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保护与开发研究

合集下载

颐和路公馆区调研报告

颐和路公馆区调研报告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调研报告——从街道角度出发姓名:姜潇班级:建筑学一班学号:235315120指导老师:陈尚峰摘要: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民国“首都计划”,现在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是中国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区域。

作为民国的高档住宅区,国民党的高官名流,外国的公使馆云集于此。

在这片37.8万平方米的区域内,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仍有225幢,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大小不等的12个片区内。

颐和路公馆区的建筑风格迥异,从外形上看有西班牙式、英国式、西方古典式、折衷式等等风格,构思巧妙,各不相同,千姿百态的洋房在如今看来宛如万国博物馆。

有人说:“一条民国路,半部民国史。

”此话再恰当不过。

整个公馆区最显幽静的街道就是颐和路,街道2侧树木有些甚至有2人合抱之粗,各种风格流派的建筑林立在两侧,和四周繁华甚至略显喧闹的南京都市比起来,颐和路更多了一分清幽与平静,多了几分浓郁的文化气息。

颐和路街道两侧是一片连着的住宅建筑群,各式民国建筑遍布其中,它们各有各的故事,这些建筑的意义早已不是建筑本身,它早已成为了历史和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建筑风格清幽氛围文化载体正文:我国著名作家张守仁曾称颐和路为:“中国最美街道。

”在我看来,这样的赞誉一点也不为过,当我轻轻走过颐和路,我看到的是一个十分优雅的环境,那儿绿树成荫,你看不出一丝的杂乱,高大的树木遮住了全部的阳光。

有些民居我们无法进入其中,但即使隔着铁门也能感受到他那独特的气息。

而在一些依然可以进入的别墅庭院中,我依然可以看到大量的花木生长其中,那些足有2人合抱之粗的古树疤痕累累。

似乎向我诉说着悠久的历史,诉说着那段尘封的记忆。

颐和路真的不能算长,但两岸的建筑几乎没有样式重复的,美式,法式,西班牙式等各种风格建筑物林立在道路两侧,道路与建筑早已看不到了当年的繁华富贵,那些历史已被老旧的建筑物掩盖其中。

张守仁在2005年还写过这样一段话;“在我心目中,世界上没有哪条街道可以和颐和路媲美——即使是法国最豪华丶最漂亮丶气度最轩昂的香榭丽舍大街,也不能和我心中的颐和路相比。

颐和路民国建筑再利用

颐和路民国建筑再利用

工程经济学课外实践项目报告项目名称:南京民国建筑的再利用与发展----以颐和路民国建筑群为例项目负责人:林宏磊(A班)所在院系:土木工程学院项目成员:林良哲(B班)姜逸菲(B班)潘霁超(B班)指导教师:杜静2015 年6月目录一引言二调查报告Ⅰ颐和路片区介绍Ⅱ关于旧建筑改造的若干借鉴Ⅲ特色改造方案的提出Ⅳ特色改造方案分析(结合区位优势)Ⅵ项目资金方案Ⅶ针对该改造方案的问卷调查三总结一引言本次调查以颐和路民国建筑群为例,调查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试探寻最佳的对民国再利用的措施。

以解决南京城区大量民国建筑残留荒废的问题。

民国建筑算是南京的特色,但是另观中国其它一些大城市像北京、武汉、成都等,都有此类旧建筑和城市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

若能从南京民国建筑的案例中,对解决此类矛盾有一定的启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本次调查以颐和路民国建筑群为例,调查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试探寻最佳的对民国再利用的措施。

以解决南京城区大量民国建筑残留荒废的问题。

民国建筑算是南京的特色,但是另观中国其它一些大城市像北京、武汉、成都等,都有此类旧建筑和城市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

若能从南京民国建筑的案例中,对解决此类矛盾有一定的启发,是件很有意义的事。

二调查报告Ⅰ颐和路片区介绍(1)南京颐和路公馆区简介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称。

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即着手实施一个称之为《首都计划》的城市建设规划,设计了大量流派纷呈、造型独特的优秀建筑,使其成为南京城市版图和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精彩的一笔。

随着岁月的流逝,这批民国建筑群作为历史记忆载体,越发显得珍贵。

在南京众多优秀民国建筑中,鼓楼区范围内颐和路、宁海路一带成线成片的“民国公馆区”尤显突出。

据统计,在当时的山西路、颐和路,建有民国建筑1700处,现存具有代表性的225处。

文物区内豪华官邸别墅云集,大多出自当时国内外的建筑大师之手。

这些洋房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宛如万国建筑博物馆,被誉为“民国官府区”、“使馆区”、“近现代建筑样板区”。

南京民国建筑空间的现代化观光应用——以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为例

南京民国建筑空间的现代化观光应用——以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为例

当前,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已成为一个愈演愈热的话题。

历史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目的有两点:一是为了将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保护下来;二是为了激发起该建筑的空间活力,使城市现代化建设和文化传统的继承与保护能够和谐地共生。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城市化进程中,以历史建筑为依托的文化观光业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历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也成为了推动城市文化繁荣的有生力量。

政府和学者们也一直在研究南京古建筑的活化应用,据统计,自1988年东南大学、规划局和文物局合作汇编的《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南京篇》以来,南京市政府组织编制了近10条相关法律法规,对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做出规划。

南京曾作为国民政府首都的历史背景,使南京的民国建筑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再利用规划中占据了重要部分。

以往对于南京民国建筑保护与再利用的打造策略,停留在公共建筑空间保护和对外开放参观,如打造中山陵、总统府等人文观光景点,项目规划受功能、物质空间和硬件设施等局限。

现在,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消费者主动参与观念增强,文化观光方式渐渐由“被动接受”转变为“参与体验”,南京市政府的规划重心也相应做出转变。

近两年,政府对以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为首的普通民国建筑街区空间的保护规划提上日程,在合理统筹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与活化利用的理念下,致力将其打造成集餐饮、展览、休闲、住宿为一体的重要文化观光街区。

1.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概况从民国八年(1919年)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间,南京进行了多次城市规划,其中1927-1937年是南京进入近代史发展的“黄金十年”。

