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之理解型题目精讲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言语理解片段阅读做题综合解析
时间仓促,我未找到所有题型,只能按我所总结的略作分析,不懂再来问我。
这里只有对片段阅读的分析。
选词我还在研究当中。
好,进入正题。
Ps:各种问题的解法只是我个人根据自己的缺陷或是缺点而总结出来的,这种方法只是适合我。
你们要做的就是根据我的这种想法和思路,通过海量做题,一定要海量做题,从做题中找到自己的缺点,根据自己的缺点再去进行综合的练习,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意图推断题型和主旨概括题型的解法做题的过程:看提问,在看片段。
1.关联词法A.表结论的关联词所以、因此、因而、可见、看来、总之、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概而言之、导致、造成、使得、致使特例:之所以。
是因为。
重点在“是因为”后面,想要强调原因。
“之所以”这个前半句是为了“是因为”这个后半句服务,重点落在了对于原因的解释说明上。
特例:之所以。
是因为。
重点在“是因为”后面,想要强调原因。
“之所以”这个前半句是为了“是因为”这个后半句服务,重点落在了对于原因的解释说明上。
跟电影中创意以导演为中心不同,电视行业创意的中心是编剧。
编剧在电视行业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小画框给视觉发挥的空间没那么大,语言艺术就显得特别重要。
情景剧还有故事情节作为吸引力,而喜剧秀就完全是靠演员的表现和语言的魅力了;又都是在棚里拍,从拍摄上讲是纯技术活儿,创意都在于对话和表演。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A比较电视与电影行业创意上的差异B强调语言魅力对电视行业的重要性C分析电视行业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D解释电视行业创意以编剧为中心的原因之所以、、、是因为。
句型选DB.表示转折的关联词强转折:但是,然而,可是。
却弱转折:其实,事实上,实际上,只是,当然这个很容易看出来。
题目就不出了。
C.递进关联词一级递进:而且,并且,也,还,二级递进:更,更加,甚至,尤其,重要的是,核心的是,关键的是采用多层递进关系引出文段的观点,即“除了。
还。
更。
”,属于逐层递进,应侧重后半句“更”所引导的语句(通常是主题句)从目前销售情况来看,全球一个季度可卖出iPad约400万台,接近同期笔记本电脑全球销量的1/10。
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主旨题讲义
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
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磬、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A 和谐源于中国古典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必要条件C中国人很早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和体现2.几次拿起《十字路口的顽童》这本书,几次又放下,因为不时会有画面打断我的思路,那是在我18 年的教书生涯中遇到的一个个顽童的画面。
有意思的是,其他学生凝固在我记忆中的是“图片”——形象;而他们却是”视频”——故事,他们所占据的老师“内存”实在是比其他孩子要大得多。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A .漫长的教学生涯给“我”留下很多回忆B.顽童让“我”想起曾经发生的许多故事C .顽皮学生留给“我”的印象更为生动深刻D .这本书触动“我”对教学生涯的许多联想3.清代有人写了这样一副对联:“不要百姓半元钱,原非易事;但问一官两千石,所造何功?”此联告诉官吏,不拿百姓半文是起码的为官之德,并非是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做出了什么政绩。
最能概括上面文字的一项是()。
A.为政不在言多,须时时省身克己B.为官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C.为官既要廉政,还要勤政D.为官既要廉政,还要勤政,要有功于民。
4.新时期以来,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
本段的主旨可概括为()A.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B.我国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C.新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快速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5.要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通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企业自主创新的机制,同时通过落实国家关于鼓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技术开发的投入。
行测指导:片段阅读之词句理解型题目解题技巧
行测指导:片段阅读之词句理解型题目解题技巧词句理解型题目主要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含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句子以及代词的理解。
其提问方式一般为“这段文字中的‘XX’指的是”、“文中的‘这’指代的是”、“根据文意,划横线部分的意思是”等。
中公教育专家结合近几年国考真题和黑龙江省考真题,总结出词句理解型题目被考查的词语、句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渗透出文段主旨的关键词语或句子;(2)表达出作者感情色彩的词语或句子;(3)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句子;(4)借鉴了其他学科或出自其他领域的专有名词。
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将结合教学实践中累计的经验给大家介绍一种做答“词句理解”题目的基础方法——语境分析法。
