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春夏连旱气候变化趋势及致灾成因分析_彭贵芬

合集下载

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4年大旱教训深刻痛下决心大干水利——对云南连年干旱问题的回顾与反思省委书记——秦光荣旱灾是云南自然灾害之首。

2009年以来我省已连续4年遭遇严重干旱,给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工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

今年又发生冬春干旱,极有可能发展成为云南历史上少有的5年连旱。

严重干旱暴露出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程性缺水矛盾尖锐、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等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必须深刻的反思,下更大的决心,尽最大的努力,用更硬的举措,尽快破解水利基础设施这个云南发展的瓶颈制约,从根本上全面提高我省的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利基础保障水平。

一、四年连旱历史罕见,干旱成因复杂多样2009年以来,气候异常多变、江河来水持续偏少、库塘蓄水严重不足,云南连续4年遭遇严重干旱。

2009年春夏干旱、2010年百年大旱、2011年雨季干旱、2012年旱季更旱。

干旱持续的时间、干旱影响的范围、旱灾造成的损失历史罕见。

4年连旱呈现以下4个主要特点:一是降雨连续偏少,气温持续偏高。

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086毫米,2009年至2012年,年降水量均低于多年平均水平,2009年低16%、2010年低4%、2011年低20%、2012年低13%,其中2011年、2009年年降水量为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少年和次少年,全省4年只下了3年多的雨,滇中地区则更为严重,昆明4年只下了不到3年的雨。

全省多年平均气温16.6℃,2009年至2012年,年平均气温均高于多年平均水平,2010年高 1.0℃、2011年高0.1℃、2012年高0.5℃,其中2010年全省平均气温17.5℃,为1959年以来最高年份,2009年9月至2010年4月中旬,全省平均气温15.3℃,较历史同期偏高1.5℃,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值。

二是库塘蓄水减少,供水矛盾突出。

2009年至2012年全省河道平均来水量较历史平均偏少33.8%,全省库塘蓄水在2008年年末达到历史最高纪录72.68亿立方米之后,3年连年下滑,至2011年年末只有47.39亿立方米,是1994年以来同期蓄水最少的年份。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类型而闻名。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现象日益显著,云南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本文将基于近五十年的气象数据,对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二、数据来源与方法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为云南省气象局提供的历史气象数据,时间跨度为近50年。

分析方法主要包括趋势分析、周期分析和气候指标分析等。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

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 温度变化特征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冬季气温上升幅度较大,夏季气温上升幅度相对较小。

此外,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和低温的频率和强度也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2. 降水变化特征云南地区的降水量在近50年内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

总体上,降水趋势呈现出北多南少的特征,其中西南部和西北部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南部和东南部的降水量则呈现减少趋势。

此外,随着气候变化,暴雨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也有所增加。

3. 气候变化周期性特征通过对历史气象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主要表现为准周期性的气候变化现象,如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

这些现象对云南地区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导致气温和降水的年际变化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4. 气候指标变化特征云南地区的气候指标如湿润度指数、风速等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湿润度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明云南地区的湿度和水分状况有所改善。

然而,风速则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导致气候变化过程中的能量交换和水分循环受到一定影响。

四、结论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呈现出明显的特征。

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变化显著,具有明显的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

同时,气候变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对云南地区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气候指标的变化也反映了云南地区气候环境的改变。