南京颐和路公馆区始建于1933年,占地37.8万平方米,以宁海路环岛为中心,放射形宁海路、颐和路、牯岭路、莫干路、江苏路、北京西路。

公馆区内陆续建成的287处风格各异的独立式建筑院落是当时中华民国政府为政府官员居住规划的高级花园住宅。

但在南京城市快速发展建设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忽略了它的存在价值,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

南京颐和路街区近代规划与建筑研究

南京颐和路街区近代规划与建筑研究

四、基于文物法规的保护措施
1、建立保护机构
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是保护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必要措施之一。这些机构 应负责制定保护计划、组织保护工作、监督保护工作等。此外,保护机构还应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如南京市文化局、南京市规划局等,形成协同合作的 局面。
2、完善法律法规
完善法律法规是保护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的关键。应制定针对性的法规或条 例,明确保护对象、保护措施、违法行为处罚等内容。同时,应建立健全相关 政策,如土地使用政策、城市规划政策等,确保公馆区的保护与城市发展相协 调。
部分三:南京颐和路街区近代规 划与建筑的研究
南京颐和路街区的近代规划与建筑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首先,它的城市规划 和建筑设计完美地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元素,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又展示了西方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精髓。其次,颐和路街区也是中国近代政治、 经济、文化等多
个方面的缩影,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结论
南京颐和路街区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代表,其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 的建筑风格吸引了无数人的。通过深入探讨颐和路街区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 近代规划的影响,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一地区历史和文化的认识与保护。
颐和路街区的近代规划与建筑代表了中国近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水平,同时也反 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通过对这一地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 好地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并为今后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提供重要的 借鉴和启示。
从人物角度来看,许多政商名流和文化名人曾在此居住,如周恩来、王光英等。 这些人物与颐和路街区的关系,以及他们在该地区的活动和影响,都为研究这 一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此外,颐和路街区的建筑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许多建筑见证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和变迁,如五卅运动、南京大屠杀等。 通过对这些建筑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之围墙整治探讨

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之围墙整治探讨

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风貌保护之围墙整治探讨作者:周晓亮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第09期摘要: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是由漫长的城市历史演变形成,包括历史建筑、历史街巷、以及其内部的所有景观要素等。

围墙作为最直观体现历史街区风貌的构成要素之一,不仅对内部的历史建筑起到保护作用,更为历史街区的风貌特色形成起到积极作用。

因此如何整治历史街区围墙,成为保护和提升历史街区风貌的重要问题。

以南京颐和路历史街区为例,对其围墙现状、保护及利用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围墙设计及园林景观有关理论,提出相关整治建议,使其能够更好地体现街区风貌特色。

关键词:历史街区;围墙;风貌保护;整治一、引言南京作为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称。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着手实施《首都计划》。

大批从欧美留学回国的建筑师在南京城里造就了许多优秀建筑,成为南京城市发展和中国现代建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曾有建筑学家评论:“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形成南京文化兼容并包的特征,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

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民国建筑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有南京文化的王家气度,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全国首屈一指世界范围内亦有典型意义。

”在南京众多民国建筑中,以鼓楼区范围内颐和路、宁海路一带成线成片的“民国公馆区”内造型各异的别墅官邸尤显特别。

这些花园洋房造型千姿百态,被称之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而今南京现代化建设日益发展,相比之下公馆区掩映在围墙之内,其民国味道则显得有些落寞。

二、颐和路围墙现状及优劣(一)围墙的基本状况颐和路历史街区内围墙整体颜色基调为黄色,辅以灰色纹饰点缀。

围墙呈现墙体连续、界面整齐、保存完整的特点。

街区内围墙主要由实体围墙、透空围墙、以及建筑山墙组成,其中实体围墙长6632.6米,占比65.2%;透空围墙长707.7米,占比6.9%;建筑山墙长2822.7米,占比27.9%。

浅析南京民国颐和路片区使馆建筑

浅析南京民国颐和路片区使馆建筑

2017年5月下【产业论坛】住宅与房地产43 浅析南京民国颐和路片区使馆建筑杨 璐(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摘 要:使馆建筑作为近代建筑中的新崛起的类型,其风格多变,融汇了中西方建筑的特色,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碰撞的反映。

南京,作为民国首都,全国政治中心,肩负外交的重任,各国使馆多集中于此,因而对南京民国使馆建筑的研究是全面且必要的。

关键词:南京民国;颐和路使馆;保护与发展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6012(2017)05-0043-01 1 南京民国使馆建筑的缘起1927年,民国迁都南京,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各国陆续在南京建立大使馆,主要集中在南京城西城北一带,其中以颐和路片区最为集中且具代表性。

当时留洋海外的建筑学子们在西方学了近代近代建筑的理论实践,深知中国建筑走向现代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在归国后得以大展身手,以西方不同的优秀建筑艺术,与中国的建筑艺术相互比较,交融争辉。

2 颐和路片区使馆建筑在中美建交的当年,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来到南京,受民国政府委托主持制定南京城建规划。

1929年,墨菲制定了《首都计划》,随着该计划的实施,一个以城西北的颐和路为中心的上层住宅区开始建筑。

此时,正是各国外交官陆续来到南京之际,于是他们的目光自然而然投向这片充满欧化氛围的住宅区,或自建馆舍,或租赁私人房屋为馆舍,使这一带成为海内外有名的使馆区。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国外使节使馆区,反应了民国时期特有的历史文化和建筑风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

街区内建筑总数317栋,一类建筑有225栋,二类建筑有92栋,其中包括2处省级保护单位、19处市级保护单位、20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大多定时修缮,均为名人旧居或者是公使馆类的民国建筑。

街区内的建筑多出自于上世纪国内外建筑大师之手,建筑风格为上世纪30年代最为流行的西方现代派建筑与新民族形式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参考价值。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一、团队介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三、实践报告1、首都计划2、兼容并蓄3、历史价值4、建筑现状5、发展措施6、走访颐和路四、问卷调查1、样本及反馈2、总结与分析五、参考文献一、团队介绍:1、指导老师:***2、组员:顾善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南京的民国建筑作为西风东渐时兼容并蓄的辉煌产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

一批批留洋归来具有现代思想的建筑师;一张张具有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构造图纸;一次次针锋相对、坚守原则的讨论,正是这些先哲对艺术地不懈追求与对完美地执着捍卫,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的洗礼中愈久弥新。