这里讲到的语境不是单指平时我们所说的较为抽象的语言环境,而是依据文段的论述背景、词句所在的上下文等较为具体的内容来准确理解特定“词”“句”的方法。
从语境角度去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主要要学会结合文段背景、联系上下文、把握符号提示。
1.结合文段背景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避免了“断章取义”的错误。
【例1】:鲁迅先生在民国十四年曾经说过:“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我觉得仿佛就没有所谓中华民国。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中华民国不只是一个空招牌B.国民革命之后社会并没有多少真实的进步C.国民革命之后,君主专制制度依然存在D.老百姓被奴役的命运是无法改变的【中公解析】:本题答案为B。
本题难度较高,因为文段中并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
因此需要考生依据文段的背景知识来做出准确、正确的理解。
鲁迅先生所说的“革命”是辛亥革命(即文中“国民革命”)之后的事情。
分析背景知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因此C项说法是不正确的。
鲁迅先生是具有进步的革命思想的文学家,因此D项不符合。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之理解型题目精讲
细节理解型题目与词句理解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点考查题型,每年都按一定比例出现,因此掌握这两种题型对于整个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来说非常重要。
中公教育专家针对此项题目做出精确讲解。
一、细节理解型题目细节理解型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材料查找关键信息及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等的能力。
掌握这一题型,需要知道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
1.无中生有“无中生有”指的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
【主要表现】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例题1】据报载,著名物理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斯蒂芬•霍金宣布他已放弃对“万有理论”(Theory of Everythimg)的追求。
过去他认为人们很快就能找到一个至少能在原则上描述、预测宇宙中所有事物的终极“万有理论”,而现在他认为,人们永远都获得不了这样的理论;因为根据数学中的“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这样的理论根本就不可能有。
根据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任何一种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持B.“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比“万有理论”更加接近事物的真相C.追求真理的道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D.霍金过往对“万有理论”的追求显示了人们不竭的探索精神中公解析:B项属于无中生有。
作者并没有将“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和“万有理论”做比较,就更谈不上何种理论更接近事物的真相。
2.颠倒黑白“颠倒黑白”是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一种设错陷阱。
【主要表现】利用材料信息错综复杂的特点,在选项中将材料明确表示正确(错误)的信息予以否定(肯定)。
3.偷换概念“偷换概念”是指命题人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通过对词语张冠李戴来迷惑考生。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专项练习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专项练习片段阅读是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言语理解与表达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以及地方公务员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题型来看,片段阅读信息量相对较少,难度不大,但仔细研究考查内容不难发现这一题型隐含的知识点相当丰富,类型比较多样。
为助广大考生熟练掌握片段阅读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国家公务员网提供了关于片段阅读的专项练习及答案解析供考生进行实战演练。
1.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产业来开发,将文化资源全面推向市场,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市场运行大环节中的一个有效组成部分。
而传统民族体育、传统文艺表演、传统人文景观,都将可以成为企业营销的好场所。
因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仅要靠引进外资,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等等,而且需要一个企业的良好形象。
一个企业的形象效果以及产品的营销战略不仅重要,而且文化与经济将有效互补,共同繁荣。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论点,即()。
A.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一种有待开发的产业B.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围C.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经济价值D.少数民族的文化与经济有效互补,共同繁荣2.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
