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教学实录-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初中科学动能教案

初中科学动能教案

初中科学动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影响动能的因素。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2. 影响动能的因素3. 实验操作技能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动能的概念,影响动能的因素。

2. 难点:实验操作技能,数据分析。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讲授法:讲解实验原理、步骤和注意事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动能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能的概念,阐述影响动能的因素,如质量、速度等。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

4.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影响动能的因素。

5. 总结:总结动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

6. 练习:安排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法和小组讨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分析问题,交流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确保实验安全。

总之,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使学生掌握了动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学实录

“动能 势能 机械能”教学实录

说明小车对木块做功。 2 . 用更 大的力 推动小车 , 小木块运动的距离更大 。 说明小车能做更多的功。 师: 物体能够对另外一个物体做功 , 物体具有做功 的本领 , 我们说物体就具有能。做 的功越多 , 物体能越 多。能的单位也是焦耳 。 - ( 设计意图: 让学生参与课堂, 通过 实睑使抽象的概念 具体化, 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创设具有启发性的情境 。) 活动二 : 研究动能 师: 物体 由于运动而具有 的能叫动能 。那么影响动 能大小 的因素有哪些? 、 组讨论。)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 鼓励 学生提 出合
二、 重点 难 点
生1 : 看到国家军事力量如此强大 , 我感到非 常 自 豪。 生2 : 我们有如此先进 的武器装备 , 不怕敌人 的侵
犯。
(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让学生为祖
国的强 大而感到 自豪,激 发 学生为 国家强 大而学 习的 动
力。 )
师: 有了先进 的武器装备 , 国家就有强大 的能量 。 从物理的角度来看 , 这些武器装备具有什么能? 要回答 这些 问题 , 我们先来学习第十二章第一节 “ 动能 势能 机械 能 ” 。 活动一 : 能量概念酌引入
曹 建军
标之 中, 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 教育部组织开展 了全国中 小学“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征集展示活动。 本人有幸参加 了这次活动, 执教九年级物理“ 动能 势能 机械能” 一节, 现将教学实录整理如下:
[ 设 计说 明】 苏科版物理教材将能量知识采取分散难点的方式
渗透于相关的知识板块 中, 如: 学 习声学时就介绍了声 能, 学习运动学知识时就介绍了动能 , 而学 习弹力 和重 力时就介绍 了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但在前置学习时 只介绍了能量形式 , 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因 [ 课 堂 实录 】 此,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 集中呈现能量知识。“ 动 视频引入: 中国抗 E l 战争胜利 7 O周年大 阅兵视频 能 势能 机械能”一节是正式揭开能量内涵 的起始篇 片段 。 章, 将系统地探究有关能量知识的内在。 本课设计以充 师: 这次大阅兵有着满满 的正能量。 请谈谈你的感 分激趣 、 动手探究 、 挖掘德育要素为主线进行教学 。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防止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施行教学的主要根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WTT为大家搜集的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动能和势能物理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并能举例说明。

2.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的简单现象。

〔二〕教具1.麦克斯韦滚摆。

2.课本图1-7的装置,在弹____前加一弹簧。

3.单摆、皮球〔或乒乓球〕。

〔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质量一定的物体的动能的变化?(2)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判断重力势能大小的变化?〔演示钢球从斜槽滚下,斜槽倾角应尽量小一些,使钢球从斜槽滚下的时间尽量长一些,引导学生观察钢球竖直高度的变化和速度的变化,答复上述问题〕2.新课教学(1)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

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到,钢球从斜槽滚下的过程中,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快,动能增大,这个动能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答复是由重力势能转化来的〕问:重力势能可以转化为动能,动能可不可以转化为重力势能呢?演示滚摆〔将摆轮涂成黑白相间,使学生明显观察到转速的变化〕,引导学生观察:摆下降时,摆轮越转越快;摆上升时,摆轮越转越慢,并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最后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互相转化的结论。

(2)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互相转化吗?演示课本图1-7〔程度槽末端加一弹簧,以使动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明显显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钢球接触弹簧后,速度减小,弹簧压缩;弹簧恢复时,形变减小,钢球速度变大,但方向反过来了〔老师应指出:动能大小跟运动快慢有关,跟运动方向无关,因为物体向任何方向运动都能做功〕。

对钢球和弹簧间的能的转化,应分两步讲:①从钢球压弹簧开场到弹簧形变最大:钢球动能由最大变到零,弹簧弹性势能由零到最大,即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

