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知识储备

合集下载

TCPIP的知识梳理(按四层结构体系描述)

TCPIP的知识梳理(按四层结构体系描述)

TCPIP的知识梳理(按四层结构体系描述)TCP/IP协议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际协议)是指能够在多个不同⽹络间实现信息传输的协议簇。

TCP/IP协议不仅仅指的是TCP 和IP两个协议,⽽是指⼀个由FTP、SMTP、TCP、UDP、IP等协议构成的协议簇,只是因为在TCP/IP协议中TCP协议和IP协议最具代表性,所以被称为TCP/IP协议。

TCP/IP传输协议是严格来说是⼀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应⽤层、传输层、⽹络层和数据链路层都包含其中。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对⽐ ⼀、应⽤层协议该层存在的协议:HTTP,DNS,FTP,Telnet,SMTP,RIP,NFSHTTP协议:(后⾯专门⽤⼀篇⽂章详解HTTP和HTTPS)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本传输协议) 基于 TCP,使⽤端⼝号 80 或 8080。

每当你在浏览器⾥输⼊⼀个⽹址或点击⼀个链接时,浏览器就通过 HTTP 协议将⽹页信息从服务器提取再显⽰出来,这是现在使⽤频率最⼤的应⽤层协议。

这个原理很简单:点击⼀个链接后,浏览器向服务器发起 TCP 连接;连接建⽴后浏览器发送 HTTP 请求报⽂,然后服务器回复响应报⽂;浏览器将收到的响应报⽂内容显⽰在⽹页上;报⽂收发结束,关闭 TCP 连接。

HTTP 报⽂会被传输层封装为 TCP 报⽂段,然后再被 IP 层封装为 IP 数据报。

HTTP 报⽂的结构:可见报⽂分为 3 部分:(1)开始⾏:⽤于区分是请求报⽂还是响应报⽂,请求报⽂中开始⾏叫做请求⾏,⽽响应报⽂中,开始⾏叫做状态⾏。

在开始⾏的三个字段之间都⽤空格分开,结尾处 CRLF 表⽰回车和换⾏。

(2)⾸部⾏:⽤于说明浏览器、服务器或报⽂主体的⼀些信息。

(3)实体主体:请求报⽂中通常不⽤实体主体。

TCPIP基础82个知识点

TCPIP基础82个知识点

1.不同厂商、不同型号、运行不同操作系统的计算机之间能够通过TCP/IP协议栈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2.TCP/IP起源于60年代末美国政府资助的一个分组交换网络研究项目,到9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TCP/IP是一个真正的开放系统,是网络互联的基础。

4.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得到了飞速增长。

各大厂商为了在数据通信网络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纷纷推出了各自的网络架构体系和标准,如IBM公司的SNA,Novell IPX/SPX协议,Apple公司的AppleTalk协议,DEC公司的DECnet,以及广泛流行的TCP/IP协议。

同时,各大厂商针对自己的协议生产出了不同的硬件和软件。

各个厂商的共同努力促进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网络设备种类的迅速增长。

但由于多种协议的并存,也使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而且,厂商之间的网络设备大部分不能兼容,很难进行通信。

5.为了解决网络之间的兼容性问题,帮助各个厂商生产出可兼容的网络设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了OSI 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 参考模型很快成为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模型。

在设计OSI 参考模型时,遵循了以下原则:各个层之间有清晰的边界,实现特定的功能;层次的划分有利于国际标准协议的制定;层的数目应该足够多,以避免各个层功能重复。

6.OSI参考模型具有以下优点:简化了相关的网络操作;提供即插即用的兼容性和不同厂商之间的标准接口;使各个厂商能够设计出互操作的网络设备,促进标准化工作;防止一个区域网络的变化影响另一个区域的网络,结构上进行分隔,因此每一个区域的网络都能单独快速升级;把复杂的网络问题分解为小的简单问题,易于学习和操作。

7.OSI参考模型分为七层,由下至上依次为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TCPIP协议分析知识点总结

TCPIP协议分析知识点总结

TCPIP协议分析知识点总结一、TCP/IP协议简介TCP/IP是一组用于网络通信的协议,它包括多个层次,每个层次都由一组相互关联、协同工作的协议组成,这些协议按照其功能分成不同的层次。

TCP/IP协议家族是互联网标准协议。

1.TCP/IP层次结构TCP/IP协议族是一个层次结构的协议族。

TCP/IP协议家族由四个层次组成,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 网络接口层:此层负责定义操作系统与网络硬件接口之间的通信方式。

- 网际层:此层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包的寻址和路由。

即负责将数据发送到目的地址并最终将数据包传递给网络接口层。

- 传输层:此层负责在源和目的节点之间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常用的传输层协议包括TCP(传输控制协议)和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 应用层:此层包含了很多应用程序需要的协议,例如HTTP、FTP、TELNET、SMTP等。

2.TCP/IP通信特点TCP/IP协议族的特点包括:- 分层结构,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协议,各层之间相互关联、协同工作。

- 独立性,每个层次的协议都是独立的,修改其中一个层次的协议不会影响其他层次的协议。

- 开放性,TCP/IP协议族是一个开放的标准,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该协议族进行通讯。

- 可靠性,TCP/IP协议族内部有多种机制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 灵活性,TCP/IP协议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的组合。

3.TCP/IP协议族的发展TCP/IP协议族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ARPANET阶段:TCP/IP最早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9年开始建立的。

ARPA最初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如何使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互相通讯。

- TCP/IP阶段:ARPA提出了一个新的通讯协议,即TCP/IP协议。

1982年,TCP/IP成为国际标准。

- Internet阶段: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TCP/IP协议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使用,逐渐成为全球网络的标准协议。

tcpIP复习资料

tcpIP复习资料

tcpIP复习资料第⼀章:1.TCP/IP为什么要分层,分层的作⽤是什么?答:⽹络协议通常分不同的层次开发,每⼀层负责不同的通信功能。

⼀个协议族,⽐如tcp/ip,是⼀组不同层次上的多核协议的组合。

TCP/IPD的分层如下:链路层,包括操作系统中的设备驱动程序和计算机中对应的⽹络接⼝卡,其作⽤是把物理链路转换成可靠的数据链路⽹络层,处理分组在⽹络中的活动,例如分组的选路。