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而这美景太短暂,叶子很快会变成新的颜色。
这段文字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
A.秋天的美丽是留不住的B.秋天的美景太短暂C.对秋天的依恋之情D.秋天有好也有坏3.世界银行的一位副行长有这样一段高论同样给我们以启发,他说:“以往的发展经验给予我们两个至关重要的启示:一是仅仅依靠发展经济来减少贫困和保护发展的持续性是不够的。
另一个教训是,技术绝对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办法。
这些提醒我们必须改变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方式,而改变的源泉就是文化。
”这段文字意在表明()。
A.以往的发展经验非常重要B.靠发展经济来减少贫困和保护发展的持续性是不够的C.人和社会只有通过文化才能对整体有所洞悉、有所把握D.我们必须改变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方式4.斯坦尼体系和布莱希特体系与梅兰芳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产物,三者并列,在理论上、逻辑上都不严密。
国考行测演练: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答案解析)
这段文字是针对下面哪种现象谈的?( )。
A.用人单位哄抬学历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手表王国
B.汽车乐园
C.富裕的瑞士人
D.瑞士人的时尚
3.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下列表述符合意的是( )。
A.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B.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4.怀旧是人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怀旧之所以在经过岁月淘洗之后历久弥新,并非由于它本身具有多大的魅力,而是旧事能给回忆的人以沉思的素材,使人们于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某种或剧烈或断裂的变动过程中,触发生活的感悟,或是从中汲取生活的动力。
2.C【解析】本题的主要内容是说富有的瑞士人并不买豪华的东西,这是富裕的瑞士人的生活,而且这种现象在瑞士很普遍,所以用“富裕的瑞士人”最恰当,答案是C。
3.C【解析】文中所述的是利弊的相互关系,所以选C。
4.D【解析】B选项较片面,从“旧事能给回忆的人以沉思的素材,使人们于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某种或剧烈或断裂的变动过程中,触发生活的感悟,或是从中汲取生活的动力”可知,怀旧的原因在于旧事对人具有特定的积极作用。C明显错误。A中的“心理功效”范围太大。所以选D。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2).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2)二、意图推断意图推断题有大致相似的提问方式,如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这段文字意在强调、这段文字意在表明、这段文字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这段文字主要想要说明的是、从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情等。
意在表明、意在告诉、意在说明、意在阐明是常用的字眼。
想如果这是真的,我应该感谢他们告诉我,然后改正。
于是他给这个公司写了一封感谢信。
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这段文字主要想告诉我们()。
A.机会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 B.公司招聘时更看重求职者的态度C.谦虚能获得更多知识和别人的尊重 D.良好的文字功底是成功求职的前提【解析】从主要想告诉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道意图推断题。
文段以事件的发展顺序记叙了一个年轻人的求职经历。
年轻人在收到应聘单位略带讥讽的信之后仍旧写感谢信给对方,显然是由于其谦逊的态度改变了对方最初的决定。
由此可知,文段是想告诉我们谦虚的重要性。
故选C。
【误区提示】本题B选项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确实是求职者态度的谦逊使他获得了职位,但是这是文段的表面意思,不是言外之意,故不选;D选项也是就事论事,故不选;A选项说机会在不经意中获得,显然与题干倾向不符,故不选。
【例3】(2008中央)缩略是赶路人与时间搏斗的一种方式。
也许,赶路人自有不得不缩略的苦衷,其中也许不乏积极因素。
但从根本上说,所谓缩略,就是把一切尽快转化为物,转化为钱,转化为欲,转化为形式,直奔功利而去。
缩略的标准是物质的而非精神的,是功利的而非审美的,是形式的而非内涵的。
缩略之所以能够实现,其秘诀在于把精神性的水分一点点挤出去,像压缩饼干似的,卡路里倒是足够,滋味却没有了。
对一次性的短暂人生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这段文字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A.急于实现目标,必然付出代价 B.淹没在物欲中的人生是枯燥无味的C.人们只重目的,忽略了过程的享受 D.时间可以转化为钱,却无法转化为美【解析】文段通过着重抒发怎样的感慨提出问题,即想说明什么,是一道意图推断题。
2.1 【行测】-言语理解及表达-3【片段阅读】解题技巧+练习题(23页)
行政能力测试第一部分言语理解及表达第三章片段阅读片段阅读题型重点考查的是迅速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把握文字材料主旨的能力,说白了跟小学中学考试常考了用第二手资料固然也可以,因此B项的表述是错误的直接排除;同理A的“前提”和C的“前提”都过于强调了语言文字的功底,而D项的“深度与水平”则更符合题干中表述的含义。
题目看完了,我们先来简单的说说解答这类题型的基本原则:阅读顺序。