云南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云南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云南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张万诚;郑建萌;任菊章【摘要】By using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of 124 stations in Yunnan during 1961 -2011, drought strength in Yunnan since 1961 are analyzed based on integrated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dex and daily precipitation. Extreme droughts could be appropriately chosen with drought process intensity index - 50 in Yunnan and above -100 of regional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Four extreme drought events in Yunnan, respectively in 1962 -1963, 1968 -1969, 1978 -1979 and 2009 -2010, are chosen as extreme drought year, and analysis on which indicate that the drought from autumn 2009 to early summer 2010 is the most serious one in the historical meteorological recording, and those in 1978 - 1979, 1968 - 1969 and 1962 - 1963 follow. High frequency, long duration and consistent distribution ar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droughts in Yunnan. Droughts appear in winter, spring and early summer most but autumn droughts happen most in recent years. Due to uneven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drought strength different places in Yunnan are different, extreme droughts are less in some areas in the west and southwest for more rainfalls, extreme droughts happen mostly in most places especially in the middle and east of Yunnan. Since 1970, intension and duration of extreme drought aggravated consistently.%应用云南124个站点1961-2011年的旬、日、月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和逐日降水分析云南1961年以来的干旱强度.以云南的干旱过程强度指数为-50、区域代表站的干旱过程用强度指数为-100以上选取极端干旱较为合适,选取干旱强度最大1962/1963、1968/1969、1978/1979和2009/2010年为极端干旱年进行分析表明,在4次极端干旱过程中,强度最强的是2009/2010年出现的秋冬春初夏连旱,是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其造成的危害及经济损失也最大,其次是1978/1979年、1968/1969年和1962/1963年出现的冬春初夏连旱.云南干旱灾害出现频繁、持续时间长,其分布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干旱出现的时段大致在冬、春及初夏季,而近年来秋季干旱呈频发之势.由于云南降水分布极不均,造成各地干旱强度指数存在差异.除滇西、滇西南局部边沿地区降水偏多,出现极端干旱相对较少外,云南大部,特别是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最容易发生极端干旱.从1970年代以来,云南出现严重干旱的强度及持续时间呈加重趋势.【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3(028)001【总页数】6页(P59-64)【关键词】极端干旱;气象干旱强度;特征分析;云南【作者】张万诚;郑建萌;任菊章【作者单位】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034;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昆明 65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6;X430 引言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气候异常变化的一种集中表现,是指出现概率非常小的罕见强烈天气气候事件。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摘要: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使得该地区的气候变化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本文通过对近50年云南区域的气温、降水量和气候事件的分析,揭示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气温变化特征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气温呈现出显著的变化。

在整体上,该地区的气温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其中,冬季的气温上升幅度较大,尤其是在高海拔山区的上涨更为显著。

夏季的气温上升较为缓慢,虽然总体上也有上升趋势,但变化相对较小。

这表明,云南地区的气温变化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

二、降水量变化特征云南地区的降水量变化也是引人注目的。

近50年来,该地区的年降水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下降幅度更大。

而夏季和秋季的降水量变化相对较小,甚至有时呈现出略微的上升趋势。

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一致,同时也与云南地区的地形和水文条件有关。

三、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特征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有所增加。

其中,暴雨、洪涝、干旱和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相对较为突出。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的增加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系统变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密切相关。

四、气候变化原因分析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原因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了大气环流和海洋循环等气候系统的变化,从而影响了云南地区的气候。

其次,云南地区的地形和水文条件也对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山脉对气候的隔离作用、湖泊对降水量的影响以及河流对水资源的调节等都对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产生了影响。

此外,人类活动如森林砍伐、土地利用变化和工业化进程等也对云南地区的气候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结论:云南地区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有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在整体上呈现出气温上升、降水量下降以及极端气候事件增多的趋势。

全球气候变暖和地形水文条件是导致该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也对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近30年云南夏季旱涝成因浅析

近30年云南夏季旱涝成因浅析

近30年云南夏季旱涝成因浅析2.甘德县气象局青海甘德814100摘要:本文利用云南省1981-2010年降水资料,研究了云南夏季(6月至8月)旱涝时空变化特征。

根据30年降水标准化距平,标定典型旱涝年。

总体来说,1980年代以来,夏季旱涝有更频繁发生的趋势,东、西部和东南部地区为云南省全省旱涝多发区。

再利用合成分析以及相关分析,对比分析典型旱涝年例500hPa高度场,850hPa风场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关系,反映了在具有强冷空气活动环流背景下,容易形成强降水形势; 旱年则相反,南海副高偏强,不利于冷空气南下; 印度到孟加拉湾的低值区在发展,低纬热带低值系统向高层伸展,意味着湿润的水汽层变得浅薄,上升运动不显著,这些都是不利于云南降水的环流形势。