运输层,主要为两台主机上的应⽤程序提供端到端的通信。

应⽤层,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程序细节。

第⼆章:1.什么是MTU?什么事路径MTU?答:MTU是链路层的特性,即最⼤传输单元,不同类型的⽹络对数据帧的长度有不同的上限。

路径MTU指的是两台通信主机路径中最⼩的MTU。

2、MTU与路径MTU(最⼤传输单元MTU)如果IP层有⼀个数据报要传,⽽且数据的长度⽐链路层的MTU还⼤,那么IP 层就需要进⾏分⽚-fragmentation-把数据报分成若⼲⽚,这样每⼀⽚都⼩于MTU 路径mtu:当在同⼀个⽹络上的两台主机互相进⾏通信时,该⽹络的MTU是⾮常重要的。

但是如果两台主机之间的通信要通过多个⽹络,那么每个⽹络的链路层就可能有不同的MTU。

重要的不是两台主机所在⽹络的MTU的值,重要的是两台通信主机路径中的最⼩MTU。

它被称作路径MTU。

两台主机之间的路径MTU不⼀定是个常数。

它取决于当时所选择的路由。

⽽选路不⼀定是对称的(从A到B的路由可能与从B到A的路由不同),因此路径MTU在两个⽅向上不⼀定是⼀致的。

3.ppp(点对点协议)?帧格式在串⾏链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法。

P P P既⽀持数据为8位和⽆奇偶检验的异步模式,还⽀持⾯向⽐特的同步链接。

建⽴、配置及测试数据链路的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它允许通信双⽅进⾏协商,以确定不同的选项。

针对不同⽹络层协议的⽹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体系。

TCPIP协议一网络基础知识

TCPIP协议一网络基础知识

TCPIP协议一网络基础知识TCP/IP协议:网络基础知识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是一组用于互联网通信的协议集合。

它是互联网的基础,为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和规则。

本文将介绍TCP/IP协议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一、TCP/IP协议的概述TCP/IP协议指的是一组用于将数据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的规则和约定。

它包括两个核心协议:TCP和IP。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 (Internet Protocol)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负责数据包的分组和路由。

TCP/IP协议可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物理链路层。

应用层提供了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服务,如HTTP、FTP和SMTP 等;传输层通过端口号标识不同的应用程序,为应用程序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如TCP和UDP协议;网络层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如IP协议;物理链路层处理传输媒介上的比特流,如以太网和Wi-Fi等。

二、TCP/IP协议的工作原理TCP/IP协议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将数据分割成小块,然后通过互联网传输到目的地址并重新组装。

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应用程序通过套接字(socket)与传输层建立连接,发送数据请求。

2. 传输层将数据分割成适当大小的数据块,并为每个数据块添加序号和检验和。

3. 网络层根据目标地址将数据包发送到下一个节点,选择最佳的路径和传输方式。

4. 物理链路层将数据包转化为比特流,并通过物理媒介传输到目标地址。

5. 目标地址的物理链路层接收到比特流,并将其转化为数据包。

6. 目标地址的网络层根据协议进行检验和分析,将数据包传递给传输层。

7. 目标地址的传输层根据序号和检验和对数据包进行验证和重组,并将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

TCPIP复习要点(答案自己整理非标准)

TCPIP复习要点(答案自己整理非标准)

一、概述1、TCP/IP体系结构(与OSI模型的对照)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OSI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每层的主要协议应用层:DNS,FTP,TFTP,SMTP,SMNP传输层:UDP,TCP网络层:ICMP,IGMP,ARP,RARP,IP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由底层网络定义的协议。

3、数据在每层的封装过程应用层::首部+数据传输层:TCP首部+上层数据网络层:IP首部+上层数据数据链路层:以太网首部+上层数据+以太网尾部物理层:比特流4、每层PDU(协议数据单元)的名称物理层: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帧网络层:分组传输层:报文段二、数据链路层协议1、以太网的协议结构(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2、MAC帧的格式帧头,数据部分,帧尾。

其中,帧头和帧尾包含一些必要得控制信息,比如同步信息、地址信息、差错控制信息等;数据部分则包含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比如ip数据报。

MAC帧的帧头包括三个字段。

前两个字段分别为6字节长的目的地址字段和源地址字段,目的地址字段包含目的MAC地址信息,源地址字段包含源MAC地址信息。

第三个字段为2字节的类型字段,里面包含的信息用来标志上一层使用的是什么协议,以便接收端把收到的MAC帧的数据部分上交给上一层的这个协议。

MAC帧的数据部分只有一个字段,其长度在46到1500字节之间,包含的信息是网络层传下来的数据。

MAC帧的帧尾也只有一个字段,为4字节长,包含的信息是帧校验序列FCS(使用CRC校验)。

3、MTU(最大数据传输单元)的含义是指一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包大小。

4、MAC地址MAC地址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

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主机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

5、网络设备网络设备及部件是连接到网络中的物理实体。

tcpip面试知识点

tcpip面试知识点

TCP/IP面试知识点TCP/IP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之一,掌握TCP/IP的知识对于网络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TCP/IP的面试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和知识点,以及它们的解释和答案。

1.TCP/IP是什么? TCP/IP是一组用于在网络上进行通信的协议。

它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提供了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的标准。

2.TCP和UDP有什么区别?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和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是两种不同的传输协议。

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它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和错误检测机制。

UDP是一种无连接的协议,它提供了简单的数据传输,但不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顺序。

3.IP地址是什么?IPv4和IPv6有什么区别? IP地址是网络上的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它用于路由数据包并将其传送到正确的地方。

IPv4是目前广泛使用的IP地址版本,它由32位组成。

IPv6是下一代IP地址版本,它由128位组成,提供了更多的地址空间和更好的安全性。

4.什么是子网掩码? 子网掩码用于确定IP地址的网络和主机部分。

它与IP地址一起使用,以将一个网络划分为多个子网。

子网掩码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通过1表示网络部分,0表示主机部分。

5.TCP的三次握手过程是什么? TCP的三次握手是建立TCP连接的过程。

它包括以下步骤:a.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一个SYN (同步)报文段,指示建立连接。

b.服务器收到SYN报文段后,返回一个SYN-ACK报文段作为响应。

c.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段后,再次向服务器发送一个ACK报文段,确认连接建立。