在行测考试过程中,题量大时间段,要求每道题目的平均作答时间仅在40~50秒之间。
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考生在处理言语理解与表达的时切记一定要按照科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解答,否则就可能造成误选或浪费时间,特别是片段阅读和后一章的文章阅读题型这么大的阅读量。
一般一道题目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原文)——1请问×××××××××××××××××××××××?(问题)——2A.×××B. ×××C. ×××D. ×××——3很多考生都会按顺序阅读,即先看原文的内容,然后阅读一下问题,最后看完选项再回到原文中进行寻找、对比,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但实际上科学有效的阅读顺序应该是2-1-3分步解题。
在时间有限,效率关键的前提下考生应该首先从“问题”入手,根据提问的方式确定考查题型与考查要点,之后有的放矢地阅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提问的相关答案和语句所在,最后查看选项并进行对比,选择最大程度地吻合原文的选项为正确答案。
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一)
公务员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一)1.心理学家根据临床观察发现,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抑郁症”属于假性抑郁症。
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一定____,通常是短期的,人们通过自我调适,充分发挥自我心理防卫功能,就能恢复心绪平稳。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突发性 B.周期性C.时限性D.反复性【参考答案】C. 时限性【科信教育解析】空白处需要填入的是一个形容词,这个词是用来形容“一般人的情绪变化”的。
我们可以在原文中寻找线索,发现作者对“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有两次描述:第一次是在探讨抑郁症时曾提出“假性抑郁症”的论断,既然是假性的,那么就应该是暂时的;第二次是说“通常是短期的”,指时间上比较短。
综合两个论断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作者认为“一般人的情绪变化”是具有“时限性”的。
A项“突发性”指的是突然,与原文不符;B项“周期性”指的是时间上周而复始,与原文不符;D项“反复性”指的是多次反复,不止一次,与原文不符。
因此,本题选C。
2.尽管人工培育和种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市场需求的缺口,起到保护野生中草药的效果,但是这种做法并非____,因为有的品种可以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很多草药品种无法实现这一突破。
面对越来越多野生中草药濒危的现状,启动对野生中草药资源的大规模普查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可厚非为期不远 B.一劳永逸势在必行C.事半功倍任重道远 D.万无一失恰中要害【参考答案】B. 一劳永逸势在必行【科信教育解析】本题关键空是第一个空,这个空白处需要我们填入的是一个形容词,它用来形容“人工培育种植”。
我们可以在原文中寻找线索,发现作者对“人工培育种植”有如下担忧:“有的品种可以实现人工种植,但仍有很多草药品种无法实现这一突破。
”可见,这种技术并非是“一劳永逸”、“万无一失”的。
此外,这项技术还面临着“越来越多野生中草药濒临的现状”,因此“普查”就“势在必行”。
A项中的“无可厚非”指的是没有什么争议,与原文意思不符,而“为期不远”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与原文意思不符;C项中的“事半功倍”指的是效率高,与原文意思不符,而“任重道远”是指担子重,路途远,比喻肩负需经历长期奋斗的重任,与原文意思不符;D项中的“恰中要害”指的是正中要害,原文意思不符。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断阅读习题及答案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断阅读习题及答案地球云教育: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断阅读习题及答案1、东方人有东方人的身体和肠胃,在拥抱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接受西方快餐,或许会给亚洲人带来意想不到的健康威胁。
从90年代开始,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对6万多名新加坡华裔的健康状况进行了长达10余年的跟踪调查。
结果指出,虽然调查对象中较为年轻的人群受教育水平较高,收入更高,更多从事健身运动、较少吸烟,但由于这些人更多食用汉堡薯条等西式快餐,与保持传统东方饮食习惯的人相比。
死于心血管病的风险反而要高出许多。
文段意在说明的是()。
A. 东方人过多食用西方快餐,会加大心血管病的风险B. 汉堡薯条等西式快餐对心血管健康有害,应减少食用C. 东方人的身体和肠胃条件决定了中式食物更适合食用D. 饮食习惯具有相当稳定性,随意改变会给健康带来威胁2、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并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
他们往往有了一个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就认为有了市场,其实市场需求和技术领不领先是两回事。
很多看上去很炫的技术,几乎是没有市场的。
你去看看科研院所和大学里的实验室的那些科研成果,大多数看上去都很炫,但能够转化为市场需求的产品,不到l0%!这也是很多技术类创业的公司容易失败的原因。
上述文段中的“这个问题”是指()。
A. 他们自以为很牛的技术实际并不如此B. 技术和市场之间并不能简单地画等号C. 能够转化为产品的技术所占比例很低D. 技术类创业公司根基在市场而非技术3、一些太空专家指出,太空站和探测飞船很可能带回太空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孤立的空间内可能已经变种变形,如果它们回到地球并逃过被销毁的命运,肯定会对人类构成威胁。
