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曹禺《雷雨》(教案)
曹禺《雷雨》教案 3篇
曹禺《雷雨》教案3篇曹禺(1910-xx),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著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著名作品。
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曹禺《雷雨》教案3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曹禺《雷雨》教案1 [教学意图]抓住作品中周朴园、鲁侍萍爱情纠葛的脉络,让学生在肯定人类对美好情感的追求的欣赏、赞叹中,调动起他们对旧的社会制度、旧的意识形态更加深刻、更加强烈的憎恶和愤慨,从而揭示作品的主题。
[教学提要]围绕以下四个议题,采用导读讨论式教学:口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口鲁侍萍被周家赶出家门;口分手后彼此心中情感依恋;口重逢时两人关系状况。
[教学过程]1、30年前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婚恋情形如何?[简介]30多年前,周朴园是个英俊潇洒、才华出众的阔少爷。
凭着他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人品、才学,用当时的伦理道德世俗理念来看,他与待女侍萍根本不可能发生婚恋之事。
可正是这位阔少爷,在"知书达礼、聪明伶俐、年轻漂亮、贤慧体贴"的侍萍面前,全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把自己与侍萍摆在了脱离阶级地位差别的同等位置上,从心底爱上了侍萍。
周朴园的父母无可奈何,默认了他们的关系。
两人相亲相爱,并生有两个孩子,一个是周萍,一个是鲁大海。
[说明]通过这一介绍,让学生了解周朴园与鲁侍萍曾经有过一段甜美的爱情。
他们彼此相爱,甚至使封建家长也不得不妥协。
[板书]30年前一一少爷侍女相爱生子!2、鲁侍萍因何被周家赶出家门?[提问]周朴园与侍萍的真挚爱情已得到周家家长的默许并生有两个孩子,为什么侍萍又被赶出周家呢?[导读]组织学生阅读鲁侍萍关于30年前被周家逼出家门的控诉部分。
[明确]"婚姻都是由双方的阶级地位来决定的。
"(恩格斯语)[说明]设计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把握周朴园与鲁侍萍分手的根本原因在于两人阶级地位的不同。
[板书]阶级地位悬殊分手3、分手后彼此心中是否仍存依恋?[讨论]周朴园与鲁侍萍分手后,彼此心中对对方的依恋之情是否完全泯灭了呢?[提示]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按剧情发展先后分三个部分进行。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最新7篇)《雷雨》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创造美。
【课前准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才大家说了很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作者也把他观察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作者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作者到底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生字的字音,不认识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
2、出示句子:刚才小朋友读得非常认真,生字这个拦路虎消灭没有?老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仔细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
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出现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
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巩固生字:⑴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
⑵在生活中识字。
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
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部分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回答。
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欣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雷雨前:⑴出示课件:你看见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⑵从你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⑶刚才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作者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回答──谈体会──齐读。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雷雨》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曹禺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二。
作者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曹禺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曹禺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曹禺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曹禺进入南开中学,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此期间,曹禺目睹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产生了强列的反抗情绪,经过几年酝酿、构思,1933年在清华大学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作家在谈到写作意图时说,《雷雨》是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
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
《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bull;后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序)。
《雷雨》教案精选6篇