一块块砖瓦的修缮,一座座楼阁的雕镂,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后的徜徉,总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许古色古香与川流不息只是一张窗纸的间隔。

这批伟大的建筑群不仅赋予日常的功能的作用,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国都的象征,其缩影俨然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可用五官直接接触感受的博物馆。

官方建筑的领袖号召,公馆别墅的东西交融,公共建筑的简约大气,烈士陵园的庄严凝重。

不仅折射出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也承载了中国人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对未来现代化的一种美好想象.一代人近30年的努力造就这样一批等级高,类型全,价值大,内涵丰富的建筑群。

每当举起相机,耳边听到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留下的记忆不知应作何味。

被划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建筑是幸运的,她们可以依旧风华卓资,定期还有专人修缮,而诞生于同时代却被后人遗忘的建筑只能烟雨中了。

三、实践报告:首都计划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上,南京民国建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自鸦片战争轰开了近代中国的大门,西方建筑样式开始传入南京。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开始了作为现代都市的营造。

1928年,蒋介石建都南京,由此出现持续十余年的营造高潮。

南京颐和路

南京颐和路

经济效益不应是最大目的
许多人说总统府旁的“1912”是个成功商业开发范例,盖星石认为,从资源开发利用上讲也许是成功的,但从历史文化保护上讲不能算是成功,它的整治不是修旧如旧,而是全面出新,原有的院落没有了,环境没有了,历史沧桑没有了,搞得灯红酒绿、花枝招展的,完全失去了民国住宅办公建筑原有的沉稳、庄重的韵味。过重的商业味严重地破坏了原总统府的环境氛围。
“最高法院” 今中山北路101号,江苏省粮食局、省地方志办公室等所在地,已陆续迁离。
“首都高等法院” 今南京市博物馆。
“首都地方法院” 今白下路101号,南京市公安局第五处所在地。
“军统”,今洪公祠1号,南京市公安局所在地。
“南京市政府” 今金陵路1号,江南贡院历史陈列馆、南京市中医院所在地。
“蒋纬国公馆” 今普陀路15号及永庆巷13之1号,后者在现江苏省电力工业服务公司院内。
“邱清泉公馆” 今复成新村14号。
“汤恩伯公馆” 今鼓楼区珞珈路5号。
“汪精卫公馆” 今西康路46号、颐和路38号。
“赛珍珠故居” 今南京大学科技集团办公地。
“马歇尔公馆” 今宁海路5号。
《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中有12幢老房子被列为一类一级保护规划建筑,这部分建筑将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要求进行保护,包括目前尚未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以下为其中的部分建筑。
1、颐和路38号
原名为褚民谊官邸。建筑物为三层。砖混结构,1938年建成。1940年汪精卫搬迁至此,1944年汪精卫病逝后,由国民党战地服务团接收,因其距西康路33号当时的美国大使馆仅数步之遥,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旋即决定将其改为美军军官俱乐部。现为江苏省对外办事处。
“孙科公馆” 今中山陵8号,南京军区招待所——东苑宾馆。

南京颐和路民国建筑保护的原真性与文化传承

南京颐和路民国建筑保护的原真性与文化传承

幢两层 西式小 楼, 一楼是 会客厅 、书 建筑 等级 均 属 当 时 全 国 ( 至东 亚地 甚
房 及 其 他 可 随 意 变 化 功 能 的 房 间 , 宽 敞 区 )之 最 。 ( )类 型全面 。按 建筑 原 二
明亮 ,采光 绝佳 。二楼 是书房 、卧室与 有 性质可 以分 为 :行政 办公 建筑 、文教 盥洗 室,布 置极 为雅致 。现 为南京 军 区 科 研建筑 、使 馆建 筑 、公共性 建筑 、官
陵春 梦 。 二 、 南 京 颐和 路 公 馆 区 资源 丰 富
道 路呈 方格 网和对 角线 布置 ,街坊 的每

个院 落都 一面 临街 , 既方便 又安静 ,
颐和路 公 馆 区位于 南京 城北 中心 区 建 筑群整 体 既统一 又独具 匠心 ,形成高 山西路 、颐 和路一 带, 属于 南京市 城市 雅 的居住 环境 。公馆 区 内的建筑物 ,其 新建 总 体规划 中划 定 的1 个 历史 文化保 护 区 设 计理念 深受 当时流行 于欧美 的 “ o
老 干 部 活动 室 。
邸建筑 等 。 ( )价值 巨大 。 当时的南 三
再 如 珞珈 路 5 汤 恩伯 公 馆 , 占地 京 城汇集 了特 殊 的历 史氛 围、高 品位 的 号 面积为6 .2 7 3 亩,主体建筑 为一 幢西式洋 委 托 人 和 雄 厚 的 资 金 支 持 , 加 上 建 筑 大 房, 中部三层 ,两 翼二层 ,共 1 问,外 师 们高水 平 的设计 和施工 ,为 后人 留下 2 带西 式平房三 进 1 问 ,红砖红 瓦 ,黄色 了经典建 筑 。 ( )内涵 丰 富 。颐 和路 o 四
维普资讯
筑 运动 ”的影 响, 并结合 了中国传统 建 有传 统 的 中国宫殿式 建筑 和 西方古典 式 筑 的特点 ,表 现为坡 顶 、老虎 窗 、青 、 建筑 ,也 有 中西结合 新 民族建 筑 、西方 红砖外墙 、砖 块装饰 窗框 ,入 口雨蓬 及 现 代派建 筑和 日本和 风式 建筑 等不 同风 檐 口造 型精细 ,建筑 既简 洁大 方 、又有 格 ,走近 公馆 区好像 走 进了 “ 现代建 近 丰富的细部点缀,耐人寻 味。 略举 几 处 典 型 的 建筑 , 如 颐 和 路 筑的 样板 区” ,形成 了民国建 筑文 化的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

南京民国建筑‎调查实践报告‎一、团队介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三、实践报告1、首都计划2、兼容并蓄3、历史价值4、建筑现状5、发展措施6、走访颐和路四、问卷调查1、样本及反馈2、总结与分析五、参考文献一、团队介绍:1、指导老师:***2、组员:顾善植二、序言:集大成的建筑‎群南京的民国建‎筑作为西风东‎渐时兼容并蓄‎的辉煌产物,其发展历程经‎历了产生、转型、鼎盛、停滞、恢复五个时期‎,主要建筑风格‎有折衷主义、古典主义、近代中国宫殿‎式、新民族形式、现代派以及中‎国传统民族形‎式六种。

