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

合集下载

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 -回复

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 -回复

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回复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概念,它在建筑、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中轴线是指一条从建筑物的前部到后部或从前院到后院的直线,它在空间布局、比例、形式和装饰等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逐步回答关于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

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起源于古代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建筑。

古代中国的皇家园林和宫殿建筑注重对称和平衡的设计,中轴线被用来创造有序、和谐和统一的空间布局。

它是一种“一切从中心”或“一切从中心对称”思维方式的体现。

首先,中轴线在空间布局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空间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中轴线通常分为主轴线和次轴线,它们通过建筑物的中心点连接起来。

在建筑物的布局中,主轴线通常用于定义建筑物的主要功能区域,而次轴线则用于连接和平衡不同的功能区域。

通过中轴线的应用,建筑物的空间布局更加清晰和有序。

其次,中轴线在比例方面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比例是指物体或空间元素之间的尺寸和关系。

通过中轴线的应用,我们可以根据空间的尺寸和比例来选择合适的设计元素和装饰物。

例如,在室内设计中,我们可以使用中轴线来确定家具和装饰物的尺寸和放置位置,以创造出舒适和和谐的空间。

此外,中轴线在形式和装饰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轴线通常被用来定义建筑物的正面和重要的空间元素。

在建筑物的正面,我们可以通过对称和平衡的设计来突出中轴线的重要性。

例如,在古典建筑中,中轴线通常被用来定义主入口和主要的立面装饰。

此外,在室内设计中,我们也可以使用中轴线来定义视觉焦点和装饰元素的放置位置。

最后,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还涉及到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尊重和融合。

中轴线通常被用来连接室内和室外的空间,并在整个设计中引入自然元素和景观。

通过使用中轴线,我们可以将自然景观和建筑物的设计融为一体,创造出和谐和宜人的空间环境。

总之,中轴线的空间设计理念是一个重要的设计概念,它在建筑、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

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一、轴线控制手法的含义轴线是几何术语,几何图形中的中心线就被称为轴线,大部分物质中都存在轴线。

轴线控制手法是一种常见的设计方法,它在平面设计、建筑设计以及园林景观设计中都有很广泛的应用,这种设计方法起源于仿生学、构图概念等等,在很早以前就开始研究这种设计方法。

轴线控制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不仅能够体现出对称美,更重要的是能够将中国文化、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地区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带来观赏者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二、轴线控制手法发展的现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追求形式多样、风格多变,要传递出自由、奔放、活泼的信息,但是由于轴线控制手法本身具有极强的空间感和控制感,能够使整个园林景观呈现出一种秩序美,所以现在很多的园林景观设计仍然大量使用这种设计手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既有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设计的艺术感又有西方进步的设计方法,将中西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美感。

现代园林景观的开放性相比较传统的孤立园林来说,更能体现地域文化,轴线控制手法在应用的方式上也发生了改变,根据园林景观整体的风格来决定哪些景观需要利用到这种设计方式,既能将园林景观完全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又能不破坏园林整体的美感。

中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与私家园林以及皇家园林有很大的区别,它更加注重自然、生态以及功能的统一,不仅仅只是追求气势。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并不单单利用简单的轴线性,利用主轴线来控制副轴线,重视园林景观的整体性,营造出一种非绝对对称的美感。

三、轴线控制手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一)组合轴线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于园林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仅仅采用单轴控制手法已经不能满足设计的需求,西方早在17世纪就开始采用组合轴线控制手法,在保证园林景观整体性的基础上,还能为园林景观增添活力和生机,创造出更好的园林风光。

浅析颐和园空间布局特点与东侧游线景观组织

浅析颐和园空间布局特点与东侧游线景观组织

浅析颐和园空间布局特点与东侧游线景观组织颐和园位于中国北京市西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风貌的皇家园林。

其空间布局特点与东侧游线景观组织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设计理念和建筑风格。

颐和园的空间布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整体布局:颐和园布局呈现出中轴线对称的特点,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

