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甲乙经》之刺血疗法研究
《针灸甲乙经》中针灸精华大总结
《针灸甲⼄经》中针灸精华⼤总结(⼀)精神集中地辨证《针灸甲⼄经》⽈:“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明,后乃存针。
众脉所见,众凶所闻。
外内相得,⽆以先⾏。
可玩往来,乃施于⼈”。
指出凡⽤针治病,必须集中精神辨证,将五脏的虚实肯定下来,按三部九侯的切脉明确诊断,然后再⽤针。
在诊断时,所诊到的脉象和见到的症状,是否外内形⽓和脉证都相符合,不能单凭外形为依据。
更要熟悉各经⽓⾎往来和病邪出⼊的情况,是⽓⾎不⾜,还是邪⽓有余,才能够为⼈施治,也就是说,针灸医⽣在针刺之前,必须根据脏腑、经络学说,运⽤“四诊⼋纲”的辨证⽅法,将临床上各种病症加以分析归纳,以明确疾病的部位,是在脏在腑,在经在络,在表在⾥,病症是属寒属热、属虚属实,抓住病机,及时地配⽳处⽅,决定是补是泻,才能有的放⽮,治好疾病。
(⼆)全神贯注地进针《针灸甲⼄经》⽈:“持针之道,欲端以正,安以静。
左⼿执⾻,右⼿循之,⽆与⾁裹”和“如临深渊,⼿如握虎,神⽆营于众物”,指出在持针进针操作的时候,医⽣必须态度端正,⼼神安静。
在进针之前先⽤左⼿执其机体,使其不能移动,右⼿循按经⽳,揣出具有指感的准确⽳位,进针时要从容稳准,防⽌肌⾁缠裹针,引起患者疼痛、医者操作困难。
再就是医⽣右⼿持针、左⼿按⽳,双⼿配合,密切合作,好像握住猛虎⼀样的稳重坚实,全神贯注地进针,不能为其他的事务所⼲扰。
也就是说,针灸医⽣由持针、进针开始就要聚精会神、⼼神专⼀、全神贯注地进⾏操作和观察患者的表情,不能左顾右盼、⾼谈阔论,让周围事务所⼲扰,这样不但能避免进针时的刺痛和体会针下⽓⾄冲动的快慢、⼤⼩,⽽且可以防⽌发⽣医疗事故。
(三)⼼⼿合⼀地候⽓《针灸甲⼄经》⽈:“夫针之要,勿陈⽽难⼊。
粗守形,上守神。
神乎神,客在门”和“经⽓已⾄,慎守勿失。
浅深在志,远近若⼀”。
指出⽤针治病的要领,说起来容易,到实践中操作就⽐较困难了。
技术差的医⽣,只能看到形体上的病变;技术⾼明的医⽣,却能明察⼈体神⽓的盛衰。
针灸甲乙经中处方用穴特点
针灸甲乙经中处方用穴特点《针灸甲乙经》(下面简称《甲乙经》)汇集了晋以前针灸医家的丰富的临床经验,探索其用穴特点,挖掘其中的规律,将会对临床用穴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笔者在系统整理研究《甲乙经》的基础上,将其处方用穴特点简要归纳如下。
1 多为单穴处方单穴处方,即一张处方只有1个腧穴。
数据统计表明,《甲乙经》中1045个处方中有873个单穴处方,占83.5%,处于绝对主导地位。
精炼是古人用穴的一个特色,纵观古代针灸文献,元代以前均以单穴处方为主,如《脉经》、《医心方》、《肘后方》、《小品方》等,元以后虽然配穴处方发展起来,但也很少见大处方,如《针灸摘英集》中配穴处方主要由2~3穴组成,《痈疽神秘灸经》一般亦只取1个腧穴。
分析其原因应综合以下几点:首先,最初古人发现腧穴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只能是一对一的关系,即某穴能够治疗某病,配穴治疗则是在此基础上及随着腧穴理论、经络理论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
其次,针灸处方配穴理论的不完善。
有关研究表明,春秋至东汉是针灸处方及配穴理论的萌芽和形成时期,晋至宋金是针灸处方的积累时期,直到金元时期,针灸配穴理论才得到长足的发展,推动了元以后配穴处方的发展和成熟。
最后,单穴处方的存在也是由疗效决定的。
从有文献记载的古代医家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针灸一两处,只要选穴正确,施治得法,即足以治疗疾病,并不主张多取穴。
如华佗治病即主张疏针简灸,'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七、八壮,病亦应瘥;若当针,亦不过一、二处(《魏志》)',明代李榳在《医学入门》中曰:'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
单穴处方仍能有较好的疗效与当时重视辨证选穴、辨证分类极为细致(详见第5点'重视辨证选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细致的辨证分类结合适当的刺灸方法、刺灸量,为较少的选穴甚至选用单穴治疗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保证了临床疗效。
现代也有很多单穴治疗的临床报道,如张氏针灸单穴治疗遗尿症,方氏的腰扭伤单穴应用规律临床研究等。
刺血疗法
三、刺血疗法的特点
见效较快
若是久病邪实,正气未虚,“一刺不已 刺已”(《素问·缪刺论》),显示刺 血疗法的见效颇快。 在临床掌握了刺血的适应症后施用此法, 能在较短时间内减轻或控制主要症状, 甚至达到临床治愈的标准,其见效之快 确实可以令人信服。
三、刺血疗法的特点
操作简单
• 刺血疗法的操作十分简单,一般不 需要特殊的用具,简单易学,容易 掌握。
二、《黄帝内经》刺血疗法的原理
治疗方法:疗程
• 《灵枢·经脉》:“凡刺寒热者皆多血络, 必间日而一取之,血尽而止。
三、刺血疗法的特点
适应症广 见效较快 操作简单 副作用少 协助诊断
判断预后
三、刺血疗法的特点
适应症广
•刺血疗法在临床上的适应症多不胜数, 在《内经》中即有腰痛、痹症、癫狂、 厥病、疟病等30余种。据不完全统计, 刺血疗法现已用于近150多种疾病的治 疗,涉及临床各科。
二、《黄帝内经》刺血疗法的原理
