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异常心理

合集下载

鉴别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原则

鉴别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原则

鉴别一个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原则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区分原则有主观和客观一致性,认知、情感、意识的统一性,人格稳定。

1.主观和客观的一致性:人的心理和行为应与外界环境相适应,不应发生矛盾或冲突。

人的行为与其所在的场合和环境相适应。

2.知情意的统一性:指人的认知、情感、意识相统一,人的情感应与其所经历事情产生的认知和意识相统一。

3.人格稳定:人的人格的形成受先天和后天的影响,但是人格都是具有稳定性的,不会因今天是沉默寡言的深沉派,明天就变成侃侃而谈的交际花。

心理是指人类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

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

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

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

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

1。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社区活动
组织丰富的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 间的交流和互动。
03
02
公共教育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心 理健康的认知和理解。
职业发展
提供职业培训和指导,帮助个人实 现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
04
家庭层面的策略
家庭关系
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 情感支持和沟通。
家庭教育
注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 行为习惯。
负。
正常心理的维护与促进
保持积极心态
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他人建立互信、互助的关系 ,增强社会支持系统。
均衡的饮食和运动
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 ,有利于身心健康。
良好的睡眠质量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 睡眠质量,有助于恢复精力和
情绪。
02
CHAPTER
异常心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异常心理是指个体在心理活动方面存在明显的异常,这些异 常可能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和行为等方面的异常 。
分类
异常心理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症状表现可 以分为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按照病因可以分为 生物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和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
异常心理的症状与表现
思维障碍
如思维奔逸、思维 贫乏、强迫思维等。
意志和行为障碍
如意志减退、冲动 行为、自伤行为等。
感知障碍
如幻觉、错觉等。
情感障碍
如情感淡漠、情感 高涨、情感低落等。
记忆和智力障碍
如记忆力减退、智 力下降等。
异常心理的评估与诊断
评估方法
可以采用心理测验、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个体进行评估。

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标准

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标准

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标准
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标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量:
1. 异常感受和行为的频率和强度:异常心理通常表现为频繁、持久或强烈的情绪波动、行为反应或感受。

相比之下,正常心理一般在某种程度上适应和应对各种情境,情绪和行为反应相对平衡和稳定。

2. 异常心理对生活或人际关系的影响:异常心理可能会导致个人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例如工作、学习、人际关系等。

而正常心理则一般不会导致明显的生活功能障碍。

3. 异常心理的病程和发展:异常心理在病程上往往是持续存在或逐渐恶化的,而正常心理在没有遇到极端情况下则一般是相对稳定的。

4. 异常心理的社会文化背景:心理的正常与异常是与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因此,对于某些心理反应和行为,其在不同文化或社区中的判断和对待有所不同。

如果一个心理状态或行为被社会文化普遍视为不正常或异常,那么它很可能就是被视为异常心理。

需要强调的是,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并不是一件非常明确和简单的事情,它需要考虑到个体的特定情况和背景,并需要由专业人士(例如心理学家或精神科医生)进行综合评估,而不能仅通过一两个方面的判断。

因此,在怀疑自己或他人是否存在异常心理时,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原则

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原则

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原则一、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正常心理的行为一般符合社会规范,不会给他人带来困扰或危害。

正常心理者的行为往往是稳定、适应性强的,能够与他人和谐相处。

而异常心理的行为则不符合社会规范,可能表现为冲动行为、侵犯他人权益等。

这种行为常常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和不适。

二、情绪是否稳定正常心理的人在面对一般生活压力时,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平衡。

他们能够应对困难和挫折,积极面对生活。

而异常心理的人在情绪方面可能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情绪波动较大,常常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

三、认知能力是否正常正常心理的人具有较好的认知能力,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事物。

他们的思维能力较强,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而异常心理的人在认知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可能会出现思维混乱、思维缺失等问题。

四、自我意识是否清晰正常心理的人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能够正确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他们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较为客观的认识,并能够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

而异常心理的人可能存在自我认知的偏差,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评估不准确,可能表现出自卑、自大等心理特征。

五、日常功能是否正常正常心理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常地履行各种角色和责任,能够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强,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秩序和卫生习惯。

而异常心理的人可能在日常功能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可能无法正常履行工作或学习任务,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六、是否存在心理症状正常心理的人一般不会出现明显的心理症状,他们的心理状态较为健康稳定。