一批批留洋归‎来具有现代思‎想的建筑师;一张张具有承‎前启后、高瞻远瞩的构‎造图纸;一次次针锋相‎对、坚守原则的讨‎论,正是这些先哲‎对艺术地不懈‎追求与对完美‎地执着捍卫,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珍贵的文‎物,在历史的洗礼‎中愈久弥新。

一块块砖瓦的‎修缮,一座座楼阁的‎雕镂,无论是第一次‎还是多次后的‎徜徉,总能有种穿越‎时空的感觉,也许古色古香‎与川流不息只‎是一张窗纸的‎间隔。

这批伟大的建‎筑群不仅赋予‎日常的功能的‎作用,其意义更在于‎经济,政治,历史,文化,作为一个国都‎的象征,其缩影俨然是‎中国近代建筑‎文化的博物馆‎,一个可用五官‎直接接触感受‎的博物馆。

官方建筑的领‎袖号召,公馆别墅的东‎西交融,公共建筑的简‎约大气,烈士陵园的庄‎严凝重。

不仅折射出西‎方现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也承载了中国‎人在动荡不安‎的状态下对未‎来现代化的一‎种美好想象.一代人近30‎年的努力造就‎这样一批等级‎高,类型全,价值大,内涵丰富的建‎筑群。

每当举起相机‎,耳边听到的是‎匆匆而过的人‎流,留下的记忆不‎知应作何味。

被划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建筑‎是幸运的,她们可以依旧‎风华卓资,定期还有专人‎修缮,而诞生于同时‎代却被后人遗‎忘的建筑只能‎烟雨中了。

三、实践报告:首都计划在中国建筑的‎历史上,南京民国建筑‎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民国建筑风貌保护区内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探讨——以

民国建筑风貌保护区内历史建筑修缮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探讨——以
特 的 民 国 风 情 。地 块 位 于 南 京 市 颐 和 路 民 闻风 貌 保
市第三 次文物普查新 发现——近 现代重要 史迹 及代
表 性 建 筑 。该 楼 分 南 北 两 部 分 . 做 错 层 处 理 南 侧 部分 层 岛较 高 , 立 面 做 黄 色 抹 面 处理 .清 新 典 雅 。
解 决 办 法 是 通 过 内 部 功 能 的 更 新 和 外 部 空 问 的 整 合 ,使 其 适 应现 代 化 功 能 需 求 的 同时 ,还 能 保 仃 本 身 的 纪 念性 。 本 文 通 过 两 栋 民 历 史 建 筑 的 更 新 设 计 与 利 用地 空 间 进 行 的 车库 扩 建 , 对此 进 行 了探
南 侧 破 损 较 为 严 重 的 别 墅 天 目路 3 2 号足 南 京
如 今 , 许 多 民 国 历 史 保 护 建 筑 由 于肌 体 衰 老 和
使用功能的退化 , 存环境‘ 。 分恶 劣 。较 为理 想 的
天 目路 3 2号。从总体环境 布局来 看,天 H路 3 2号
居 于南 侧 ,m北 京 阳路 5 7 居 于北 侧 , 栋 别 具 风 情 的 民 别 墅 连 同院 落 巾 保 留 的 t 树 名 术 形 成 了独
的新 要 求 。
是.通过 内部功 能的更新和外部空 间的整合.使其在适应
现 代 化 功 能 需求 的 同 时 . 还 能 保 存 本 身的 纪 念 性 。
始建于 1 9 3 7年, 为时任 中国地产 公 可 经理 周云程 私 宅 , 后 房 产 抵 押 给 银 行 。 解 放 前 , 曾 被用 作 国 民 党
给5 8个停车位 , 现今 已经无法满足办公人员停车的
需 求 。 大楼 业 主 希 望 利 用 东 侧 两 株 民 国 别 墅 院 落 . 将 其 扩 建 停 乍 空 间 乃 求 保 护 风 貌 区 内 的 历 史 建 筑 , 在 赋 予 其 新 生 的 同 时 , 解 决 城 市现 代 化过 程 中 提 出

民国公馆区真要“变味”?

民国公馆区真要“变味”?

第一家人 驻的竟是主 营餐饮的高档会所 。颐和路公馆 区是否又 要 “ 邯郸 学步 ,建酒 吧.做 餐饮 7这 家神秘的企业是 否有深 厚 的背景 才能得到如 此的 厚爱 7鼓楼 区政府部 门及 宁颐 置业在此事上 遮遮掩掩”, 无疑让人们为承载着 ” 半部民国史”
的 颐 和路 公 馆 区捏 了一 把 汗 。
宁 颐置业 副 总经理 谢 昌 四告诉 记者 .
其 实 颐 和 路 十 二
大 历 史 事 件 展 览 提 供 中外 交流 场 所 引 进 省 市 机 关 办 事 处 以
地块并没 有真正建设 完。”谢昌 四向记 者解释说 .鼓 楼区老城 片区用 电非常紧张 这里 前期配套设施 的建设及 照明 .一直用 的是临 时用电 .但大企 业入 驻 ,用 电需 求必然很 大。他 透露 , 十二地块正式 用电工程 即将 开建 , 所 以并不能讲颐 和路十二 地块 建好 一年 多了.一直没有用 ”。

位 熟 知 该 项 目 的知 情 人 士 向 记 者 透 露 .其 实 这 栋 建 筑 是
家高档会所在装修 ,今后将主营餐饮等 。
国 际 知 名 企 业 办 公 总 部 还 没 进 驻 怎 么 先 开 始 建 设 会 所
了?”他有些 不解地 回忆说 ,颐和路十 二地块早在运 作之初 . 由南京市 土地储备中心和鼓楼 区政府联合 出资成立的南京 宁颐置业有限公司 .于 2 0 0 7年 7月起 ,对颐和路十二地块实施
及 国际知 名企业办公 总部等 。”
只要经济效益?
专家批其行为短视
如今 , 颐和路公馆区十二地 块修缮 一新 . 其他企业都还没来 ,
对正在神秘施工的建筑 , 谢昌四表示 , 这栋建筑是仿建建筑 . 并不是经过修缮的老民国建筑。 目前 的施工并非返工 而是 装修。 究竟是哪家企业入驻 , 昌四三缄其 口, 谢 不愿透露。 只是表 示 , 他 政府想先装修好 再引进企业。