“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二、《黄帝内经》刺血疗法的原理
病因病机
《素问·皮部论》:“络盛则入客于经…… 是故百病之始生也,必先于皮毛。邪中之则 腠理开,开则入客于络脉。留而不去,传入 于经。留而不去,传入于府,廪于肠胃。”
二、《黄帝内经》刺血疗法的原理
病因病机
• 刺血的部位在脉络,因此刺血疗法影响 的不外乎气与血,气血关系失调即是刺 血疗法的适应症。
四、刺血疗法的治疗作用
• 刺血疗法治疗疾病,是通过调节气血而 达到调整阴阳、疏经通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而实现的。
⑴ 调和气血
• 朱丹溪谈到:“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 有怫郁,百病生焉。”
二、《黄帝内经》刺血疗法的原理
病理表现
浅述《针灸甲乙经》腧穴刺灸学成就
浅述《针灸甲乙经 》腧穴刺灸学成就
刘君 奇
摘 要 :要 文 主 要 从 《甲 乙经 》记 载 的 对 349个 公 穴位 的排 列 次序 、部 位 、取 法及 禁刺 、禁 灸 以及 误 刺 误 灸所 带 来 的 不 良后 果 ,针 刺 深
度 、留 针 时 间 、艾 灸 壮数 等 方 面 ,论 述《甲 乙经 》对 腧 穴 刺 灸 学的 贡 献 ,并 对腧 穴别 名 、交会 们 、脉 气所 发 穴作 了统 计 。
为显 效 ;3次 排 出 小 便 为 有 尿 56例 ,针 灸 2次 排 尿 8例 ,针 灸 3次 排 尿 2例 。 根 据 观 察 尿 潴 留 16h以 内 者 ,一 次 可 解 决 , 24h以 内者 需 2次 ,24h以上 者 需 3次 可 彻 底 通 畅 。 4 典 型 病 例
72
内蒙古 中 医药
寸深 。配 穴 :① 天 枢 :脐 旁 2寸 ,直 刺 1~ 2寸 深 。② 子 宫 :脐 下 4寸 旁 开 3寸 ,直 刺 或 横 刺 1~ 3深 。艾 条 :将 艾 条 点 燃 ,离 皮 肤 2cm 来 回 轮 流 艾 灸 主 穴 3O分 钟 。注 意 事 项 :针 灸 前 要 试 针 ,以 防晕 针 ;取 穴 要 准 确 ,应 根 据 病 人 胖 瘦 掌 握 针 刺 深 浅 ;艾 灸 时 要 防烫 伤 ;冬 天 注 意勿 使 病 人 受 凉 。 3 疗 效 观 察 3.1 疗 效 标 准 :针 灸 1次 排 出小 便 为 速 效 ;针 灸 2次 排 出小 便
病 例 1:女 ,3O岁 ,孕 1产 0,孕 41周 临 产 。 因原 发 性 官 缩 无 力 形 成 滞 产 ,从 阴 道 处 理 分 娩 后 ,15小 时 尿 胀 不 通 ,小 腹 疼 痛 难 忍 ,经 上 法 处 理 一 次 ,立 即解 出大 量 小 便 。
《针灸甲乙经》浅刺针法理论研究探析
针 灸 雄 拿
《 针灸 甲乙经》 浅刺 针法理论研究探析
范郁 山 1 况彦 德 z
( . 西 中 医学 院针 灸 经络研 究所 , 西 南宁 5 0 0 ;. 1 广பைடு நூலகம்广 3 0 12广西 中 医学 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广西 南宁 5 0 2 ) 3 0 3
关 键 词 浅刺 针 法 针 灸 甲 乙经 中医 学术 发 掘 中图 分 类号 P2 5 0 ,4 ~ .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 9 x( O O 0 — 0 4 0 6 2 3 7 2 1 )5 0 5 — 2
2 阐 发 浅 刺 相 关 理 论
治皮 肤 ……又 日 : 取经 血脉 分 肉之 间 , 者义 亦略 春 二 同……又 日:夏取诸 俞孙 络 ,肌 肉皮 肤之 上 ……又
与浅 刺针 法密切 相 关 的论 述 虽大部 分源 于 《 素 日 : 取盛经 孙络 。 夏 取分 间 。 绝皮 肤 。 日 : 又 夏取分 腠 。 义亦 略 同 。 此 篇还集 中阐述浅刺 针法 之“ ” 刺 问》 《 、灵枢》 但《 , 针灸 甲 乙经》 其作 了系 统化 整理 。 治肌 肉 。 将
一
行绝道而 出入 . 复合 于皮 中 . 其会 皆见 于外 。” 述及 气 ” “ 在 ,躁疾者 必 为缪 刺 之 . 志在针 。 而 留之 , 令 浅 微而 以移 其神 , 至乃 休 。” 论 及浅 刺 针 法与 四 气 而 皮 部 络脉证 治 时总结 《 内经》 义 云 :脉 色青 则寒 且 浮之 , 文 “ 人体 关 系 时则 强调 :春 气 在 毫毛 , “ 夏气 在 皮肤 , 痛 : 则有热 ; 赤 胃中有 寒 , 手鱼 际之络 多青 ; 则 胃中有 时 、 热 . 鱼际之络赤 … …其 青而小短 者 , 则 少气 也 ; 邪客 于 刺 此病 者 。 以其时 为齐 ” “ 人者 , 薄色少 , 各 ;瘦 皮 肉廉 皮 . 腠 理开 . 则 开则 邪入 客 于络 脉 。 脉 满则 注 于 经 廉 然 , 唇 轻言 , 血 清 , 气 滑 , 络 薄 其 其 易脱 于气 , 易损 于 浅 脉. 经脉满则入舍 于脉脏 。 故而 “ 刺络脉者 , 其 血 。刺此 者 . 而疾之 。… …刺壮 士真骨者 ……劲 则 ” 诸 必刺
中医经典针灸甲乙经解读
中医经典针灸甲乙经解读针灸作为中医学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基础。
甲乙经是中国古代针灸学的宝贵遗产,对于理解和应用针灸疗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甲乙经进行解读,以便更好地了解针灸学的原理与实践。