《雷雨》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报告大全、演讲致辞、条据书信、心得体会、党团资料、读后感、作文大全、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report encyclopedia, speeches, articles and letters, experience and experience, party and group information, after reading,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雷雨》教案精选6篇优秀的教案是每一位教师都会提前准备的文件,我们写好教案之后,在上课过程中也是会提高自信的,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雷雨》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曹禺《雷雨》(教案)
雷雨教学目的:1 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课题导言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模块,课文为《雷雨》。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详细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雷雨》的时代背景,掌握剧中主要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通过剧情所反映的社会矛盾和人性困境。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雷雨》的作者、背景,掌握课文第一、二幕的主要剧情,学会分析戏剧中的人物形象,提高戏剧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反思人性,提高道德修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意图。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戏剧中提炼出普遍的人生哲理,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戏剧鉴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雷雨》的简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分析课文第一幕、第二幕的剧情,解读剧中主要人物形象,讲解剧作家曹禺的创作背景和意图。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扮演剧中角色,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形象。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雷雨》的戏剧鉴赏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针对角色扮演和例题讲解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雷雨》剧作家:曹禺2. 剧情简介:第一幕、第二幕3. 人物形象分析: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4. 戏剧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周朴、鲁侍萍、周萍、鲁四等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他们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剧情,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体现自己的观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曹禺的其他作品,如《日出》、《原野》等,进一步了解曹禺的创作风格和戏剧艺术。
《雷雨》教案优秀4篇
《雷雨》教案优秀4篇《雷雨》教案篇一1、教师活动:(1)、发问:此时,大家眼里看到的是一个爱得深、痛得切的、是一个“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周朴园。
不过,随在剧情的发展,周朴园的形象又是怎么变得复杂起来的呢?(2)投影展示情境四周朴园和鲁侍萍的一段对话。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
半晌。
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鲁:不是我要来的。
朴:谁指使你来的?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3)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互相点评。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分角色朗读,互相点评。
3、设计目的:培养学生分角色朗读的能力,分析感悟语言的能力。
十一、提供鉴赏人物的第四视角1、教师活动:(1)、投影展示揣摩人物语言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语境品读、抓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探究舞台说明、借助心理学分析法。
(2)、请学生根据上述方法讨论情境四中周朴园大变脸的原因,反映了人物当时怎样的心理?(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出评价,给以鼓励,明确此时的周朴园灵魂已被物质利益占据了统治地位,原先对侍萍的情感已被自私、残酷取代。
虽然周的语言对侍萍而言是巨大的`伤害,但是非常符合周的身份和心理特征的。
如果周和鲁相认、抱头痛哭,那是有违人性发展的,是不可想象的。
2、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组成6人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交流。
3、设计目的:通过讨论使学生对周朴园的身份和心理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
《雷雨》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2.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重点:鉴赏场景在形象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难点:品读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语: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
”《雷雨》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语言内涵丰富,主题多元深刻,构思非常巧妙。
无论从从哪一方面解读,都会让我们惊叹它的美丽。
今天我们主要从场景和语言的角度加以鉴赏。
《雷雨》教学设计3篇