初中物理动能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动能教案优秀6篇

初中物理动能教案优秀6篇初中物理动能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 理解什么是动能; (2) 知道动能公式Ek12mv,会用动能公式进行计算; 2(3) 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导过程,会用动能定理分析、解答有关问题。

2.能力目标(1) 运用演绎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 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二.重点难点重点: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定理中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在初学时比较困难,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教具投影仪与幻灯片若干。

多媒体教学演示课件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初中我们曾对动能这一概念有简单、定性的了解,在学习了功的概念及功和能的关系之后,我们再进一步对动能进行研究,定量、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及其与功的关系。

2.内容组织(1)什么是动能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请学生举例回答,然后总结作如下板书)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举例:运动物体可对外做功,质量和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对外做功的能力也越强。

所以说动能表征了运动物体做功的一种能力。

(2)动能公式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如何呢我们知道,功与能密切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做功来研究能量。

外力对物体做功使物体运动而具有动能。

下面研究一个运动物体的动能是多少如图:光滑水平面上一物体原来静止,质量为m,此时动能是多少(因为物体没有运动,所以没有动能)。

在恒定外力F作用下,物体发生一段位移s,得到速度v,这个过程中外力做功多少物体获得了多少动能v212mv 外力做功W=Fs=ma×2a2由于外力做功使物体得到动能,所以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定量关系:用Ek表示动能,则计算动能的公式为:Ek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由以上推导过程可以看出,动能与功一样,也是标量,不受速度方向的影响。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优秀5篇)动能定理教学设计篇一《动能和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必修2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第七节的内容,我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六个纬度作如下汇报: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动能和动能定理》主要学习一个物理概念:动能;一个物理规律:动能定理。

从知识与技能上要掌握动能表达式及其相关决定因素,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和实际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上,利用牛顿运动定律和恒力功知识推导动能定理,理解“定理”的意义,并深化理解第五节探究性实验中形成的结论;通过例题1的分析,理解恒力作用下利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优越于牛顿运动定律,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和整合上,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切实进行两种方法的相关计算,在例题1后,要补充合力功和曲线运动中变力功的相关计算;通过例题2的探究,理解正负功的物理意义,初步从能量守恒与转化的角度认识功。

在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上,在尝试解决程序性问题的过程中,体验物理学科既是基于实验探究的一门实验性学科,同时也是严密数学语言逻辑的学科,只有两种方法体系并重,才能有效地认识自然,揭示客观世界存在的物理规律。

2.内容地位通过初中的学习,对功和动能概念已经有了相关的认识,通过第六节的实验探究,认识到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将本节课设计成一堂理论探究课有着积极的意义。

因为通过“动能定理”的学习,深入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并在解释功能关系上有着深远的意义。

为此设计如下目标:二、目标分析1、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3.深入理解W合的物理含义;4.知道动能定理的解题步骤;(二)、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体会变力作用下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优越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状态的变化量量度复杂过程量”这一物理思想;感受数学语言对物理过程描述的简洁美;2.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

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2《动能动能定理》教学设计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动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学阶段处理功能问题使用频率最高的物理规律。

而在动能定理的运用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初状态、末状态的确定;一个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计算。

本节课在上一节对《功和功率》复习课的基础上展开对《动能动能定理》复习课的教学。

希望通过师生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共同讨论,使学生能根据题意,正确的确定初状态、末状态;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合外力做功。

希望使学生能加深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了解动能定理的一般解题规律,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加深功与能的关系的理解,让学生对功、能关系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

本节课的方法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然后归纳得出解决一些常见问题的方法,希望对提高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帮助。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一个简单问题的引入让学生回忆动能和能定理的内容;2、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动能定理表达式的正确书写。

3、分析得出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的解题步骤。

4、能熟练应用动能定理解决一定的物理问题。

能力目标:1、能根据功是动能变化的量度关系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2、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动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题应用,培养学生对物理复习课学习的兴趣,牢固树立能量观点,坚定高考必胜信念。

三、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本节重点是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2、总功的分析与计算对学生来说始终是个难点,总功的符号书写也是学生出错率最多的地方,应通过例题逐步提高学生解决该问题的能力。

3、通过动能定理进一步复习,让学生学会正确熟练应用动能定理,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这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设计思路和教学流程教学设计思想:通过同学们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戏引入复习内容,然后通过一个热身训练让学生明确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步骤,同时教师把规范的解题步骤展示给学生,以便学生能逐渐掌握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正确书写。