甲乙经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它以讲究“阳刺阴,阴刺阳”的原则,阐述了针灸穴位的选择与应用方法。
甲乙经强调了平衡阴阳、调和阴阳的重要性,通过在相应经络上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首先,甲乙经从理论上指导针灸治疗。
根据甲乙经的原则,针灸师可以根据病情及患者体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经络与穴位进行刺激。
比如,对于阳盛阴虚的病症,可以选择甲经的穴位进行刺激,以增强阳气,调和阴阳;对于阴盛阳虚的病症,则可选择乙经的穴位进行刺激,以滋补阴精,平衡阴阳。
其次,甲乙经对针灸治疗的方法与技巧也有所要求。
甲乙经指出,刺激穴位时要注重气之和,阳之胜,阴之亏,以及左右对称的原则。
在实践中,针灸师需要熟练掌握插针的深度、方向和角度,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甲乙经还指导了针灸师在针刺过程中的节律和手法,如捻转、推拿、旋转等,以增强刺激的效果。
再次,甲乙经还对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提出了要求。
甲乙经强调了针灸治疗的时间选择,如避免在阴虚阳盛的时辰进行刺激。
同时,甲乙经还指出了禁忌症的存在,比如对于孕妇、衰弱患者以及某些特定部位的禁忌症,应该避免使用针灸治疗,以免引发其他不良反应。
最后,甲乙经强调了针灸治疗的综合性和个体化。
在针灸治疗中,甲乙经鼓励针灸师在选择穴位和刺激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包括体质、病情、年龄等因素,并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这符合中医学“因人而异”的基本原则,也为针灸治疗的成功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中医经典针灸甲乙经是一部重要的针灸学经典,对针灸治疗的原则、方法和技巧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通过对甲乙经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针灸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为针灸治疗的推广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刺血的古代文献与理论研究
二、理论研究
此外,刺血疗法还与五行学说、脏腑理论等密切相关。五行学说认为,人体 五脏对应着五种不同的属性,通过刺激相应穴位,可以调和阴阳平衡。脏腑理论 则强调了内脏与体表之间的关系,通过调节体表的穴位,可以改善内脏功能,治 疗内脏疾病。
二、理论研究
在药物方面,刺血疗法常常与中药内服或外敷相结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治 疗方式。放血后,往往需要配合施以相应的中药,以增强疗效古代文献综述
刺血的记载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该书对刺血疗法的基础理论、操作 方法、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详细阐述。随后,历代医家对刺血疗法进行了丰富 和完善。例如,东汉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记载了放血疗法治疗伤寒病的方 法;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出了放血疗法结合艾灸治疗产后风的观点。
刺血的古代文献与理论研究
目录
01 一、古代文献综述
03 三、案例分析
02 二、理论研究 04 四、结论
内容摘要
刺血疗法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疗法,早在先秦时期就有相关的记载。 这一疗法通过针刺人体穴位或局部放血,达到治疗疾病、调理身体的目的。本次 演示将探讨刺血的古代文献与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以期为这一古老疗法的传承与 发展提供支持。
四、结论
当然,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刺血疗法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 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放血量的控制、消毒技术的规范、疗效的评价标准等方 面还需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刺血疗法与其他疗法的结合、适用范围的拓展等方面 也有待进一步发掘和整理。
四、结论
总之,刺血疗法的古代文献与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对于深 入了解中医、推广中医、发展中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案例分析