从500hPa高度场与云南地区降水场关系来看,云贵高原,西西伯利亚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500hPa位势高度场与云南降水相关程度大。

850hPa风场中高纬地区,低纬地区太平洋地区风场相关程度较大。

通过研究,初步分析夏季旱涝的分布特点和成因,为今后的研究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云南地区;夏季旱涝;合成分析;相关分析引言云南具有低纬度、高海拔,地形复杂,南北、东西跨度较大的地理特点,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繁。

其中干旱、洪涝是最常见的,而近几年连年干旱,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旱与涝是云南常见的气候灾害,某区域内的降水量异常若超过一定程度后即产生旱、涝现象[1]。

云南时受到印度季风、南海季风和青藏高原的影响,其降水时空分布变化很大,各地年平均降水量560~2300mm,雨季( 5~10月) 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5%以上,而干季( 11~4月) 仅占15%左右[2]。

由于旱涝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国民经济,人民收入。

因此,早期许多气象工作者进行了不少的研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周国莲和晏红明[3]采用EOF分析法得到云南的降水空间分布。

的飞啊

的飞啊

1 问题的提出(气象灾害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的分类不清—这些问题模糊不清
可能是天气灾害(灾害事件)也可能是气候灾害 研究应该是天气还是气候专业的课题? 应该用天气学还是气候学方法来开展? 是气候中心还是气象中心(气象台)的业务? 业务服务平台应该由谁来建?由谁管理?
考文献1,张继权,李宁等.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
分析: 分析:
为所有灾害易发区的政策 制定者提供信息,以提高他们 的风险评估和管理的能力,达 到防灾减灾的目的。是科学决 策、管理、规划的重要内容, 在社会经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 科学和应用价值
分析: 分析:
研究对象是具体的灾害事件,从风险 识别、分析、评估、处置管理全过程处于 实时动态变化过程中,具有动态变化特征; 结果直接用于灾害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减 轻灾害事件造成的损失
2.4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研究方法比较
静态风险
采用较长系列历史资料 (不论是历史观测资料或收集 调查资料)来进行灾害的时空 分布研究,得到的结果主要是 各种重大气象灾害的风险区划 (概率)图系
动态风险
从风险管理资料方法手段等来看,动 态风险管理需要对灾害事件监测、预测、 预评估方面的技术支撑,应是在基本监测 资料快速收集、传递、处理和基于灾害性 天气预测、预报、预估等各种方法手段的 动态管理过程
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数量化方法及其应用(参
资料收集全面、内容详实、方法新颖多样、理论与实例结合 但前后定义、论述有不一致的地方 有些方面描述差别较大
方法
根据气象灾害风险是相对静止或随时间动态变化
静态风险 动态风险
初步分析和探讨
--用文献[1]中收集的资料结合自己近年来业务和科研实践 风险定义、识别、分析、评估、处置等 风险管理目的、使用资料、方法、任务、目标

1961—2024年云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961—2024年云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云南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气候变化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有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1961年至2024年云南省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1961年至2024年期间,云南省的气候变化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气温升高趋势明显。

根据历史气象数据显示,云南省的年平均气温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气温升高的速度更加明显,年平均气温较1961年时已上升约2摄氏度。

二、降水量分布不均。

云南省地形复杂,东西跨度大,因此降水量分布不均。

在年降水量方面,东部地区相对较多,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同时,近几十年来,云南省整体降水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降水季节也有所变化。

三、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在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云南省的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洪灾等)明显增多。

特别是近年来,暴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的经济和生活带来了严重损失。

四、冰川融化加剧。

随着气温的上升和降水量的减少,云南省的冰川逐渐融化。

特别是高海拔地区的冰川退缩速度加快,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也会对水资源的供应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植被覆盖减少。

由于气温升高和降水减少的影响,云南省的植被覆盖面积逐渐减少。

尤其是一些高海拔山地和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难度更大,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

六、农业生产受影响。

气候变化对云南省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方面,降水减少和干旱的加剧使得部分农作物的生长受到限制,产量下降。

