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5 生产与经济制度

合集下载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一、生产与消费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①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②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③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④动力。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1)消费是生产的最终⑤目的和动力。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消费调节生产。

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⑥导向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⑦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⑧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3.发展生产的意义(1)必然性: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⑨主要矛盾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必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⑩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⑪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⑫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⑬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⑭国际地位。

问题探究1:能否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消费决定生产提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认为消费决定生产。

对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我们需要明确的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是以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为前提的。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为主体(1)地位: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①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②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

(2)内容: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③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④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实现形式及其意义⑤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增强⑥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扩大⑦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⑧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简介生产与经济制度是社会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它关乎着整个社会的发展。

经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的经济制度之间的区别,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2.掌握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差异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3.能够分析国内外经济形势及其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生产1. 生产的含义生产是人类在追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科学技术的创造和应用,将自然物质加工、转化和更新的过程。

生产行为是人类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活动的物资、货物及劳动、资本等元素。

包含以下四个要素:•土地:包括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等;•劳动力:人们利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参与生产活动;•资本:生产资料,包括生产工具和设备、土地、建筑物、交通运输设施以及各种劳动所必需的各种消费品等;•知识:有利于生产的知识和技能。

3. 生产规律生产规律是指生产活动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它是生产发展的客观规律。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益的相互作用规律;•技术进步对生产力提高的作用规律;•经济利益对生产的影响规律等。

4.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生产中的劳动组织、物质技术和社会组织形式。

5.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总和,是人类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运用科学技术,改变自然条件和创造新的自然条件的能力。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劳动关系、分配关系和管理关系等。

第二部分:经济制度1. 经济制度的含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经济生活组织方式、生产关系和贸易关系的总和。

2. 经济制度的分类常见的经济制度分类有以下几种:•市场经济制度:自由竞争、个人自由与私有财产制度;•计划经济制度:国有企业和计划经济;•混合经济制度:市场和计划的混合经济制度;•传统经济制度:基于习惯和传统的生产和贸易方式。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经济生活》第四课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经济生活》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课程标准】内容目标学习要求提示与建议列举实例,阐释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了解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3.理解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4.了解公有制、集体、国有、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混合所有制经济含义以及公有制经济的实行形式5.理解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6.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原因和意义1.汇集事例,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存在的形式和特征,并讨论其作用【重点知识】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2.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和措施3.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体现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原因和意义二、典例解析(一)单项选择:1.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电脑、没有MP3的出现,大家也不会有购买电脑、购买MP3的渴望,这也就说明了A.生产决定消费的需求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2.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在60%左右,目前我国最终消费81%的居民消费每增长1%,即可带动GDP增长0.5%。

这说明A.只要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推动经济增长 B.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D.有效需求不足会制约经济的增长3.近年来符合都市人回归自然心态的“农家乐”旅游休闲方式流行起来。

人们利用双休日或长假到山野村庄过农家生活,城市周边农户也适时推出“农家乐”服务项目接待城里人。

这表明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消费需求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C.生产对消费起决定作用 D.我国城乡差别正在缩小4.下列对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理解,错误的是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公有制企业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占优势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懂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发展生产力的积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产与消费之间辩证关系的学习,初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准确认识我国当前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洞察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定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无比优越性的信念。

二、教学重难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3、社会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情景讨论法、小组探究法、分析讲授法、活动启发法。

四、教学工具小品《昨天、今天、明天》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学设计导入新课请同学观看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回答问题:1、黑土家的家用电器是什么?(手电筒)2、白云为什么不去买个毛衣送给黑土,而去冒着被生产队抓起来的危险去拔羊毛织毛衣?3、我们现在家用电器都有哪些呢?通过同学们的回答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

我们现在的生活用品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完全得益于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实践,使得生产力得到了大发展。

今天这节课我就要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首位太空女游客〈学生活动讨论〉首位太空女游客出现的原因?提出问题:生活消费方面的这些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生活消费发生如此大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造成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展示)手机发展历程:大哥大→黑白屏移动电话→彩屏手机→可摄像、拍照、录音等多功能的手机→3G手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变化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所形成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起导向作用。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课程介绍本课程着重介绍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各种生产方式的特点,了解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

2.掌握常见生产方式的特点,包括采矿业、农业、工业等。

3.了解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等。

4.了解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5.讨论经济制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启示。

三、教学重点1.生产方式的基本概念2.常见生产方式的特点3.经济制度的不同类型及其影响4.经济制度在社会中的作用四、教学内容1.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在满足物质需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经济形态。