此案例显示,刺血疗法在颈椎病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通过放血、艾灸等 综合手段,可以缓解颈部肌肉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缓解症状的目 的。然而,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颈椎病及其他疾病,刺血疗法的具体应用还需结 合个体差异进行辨证施治。
刺络放血疗法博士论文
广州中医药大学届博士学位论文刺络放血疗法文献及理论研究现状1.1刺络放血疗法刺络放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如《说文解字》所云:“赵,以石刺病也”,包括放血和排脓的治疗方法。
最早的古籍记录刺络放血是发现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和《脉法》。
从多次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古代医家不断总结治疗经验,与此同时依靠生产力的进步,还有铜铁器的出现,刺络放血针具由石制材料向金属材料转变,因此产生了刺络放血疗法的理论。
刺络放血疗法,又称刺血疗法,在《内经》中是“刺留血”的描述,刺络放血作为中医学中历史悠久方法独特的治疗手段不断发展。
其理论基础是“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刺血疗法的应用大法则是“宛陈则除之”。
从《内经》162篇文章中,发现涉及此法的篇章就有60余篇,覆盖了刺血疗法的原则、如何选择针具、刺营出血的技巧等部分。
不但古代有众多医家擅长使用这种治疗手段,在现在临床上也经常运用,多用梅花针、毫针、三菱针注射器针头或其他工具去刺破人体特殊腧穴、病灶处、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异常小静脉,放出适量的血液以治疗疾病,是传统的针刺最基本的方法。
1.2 《黄帝内经》中有关刺络放血文献的记载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
《内经》的产生意味着着刺络放血疗法理论体系的已经有了稳定模式。
《内经》是由《素问》、《灵枢》两部分组成,史料可查成书于战国至西汉之际。
在《灵枢九针十二原》中就有关于刺络放血疗法的记载,专门用于点刺湾血,治痈肿、热病的“锋针”的记载,而“锋针”就是“九针”。
“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其长寸分,针身圆柱形,针头锋刺,呈三棱锥形,是现代针剌放血的三棱针。
从古至今,历代医家正是在《内经》的理论、原则、技术以及所采取的方法上,经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创新,使中医学得以不断进步。
两千多年来国内国外无数中医学家,在理论上独树一格,或者准确无误,其成功之路,都未脱离深入实践研读《内经》来升华个人的医学理论。
刺血法简史
刺血法简史
我国古代最早记载刺血治病的文献,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和《脉法》。
在大量医疗实践的基础上,代医家不断总结经验,同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铜铁器的出现,针具也从石制向金属制造转变,于是产生了刺血疗法的理论。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有关针刺治疗的条文,几乎半数以上均涉及刺血方法。在全部一百六十二篇中,约有四十余篇对针刺放血进行了论述。其内容包括针刺放血的名称、原则、针具、适应症、取穴部位、操作方法及禁忌症等,并探讨了刺血治病的机理。其中不少为后世所遵循,如“宛陈则除之”的刺血原则,以实热病为主的适应证候,以循经取穴、表里经取穴、局部取穴为重点的取穴方法,以点刺、散刺、挑刺等为主要刺法的操作方法等,迄今仍不失其现实意义。《内经》奠定了传统刺血疗法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并使之成为刺灸学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之后,历代医书(包括非医学典籍)多有记载,不少著名医家也都掌握了刺血的专门技术。据《史记》所载,春秋时代名医扁鹊善用针砭方法,如他在治疗虢太子尸厥症时,用“厉针、砭石,以取三阳五会”;在为齐桓侯治病时,亦提到:“(病)在血脉,针、石之所及也”。汉代名医华佗也有高超的刺血技术,他曾以刺络治愈过红丝疔(相当现代之淋巴管炎)。相传曹操患“头风”之症,其头部穴位针刺放血之后,收到即时止痛之效。
针刺放血疗法
针刺放血疗法目录针刺放血疗法 (1)目录 (1)针刺放血疗法 (4)【概述】 (4)【基本内容】 (4)【禁忌症】 (5)【注意事项】 (5)【按语】 (5)刺血操作 (6)应用举例 (6)注意事项 (7)放血疗法 (7)刺络放血疗法临床运用体会 (8)1治疗方法 (9)2临床运用举隅 (9)3体会 (11)针刺疗法(一) (11)针刺疗法(二) (13)刺血疗法 (15)前言 (15)第一章◎刺血疗法源流述要 (16)第二章◎针刺放血的医疗作用 (20)第三章◎针刺放血的方法 (23)一、针具及用品 (23)二、针法 (24)三、临床操作 (25)四、出血量 (26)五、治疗反应 (26)六、治疗时间 (27)七、注意事项及惫外情况处理 (27)第四章◎适应症和禁忌症 (27)一、适应症 (28)二、禁忌症 (30)第五章◎穴位及主治 (30)一、血络的辨认 (31)三、常用穴位的血管神经分布 (35)第六章◎常见疾病的治疗 (36)一、取穴原则 (36)二、常见疾病治疗取穴 (37)第七章◎医案选录 (44)一、内科病例 (44)1.