另一方面,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如暴雨、洪水),也容易引发农田洪涝和土壤侵蚀,给农业生产带来损失。

综上所述,云南省1961年至2024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呈现出气温升高、降水量分布不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冰川融化加剧、植被覆盖减少以及农业生产受影响等特点。

这些变化对云南省的生态环境、水资源和农业生产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应加强气候变化研究与应对措施,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化,云南区域的气候特征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

本文将对近50年来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和预测未来的气候趋势。

二、云南区域气候背景云南地处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具有“四季如春”的特点。

然而,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云南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三、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1. 温度变化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春季和夏季的温度上升尤为明显,冬季温度也有所上升。

这种温度变化导致了一些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的改变。

2. 降水变化云南地区的降水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一些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而另一些地区则呈现减少趋势。

此外,降水的季节分布也发生了变化,一些地区春季和夏季的降水量增加,而秋季和冬季的降水量减少。

3. 极端气候事件随着气候的变化,云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干旱、洪涝、冰雹等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影响范围都有所增加。

这些极端气候事件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四、气候变化成因分析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

此外,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此外,人类活动还导致了一些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进一步影响了当地的气候。

五、应对措施与建议针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首先,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测能力建设,以便更好地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此外,还应推广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低碳生活方式,减少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和支持农业、林业、水利等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为什么云南连续四年发生大旱

为什么云南连续四年发生大旱

为什么云南连续四年发生大旱北京电视台BTV在线2013-02-26 眼下云南正在被大旱所困扰,旱情相当严重,这也是自2009年以来云南连续第四年出现干旱了。

云南石屏县的异龙湖,目前的水位比4年前下降了3米多,而且还在不断的下降当中。

异龙湖因为断流,看上去就像一片荒凉的原野。

而几年前就在这个地方曾经还是荷花盛开、碧波荡漾的景象。

而在元谋县海子边村,人们世代赖以为生的老海子大坝已经完全干涸,最后一次下雨还是去年的10月13号。

对于云南旱情的原因专家说,受厄尔尼诺等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有效的降雨,而持续少雨又使得干旱的强度逐年累加,因此,从2009年到2010年,云南遭遇到大旱之后,一直就没有从旱情中恢复过来。

地球膨裂说认为,“受厄尔尼诺等等极端天气的影响”是不对的,不是“海洋季风无法登陆(雨带南移)形成有效的降雨造成的”,而是受拉尼娜极端天气的影响,雨带北移造成的地球膨裂说认为,云南连续四年发生干旱,根本原因是地震使地球自转轴逐渐倾斜使北回归线北移形成了拉尼娜现象使雨带北移造成的。

拉尼娜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地球膨裂说认为,地震使地球自转轴逐渐倾斜使北回归线北移是产生拉尼娜现象的真正原因。

我们知道,中生代时我们人类还未问世,当时地球上无明显的四季之分。

中生代约始自2.5亿年前,结束于6500万年前。

中生代时地球上无明显的四季之分,这说明中生代地球自转轴还没有发生倾斜,地球自转轴还垂直于黄道面。

因为中生代结束于6500万年前,这说明地球自转轴目前已倾斜的23度26分是6500万年前以后倾斜的。

因此23度26分/6500万年=84360角秒/6500万年=0.0013角秒/年。

40000千米/3600 =30.8米/角秒。

30.8米/角秒×0.0013角秒=0.04米。

这也就是说地球自转轴6500万年前以来平均每年倾斜0.0013角秒,这也就是说现在地球自转轴每年倾斜0.0013角秒,每年倾斜0.04米。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地理多样性而闻名。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云南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分析近50年来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探讨其趋势、原因及对当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近50年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对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

同时,结合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观测数据,对云南地区的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变化等进行综合分析。

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 温度变化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呈现上升趋势。

春季和夏季的温度上升尤为明显,冬季温度也有所上升。

这种变化导致云南地区的生长季延长,农作物生长周期也发生了变化。

2. 降水变化云南地区的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年际和季节性变化。

近年来,干旱和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给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