生产方式在社会形态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同的生产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常见的生产方式包括:•采矿业•农业•工业采矿业是以提取地下和水下的矿产资源为主要手段的生产方式。

在采矿业中,劳动力对生产力的作用比较小,能源和机械设备是生产力的关键。

采矿业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破坏比较大。

农业是通过耕种、养殖、渔业等方式满足人们的食品、纤维品和能源等生产方式。

农业生产以人的劳动力为主,以土地、水资源为生产工具。

在农业中,天气、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对生产力的影响比较大。

工业是指以机器和科技手段为主要手段的生产方式。

在工业中,生产力的核心是机器和科技,劳动力在生产中往往是配角。

工业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能源和原材料,并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废料,对环境的破坏也比较大。

2. 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实现资源配置和分配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种经济形态。

不同的经济制度对资源的利用和生产力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经济制度包括:•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它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配置和价值的评估。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和个人为追求经济利益而行动,市场价格反映了资源供求关系和成本效益。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3篇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3篇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共3篇《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1教案《生产与经济制度》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理解经济制度与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

2.学习并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了解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历程。

4.通过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升经济理论的深度和广度。

教学内容:第一部分: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经济制度和经济形态的关系;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自由放任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主要代表。

第二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职责;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基本构成和运行机制;实证分析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历程和现代化发展进程。

第三部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中国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政策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读写互动及网络查询等。

教学评估:考核方式:作业评分、测验评分、课堂表现评分、小组合作评分等。

评估内容: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

教学资源:电子教案、必备教材、参考书及相关网络资源等。

教学重点:1.掌握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混合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区别。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行机制。

3.能够分析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1.区分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3.掌握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教学建议:1.老师可以适当地增加案例分析和阅读素材,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

2.在教学中加强思想启示和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经济理论。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2. 使学生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2.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

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区别和联系。

2.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地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经济制度,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地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及其意义。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施情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案例和教材内容,探讨如何运用经济制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 总结提升: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性质和地位以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时的思维过程和方法,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关注我国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发展,了解相关政策动态。

2. 组织学生参观企业,了解企业经营和发展过程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应用。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生产与经济制度说课稿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

强调生产与经济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演示文稿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讨论评估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理解。

第二章: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

分析不同生产方式的特点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的经济制度: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分析每种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2.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分析和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的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不同经济制度下生产方式的理解。

第三章: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演变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

分析生产与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从古代到现代的演变过程。

分析影响生产与经济制度演变的重要因素:技术进步、人口增长、市场竞争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历史案例和图表展示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演变过程。

引导学生进行因果分析,探讨生产与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影响。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书面作业和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生产与经济制度演变的理解。

第四章:生产与经济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分析不同生产与经济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不同影响。

4.2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生产与经济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生活质量等。

分析不同生产与经济制度下的社会问题和挑战。

4.3 教学方法使用案例研究和角色扮演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生产与经济制度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辨能力,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评价和比较。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生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功能•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2. 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2.1 市场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优势•市场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2.2 计划经济制度•计划经济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式•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和影响•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转型问题2.3 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的定义和特点•政府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相互作用•混合经济制度的优势和挑战3. 经济制度的评价和比较•以效率为评价标准的比较•以公平性为评价标准的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演变和选择问题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和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加深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制度案例,帮助学生掌握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

3.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等方面的差异,培养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生产与经济制度的概念1.导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入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概念。

2.介绍生产的基本概念和要素,解释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功能。

3.探究式学习:分小组讨论,收集并分析不同人群对生产和经济制度的理解与认识。

4.总结归纳:由学生讲述各组的讨论成果,形成对生产和经济制度的共识。

第二课时:市场经济制度1.复习:回顾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介绍市场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解释自由竞争和资源配置的优势。

3.案例分析:分析现行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模式和特点,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

4.总结归纳:总结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梳理市场失灵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第三课时:计划经济制度1.复习:回顾市场经济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优势。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2. 使学生掌握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2.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3. 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

2. 教学难点: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的比较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分析、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阐述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解释不同经济制度的内涵。

3. 分析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分别介绍几种常见的经济制度,如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并分析其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5.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不同经济制度下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分析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及其优势。

六、教学延伸:1.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不同经济制度进行对比分析,深入了解各自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特点。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我国现行的经济制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

3. 跨学科学习: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经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高一政治)

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高一政治)

第一框发展生产满足消费学习目标---导航一、学习目标正确分析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理解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生产决定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的意义;难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社会再生产四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基础梳理-----预习(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__;生产为消费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消费能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产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消费为生产_________________并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相互联系的四个环节。