《雷雨》教学设计《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和分析《雷雨》这部剧作,了解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脉络和特点;2. 理解和掌握戏剧中的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等方面的技巧和方法;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分析和评价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分析剧本和观看相关演出片段,介绍《雷雨》的故事情节以及主要人物形象;2. 分析《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作者与当时社会环境的关系;3. 分析剧作的结构和主题,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表达方式;4. 分析剧中关键场景和对话,讨论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5. 比较不同演绎版本的《雷雨》,探讨不同导演和演员的诠释和理解差异。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与分析:通过讲解剧作的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剧作的基本情节和主题;2. 小组合作研讨: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塑造,交流不同的解读和理解;3. 观看演出片段:观看相关的演出片段,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感受,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剧作;4. 阅读剧本:学生阅读剧本,深入分析剧作的对话和情节展开,探索剧作的内涵和作品的意义;5. 批判性思考: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评价不同的观点和解读。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作业: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剧作的关键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解读,形成小组报告;2. 个人写作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角色或情节,写一篇文章分析该角色或情节在剧作中的作用和意义;3. 课堂表演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剧本表演,展示对剧作的理解和体会;4. 口头回答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评估学生对剧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资源:1. 《雷雨》剧本;2. 相关的演出片段和演员采访;3. 课堂展示投影仪或电视机等视听设备;4. 相关的文献和评论阅读材料。
《雷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二)《雷雨》是由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通过描写上海一个富裕家庭的婚姻纠纷来反映社会和家庭矛盾的作品。
曹禺《雷雨》(教案)
曹禺《雷雨》教案章节:一、剧情简介与背景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雷雨》的剧情梗概,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为深入分析剧本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1. 作者曹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雷雨》的剧情简介,主要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
3. 社会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相关知识点。
2. 学生阅读剧本,了解剧情。
教学步骤:1. 介绍作者曹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讲解《雷雨》的剧情梗概,分析主要人物关系和故事发展。
3. 探讨社会历史背景对作品的影响。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和讨论。
2. 学生作业和阅读笔记的质量。
二、人物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并分析《雷雨》中的主要人物,理解人物性格和命运。
教学内容:1. 周朴园、鲁侍萍、周萍、四凤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 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人物性格特点和命运。
2. 学生阅读剧本,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1. 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2. 分析鲁侍萍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3. 分析周萍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4. 分析四凤的性格特点和命运。
5. 探讨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和讨论。
2. 学生作业和阅读笔记的质量。
三、主题探讨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雷雨》的主题思想,分析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教学内容:1. 《雷雨》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如家族矛盾、人性扭曲等。
2. 作品对道德、伦理、家庭等问题的探讨。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教师讲解主题思想。
2. 学生阅读剧本,分析主题。
教学步骤:1. 探讨《雷雨》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 分析作品对道德、伦理、家庭等问题的探讨。
教学评估: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和讨论。
2. 学生作业和阅读笔记的质量。
四、艺术特色分析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并分析《雷雨》的艺术特色,提高对戏剧文学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雷雨》的戏剧结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等艺术手法。
曹禺《雷雨》(教案)
曹禺《雷雨》(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曹禺的名著《雷雨》,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材简介《雷雨》是曹禺的代表作之一,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一。
本课程将通过对《雷雨》的深入解析,使学生了解曹禺的创作背景、文学特色和人物塑造技巧。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写作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曹禺生平简介使学生了解曹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雷雨》。
2.2 曹禺的文学成就介绍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使学生了解曹禺的文学贡献。