有报道说,和平号太空站就曾充斥着形形色色的变种真菌,它们若与地球泥土中可以分解的金属、玻璃和塑胶的细菌混合,足以对人类构成致命的威胁。
对本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地球环境正处于太空变种真菌的威胁之下B. 人类的太空活动可能导致太空微生物传至地球C. 随着人类太空活动的增多,太空垃圾已影响人类生活D. 太空变种真菌将是人类最致命的威胁4、其实稍微对电影艺术有些认识的人就不会在票房与影片质量之间画等号。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标题填入题类型详解.doc
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标题填入题类型详解一、典型标题填入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后,费德曼赚的钱和原来当研究分析师时一样多。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一个关于诚实的试验 B.一个靠智慧赚钱的故事C.一种新的销售方式的产生 D.把生意当作一种经济学实验【解析】本题属于非典型标题填入题,为叙事散文型标题填入题。
关键看叙事的内容为什么。
通过阅读可知这是一个过关试验的叙述,试验的主体是有关诚实,并不是赚钱为目的,因此B、D不选,而选A。
这个文段出自经济学家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假设: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
人们在从事经济活动时,都以追求自己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
很多经济学理论都把经济人这个概念作为基本出发点。
然而另一些人却不愿意相信赤裸裸的自私就是号称万物主宰的人的全部,因为人还拥有一样独一无二的天赋道德。
通过文中的没人看守可以看出,经济学家保罗费德曼相信人们是诚实的,因此做了一个关于诚实的无人看管的面包圈的试验,A选项正确。
3.杂文类标题填入题。
杂文是议论散文的专门名称,是从散文中分出来的文体风格。
有一定的议论论点,又不是典型的议论文体,难点在于总结归纳出隐藏在文段中的论点的寻找。
【例1】成语中的数字运用很多,如一鼓作气、百废俱兴。
非整数也进入了成语,如半途而废、半壁江山。
还有两个成语:一举两得、一箭双雕。
两和双是数字2的不同表示法。
多数成语都是由四个文字组成的,数目字有时还被连用,如五光十色、三头六臂。
也有成语纯粹由数目字组成,如三三两两、一五一十。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成语与数字的关系 B.成语数字趣谈C.数字成语与成语数字 D.成语用遍数目字【解析】本题属于非典型标题填入题,为杂文类标题填入题。
这段文字第一句话即表述了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成语中的数字运用。
后面文字分别举例介绍了非整数成语、2的变形成语、数字连用成语、纯粹数字成语等。
因此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成语数字趣谈,B选项正确。
文段主要讲述成语而非数字,A选项不正确。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1).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1)题型综述:片段阅读往往给出一定的材料和观点,然后提出问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语句及段落的理解能力。
有时可能是要求选出对短文内容的一个复述,有时可能是找出支持(或否定)片段观点的选项,有时可能是要求选择片段中所引申出的观点,等等。
考生的选择应与所给的内容最相符合并使整个陈述最为完整。
片段阅读题型丰富多样。
试题一般分为七个类型:一、题旨概括二、意图推断三、观点态度把握四、标题选用五、细节判断六、词句理解七、语句衔接与连贯考生在做片段阅读题时,应分清该题考查的试题类型,然后依据该题型独有的方法和技巧来解答。
题型分类破解一、题旨概括题旨概括题是片段阅读中归纳主旨、概括中心题型的简称。
惯用的提问方式为: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这段话主要讲的是,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这段话谈论的核心意思是,这段话的主旨是,对这段话概括准确的是,这段话的中心思想是,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强调等。
其中,主要、主旨、主题、中心、核心、概括等是此类型题目提问的标志性词语。
题旨概括型的题目比较侧重考查考生的言语理解能力。
理解文段的过程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具体而言,就是分析文段有几层意思,再对这几层意思加以归纳、概括。
这就要求考生能够理清各句之间的关系,善于抓主旨句、主题句。
答题步骤:先读问题,有针对性地答题在做片段阅读题时,不要急于阅读片段文字,要先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选项,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片段中的文字,这样,既可以辨清题型,又使阅读具有目的性,不会因盲目而浪费时间,从而提高做题速度,节约答题时间。
【例1】(来爱尔兰人都以此为憾事。
得到手稿拍卖的消息,爱尔兰国家图书馆并决定不惜代价把手稿买回都伯林,最终的高价,文学价值和民族感情各占一半。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尤利西斯》手稿为什么拍出高价 B.爱尔兰人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C.文学手稿的价格优势难以估量 C.《尤利西斯》手稿深受爱尔兰人喜爱【解析】第一步,读问题。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6).doc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之片段阅读(6)六、词句理解词句理解包括词语的理解和句子的理解。
词语理解考查的主要对象是一些对文章、主旨等有重要作用的词语或者容易产生歧义的词语。
词语理解主要考查:(1)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代词在具体语境中指代的内容;(3)理解词语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或深层意义。