而异常心理的人可能存在各种心理症状,如恐惧、幻觉、强迫等。

这些心理症状可能会给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

总结起来,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原则主要包括行为是否符合社会规范、情绪是否稳定、认知能力是否正常、自我意识是否清晰、日常功能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心理症状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原则的观察和判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人类的心理活动,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帮助那些存在异常心理的人们。

大学医学心理学 第八章 异常心理问题

大学医学心理学     第八章 异常心理问题

37
1、恐惧症:
以对某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不 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有回避行为。
临床表现 • 对某种客体或情境的强烈恐惧。 • 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 • 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 • 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无法控 制。
5
2.心理学的区分 我国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郭念锋 教授根据科学心理学的定义,即“心理是客观现 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提出三条原则,作为 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6
3.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正常和异常心理存在着相 对的界限,通常按以下几条标准进行判断: (1)内省经验标准 (2)统计学标准 (3)客观检查标准 (4)社会适应标准
9
(三)心理动力模式 认为个人心理异常或精神疾病,是建立在其意 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上。 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 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抑,形成内 心冲突,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在人 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 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 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
7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解释 (一)医学理论模式 认为人类心理异常与身体疾病相似,心理失调 者有其个人的心理基础,但主要是因身体的某些 生物因素改变才引发心理疾病。 此模式有局限性。有相当一部分异常心理至今 尚无生物学证据。
8
(二)行为理论模式 认为各种行为均在其内外环境的需求下学习 而来,良好适应或偏差病态的行为皆学习而来。 这一理论模式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重要意义, 但其过分强调可观察的行为,而忽视人类思维、 情绪情感等丰富内心活动对异常心理与行为的影 响作用。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是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正常心理是指一般情况下人们所具有的正常心理状态,而异常心理是指人们在心理活动上出现异常的心理状态。

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主要包括社会适应性原则、个体适应性原则和文化差异原则。

首先,社会适应性原则是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之一、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个体的心理活动通常是在社会互动和社会环境中发展的。

正常心理表现为人们能够适应社会角色和规范,有较强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正常心理有助于个体在社会中生活和工作,有利于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

相反,异常心理则表现为个体在社会角色和规范方面的适应能力较差,或者个体与他人之间关系紧张、不和谐。

例如,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异常心理状态,患者表现出对社交场合的恐惧和回避,导致他们与他人的交往受限。

其次,个体适应性原则是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个体适应性是指个体在应对生活事件和压力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状态。

正常心理表现为个体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具有适当的情绪反应和应对策略。

正常心理的个体通常能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行为来解决问题,保持心理健康。

相反,异常心理则表现为个体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容易出现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例如,抑郁症是一种异常心理状态,患者常常表现出消极情绪、无助感和对活动的兴趣减退。

最后,文化差异原则是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则。

心理活动的表现会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文化和社会环境的差异,对正常和异常心理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在一些文化中,一些正常心理表现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异常。

例如,在一些亚洲国家,沉默被视为一种正常的社交行为,而在西方文化中,过度沉默可能被视为一种异常心理状态。

因此,在判断心理状态时,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差异。

总之,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包括社会适应性原则、个体适应性原则和文化差异原则。

最新心理咨询师: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

最新心理咨询师: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

心理咨询师: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别心理异常:就是异常心理的原因、机理和心理结构问题。

心理异常是大脑的结构或机能失调或者人对客观现实反映的紊乱和歪曲,既反映了个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异常,也反映为社会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上的适应障碍。

但是要清晰地判别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异常心理与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别常常是相对的,两者之间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本质的差别;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

其次,异常心理的表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生物因素、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样,标准也就不一致了。

其三,单纯的心理问题目前并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查化验,全靠专业人员的临床经验进行主观判断。

目前最常用的区分标准主要有如下几种:1、自我评价标准:如果自己认为有心理问题,这个人的心理当然不会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问题。

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觉到自己心理活动和自己以前的差别、自己的心理表现和别人的差别等等。

如果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也不能证明当事人就正常,具体请看第四个标准。

这种自我评价在精神科叫自知力,属于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的严重程度标准之一。

2、心理测验标准:心理测验通过有代表性的取样、成立常模样本、检测信度、检测效度和方法的标准化,才能形成测评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专家的主观看法,但是,心理测验也存在误差,目前并不能代替医生的诊断。