但性气管炎二例 (44)2.支气管哮喘一例 (45)3.大叶性肺炎一例 (45)4.自发性气胸一例 (46)5.高血压病二例 (46)6.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五例 (47)7.心脏病四例 (50)8.食道憩室一例 (52)9.消化性溃疡一例 (52)10.神经官能症一例 (53)11.幽门梗阻一例 (53)12.肝炎三例 (54)13.肝硬化腹水二例 (54)14.慢性肾炎一例 (56)15.肾盂肾炎一例 (56)16.钩端螺旋体病一例 (57)17.面神经麻痹二例 (57)18.三叉神经痛一例 (58)19.血管性头痛三例 (58)20.多发性神经根炎二例 (59)21.精神病三例 (61)二、外科病例 (62)1.疖肿一例 (62)2.毛囊炎一例 (62)3.背痛(搭背)二例 (63)4.急性乳腺炎一例 (63)5.急性阑尾炎一例 (64)6.阑尾周围脓肿一例 (64)7.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二例 (65)8.骨髓炎二例 (66)9.骨关节结核六例 (67)10.小腿慢性溃疡二例 (70)11.颈椎病二例 (70)12.肩周炎二例 (71)14.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例 (72)15.风湿性关节炎三例 (73)16.腱鞘炎二例 (74)17.尿路结石一例 (75)18.前列腺炎三例 (75)19.脱肛一例 (76)20.蛇咬伤二例 (77)21.斑秃一例 (78)22.血管神经性水肿一例 (78)23.颅脑挫伤后遗症一例 (79)25.骨折及骨折后遗症四例 (81)三、妇科病例 (83)1.子宫脱垂一例 (83)2.不孕症二例 (83)四、儿科病例 (84)1.急性黄疸型肝炎二例 (84)2.中毒性脑病后遗症二例 (85)3.遗尿症二例 (85)4.小儿麻痹后遗症二例 (86)5.乙脑后遗症二例 (87)五、五官科病例 (88)1.癔病性失明(暴盲)一例 (88)2.急性结膜炎二例 (88)3.角膜炎二例 (88)4.麦粒肿一例 (89)5.内耳眩晕症一例 (89)6.梅核气一例 (90)7.急性扁挑体炎二例 (90)六、肿瘤病例 (91)2.甲状腺囊肿一例 (91)3.甲状膝乳头状囊腺瘤恶变术后一例 (92)4.右颌下淋巴水囊肿一例 (92)针刺放血疗法【概述】放血疗法,又称“针刺放血疗法”,是用针具或刀具刺破或划破人体特定的穴位和一定的部位,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刺血疗法的刺血辩证
刺血疗法的刺血辩证刺血疗法刺血疗法又叫放血疗法,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的针刺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疾病,用锋利的三棱针刺入穴位“络脉”(体表浅静脉),使之流出适量血液,达到和调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刺血疗法源远流长,它的起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在现存的文献中,此法最早载于马王堆出土的汉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其中曾有“引下其皮,以砭穿其旁”的记载,即是用砭石刺破皮肤来治病。
中医巨著《黄帝内经》的问世,使这一疗法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全书162篇,论及刺血疗法的竟多达40余篇,从理论到临床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备的体系,其中对放血疗法的机理﹑施术部位﹑操作手法﹑适应症及禁忌症均作了精辟的论述,由此可见古人对刺血疗法治病具有相当深刻的以识。
人体的气血,在生理上,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病理上,则因气血的失常或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而导致一系列的病理变化,所以《素问·调经论》说:“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一旦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失常,机体就会发生疾病,而解决办法就是“通其经脉,调其血气”。
《灵枢·九针十二原》则说“宛陈则除之”。
就是说要通过刺络放血的方法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紊乱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刺血疗法适用于“病在血络”的各类疾病。
针灸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治则,最常用的操作手法就是刺血疗法。
病人经过刺血后可直接疏通血脉,消除瘀滞,解除神经压迫,改善局部营养代谢,缓解麻痛等症状。
所谓“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即是如此。
临床上凡是经络中气血壅滞不通,瘀血形成,或久病入络等症皆可用此法治之,治疗范围颇广。
然而自古以来刺血疗法却一直流传于民间。