第三章:《雷雨》情节解析3.1 故事梗概详细解析《雷雨》的故事情节,使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
3.2 人物关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使学生了解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第四章:《雷雨》人物塑造4.1 主要人物深入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使学生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4.2 人物塑造技巧探讨曹禺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技巧,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塑造方法。
第五章:《雷雨》文学特色5.1 语言特色分析《雷雨》的语言特色,使学生了解曹禺的文学风格。
5.2 结构特色探讨《雷雨》的结构特色,使学生了解小说的组织和架构方法。
第六章:《雷雨》主题探讨6.1 主要主题引导学生探讨《雷雨》中的主要主题,如家庭、伦理、人性等,使学生了解小说的深层含义。
6.2 主题表现手法分析曹禺在小说中运用何种手法来表现主题,使学生了解文学创作中主题表现的方法。
第七章:《雷雨》艺术特色7.1 戏剧冲突解析《雷雨》中的戏剧冲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戏剧冲突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7.2 舞台布置与气氛营造探讨曹禺在舞台布置和气氛营造方面的技巧,使学生了解戏剧创作的基本方法。
第八章:《雷雨》现实意义8.1 社会背景使学生了解《雷雨》创作时的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
曹禺《雷雨》(教案)
看清资产阶级伪善、冷酷、自私、狡诈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族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供大家参考选择。
曹禺《雷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戏剧常识解曹禺及〈〈雷雨〉〉能力目标过品味语言来分析周朴圆、鲁侍萍的个性特点。
演《雷雨》展示表演才艺。
德育目标资产阶级伪善、冷酷、自私、狡诈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族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和罪恶。
教学重点剧情,欣赏戏剧冲突。
析人物形象周朴圆、鲁侍萍教学难点周朴圆的性格分析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教学方法论辩法、讨论分析点拨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表演道具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文学史上,有许多作品在当时社会有相当重要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雷雨》就曾引起轰动,因为它是上个世纪30年代时作家曹禺为我们勾勒出的一幅图卷,即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
二、作者及作品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
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
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
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三、复习戏剧常识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戏剧教学内容,选取《雷雨》作为精讲篇目。
《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四幕悲剧,讲述了周、鲁两家复杂的情感纠葛和悲剧命运。
本节课将重点分析第一幕和第四幕,详细内容如下:1. 第一幕: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出场,展现周家家庭矛盾。
2. 第四幕:周萍与四儿重逢,周朴得知真相,众人物命运走向悲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雷雨》的剧情,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的戏剧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对戏剧的阅读与讨论,引导学生关注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剧情发展,体会曹禺戏剧的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戏剧中的人性、家庭和社会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雷雨》的话剧片段,引发学生对戏剧的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第一幕,了解剧情。
3. 人物分析:分析周萍、周朴、鲁妈、四儿等人物形象,讨论他们在剧情中的作用。
4. 剧情分析:详细讲解第一幕和第四幕,引导学生关注戏剧中的冲突、高潮和结局。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关于人物分析的题目,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第四幕中的冲突,并进行小组讨论。
六、板书设计1. 人物关系图:展现周、鲁两家的复杂关系。
2. 剧情发展脉络:梳理第一幕和第四幕的主要情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剧情,谈谈你对人性的理解。
答案示例:《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
周萍忠诚善良,却因家庭压力走向堕落;周朴自私冷酷,对家人无情;鲁妈善良无私,为女儿付出一切;四儿美丽纯真,却陷入情感纠葛。
通过这些人物,曹禺展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引发我们对人性的思考。
《雷雨》教案(通用8篇)
《雷雨》教案(通用8篇)《雷雨》教案(通用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雷雨》教案(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雷雨》教案篇1一、学习任务1、能力项目(1)学会把握戏剧冲突,并体会其集中化、尖锐化的特点。
(2)学习品味剧本个性化和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以及蕴涵丰富的潜台词。
(3)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多角度、多侧面地了解人物性格、命运及其生产的根源,把握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的关系。
2、语文积累(1)了解戏剧常识,识记有关作家、作品等。
(2)把握外国戏剧的发展脉络,认识莎士比亚。
(3)把握戏剧特殊的结构方式。
(4)掌握部分经典台词及附录词语表中本单元词语。
二、学习建议1、抓矛盾。
戏剧的矛盾冲突主要表现为人物的性格冲突,以及人物对事件的不同观点态度、处理方式等形成的外部冲突。
