学而不得已随父亲衣锦还乡去远方放鸭的事情,表现了杜小康在饱受肉体寂寞、恶劣自然环境折磨的进程中,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坚强的心路历程。

(三)探求1、教员诱导:同窗们:〝学贵生疑〞,提出一个效果比处置一个效果更重要,那就请同窗们大胆地提出效果!2、先生质疑。

3、请同窗们从你们刚才的质疑对话中挑出与本节课学习目的严密相关的几个效果供我们纵情讨论。

(1)本文虽是长篇小说的节选,但也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你能说说详细的情节吗?(2)你发现本篇小说与其它小说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吗?(3)由此你怎样了解〝孤独之旅〞的含义?2、先生再速读课文,自己探求并处置效果。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表达,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谊、关爱他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孤独之旅》。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文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大意。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和环境描写。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探究学习:(1)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和写作意图。

(2)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5. 口语表达与写作:(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8. 教学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课题课堂实录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课题课堂实录

九年级语文公开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孤独之旅》教学设计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王润梅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体会成长中的感受;2.理解文意,概括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3.了解小说三要素,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1.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标题的含义。

教学建议:1.在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快速捕捉主要信息;2.在朗读中逐步进入情境,体会文中美好的情韵;3.在研读中联系实际,体验成长的感受;4.教学方法可以小组讨论、个人感悟为主。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提到“孤独”二字,我们总会感到凄凉,酸苦,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该多好。

可是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孤独的滋味。

可以说孤独随时间而来,孤独使生命更加灿烂。

同学们,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默读时注意在文中圈点勾画出主要信息。

2.检查预习字词情况。

注意下列字词的读音:嬉闹、掺杂、给予、撩逗、凹地、胆怯积累下列词语:厚实、嬉闹、一落千丈、置之不理、歇斯底里3.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重点朗读以下段落,每人一段,比一比谁读得好。

(1)刚开始,杜小康想回家,父亲则不肯,怕自己也会像儿子一样突然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

从“小木船赶着鸭子……杜雍和这才将船停下来”。

(2)到达芦苇荡后,父子感受不同,儿子“害怕”,父亲也有些“慌张”,却安慰自己的儿子。

从“这才是真正的芦荡……并且迟迟不能入睡”。

(3)随着时间的流逝,父子俩感到孤独。

从“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了……就不再忽然地恐慌起来”。

(4)最恶劣的天气中,杜小康经受了考验。

从“那天,是他们离家以来所遇到的最恶劣的天气……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那群鸭的羽毛上……”学生朗读时,注意体会人物心中的孤独感,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曹文轩的《孤独之旅》,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ppt)请大家先浏览一下课文,从原文中找一个词,说说这是一个关于()的故事。

生:这是关于杜小康放鸭的故事师:你关注了故事的人物、情节生:这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师:你关注了人物的心理,板书:孤独生:这是一个杜小康在放鸭后长大的故事师:你关注了这篇文章的主题,板书:成长师:这是一个关于放鸭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坚强的故事,这也是一个关于长大的故事。

然而,这首先是一个关于“孤独”的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杜小康这个少年内心深深的孤独感。

划出文中能体现孤独的句子,读一读。

生:已经是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

偶然行过去一只船,那船上的人已是杜雍和杜小康从未见过的面孔了。

师:遭遇变故背井离乡的孤独无奈生:杜小康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变得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师: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寂寞板书:寂寞生: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

然而,这不可能。

师: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忧伤生:熟悉的树木、村庄、桥梁……都在不停地后退,成为杜小康眼中的遥远之物。

师: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恐惧板书:心境:恐惧生:前方是未知的。

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

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茫茫的水。

师:前途迷茫与未知的孤独无助。

板书:处境:艰难师:孤独是一种复杂难言的情绪。

孤独中有无奈、有恐惧、有忧伤、有苦涩,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滋味呢?让我们跟随着杜小康的脚步,一起踏上这段“孤独”的旅程。

首先,在这段旅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景物。

(ppt)学生活动:1、请你划出文中的环境描写,有感情地读一读,圈画出文中出现的景物。

学生朗读、圈画生:芦苇荡、空气、天空、萤火虫、月亮、炊烟、芦叶、水鸟、鸭子、暴风雨……师:(ppt)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些景物所在的段落,请给它们分分类,并说说理由。