6.什么是ARP协议? ARP (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是一种用于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的协议。

当主机需要发送数据到目标主机时,它需要知道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ARP协议通过广播请求目标主机的MAC地址,并将其缓存到本地。

TCP-IP考试知识点

TCP-IP考试知识点

TCP/IP知识点分布:1、OSI/RM模型与TCP/IP模型2、RFC文档及作用、封装、分用、复用、标准化3、IP原理:IP地址(私有地址、广播地址、合法地址、私有地址、子网掩码)、IP协议首部格式(协议标志等等)、IP分片、VLSM、CIDR、ICMP及其头部格式4、链路层:以太网基本原理帧格式、MTU、ARP原理及帧格式、RARP格式、5、TCP原理:TCP首部格式、拥塞控制(慢启动算法、拥塞避免、快恢复算法)、TCP有限状态机(三次握手、四次挥手)、TCP与UDP异同、面向链接、常见端口6、SNMP、FTP、SMTP、POP3:协议原理及命令7、各种校验和技术:TCP、ICMP、UDP等等校验和及计算8、应用层协议:DHCP、DNS、NFS的原理,了解BOOTP、TFTP协议及原理NFS 是基于客户/ 服务器模式的。

NFS 服务器是输出一组文件的计算机,而客户是访问文件的计算机。

客户和服务器通过远程过程调用(RPC ,RemoteProcedure Call) 通信,当客户主机上的应用程序访问远程文件时,客户主机内核向远程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客户进程被阻塞,等待服务器应答,而服务器一直处于等待状态,如果接收到客户请求,就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客户机。

NFS 服务器上的目录如果可被远程用户访问,就称为“导出”(export) ;客户主机访问服务器导出目录的过程称为“安装”(mount) ,有时也称“挂接”或“导入”。

NFS 由许多组件共同协作完成,如图8-1 所示9、TCP滑动串口窗口理论: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糊涂窗综合症及避免、慢启动指数递减、计时器等发送端避免在每个数据段中只传送少量数据。

接收端避免发送小容量的窗口通告10、路由协议基本原理和分类11、了解IGMP协议及组播路由协议、掌握组播(组播地址映射MAC、常用组播地址)题型:选择题1.5*20=30分,多选题2*5=10分,简答题8*5=40分,计算题10*2=20分,共计100分。

TCP、IP 网络协议知识点总结大全

TCP、IP 网络协议知识点总结大全

TCP、IP网络协议知识点总结大全1.TCP/IP模型2.TCP和UDP3.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4.TCP为什么要四次挥手5.网页请求一个URL的流程6.DNS工作原理7.HTTPS加密原理1.TCP/IP模型「应用层」:规定应用程序数据格式,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细节「传输层」:指定端口供特定应用程序处理,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网络层」:主要负责寻址和路由选择,将数据传输到目标地址,建立主机到主机的通信「链路层」: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LLC子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o MAC(Media Access Control层主要定义了数据包如何在物理介质上传输,包括数据帧的封装/卸装,帧的寻址和识别,帧的接收与发送,链路的管理,帧的差错控制等,MAC层的存在屏蔽了不同物理链路的差异性o LLC(Logic Link Control)层负责识别网络层协议,为上层提供服务,包括传输可靠性保障和控制、传输可靠性保障和控制、数据包的顺序传输在发送数据的时候,MAC层可以事先判断是否可以发送数据,如果可以则给数据加上一些控制信息,最终将数据以规定格式发送到物理层;在接收数据的时候,MAC层首先判断是否发生传输错误,如果没有错误,则去掉控制信息后发送至LLC层「物理层」:通过光纤、电缆等设备将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二进制数据的传输2.TCP和UDPo TCP头结构:来源端口、目的端口、序号、确认序号、SYN/ACK 等状态位、窗口大小、校验和、紧急指针o特点: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可靠、有序、速度慢、较重量,流量控制、拥塞控制o适用场景:文件传输、浏览器等o应用:HTTP、HTTPS、RTMP、FTP、SMTP、POP3o UDP头结构:来源端口、目的端口、长度域、校验和o特点:无连接、面向报文、不可靠、无序、速度快、轻量、实时性高(无队首阻塞)o适用场景:适用于一对多、即时通讯、视频通话等o应用:DHCP、DNS、QUCI、VXLAN、GTP-U、TFTP、SNMP3.TCP为什么要三次握手TCP的可靠连接建立是靠包起始序列号来达成的,三次握手主要目的是客户端和服务端对各自的包起始序列号达成共识:o第「一」次握手:客户端发送SYN及客户端包起始序列号给服务端o第「二」次握手:服务端发送SYN及服务端包起始序列号给客户端,并且还发送ACK及客户端包起始序列号+1,表示对客户端包起始序列号达成共识o第「三」次握手:客户端发送ACK及服务端包起始序列号+1给服务端,表示对服务端包起始序列号达成共识而二次无法达成共识目的,四次则报文数量冗余了包序列号可以认为是唯一的,因为它是以时间自增生成的,每四个多小时才会重复一次,远大于报文最大生成时间MSL4.TCP为什么要四次挥手TCP是全双工的,断开需要确保双向都没有数据要发送了:o第「一」次挥手:客户端发送FIN及客户端包序列号给服务端,表示客户端没有数据要发送了o第「二」次挥手:服务端发送ACK及客户端包序列号+1给客户端,表示对客户端没有数据发送达成了共识o第「三」次挥手:服务端发送FIN及服务端包序列号给客户端,表示服务端没有数据要发送了o第「四」次挥手:客户端发送ACK及服务端包序列号+1给服务端,表示对五福端没有数据发送达成了共识第四次挥手客户端发送ACK给服务端后会进入TIME_WAIT状态,要等待2MSL才真正关闭,两个理由:o要确保客户端发送的ACK能达到服务端,让服务端知道客户端收到了第三次挥手,服务端进而可以断开了o要保证本连接中所有的报文都在网络中死翘翘了,防止下个同端口的新连接收到旧连接的报文5.网页请求一个URL的流程1.HTTP请求的准备o发起DNS请求将域名解析成对应的IP地址o建立TCP连接,如果开启了Keep-Alive机制,也可在多次请求中复用TCP连接2.HTTP请求的构建按照HTTP报文格式构建报文,包括:o请求行:包括请求方法、URL、HTTP版本信息,请求方法包括POST、GET、PUT、DELETE等o首部:包括Accept-Charset(客户端可以接受的字符集)、Content-Type(正文内容格式)、Cache-control(缓存控制)等o正文实体:当使用POST、PUT等请求方法时,通常客户端需要向服务器传递数据,这些数据就存储在请求正文中3.HTTP请求的发送添加HTTP头后,报文会经过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分别添加上TCP头、IP头和MAC头然后判断目标地址和本机是否在同个局域网,如果是,就通过ARP 协议获取目标MAC地址,放入MAC头;如果不在同个局域网,就把网关MAC地址放入MAC头网关收到包后取出目标IP地址,根据路由协议找到下一跳路由器,获取下一跳路由器MAC地址,将包发送过去,这样路由器一跳一跳最终到达目标局域网最后一跳路由器发现目标地址在自己局域网中,通过ARP协议获取目标地址的MAC地址,然后将包发送给目标机器目标机器接收到包后,层层向上,依次解析MAC头、IP头、TCP头,最后发送给TCP头中端口号对应的HTTP服务器进程,然后HTTP服务器将网页返回给客户端4.HTTP返回的构建HTTP返回报文包括:o状态行:包括版本、状态码、短语信息,状态码包括200(OK)、404(Not Found)、503(Service Unavailable)等等o首部:包括Retry-After(间隔一定时间后可重试)、Content-Type(正文内容格式)等o正文实体:返回的数据格式,包括HTML、JSON等6.DNS工作原理DNS服务器包括根域名、顶级域名、权威域名三种:o根域名DNS服务器:返回顶级域DNS服务器的IP地址o顶级域名DNS服务器:返回权威DNS服务器的IP地址o权威域名DNS服务器:返回相应主机的IP地址客户端先在本地缓存中查找是否有域名对应的IP地址,如果有直接返回,没有则向本地DNS服务器发起请求本地DNS服务器检查是否有缓存,没有则向根域名服务器、顶级域名服务器、权威域名服务器依次发起请求,最终得到域名对应的IP地址7.HTTPS加密原理HTTPS通过非对称加密生成密钥,然后用这个密钥去对称加密传输的数据,通过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结合的方式,既保证传输安全,也保证传输效率非对称加密的私钥不会在互联网上传输,可以保证私钥的私密性,但公钥是公开的,可能被冒充,所以需要通过证书和权威机构来验证公钥的合法性服务器需向CA(Certificate Authority)权威认证机构申请数字证书,CA用自己的私钥对服务器个人信息与服务器公钥生成数字签名后,再和服务器个人信息与服务器公钥一起形成数字证书客户端发起请求时,服务器会将数字证书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用CA公钥解密数字签名生成服务器信息摘要,再和证书中的服务器信息摘要进行对比,以此验证数字证书是否是CA颁发的合法证书但CA的公钥也可能被冒充,为了验证CA公钥的合法性,CA也要有CA自身的数字证书,由更可信、更权威的CA机构签名生成,由此形成多层级的认证机构,客户端设备默认内置了一部分权威机构的根证书。

