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全册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部编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新知讲解
小组讨论
思考: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观察小组内部的物体,分析影响因素)
新知讲解
小组汇报
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大小
材料 形状 ……
新知讲解
讨论
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重吗?
新知讲解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

2.最准的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是”预测“。( × ) 3.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只有大小。( )
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 下来
还可以把分类结 果给同桌看,让 同桌猜猜“是根 据什么特征分类 的”。
探索:描述物体的特征 探索:给物体分类
选择1~2种特征 进行分类。
研讨:探讨分类的方 法
我会汇报
你是怎样分类 的,根据物体 的哪些特征分 类?
探索:描述物体的特征 探索:给物体分类
物体的特征
按特征分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不同
巩固提升
二、填空题
1.在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步应该( A )。
A 预测 B 掂一掂 C 称一称 2.右侧图片代表的是(B )。
A 预测 B掂一掂 C称一称
课堂小结
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利用
使用方法复杂的电子秤或其他称,而是设计利用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材。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第一章:《身边的科学》1.1《认识物体》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1.2《物体的分类》按照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观察、描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2. 培养学生按照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方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观察、描述物体特征,掌握基本的分类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颜色、质地的物体,如球、方块、圆柱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

学生分享观察到的物体特征。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如何观察、描述物体特征。

教师示范如何按照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在小组内,观察、描述物体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学生分享分类成果,讨论其他可能的分类方法。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认识物体与分类》2. 内容:物体的特征:形状、颜色、质地等分类方法:按照形状、颜色、质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中的物体,描述其特征,并尝试进行分类。

拍照记录,写下观察过程和分类结果。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观察,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提高观察、分类能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描述物体,尝试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小研究,深入了解物体的其他特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板书设计的信息传递效果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思考性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教学难点:物体的分类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科学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科学与我们的生活2. 观察与发现用眼睛看世界用耳朵听声音3. 动物和植物常见的动物和植物动物和植物的特点4. 空气和水空气的性质水的用途和重要性5. 自然的奥秘天气的变化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使学生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增强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发现和思考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现象。

3. 例题讲解:针对课程难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答。

4. 随堂练习:设计富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全册2. 目录:列出各章节3. 内容:详细列出各章节的重点内容,用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物和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

收集有关空气和水的资料,介绍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答案:动物:如狗、猫、兔子等,具有生命活动、繁殖等特点。

植物:如花草、树木等,具有光合作用、生长等特点。

空气:无色无味,具有呼吸、燃烧等性质。

水:透明无味,具有溶解、冷却等用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以便改进。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进行科学小实验,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全册教学课件附目录一、教学内容1.Chapter 1:春天的变化Lesson 1:春天来了Lesson 2:春天的植物Lesson 3:春天的动物2. Chapter 2:我们周围的材料Lesson 1:我们身边的材料Lesson 2:认识木头Lesson 3:认识金属Lesson 4:认识塑料3. Chapter 3:太阳和月亮Lesson 1:太阳和月亮Lesson 2:太阳和我们的生活Lesson 3:月亮的形状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春天的变化,认识春天中的植物和动物。

2. 认识我们周围的材料,了解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3. 了解太阳和月亮的基本知识,理解太阳和月亮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春天变化、材料特性、太阳和月亮的认识。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探索、思考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卡片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春天的变化、我们周围的材料、太阳和月亮等知识点。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实践活动。

4.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春天来了春天的植物春天的动物2. 我们周围的材料木头金属塑料3. 太阳和月亮太阳月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春天的变化。