此外,降水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变化,部分地区出现降水减少,而部分地区则出现降水增多。

3. 风速变化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风速呈现出下降趋势。

这可能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当地植被覆盖增加等因素导致的。

风速的下降对当地的气候、生态和农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影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全球气候变化是影响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此外,地形、地貌、海陆分布等自然因素也对云南地区的气候产生了影响。

2.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

一方面,城市化、工业化等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气体排放增加,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也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导致植被覆盖变化,进而影响当地气候。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温度上升、降水变化和风速下降。

这些变化对当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是导致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

2. 建议针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提出以下建议:(1)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候预测和灾害防范能力。

云南省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云南省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

云南省极端气候干旱的特征分析作者:杨晓慧李学川胡芳芳张雪罗睿王奇文来源:《南方农业·下旬》2018年第09期摘要云南省常年降水量不均匀,很多地区干旱和洪涝的情况存在非常大的差异,而且其干旱气候现象发生的频率高、时间长,同时干旱地区的分布也存在很多的共同点。

其干旱地区多数都分布云南的中部以及东部地区,时令则以冬春初夏为主,而随着环境的变化,云南省干旱的程度出现了加重的趋势。

关键词干旱;极端气候;云南省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ki.1673-890x.2018.27.081在过去的50年中,云南省境内高温、强降雨、干旱等极端气候现象不断增多,预计未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出现地会更加频繁。

在此次分析中,干旱强度指数选取的是-50以上的数据,而单站则选取的是-100最为适合。

1 云南省极端干旱事件的选取根据云南省历年干旱极端天气的受灾情况统计,1951年到2012年,干旱极端天气已造成了云南境内农业减产,地区农民的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1]。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云南省的极端干旱受灾面积也在不断地增加,很多地区几十年或是几百年才会发生的异常降水干旱事件不断发生。

例如,2010年云南省西南地区出现了特大干旱灾情,而且是冬、春、初夏连续干旱的情况,这是云南省有史以来时间最长,最为严重的干旱灾害。

为此,地方气象局针对干旱情况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在未来预测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为气象局提供有效的帮助[2]。

由统计资料可知,云南出现过4次高强度的干旱天气,分别是1962—1963年、1968—1969年、1978—1979年、2009—2010年,并且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都已经达到了100以上,分别是107、118、112、198,这4次外其他出现的干旱强度都是在-50以下。

在2011年虽然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情况,但是其强度指数仅是-30。

云南全省在出现大旱过程中降雨的强度也非常一致,以上提到的4个年限阶段,降水量也是全省最少的时间。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省份。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云南地区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分析近50年来的气象数据,对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对近50年来的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地理学、气象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云南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

所涉及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主要气候要素。

三、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一)温度变化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平均气温呈现上升趋势。

特别是在冬季和春季,温度上升的幅度更大。

这一变化导致了云南的农作物种植周期的改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春季干旱的情况。

(二)降水变化云南地区的降水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了增加的情况。

这种变化导致了部分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同时也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三)风速变化近50年来,云南地区的风速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的环境改变有关。

风速的下降也可能对当地的气候环境产生影响。

四、影响云南气候变化的因素(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地球变暖、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等因素,全球气候变化对云南地区的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是导致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自然因素的影响云南地区的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不同地区的气候变化受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

例如,地形、植被、海洋气流等都会对当地的气候产生影响。

(三)人为因素的影响人类活动如城市化、工业化等也会对气候产生影响。

例如,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道路等建设会改变地表结构,影响地表热交换和空气流动;工业化进程中排放的温室气体也会加剧全球气候变化。

此外,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也可能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气候。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2024年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范文

《近50年云南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篇一一、引言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样的气候类型而闻名。

近半个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对云南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近50年云南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区域与方法1. 研究区域本研究以云南省为研究对象,涵盖了全省各州、市。

2. 研究方法(1)数据收集:收集近50年(1971-2020年)的云南地区气象观测数据,包括温度、降水、风速等。

(2)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揭示气候变化特征。

(3)空间分析: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气候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三、气候变化特征分析1. 温度变化特征近50年来,云南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其中,冬季和春季的气温上升幅度较大,夏季和秋季相对较小。