3、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这种标准最客观,是将心理问题当作躯体疾病一样看待的医学标准。

如果一个人身上表现的某种心理现象或行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变化的依据,则认为此人有精神疾病。

其心理表现则被视为疾病的症状,其产生原因则归结为脑功能失调。

这一标准为临床医师们广泛采用,但是诊断范围狭小,对于象神经症和人格障碍则无能为力。

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也采纳了病因病理学分类标准。

4、外部评价标准:人的心理活动总是表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果大家都认为某个人有问题,一般就是正确的。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一、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如此。

(一)心理的正面,即正常的心理活动,具有三大功能:1.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的生存发展。

2.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的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的肩负责任,是人类以生存的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能使人类正常的、正确的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以便创造性地改变世界,创造出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条件。

(二)心理的反面,即异常心理活动,是丧失了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

是丧失了正常心理活动的三大功能,无法保证人的正常生活。

以上说的,就是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这两个概念的内涵。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是从不同角度和经验,不同标准去看待心理的正常和异常的。

下面,我就说说区分方式。

二、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一)概念的区分(临床心理学领域)日常生活里,大家常会提到心理正常,心里不正常,心理健康,心理不健康。

这些概念也是我们在学习和讨论心理咨询问题时,常常使用的概念。

这里所说的心理正常,就是前面所说的,具备正常功能的心理活动,或者是说是不包含有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而心理不正常,也就是前面说的心理异常,是指有典型精神障碍(俗称“精神病”)症状的心理活动。

也就是说心理正常和异常是标明有无精神病问题的一对范畴。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

心里不正常已经不在心理咨询范围以内了。

(二)常识性的区分其实,至今关于心理的常态和变态,是没有公认的统一判断标准的,所以,非专业人员区分正常与异常心理,一般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

尽管这种做法不太科学,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这就是常识性区分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如果有人老是跟你说:“我认识中央领导人,我要主管我们国家的军政大事了”“我一个人的时候老是能听到有人跟我说话”“老是有人监视我,跟踪我,想害我”比如,一个人,本来比较节俭,突然挥金如土。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原则是指根据人类行为和心理在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中的普遍表现和期望来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化区分原则:
1. 频率和持续时间:异常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行为、情绪或思维的频繁和持续的变化,超出了正常心理范围。

例如,持续的抑郁情绪、频繁的恐慌发作或强迫性行为。

2. 功能障碍:异常心理可能导致个体无法正常履行日常生活中的职能和责任。

例如,无法正常工作、学习、社交或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等。

3. 社会标准和期望:正常心理的表现通常符合特定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普遍期望和行为准则。

异常心理的表现可能超出了社会的正常范围,违反了社会、家庭或职业中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4. 个体痛苦和功能受损:异常心理常常伴随个体的痛苦和功能受损。

这可以包括情绪上的苦闷、焦虑、沮丧,以及在工作、学习或人际关系中的困扰、障碍或冲突。

5. 统计数据:通过大规模的统计数据,研究人员可以确定一些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分布情况。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将个体的心理状态与大众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比较,从而评估其是否符
合正常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健康和异常心理状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文化、社会环境、个体历史和生物因素等。

因此,在确定异常心理的标准化区分时,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因素并且个案分析。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关键概念。

正常心理主要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是一种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的心理状态。

然而,异常心理则是指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不符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正常心理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稳定性、适应性、可预测性和个体差异。

稳定性指的是人类心理状态的相对恒定性,即一个人在大部分时间内表现出相似的心理状态。

适应性是指人类根据环境和社会要求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

可预测性指的是人类心理状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一些指标或刺激来预测一个人的心理状态。

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上存在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

异常心理则是指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状态明显不一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它可以包括各种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和行为异常等。

异常心理通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不稳定性、不适应性、不可预测性和个体差异。

不稳定性指的是异常心理状态的不稳定性,即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在短时间内发生剧烈的变化。

不适应性是指异常心理状态不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会影响个体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不可预测性指的是异常心理状态难以通过一些常规的指标或刺激来预测。

个体差异是指在异常心理状态下,不同个体的表现方式和症状有所不同。

了解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对于心理学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正常心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为个体和社会提供心理健康的指导和支持。