前部为宫殿建筑群,中部为湖心岛上的长廊、亭台和花坛,后部为山水园林。

各个部分通过游线和假山、山水等景观元素相连,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2. 五山园林:颐和园采用了“以山取胜”的设计理念,在园中模拟了五座山峦,分别是万寿山、文昌山、静宜山、翠微山和金山。

这些山峦巧妙地融入了园林中,形成了起伏的地形和错落有致的景观。

3. 水系布局:颐和园内有大量的水域,主要由昆明湖和长河组成。

湖泊和河流在整个园林中分布广泛,水的流动和反射给园林增添了动态和美感。

4. 宫殿建筑布局:颐和园的宫殿建筑主要集中在园林的前部,包括万寿山上的万寿寿康殿、寿宁殿、宜芸馆等,以及长河边的乐寿堂、延禧宫等。

这些建筑按照规模和地位有序地分布在整个园林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建筑规制。

东侧游线景观组织是颐和园园林中重要的一部分,其主要特点如下:1. 游线布局:东侧游线起始于宫殿建筑群的前方,沿着湖边向东延伸,经过结界浜、思芳桥、瓜坞、绣坛门等景点,最终通往东宫。

游线按照园林的地形和景观元素有序布局,使游客可以依次欣赏到不同的景色和建筑。

2. 建筑景点:东侧游线经过的景点主要有一些宫殿和亭台,如乐寿堂、清和宫、国门、副国门等。

这些建筑多为仿古的木质结构,风格古朴、典雅,彰显了中国古代园林的建筑特色。

3. 植被景观:东侧游线所经之处有大量的绿地和花坛,植被繁茂,花草树木种类丰富。

游客可以在清新的空气中欣赏到优美的自然景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水景环境:东侧游线沿湖边而建,湖水清澈见底,景色宜人。

游客可以在湖边漫步,观赏湖光山色,感受水与园林的完美结合。

浅析轴线在皇家园林中的应用

浅析轴线在皇家园林中的应用

浅析轴线在皇家园林中的应用摘要:轴线作为园林处理整体布局,形成景色结构,联系空间序列,引导景观轴向的一种重要手段和要素,在皇家园林中发挥着非常全面的作用,皇家园林的多条轴线将丰富的园林空间和多样的园林要素巧妙地进行组合和排列,应用于空间、景观、结构、院落等各个部分和环节。

关键词:轴线皇家园林布局空间前言:皇家园林虽在山水之内,其总体也有明显的轴线,有对称等关系的存在,主次分明,层次有序。

受宽阔地域的影响,整体布局方法也可以得出,即以自然风貌为基础,以建筑为重心,布局景区、设置景点,构成了大气恢弘、层次多样、借山理水、功能齐全、互为构景的系统,以上都为皇家园林全局布局基本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轴线与园林布局1.1轴线与外围环境场地有一定的边界,空间的拓展可以使园林的各空间增加更多样的景观,空间的拓展代表在空间及序列的组织上忽略场地的原有边界,增强与外部空间之间的联系。

皇家园林往往不受园林边界的影响和限制,以区域的视线极限为覆盖范围,借用借景的造景手法,结合景观需求建立园内与园外的沟通,从而丰富园林空间,增强园林效果,构成和谐整体的园林。