同时,极端气候事件如高温和低温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 降水变化特征云南地区降水总量总体保持稳定,但降水分布不均现象日益严重。

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和洪涝等极端气候事件,对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压力。

此外,降水酸度增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风速变化特征近50年来,云南地区风速呈下降趋势。

这可能与城市化和植被覆盖度增加等因素有关。

风速的降低对当地气候环境产生一定影响,如减少风蚀和风沙灾害等。

4. 空间分布特征通过GIS技术分析发现,云南地区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

北部和南部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呈现出区域性差异。

同时,不同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也存在差异,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较为敏感。

四、结论与建议近50年来,云南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降水分布不均、风速下降等。

这些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为应对气候变化,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气候灾害的应对能力。

云南省干旱规律分析研究

云南省干旱规律分析研究

云南省干旱规律分析研究旱灾是云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

本文采用历史统计方法,投影寻踪方法,Mann-Kendall指数法等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云南省干旱变化规律及变化周期,探讨我省干旱变化规律,对我省的干旱研究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标签:云南省干旱规律周期分析研究旱灾是云南省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每年都给城乡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

干旱的频繁发生和长期持续不但会给我省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等带来巨大的损失,还会造成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等生态环境问题。

旱灾影响范围已由农业为主扩展到工业、城市、生态等领域,工农业争水、城乡争水和国民经济挤占生态用水现象越来越严重。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干旱灾害表现出频次增高、范围扩大、持续时间延长和灾害损失加重等特点。

特别是2000年以后,云南省旱灾严重,几乎每年均会发生不同程度旱情,2009~2012年云南省发生1950年有详细观测资料以来,最为严重的连续四年严重干旱,其间2010年还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省受旱程度之深、受旱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历史罕见。

本文采用历史统计方法,投影寻踪方法,Mann-Kendall指数法等多种方法分析研究云南省历史、现代干旱变化规律及干旱周期变化,探讨我省干旱变化规律,对我省的干旱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1、分析区域概况1.1 自然地理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全省土地面积84%是山地,10%是高原,坝子(盆地、河谷)面积仅占6%。

地势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呈不均匀阶梯状逐级降低。

省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育,纵横交错。

省境内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908条,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8条,5000km2以上的河流有25条,100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条,分属于长江、珠江、红河、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六大水系。

近60年来云南省干旱灾害变化特征

近60年来云南省干旱灾害变化特征

近60年来云南省干旱灾害变化特征段琪彩;张雷;周彩霞【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00)018【摘要】基于1951 ~2010年降水量、农作物播种面积、受旱面积和工业、生活用水量以及城镇人口数据,以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受旱率为指标,应用Mann-Kendall检验、统计方法分析干旱和旱灾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用水量和人口分析旱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60年来云南省气象干旱仅滇东北的昭通夏季呈加剧的趋势,其余地区加剧的趋势不显著或呈减缓的趋势;而农业旱灾损失则呈加重的趋势,特别是后30年加重的趋势更明显,空间分布上经济发展迅速的滇中地区加重的趋势较其他地区明显;受旱率与工业、生活用水量和城镇人口存在指数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在0.89以上,表明云南省旱灾加剧的原因除气候异常降水偏少外,人口增加、工业发展迅速、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是导致农业旱灾损失增大的主要原因.【总页数】4页(P228-231)【作者】段琪彩;张雷;周彩霞【作者单位】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昆明6502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23【相关文献】1.近49年来河北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王宏;余锦华;李宗涛2.淮河流域近60年来干旱灾害特征分析 [J], 陈小凤;王再明;胡军;王振龙3.近60年来我国干旱灾害特点和情势分析 [J], 顾颖;刘静楠;林锦4.中国北方干旱区和半干旱区近60年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冉津江;季明霞;黄建平;齐玉磊;李玥;管晓丹5.山西省近40年来干旱情况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赵志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2009~2010年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