另外,矛盾的发生、发展、激化和解决,形成戏剧的结构。
2、抓语言。
戏剧语言又分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戏剧中的人物外形与内心的活动,更富有言外之意——潜台词)。
3、抓人物。
鉴赏戏剧始终要围绕戏剧人物、戏剧冲突、戏剧语言三方面来理解分析,而人物是其核心。
矛盾冲突是粗线条地理,人物语言是慢慢地品,人物形象则要深入地思。
4、提倡个性化地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教法建议【抛砖引玉】1、初学戏剧,应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有关戏剧的基础知识。
2、《雷雨》是一部现代剧、话剧、多幕剧(四幕)、悲剧,反映的是20年代正在酝酿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现实,老师要从历史和文学的角度简介当时的社会现状和社会矛盾。
3、学生要认真阅读课文下关于《雷雨》前后情节的介绍,把本文与其衔接起来。
4、戏剧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尖锐而集中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人物。
因此,学习本文要认真把握本文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复杂矛盾,通过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来分析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通用11篇)曹禺《雷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一、导语设计:【导语】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学子带着梦幻,带着爱恨无奈,带着对旧中国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之久的剧本。
一年后,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
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
从1935年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相继拍成电影、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
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
二、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分组探讨。
课文节选部分,与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谁有关?(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2、请用简要的语言描述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己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以及对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板书】怀念——惊慌——冷酷3、鲁侍萍想不想让周朴园认出自己?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
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 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
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
《雷雨》的教案(通用15篇)
•••••••••••••••••《雷雨》的教案《雷雨》的教案(通用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雷雨》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雷雨》的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8个生字,学习课文中出现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景象变化特征;养成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品质。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语:雷雨是夏天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雷雨神奇莫测,十分有趣。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看一场雷雨,好吗?2、欣赏多媒体课件,再现课文情境的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
3、让学生边听课文录音朗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的变化。
二、创设情境,品词析句,指导朗读。
1、再现雷雨前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前的景象是怎么样的?理解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①“满天”是什么意思?②“压”字说明当时的云层怎么样?黑沉沉的乌云向你直压过来,你感到怎样?③指导朗读这一句。
理解“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垂”。
(用多媒体帮助理解)找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中的动词。
指导朗读这一句。
句子对比: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闪电很亮,雷声很响。
①对比。
“越来越”的意思是一次比一次强。
②指导朗读这一句。
③用“越……越……”说一句话。
2、再现雷雨时的情境。
请学生说说雷雨时的景象是怎么样的?①师根据生的回答小结:雨急而猛;景物不清;时间不长。
②“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请找出这一句的象声词。
指导朗读:“哗,哗,哗”的声音,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要读得声音重一点,停顿短一点。
③句子对比:渐渐地,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最新曹禺《雷雨》(教案)
教学目标: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重点:戏剧冲突;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难点: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方法品读与讨论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只要有人,只要有生活,人性就会演绎出多彩的故事,而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则是它反复呈现的主题。
无数的文艺作品用丰富的形象表达了人们对人性的理解,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美丽。
一滴眼泪也能折射初人性世界的多彩光辉。