颐和园的规划与设计中主要将“三山五园”作为主体,突破园林边界。

与西侧紧邻的静明园作为首要的考虑,昆明湖向西开凿外湖,又在静明园的东南营造高水湖与养水湖;前者沿湖未布置墙垣,后者也未纳入静明园内。

这互相紧邻的水域未因园墙而被隔断,同时建筑、村舍的零星出现,共同构成完整的景点。

进而增强了万寿山与玉泉山在景观上的联接性和整体感。

颐和园与外部相融合,景域大为拓展,体现了景区古迹的情趣与气魄。

西北郊,西侧以静宜园为中心形成景区:东面为圆明园、畅春以及诸赐民瓮山、西湖、玉泉山鼎足而立则居于当中的核心部位。

颐和园建成、昆明湖扩展后,形成了万寿山、里湖的南北走向中轴线。

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颐和园的宫廷区又形成东西走向的中轴线,再向东延伸汇于圆明园与畅春园之间的南北轴线的关键点。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
s a e c u ed p c o c pi an sh p o c s r to t d a e f on tucin o sr g h h r a in u d h p e i o ten t en t e elto s n ert e r m se f n tde to ngn t r1 o s ryi a ua.
权威 、 庄严是一组 矛盾。 本文以颐和 园和北海为例 , 分析和探讨 了中国皇家园林空 间中的轴 线和对称
问题 , 以及 如 何 处 理 建 筑 的 体 量 和 形 态 , 不 破 坏 在 自然 的前 提 下 来 强化 这 种 关 系。
布局对称 , 体量庞大I 成为全园中心( 1 。 图 )
211 面 轴 线 分 析 .. 平 颐和 园 由宫 殿 区 、 山 区 、 寿 山 区 、 前 万 后 湖 区、 昆明 湖 区等 几 区组 成 。主要 建筑 群 位 于 万 寿 山 中轴 线 上 , 靠 近 南 面 昆明 湖 的 一侧 , 在
胜 。在 私 家 园林 中 , 为避 免 对称 而采 取 借 景 而 造 的 原 则 , 在 皇 家 园林 中 , 种 “ 由 “ 然 与 皇 室 的 而 这 自 俨
维普资讯
中国皇 家 园林 空 间中 的轴线 浅析
A rma y P o ei t h i fS a e i i e e Ro a r e s P i r r b o t e Ax so p c Ch n s y l n n Ga d n
张姣 影 Z ANG Ja yn H io i g

■ : 国 古 典 园 林 以 “ 由人 做 , 白天 开 ” 中 虽 宛 取
在 私 家 园林 中 ,为 满 足 游 赏 、宴 乐 、 休 息 、 住 要 求 , 筑 密 度 都 比 较 大 , 竭 力避 居 建 但 免 对 称 而 采 取借 景 而造 的原 则 。 然 而 在 皇权 至 上 的封 建 社 会 里 , 林 这 种 东 西 难 免 被 搬 园 进 皇 室 , 是 在 这 片 远 古 的东 方 大 地 上 出 现 于

中轴线的历史故事

中轴线的历史故事

中轴线的历史故事
中轴线是北京市的一条重要道路,它起源于中国古代帝王的统治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

以下是中轴线的历史故事:
1. 古代帝王之道:
中轴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帝王统治时期。

根据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皇宫和官方重要建筑通常被布置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直线被称为"中轴线"。

它代表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将天地之间的联系象征化。

2. 明朝的紫禁城:
在明朝时期,中轴线的中心是紫禁城,它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帝王的居所。

中轴线从南到北穿过紫禁城的主要建筑,包括午门、太和殿、乾清宫等,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和统治。

3. 清朝的皇家园林:
清朝时期,中轴线被进一步延伸,并与一系列皇家园林相连接,如北海、恭王府和颐和园等。

这些园林通过中轴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景观系统,展示了清朝皇家的繁荣和宏伟。

4. 现代历史的变迁: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中轴线逐渐融入了现代城市的格局。

在20世纪,一些重要的政府机构和文化场所沿着中轴线建立起来,如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和国家博物馆等。

这些建筑物继承了中轴线的传统,成为中国现代历史和政治的象征。

中轴线作为北京城市发展的重要轴线,不仅承载着中国古代帝王的统治理念,也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演变和现代社会的发展。

今天,中轴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

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矛盾。

本文以颐和园和北海为例,分析和探讨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和对称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建筑的体量和形态,在不破坏自然的前提下来强化这种关系。

关键词:颐和园;北海;中国皇家园林;轴线;对称1、引言中国园林文化在世界三大园林流派(中国、西亚、古希腊)中独树一帜。

“有声的画,有形的诗,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对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高度概括。

