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传染病
概述:
1、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炎症
2、有不同的传染途径:皮肤、自然管道、粘膜及血液
3、侵袭不同的器官,有一定的发病部位
4、有传染性、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
第一节结核病(tuberculosis)
一、概述
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病,以肺结核最常见
(一)病因发病
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人型、牛型)
传染途径:主要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伤口
结核病发生和发展取决于感染细菌的量、毒力、机体免疫反应或变态反应
结核病的免疫反应以细胞免疫为主
结核菌的抗原刺激,使淋巴细胞致敏,再次与结核杆菌相遇时,致敏的淋巴细胞很快分裂增生,并释放各种淋巴因子,这些因子可使巨噬细胞移向结核杆菌并积聚于该处不再移动
(二)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
渗出为主的病变
坏死为主的病变
增生为主的病变
1、渗出为主的病变
出现:早期,细菌量多、毒力强、变态反应较强,机体免疫力低下病变: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
部位:肺、浆膜、滑膜及脑膜
2、增生为主的病变
出现:细菌量较少,毒力较低或免疫反应较强
病变:结核结节(tubercle)
上皮样细胞、Langhans巨细胞、淋巴细胞、成纤维细胞
典型结节中央出现干酪样坏死3、坏死为主的病变
出现:细菌量多、毒力强,机体抵抗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烈.病变:
肉眼:坏死组织脂质较多,淡黄色细腻似奶酪--干酪样坏死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三)结核病基本病变转化规律
.转向愈合
.转向恶化
1、转向愈合
吸收、消散:
渗出性结核的愈复方式
纤维化、纤维包裹及钙化:
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的愈复方式
2、转向恶化
浸润进展:病灶扩大,渗出、坏死
溶解播散:自然管道(支气管)、血道、淋巴道
二、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病:
儿童型,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
继发性肺结核病:
成人型,再次感染结核杆菌
(一)原发性肺结核病
1、病变特点: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肺内原发灶
结核性淋巴管炎
肺门淋巴结结核
X光呈哑铃型病灶
2、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儿无明显体征,仅表现为结核菌素实验阳性
少数病儿出现结核病症状
3、结局
绝大多数患者(95%)自然痊愈
少数患儿可恶化进展:
病灶扩大
溶解播散:
支气管播散(空洞、干酪样肺炎)
淋巴道播散
血道播散:
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肺粟粒性结核病
肺外器官结核病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外源性再感染学说:
外界重新感染所致
.内源性再感染学说
原发性肺结核血源播散所致
继发性肺结核分类
局灶型肺结核
浸润型肺结核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干酪性肺炎
结核球
结核性胸膜炎
1、局灶型肺结核
病变:位于肺尖下2~4cm直径0.5~1cm,以增生为主临床:病人多无症状,非活动性结核病
结局:痊愈--纤维化、钙化,发展为浸润性肺结核
2、浸润型肺结核
发生:局灶型肺结核发展,常见,活动性
病变:锁骨下,渗出为主,中央干酪样坏死
临床:低热、盗汗、全身无力、咳嗽
结局:痊愈:吸收、纤维化、钙化恶化:急性空洞、干酪样肺炎、慢性纤维空洞性肺结核
3、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发生:浸润性肺结核形成急性空洞基础上
病变:肺上叶有一个或多个厚壁空洞
洞壁三层:干酪样坏死物、结核性肉芽、组织和增生的纤维组织肺下叶见大小不等新旧不一的病灶
临床:开放性肺结核(空洞与支气管相通)
结局:
愈复:机化、收缩、闭塞、开放性愈合
咳血、脓气胸:病变累及血管或胸腔
喉结核、肠结核、肺心病
4、干酪性肺炎
发生:浸润性肺结核发展
急慢性空洞性肺结核沿支气管播散
病变:大叶性、小叶性实变黄色病灶--干酪样坏死,急性空洞形成
临床:病情危重发展快称为奔马痨
5、结核球(tuberculoma)
病变:直径2~5cm,孤立的有纤维包裹境界分明的球形干酪样坏死灶。
肺上叶
发生:浸润型肺结核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包裹结核空洞引流支气管阻塞
多个干酪样坏死灶融合并纤维包裹
结局:相对静止,手术摘除、恶化进展
6、结核性胸膜炎
(1)湿性结核性胸膜炎
发生:结核播散到胸膜所致
多见于青年
病变:浆液纤维素性炎
临床:渗出的浆液不多时可闻摩擦音
渗出的浆液较多--胸腔积液
(2)干性结核性胸膜炎
发生:肺膜下结核病灶直接蔓延到胸膜
常发生于肺尖部
病变:增生为主,一般不出现胸腔积液
通过纤维化痊愈
易引起胸膜增厚及粘连
(三)肺结核病血源播散所致病变
1、急性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杆菌大量进入肺静脉分枝,播散到全身。
多见于原发性肺结核病
肉眼:各器官密布大小一致,灰白色圆型境界清楚的小结节
镜下:主要为增生性病变
2、慢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
急性期病变不能控制,病程迁延3周以上,或结核杆菌少量多次入血
病变性质不一致,病程长,成人多见
3、急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结核杆菌经静脉入右心,肺动脉到两肺
急性全身性粟粒性结核病的一部分
4、慢性肺粟粒性结核病:
肺外结核病灶内的结核杆菌间歇入血
成人多见,病变不一致,增生性改变
5、肺外器官结核病:
淋巴结核:淋巴道播散
消化道:咽下含菌的食物或痰
皮肤结核:损伤的皮肤
其他结核:原发性肺结核血源播散
三、肺外结核病
肺外器官的结核包括:
肠结核
肾脏结核
生殖系统结核:男性、女性
脑膜结核
骨关节结核
淋巴结结核
肺外器官结核病的特点1、肺外结核的传染途径:
自然管道播散:肠结核、男性生殖系统结核
皮肤结核:皮肤破口感染
淋巴结结核:淋巴道播散
.其它结核:原发性肺结核病血源播散形成的
潜伏灶,机体抵抗力低下发病
2、多数限于一个器官内,慢性经过
3、机体有一定免疫力,血道和淋巴道播散少见
(一)肠结核病
1、类型:
原发性肠结核:
少见,儿童
传染途径:饮用带有结核杆菌的牛奶
原发综合征:原发性结核性溃疡、结核性淋巴管炎、肠系膜淋巴结炎
继发性肠结核:
继发于活动性空洞性肺结核,咽下含菌痰
2、病变:回盲部
溃疡型:
节段性环型溃疡,与肠长轴垂直
临床:腹痛、腹泻、营养障碍
溃疡形成疤痕收缩,肠腔狭窄
增生型:
结核性肉芽组织和纤维组织增
生,肠壁肥厚、息肉形成
临床:肠梗阻,腹部包块,易与癌混淆
(二)结核性脑膜炎
1、发生:
常发生于小儿,成人较少
小儿:肺原发综合征血道播散
成人:肺及肺外结核血道播散
2、病变:
脑底最明显
肉眼:蛛网膜下腔内灰黄色胶冻样渗出物
镜下:蛛网膜下腔内浆液纤维素渗出,
偶见结核结节,常有干酪样坏死
病变特点:
脑膜充血,蛛网膜下腔内多量淡灰黄色胶冻样渗出物,病变以脑底部最明显,偶见灰白色细小的结核结节
(三)泌尿生殖系统结核
1、肾结核病:
男性多见,肺结核血道播散
部位:皮髓质交界处或肾乳头内
病变: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
肾结核-输尿管-膀胱-尿道结核
2、男性生殖系统结核:
尿道结核-感染精囊及前列腺-输精管-附睾及睾丸
附睾病变:肿大与阴囊壁粘连,形成窦道,常引起男性不孕症
3、女性生殖系统结核
发生:淋巴道及血道播散,邻近器官的结核病直接蔓延
部位:输卵管多见、其次为子宫内膜、卵巢
病变:输卵管积水、输卵管狭窄、
结核性子宫内膜炎、卵巢炎
影响:常引起不孕症、宫外孕
(四)淋巴结结核病
部位:颈部淋巴结最多见
来源:淋巴道播散,病菌多来自肺门淋巴结
病变:淋巴结常成群受累,淋巴结肿大,相互粘连,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坏死液化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五)骨结核
部位:脊椎骨、指骨、长骨
病变:
干酪样坏死型:多见干酪样坏死和死骨形成,累及周围软组织,骨旁冷脓肿、窦道
增生型:少见
结核性肉芽组织
第二节伤寒(typhoid fever)
一、伤寒概述
1、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2、局部病变以增生为主
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
3、部位:
回肠末端淋巴组织(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结)改变最明显--肠伤寒病
二、病因发病
传染源:伤寒杆菌
伤寒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胆汁是伤寒杆菌最好的培养基
传染途径:消化道
污染的食物和水经消化道传染--流行
日常接触--散发
发病
1、潜伏期(10天)
伤寒杆菌穿过小肠粘膜到回肠下段淋巴结,再入血菌血症,肝脾淋巴结肿大
2、发病后第一周
伤寒杆菌在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入血引起败血症
3、发病后第2~3周
伤寒杆菌在胆囊内的胆汁中繁殖,再随胆汁进入小肠,使致敏的淋巴组织过敏反应,肠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及溃疡
4、发病后第4周
病变愈合
三、病理变化
部位:回肠下段肠淋巴组织、
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
病变特点:伤寒结节
伤寒结节:伤寒细胞聚集成团,形成结节状
伤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细胞增生,有活跃的吞噬能力,胞浆中常有吞噬的伤寒杆菌、受损的淋巴细胞、红细胞碎片
1、肠道病变
髓样肿胀期、坏死期、溃疡期、愈合期
临床:食欲减退、腹部不适、便秘或腹泻,
粪便细菌培养在病程的第二周(败血症期)起阳性率显著增高2、其它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脾肿大
肝肿大
骨髓内巨噬细胞增生
3、其它病变
心肌颗粒变
腹直肌凝固性坏死
四、并发症
1、肠出血及肠穿孔
2、支气管肺炎
五、结局
1、一般4周痊愈,可为带菌者
2、死亡:败血症、肠出血、肠穿孔
第三节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1、病因:
痢疾杆菌
2、传染途径:
消化道
痢疾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
经口通过消化道传染,夏秋季多见
3、发病机理
机体的抵抗能力
胃酸杀灭细菌
肠道的菌群拮抗作用将其排斥
肠粘膜有对抗痢疾杆菌的特异性抗体
发病细菌多、毒力强或抵抗力降低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联系
部位:大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重
.类型:
急性细菌性痢疾
慢性细菌性痢疾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1、急性细菌性痢疾
(1)病变早期为急性卡他性炎
(2)病变发展出现特征性的假膜性炎
粘膜表层坏死组织
渗出大量纤维素
炎细胞、红细胞、细菌
(3)溃疡
假膜脱落形成溃疡
(4)愈合
渗出和坏死吸收消散,溃疡被修复
病程1 -2周,并发症少,少数转为慢性
2、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2个月以上
多由急性细菌性痢疾转变而来
厚壁溃疡及息肉形成,严重出现肠狭窄
肠道症状可有可无,可急性发作
3、中毒性细菌性痢疾
起病急
多见于儿童(2~7岁)
肠道病变轻微:卡他性炎或滤泡性肠炎
有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无明显腹痛腹泻
可死于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
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
一、概述
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脊髓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冬春季流行,多见于青少年
二、病因发病
致病菌
脑膜炎双球菌
传染途径
呼吸道入血,抵抗力低下到脑脊膜发病
三、病理变化
1、上呼吸道感染期
上呼吸道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
2、败血症期
皮肤、黏膜淤点,血中细菌,高热、头痛、呕吐
肉眼:
脑脊膜血管高度充血
蛛网膜下腔内灰黄色的脓性渗出物
炎性渗出物阻塞,脑脊液循环障碍
脑室扩张
镜下:
蛛网膜血管高度充血
蛛网膜下腔内充满大量中性粒细胞
3、脑膜炎症期
四、临床病理联系
颅内压升高:头痛、喷射性呕吐、前囟饱满
脑膜刺激症状:颈强直、角弓反张
脑脊液变化:压力高、混浊不清,含大量脓细胞,可查到病原菌
五、结局与并发症
大多数患者痊愈,病死率﹤5%
后遗症:
脑积水:脑膜粘连,脑脊液循环障碍