句子理解是指对下列重要句子的理解:可以表明文段主旨或者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内涵比较丰富的句子,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句子,以及文段的中心句、过渡句。
这种题型的提问方式通常为:对文中**寓意理解最正确的是,文段中加点的**是指代,对文中**理解有误的是,**的含义是等。
1.词语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应把握以下几点:(1)浏览文段、把握主旨是解题的前提(2)借助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对于文段中词语的理解,考生应该不仅理解词语的原意,更要联系上下文的语境,理解词语的语境义。
这就要求考生不要把某个词语孤立起来理解,而要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甚至放到文段中去理解,即通常所说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3)结合文体特点、修辞方法来理解词语(4)代词理解的就近原则对文段中代词的理解,要依据上文,由近及远来分析。
因为一般来说,代词的位置往往出现在指代的对象或内容之后,所以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在上句(文)中,我们应当采用逆推法或顺腿法,由近及远地查找。
然后将所找出的内容带入原文,检验是否合适。
【例1】(等于《纽约客》杂志的漫画所取的那个诙谐的标题在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被民们当做不言自明之公理加以信奉。
对文中的在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理解有误的是()。
A.这是对民是否具有人性的强烈质疑B.这正是因匿名性而产生的一种现状C.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上,没有人知道你到底是谁D.民们大多数都认可互联中交流的匿名性【解析】本题可运用前后勾联的方法解答,即可通过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题。
文段开篇说匿名性是互联交流的特征;接下来讲民把在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奉为公理,来论证匿名在互联世界普遍存在。
XX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片段阅读
2016年**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片段阅读 2016年**务员行测备考:言语理解片段阅读2015-06—17 16:43:22 公务员文章来源:在2016年**务员考试中行测言语理解片段阅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会在行测考试中赢得胜利或者更高的分数,很多考生在行测答题中都感觉时间不够用,因此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很有必要,希望能对考生有一定的帮助。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大家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大家要看一看这段话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申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修辞手法常用的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拟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读者不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运用拟人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栩栩如生,使人倍感亲切自然;表现憎恨的事物,可以把它写得丑态毕露,给人以强烈的厌恶感。
夸张的作用是可以深刻地表现作者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从而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通过对事物的形象渲染,可以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有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这样的句子来归纳和总结文章的中心。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组合技破解片段阅读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组合技破解片段阅读片段阅读一直是行测科考试的重点,为大家提供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组合技破解片段阅读,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并掌握!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组合技破解片段阅读片段阅读一直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测科目的重头戏,其中,主旨观点型题目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考查最多,占比达50%以上。
它的考点主要包括归纳文段主要内容、判断作者的态度倾向、提取文段中心观点、概括文段主旨等。
然而我们在实际做题中经常会面临一个两难的问题:倘若逐字逐句精读每个文段,可以提高正确率,但速度偏慢;倘若快速浏览,又容易遗漏文段重点而导致正确率低下,那么如何能在保证一定正确率的前提下适当提速,达到考试要求呢?今天就来教大家两个诀窍,指引大家走出迷途,走向光明的备考之旅。
一、题干方面关注关键词句在解答片段阅读题目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通过材料中的一些关键信息的提示来找到文段的重点所在,这种方法称为关键信息识别法。