而对于异常心理的研究则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各种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成因和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是心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正常心理是人类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符合社会和文化规范;而异常心理则是人类表现出的与正常心理不一致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了解这两个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个体的心理健康。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作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概念,对于我们理解个体心理健康和疾病的界定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并试图从简单到复杂的角度全面解析这一主题。

1. 什么是正常心理?让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正常心理。

正常心理是指符合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认可的状态。

在心理学中,通常将正常心理定义为个体符合社会期望、能够有效应对生活压力并且具有相对稳定情绪状态的心理状态。

正常心理具有稳定性、适应性和积极性的特征,能够使个体在社会交往和个人成长中有效运作。

2. 异常心理的特征相对于正常心理,异常心理则表现出一些突破了社会认可标准的特征。

异常心理可能包括情绪不稳定、认知功能障碍、行为举止异常等各种表现。

在心理学中,异常心理被视为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一种损害,需要进行深入的评估和干预。

3. 区分标准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讨论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标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之间并不存在一条清晰明确的界限,因此区分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

3.1 行为表现我们可以从个体的行为表现入手来进行区分。

正常心理下的个体往往表现出对日常生活有序进行的能力,并且能够适应不同情境下的行为表现。

而异常心理可能表现为行为举止异常、对外界刺激反应过度或迟钝等特征。

个体的行为表现是否符合社会期望、是否具有适应性是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重要标准之一。

3.2 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也是区分标准之一。

正常心理下的个体通常具有相对稳定的积极情绪,能够有效管理负面情绪并维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而异常心理可能表现为情绪波动大、持续时间长、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

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和情绪管理能力也是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重要依据。

3.3 认知功能我们可以从认知功能入手来进行区分。

正常心理下的个体通常具有较为健康的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注意力、思维等能力。

而异常心理可能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例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混乱等症状。

《心理正常与异常》课件

《心理正常与异常》课件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交叉分类
心理常态
在正常范围内波动,既不 属于完全正常也不属于异 常的心理状态。
心理变态
指个体的心理状态严重偏 离正常范围,既不属于正 常也不属于异常的心理状 态。
心理临界状态
指个体处于正常与异常之 间的过渡状态,具有向两 个方向转化的可能性。
04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对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影响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调整不良认知和行为模式,帮助个体建 立积极思维和行为习惯。
人本主义疗法
心理动力学疗法
深入探讨个体心理动力和内在冲突,解决深 层次的心理问题。
关注个体内在需求和价值,通过自我实现和 自我成长来达到治疗目的。
02
01
家庭治疗
针对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进行干预,改善家 庭环境,促进个体心理健康。
诊断标准
根据专业机构制定的诊断标准,如DSM-5 、ICD-10等,对个体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和诊断。
D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判断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个体差异
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有所不同 ,判断心理正常与异常时应充
分考虑个体差异。
文化背景
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个 体的心理状态有一定影响,判
断时应考虑文化因素。
04
03
心理正常与异常的治疗效果评估
症状改善评估
通过观察和测量,评估 个体心理症状的改善程 度。
生活质量评估
评估个体在生活、工作 和社交等方面的生活质 量是否提高。
社会功能评估
评估个体在社会角色和 功能方面的恢复情况。
复发率评估
长期追踪观察个体的复 发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心理学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

心理学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

心理学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旨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在其研究过程中,心理学家们不仅要了解人类普遍的心理特征,还要关注人类心理异常的特征。

那么,心理学是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呢?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和分析。

1. 主题概述心理学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是指心理学家通过观察、分析和研究一系列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来确定个体心理状态是否属于正常范畴。

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行为和生活,因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特征心理学家通常通过一系列的标准来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

其中包括,心理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和文化的规范、个体是否能够有效应对社会生活的各种压力和挑战、个体的心理特征是否与其生理状态和环境相适应等。

3. 评估心理状态的工具和方法在实际评估个体心理状态时,心理学家通常会采用多种工具和方法,如心理测试、临床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等。

这些工具和方法能够帮助心理学家全面、准确地了解个体的心理状态,并据此判断其心理是否属于正常范畴。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心理学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是一项复杂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

心理正常与异常并非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存在着很多灰色地带。

心理学家在评估个体心理状态时,需要慎重、客观地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更好地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总结心理学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通过本文介绍和讨论,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希望未来心理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心理评估标准,以更好地帮助个体解决心理问题。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人类的心理现象、行为规律以及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干预。