TCPIP 你了解多少

TCPIP 你了解多少

走近TCP/IP协议1.TCP/IP是什么?TCP/IP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Internet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络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

在Internet没有形成之前,世界各地已经建立了很多小型网络,但这些网络存在不同的网络结构和数据传输规则,要将它们连接起来互相通信,就好比要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交流一样,需要建立一种大家都听得懂的语言,而TCP/IP就能实现这个功能,它就好比Internet上的“世界语”。

2.TCP/IP究竟包括哪些协议?TCP/IP是一组包括上百个功能协议的集合,下面列举几个常用的(见附表)。

利用TCP/IP排除网络故障实例一:插好网卡,连上网线,但网络却不通1.利用Ping确定故障大致范围(1)Ping127.0.0.1,如果失败,则表明本地机TCP/IP协议不能正常工作,请重装TCP/IP协议后再试。

(2)Ping本机IP地址,如果失败,则表明网卡配置不正确。

(3)Ping局域网内其他机器IP地址或Internet上主机地址,如果失败,则主要原因是网线没有连通;如果成功,但网络依然无法使用,则问题可能出在网络系统的软件配置上。

小提示某些电脑如果在网络防火墙中设置了禁止其他电脑对它执行Ping操作,则无论Ping多少次都不会成功。

2.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网络不通的原因除网络设置可能引起网络不通外,也有其他可能,下面列举几个典型故障:(1)“网上邻居”看不到任何计算机、不能上网故障表现:Ping本机IP地址成功,但在“网上邻居”里看不到任何其他计算机,且不能上网,检查TCP/IP各项配置都没有问题。

解决办法:这种问题多数是由计算机病毒引起的,用最新的杀毒软件彻底查杀。

重装网卡驱动,因为驱动很可能已经遭到病毒破坏。

(2)某些集成网卡丢失地址导致无法上网故障表现:Ping本机IP地址成功,但不能上网,执行ipconfig发现网卡的物理地址全是00!解决办法:检查CMOS设置里的“IntegratedPerpherals”(内建周边设备)一项,在该项中的“MACAddressInput”(设置网卡的MAC地址)设置一个与其他网卡地址不相冲突的数值。

TCP-IP笔记

TCP-IP笔记

第1章概述1、TCP/IP分层:应用层、//Telnet(远程登录)、FTP(文件传输协议)、e-mail运输层、//TCP(传输控制协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网络层、//IP(网络协议)、ICMP(Internet互联网控制报文协议)、IGMP (Internet组管理协议)。

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设备驱动程序及接口卡、以太网协议2、应用层-用户进程,下三层一般在操作系统内核中执行。

3、路由器:构造互连网最简单的方法是把两个或多个网络通过路由器进行连接,特殊的用于网络互连的硬件盒。

网桥:在链路层上对网络进行互连,而路由器是在网络层上对网络进行互连4、应用层和运输层使用端到端(End-to-end)协议,网络层提供逐跳(Hop-by-hop)协议5、TCP采用超时重传、发送和接收端到端的确认分组等机制。