不同于西方的古典人工园林,大规模地对大自然进行改造、美化,中国园林崇尚自然,是在与大自然的“交往”、“对话”中诞生的。

模拟自然、写仿自然、抽象自然是造园中的惯用手法。

在私家园林中,为满足游赏、宴乐、休息、居住要求,建筑密度都比较大,但竭力避免对称而采取借景而造的原则。

然而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园林这种东西难免被搬进皇室,于是在这片远古的东方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体,“自然”可以体现园林的情趣,然而“自然”是自由的,是不对称的,这似乎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成了一组矛盾。

如何解决这组矛盾,使皇家园林既能供皇帝游山玩水,又能体现皇室的至高无上,在对自然的审美之中不忘对显赫王权的宣扬,就成了园林设计者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了。

中国园林成就极高,而又以明清时期发展到顶峰,笔者仅以北京颐和园和北海为例,谈谈对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轴线以及对称问题的认识。

2、皇家园林中的轴线分析古典园林不同于现代的普通风景园林,不同之处不仅在于创作手法,更本质的不同在于历史上众多的风景园林类型中,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除了审美因素之外,还包含了很多政治、文化活动和游憩的内容,而且也一定和风水有关。

皇家园林富丽开阔,设计思想追求想象中的仙山琼阁和集仿天下名区胜景。

在湖中建三岛用以象征东海三神山的布置,从西汉建章宫沿用到明、清北京三海和清代的圆明园,可谓长盛不衰的传统主题。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轴线与视角控制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轴线与视角控制

园林艺术设计技术中的轴线与视角控制园林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了自然、建筑和艺术的综合性学科。

在园林设计中,轴线与视角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和技术,能够有效地引导人们的视线,塑造空间层次和氛围。

本文将从轴线与视角的概念、作用和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为园林艺术设计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与启示。

一、轴线的概念与作用1. 轴线的概念轴线是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布局原则之一,是指一条虚拟的线性路径,沿着该路径建造的景观元素在空间上呈现出一种有机的关联和连贯性。

轴线可以是直线、弯曲线、圆弧等形式,通过安排景观元素的位置和整体布局,形成一种统一、连贯、富有美感的空间形体。

2. 轴线的作用(1)引导视线:轴线能够引导人们的视线朝向特定的方向,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设计者希望展示的景观元素上,增强空间的导向感和层次感。

(2)分割空间:轴线可以将园林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功能和氛围。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置轴线,可以使园林空间更具结构性和有序性。

(3)衬托景观:园林设计中的轴线往往会与景观元素相结合,起到衬托和突出景观的作用。

在轴线两侧设置绿植、艺术雕塑等元素,可以使景观显得更加突出和生动。

二、视角控制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1. 视角控制的概念视角控制是园林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合理设置和调整观景点的位置与角度,来控制观赏者的视野范围和视线焦点。

视角控制能够帮助设计者创造出宜人的视觉体验,使人们更好地欣赏园林景观并融入其中。

2. 视角控制的技术手段(1)视线引导:通过设置景观元素和轴线,引导观赏者的视线朝向特定的方向,如设置远景、中景、近景等,使观赏者在视觉上有所层次和变化。

(2)视线开阔:在设计中,适当开阔视线,使观赏者能够看到较为广阔和开放的空间,增加开放感和舒适感,同时可以更好地融入自然环境。

(3)视线限制:适当限制视线范围,可以创造出一种神秘感和惊喜感,引发观赏者的好奇心,增加园林空间的趣味性。

三、园林设计中轴线与视角控制的实践1. 整体布局与轴线设计在园林设计中,合理的整体布局与轴线设计能够使整个空间更加协调和有序。

皇家建筑的宏伟景观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

皇家建筑的宏伟景观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

皇家建筑的宏伟景观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皇家建筑的宏伟景观——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典范,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群、精美绝伦的园林设计而闻名于世。

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与园林的独特融合。

本文将从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景观特点三个方面探讨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