在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的标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区分不仅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稳定也至关重要。

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

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原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健康可是个大话题。

大家都知道,心理健康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剂,少了它,人生就变得索然无味。

可这心理健康和异常心理又是怎么回事呢?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有几个简单的原则,听起来可能会有点儿拗口,但其实说白了就是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你想啊,正常心理就像是和睦的邻居,偶尔吵架、偶尔抱怨,但大多数时间都能和睦相处。

反观异常心理,就像那隔壁家时常发出奇怪声响的怪人,时不时让人捉摸不透。

正常心理的人通常能够适应环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时,心态也比较阳光。

他们可能会遇到压力、焦虑,甚至偶尔心情不佳,但这些都在正常的范围内。

就好比是下雨天,虽然会让人有点儿闷闷不乐,但总归是能在雨过天晴之后重新迎接阳光的。

而异常心理的人,可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心态就会失去平衡,像是被大风吹走的纸鸥,彻底迷失了方向。

这样的状态,可能会让他们在生活中频频碰壁,甚至连基本的日常活动都变得困难重重。

我们再聊聊情绪的波动。

正常心理的人情绪起伏是正常的,他们能感受到快乐、悲伤、愤怒,甚至会有失落的时候,但这些情绪通常是短暂的,不会让人觉得生活失去了希望。

就像一阵风吹过,虽然会带来点儿波澜,但终究会恢复平静。

而异常心理的人呢,可能会在情绪上过于极端,像是坐上了过山车,时而高亢,时而低落,让人捉摸不透。

这种情绪的极端波动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觉得不安。

再来看看人际关系。

正常心理的人在与他人交往时,能够感受到温暖和支持。

他们会建立起稳定的关系,和朋友、家人之间也能轻松沟通。

而异常心理的人往往在这个方面比较困难,可能会感到孤独,或者在与人交往中总是有种不适应的感觉。

像是个独行侠,虽说很酷,但内心却渴望能有人理解。

这种孤独感就像是一个无形的墙,把他们和外界隔离开来。

然后,咱们再说说自我认知。

正常心理的人通常对自己有个比较清晰的认知,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接受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就像一块璞玉,虽然有些瑕疵,但依然有它的光彩。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2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一、单项选择题1.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 )。

A.有明确的界线B.不能互相转化C.绝对互相转化D.有互相转化的可能[答案] D[解析] 正常与异常,只不过是一个连续体上的两种情况而已,体现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

二者在一定条件的作用下有相互转化的可能。

2.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是指( )。

A.知、情、意之间保持协调B.个体经验系统层次清晰、运用得当C.合理运用以往经验处理当前的事务D.能正确认识现实和适应环境[答案] A[解析] 人类的精神活动虽然可以被分为知、情、意等部分,但它自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这种协调一致性保证人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的高度准确和有效。

因此答案为A。

3.关于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不正确的说法是( )。

A.每个人的心理特征随时都可以改变B.当一个人的人格发生突然改变,那么他的精神活动一定偏离了正常轨道C.可以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D.在没有重大外在变化的情况下,人格特征一般是不会改变的[答案] A[解析]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指每个人在自己长期的生活道路上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

这种人格特征形成之后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

如果在没有明显外部原因的情况下,这种个性的相对稳定性出现问题,就要怀疑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出现异常。

因此,可以把人格的相对稳定性作为区分心理活动正常与异常的标准之一。

因此答案为A。

4.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方法不包括( )区分法。

A.常识性B.非标准化C.标准化D.半标准化[答案] D[解析] 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方法包括常识性区分、非标准化区分和标准化区分三种。

5.在常识性区分法中,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键不包括( )。

A.有无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B.有无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C.有无个体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D.有无明显躯体反应[答案] D[解析] 常识性区分法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关键可以归纳为四点:离奇怪异的言谈、思想和行为、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自身社会功能不完整和影响他人生活。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
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判断标准是心理学中的重要问题,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

不同的心理学流派和学者对于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定义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判断标准:
1. 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标准是根据临床医生的经验和观察,将心理异常分为不同的类型和亚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

2. 功能标准:功能标准是根据个体的行为和思维是否符合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常规和规范来判断心理正常和异常。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自闭症被认为是一种心理异常,但在其他文化中可能被视为正常的行为表现。