生:鸭子、萤火虫、水鸟属于动物类,芦苇荡、芦叶属于植物类师:你是未来的生物学家生:芦苇荡、芦叶、鸭子、天空、暴风雨属于冷色调,剩下的都是暖色调师:你是美术家生:我觉得萤火虫、天空、水鸟、月亮是一类,他们都给杜小康带来了暖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018部编版)语文第16课《孤独之旅》教案设计
二、教学新课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描绘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本文节选部分写的是少年杜小康与厄运抗争的经历。杜小康原本生活在油麻地家底最厚实的人家,富裕的生活、优异的成绩,使他一直有一种优越感。然而,一次意外变故,家道中落,他被迫辍学,过早地担负起生活的重担,跟随父亲背井离乡去放鸭。




孤独之旅
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成长
环境
鸭群
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
芦荡
风雨
(1)对鸭群、扇形水流的描写。鸭群、水流虽然美,但毕竟单调。这些更增添了杜小康对家乡生活的留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黄昏时的炊烟和河面的热气,单调、虚无,更增添了孤寂的感受。
(3)芦苇荡的宽阔无边,给人一种压迫感,虽有清香的气味、萤火虫的亮光和水鸟,但这一切不能完全驱除杜小康的恐慌。而这种压迫感、孤独感也是对杜小康的一种磨炼。
难点
感悟人物的成长经历,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坚定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集体研讨
自我备课
个人生成完善
一、导入新课
到了九年级,同学们都觉得自己长大了。的确,你们的身高或许超过了父母、老师,但你们的心理“长大”了吗?能否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雨?有一个少年,因家道中落而失学,跟随父亲到芦苇荡里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的寂寞,使他痛苦也令他成长。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你有这样“长大”的体验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说《孤独之旅》。
目标导学三:分析人物形象,体悟人物情感变化
1.小说题目是《孤独之旅》,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了“孤独”呢?请同学们用横线标记出体现“孤独”的句子,圈画出关键词语,并把文中所有的“杜小康”以及指代杜小康的“他”都读作“我”,把“杜雍和”读作“爸爸”或是“父亲”。进入角色,充满感情地读你画出的语句。读了之后,要把你们真实的感受说出来与大家共享。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  《孤独之旅》课堂实录初中语文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课件说课稿

九年级语文上册《孤独之旅》课堂实录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学会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章,培养创新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认识到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孤独之旅》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认识到人生中的困境和挫折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孤独之旅》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解决生字词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作者在孤独之旅中的心灵成长,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批改课后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孤独之旅》,巩固课堂所学。

3. 预习下一节课文,准备课堂讨论。

六、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通过课后练习批改、学生课堂表现、学生作文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2.梳理主人公孤独至长大的心理过程,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前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师: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

其实,生命也正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

正如歌词里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杜小康,他面临的就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孤独之旅”(师板书课题、作者)上节课我们梳理出了故事情节,现在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遍。

一生复述、另一生补充:文章记叙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已随父亲背井离乡,去远方放鸭的事情。

表现了杜小康在饱受精神寂寞、恶劣的自然环境折磨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坚强的故事。

师总评直接导入新课:杜小康从开始的辍学——芦荡放鸭——遭遇暴风雨——鸭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这一连串的变化,其实也就是他成长的过程,那么,他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讨杜小康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变化。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杜小康的转变表现在他面对变故之初的迷茫、恐慌到跟随父亲外出放鸭时经历的那段漫长的孤独生活,及后来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面前勇于抗争、感悟成长这几个阶段。

(师板书(竖排):面对变故、经历孤独、感悟成长)他的这一变化,文中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生: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

等表现的。

四、细细品读分组讨论师:老师现在分配任务:第一组负责在文中找能体现杜小康在成长过程中变化的语言,并简要分析;第二组找找转变中的心理活动,并品味其韵味;第三组找其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第四组补充前三组同学的发言。

生热烈讨论。

师巡回指导。

按顺序分组展示交流讨论成果第一组:语言描写生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可以看出杜小康此时是拒绝接受现实、茫然、郁闷及对家的依恋全表现出来了。