今天我们来学习的《雷雨》就是这样的一部作品。
——板书:雷雨二.作者作品介绍这是一出话剧。
作者曹禺。
1.作者介绍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和“当代语言艺术大师”。
他出生于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从小耳闻目睹了大量剥削阶级的丑闻,这对他以后创作《雷雨》及其他剧作,有很大的影响。
他曾在南开中学和清华大学读书,学生时代,就喜欢戏剧,受莎士比亚等欧洲戏剧大师作品影响较大。
经过多年构思,几易其稿,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完成了他的处女作《雷雨》。
其后,又写了《日出》《北京人》《胆剑篇》《王昭君》等剧本,这些剧本奠定了他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
2.有关《雷雨》故事以封建大家庭的家长周朴园为核心,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
他为了发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了两千多工人。
他和侍女侍萍生了两个孩子(周萍、鲁大海),又抛弃了她。
后来又结过两次婚,和第二个妻子蘩漪生了个儿子周冲。
侍萍留下的孩子周萍和后母蘩漪产生了变态的恋情兵发生乱伦关系,又和弟弟周冲都爱上了来周家作侍女的、侍萍再嫁后生的女儿四凤。
怀上了周萍孩子的四凤得知自己和周萍是同母兄妹后冲入雷雨中,不幸触电身亡,周萍也拔枪自杀。
这是一个多幕剧,节选部分为第二幕,情节背景是:蘩漪因为周萍和四凤热恋,便通知四凤的妈妈——在一个很远的学堂里做佣人、两年才回家一次的侍萍来周家带走四凤。
【精选】《雷雨》教案3篇
•••••••••••••••••【精选】《雷雨》教案3篇【精选】《雷雨》教案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雷雨》教案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雷雨》教案篇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特征和丰富的内涵。
2、揣摩潜台词的含义。
3、引导学生根据戏剧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重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戏剧语言教学模式:小组任务式(布置任务——分组讨论——合作发言——师生总结)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及分析:这种模式以学生活动和合作为主要形式,它适于篇幅较长、内容深刻的文章或作品。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时间和课堂的主人。
此外,课堂教学中也需要引入合作学习和讨论,学习中应发挥学生互帮互学的作用,可以取长补短,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实施这种模式,关键的一环是准确设置任务。
在设置任务时,应注意三点:1.设置的任务必须能揭示文章中心内容、主题思想,或对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理解写作特点有直接关联;2.设置的任务既要富于启发性,又要具有趣味性;3.设置的任务之间必须具有层次性、关联性、拓展性,环环相扣,逐步深化;4.任务不可太多,应少而精,应保证学生应一课一得。
《雷雨》教学整体安排: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1、简介戏剧的有关知识。
2、作者曹禺及有关《雷雨》介绍。
3、梳理节选部分的情节。
4、分析这两场戏的主要矛盾冲突。
第二课时:领会作品个性化的语言对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分析有关的人物形象。
第三课时:1、认识舞台说明在剧中的作用。
2、归纳主题,认清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族的腐朽,揭示这种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罪恶。
曹禺《雷雨》教案
曹禺《雷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雷雨》的剧情和主要人物。
2.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和戏剧冲突。
3. 培养学生对戏剧文学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分析周朴园、繁漪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难点:理解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准备《雷雨》剧本四、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学习曹禺的经典作品《雷雨》。
谁能说说对这部作品有啥了解不?生:我知道它是个很有名的话剧。
师:对,那咱就开始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大家快速浏览下剧本,说说主要有哪些人物啊?生:有周朴园、繁漪、周萍……师:好,那这些人物都有啥特点呢?咱一起来分析分析。
周朴园这个人,你们觉得他是个啥样的人?生:感觉他挺霸道的。
师:嗯,有道理,从哪看出来的呀?生:他对繁漪的态度。
师:不错,那繁漪呢?生:她好像很疯狂。
师:对,那她为啥会这样呢?生:可能是被压抑久了。
师:非常好。
那这部剧里有哪些冲突呢?生:周朴园和繁漪之间就有冲突。
师:对,还有呢?生:周萍和四凤之间也有感情冲突。
师:说得好。
那这些冲突反映了啥社会问题呢?大家讨论讨论。
(学生讨论)师:谁来说说?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封建和黑暗。
师:很棒。
那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啥收获?生:更了解《雷雨》了。
生:知道怎么分析人物和冲突了。
五、教学反思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学生参与度较高,能较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但在分析社会问题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挖掘更多内涵。
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这方面的引导。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
曹禺《雷雨》教学设计一. 教学背景与理论依据1.1 教学背景《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由著名作家曹禺创作。
该剧以20世纪初的中国为背景,通过描写一个家庭内部的矛盾纠葛和社会变革带来的冲击,反映了封建礼教和资本主义的矛盾冲突。
它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对于开展文学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1.2 理论依据本次教学设计以构建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为目标,通过分析《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社会背景,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依据包括:•文学教育理论: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研究和分析能力。