片段阅读部分的关键信息包括关键句(首尾句)和关键词(关联词和总结性词语)。
考生在文段中遇到这些信息,要格外关注,看其是否提示了文段的重点所在或者是否对概括文段、理解文意有着重要作用。
例题:一般来说,一个社会的监督体系是由多方面力量组成的。
媒体监督不应成为其中的主要力量,更不应“一枝独秀”,因为这个体系还应该包括公众监督、制度监督等多个方面,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使整个体系出现明显漏洞。
单纯依靠一种监督力量,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不安全”的,因为不同的监督力量,在整个体系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
媒体监督相对于制度监督等方式而言,是一种非强制性的监督,不仅受制于舆论环境,而且监督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对象的态度。
因此,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
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
A. 目前媒体监督被赋予过多的期望B. 社会监督未引起监督对象的足够重视C. 媒体监督的效果尚不理想D. 强制性监督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解析】文段最后得出结论的语句“因此,整个社会监督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媒体身上,既不科学,也不现实”是文段的重点句,整个文段讲的就是媒体监督不应该被赋予过多的期望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国考行测每日一练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之理解型题目精讲
资料来源汕尾中公教育细节理解型题目与词句理解型题目,是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点考查题型,每年都按一定比例出现,因此掌握这两种题型对于整个行测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来说非常重要。
专家针对此项题目做出精确讲解。
一、细节理解型题目
细节理解型题目考查的是考生根据材料查找关键信息及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等的能力。
掌握这一题型,需要知道细节理解型题目的七大常设陷阱。
1.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指的是命题人依据材料中的某一信息,凭空捏造出相似的信息作为选项以迷惑考生。
【主要表现】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2.颠倒黑白
“颠倒黑白”是将正确的说成错误的,错误的说成正确的一种设错陷阱。
【主要表现】利用材料信息错综复杂的特点,在选项中将材料明确表示正确(错误)的信息予以否定(肯定)。
3.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是指命题人将题干中的词语偷换成一些相似的词语,改变了概念的修饰语、适用范围、所指对象等具体内涵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多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通过对词语张冠李戴来迷惑考生。
4.以偏概全
“以偏概全”是指以个别事物替代一类事物或以事物的部分特征替代整体特征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多通过更改主语或混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扩大范围来迷惑考生。
5.混淆时态
“混淆时态”是指将还没有发生或未实现的说成已经发生或实现的,将可能的说成必然的,将不肯定的说成肯定的一种设错方式。
【主要表现】“已然”与“未然”、“可然”与“必然”的互换。
6.逻辑混乱
“逻辑混乱”是指选项中两个事物的逻辑关系与原文不符。
【主要表现】因果混乱、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混淆、选择关系与并列关系的混淆。
7.推断错误
“推断错误”是指选项在文段提供的信息基础上进行了错误推断。
【主要表现】最常见的错误为过度推断作者意图。
跨国经营将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其内部流通将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取代通常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等等。
这种趋势必将在更大程度上冲击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从而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新的挑战。
根据这段文字的内容,下列关于“网络经济的特征”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信息产业将在世界范围内大大发展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速
C.跨国公司将在世界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必将遭受更大冲击
中公解析:D项偷换概念,末句说的是“冲击国家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而非“主权”。
本题答案为D。
【例题2】所谓的颜色,其实不过是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被我们的眼睛捕捉后所产生的反应。
虽然所有温度高于绝对零度以上的物体都会放出电磁波,但是其中只有极少数特定波长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类的光感。
在太阳辐射而来的电磁波中,除了可见光之外,还有一些我们看不到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如果将所有可见光都过滤出去,即使剩余的电磁波强度再高,我们也只能看到一片漆黑。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存在可见光是人眼感知颜色的基础