师:你揣摩的很仔细哦!生2:“还是分头去找吧。

”和之前的“我不去放鸭了。

”对比,这时的杜小康,遭遇暴风雨但他并没有停止搏斗,他不再退缩、不再逃避,而是接受、是承担,肩上多了一份担当。

能够承担家庭的重任。

生3:“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四个短句,可以看出杜小康的惊喜!四个感叹号,增强了语气,因为鸭子下蛋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

鸭子下蛋了,他就可以回家了,可以上学了。

所以,当他发现鸭子下蛋了的时候,他肯定是先喊出——“蛋!”然后告诉父亲,什么蛋?鸭蛋!谁下的鸭蛋?鸭下蛋了。

只8个字。

意味深长!师引导、点拨。

以上是学生精彩的发言及补充整理。

第二组:心理活动生1:5段“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方前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生2:17段“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

然而,这不可能。

”生3:21段" 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生4:44段:“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

”师点拨品味:这句话中有三个字,是“累极了”而不是'"怕极了"经过了长时间的奔波、搏斗,杜小康疲惫至极,同时也是奋斗过后的酣畅淋漓。

他不再害怕,只是累极了。

可以说: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

第三组:环境描写生1:关于鸭群:“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描写细致入微,表现出了鸭群的幼弱、孤独。

也烘托出了杜小康的幼弱、迷茫、不知所措。

“鸭们十分乖巧。

”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的挨着主人蹲了下来”鸭们对杜小康的依赖,也是杜成长的折射。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

”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可以说:鸭子的成长就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关于芦荡: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

”读到这儿时,我感到特别害怕。

师:我们现在看屏幕,(屏幕显示21段)发挥想象,大声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老师再叫一位同学:把原文的人称换成第一人称,朗读一遍。

(屏幕配乐显示变换人称后的21段)一生朗读。

师:好美的声音!众生鼓掌!师:说说你为什么给他鼓掌?生1评:她的朗读把身处无边无际的芦荡,那种空旷、压抑、给人极大的心理压力全表达出来了。

生2:听了她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苍茫深绿的芦苇荡,繁茂幽绿的芦苇荡越发显得小船的孤小,那种“永远也逃不走的感觉”也就越真切!师:老师发现,你们赏析语言的水平越来越高了!真为你们高兴!33段“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在面对这一缕炊烟。

就不再突然的恐慌起来。

”因为杜小康接受了孤独,他慢慢学着去适应,所以不再害怕,恐慌。

芦荡见证了她的心理变化过程。

师:暴风雨在杜小康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你能不能就这一段内容进行赏析?(可以从各个角度)生:“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杜小康甚至觉得风也是黑的。

”最后一个“黑”运用通感。

“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过不一会儿,暴风雨就歇斯底里的开始了”这句运用夸张、拟人。

渲染了暴风雨来临前环境的昏暗及紧张恐怖的气氛。

暴风雨的凶猛,恰恰反衬了杜小康的勇敢、坚强。

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与之奋力搏斗,表现出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

师:杜小康是勇敢、坚强的,同学们今天在课堂的表现,也是勇敢坚强的。

你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细心品味也让老师看到了成长与进步。

希望大家加油!五、结合回中学生生存环境实际,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共鸣。

杜小康长大了,那么你呢?你有过孤独的经历吗?当和父母发生矛盾,和朋友因对某事的观点产生分歧时;当面临远离家乡、跟随父母来省城打工,人生地不熟、居无定所的处境时;当面对学习的困难,生活的困窘。

面对这些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又不被人理解的“孤独”。

你怎么办?生讨论、思考、回答师:可见,孤独并不是自闭、消极、颓废。

孤独对人生也有积极作用,在孤独中人们可以思考、体悟,从而有新的发现,可以使人的头脑变得冷静。

曹文轩曾这样说:(屏显)孤独是一种正常并且健康的心态----如果程度得当的话,它标志着一种人格的成熟。

它使人少了许多盲目。

它使人在嘈杂的生活中有了一份保护身心健康的清静。

六、结束语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

孤独无疑是最为贵重的一笔。

希望同学们能够勇敢的战胜成长中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困苦,谱写一首积极、主动、坚强、独立的成长之歌!七、作业(屏显)1、延伸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前方》。

2、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段话。

(附板书)孤独之旅曹文轩面对变故经历孤独感悟成长(孔丽梅审核)《孤独之旅》课堂教学实录2012-10-11 13:39 范西艳学习目标:1.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2.梳理主人公孤独至长大的心理过程,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成长中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前播放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师: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饱含痛楚与泪水。