3. 症状标准:症状标准是根据个体是否出现明显的心理症状来判断心理正常和异常。

例如,焦虑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担忧和恐惧,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和失去兴趣等。

4. 自我报告标准:自我报告标准是根据个体的自我描述和自我评估来判断心理正常和异常。

例如,心理测试和问卷调查可以帮助个体评估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正常和异常的判断标准不是绝对的,而是根据不同的情境和文化背景而异。

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评估时,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和标准,并结合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
第一单元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念正常心理活动三大功能:○1适应环境,健康生活
○2正常交往,履行责任,和谐融洽
○3反映世界,适应社会,创造和谐环境。

第二单元正常与异常心理区分
常识性:1、言谈、思维、行为、怪异
2、情绪体验、表现过度
3、社会功能残缺
4、影响他人的正常生活
非标准化:1、统计学常模(偏离统计常模)
2、文化人类学(文化习俗偏离)
3、社会学角度(对社会准则破坏)
4、精神医学(古怪无效观念行为)
5、认知心理学(个性主观不适应)
标准化:1、医学标准(大脑精细病理变化)
2、统计学标准(心理测验)
3、内省经验标准(病人和心理学观察者的自知力)
4、社会适应标准(社会常模)
心理学:1、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同一性):精神、行为与外界环境同一,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知、情、意协调统一
3、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常见异常心理障碍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1感受器不同: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一、感知障碍○2幻觉体验:真实幻觉、假性幻觉
○3产生条件:动能性幻觉、思维鸣响、心因性幻觉
感知综合障碍:视物变形症、非真实感、窥镜症。

1、思维形式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松驰或散慢、破裂性思维、
思维不连贯、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云集、病理性赘述、病二、思维障碍理性象征性思维、词语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

按内容不同: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特殊意义妄想、
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
○1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
心被揭露感。

2、思维内容障碍:按起源关系不同:原发性妄想、继发性妄想。

○2强迫观念:强迫性回忆、穷思竭虑、计数、怀疑、对立观念、
动作
○3超价观念
1、注意障碍:注意减弱、注意狭窄
三、注意、记忆2、记忆障碍:记忆增强、记忆减退、遗忘(顺行性遗忘、逆行性遗忘、心因性
与智能障碍遗忘)错构、虚构
3、智能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痴吊。

4、自知力障碍:自知力完整、无自知力。

第二单元情感障碍
一、以程度变化为主:情绪高涨、情绪低落、焦虑、恐怖、
二、以性质改变为主:情感迟钝、情感淡漠、情绪倒错
三、脑器质性损害:情感脆弱、易激惹、强制性哭笑、欣快
第三单元意志行为障碍
一、意志增强
二、意志缺乏
三、意志减退:抑郁状态、意志减退
四、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五、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违拗(主动性违拗、被动性违拗)蜡样屈曲、缄默、被动性服从、
刻板动作、模仿动作、意向倒错、作态、强迫动作。

第四节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青春型、偏执型、紧张型、单纯型、混合型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妄想性障碍)
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第二单元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一、躁狂发作:轻型躁狂、无精神病症状躁狂、有精神病症状躁狂、复发性躁狂症。

二、抑郁发作: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

三、双相障碍:情绪高涨、情绪低落。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环性心境障碍、恶劣心境、混合状态。

第三单元神经病
一、恐怖症: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定恐怖
二、焦虑症: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
三、强迫性障碍: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

强迫行为:强迫性仪式动作、强迫性洗涤、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等。

四、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植物动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五、神经衰弱:脑功能衰弱、躯体功能衰弱。

第四单元应激相应障碍
一、急性应激障碍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三、适应障碍
第五单元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一、人格障碍:偏执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冲动性人格障碍
表演性人格障碍、强迫性人格障碍、焦虑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二、性心理障碍: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
第六单元心理生理障碍
一、进食障碍:神经性厌食、神经性贪食、神经性呕吐。

二、睡眠障碍:失眠症、嗜睡症、发作性睡眠异常。

三、性功能障碍
第七单元癔症
一、分离性精神障碍:癔症性意识障碍、情感暴发、假性痴呆、遗忘、身份障碍、漫游等。

二、转换性障碍:运动障碍、感觉障碍。

三、特殊表现形式的癔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