动能教案初中

动能教案初中

动能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的概念,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

2. 了解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动能的概念和公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动能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1. 动能公式的运用。

2.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探究。

教学准备:1. 教材、教案、课件。

2. 实验器材:小车、木块、尺子、滑轮组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小学学过的有关机械能的知识,如物体下落、弹性势能等。

2. 提问: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为什么能够做功?它具有什么能量?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动能的概念: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2. 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 1/2 * m * v^2,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3. 讲解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

三、实验探究(15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步骤:(1)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滑轮组拉动小车,使其以一定的速度撞击木块。

(2)记录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3)改变小车的质量,重复步骤(1)、(2)。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2. 实验二: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步骤:(1)将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滑轮组拉动小车,使其以不同的速度撞击木块。

(2)记录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3)改变小车的速度,重复步骤(1)、(2)。

(4)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2. 教师点评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学生的表现。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动能的概念和公式。

2. 思考: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与动能有关的现象?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了动能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了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动能教案精选

动能教案精选

动能教案教案:动能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八章第三节“动能”。

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动能的定义、影响动能的因素、动能的计算以及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的概念,知道动能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通过对动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动能的定义、影响动能的因素、动能的计算方法。

难点: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坡、尺子等)。

学具:科学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学生观察操场上的运动物体,如跑步的学生、骑自行车的人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运动是否具有能量。

(2)请学生谈谈对这些运动物体的感受,如速度、力量等。

2. 动能的定义:(1)介绍动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讲解动能的计算方法,即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除以二。

3. 影响动能的因素:(1)讲解质量对动能的影响,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2)讲解速度对动能的影响,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4. 动能的计算:(1)让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小车的质量、速度,计算小车的动能。

5. 动能与势能的转化:(1)讲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原理,即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化为动能。

(2)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斜坡上下滑过程中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6. 随堂练习:(1)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跑步时的动能。

(2)请学生谈谈对动能与势能转化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动能的概念、计算方法、影响因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自己跑步时的动能,并谈谈对动能与势能转化的理解。

答案:跑步时的动能=质量×速度的平方÷2。

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 请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物体,分析其动能的大小,并记录下来。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优秀教案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

(3)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节约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物体运动的现象,如踢足球、抛物体等。

那么,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具有哪些能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能和势能》。

2.知识讲解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动能。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快,动能越大。

师: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势能。

势能是指物体由于位置不同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形变程度有关。

3.实验探究师:为了更好地理解动能和势能,我们来进行一些实验。

实验一:将一个小球放在斜面上,让小球滚下来,观察小球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实验二:将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悬挂重物,观察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化。

师:同学们,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发现?生:我们发现,小球在滚下来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减小,动能逐渐增大。

生:我们还发现,弹簧的弹性势能随着形变的增大而增大。

4.小组讨论(1)动能和势能有什么关系?(2)如何实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生:我们小组认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如小球从高处滚下来,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生:我们小组发现,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如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需要物体发生形变。

(1)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物体从高处下落,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2023最新-《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3篇】

2023最新-《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3篇】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3篇】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本文是可爱的帮大家收集的《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精选3篇】,欢迎参考阅读。

《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篇一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第七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内容,此内容为本节的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动能和动能定理等两部分,属于掌握的范围,是在学习了探究功与速度的关系的基础上的知识。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动能的概念,可结合初中学习经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动能及动能定理的涵义。

动能定理贯穿于这一章教材,是这一章的重点。

课本在讲述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没有把二者分开讲述,而是以功能关系为线索,同时引人了动能的定义式和动能定理,这样叙述,思路简明,能充分体现功能关系这一线索,1、知识与技能(1)理解动能概念,能进行相关计算;(2)理解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相关分析与计算;2、过程与方法(1)掌握恒力作用下动能定理的推导;(2)通过小组讨论,体会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越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学生从中领略到物理等自然学科中所蕴含的严谨的逻辑关系,反映了自然界的真实美。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动能公式和动能定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将详讲动能和动能定理,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二、说教法:动能定理是本章的重点之一,也是整个力学的重点之一,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对动能定理的适用条件的清楚认识,知道不论外力是否为恒力,也不论物体是否做直线运动,动能定理都成立,是本节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之一,要突破学生思维上的这一难点,设计实验是关键。

分析例题之后,让学生做一道题,大家使用的方法不同,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到应用动能定理解题比较方便、灵活。