一、整体布局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其整体布局严谨合理,展现了古代建筑规划的高度精确和对功能合理性的追求。

首先,故宫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线,分为内外两重宫殿,呈南北对称。

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经过午门、太和殿、中和殿,最终达到五凤楼。

整个布局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将人的活动与自然的力量相融合,给人一种宏大而庄重的感觉。

其次,内外两重宫殿的布局相互呼应、相互烘托。

外朝建筑主要以供奉神灵的殿堂为主,如午门和太和殿;而内朝建筑则是皇帝和皇后宫殿的所在地,如乾清宫和坤宁宫。

内外两重宫殿的布局不仅彰显了皇家权威与辉煌,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等级制度和分工原则。

二、建筑风格故宫建筑风格独特而瑰丽,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体现了对称美和装饰美的追求。

首先,在整体风格上,故宫以黄色琉璃瓦和红墙为主要特色,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金碧辉煌和庄重典雅。

黄色琉璃瓦作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材料,不仅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更赋予了宫殿金黄色的光辉,使故宫在日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红墙则象征着皇权和吉祥,给人一种权威和庄严的感觉。

其次,在建筑细部的装饰上,故宫采用了丰富的传统装饰手法,如琉璃、彩绘、雕刻等。

琉璃彩瓦的应用使得故宫建筑色彩绚丽多样,带来了视觉上的丰富感受;而精细的彩绘和雕刻则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这些装饰元素的使用,不仅使故宫建筑更具艺术性,也彰显了皇家建筑的尊贵气质。

三、景观特点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景观特点。

浅析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

浅析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
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类型主要有:
2.1单轴。有一个轴线串联形体而形成的一个整体或者组合称之为单轴。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越是大的园林景观越是不能够实现这种园林景观轴线类型。多多少少都需要在轴线的平面上有所变化,或是并列或是错位等等。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北京的颐和园的前前后后,虽然大概一看是在一个中轴线上,但仔细分析它们的山峰或多或少的偏离了中轴线,在对称的空间中有了一丝的不对称,是有几分与众不同而又不失典雅的韵味。
3.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整体轴线与局部轴线的结合应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轴线系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合理将整体轴线与局部轴线组合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园林景观的美感,同时还能够形成严密的轴线系统,对整个园林景观设计具有强大的控制力及约束力。另外,在现代园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观设计中要遵循自然规律及自然原则,要保证城市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利用整体轴线与局部轴线的组合方式能够潜移默化的将园林景观空间融入到自然环境及城市环境中,使园林景观设计既具备一定的自然美,同时又不缺乏城市特色。
1.2.2园林景观设计中古迹、古树名木保护的注意事项。城市的自然遗迹、古树名木是历史的象征,在园林绿化设计中应尽量保留、保护好。尤其是具有生命的古树、大树,由于适应了原有的地下水位规律,如果因建设造成地下水位改变,很可能导致树木的生长不良,所以必须统一规划,尽量不要破坏原由的生态体系。
2.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类型分析
2.3放射线轴。除了上述的两个大类型外,还有一种非常美丽的类型,就是放射线轴,一般是一个中心向外放射一系列的线轴,可以形成或是扇形或是圆形等等图案。
3.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控制手法应用分析
3.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轴线几何性转换应用分析。现代园林景观设计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彰显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城市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若只是应用单一的轴线或简单组合轴线,会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缺乏可欣赏性与生动性,景致显得过于死板、单调。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合理应用轴线几何性转换,并与园林植物配置及空间设计手法相结合,这样能够增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深度,使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利用轴线几何性转换的方式能够给人一种视觉冲击力,形成一种具有跳跃性的美。

故宫中轴线的设计理念

故宫中轴线的设计理念

故宫中轴线的设计理念故宫中轴线是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建筑群中最经典、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之一,其建筑设计理念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一——五行学说,被认为是一种融合了哲学、政治、历史、文化、艺术与工程等多方面元素的综合性艺术杰作。