时至今日,在各地医院和门诊仍然罕见有放血治病的,绝大多数的针灸医生并不会放血术,或畏惧给病人刺血,究其原因,我以为有二,一是对刺血技术不了解,未能掌握真正的刺血方法;二是这些针灸医生有生以来从未感受过刺血疗法的神奇效果。
《针灸甲乙经》刺络疗法操作方法特点初探
《针灸甲乙经》刺络疗法操作方法特点初探
郭瑞;朴盛爱;朱成慧;孟向文
【期刊名称】《上海针灸杂志》
【年(卷),期】2013(032)006
【摘要】《针灸甲乙经》由魏晋时期皇甫谧所著,现存版本为十二卷,共一百二十八篇,是我国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刺络疗法在《针灸甲乙经》通篇均有介绍,对刺络疗法的操作工具、操作方法及操作禁忌进行了详细的记载,但是由于散在于各卷各篇,故作者以撰文整理,通过总结该书中对刺络疗法的应用,以期能促进这种古老而卓有疗效的疗法的传承,并更好地将刺络疗法应用于临床.
【总页数】2页(P525-526)
【作者】郭瑞;朴盛爱;朱成慧;孟向文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300193;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天津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0
【相关文献】
1.《针灸甲乙经》中心痛的疗法特点分析 [J], 徐彦龙;袁仁智;吕有强;唐鹏
2.《针灸甲乙经》中心痛的疗法特点分析 [J], 徐彦龙;袁仁智;吕有强;唐鹏;
3.《针灸甲乙经》治疗腰痛特点分析 [J], 徐彦龙;徐秀梅
4.学生网络评教特点与操作方法初探 [J], 逄忠彬;刘晓春
5.《针灸甲乙经》刺络疗法施术部位的选择 [J], 郭瑞;朱成慧;朴盛爱;孟向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灸甲乙经》有关浅刺针法理论研究
纷
鲜明总结论述皮部、经络、筋 经、卫气相关理论
在治疗时要“逢时而刺之”, 即“病在於阳分,必先侯其气之加 在於阴分而刺之”。
ppt课件
10
转
彩 流 光 纳 美 景
描 形 绘 影 画 缤
纷
鲜明总结论述皮部、经络、筋 经、卫气相关理论
《卷一·奇邪血络第十四》论述血络病治疗 时应“刺而泻之万全”。《卷一·阴阳二十五 人形性血气不同第十六》中认为“少阳之人, 多阳而少阴,经小而络大,血在中而气在外, 实阴而虚阳,独泻其络脉则强气脱而疾,中气 重不足,病不起矣。”
在《卷五·针灸禁忌》引用《内经》原文, 总结阐述浅刺方法:“四时之气,各有所在,灸 刺之道,气至为宝。故春刺络脉诸荥……间者浅 取之;
ppt课件
籁与 曲君
弹音 行 做遍 天天
涯 谁 知
14
阐明浅刺针具的选择及针 刺方法
《九卷》云:“春刺荥者正同,於义为是 ……又曰:春取络脉治皮肤……又曰:春取经血 脉分肉之间,二者义亦略同……又曰:夏取分腠 ,治肌肉。义亦略同”。
ppt课件
3
浅刺相关内容在其中有比较详 细的论述,如卷一中的“十二经水 第七”、“气息周身五十营四时日 分漏刻第九”、“营卫三焦第十一 ”、“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 二”对于卫气循行、分部、十二经 脉针刺深浅,血络之证等内容进行 了论述。
ppt课件
4
初步整理浅刺腧穴
该书详考古籍,汇集大量 晋代以前的用穴经验,共厘定 腧穴348个,比《内经》增加 189个穴位。
《针灸甲乙经》有关浅刺针 法理论研究
ppt课件
1
《针灸甲乙经》全名《皇帝三 部针灸甲乙经》,魏晋时期皇甫谧 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 学专著。
《针灸甲乙经》刺要与针刺禁忌浅析
《针灸甲乙经》刺要与针刺禁忌浅析《针灸甲乙经》刺要与针刺禁忌浅析《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由皇甫谧编纂,其在中国独具特色的针灸疗法的发展中,发挥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重大作用。
《针灸甲乙经》对针灸经络、腧穴、主治等从理论到临床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研究而成书。
该书在针灸理论上,除了强调:"上工治未病",更提出"中工刺未成",强调了对预防疾病和提倡早期治疗的重视。
全书12卷,128 篇。
对人体生理、病理,经脉循行,腧穴总数、部位、取穴,针法、适应症、禁忌症等,都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笔者在学习这部医家经典的过程中,收获颇多,特将书中关于针刺要领与禁忌的学习心得总结成本文。
四时之气刺不同“黄帝问曰:四时之气,各不同形,百病之起,皆有所生,灸刺之道,何者为宝?”在《针灸甲乙经》的第五篇开始,就提出了关于四季之时与针灸关系的问题,岐伯道出春季应该针刺络脉和荥穴,因其外应春气,病重者宜深刺,轻者宜浅刺。
《素问》曰:“春刺散腧,及于分理,出血而止。
”就是说春天针刺络脉腧穴,应刺到肌肉腠理,血出即止。
“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
”就是说十二经脉的腧穴、孙络,皆相应于夏天之气,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于外,故此时针刺宜在十二经脉的腧穴和孙络上浅刺。
“秋取经腧,邪气在腑,取之于合……”是说秋天应该取各经的腧穴,这是常法;如果邪气在腑,则应取合穴,这是变法。