举例说明我们周围的材料及其用途。

简述太阳和月亮的特点。

2. 答案:春天的变化:气温升高、植物生长、动物活跃等。

我们周围的材料:木头(如铅笔)、金属(如硬币)、塑料(如水杯)。

太阳和月亮:太阳是恒星,提供光和热;月亮是卫星,绕地球转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观察、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科学素养。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上学期我们学过文言文《古人谈读 书》,回忆一下我们用了哪些方法进行 文言文学习的?
结合注释、插图、上下文理解, 猜读等。
➢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根据刚刚大家说 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弄懂《自相矛盾》 的大概意思。
➢ 小组讨论交流文言文《自相矛盾》的大意。 ➢ 全班交流汇报。
谁能连贯地说一说《自相矛盾》的大意?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他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 不能自相矛盾,说话做事皆应三思而后行。
四人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每小组选一个讲得最好的代表上台讲
故事。 全班交流汇报。
对比阅读
自相矛盾 楚国有一个卖兵器的人,到集市上去卖
矛和盾。 好多人都来看,他就举起他的盾,向大 家夸口说:“我的盾,是世界上最坚固的, 无论怎样锋利尖锐的东西也不能刺穿它! ”
课文是怎么说的?
其人弗能应也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个人说的话前后抵触, 不一
致, 无法自圆其说。
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情很多,为了避 免自相矛盾的事情发生,我们应该怎么 做?
要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实事求是、 实话实说。
今天我们学习了文言文《自相矛盾》, 回顾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文言文的?
教科版
一年级
(下册)
[精品]
赠送以下课件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 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
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文。言文
这篇文言文应该怎么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 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 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 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 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最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课文解读
作者为了说明“真理诞生于一百 个问号之后”这个观点,举了哪几个 事例?找出文中列举事例的段落,用 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第一个事例是化学家波义耳从紫罗兰 花瓣遇盐酸会变色的现象中受到启发,制 成了石蕊试纸。
第二个事例是魏格纳通过蚯蚓的分布 情况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第三个事例是俄裔美国睡眠研究专家 阿瑟林斯基发现睡觉时眼珠的转动和做梦 有关。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1课时
这是一个 成什么标点符号?它又有什么含义?
?!
15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想一想“?”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 语,“!”又代表课题中的哪个词语。
?:问号 !:真理
你们知道哪些真理?
真理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永远自相符合。 ——欧文
默读课文,思考: 真理的发现也是有条件的,那么
科学家们是靠着怎样的科学精神,在 漫漫的科学长途中寻找到真理的呢?
• 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 知道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第3自然段中哪一句话体现了波义 耳这种见微知著的本领呢?
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 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 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
词语解释
司空见惯: 看得多了,不以为奇。
见微知著: 见到一点儿苗头就能知道它 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
默读课文,要求: ➢ 不出声、不指读。 ➢ 思考: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最后又写了什么?
理清课文说明顺序,填一填。
本文先提出______________的观点,然后 列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 个事例,最后总结:只有善于从细微的、司空 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才能解决 问题,发现真理。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

2024年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精彩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介绍春天的特点,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

第一节:春天的植物第二节:春天的动物2.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材料》: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第一节:认识材料第二节:材料的分类和用途3. 第三章《力与运动》:学习力的概念和简单机械原理。

第一节:力的认识第二节:简单机械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2. 使学生认识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提高生活常识。

3. 帮助学生建立力的概念,了解简单机械原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概念和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春天特点的认识,材料的分类和用途,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器材、画图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引出本章内容。

2. 新课导入:讲解春天的植物和动物特点,进行实践观察。

3. 课堂讲解:介绍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游戏。

4. 例题讲解:讲解力的概念,以生活中实例为例,引导学生理解。

5. 随堂练习:进行简单机械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力的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植物生长动物活动2. 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分类与识别应用与实例3. 力与简单机械力的概念简单机械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春天的三种植物和三种动物。

列举三种不同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解释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

答案:1. 春天的植物:迎春花、桃花、柳树;春天的动物:蝴蝶、小鸟、小草。

材料的性质和用途:金属(导电性好,用于制作电线);塑料(轻便,用于制作玩具);木头(结实,用于制作家具)。

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力的作用:推、拉、提、压;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对春天特点的认识较为深刻,但对力的概念和简单机械原理的理解还需加强,今后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理解力。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我们身边的物质物质的分类与性质简单的物理变化2. 动物与植物常见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动植物的生存环境3. 天气与季节天气的观察与描述四季的特点与变化4. 地球与宇宙地球的基本认识宇宙的简单认识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分类和性质,了解简单的物理变化。

2.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分类和特征,关注动植物的生存环境。

3.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描述季节变化的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

4. 激发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兴趣,培养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天气与季节的观察描述2. 教学重点:物质的基本认识常见动植物的认识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展示:各种物质、动植物标本、地球仪、天文望远镜等。

多媒体课件:展示物质变化、动植物图片、天气与季节变化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等。

学生作业本、画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动植物、天气与季节变化。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基础,结合实际情景,详细讲解物质的分类、动植物的分类、天气与季节的变化。

3.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章节、详细内容、关键词汇、示意图等。

2. 板书要求:字迹工整、清晰,层次分明。

采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物质,描述其性质。

画一幅动植物分类图。

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季节特点。

2. 答案:物质性质描述:固体、液体、气体;颜色、味道、硬度等。

动植物分类图:按照植物、动物分类,标注各类别特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寻求解决方法。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春天的特征,植物的生长,动物的变化。

2.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材料》: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3. 第三章《爱护我们的身体》:人体的主要器官,健康的生活方式。

4. 第四章《动物和植物》:动植物的分类,动植物的生长发育。

5. 第五章《水和空气》:水的性质,空气的作用。

6. 第六章《力与运动》:简单力学现象,运动和力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关爱生命的意识,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抽象科学概念的理解,如材料分类、力学现象等。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究能力的培养,实践操作技能的提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教学课件等。

2. 学具:观察盒、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讨论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关键知识点,引导学生思考。

3.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如下所示:1. 春天的特征:气温升高,植物生长,动物繁殖。