网络层IP提供不可靠的服务,他只是尽可能地把分组从源结点送到目的结点,并不提供任何可靠性保证。

运输层和网络层分别负责不同的功能。

6、IP地址32bit:A:0.0.0.0-127.255.255.255—0网络号(7位)主机号(24位)B: 128.0.0.0-191.255.255.255———10网络号(14位)主机号(16位)C:192.0.0.0-223.255.255.255———110网络号(21位)主机号(8位)D: 224.0.0.0-239.255.255.255———1110多播组号(28位)E: 240.0.0.0-247.255.255.255———11110留待后用(27位)A类地址的第一个字节代表网络号,其中第一字节的第一位以0开始,也就是A类地址的二进制形式是以0....开头的,所以其网络号应该是2的7次方,也就是128,然后网络号不能全为0,然后去掉127开头的环回测试网络,所以A类地址的网络号为126.B类地址的前两个字节代表网络号,其中第一个字节的前两位固定以10开头的,所以其网络号是2的14次方,也就是16384个网络号,因为其以10开头,所以网络号不可能为全0及全1,所以不用减2,但是实际上前两位后全为0的网络号也就是1000 0000 0000 0000,也就是128.0的网络号是不可指派的,所以B类网络号为16383个。

TCPIP基本知识总结

TCPIP基本知识总结

技术总结一.IP网络互联基础1 . IP地址:配置在主机,设备接口上的逻辑地址;由32位二进制组成,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IP地址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两个部分:网络号表示某个IP子网,主机号表示本子网的某台主机。

2 . 子网掩码:用来区分网络号和主机号。

用连续的“1”表示IP地址的网络号,用连续的“0”表示主机号。

3 . 网络地址:主机号全为0的IP地址定向广播地址:主机号全为1的IP地址4 . 数据包的封装与解封装5 . 同一网段主机互访分析:同一网段的主机互访,直接进行MAC封装,就可到达。

不同网段的主机互访分析:不同网段的主机互访,要经过网关中转后才能到达。

二.层次化与数据流分析1 .层次化配置:a.基本信息配置:密码(console/Telnet/enable)主机名,时区等。

b.接口配置与链路测试:局域网接口配置(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打开接口)局域网链路测试,广域网接口配置与链路测试。

c.路由配置与测试:路由配置(IGP/BGP)全网连通性测试,路径跟踪测试。

d.上层业务配置与测试2 . 层次化排错:a.5两个路由器之间的链路是否通?b.两个路由器之间的路由是否通?c.上层是否配置了控制策略?3 . 层次化方法:先分析高层网络,分析时,把底层网络当做云图来看待。

再逐个打开底层网络云图,进行底层网络分析。

4 .层次化数据流分析三.IP地址分配1 .IP地址分类2.私有地址:3.IP子网划分:a.定长子网掩码划分b.变长子网掩码划分四.TCP/IP协议基础1.OSI参考模型处理数据格式,数据加密等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端到端连接寻址和路由选择提供介质访问,链路管理等比特流传输2.TCP/IP协议栈应用层:DHCP、DNS、Telnet、HTTP、FTP、TFTP、SMTP......传输层:TCP、UDP网络层:ARP,IP,ICMP数据链路层:PPP,HDLC,ATM........物理层:V.35......3.IP特点IP是无连接的,无序的,不可靠的,提供尽力而为的服务。

TCP-IP入门经典 精要

TCP-IP入门经典 精要

---------------------------------------------------------------最新资料推荐------------------------------------------------------TCP-IP入门经典精要第一部分 TCP/IP 基础知识第1章 TCP/IP 的概念 TCP/IP 指用于 Internet 和很多其它网络的网络协议集。

TCP/IP 特性:逻辑寻址物理地址(MAC 地址)是每一个网络适配器拥有的独一无二且永久的地址,共 48bit。

在 TCP/IP 中,逻辑地址被称为 IP 地址,是用于定位TCP/IP 网络上计算机或其他连网设备的地址,通过网络协议软件进行配置。

逻辑地址和具体硬件物理地址相互转换使用的是 ARP 和 RARP 协议。

路由选择由路由器完成,它能够通过逻辑地址转发数据。

名称解析域名到 IP 地址的映射称为名称解析。

称为域名服务器的特殊计算机储存了显示如何转换域名和IP 地址的表格,可以为网络中注册 DNS 的计算机提供域名和 IP 地址映射。

错误控制和流控制TCP/IP 的传输层通过 TCP 协议定义了针对数据的错误检查、流控制和通告功能。

在 TCP/IP 的网络接入层低层次协议中,也有组成系统错误控制的一部分。

应用支持在 TCP/IP 中,通过系统的逻辑通道实现从协议1 / 3软件到应用程序的接口称为端口。

每个端口有一个数字用于识别它。

第 2 章 TCP/IP 的工作方式 TCP/IP 协议系统四层模型:网络访问层:提供与物理网络的接口。

针对传输介质设置数据的格式,根据物理地址实现数据的寻址,对数据在物理网络的传递提供错误控制。

网际层:提供独立于硬件的逻辑寻址,从而让数据能够在具有不同物理结构的子网之间传递。

提供路由功能来降低数据流量,支持 Internet 上的数据传递。

实现物理寻址和逻辑寻址的转换。

TCPIP协议基础知识

TCPIP协议基础知识

TCPIP协议基础知识TCPIP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在不同的网络设备间进行数据传输和通信。

本文将介绍TCPIP协议的基础知识,包括协议的定义、分层结构、常见协议和应用。

一、协议的定义TCPI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Internet Protocol)是计算机网络中用于互联网通信的一套协议集合。

它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负责在不同的网络设备之间传输数据包。

TCPIP协议是由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ARPA)在1969年创建的,旨在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和网络,形成一个统一的互联网。

它采用分层结构,将通信过程分解为不同的层次,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传输和通信。

二、分层结构TCPIP协议采用分层结构,由四个主要层次构成: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