颐和路历史街区民国建筑保护现状调查

颐和路历史街区民国建筑保护现状调查

颐和路历史街区民国建筑保护现状调查[江苏路民国建筑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谁来为民国建筑撑起保护伞] [小组成员]3130368陆慧怡3130369张艺3130370端木娴[走进颐和路历史街区][历史街区民国建筑保护与修缮状况调查]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城市中遗留了大量的民国建筑,代表了当时的建筑和工艺水平。

然而受建筑年限的限制,大多数建筑并不能像文物一样受到妥善的保护,其中以居住功能为主的建筑更是不适合采用文物法规定的完全原样不动的保护方式。

那么作为南京最大最集中的民国居住建筑别墅群,有70年左右历史的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现今状况又如何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以江苏路为起点,开始探寻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调查范围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主体片区北到宁夏路,东至江苏路,南抵莫干路,西至西康路。

对于这批珍贵遗产,多年来虽也曾注意保护和利用,以颐和路历史街区第十二片区的保护性开发最具代表性。

按照新的规划,这里将被打造成500强企业总部,希望由此重塑昔日的显赫与华贵,古老的外壳能逐渐填充最新的内容,但按照本次调研的实际情况来看,这里已被改造成高档酒店。

图1调查区域(红线范围内为十二片区)图2民国建筑地理模型民国建筑产权归属情况根据实地调查与走访,在调查范围内的民国建筑的产权归属情况存在多样性。

具体分为公有、私有、公私合有、产权不明四种。

其中既有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代管,也有军区代管,还有的房屋属于相关企业单位代管。

由于许多住户的房屋是由租赁的方式从其所在单位分配的来,所以并不清楚、也不在意房屋的真正产权归属。

认为建筑的维护应该由收取租金的人负责。

私有建筑在所调研区域只有江苏路25号一家,是八十年代落实侨务政策时向原房主移交的产权。

从现状来看,颐和路地区大多数民国建筑的产权归属不明确。

其中大部分代管建筑居民没有建筑的产权,无法真正意义上拥有所居住的建筑,因此居民无意花费人力物力对所居住的建筑进行保护。

这就导致了许多有价值但并未确定为文保单位的的民国建筑缺乏必要的修缮,处于濒危状态。

浅析南京市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浅析南京市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

浅析南京市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摘要:明清建筑看北京,民国建筑看南京,民国经典建筑看鼓楼(区)这里留存了大量的历史信息,极具有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

必须在保护的原则下开发这些区域民国建筑的参观旅游价值,使沉睡的颐和路老公馆区在新时代人们面前展示其原有的风采,发挥其应有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南京鼓楼区民国建筑建筑规划特色历史价值街区保护1、历史背景走在南京的颐和路上,路旁是高墙深院一幢幢各式风格的小楼隐现在浓郁的绿荫之中形成了在喧闹的大都市中独特而优雅的清静环境。

而半个多世纪以前在一片密密林荫的掩映下,这些错落有致的小洋楼却是熙熙攘攘神气十足其间还时而闪出一些声名显赫的人物,不少是金发碧眼的洋人。

那一幢幢洋楼风格各异无一雷同,它是当年国民政府留下的高级住宅区和大使馆区,是今天的南京城尤为郑重保护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1929年12月近代中国较早的一次系统性的城市规划——首都计划。

这部规划不仅对南京的城市用地按功能做了细致划分,这就是今天还留存在人们视野中的颐和路公馆区。

2、街区建筑规划特色2.1风景优美整体和谐颐和路是民国时期闻名海内外的外国驻华使馆区、民国政要及社会名流高级住宅区。

这里街道整洁、马路宽阔,树高荫密,绿树成荫、院落清晰、楼宇别致、环境优美、空气宜人。

一片绿荫覆盖的花园洋房住宅区,绿荫、红瓦、青砖交相映衬,显得极其宁静安详。

颐和路公馆区东起江苏路西至西康路,南自北京西路北至宁夏路为第一住宅区。

宽阔的宁夏路、江苏路、西康路、北京西路以及琅玡路、赤壁路、路伽路、颐和路、灵隐路、普陀路、枯岭路、莫下路、天竺路、宁海路等主次于道把这块土地隔成一个个片区,整体风貌、街巷空间尺度都基本保持着当年建筑设计的风格,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建筑约有225幢。

一幢幢花园式别墅和少量中国传统式庭院建筑,形状各异,它既有欧美的异国情调又有中国传统的特有风韵,几乎找不到一座形式重复的建筑,建筑群错落有致整体和谐颐和路公馆区的绿化,实行道路绿化与庭院绿化有机融合。

南京鼓楼区颐和路历史街区特色与保护价值

南京鼓楼区颐和路历史街区特色与保护价值

A s at G l ir t f aj g a  ̄nte eroy hr teR p bi o em g t c , o i m as s ad b t c: uo ds c o N ni sbe rt ee eu l fh air y f e ne bsi n r u t i nh " h t irw h c t sa rg e
LU M a , W ANG n n Ga g
( o eeo Aeic r,ot at n e i , a i i gu 2 09 hn ; 1C lg f rh et eSu es U i r t N m n J ns 106 C ia l t u h v sy g a
209 ; 10 8
3 鼓楼 区人 民法 院 , 苏南 京 江
[ 摘 要 ] 南京鼓楼区境内曾是民国官府、 外国使领馆及政要名流居住集中之地, 各种类型的民国建筑遍布区境各个角
落。 颐和路公馆 区的路 网格局 , 色鲜 明, 特 独树 一帜。 而且其街 道空间尺度适 宜, 院落花 园毗邻成趣 , 绿化环境雅致 清新 , 宅 住 建筑丰富 多彩 , 这一切构成 了一幅绚丽 多姿的 画卷 。建 筑专 家云 : 明清建筑看北京 , 民国建筑看 南京 , 国经典建筑看鼓楼 民 ( 。 区) 这里留存 了大量的历史信 息 , 极具有保护与旅游开发价值 。 必须在保护 的原 则下开发这 些区域 民国建筑的参观旅 游价 值, 使沉睡的 颐和路老公馆 区在新 时代人们 面前展 示其原有 的风采 , 发挥 其应有的历史价值 。
ptr iicv n nq e wt sibesai c e f t e, d cn or a n a e ,e gneg e a eni dsnt eadu i , i u al pt l a so set aj et ut r adgr n l ac r n t s t i u h t a sl r a c yd d e e