其实,生命也正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

正如歌词里唱的: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们这节课的主人公杜小康,他面临的就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孤独之旅”(师板书课题、作者)上节课我们梳理出了故事情节,现在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遍。

一生复述、另一生补充:文章记叙了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已随父亲背井离乡,去远方放鸭的事情。

表现了杜小康在饱受精神寂寞、恶劣的自然环境折磨的过程中,一天天长大、坚强的故事。

师总评直接导入新课:杜小康从开始的辍学——芦荡放鸭——遭遇暴风雨——鸭们长大了,杜小康也长大了。

这一连串的变化,其实也就是他成长的过程,那么,他究竟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这节课我们主要来探讨杜小康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变化。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杜小康的转变表现在他面对变故之初的迷茫、恐慌到跟随父亲外出放鸭时经历的那段漫长的孤独生活,及后来在突如其来的暴风雨面前勇于抗争、感悟成长这几个阶段。

(师板书(竖排):面对变故、经历孤独、感悟成长)他的这一变化,文中是怎么表现出来的?生: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活动。

等表现的。

四、细细品读分组讨论师:老师现在分配任务:第一组负责在文中找能体现杜小康在成长过程中变化的语言,并简要分析;第二组找找转变中的心理活动,并品味其韵味;第三组找其中的环境描写,并体会其作用,第四组补充前三组同学的发言。

生热烈讨论。

师巡回指导。

按顺序分组展示交流讨论成果第一组:语言描写生1:“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可以看出杜小康此时是拒绝接受现实、茫然、郁闷及对家的依恋全表现出来了。

师:你揣摩的很仔细哦!生2:“还是分头去找吧。

”和之前的“我不去放鸭了。

”对比,这时的杜小康,遭遇暴风雨但他并没有停止搏斗,他不再退缩、不再逃避,而是接受、是承担,肩上多了一份担当。

能够承担家庭的重任。

生3:“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四个短句,可以看出杜小康的惊喜!四个感叹号,增强了语气,因为鸭子下蛋是他一直以来的一个心愿。

鸭子下蛋了,他就可以回家了,可以上学了。

所以,当他发现鸭子下蛋了的时候,他肯定是先喊出——“蛋!”然后告诉父亲,什么蛋?鸭蛋!谁下的鸭蛋?鸭下蛋了。

只8个字。

意味深长!师引导、点拨。

以上是学生精彩的发言及补充整理。

第二组:心理活动生1:5段“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方前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

”生2:17段“杜小康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

然而,这不可能。

”生3:21段" 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回真正感到害怕。

"生4:44段:“杜小康突然感觉到他已累极了。

”师点拨品味:这句话中有三个字,是“累极了”而不是'"怕极了"经过了长时间的奔波、搏斗,杜小康疲惫至极,同时也是奋斗过后的酣畅淋漓。

他不再害怕,只是累极了。

可以说:暴风雨成了杜小康成长的催生力量。

第三组:环境描写生1:关于鸭群:“鸭群在船前形成一个倒置的扇面形”描写细致入微,表现出了鸭群的幼弱、孤独。

也烘托出了杜小康的幼弱、迷茫、不知所措。

“鸭们十分乖巧。

”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

“那十几只受了惊的鸭,居然一步不离的挨着主人蹲了下来”鸭们对杜小康的依赖,也是杜成长的折射。

“鸭们也长大了,长成了真正的鸭。

”映衬出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可以说:鸭子的成长就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关于芦荡:21段:“这才是真正的芦荡。

”读到这儿时,我感到特别害怕。

师:我们现在看屏幕,(屏幕显示21段)发挥想象,大声把这一段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老师再叫一位同学:把原文的人称换成第一人称,朗读一遍。

(屏幕配乐显示变换人称后的21段)一生朗读。

师:好美的声音!众生鼓掌!师:说说你为什么给他鼓掌?生1评:她的朗读把身处无边无际的芦荡,那种空旷、压抑、给人极大的心理压力全表达出来了。

生2:听了她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置身于苍茫深绿的芦苇荡,繁茂幽绿的芦苇荡越发显得小船的孤小,那种“永远也逃不走的感觉”也就越真切!师:老师发现,你们赏析语言的水平越来越高了!真为你们高兴!33段“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在面对这一缕炊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