1. 物理层物理层是TCPIP协议的最底层,负责将比特流转换为网络设备可识别的信号,以实现数据的物理传输。

它定义了电气、机械和功能接口等规范,例如网线的类型、接口的种类等。

2. 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将数据包从一个节点传输到下一个节点。

它将原始的比特流组织成数据帧,通过物理连接传输数据。

数据链路层还负责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3. 网络层网络层是TCPIP协议的核心部分,负责将数据包从源主机发送到目标主机。

它使用IP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每一台计算机,并进行路由选择,以确定数据包的最佳路径。

主要的网络层协议有IP、ICMP和ARP。

4. 传输层传输层负责在主机之间建立可靠的数据传输通道,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顺序性。

最常用的传输层协议是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UDP提供无连接的服务,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

三、常见协议和应用TCPIP协议中有许多常见的协议和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协议和应用。

tcpip知识点总结

tcpip知识点总结

tcpip知识点总结TCP/IP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它是互联网的基础。

任何与互联网相关的事物都离不开TCP/IP协议。

本文将对TCP/IP协议进行全面的介绍,包括其基本概念、协议栈、每个层级的功能和协议、TCP/IP的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1.TCP/IP协议是一个协议族,它包含了多个协议,其中包括TCP、IP、UDP、ICMP等。

这些协议共同构成了互联网通信的基础架构。

2.TCP/IP协议是一个分层协议,它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对应的协议。

3.TCP/I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

它能够保证数据的顺序和可靠性,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会丢失或损坏。

4.TCP/IP协议的基本单位是数据包。

数据包是数据在网络上传输的最小单位,每个数据包包含有源地址、目标地址、数据和校验码等信息。

5. TCP/IP协议的工作模式分为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和对等模式。

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中,客户端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服务器接收请求并返回数据;在对等模式中,两个节点彼此之间可以发起请求并返回数据。

二、协议栈TCP/IP协议栈是TCP/IP协议族中各个协议按层次结构组织起来的总称,通常用于形象地表示各个协议之间的关系。

1.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层是TCP/IP协议栈的最底层,它负责管理网络接口硬件和数据的物理传输。

它和硬件设备交互,将数据帧传输到物理网络中。

2.网络层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径选择和流量控制。

它的主要协议有IP协议、ARP协议和ICMP协议。

其中,IP协议负责数据的封装和分片,ARP协议负责IP地址和MAC地址的映射,ICMP协议用于网络故障的检测和报告。

3.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和流量控制。

它的主要协议有TCP和UDP。

其中,TC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服务,UDP协议提供非连接的、不可靠的传输服务。

4.应用层应用层是TCP/IP协议栈的顶层,它负责处理特定的应用程序数据。

TCPIP知识点

TCPIP知识点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 转发,写入转发表 接收不到这个帧
H3 → H2
H4 → H3
H2 → H1
数据链路层的中继设备是 网桥/交换机 (Bridge/Switch) 网桥/交换机连起来的设备位于同一个广播域
提纲
1 2 3 4 5
网络协议和协议分层
物理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
总线/集线器连起来的设备位于同一个冲突域(碰 撞域)
争用期长度和最小有效帧长
以太网取 51.2 s 为争用期的长度。 对于 10 Mb/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512 bit,即 64 字节;如果发生冲突,就一定是在 发送的前 64 字节之内。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 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 的无效帧。
树形
AUI
宽带系统
物理层的中继设备是 转发器/集线器 (repeater)
提纲
1 2 3 4 5
网络协议和协议分层
物理层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 网络层协议
传输层协议
应用层协议
6
3.1 链路层的基本功能
封装成帧 透明传输 差错检测 —— 常用CRC来生成FCS
MAC地址 单播MAC地址 多播MAC地址 广播MAC地址:FF-FF-FF-FF-FF-FF
3.2 基于总线的以太网的访问控制— — CSMA/CD
CSMA/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方法,是一种采 用随机访问技术的竞争型(有冲突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工作原理: (1)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 (2)如果介质是忙的则继续监听,一旦发现介质空闲就立即发 送; (3)站点在发送帧的同时需要继续监听是否发送冲突(碰撞), 若在帧发送期间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介质发送一串 阻塞信号以强化冲突; (4)发送了阻塞信号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返回步骤(1)重 试。

TCPIP重点整理

TCPIP重点整理

1.电路交换:原理:直接利用可切换的物理通信线路,连接通信双方。

三个阶段:建立电路;传输数据;拆除电路特点:在发送数据前,必须建立起点到点的物理通路;建立物理通路时间较长,数据传送延迟较短报文交换:原理:数据报每个报文均带有全称网络地址(源、目的地址);信息以报文(逻辑上完整的信息段)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特点:线路利用率高;要求中间结点(网络通信设备)缓冲大;延迟时间长。

分组交换:原理:分组:比报文还小的信息段,可定长,也可变长;信息以分组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

源节点把报文分为分组,在中间结点存储转发,目的结点把分组合成报文。

特点:每个分组头包括目的地址,独立进行路由选择;额外信息增加;网络节点设备中不预先分配资源;线路利用率较电路高;节点存储器利用率比报文交换高;易于重传,可靠性比报文交换高。