民国记忆的复苏——由颐和路公馆区环境部分规划整治所想到的

民国记忆的复苏——由颐和路公馆区环境部分规划整治所想到的

民国记忆的复苏——由颐和路公馆区环境部分规划整治所想
到的
蔡琰
【期刊名称】《现代城市研究》
【年(卷),期】2011(000)005
【摘要】挖掘南京颐和路公馆区的文化内涵,对南京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与现状和适应现代生活方面存在问题提出具有科学的、整体的、实际的保护规划构想,提高其"原真性".
【总页数】4页(P55-58)
【作者】蔡琰
【作者单位】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
【相关文献】
1.保存城市的历史记忆--以南京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为例 [J], 于立凡;郑晓华
2.璀璨的历史街区、——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J], A+C
3.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研究 [J], 陈静
4.南京民国建筑空间的现代化观光应用——以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为例 [J], 晏辞
5.外部立面保护修复策略研究——以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建筑为例 [J], 吉正星; 林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颐和路公馆区

颐和路公馆区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
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东起江苏路、宁海路,西至西康路,南起北京西路,北至宁夏路、江苏路,占地37.8万平方米。

这是民国《首都计划》中唯一建成的“上层住宅区”。

为表现公馆区的文化品位,道路命名选择我国各地名胜,主干道叫“颐和”,两侧有“珞珈”、“灵隐”、“普陀”、“赤壁”、“天竺”、“莫干”、“牯岭”、“琅琊”诸路。

片区共有各国大(公)使馆、国民政府党政军要员官邸、历史名人旧居226栋。

这些成片的西式建筑,吸纳了世界各国建筑艺术之精华,富有情调,形状迵异,各具特色,找不到一座式样重复的。

有仿美的,有仿法的,还有西班牙式的,日本式的,几乎成了万国建筑展览馆,不愧为中国近现代建筑的瑰宝。

花园洋房每户平均占地400平方米,室内水电卫生冷暖设施齐全。

蒋纬国、陈布雷、于右任、陈诚、顾祝同、汤恩伯、阎锡山、汪精卫等等近百名国民党高级军政要员,以及后来的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都住在这里。

民国公馆的风采,展现着昔日荣华的徽记,慢慢地去欣赏和品味,你会有很多很多的感悟。

目前,颐和路十二片区已经改造完毕,修缮一新,颐和路民国文化旅游街区正以新的风貌迎接四海游客的到来。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时代的缩影。

“民国建筑看南京,精华建筑在鼓楼”。

南京优秀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南京优秀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南京优秀民国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我国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南京,曾是中华民国首都,民国建筑比比皆是。

民国建筑,作为凝固的历史音符、时代印记,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对自己的故乡或第二故乡的这些音符和印记,应该有个基本的了解。

南京,闪光的东西固然很多。

但就遗迹来说,六朝的遗迹只剩下陵墓石刻、石头城等寥寥几个;明朝也只剩下南京城墙、明孝陵、功臣墓、故宫遗址、个别寺院等几个大的;而南京民国建筑,是我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这一重要时期的历史见证。

数量众多、流派纷呈的南京民国建筑是我国建筑史上传统建筑向新建筑形式过渡的重要标志。

南京民国建筑已成为我市一份得天独厚的宝贵遗产,是我市历史文脉传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保护、利用好民国建筑,可以展示南京近现代建筑的瑰宝;可以凸现南京旅游的靓点;可以成为推动海峡两岸祖国统一进程的纽带。

保护得越好,越证明共产党人的伟大;相反,保护得越差,越显得我们无能。

所以,其价值,“是一张未填数额的支票”,其数额要由南京人自己来填写。

一、民国建筑概述(一)基本数量与面积南京民国建筑的资源非常丰富,总数在3000处以上。

让我们先追溯一段历史。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着手建设和修缮了一部分民国建筑。

1927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建都南京,美国迅即与中华民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就在双方建交的1928年,美国著名建筑师茂菲(即墨菲)飘然来到南京,受委托与吕彦直等一起主持制定南京的城市规划。

一年后,墨菲等人写出了《首都计划》。

随即,以颐和路为中心的上层住宅区开始建设。

接着,1933年的市政当局,计划新建4个高尚住宅区,分布在山西路—颐和路一带,以及中山北路以西省机械局附近,中山东路两侧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今南师大),制定了《南京新住宅区建筑章程》。

公馆区以颐和路为中心,有十多条道路纵横交错,环绕四周。

这个建筑热潮,一直持续到抗日战争前夕。

据1937年5月南京市工务局统计,以颐和路为中心的官邸别墅区的花园洋房,共建房1700处,总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平均每户 400平方米,平均密度为20%,庭院绿化面积达65%,水电、电讯、道路设施齐全。

漫说南京民国颐和路公馆区

漫说南京民国颐和路公馆区

漫说南京民国颐和路公馆区颐和路公馆于南京,如同外滩之于上海,八大关之于青岛,但又不尽相同。

中国之近代史始于南京终于南京,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耻辱,而颐和路见证了20世纪初中国的风风雨雨,目睹了中华最大的苦痛。

民国时期,旧官僚、新权贵、外国公使云集南京。

他们纷纷大兴土木,修建办公场所、豪华住宅等。

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留学归来的建筑师们开始在山西路以西、西康路以东、草场门以内的颐和路一带为达官贵人设计、兴建官邸,老百姓们把这一带叫做“公馆区”。

宁海路5号——马歇尔公馆到南京解放为止,公馆区共建有花园洋房9265幢、宫殿式官邸25幢,欧洲别墅式、欧洲乡村别墅式、现代派、江南园林风格、西班牙风格、仿美式、仿日式……成片的豪宅,形状各异、情调各具,几乎找不到一座式样重复的建筑,置于现代的南京城中俨然成为一座没有围墙的“近代建筑博物馆”!而为了表现出公馆区的文化品位,这里的道路皆以中国各地名胜命名,主干道叫“颐和”,两侧有“珞珈”、“牯岭”、“普陀”、“灵隐”、“赤壁”、“天竺”、“莫干”、“琅琊”、“西康”、“宁夏”诸路,叫起来琅琅上口,分外优雅。