颅神经麻痹:耳聋、视力障碍、面神经麻痹脑底部动脉炎:血管阻塞,引起缺血及梗死
(附)爆发性脑膜炎双球菌败血症
特点
败血症性休克,脑膜变化轻微
临床
周围循环衰竭、休克及皮肤大片出血
发病机理:
败血症内毒素释放引起中毒性休克和DIC
第五节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病原菌:乙型脑炎病毒
传播途径:通过蚊子叮咬传染
发生:夏秋之交流行,儿童多见
二、病理变化:
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非化脓性炎
部位:大脑皮质、基底核及视丘为重,自上至下逐渐减轻
肉眼:
软脑膜充血,脑回宽、脑沟窄,脑水肿,可见粟粒大小的软化灶镜下
血管套:血管变化及炎症反应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细胞肿胀,尼氏小体消失,核偏位,核缩、核碎、核溶,卫星现象,噬神经细胞现象
筛状软化灶
胶质细胞增生
卫星现象
变性坏死的神经细胞被增生的少突胶质细胞(五个以上)所围绕的现象
.噬神经细胞现象
坏死的神经细胞被增生的小胶质细胞或巨噬细胞包围、浸润和吞噬的过程
三、临床表现
颅内高压:脑水肿、血管充血
头疼、呕吐及脑疝形成,小脑扁桃体疝
常引起病人死亡
嗜睡昏迷及颅神经麻痹:
神经细胞广泛变性、坏死
脑膜刺激症状:
炎症波及到脑膜
四、结局
绝大多数可痊愈
后遗症:痴呆、语音障碍、肢体瘫痪
第六节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
1、病因:
日本血吸虫(我国)
2、感染途径
虫卵(水中)、毛蚴、胞蚴(钉螺内)、尾蚴(钻入皮肤)、童虫(在肠系膜静脉发育)成虫(寄生在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
二、病变及发病机理
1、尾蚴引起的病变
尾蚴性皮炎:Ⅰ、Ⅳ型变态反应
2、童虫引起的病变
肺部病变:充血水肿、点状出血,白细胞浸润及血管炎,发热咳嗽
3、成虫引起的病变
在门静脉发育成熟后,代谢产物引起.轻度贫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静脉内膜炎及静脉周围炎.肝脏肿大
肝脾内出现黑褐色的血吸虫色素沉着
.嗜酸性脓肿:死亡虫体周围4、虫卵引起的病变:主要致病
虫卵主要沉着于乙状结肠、直肠、肝脏
主要病变:虫卵引起肝、肠肉芽肿---急性和慢性虫卵结节
(1)急性虫卵结节
肉眼:灰黄色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结节
镜下:中央有1~2个成熟虫卵,虫卵表面有放射状嗜酸性棒状体(抗原抗体复合物),周围是颗粒状坏死物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脓肿
(2)慢性虫卵结节
虫卵毛蚴死亡、虫卵及坏死组织逐渐被吸收或钙化,周围围绕类上皮细胞、异物巨细胞、淋巴细胞似结核结节--假结核结节,最后发生纤维化
5、循环抗原引起的免疫损害
血吸虫童虫、成虫和虫卵的代谢产物、分泌物和排谢物,随血流成为循环抗原,宿主产生免疫复合物,沉积在关节、血管、肾脏,引起免疫复合物性炎症(Ⅲ型变态反应)。
三、主要器官病变
1、肠道:
部位: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病变:肠粘膜充血,水肿,溃疡,急、慢性虫卵结节,纤维化,肠狭窄,肠息肉
临床:
早期:腹痛、腹泻痢疾样症状
发展:肠梗阻、结肠癌(年龄较轻、多乙状结肠,肠息肉基础上)
2、肝脏
.早期
肉眼:轻度肿大,灰黄或灰白色粟粒大及绿豆大小结节
镜下:汇管区急性虫卵结节,尤左叶
晚期
肝内慢性虫卵结节和纤维化
严重纤维化,导致血吸虫性肝硬变(干线型肝硬变--增生的结缔组织沿门静脉分支呈树枝状分布)
虫卵结节只累及汇管区,无明显假小叶
门静脉分支内可有血栓形成
血吸虫性肝硬变特点
不形成明显假小叶
肝内门静脉受压及阻塞--窦前性阻塞
门静脉虫卵栓塞、静脉内膜炎、血栓形成和机化、门静脉周围纤维组织增生
.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明显
脾肿大、腹水、食道静脉曲张
3、脾脏
脾肿大
成虫代谢产物引起单核巨噬细胞增生
门静脉高压引起脾淤血
临床
脾功能亢进--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4、肺脏:
急性虫卵结节:大量虫卵沉积
临床:咳嗽、气促、哮喘
5、其他器官:
脑--脑炎、癫痫、头痛
肾--肾炎(Ⅲ型变态反应免疫复合物性)
附:急性血吸虫病
发病:初次感染大量尾蚴后1个月,成虫大量排卵时。
临床表现:发病急,全身中毒反应显著。
受累的器官:主要是肝、结肠。
病变:以浆液性炎和出血性炎为主、
急性虫卵结节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