其中,________________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_____________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纽带;__________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三)大力发展生产力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1)从根本上来看,这是由生产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所决定的。

_____________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哈发展的基础。

(2)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

学案5 生产与经济制度

学案5 生产与经济制度

学案5 生产与经济制度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1)公有资产在________________中占优势。

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________________,对经济发展起________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____________、控制经济运行的______________、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2)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3)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________和________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________、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____________、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问题思考】1.思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

以前普通百姓不敢问津的等离子电视、家用轿车、商品房等已进入千家万户。

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什么道理?2.思考怎样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3.想一想你能否从劳动者素质、科技、经济制度、对外开放等方面,补充一下发展生产力的措施?核心提示(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当通过生产,人们生活有改善时,强调生产决定消费;当通过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时,强调消费的反作用。

(2)(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比重不一定是在所有领域中占绝对优势,而是强调其整体态势。

高一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高一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

高一政治生产与经济制度学案一、引言本学案旨在介绍高中一年级政治课程中的主题——生产与经济制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基本的生产概念和不同的经济制度,并能够将这些理论应用到实际的经济问题中。

二、生产的基本概念1.生产的定义生产是指通过劳动和生产资料的组合,创造出有使用价值的物品的过程。

2.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要素。

这些要素是实现生产过程的必要条件。

3.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关系。

它主要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劳动力的组织形式以及劳动分工等。

三、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1.经济制度的定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生产和再分配的基本规则和组织形式的总和。

它决定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方式、生产关系的形成以及社会经济的稳定性。

2.经济制度的分类常见的经济制度包括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以及混合经济制度。

不同的经济制度在资源配置、生产关系和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差异。

四、资本主义制度1.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制度以私人占有生产资料为基础,强调市场经济和竞争机制。

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是个人自由和私有财产。

2.资本主义的优点与缺点资本主义制度具有高效率和灵活性等优点,但也带来了贫富分化、利益不平等等问题。

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工业革命、市场经济的形成以及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等。

五、社会主义制度1.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以公有制为基础,追求社会公平和社会福利。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劳动人民的利益。

2.社会主义的优点与缺点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等优点,但也存在政府干预过度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3.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包括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社会主义的实践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等。

六、混合经济制度1.混合经济的定义混合经济制度是指同时存在公有制和私有制的经济制度。

2.混合经济的特点混合经济制度结合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优点,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社会公平。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是人类社会进展的基础。

2.了解不同的经济制度对社会进展的影响。

3.把握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学问。

二、教学内容1.生产的基本概念–生产的定义和特点–生产要素和生产要求–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2.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经济制度的定义和特点–经济制度的分类–不同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特点3.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生产方式对经济制度的影响–经济制度对生产方式的制约与推动–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相互作用三、教学重点1.生产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

2.经济制度的基本分类及其特点的把握。

3.生产与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的认得。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介绍生产与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理论学问。

2.归纳法:老师通过归纳总结,帮忙同学理解生产与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3.问答法:老师提出问题,引导同学思考,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4.分组讨论法:老师布置同学分组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同学的思维进展。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1.生产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生产?•生产是人们通过劳动将自然物转化为有用的产品和劳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生产的特点有哪些?•制造性、目的性、社会性、历史性等。

–生产要素和生产要求有哪些?•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自然资源、资本和创新本领等。

•生产要求包括效率、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公正性等。

–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有什么关系?•生产方式是人们在肯定阶段、肯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生产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而生产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2.经济制度的基本概念–什么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在肯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对于生产、调配和消费以及财产、劳动、交换等经济关系所作的商定和规定。

–经济制度的分类有哪些?•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等。

–不同经济制度的基本原理与特点是什么?•市场经济制度强调市场调整资源配置,努力探求个体利益最大化;计划经济制度则由国家来计划和调控资源的配置,努力探求社会利益最大化。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

生产与经济制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和优缺点;3.理解生产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生产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生产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和技术手段,将自然界的物质转化为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生产的基本原理包括劳动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组合、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

2.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分类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生产、分配和交换等方面所采用的基本经济组织形式。

根据所有制形式的不同,经济制度可以分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混合经济制度。

3.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实行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经济组织形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国家计划调控和社会福利保障等。

4.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实行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经济组织形式。

其主要特点包括生产资料私有制、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调节和竞争机制等。

5. 混合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是指国家或地区在经济组织形式上既有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元素,又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元素。

其主要特点包括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市场调节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等。