•认知理论:通过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
•理解《雷雨》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分析《雷雨》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主题。
2.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文学分析方法,解读《雷雨》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运用批判思维,对于《雷雨》的主题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
•能够进行文学评论写作,表达对于《雷雨》的个人见解。
2.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
三. 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3.1 教学内容1.简介部分:对《雷雨》的创作背景和文学价值进行介绍。
2.分析部分:对《雷雨》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社会背景进行分析。
3.主题部分:对《雷雨》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主题进行深度讨论和思考。
4.文学评论部分:让学生进行文学评论写作,并且进行互评。
3.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简介部分1.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开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学习文学?”。
2.介绍《雷雨》的创作背景和作者曹禺的经历。
3.分享《雷雨》的故事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4.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从表象揭示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禺《雷雨》(教案)雷雨教学目的:1 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2 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3 深刻认识旧社会的腐朽、黑暗和罪恶,认识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勇于斗争、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
重点和难点:1、认识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2、了解具有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两重特点的周朴园在家庭和社会上的罪恶教学方法:1、预习前指导学生掌握戏剧文学的特点:戏剧冲突的尖锐性;人物、事件、活动场所的集中性;戏剧语言的个性化。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要求学生了解课文的情节结构,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最后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一、课题导言一个十七岁的年轻人,带着梦幻,带着热情,带着爱恨无奈,在一个残酷的牢笼里憧憬、挣扎,最终成了一出惊心动魄的悲剧的牺牲品这就是23岁的曹禺就读清华大学时创作的四幕剧《雷雨》。
《雷雨》不仅奠定了曹禺先生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现实主义剧作家的地位,同时也是中国年轻的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有人说,《雷雨》是“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
”有人说,“说到《雷雨》,我应当告白,亏了它,我才相信中国确乎有了近代剧。
”当然也有人说,《雷雨》不过是一部多角爱情剧而已。
也许,正是因为《雷雨》里有无数个难解的谜,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才构筑了作品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是一个青年的激情之作,让我们走近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的戏剧大师,走近《雷雨》,用激情去解读,用心灵去感受。
让“周冲”这个年轻的被毁灭的生命带着我们走进他生活的时代吧!让我们倾听戏剧家为生命发出的呐喊,看看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十七岁的年轻人和他所爱所恨的人,生活在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作者简介: 曹禺,原名万家宝,1 9 1 0 年生,湖北潜江人。
他从小爱好戏剧,1 9 2 9 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
1 9 3 3 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
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 9 3 4 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
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
《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
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
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
1 9 4 2 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二、《雷雨》的标题和情节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
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
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
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
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
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1、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周萍、周冲、鲁四凤、繁漪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明确:夫妻、父子、父女、母子、母女、兄弟、兄妹和主仆之间的关系。
2、把这幕话剧分成两场。
明确:第二幕:周鲁两家的冲突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见,揭露封建阶级的伪善、冷酷、凶残和罪恶。