2.掩码是一个32位数,当用掩码和地址块中的任意一个地址相“与”(AND)时,就可得到该地址的网络地址。

3.特殊的IP地址:特殊地址Netid Hostid 源/目的地址;网络地址特定的全0都不是;直接广播地址特定的全 1 目的地址;受限广播地址全1 全1 目的地址;本网络上的本主机全0 全0 源地址;本网络上的特定主机全0 特定的目的地址;回送地址127任意目的地址4.专用地址:专用网:不需接入Internet,但需要用TCP/IP通信;编址方案:申请,并使用A、B、C类地址;不申请,直接使用A、B、C类地址;不申请,直接使用私有地址私有地址:类Netid 块数A10.0.0 1B172.16~172.31 16C192.168.0~192.168.2552565.直接交付:分组目的与分组的发送接口在同一IP网络中间接交付:分组目的与分组的发送接口在不同IP网络中交付方式判断:分组目的IP与发送接口是否在同一IP网络中判断方法:目的IP & 发送口掩码= 发送口IP & 发送口掩码?相等:直接交付不等:间接交付交付操作:1.地址映射:IP地址→物理地址直接交付:目的IP 地址→物理地址间接交付:下一跳IP地址→物理地址 2.封装成数据链路帧发送6.版本:字段长度为4个比特,用来标识IP协议的版本信息,IP 协议存在两个版本:IPv4 和IPv6,目前的版本为 4;HLEN(首部长度字段):4 bits 以4字节(即32bits)为单位(不是以字节为单位)取值:5 ~ 15(即首部长度为 20 ~ 60 bytes);TOS(服务类型):8 bits 该分组所期望的服务质量;Total length(总长度字段):16 bits 以字节单位首部长度(即4*HLEN)+数据长度;Identification(标识字段):16 bits 源站每发送一个分组,标识值+1 (源IP地址,标识)→全网唯一分组标识;Flags(标志字段):3 bits;Fragmentation offset(片偏移字段):13 bits 以8 bytes为单位;TTL(生存时间):8 bits;协议8 bits:使用IP服务的高层协议;校验和:16 bits7.路由转发技术:基本思想:不是收到IP分组后才为其选路,而是预先获得到所有目的的路由;IP报文查找路由表按预定的路由转发预定路由:路由表主机和路由器都用路由表实现报文的发送、转发8.转发技术:下一跳方法:路由表中只保留下一跳地址,而不是完整的路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楼主:TCP/IP知识储备文章发表于:2008-07-05 08:00我自己今天找的关于TCP/IP的一些应用资料最好先看这个/MY/rtl8019.htm单片机与TCP/IP网络(一序言)(01/03/21)(二以太网协议)(01/03/22)(三)ISA总线(01/03/25)(四)89C52单片机与网卡接口电路图(01/03/31)(五)接口电路图详解(1)(01/04/01)(六)接口电路图详解(2)(01/04/01)(七)网卡上电复位(01/04/01)(八)网卡初始化(01/04/07)(九)读取网卡的网卡地址(01/04/07)(十)设置网卡地址(01/05/23)(十一)RTL8019AS ISA网卡电路图(01/09/13)(十二)RTL8019AS的跳线方式(01/09/25)(十三)网卡地址和多点播送(组播)及广播(01/09/28)(十四)以太网组播地址过滤寄存器MAR0-MAR7的计算(01/10/02)(15)RTL8019AS,RTL8029AS如何接收一个数据包(1)(16)RTL8019AS,RTL8029AS如何读写网卡的RAM(17)一体化电路图(03/6/15)(18)如何使用以太网开发板中的调试代码(2006/06/06)【添加到收藏夹】【回复】xieshang小组等级:E币:495(E币换礼)#2文章发表于:2008-07-05 20:0151单片机RTL8019AS网卡驱动程序我的SNMP网管板使用了RTL8019AS 10M ISA网卡芯片接入以太网。

选它的好处是:NE2000兼容,软件移植性好;接口简单不用转换芯片如PCI-ISA桥;价格便宜2.1$/片(我的购入价为22元RMB/片);带宽充裕(针对51);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停产。

8019有3种配置模式:跳线方式、即插即用P&P方式、串行Flash配置方式。

为了节省成本,我去掉了9346而使用X5045作为闪盘存储MAC地址和其他可配置信息。

P&P模式用在PC机中,这里用不上。

只剩下跳线配置模式可用,它的电路设计参考REALTEK提供的DEMO 板图纸。

一天时间就可以完成,相对来说硬件设计比较简单。

与这部分硬件相对应的软件是网卡驱动。

所谓驱动程序是指一组子程序,它们屏蔽了底层硬件处理细节,同时向上层软件提供硬件无关接口。

驱动程序可以写成子程序嵌入到应用程序里(如DOS下的I/O端口操作和ISR),也可以放在动态链接库里,用到的时候再动态调入以便节省内存。

在WIN98中,为了使V86、WIN16、WIN32三种模式的应用程序共存,提出了虚拟机的概念,在CPU的配合下,系统工作在保护模式,OS接管了I/O、中断、内存访问,应用程序不能直接访问硬件。

这样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和兼容性,也带来了软件编程复杂的问题。

任何网卡驱动都要按VXD或WDM模式编写,对于硬件一侧要处理虚拟机操作、总线协议(如ISA、PCI)、即插即用、电源管理;上层软件一侧要实现NDIS规范。

因此在WIN98下实现网卡驱动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

我这里说的驱动程序特指实模式下的一组硬件芯片驱动子程序。

从程序员的角度看,8019工作流程非常简单,驱动程序将要发送的数据包按指定格式写入芯片并启动发送命令,8019会自动把数据包转换成物理帧格式在物理信道上传输。

反之,8019收到物理信号后将其还原成数据,按指定格式存放在芯片RAM中以便主机程序取用。

简言之就是8019完成数据包和电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数据包<===>电信号。

以太网协议由芯片硬件自动完成,对程序员透明。

驱动程序有3种功能:芯片初始化、收包、发包。

以太网协议不止一种,我用的是802.3。

它的帧结构如图1所示。

物理信道上的收发操作均使用这个帧格式。

其中,前导序列、帧起始位、CRC校验由硬件自动添加/删除,与上层软件无关。

值得注意的是,收到的数据包格式并不是802.3帧的真子集,而是如图2所示。

明显地,8019自动添加了“接收状态、下一页指针、以太网帧长度(以字节为单位)”三个数据成员(共4字节)。

这些数据成员的引入方便了驱动程序的设计,体现了软硬件互相配合协同工作的设计思路。

当然,发送数据包的格式是802.3帧的真子集,如图3所示。

有了收发包的格式,如何发送和接收数据包呢?如图4所示,先将待发送的数据包存入芯片RAM,给出发送缓冲区首地址和数据包长度(写入TPSR、TBCR0,1),启动发送命令(CR=0x3E)即可实现8019发送功能。

8019会自动按以太网协议完成发送并将结果写入状态寄存器。

如图5所示,接收缓冲区构成一个循环FIFO队列,PSTART、PSTOP两个寄存器限定了循环队列的开始和结束页,CURR为写入指针,受芯片控制,BNRY为读出指针,由主机程序控制。

根据CURR==BNRY+1?可以判断是否收到新的数据包,新收到的数据包按图2格式存于以CURR指出的地址为首址的RAM中。

当CURR==BNRY时芯片停止接收数据包。

如果做过FPGA设计,用过VHDL,可以想象到硬件芯片的工作原理。

此处,设计2个8bit寄存器和一个2输入比较器,当收到数据包时,接收状态机根据当前状态和比较器结果决定下一个状态,如果CURR=BNRY,进入停收状态;反之,CURR按模增1。