2. 材料分类:金属、塑料、纸、木头等。

3. 健康生活: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锻炼身体。

4. 动植物分类:根据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进行分类。

5.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溶解、流动等特性。

6. 力与运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和力相互关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来了,你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2)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

(3)简述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和耳朵。

(4)请举例说明动物和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3.观察一种动物课件(共17张PPT)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3.观察一种动物课件(共17张PPT)
蝴蝶
蜜蜂
蚂蚁
蚯蚓
蜗牛
关于我, 你有什么好奇的吗?
请你帮我 拼一拼


躯干
任务一
蜗牛有什么特Biblioteka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身上长着什么? 3.安静观察后把蜗牛画下来。
安静有序、分工协作、珍惜生命
任务一
蜗牛的口
任务一
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 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 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2.静静地观察它的运动
3.试一试把透明板竖起来、 倒过来
任务二
黏液 保护蜗牛、留下信息 腹足
与蜗牛相似的动物
kuò yú
luó

蛞蝓


这些动物和我们今天观察的蜗牛有什么相似之处?
应激反应
任务一


fù zú
腹足
chù jiăo
触角
yǎn jīng
眼睛
口kŏu
任务一
口可以用来___吃__食__物___ 眼可以用来_____看_____ 触角可以用来___探___路____ 壳可以用来_保__护__自___己___
___?___可以运动
任务二
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1.将蜗牛轻放到透明板上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春天来了》:探索春天的变化,了解春天动植物的生长特点。

2. 《我们身边的物质》:学习物质的性质,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

3. 《力和运动》:探索力的作用,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4. 《地球和太阳》:认识地球和太阳的关系,了解昼夜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原因。

5. 《水和我们的生活》:学习水的性质,了解水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简单机械原理、地球与太阳的关系。

2. 教学重点:观察春天变化、物质性质、水的性质与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模型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教材内容,进行例题讲解。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简洁明了地展示教学内容。

2. 重点突出,难点详细解析。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春天的变化,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制作一个简单机械,并解释其原理。

(3)描述地球与太阳的关系,并说明昼夜变化和四季形成的原因。

2. 答案:在下次课堂上进行讲解和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重点关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确保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相符。

具体补充如下:1. 教学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春天变化、水和我们的生活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2. 教学内容需涵盖一年级科学下册的核心知识点,如物质性质、力的作用等,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 教学内容应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

2024年完整版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套课件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探索春天的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第2章《我们周围的物体》:学习物体的基本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3. 第3章《动物和植物》: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4. 第4章《空气和水》:探究空气和水的性质,以及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基本性质,了解动植物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结合教材,详细讲解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章节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描述它们的特点和生长过程。

(2)找一找周围的物体,说说它们的颜色、形状和质地。

(3)了解一种动物或植物的生活习性,写一篇简短的介绍。

2. 答案:(1)植物的特点和生长过程:如玫瑰的特点是花瓣鲜艳、香气浓郁,生长过程包括播种、发芽、生长、开花等。

(2)物体的颜色、形状和质地:如实木桌子的颜色为棕色,形状为长方形,质地为木质。

(3)动物或植物的生活习性:如蝴蝶的生活习性包括吸食花蜜、迁徙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一连
玻璃珠 螺母 乒乓球 橡皮 泡沫块 纸片 木块 塑料杯
每人观察一种物体
玻璃珠 木块 螺母 泡沫块 塑料杯 乒乓球 橡皮 纸片
交流:怎么观察,发现什么特征
挑战任务:小组合作,比较观察
看一看
闻一闻
摸一摸
掂一掂
活动手册 第1面
活动手册 最后1面
以后再补充
橡皮



可改成

其他物体
4 格

要求:每个小组分工合作 记录测量人人参与
新知讲解 想一想,利用这些器材怎样称量呢?
新知讲解
一边盘里放被测物 体,另一边放曲别 针,当两边平衡时 曲别针的数量就代 表了物体的重量, 最后比较曲别针的 数量.
新知讲解 交流汇报(1—4越来越重)
物 体
预测 5
2
3

1
掂一掂 5
1
2
3
4
称一 5
1
3
2
较轻 423
89
探索:给物体分类
3 尝试更多的分类方法,并记录
下来
还可以把分类结 果给同桌看,让 同桌猜猜“是根 据什么特征分类 的”.
探索:给物体分类
选择1~2种特征 进行分类.
研讨:探讨分类的方法
我会汇报
你是怎样分类 的,根据物体 的哪些特征分 类?
探索:给物体分类
物体的特征 1.轻重 2.形状 3.颜色 4.大小
目录
我们周围的物体
1、发现物体的特征 2、谁轻谁重
3、认识物体的形状 4、给物体分类
5、观察一瓶水
6、它们去哪了
7、认识一袋空气
动物
1、我们知道的动物 2、校园里的动物
3、观察一种动物 4、给动物建个家
5、观察鱼
6、给动物分类
1、发现物体的特征
说一说
wùtǐ
周围有什么物体?
miáoshù
你会怎样描述它?
可把具有 相同特征 的物体分 成一组
1
2
3
4
5
6
7
8
9
探索:给物体分类
2 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