第二场:写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与周萍会面。
通过周朴园与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揭露了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
第一场以鲁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
鲁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
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写周朴园认出鲁侍萍后态度的变化和鲁侍萍的表现。
板书戏剧内容,使学生了解戏剧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过去的矛盾第一场:三十年后鲁侍萍与周朴园再次见面现在的矛盾第二场:鲁大海与周朴园、鲁侍萍、周萍会面周朴园←→鲁侍萍冲突周朴园←→鲁大海三、研习第一场的第一层1、请两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一层3、戏剧开头的“舞台说明”的作用是什么?明确: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的烦躁、郁闷不安的情绪。
4、鲁侍萍有什么表现使周朴园感到奇怪?明确:鲁侍萍的无锡口音和关窗的举止。
5、在这一层中,鲁侍萍起先为什么要隐瞒自己的身份?既然要隐瞒,为什么周朴园叫她先下去的时候,她“望着朴园,泪要涌出”?鲁侍萍关于绸衬衫的话,很明显是要表明自己的身份,这与前面的隐瞒想矛盾吗?明确:她不想马上暴露自己的身份,她也没有马上要表明自己身份的渴望。
前后也不矛盾。
隐瞒自己的身份,是为了要通过自己的口吻沉痛诉说自己三十年来的悲惨遭遇,表达自己悲愤交加的情怀。
一、分角色朗读第一场的第二层二、研读分析1、周朴园知道站在面前的正是三十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鲁侍萍的时候,为什么会惊恐万状?明确:因为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他以前的种种罪恶将昭然于天下。
他以为搬了家,离开了无锡,从前的罪恶无人知道,可鲁侍萍的突然出现,却打他个措手不及,惊恐万状正是他内心虚伪的表现。
2、周朴园保留家具、熟记生日、关窗习惯说明什么?周朴园有良心的发现,深切地怀念鲁侍萍?明确:说明周朴园没忘旧情,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着她。
周朴园的感情很复杂,他确实曾对温柔美丽的鲁侍萍动过情,但他对欺辱鲁侍萍的行径必须掩饰,因为在他看来,同“下人”有一些什么是有损门第的。
到了晚年,身边的妻子繁漪很不驯服,儿子也对他敬而远之,他时时感到家庭生活不如意,感到寂寞孤独,因此怀念鲁侍萍,借以弥补他灵魂的空虚,使精神得到解脱。
其实,他的怀念是廉价的,是十分自私的。
因此,当他知道鲁侍萍就是眼前的鲁妈,就立即声色俱变,以至于最后凶相毕露,辞退四凤和鲁贵,开除鲁大海,并声称“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鲁家来。
”他对鲁侍萍的欺辱、摧残,他对鲁侍萍的忽冷忽热、软硬兼施,充分显露了他的残忍、自私、冷酷、虚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伪君子。
4、周朴园毕竟是几十年来压榨工人的资本家,他在惊恐万状之后对鲁侍萍的态度有什么变化?明确:他认出鲁侍萍后,首先是翻脸不认人,厉声责问“你来干什么?”“谁指使你来的?”妄图恐吓鲁侍萍,但鲁侍萍从几十年的压迫中已经把自己磨练得顽强勇敢,周朴园的责问只能引起鲁侍萍的反驳;周朴园见硬的不行,又以“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旧事“又何必重提呢”想稳住鲁侍萍;然后又采用哄骗的手段,口口声声地表白他没有忘记旧情,——屋中陈列着从前她喜欢的家具,每一年都记得她的生日,保留着关窗的习惯,多少年来一直在“纪念”她;最后,他拿出五千元的支票给鲁侍萍,希望平息三十年来的旧恨新仇。
板书设计:周朴园:惊恐万状→翻脸不认,厉声责问→试图稳住→哄骗→试图以支票平息旧恨新仇鲁侍萍:悲愤控诉周朴园的罪行→听说周朴园怀念自己后心软了→撕毁支票以示蔑视抗议四、分析第二场的内容1、周朴园对亲生儿子鲁大海的态度怎样?明确:依然摆出资本家对待工人的冷酷的面孔和傲慢态度。
他明知故问鲁大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事”,继续教训鲁大海:“只凭意气是不能交涉事情的”,讽刺、挖苦、嘲笑鲁大海说“傻小子,没有经验只会胡喊是不成的”,以显示他的老练和雍容。
板书设计:冷酷的的面孔傲慢的态度2、周鲁两家的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明确:周朴园是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鲁家母子是善良的下层劳动人民。
他们之间阶级地位和思想意识的对立,使他们必然产生矛盾冲突。
从整个戏剧来看,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阶级冲突是最本质的冲突,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决定了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板书设计:资本家←→下层劳动人民资本家←→工人阶级二、人物形象分析:1 、周朴园周朴园是个封建地主转化而成的资本家。
他残忍、冷酷、自私、贪婪、而又虚伪。
鲁侍萍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私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本性。
鲁大海与周朴园的对话,从社会生活的领域揭露了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
从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可见: 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爱,后是赶,赶走之后又怀念,他怀念的侍萍活脱脱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竟是那样的凶狠,对此应如何理解周朴园正是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资本家形象。
他那矛盾的行为,以其性格的复杂性、多面性,显示出他作为董事长的周朴园的基本定性──真诚的伪善,伪善的真诚。
板书设计:对鲁侍萍始乱终弃,大年三十从家中赶走→冷酷、残忍、自私故意淹死二千多小工,发昧心才→残忍、奸诈对鲁侍萍“爱”到“赶”到“怀念”到“凶狠”→虚伪、冷酷、自私2、鲁侍萍侍萍是一个受侮辱,被损害的女子,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形象,正直、善良、刚毅、倔强。
她自己被遗弃以及三十年挣扎的痛苦经历中,认清了周朴园的真面目。
她虽然不懂得自己的悲惨命运是阶级压迫造成的,但已意识到她同周朴园之间事实上存在着阶级的壁垒。
她知道自己的亲生儿子周萍是不会认她这个生母了,也断言自己的儿子,被周朴园称为闹得最凶的人鲁大海是不会认那个董事长做父亲的。
她对过去的事,有的只是满腔的悲愤。
她对周朴园不抱幻想,痛惜自己的女儿又走上了自己的老路,来伺侯周朴园的少爷。
她把这归之于命运的安排,但最后又发誓以后永远不想再见到周朴园,表现了对自己的命运的抗争,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控诉,从自己痛苦的经历和现实的磨练中坚强起来了,表现了她的自尊与刚强。
( 分析侍萍不要钱的情节) 于反动统治的毒害,在侍萍身上还存有封建伦理观念和宿命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