8019数据手册没有给出硬件状态机实现方法,说明也很简略,往往要通过作实验的方法推理出工作过程。

比如,ISR寄存器不只和中断有关,当接收缓冲溢出时,如果不清ISR(写入FFH),芯片将一直停止接收。

在流量较大时溢出经常发生,此时不清ISR,就会导致网卡芯片死机。

明白了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原理,那么数据包又是怎样被主机写入芯片RAM和从芯片RAM读出的呢?如图6所示,主机设置好远端DMA开始地址(RSAR0,1)和远端DMA数据字节数(RBCR0,1),并在CR中设置读/写,就可以从远端DMA口寄存器里读出芯片RAM里的数据/把数据写入芯片RAM。

何谓本地/远端DMA呢?如图7所示,“远端”指CPU接口侧;“本地”指8019的硬件收发电路侧。

没有更深的意思,与远近无关,仅仅为了区分主机和芯片硬件两个接口端。

这里的DMA与平时所说的DMA 有点不同。

RTL8019AS的local DMA操作是由控制器本身完成的,而其remote DMA并不是在无主处理器的参与下,数据能自动移到主处理器的内存中。

remote DMA指主机CPU给出起址和长度就可以读写芯片RAM,每操作一次RAM地址自动加1。

而普通RAM操作每次要先发地址再处理数据,速度较慢。

在一些高档通信控制器上自带有MAC控制器,工作原理与8019的差不多,比如:Motorola68360/MPC860T内部的CPM带有以太网处理器,通过设置BD表,使软件和硬件协同工作,它的缓冲区更大且可灵活配置。

这些通信控制器的设计,体现了软硬件互相融合协同工作的趋势:软件硬化(VHDL),硬件软化(DSP),希望大家关注!如图7所示,8019以太网控制器以存储器(16K双口RAM)为核心,本地和远端控制器并发操作。

这种体系结构满足了数据带宽的需要。

8019拥有控制、状态、数据寄存器,通过它们,51单片机可以与8019通信。

由于51资源紧张,在实现TCPIP协议栈时不要进行内存块拷贝,建议(1)使用全局结构体变量,在内存中只保存一个数据包拷贝,其他没有来得及处理的包保存在8019的16K RAM里;(2)使用查询方式而不用中断;(3)客户服务器模型中服务器工作于串行方式,并发模式不适合51单片机。

芯片内部地址空间的分配如图8所示,其中0x00-0x0B(工作于8位DMA模式)用于存放本节点MAC地址,奇偶地址内容是重复放置的。

如:MAC地址0000 1234 5678存放在0x00-0x0B中为000000001212343456567878,单地址和双地址的内容是重复的.一般使用偶数地址的内容,这主要是为了同时适应8位和16位的dma。

Prom内容是网卡在上电复位的时候从93C46里读出来的。

如果你没有使用93C46,就不要使用Prom,那么使用了93C46后如何获得网卡的地址呢?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读93C46,二是读Prom。

网卡MAC地址既不由93C46也不由Prom决定,而是由PAR0-PAR5寄存器决定。

Prom只保存上电时从9346中读出的MAC地址(如果有93C46的话),仅此而矣。

网卡MAC地址不是随便定义的,它的组成结构如图9所示。

以太网的地址为48位,由ieee统一分配给网卡制造商,每个网卡的地址都必须是全球唯一的。

共6个字节的长度。

FF:FF:FF:FF:FF:FF为广播地址,只能用在目的地址段,不能作为源地址段。

目的地址为广播地址的数据包,可以被一个局域网内的所有网卡接收到。

合法的以太网地址第32位组播标志必须为0。

例如:X0:XX:XX:XX:XX:XXX2:XX:XX:XX:XX:XXX4:XX:XX:XX:XX:XXX6:XX:XX:XX:XX:XXX8:XX:XX:XX:XX:XXXA:XX:XX:XX:XX:XXXC:XX:XX:XX:XX:XXXE:XX:XX:XX:XX:XX为合法以太网地址。

上面的X代表0-F中的任一个。

地址X1:XX:XX:XX:XX:XXX3:XX:XX:XX:XX:XXX5:XX:XX:XX:XX:XXX7:XX:XX:XX:XX:XXX9:XX:XX:XX:XX:XXXB:XX:XX:XX:XX:XXXD:XX:XX:XX:XX:XXXF:XX:XX:XX:XX:XX为组播地址,只能作为目的地址,不能作为源地址。

组播地址可以被支持该组播地址的一组网卡接收到。

组播地址主要用在视频广播,远程唤醒(通过发一个特殊的数据包使网卡产生一个中断信号,启动电脑),游戏(多个人在局域网里联机打游戏)里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组播地址:地址范围01:00:5E:00:00:00---01:00:5E:7F:FF:FF 用于ip地址的组播,其他组播地址跟tcp/ip无关,不做介绍。

网卡可以接收以下3种地址的数据包:第一种目的地址跟自己的网卡地址是一样的数据包;第二种目的地址为FF:FF:FF:FF:FF:FF广播地址的数据包;第三种目的地址为跟自己的组播地址范围相同的数据包。

在以太网的应用当中,如果你希望你的数据包只发给一个网卡,目的地址用对方的网卡地址;如果你想把数据包发给所有的网卡,目的地址用广播地址;如果你想把数据包发给一组网卡,目的地址用组播地址。

其他用到的寄存器:CR---命令寄存器TSR---发送状态寄存器ISR---中断状态寄存器RSR---接收状态寄存器RCR---接收配置寄存器TCR---发送配置寄存器DCR---数据配置寄存器IMR---中断屏蔽寄存器NCR---包发送期间碰撞次数FIFO---环回检测后,查看FIFO内容CNTR0---帧同步错总计数器CNTR1---CRC错总计数器CNTR2---丢包总计数器PAR0-5---本节点MAC地址MAR0-7---多播地址匹配建议:将图形中寄存器名称标注上页号和地址偏移(如:BNRY 0页0x03),打印出此图,看图编程,直观且不容易出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