对于冬天这个主闭藏、主收敛的季节,有“冬取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意为,冬天应取井穴和腧穴,宜深取和久留,冬天水气当令,肾气开始闭藏,阳气开始衰减,故取井穴以祛除阴盛,取荥穴以温通阳气,对于深部位的五脏和骨髓病变,可以用腧穴治疗。
刺深刺浅亦有道针刺深浅部位的拿捏也十分重要,在书中有云“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筋者,无伤骨。
”这段话精辟地概括了针刺深浅度的掌握,即,应该深刺者切勿浅刺,应该浅刺者切勿深刺,筋骨肉皮,各个部位需严格区分。
肩痛久治不好,看看《针灸甲乙经》如何同病异治,分经论治功效好
肩痛久治不好,看看《针灸甲乙经》如何同病异治,分经论治功效好科技的进步给我们带来很多便利的同时,也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比如说空调,夏季天气炎热,人汗涔涔的很难受,到屋里一开空调,感觉整条命都是空调给的。
但是这与养生之道所悖,日后必会有疾病发出来。
就拿肩痛来说,现在年轻人肩痛的比例也很高,很多并无外伤史,年纪轻轻无外伤,为啥就肩痛了呢?贴膏药,皮肤都贴变色,贴破了,肩痛怎么还没好?吃止痛药,吃一时爽一时,一直吃可不是一直爽,胃肠道要出问题了。
肩痛不少人会选择针灸治疗,有的人可能遇到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治治就好了,而有的人则反复发作,反复治疗,就一个肩痛,就是除不了根。
有一本最早的针灸学专著叫《针灸甲乙经》,讲了同样是肩痛,不同的痛法,针刺地方也不同。
话不多说,分享给大家:肩痛1.肩痛不可举,天容和秉风主之。
释义:肩痛,前臂无法举起,可针或灸天容穴和秉风穴。
根据考证:《针灸甲乙经》如原文中说“主之”即可针可灸,说“刺之”,不可灸,说“灸之”,不可针刺。
天容穴位于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属手太阳小肠经。
天容穴秉风穴位于肩后冈上窝的中央凹陷,同样是手太阳小肠经穴位。
小肠经循行在肩周经过上肢外侧后缘、肩后及肩胛部,所以肩痛以这些部位为主的,也可以选择天容、秉风。
秉风穴2.肩背痹痛,臂不举,寒热凄索,肩井主之。
释义:肩背痹痛,臂不举,和前面一则差不多,肩痛手臂抬不起来,为啥穴位变了呢?关键在“寒热凄索”,寒热大家都懂,凄在汉语中有几个意思:(1)寒冷(2)悲伤(3)寂寞。
原来网络上的“悲伤寂寞冷”古人一个“凄”字就给概括了。
这里显然指的是冷。
索的意思比较多,比如“讨要”什么的,显然与原文的意思不符。
唯一比较接近的就是“绳,铁链”,我们知道古人喜欢用名词来表达动作,叫“名词的意动用法”。
“寒热凄索”指的是肩部寒热就像被锁住一样。
寒主收引,会有被锁住的感觉,为啥热也会呢?是因为有湿,寒湿或湿热引起的痹痛,湿性重浊黏腻,所以肩部好像被锁住一样。
刺血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刺血疗法临床研究进展刺血疗法临床研究进展安徽中医药大学2018级本科生周思颖刺血疗法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通过放出适量血液祛除邪气而达到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和恢复正气目的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又称放血疗法。
刺血疗法是针灸学领域的一种传统针刺疗法,《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了“宛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
《黄帝内经》明确地将锋针(三棱针)定为刺血的工具,并多次提及刺血治病的操作、取穴、治病范围等。
刺血疗法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将刺血疗法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1 神经系统疾病带状疱疹。
叶国平等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70例,观察组取穴疱疹局部阿是穴,采用线香灸配合刺络拔罐治疗,隔日1次,7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阿昔洛韦、维生素B1、甲钴胺片,连续治疗14天并配合注射干扰素,连续6天。
观察组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脱痂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及疼痛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66.7%(22/33),对照组痊愈率为58.8%(20/3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
面瘫。
闫海源等观察贝尔面瘫100例,观察组采用刺血疗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为98.00%;治疗后观察组FDI、面神经麻痹程度评分、WHOQOL-BREF比对照组高(P<0.05)。
卒中后认知障碍。