三、说学法:学生在学习这一节时,对动能公式比较容易掌握,但是要真正意义上理解动能定理,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动能和势能 教案(精选9篇)

动能和势能 教案(精选9篇)

动能和势能教案(精选9篇)动能和势能教案篇1动能和势能教案示例之二(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能解释一些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洁现象。

(二)教具 1.可以转变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质量显著不同的两个钢球(或金属滑块),木块一个,用以做课本图1-1的试验。

2.玩具弹簧枪(或课本图1-4的试验器材)。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中引入“能量”这个词。

运动员在激烈运动后,我们说消耗了体内储存的能量;燃烧煤可以取暖,我们说煤燃烧时放出了能量;电灯发光,电炉发热,电扇吹风,我们说都消耗了能量。

在这些不同的现象中,有一个共同的东西把它们联系起来,这就是能量,简称能。

2.新课教学(1)“能”是什么?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学过的功的概念有亲密联系。

一个物体能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今日,我们学习最常见的一种形式的能——机械能。

(2)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吗?(启发同学举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运动物体能做功。

例如,风可以吹转风车,流水可以推动水磨,挥动的铁锤可以把桩打进地面等。

当同学举例中固体、液体、气体都有了时,老师总结:固体、液体、气体都是物体,只要它们运动,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动能)提问:运动物体做功后静止,它还具有动能吗?动能到哪里去了呢?(启发同学得出物体不运动就没有动能以后,老师讲解:物体原有的动能用来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

打个比方,你有钱可以买商品,买了商品钱就付出去了)(3)用小钉锤钉木桩和用大铁锤钉木桩,明显做功多少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运动的钉锤和铁锤具有的动能大小不一样。

那么,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老师演示课本图1-1所示的试验。

先说明钢球把平面上的木块推得越远,做的功就越多,这是由于阻碍木块运动的摩擦力是肯定的,推得越远说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钢球推木块前具有的动能越大。

初中动能 教案

初中动能 教案

初中动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动能的概念,理解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2.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3. 控制变量法在动能探究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动能的概念及其表达式2.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3. 控制变量法在动能探究中的应用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旧知识:回顾速度、质量的概念及它们在物理学中的意义。

1.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什么吗?这种能量叫动能。

2. 探究动能的概念2.1 演示实验:让一个小球从斜面上滚下,撞击在水平面上,观察小球对水平面的撞击力。

2.2 引导学生思考:小球为什么能对水平面产生撞击力?是因为小球具有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这种能量就是动能。

3. 探究动能的表达式3.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2 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动能与质量、速度的关系。

3.3 引导学生总结动能的表达式:动能 = 1/2 * 质量 * 速度的平方。

4. 巩固知识4.1 让学生运用动能的表达式,计算一些简单物体的动能。

4.2 让学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运用动能的知识解释。

5. 课堂小结5.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动能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影响因素。

5.2 强调控制变量法在动能探究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6.1 让学生运用动能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2 让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控制变量法,让学生掌握了动能的概念、表达式及其影响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一物理下册《动能》优秀教学案例

高一物理下册《动能》优秀教学案例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动能的定义、计算方法及其与其他形式能量的关系。
2.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适时给予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组织课堂小结,让学生表达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3.设计课后作业和拓展任务,检验学生对动能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鼓励他们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正式引入动能的定义,阐述动能的概念,并强调其与其他形式能量的区别。
2.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结合实际例子解释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义,如质量、速度等。
3.通过板书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能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如何运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
4.介绍动能定理,引导学生理解物体动能变化与外力做功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小组合作与交流: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拓展思维。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增强自信心。
5.反思与评价的多元化:建立多元化的反思与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使学生在反思中不断成长,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认识到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树立能量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第四章4.3动能优秀教学案例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第四章4.3动能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车辆碰撞和运动员跑步,本案例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动能的存在和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问题导向:本案例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2.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动画,形象地展示物体的运动和动能的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3.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创设互动式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问题导向
1.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动能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动能的概念,我会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和动画,展示不同质量、不同速度的物体在碰撞时的动能变化,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二)讲授新知
1.在导入新课之后,我会开始讲解动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我会详细解释动能的定义,即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其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我会向学生介绍动能的计算公式:动能= 1/2 *质量*,寻找答案。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调整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在学生小组讨论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发现。