颐和路公馆区,全称为“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全国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同时,又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民国别墅建筑群。

保留31幢民国建筑(3幢一级、25幢二级、3幢三级),这里几乎每一幢房子都有一段值得回味的历史,31幢小楼的主人有22位被收进《民国大字典》。

汉口路9号——孙中山故居西流湾8号—周佛海公馆颐和路公馆区曾被誉为“民国官府区”、“使馆区”、“近现代建筑样板区”。

虽名为颐和路公馆区,其实是由江苏路、北京西路、西康路和宁夏路围合而成的一个超级街区,这里曾是民国时期级别、档次最高的上层住宅和公使馆区,在全国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而马歇尔、孙科、宋子文、汪精卫、李宗仁、白崇禧、陈布雷、阎锡山、于佑任、汤恩伯……这些曾经在中国历史上叱咤一时的风云人物,更令颐和路一带充满了神秘而沧桑的独特气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保护与开发研究作者:苏婧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3年第08期颐和路公馆区位于南京城北中心区山西路、颐和路一带,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的10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的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文章通过对公馆区的研究,发掘其文化与历史价值,并对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与评估,形成科学且具有现实意义的保护与开发构想,提出具体详细的操作方法,在完善使用功能的同时保护了作为城市遗产的历史文化街区并令其重焕生机。

一、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背景总述南京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六朝古都”之称。

1927年国民党政府在南京建都,于1929年制定《首都计划》对城市进行规划建设。

一批从欧美留学归国的建筑师为这片高级住宅街区设计了大量流派纷呈、造型独特的优秀建筑,成为南京城市版图乃至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精彩的一笔。

颐和路公馆区位于南京城北中心区山西路、颐和路一带,全称为“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的10个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集中体现了民国时期的文化特色,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公馆区按照道路自然分割成12个地块,窄街两边高大粗壮的悬铃木掩映着粉黄色的高墙,墙内偶尔露出的洋房坡顶,风韵犹然。

公馆区内豪华官邸别墅云集,多出自当时国内外的建筑大师之手,建筑风格千姿百态,宛如万国建筑博物馆。

公馆区内道路呈方格网和对角线布置,街坊的每处院落都有一面临街,交通方便又闹中取静,建筑群整体风格既统一又各具特色,居住环境高雅宁静。

公馆区建筑设计理念深受当时流行于欧美的“新建筑运动”的影响,又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表现为坡顶、老虎窗、青红砖外墙、砖块装饰窗框,入口雨蓬及檐口造型精细,风格简洁大方又兼具丰富的细节点缀,中西合璧,别具韵味。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公馆区周边地区兴建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多、高层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影响了公馆区周围的空间环境。

沿城市干道破墙开店、违章搭建等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公馆区景观的保护。

公馆区内部分院落围墙年久失修也影响了该区的整体风貌;破坏性维修使住宅院落及建筑内部环境恶化。

二、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保护与开发思路(一)原貌分析1.整体环境颐和路民国公馆区规划之初,呈现出独特的景象:街道整洁、马路宽阔、绿树成荫、院落清晰、楼宇别致、环境优美、空气宜人。

颐和路公馆区内既有公共的道路绿化、街头花园绿化,又有住户庭院内的绿化,使得整个区域内绿化覆盖率极高,在喧闹的大都市中具有独特而优雅的清静环境,尤其在盛夏,条条道路形成绿色长廊,人们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

一片绿荫覆盖下的花园洋房住宅区,绿荫、红瓦、青砖交相映衬,显得极其宁静安祥,异常美丽。

2.道路格局依据《首都计划》中“首都新住宅区位置图”及“首都干路定名图”修建而成的颐和路公馆区内道路独具一格。

公馆区在其南面和东北面各设有一个主要出入口(南面的入口为江苏路与山西路的交汇处,都东北面入口为江苏路与宁海路交汇处),从任意一个主要出入口进入公馆区内就会发现有五条各自独立的道路交汇于此。

整个公馆区内的道路走向与南京城市道路的主要朝向完全不一致。

《首都计划》中规划的许多道路并未建设实施,但公馆区内这种独具匠心路网格局设计将成为民国时期城市规划建设的历史记忆。

3.景观绿化颐和路公馆区的景观绿化实现了道路与庭院的有机融合。

江苏路、西康路上合抱的法国梧桐(悬铃木)和宁海路、颐和路上高大的枫香形成了绿色隧道,将整个街区掩隐在浓荫之中。

宅庭院落内的花木葱茏,墙面上满是郁郁葱葱的藤蔓植物,与街道上的行道树交相辉映,组成了一幅幅憩静悦目的画卷。

坐落在颐和路与牯岭路交叉口的街心花园,是按原规划设计图所确定的位置建设的,形成了街区景观节点,丰富了公馆区的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漫步休憩活动的场所。

4.院落格局颐和路民国公馆区内的院落格局体现了《首都计划》对第一住宅区的规划要求,也反映了民国时期高级住宅区的历史风貌特色。

《首都计划》的“首都分区条例草案”中第四条对第一住宅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在第一住宅区内,所有新建或改造之屋宇或地方除作下列一种或数种使用外,不得作别种使用:(1)公园区内特准使用之一。

(2)不相连住宅。

(3)学校、庙宇、教堂。

(4)公园、游戏场、运动场、自来水塘、水井、水塔、滤水池。

(5)火车搭客车站。

(6)电话分所,但须无公众办事室、修理室、储藏室或货仓在内者。

(7)容载不过二辆汽车之车房,且系私人所用者。

”“屋宇高度不得逾三层楼,或十一公尺,或所在街之宽度,就中取其最低之一项为限制。

”(二)现状及问题分析颐和路民国公馆区既是一批文物建筑,又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街区。

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公馆区建筑的整体布局与当年《首都计划》的规划基本一致,这是难得的历史印证。

对于城市规划研究、城市历史文脉的挖掘等方面有很大益处。

街道格局基本保持原貌,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公馆区周边地区兴建了许多规模较大的多、高层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严重影响了公馆区周围的空间环境。