邓茹等治疗卒中后认知障碍80例,两组均行常规内科个体化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头针联合井穴刺血治疗。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治疗后治疗组MMSE、MoCA和MBI评分、血清Hcy和hs-CRP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低于对照组22.5%。
偏头痛。
邱芳晖等治疗偏头痛70例,观察组采用刺血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麦角胺咖啡因片和氟桂利嗪进行治疗,疗程为12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c h a p t e r o n” s  ̄ a n g e p a t h o g e n s a n d b l o o d c o l l a t e r a l s ”i n wh i c h d e t a i l e d d e s c i r p t i o n o f p r i c k i n g b l o o d t h e r a p y c a n b e s e e n . I t n o t o n l y i n h e i r t s t h e p i r c k i n g b l o o d t h e o r y i n L i n g S h u Xu e Ma i L u n , b u t a l s o p r e s e n t s i t s u n i q u e o p i n i o n . T h e
A b a t r  ̄t As t h e i f r s t mo n o g r a p h o f a c u p u n c t u r e a n d mo x i b u s t i o n i n Ch i n a , Z h e n J i u la f Y i in f g s e t e x c l u s i v e l y
中总黄 酮 的含 量[ J ] . 中国 药物 与 临床 , 2 0 0 7 , 7 ( 1 2 ) : 8 9 9 —
90 1 .
] 讨论 根 据上 述药 材有 效成 分 及该 处方 功 能主取 方法 为 白术 、 防风 、 桂枝、 鹅不 食 草提取 芳 香水 , 药 渣 与 其 他 药味加 水提 取 。 考虑 到 白术 、 鹅 不食 草等 饮 片 中 的挥 发 油对过 敏 性鼻 炎有 明显 的治疗 作用[ 6 - 9 ] ,
皇 南镒 匿 亏
£ e m J o u r n D , z 。 n n e M e d i c 2015 。1 . 2 8 No . 4
,
《 针灸甲 乙经》 之刺血 法研究
术
康婧青 z , 张 赛 , 郭 义 , 徐 媛 1武警后勤学院 附属 医院 , 天津 3 0 0 1 6 2 ;2天津 中医药大学
且提取 芳 香水 的饮 片量 占处 方 比重较 大 ,故 最 终
【 4 ] 刘 晓昱, 王佩 , 吴锡铭, 等. 正交设计 法优选 麦芪 口服液提取
[ 摘 要] 《 灸 甲乙 是我国最早 的针 灸学专著 , 其中专列“ 奇邪血 络” 篇, 对刺血疗法进行 了较详 细的 描述 , 不仅 承袭 了《 灵枢 ・ 血脉论》 篇 中的刺血理论 , 而且结合 l 缶 床提 出了 自己独特 的见解。通过对 ( ( 针灸甲 乙 经》 中刺血 思想 的研究 , 以期促进刺络疗法这种古老而卓有 疗效的疗法的传承 , 并更好地应用 于临床 。 [ 关键 词] 针 灸 甲乙经》 ; 刺血络疗法; 奇邪血络 [ 中图分类号]R 2 4 6 . 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 1 0 0 4 — 6 8 5 2 ( 2 0 1 5 ) 0 4 — 0 0 4 2 — 0 3
S t ud l e s o n Pr i c k i n g Bl o o d Th e r a p y i n Z h e n J i u J i a Yi J i n g K A NG J i n g q i ,  ̄ g 1 Z ’ H A NG S a i △ , G U O Y i 2 , XU Y u a n 。 l T h e A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o fL o 幽t i c s U n i v e r s i t y fP o e o p l e | s Ar m e d P o l i c e F o r c e , T i a n j i n 3 0 0 1 6 2 , C h i n a ; 2 T i a n j i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e n
验 证 实验 结 果表 明 : 此工艺稳定、 可行, 故确
定优选 的工艺 为 A 3 B I C 3 。即加 1 4倍量 水 , 煎煮 3 次, 0 . 5 h /次 。
2O 1 3 , 1 9( 2 2 ) : 6 4 - 6 7 .
[ 3 ] 房树标 , 李艳彦 , 刘 必旺, 等.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蒙古黄芪
by w m'  ̄
Z h e n J i u J i a Y i J i n g ; p r i c k i n g b l o o d t h e r a p y ; s  ̄ a n g e p a ho t g e n s a n d b l o o d c o l l a t e r a 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