《动能》教案

《动能》教案

《动能》教案主讲人:冷平地点:胶州市第七中学时间:2003.12.11【课题题目】第十四章一动能【教材分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讲故事、观看情景再现:小鸟撞毁飞机。

学完这节课,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了。

二、进行新课(一)动能的定义1 让学生举出所知道的各种形式的能2 出示画面,让学生分析画面中的物体是否具有能量?有什么共同特点?3引导学生根据以上物体的特点将这种能量命名——动能(引出课题)4 学生给动能下定义;板书: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强调: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5学生举例比赛:举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实例。

过度: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了解了动能,请看大屏幕,阅读研究流动的空气就是风,风能就是空气的动能。

四五级风能推动帆船“逆水行舟”;八九级风能使大树“前仰后合”;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请根据以上情景提出你要探究的课题(各学习小组讨论)(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 学生讨论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举例支持自己的观点2 其他学生反驳上述猜想3形成假说: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4 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关系5 学生展示实验6 评估7 得出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三)讨论分析小资料中的数据总结: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更大。

(四)想一想、议一议1小鸟撞毁飞机2交通部为什么要对车辆限速?3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4看《新闻简报》回答:馒头为什么能伤人?三、小结。

让学生说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那些收获,教师强调本节课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探究,使我们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这就是提出问题猜想反驳形成假说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四、作业到当地交通管理部门调查,因车辆超速行驶引起的交通事故,占交通事故总数的比例是多少。

精品:“动能”教学实录

精品:“动能”教学实录

“动能”教学实录【设计理念】本节教案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写的《探索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以动能和影响动能的因素为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把势能作为学生课后学习探究的内容,把课堂教学和课后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采用集体思考、讨论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着和参与者,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2.知道动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3.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教具和媒体多媒体、学具盒、两个小钢球、火柴盒【教学过程实录】一、引入新课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

(多媒体播放课件)师: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说明:从生活到物理,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一)能的定义和单位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光能、电能、热能、声能、太阳能、风能……师:同学们知道的能量可真不少。

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个情景。

(多媒体播放课件:流水推动水磨转动,风推帆船、吹动风车,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流水、风、子弹、汽车是否具有能量?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讨论后回答:它们都是运动的。

师:根据它们的特点,大家认为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叫动能。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

初中物理公开课教案(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功能关系。

2.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3.在探究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4.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迁移理解功能关系。

2.通过观察了解动能、势能的存在。

3.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4.在商量、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影响动能及势能的因素5.在商量、探究实验中总结出各因素对能量的影响。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根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并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开展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素材出示和教师引导,适当进行思想教育和学科渗透。

(教学重点)1.观察归纳得出动能及势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功能关系(教学用具)干电池、多媒体课件,斜面,铜圆柱、铁圆柱,木块,橡皮泥,橡皮筋,刻度尺,不同的〔粗细〕弹簧,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导线,开关,小灯泡。

(教学组织)将学生分4人一组分为10个小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趣味导入〔2分钟〕1.播放小鸟撞飞机新闻报道。

学生观看。

2.师:小小的小鸟为什么会撞坏庞大的飞机?要搞清这一问题,我们要学习能量的相关知识。

能量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在八年级电学局部我们已正式接触过了。

下面我们先来复习电学中能量知识。

二、功能关系〔5分钟〕师:出示一节干电池。

并提问:你怎样推断这节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你推断的依据是什么?生:接入一个小灯泡,如果亮,就说明它存有能量。

小灯炮发光,说明有电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电流正在做功。

师:如果我们断开开关,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呢?说出你推断的理由。

生:也有。

如果把电路连通,会看到小灯泡发光,电流会做功,所以它也具有能量。

师:很好。

从做功的角度来看,我们该如何推断这节电池是否储存有能量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再给出结论。

完毕师投影:1.现在正在做功。

动能 动能定理 教学案例

动能 动能定理 教学案例

动能动能定理教学案例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公式为:动能 = 1/2 × 质量 × 速度^22. 动能定理的表述动能定理是描述物体动能变化的定理,它的表述为:物体所受的净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数学表达式为:功(work)= 动能的变化量(Δ动能)3. 动能定理的教学案例案例一:自行车上坡假设一个小朋友骑着自行车上坡,自行车质量为10千克,起初静止。

小朋友以10米/秒的速度踩踏自行车,自行车在坡道上匀速上升,上升高度为20米。

根据动能定理,有功等于动能的变化量。

小朋友所做的功就是把自行车和自己提升到高度为20米的位置,因此功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增加。