公馆区内原有部分道路由于缺乏维护,路面损毁现象明显,雨天有明显积水。

街区原本独特的路网格局在今天的交通压力之下,显得不堪重负。

对院落围墙破坏性的维修,影响了该区的整体风貌,而部分年久失修围墙则面临倒塌的危险。

院落内的建筑物多有破损,院内绿地被违建侵占或种菜,环境逐渐恶化。

、随着院内居住人口的不断增多,居住条件越来越差,一些建筑物外墙还订满了各种入户管线,与街区优美高雅的环境显得极不协调。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沿城市干道破墙开店、违章搭建情况甚为严重,情况也较为复杂。

(三)公馆区历史文化价值概述规划和建筑艺术价值。

颐和路公馆区是外国驻华使(领)馆集中地段,也是民国政要、社会名流等达官显贵聚集的地区,今天的街区建筑群似在向人们诉说岁月的风雨,历史的苍桑。

公馆区的建筑风格多受到西方现代建筑思潮影响,呈现出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交相辉映的特点。

公馆区内个别建筑外观仍采用中国传统的坡顶建筑形式,但从建筑平面中不难发现其构造完全适应现代功能的需要,在结构、材料与造型方面均已采用了当时西方现代设计手法,丰富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形式内容。

(四)保护与开发的原则和目标颐和路公馆区是民国建筑中最耀眼的景点。

它毗邻今天的江苏省委、省政府机关及湖南路、山西路和中山北路的黄金商业区,它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这里潜伏着巨大的商机和开发价值。

正因为如此,保护该街区的历史价值应该成为首要,其次才能讨论开发其旅游价值。

历史街区保护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要层面。

历史街区保护必须执行“原真性”和“可续性”原则,在此基础上尊重历史与现状,保护遗存与街区建筑与景观系统,制定切实可行、远近结合、综合治理的保护与开发原则。

(五)成功经验借鉴同样作为南京地区民国建筑保护重点中的“一线两片”中“两片”之一的“梅园新村”片区同样属于始建于民国时期的居住区。

在街区的使用功能方面,梅园新村片区的规划以保持原有居住功能为特点,并使之多样化、复合化。

玄武区政府三分步对梅园新村进行整治改造:2006年对片区沿线界面及主要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民国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整治;2007年对进深区域雍园片区进行了由表及里的改造;2008年对桃源新村的联排住宅进行了整修。

经过三年努力,基本实现了对梅园新村保护与改造的预期目标,改造民国建筑近百幢,改造与街区民国风格协调的现代多层建筑10幢。

在功能多样性方面,梅园新村民国住宅区构成了以居住为主,融合展览、教育、服务为一体的小规模功能混合的城市单元,与周边“总统府”、“1912休闲广场”、“中山广场”、“南京图书馆”等不同功能的城市单元相组合,协调发展,形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服务景区,成为反映南京独特魅力的重要城市名片。

(六)保护与开发方案构想1.保留经典民国建筑、建立颐和路历史博物馆。

建筑外部的修缮做到修旧如旧;在保持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筑内部可作适当改造翻新。

2.拆除保留建筑之外的搭建,加强环境整治,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对历史遗存的围墙、绿化构筑物等进行修缮和维护。

3.规划旅游线路,打造南京历史遗产文化旅游景区。

适当新建体量和风格与原民国建筑及景观风貌区相协调的建筑和院落,形成功能完整合理的规划布局。

三、南京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保护与开发具体措施建议(一)建立颐和路历史博物馆目前,在开放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应以“点”为突破口,形成“点”—“线”—“面”的规划格局。

经过实地调研,位于公馆区内的颐和路2号,“泽存书库”可以作为这样一个“点”元素。

“泽存书库”这座三层环形封闭式建筑位于山西路和颐和路、江苏路、宁海路三条道路的交会处。

上世纪30年代,这里是高尚住宅区特勤办事处。

1939年,又成为汉奸陈群的藏书楼,它是民国风云的见证。

解放后,“泽群书库”曾作为南京图书馆古籍部后又为江苏省文化艺术基金会和江苏省作家协会使用。

因此,它成为建立关于颐和路公馆区小型历史博物馆的理想场地,作为宣传南京民国文化的窗口。

如今的“泽群书库”满是岁月的痕迹,墙面肮脏并且布满不甚美观的管线,解放后的整修也使它面目全非,所以必须根据相关图片、文字资料进行全面修缮和原貌恢复。

(二)改善居民居住情况依据《颐和路公馆区历史风貌保护规划》,在外部环境的治理上,借鉴梅园新村从整体配套设施的统一设计上进行专门设计的理念,更要注重外部环境的维护。

要让居住者认识到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保护的重要性。

杜绝沿街房屋擅自破墙开店、路边随意违规停车等人为原因造成的破坏。

关于改善居民的居住状况,不仅是进行公馆区整体环境的治理,更要注重的是目前居住者自身的居住条件。

对于居住人口密集,配套生活设施较差的混居建筑,可以在尊重居住者意愿的前提下,进行房屋置换,增加居民的住房面积,腾空房屋进行有效的修复。

这样既可以使居民居住条件真正得到改善,又能对历史风貌区的建筑进行有效的保护,利于恢复公馆区高级住宅的原貌。

(三)规划文化旅游路线“民国文化看南京”是南京近年来积极打造的文化品牌。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旅游的路线已经由自然山水风光游转向历史文化游。

在此契机下,在更广泛的范围内针对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传播南京民国文化,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民国文化旅游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途径。

龚良先生在1995年发表的《论南京“特色旅游”》一文中规划出了“中山陵园专线”、“中山路民国官府专线”、“鼓楼—山西路周围名人宅邸专线”、“蒋介石唐山别墅专线”、“纪念馆专题”这五条路线。

其中“鼓楼—山西路周围名人宅邸专线”就是现如今被称为颐和路民国公馆区一线。

在规划中可以利用置换后修复一新的民国时期建筑开发出不同档次的民国公馆式主题住宿,使游客能够真正的体验到民国公馆区的魅力,形成“游中山陵、观总统府、住公馆区”的南京民国文化旅游名片。

四、结语在现代化城市发展进程中,开发与民国建筑有效的保护成为一对矛盾,为眼前的暂时利益,已有许多民国时期的优秀建筑被拆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