B.眼睛捕捉电磁波后所产生的反应就是光感
C.物体温度越高,释放的电磁波越强
D.可见光的强度越强,眼睛所看到的颜色越鲜艳
解析:院由“所谓的颜色,其实不过是某些波长的电磁波被我们的眼睛捕捉后所产生的反应”可知,“眼睛捕捉电磁波后产生的反应”是“颜色”,而非“光感”,B项错误。
文段没有涉及物体温度与电磁波强度关系的文字,也没有涉及可见光强度与颜色鲜艳度关系的文字,C、D项属无中生有。
由“如果将所有可见光都过滤出去,即使剩余的电磁波强度再高,我们也只能看到一片漆黑”可知,A项正确。
本题答案为A。
二、词句理解型题目
词句理解型题目考查的是考生对文段中含有特定意义的词语、句子的理解。
二者之间有本质的不同。
1.语境分析法
从语境角度去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要学会联系上下文、联想文段背景、把握标点提示。
(1)联系上下文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所考查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常常是对其本身的含义进行引申,或是临时被赋予更为深刻的含义,这时必须通过将词语或句子放至整个文段中,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进行分析。
(2)联想文段背景
每一个文段都有自己的写作背景,因此在解答词句理解型题目时,可结合相关背景知识来判断词语或句子的含义,也就是所谓的“由事及义的联想”。
“事”是与词句理解相关的种种事实,了解这些事实有助于理解重要词句的含义。
(3)把握标点提示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标点本身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能够指引我们在文段中找到词语或句子的准确含义。
冒号、破折号在句中一般起注释作用,其后的内容是解释说明的内容。
因此,若在所考查的词句后面出现了冒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要加以重视。
【例题1】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 )。
A.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
B.误用联想意义
C.用字太俗滥
D.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解析:本题答案为D。
“流弊”指相沿下来的弊端。
题目问“流弊”的具体所指,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判断。
文段说的是联想起于习惯,而习惯喜欢走熟路,而熟路走的人多,越走越平滑俗滥,从而导致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
由此可知,文中“流弊”具体指的是“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即选项D。
A项“像走熟路那样使用联想”比较空泛,没有点明“流弊”。
B项在文中的位置是在“流弊”之前,是“流弊”产生的原因,不是所指内容。
C项,由“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可知,“用字太俗滥”是举的例子。
2.修辞提示法
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有些词语或句子会运用修辞手法,这时在理解词句含义时结合修辞手法的特点来分析,对解题助益良多。
词句理解六辞格,喻象反双借与对。
比喻关键找本体,象征则要看对象。
如果理解反语意,褒贬互换要记牢。
双关你要想一想,到底它双的是啥?
借代种类有很多,抽象意义最常考。
对比要比比变化,还可已知推未知。
【例题2】社会上的各种传言和议论,有的是无中生有,有的是空穴来风,我们要善于思索和分辨。
文中“空穴来风”的意思是( )。
A.有洞穴没有风进来,比喻无原由的事
B.有洞穴就有风进来,比喻事情不是完全没有原由的
C.好像洞穴中的风一样飘忽不定,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
D.好像洞穴中的一股风,它是朝着某个方向吹去的
解析:本题答案为B。
很多考生望文生义,容易错选A。
但如果能从修辞手法入手,即使不知道“空穴来风”的意思,也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由“各种”、“有的……有的……”以及“分辨”可知,原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也就是说两个“有的”为矛盾对立的双方。
由此可推断出:“空穴来风”的意思与“无中生有”相反。
而“无中生有”的意思很好理解,即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毫无原由。
四个选项中与此意思相反的只有B。
3.层次划分法
从句子结构入手分析,主要针对的是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题目。
所谓从句子结构入手分析也就是常说的划分句子层次。
一般而言,在词句理解型题目中,划分句子层次只要抓主干(主谓宾)即可。
教育专家提醒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不需要仔细划分句子层次,只需理清各分句间的关系,就可以迅速得出答案。
【例题3】最初的人类,为了寻找足够的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漂泊到一个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
对文中“过渡阶段”的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为了寻找食物,经常过着一种漂泊不定的生活
B.人类寻找食物找到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住下来
C.漂泊到什么地方,即随便找个临时夜宿处
D.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形式
解析:本题答案为D。
“过渡阶段”所在原句为“这种时常迁徙但又随遇而安的居住方式,应当视作人类从巢居形式进入穴居形式之前所经历的一个过渡阶段”,删掉用作修饰的词语,剩下的主干为“居住方式视作过渡阶段”,由此可快速锁定答案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