一、故宫中轴线设计的基本概念故宫中轴线是指从正阳门进入故宫后,经过前三殿、后三殿以及皇家花园,抵达午门的直线路径。

它的设计理念基于五行学说中五行的相互平衡与统一,力图表达出天人合一、人定胜天等哲学理念,并通过具体的建筑形式来展现。

二、故宫中轴线的建筑构造故宫中轴线的建筑构造以三进院落为主。

每一进院落之间通过一道庭院连接,形成一条线性的建筑轴线。

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从南向北,布局合理,富有层次感,形成了明显的轴向关系。

三、故宫中轴线建筑的用途故宫中轴线上的建筑按照其功能来划分,主要可分为三类:祭祀、行政和居住建筑。

其中前三殿主要用于举行各种重要的祭祀仪式;后三殿则是皇帝处理朝政事务的地方;皇家花园则是皇帝居住的场所,同时也是皇帝慢游赏景的地方。

四、故宫中轴线建筑的意义故宫中轴线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巅峰之作,其建筑设计理念不仅强调了建筑的实用功能,更重要的是追求艺术与哲学上的完美结合。

它以巨大的建筑规模、独特的建筑形式、考究的装饰艺术和纯熟的结构技巧完美地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粹与辉煌。

总之,故宫中轴线的设计理念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经典之作,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丰富而深厚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和艺术精髓。

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致的建筑结构和崇高的哲学理念,不仅成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也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浅析颐和园空间布局特点与东侧游线景观组织

浅析颐和园空间布局特点与东侧游线景观组织

浅析颐和园空间布局特点与东侧游线景观组织颐和园是中国皇家园林之一,位于北京西郊,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颐和园以其优美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韵味,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

本文将从颐和园空间布局特点及东侧游线景观组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颐和园的空间布局特点可以归纳为南北轴线和园区互为补充的空间布局。

从南门进入颐和园,会看到一条直通南北的主轴线,也就是“十七孔桥”,这是园林的主轴线。

主轴线上从南往北依次为:门楼、大红门、千山台、九龙壁、龙翔桥、宝殿等场所,这些场所加强了主轴线向北的力量。

主轴线呈现了严谨、平衡和完整的布局特点,彰显了中国古代皇家 garden 的设计思想。

颐和园的园区互为补充,这是指园区中的山、水、林、石、花卉、建筑等元素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互为依托,使整个园区呈现出统一的风格和气息。

颐和园的水景和山景相得益彰,有九龙海和后海两个人工湖泊,漫步在湖边可以看到山的倒影和美丽的景色。

园内的建筑又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竹林山庄是建筑和山水结合的最好例子,建筑融入山体之中,山水与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了具有中国古典园林特点的景观。

在东侧游线景观组织方面,东门进入颐和园,首先看到的就是门楼,门楼与主轴线相呼应,昭示着皇权的权威和尊严。

门楼后面是宫殿建筑群,包括了寿皇殿、乐寿堂、宁寿宫和乐寿园等场所,这些宫廷建筑和风景区相互补充和协调,成为整个东侧游线的亮点之一。

沿着主轴线向北走,可以看到著名的“十七孔桥”,桥与水、山的结合相得益彰,桥上有十七孔,孔洞大小适中,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桥下流淌着满是石头的清澈水流,水底翻滚的流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色。

继续走到北边可以看到重要建筑物之一的长廊,是颐和园中最长的建筑,周长超过七百米。

长廊十分宽敞,内部的大理石柱、彩画壁画以及悬挂的地图均精美绝伦,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技艺和欣赏美的文化。

长廊的一侧是园内的中轴线景观,另一侧则是湖面的美景,与长廊相互映衬,营造出一个独特的宫廷景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
摘要:在皇权至上的封建社会里,园林这种东西难免被搬进皇室,于是在这片
远古的东方大地上出现了许多园林与宫殿的结合体,自然可以体现园林的情趣,
然而自然是自由的,是不对称的,这似乎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成了一组矛盾。