1
2
3
4
5
6
7
8
9
物体的特 征 1.轻重
2.形状
3.颜色
4.大小
按特征分类


球形 方形
有颜





探索:给物体分类
2 选择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

1
2
3
4
5
6
较重 16
7
78 5
9
按照轻重 分类
小组汇报
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
大小 材料
形状 ……
新知讲解
讨论
大的物体一定比小的物体重吗?
新知讲解
一、判断题 1.我们可以通过“掂一掂”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 √) 2.最准的测量物体重量的方法是”预测“.( ×) 3.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只有大小.( )
巩固提升
二、填空题 1.在实验的过程中,第一步应该( A ). A 预测 B 掂一掂 C 称一称
2.右侧图片代表的是(B ). A 预测 B掂一掂 C称一称
课堂小结
本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没有利用 使用方法复杂的电子秤或其他称,而是设计利用 简易的天平来测量物体轻重.
3、认识物体的形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科学探究目标: 1.用简单的方法比较出不同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 2.不同的物体,会有不同的摆放或堆放方式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 2、认同物体的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sù liào kuài
塑料 块
xiǎo xiàng pí 小橡 皮
dà xiàng pí
大橡皮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将下列物体按照轻重排序.
1.预测 2.掂一掂 3.称一称
新知讲解
yù cè
预测
diān diān
掂一掂
chēng chēng
称一称
理解词语
预先推测或测量
新知讲解
小组合作
4、给物体分类
聚焦问题
超市里的蔬菜都是分类摆放的.
生活中,你 们知道如何 把物体分类 的吗?
探索:给物体分类
给前面用过的所有物体分类.
玻璃珠 乒乓球
泡沫块
木块
塑料块
螺母
橡皮
塑料杯
纸片
探索:给物体分类
1
给每个物体编号
探索:给物体分类
1
给每个物体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探索:给物体分类
我们怎样给它们分类?
怎么观察? 有何发现?
可以从哪些方面描述水的特征?
颜色—— 气味—— 是否透明—— 是否流动——
“水、油、洗发液”流动比赛
怎样做到比赛公平?
6、它们去哪了
聚焦问题
把它们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小石子


探索: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把它们放入水中
怎样做实验?

探索: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描述并记录现象.
放入前,先 观察.
探索: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情况
4

新知讲解 思考:我们三次排序的结果是怎样的? 哪种方法更准确?说说你的看法.
chēng chēng 称一称
新知讲解
称一称
下面的两个碗形状像似,大小相同,一样重吗?
=40个曲别针

=80个曲别针
新知讲解
小组讨论
思考:影响物体重量的因素有哪些呢? (观察小组内部的物体,分析影响因素)
新知讲解
按特征分类


球形
方形
按不同特征分类,会产 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有颜色 无色


我们是怎样观察物体 谢谢!
的?
5、观察一瓶水

说一说:水有什么特征?
活动1:比较水和洗发液 你会怎么观察?
猜猜他们是怎么观察的
水和洗发液 有什么相同 有什么不同
活动手册
第1面
轻重
活动2:洗发液、水和木块比较
洗发液 水 木块


轻重
轻重
《发现物体的特征》班级记录表
特征
颜色 气味 形状 厚薄 粗糙 程度 是否 透明 是否 流动 是否 可见
轻重
木块 螺母 玻璃珠 乒乓球 泡沫块 橡皮 纸片 塑料杯
2、谁轻谁重
导入新知 你知道他们谁轻谁重吗?
新知讲解 这些物体谁轻谁重呢?
pīng pāng qiú mù kuài
乒 乓 球 木块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式 不同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
1、知道许多物体的形状具体固定的形状,形装饰物体的基本特征之一 2、物体的形状会影响它的平铺方式
• 教学难点:
体会到生活中的物体有不同的形状,有可能其摆放、拼接或堆放的方 式不同
认 识 物 体 的 形 状
一、聚焦
正方体 长方体 圆柱

一、聚焦
二、探索
三、操作
按你喜欢的方式将物体平铺在盒子里
思考:
1、哪种物体放的数量最多? 2、换一种平铺的方法,能装下更多的物体吗?
四、研讨
同一种物体的两种平铺方法, 结果一样吗?说说你的看法
如果像乒乓球和正方体那样的形状, 无论怎样平铺,都不会影响其数量; 如果像螺母和橡皮(长方体)那样 的形状,采用不同的平铺方式,放 满盒子的数量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