根据公式,自行车和小朋友的总质量为10千克,高度变化为20米,重力加速度为9.8米/秒^2,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增加为:增加的重力势能 = 总质量 × 重力加速度 × 高度变化 = 10千克 × 9.8米/秒^2 × 20米 = 1960焦耳因此,小朋友所做的功为1960焦耳。

案例二:跳伞下降某个体重为60千克的人从飞机上跳伞,跳伞时垂直下降。

起初他的速度为0米/秒,下降过程中他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速度逐渐增大。

根据动能定理,可以将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分解为重力和空气阻力。

重力向下,空气阻力向上,重力做正功,空气阻力做负功。

物体的动能变化等于重力做的功减去空气阻力做的功。

假设跳伞下降高度为1000米,跳伞过程中空气阻力平均做的功为2000焦耳。

根据动能定理,可以计算出重力所做的功为:重力所做的功 = 动能的变化量 + 空气阻力所做的功 = 0焦耳 + 2000焦耳 = 2000焦耳因此,重力所做的功为2000焦耳。

4. 结论通过以上两个教学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动能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它帮助我们理解了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从而深化了对物理学中动能与功的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能”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本节教案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写的《探索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以动能和影响动能的因素为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把势能作为学生课后学习探究的内容,把课堂教学和课后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采用集体思考、讨论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着和参与者,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2.知道动能和我们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计划和实验方案
3.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
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
教具和媒体
多媒体、学具盒、两个小钢球、火柴盒【教学过程实录】一、引入新课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

(多媒体播放课件)师: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说明:从生活到物理,以引发学生
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一)能的定义和单位师:请同
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光能、电能、热能、声能、太阳能、风能……师:同学们知道的能量可真不少。

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个情景。

(多
媒体播放课件:流水推动水磨转动,风推帆船、吹动风车,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流水、风、子弹、汽车是否具有能量?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生:讨论后回答:
它们都是运动的。

师:根据它们的特点,大家认为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叫动能。

师:好,就叫它动能。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能。

(板书课题:动能)师:同学们能否试着给动能下一个定义?生:讨论并给出定义。

师:(板书:1.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除了刚才的四个物体,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请讨论回答。

生:讨论并举例。

如奔驰的骏马、飞行的小鸟、游动的鱼、地球、月亮……(说明:此处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指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并指出动能的单位。

(板书:2.动能的单位:焦耳。

)(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师:请同学们看第9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动能,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说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与生:共同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生:讨论猜想。

师:哪个小组愿意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举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生:讨论回答。

师:综合不同学生的猜想,有选择地板书学生的各种猜想:1.与速度有关2.
与质量有关3.与速度和质量都有关(说明:学生的猜想各种各样,有的甚至偏离主题,教师切不可简单地加以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可引导学生进行反驳并通过有选择的
板书保留有价值的猜想。

)师:究竟哪种猜想正确呢?请同
学们设计实验证明一下。

生:讨论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师:巡回指导并参与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起来交流一下你们设计的方案和结论?生:部分组到前面展示自己的方案并说明得到的结论,其他组指出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使实验方案更加完善。

(说明: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与
学生一起探讨,对于认为动能大小只与质量或速度有关的组,学生实验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在研究动能大小与速度关系时为什么要用同一个铁球?2.在研究动能大小与质量
关系时为什么要让大小不同的铁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此处
体现的是控制变量法,可使这些组的同学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是片面的,进而使他们的观点得到完善。

)师:实验证明哪
一种猜想正确?生:回答。

师:由实验你得到了怎样的结论?生: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师:评价后板书:(2.影响动能大
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

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越大;在质量相同时,物体的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说明:此处学生的思维会聚。

)师:这两个因素哪一个对动能
影响更大?请同学们讨论并举例说明。

生:讨论并举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刚得到的结论解决几个问题:1.同学们能否用刚刚学过的知识解释小小的馒头为什么会伤人?这则新
闻对你的日常行为习惯有什么启示?2.交通部门为什么要
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不同?(说
明:多媒体显示。

此处体现从物理到生活。

)生:讨论并做出回答。

三、课堂小结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都学会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这节课对你的日常行为习惯有哪些启示?生:讨论总结。

四、布置作业1.写出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报告。

2.课本P91.5.3.课后自学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探究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

【板书设计】
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单位:焦耳。

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
注:这节课曾在2019年11月22日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三中学举行过青岛市新课程改革研究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