何解决这组矛盾,使皇家园林既能供皇帝游山玩水,又能体现皇室的至高无上,
在对自然的审美之中不忘对显赫王权的宣扬,就成了园林设计者所要考虑的一个
重要问题了。

本文分析了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内容。

关键词:中国皇家;园林空间;轴线
中国古典园林以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取胜。

在私家园林中,为避免对称而采
取借景而造的原则,而在皇家园林中,这种自由俨然与皇室的权威、庄严是一组
矛盾。

一、轴线与空间序列
轴线在西方传统园林的规划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
园林还是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轴线始终是景观构成的灵魂,是展现伟大风格的
最佳手段,所有的造园要素都是根据轴线来布置的。

轴线对全园的控制能反映出
绝对君权的政治思想、理性主义的严谨结构和等级关系。

轴线主要包含两方面的
内容:一是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对位关系所形成的一条主观感觉上的线。

二是主要
的路径。

前者表明轴线是规定秩序的工具,后者则象征着事物发展和运动的主要方向。

解放公园中的轴线属于后者,空间轴线结合园路布置。

空间序列是指景观空
间先后活动的动态顺序关系,是空间在时间上的变化所引发形成的一定知觉形象。

它利用传统视觉艺术着眼于空间动态的组合,用比例、尺度等硬件进行塑造,把
个别的独立的空间组织成一个有秩序、有变化、统一完整的空间集群。

在序列空
间中人的形体运动按连续性、顺序性的秩序展开具有递变、前后相随的时空运动
特点,同时指人的心理随物理时空的变化做出瞬时性和历史性反应呈现。

二、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分析
1.园林空间轴线的出现—秦汉时期。

一是秦汉时期的园林轴线。

商、周、秦、汉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园林发展尚处于幼稚的初级阶段,但在秦汉时期出现了在中国古
典园林中占重要地位的皇家园林,并在西汉时期出现了以建筑为主体的园林轴线,尽管手法还比较简单。

宫苑是对秦汉时期皇家园林的普遍称谓,宫是指以宫殿建
筑群为主体,苑是指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其占地广,规模大。

二是上林苑与建章宫。

上林苑是秦国的旧苑,秦始皇再加以扩大,成为当时
最大的皇家园林,南面包括终南山北坡,北界渭河,东面到宜春苑,西面直抵周至,规模很大。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宫殿建筑即阿房宫,阿房宫周围以城墙围合,
是上林苑的核心。

此外,还有许多的宫殿台馆散布各处,建筑物只是简单地罗列
在自然环境中,与其他自然要素之间并无有机关系,宫和苑之间并没有形成轴线
以烘托皇家气派。

而到了西汉时期,上林苑进一步扩大、扩建,占地之广空前绝后。

建章宫作为西汉时期上林苑内主要的12宫之一,其总体布局,北部以园林
为主,南部以宫殿为主,形成后世大内御苑规划常用的前宫后苑模式。

从平面图
中可以看出,别风阙、阊阖门、井干楼和宫内主要建筑前殿已经形成一条南北中
轴线,同时,宫与苑开始结合,虽然手法简单,但已经有逐渐朝着规整的方向发
展的暗示,出现了园林空间轴线的雏形。

2.城市空间轴线的出现—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是承前启后的魏晋南北朝。


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动乱的时期,也是思想解放的时期。

百花争鸣促进了艺
术的开拓,同时给予园林发展很大的影响。

园林已经从满足人们日常的物质、精
神享受,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也是中国皇
家园林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时期。

同时在城市规划方面,城市空间轴线
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二是洛阳城中的南北轴线。

此时期最有代表性的3个
地方是邺城、洛阳和建康,其规划设计已经达到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北魏洛
阳城在中国城市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华林园临近洛阳内城北墙,既便于帝
王游赏,也具有军事防护作用。

洛阳城完全形成中轴线规划体制,干道—衙署—
宫城—御苑自南而北构成城市中轴线。

利用建筑群的布局形成一个具有强烈节奏
感的完整空间序列,以突出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象征。