6. 生产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生产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可以实现公平和公正的分配,但也容易出现计划经济的弊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力和竞争力,但也容易出现贫富分化和市场失灵等问题;混合经济制度可以兼顾公平和效率,但也需要平衡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生产和经济制度的概念、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制度和发展模式,让学生理解生产和经济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讨论法:通过讨论生产和经济制度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击高考
1.(2010·四川文综)2010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颁发了我国第一张互联网电视牌照,标志着我国“三网”融合(即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发展,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用户只用一条线路就可享受到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进入了实质性阶段。“三网”融合有利于()
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②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探究二]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也是民营经济发展的30年。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总量逾6成,成为中国经济新的支撑点。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2010年3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赵启正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比翼齐飞。
①意味着政府实施扩张性消费政策②说明生产对消费具有决定作用③说明政府在运用强制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④有助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4.(2011·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次诊断)2010年10月份,我国汽车产销超150万辆,累计超过去年全年。没有汽车工业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这主要表明
C.消费是生产的目的D.消费是生产发展的动力
[误点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吗?
矫正训练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
A.使公有资产的绝对数量增加
B.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6.(2011·厦门月考)2010年5月27日,国务院同意了发展改革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国资委牵头,加快推进大型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这一要求()
①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②目的是让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③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④是为了推动国有经济所有权变革
表2该市劳动力在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就业情况
类型
年份
国有
企业
集体
企业
非公有
制企业
混合所有
制企业
2000年
20%
25%
35%
12%
2010上半年
8%
10%
45%
35%
注:10年中,该市每年新增劳动力达12万人,共有2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2000年该市失业率为7%,2010年上半年该市即使在金融危机下失业率也仅为4%。
(2)消费调节生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________作用。
(3)消费是生产的________。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4)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____________,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扩大内需
图片新闻——新闻视角精选
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2011年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1)结合材料,你能说明我国允许、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吗?
(2)阐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
(3)辨析: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吗?
直击高考(2010·上海单科)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国家的税收比重不断增加,95%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共约1.5亿。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
(3)共同发展:毫不动摇地________和________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________、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____________、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问题思考】
1.思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被形容过去的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以前普通百姓不敢问津的等离子电视、家用轿车、商品房等已进入千家万户。这一现象背后反映了什么道理?
2.思考怎样认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性质?
3.想一想你能否从劳动者素质、科技、经济制度、对外开放等方面,补充一下发展生产力的措施?
(1)“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与“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当通过生产,人们生活有改善时,强调生产决定消费;当通过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时,强调消费的反作用。
(2)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比重不一定是在所有领域中占绝对优势,而是强调其整体态势。控制力增强,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
A.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C.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D.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5.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公有制为主体”的正确理解是()
A.公有制在各个经济领域必须占支配地位
B.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公有制成分必须保持在50%以上
C.公有制在各个地方都必须保持量和质的优势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10.(2011·山东省实验中学二次诊断)2010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在出席中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时表示,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③充分利用社会各种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导作用
(1)表1、表2(含注)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
(2)结合表1、表2,谈谈该市的做法对其他地区的改革与发展有哪些启示?(6分)
答案解析
课前准备区
一、1.(1)对象(2)方式(3)质量水平(4)创造动力
2.(1)目的(2)导向(3)动力(4)劳动力
二、1.(1)社会总资产(2)国民经济命脉主导
2.(1)控制力发展方向整体态势(2)重要行业关键领域
一、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
(2)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
(3)生产决定消费的________和________。
(4)生产为消费____________。
2.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1)消费是生产的________。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2)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个体经济形式②私营经济形式③劳动密集型经济④资金技术密集型经济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
9.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这一规定()
①有利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②重在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③重在提高股份制经济在公有制经济中的比重④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
学案5生产与经济制度
本课考点:1.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考查重点:消费的反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
关注热点:1.运用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促进经济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国内需求的必要性。2.结合农村改革和发展,说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性。
(1)公有资产在________________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国有经济控制________________,对经济发展起________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____________、控制经济运行的______________、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2010年9月4日,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在合肥公布。500强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上升。这表明()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高越好
B.国有经济应在各个经济领域占支配地位
C.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
D.国有企业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8.在经济复苏的今天,创业越来越成为人们寻求发展的选择。专家指出:小餐饮风险低,比较适合初次创业。一般情况下初次创业可以选择()
探究思考
(1)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体现了经济生活的什么道理?
(2)你能为当前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提几点合理化建议吗?
对应训练 (2011·安庆模拟)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成为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旅游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消费对生产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②生产是消费的动力③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相关产业的成长④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4)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说成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探究一]手机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人们对手机的功能和通信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使得3G(第三代移动通信)应运而生。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一个由设备生产、终端制造、信息服务等构成的庞大产业链正在壮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