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针,全面落实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树立全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观念,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为宗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培养适应新时代的未来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二班的语文教学任务。本班现有学生39人,经过半年的教学,学生基本上适应了新教材的教法与学法,有一定的自主学习愿望和合作探究的欲求,但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仍有差距,着眼于将来的学习动力还有待进一步的激发。从上学年的学业测评成绩来看,成绩并不见佳。从中显露出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有些字词识记不佳,阅读能力不高。九年级这一年,不同于七八年级,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对语文学科的认识有偏颇,认为语文学与不学结果都一样。上学年,本班的语文成绩,A级10人,B级13人,C级9人,D级7人。优秀生太少,中等生欠缺,及格生较多,差生不少。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存在两极分化现象。特别是现在面临中考的激烈竞争,对学生语文成绩的要求和期望值也越来越高。如何在短时间里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已经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照顾两头,力促中间,让全体学生各有所获,各尽其能。以求学生在中考中语文成绩有大的提高,也为学生将来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北师大版新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教材分为三大块;精读讲析、比较探究、赏析评论。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语文资源,向师生展示了语文世界的广阔天地和无限风光。全书共六个单元:

1、悲悯人生

2、个性光彩

3、草木有情

4、叩问月亮

5、精神家园

6、心灵净土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6个单元为:场面与细节、曲折与变化、移情与象征、猜想与评判、论题与论点、证明与反驳,主要训练议论文本的写作,兼及其他,训练富有现场感的演讲、辩论、谈话、发言的技巧。

“语文趣谈”6个单元的题目是:言语交际效果的“欠佳”和“最佳”、“死去”与“因伤心而死”、会意兼形声字、一巴掌打出了什么、“何……之有”句式中的“之”、常用修辞格趣例。

第一单元:悲悯人生

本单元的内容,都是一些不幸可怜的人的故事。主读课文2篇,第一篇是选自吴敬梓《儒林外史》的《范进中举》。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为什么突然发疯了?尽管专家们已经提出了各种见解,少年读者完全可以搜集有关资料,根据自己的学识和思路,大胆谈谈自己的看法。作品中精彩的人物语言、有趣的动作和心理描写,“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堪称经典。这是阅读分析的又一重点。

第二篇主读课文是鲁迅的《孔乙己》。关于这篇作品的主题,也是众说纷纭,同学们也可以展开讨论。鲁迅曾认为《孔乙己》是他写得最好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也早已称为家喻户晓的文学典型。大家可以认真探究:《孔乙己》好在哪里?我们又可以从大师的笔下学到什么?

“比较·探究”中的2篇课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和屠格涅夫的《乞丐》,虽然都是外国作品,但与主读课文颇具可比性。比如说:《我的叔叔于勒》与《范进中举》在思想内容和某些人物形象甚至人物语言都有哪些相似之处?《我的叔叔于勒》与《孔乙己》中都有一个小男孩“我”,他们的作用是不是相同?对于一个悲苦可怜的人,《乞丐》中的“我”和《孔乙己》中的人们,各是什么样的态度?

与上述这些“苦人”相比,“鉴赏·评论”中汪曾祺的《陈小手》中的主人公却是另一类更加悲惨的人。造成陈小手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在写法上与上述各篇有什么明显的不同?这都很值得思考分析。另一篇“鉴赏·评论”文为丹尼尔?麦克法登的《为什

么有贫穷和富裕》,这是经济学家讨论贫富问题的文章。以文中的主要观点设想一下范进、孔乙己、陈小手、于勒等人的生活命运,也是很有趣的问题。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题为“场面和细节”,训练写好人物之间交往交流的场面,学习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个性。其中的演讲活动,训练与听众现场互动交流的技巧与能力。

第二单元:个性光彩

本单元关于人物个性话题,主要涉及两个人:武松与诸葛亮。主读课文中的《武松打虎》是《水浒》中的名段,精彩的描写和鲜明的人物个性是这篇文章的最大特点。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武松的性格和打虎壮举之间,并不是简单化的处理,而是经过一系列复杂过程,推出一个必然而可信的结果。因此要对这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场面、细节,作具体细致的分析,才能看出武松英雄性格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而关于诸葛亮,主读课文的《隆中对》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史书片段,因此人物性格并不鲜明,但也在某些细节中透出一些端倪。阅读本篇,要注意这些细节,尤其要详细了解并归纳出诸葛亮为刘备所作的战略分析。

更能表现诸葛亮、刘备等人性格的,是“比较?探究”中选自《三国演义》中的《三顾茅庐》。看看从史书到小说,内容情节、叙事重点、人物性格等有了什么样的变化。而与《武松打虎》有关的,是同为打虎话题的《周处》。作品选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早期的小说,因此在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方面,都显得简单粗略,难与《武松打虎》相比,但却自有其特点与价值。

由《周处》引出“鉴赏?评论”中两篇关于周处故事的“改版”:王鼎钧的《半截故事》和贾平凹的《听来的故事》。把这三篇周处故事对照阅读,想必有不少感想与评论。此外,还有一篇毛宗岗的《“三顾茅庐”评点》,作者的观点很独到,可仿照其法,评点《武松打虎》。

“表达?交流”综合实践题为“曲折与变化”,从《武松打虎》和《三顾茅庐》中可学来曲折,让文章起伏跌宕,摇曳多姿,引人入胜。从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可学会说服对方的技巧,学学循循善诱、层层深入地说服人。

第三单元:草木有情

本单元的5篇课文全是关于树的。主读课文:茅盾的《白杨礼赞》、苏童的《三棵树》;“比较?探究”:王鼎钧的《那树》;“鉴赏?评论”:曾卓的《悬岩边的树》、流沙河的《草木篇》。在这一片“树林”中,其实没有一棵是真正意义上的“树”,每棵树都被注入了人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本单元的学习,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这些树的形象及其寓意进行解读。而这些形象及其寓意,又往往有某种相似相通又不相同之处,读来趣味横生。这些作品,在形式技巧、遣词造句、谋篇布局、描写抒情等方面,也都有各自的风格和美感,又很值得细细品味欣赏。同时,由于作家思想的深刻、情感的复杂和表现手法的丰富含蓄,人们理解欣赏的方法角度的不同,因此对这些作品或整体或局部的解读,往往难以切合作家的本意,读者的观点,可能异彩纷呈,这将是很有意义的研讨场面。

根据课文的特点,“表达?交流”综合实践题为“移情与象征”,要求以某种无情之物为题,寄寓自己的某种情感,写一篇作文。另外还要训练在人际交往中,注意口头语言与文雅语言的区别,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第四单元:叩问月亮

月亮,自古就是诗人钟情的对象,飘逸多情的李白,堪称月亮的“第一情人”。本单元主读课文,选了他的两首咏月诗:《把酒问月》、《月下独酌》。此外,还有杜甫的《望月》,以及苏轼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和词《水调歌头?中秋》。诗人咏月,或写月色清辉之美,或抒望乡思亲之情,或诉寂寞孤独之苦,或叹物是人非之感……。在以上这些诗文中,哪些作品、哪些诗句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感情?有哪些经典名句?这都是品鉴的重点。这些作品中,李白的《把酒问月》和苏轼的《水调歌头》最为相似,能不能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比较?探究”中,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也和杜甫的《月夜》一样为望乡思亲之作,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呢?这首诗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都描写了清亮的月色,但各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呢?还有一首王维的《鸟鸣涧》,描写人闲夜静,作品怎样表现月夜的静?这里的“人闲”与《记承天寺夜游》中的“闲人”,是不是一样的“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