这个城市中轴线规划,奠
定了中国封建时代都城规划基础,确立了此后皇都格局的模式。

此后,皇家园林
中的宫已具有大内御苑的性质,其发展纳入了规范的轨道。

3.园林轴线的发展变化—元明清时期。

一是元明清时期的轴线强化。

继隋唐
盛世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城市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封建文化逐步转化
为在精致境界中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相应地,宋以后园林的发展从盛
年时期升华为富有创造进取精神的成熟时期。

清代园林中轴线的运用已经不再是
生硬的中轴对称,通过轴线呼应或转移的手法,这种轴线关系不但没有破坏自然,反而强化了自然,同时也强化了皇权的威信。

二是元代御花园。

元代的皇家园林
均在皇城范围内,主要一处是在金代大宁宫的基址上拓展的大内御苑。

明代皇家
园林的重点是在大内御苑,其中最具轴线特点的苑林区莫过于紫荆城内的御花园。

御花园又谓后苑,在内廷中路坤宁宫后,位于故宫中轴线的尽端,体现了从西汉
延续至此前宫后苑的传统格局。

明朝时御花园与故宫同时建成,占地 1.3hm2,御花园的中轴线与故宫的轴线重合。

因花园处在规则对称的皇家宫苑模式氛围内,为呼应这种总体的皇家氛围,花园的建筑布局按照宫苑模式,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整个花园在一个严密的园林轴线结构的控制中。

主体建筑钦安殿居中偏北,
延续了故宫的中轴线,同时也是整个御花园的主轴,在主轴两侧,澄瑞亭、千秋
亭与位育斋,外春亭、浮碧亭与撺藻堂形成两条相互对称的纵向次轴。

同时澄瑞
亭与浮碧亭、千秋亭与万春亭、养性斋与锋雪堂相互对位构成三条横向次轴。


路布置亦呈纵横规则的几何式,构成一系列的辅助轴线。

这些园林要素共同构成
了一个复杂的方格网轴线结构,将整个花园组织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御花园严整
的轴线关系,显示了皇家园林的气派,又具有浓郁的园林氛围。

三是清代颐和园。

颐和园(原名清漪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

为取得对称呼应,沿着万寿山中轴
线向南,直到昆明湖中的小岛,形成一条贯穿全园的轴线。

轴线周边建筑体量较小,用于强化中轴线,同时没有破坏自然本来的风貌,完美地与自然和谐。

北海
是三海中面积最大、风景最盛的一个湖,北海以琼华岛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向
轴线上都有建筑,但在南边的团城偏西,并不在琼华岛的南北轴线上。

为了呼应
轴线关系,把琼华岛前的之桥做成了三折,极为巧妙地把两组不在同一轴线上的
建筑群—琼岛永安寺和团城承光殿联系在一起,通过桥两端的牌坊,南北都正对
着佛寺,从而加强了岛、桥、城之间的轴线关系。

北海的建筑布局也有很明显的
轴线对称关系,西天梵境建筑群中琉璃阁、十佛塔、大慈真如殿、天王殿、须弥
春依次排列,正对琼华岛。

琼华岛上建筑群漪澜堂、普安殿、正觉殿、法轮殿、永安寺呈轴线对称关系。

整个北海布局构图严谨,呈现出自然而又明显的轴
线关系,很好地突出了宫苑的皇家气派。

结束语
皇家园林在总体规划上是经过很精心设计的。

在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皇家园
林存在轴线呼应或转移的关系,这种轴线关系不但没有破坏自然,反而强化了自然。

中轴线和竖向布置强化了皇帝的权威。

中国园林手法之成熟值得我们去研究。

参考文献
[1]张姣影.中国皇家园林空间中的轴线浅析[J].中外建筑,2013(6).
[2]周舜尧.试论轴线在中西方帝王园林中的应用[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3]张洪亮.园林轴线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