云南2009~2010年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

云南2009~2010年秋冬春连旱成因分析杨韬;解福燕【摘要】2009年秋季至2010年春季,云南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78%,创有记录以来最少,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9~2.5℃,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秋、冬、春连旱.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2009年秋季开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阻断了从孟湾和南海到云南的水汽输送,加之东亚大槽偏弱偏北、亚洲极涡偏弱,导致冷暖空气不能在云南上空"相遇",造成降水偏少.2009年6月开始El Nino事件开始显现,冬季达到旺盛期,在其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造成输送至云南的水汽偏弱.全球气候变暖使各种气象要素的变化偏离了平均值,容易引发极端气候事件,导致近年来干旱发生的频率增多增强.【期刊名称】《云南地理环境研究》【年(卷),期】2010(022)005【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云南;干旱;环流特征;海温;气候变化【作者】杨韬;解福燕【作者单位】云南省玉溪市气象局,云南,玉溪,653100;云南省玉溪市气象局,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6云南 2009年秋季至 2010年春季,出现了罕见的秋、冬、春连旱,干旱程度为百年一遇。

据统计 (选取滇中玉溪市 9县区为代表),2009年 9月1日~2010年 3月31日,连续 7个月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至特少,气温偏高至特高[1],玉溪市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 50%~78% (平均偏少192.4 mm),其中红塔区、澄江、通海、华宁、易门、峨山、新平县创有记录以来同期最少,异常偏少的时段主要发生在 2009年9~11月 (比常年偏少 160.1 mm,占偏少总量的 87%)。

全市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 0.9~2.5℃,其中江川、澄江、通海、华宁、易门、峨山、新平县创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 (表 1、图 1)。

玉溪秋冬春 (9月至 3月)降水在 20世纪变化较平稳 (图 2),偏多和偏少年各占50%,在56%~40%,其中比常年同期偏少30%~40%的只有1963、1970、1974、1980、1999共 5年 ,但进入21世纪后偏少年高达 89%,其中较严重的是 2008年偏少 49%,特别是 2010年最严重,偏少了78%,创有记录以来最少。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态变化的关系。杨辉等[5]结合大气环流和海温统计 15′8″N,97°31′39″-106°11′47″E 之间。全省总面积
特征着重对 2009 年、2010 年云南冬季干旱进行了 约 39.4 万 km2,其中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近 85%,
成因分析。彭贵芬等[6]研究了云南省干旱特征及变 平均海拔为 2 000m 左右。云南省主要受南孟加拉
等级 极涝 重涝 中涝 正常 中旱 重旱 极旱
3.2.2 干旱评估指标 本文选用旱涝发生频率、站
次比和强度等指标评估干旱[11]。
(1)旱涝频率 Pi 。 Pi 可按不同程度旱涝发生 的年数计算相应程度干旱频率,计算公式为:
Pi =(n/N) × 100%
(4)
式中 n 为某站点发生干旱或雨涝的年数;N 为降水
计 算 参 数 ,具 体 取 值 为 [23]:c0=2.515 517,c1= 0.802 853,c2=0.010 328,d1=1.432 788,d2=0.189 269, d3=0.001 308。 当 G(x) >0.5 时 ,S=1;当 G(x) ≤0.5 时,S=-1。 G(x) 由Γ函数概率密度积分公式求得,公
由 SPI 值反映,SPI 的绝对值越大,表示干旱(雨涝)
强度越严重。区域内多年的干旱(雨涝)程度也可
由下式计算得出,即:

杨晓静等: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 55 年旱涝演变特征
475
2014 年 3 月
∑| | Sij
=
1 m
m i=1
SPIi
(6)
式中 m 为发生干旱或雨涝的气象站数;i 为某站点;j
3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降水数据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云南干旱的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彭贵芬;刘瑜;张一平【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09(24)4【摘要】以Thomthwaite水分平衡干燥度指数为主和自定义的反映短期降水有效性和异常性特征的有效降水指数为辅构建单站干旱综合指数,并定义了定量描述云南省受旱程度的干旱面积指数和干旱强度指数.采用变率和变差系数作为长期气候特征的定量指标,用云南省1959-2005年的资料,分1-3月、4-6月上旬、6-8月、9-10月、11-12月5个时段对云南省的干旱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1-3月干旱最严重,平均每年有约2/3的土地受旱;其次是11-12月,有约50%的土地受旱;再次是4-6月上旬,有22%的土地受旱;9-10月干旱较轻,有约5%的土地受旱;6-8月平均受旱面积不到1%,基本不受干旱的影响.云南4-6月上旬和9-10月这两个时段干旱有发展加重的气候变化趋势,且9-10月加重的趋势更明显;1-3月干旱有减轻的趋势;11-12月和6-8月干旱变化趋势不明显.%The drought composite index of single-station, which is based mainly on Thomthwaite water balance drought index,complemented by effective precipitation index ( self-defined, reflec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short-term rainfall and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precipitation) is established. Drought area index and intensity index for quantitative description of the drought situation in the whole province is defined. Using variability and variation coefficient as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long-term climatic characteristics, drought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of Yunnan Province inJan.-Mar. , Apr.-first ten days of Jun. , Jun.-Aug , Sep. - Oct and Nov.-Dec. are analyzed quantitatively based on the data of 1959-2005 in Yunnan provinc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 Yunnan, the most severe drought period is Jan.-Mar. , about two-thirds of the land affected by drought annually. The second is Nov.-Dec. , annually half of the land affected by drought. The third is Apr. - first ten days of Jun. , annually 22% of the land affected by drought. In Yunnan, drought is light in Sep.-Oct , only 5% of the land affected. In Jun.-Aug. , Yunnan is hardly affected by drought, less than 1 % of the land affected. In Apr.-first ten days of Jun. and Sep.-Oct. , drought in Yunnan is getting heavier, especially in Sep.-Oct , whereas, drought is decreasing in Jan.-Mar. The changes of drought trend in Jun.-Aug. and Nov.-Dec. are unobvious.【总页数】5页(P40-44)【作者】彭贵芬;刘瑜;张一平【作者单位】云南省气象台,云南,昆明,650034;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昆明,650034;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云南,昆明,6502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8.0~+24【相关文献】1.近50a云南红河州气象干旱气候特征分析 [J], 韩迁立;唐浩鹏2.基于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中国干旱变化趋势研究 [J], 邹旭恺;任国玉;张强3.2009-2010年云南特大干旱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J], 郑建萌;张万诚;陈艳;马涛4.近55年来云南区域性干旱事件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 [J], 金燕;况雪源;晏红明;万云霞;王鹏5.云南春末夏初干旱的气候特征 [J], 陶云;郑建萌;黄玮;刘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汛期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云南汛期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云南汛期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段长春;朱勇;尤卫红【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07(26)2【摘要】通过Z指数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分析等对云南省汛期(5~10月)降水作旱涝等级划分、型态分布和旱涝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云南省各地汛期降水具有一致性,1980年代以来,汛期旱涝有更频繁发生的趋势,东、西部和东南部地区为云南省全省旱涝多发区。

对比分析了云南旱涝年的大气环流特征,发现两者显著差异:涝年500hPa位势高度距平亚洲区域自西向东为“-+-”波列结构,云南北部低槽活跃,反映出有强冷空气活动的环流背景,伊朗高压及青藏高压活跃,利于与副热带高压形成“两高辐合”的强降水形势;低层850hPa水汽输送和OLR场特征揭示出低纬度热带海洋具有强烈的水汽输送机制;旱年则反之。

并讨论了导致云南汛期旱涝的热带强迫源区主要位于孟加拉湾、南海一西太平洋,可能机制是热带强迫所激发的大尺度准定常波列的传播。

【总页数】7页(P402-408)【关键词】云南省;汛期旱涝;EOF及合成分析;OLR;影响机制【作者】段长春;朱勇;尤卫红【作者单位】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气候中心;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16【相关文献】1.广西前汛期旱涝特征及成因分析 [J], 况雪源;钟利华;黄雪松2.2000年我国汛期旱涝成因分析 [J], 王永光3.浙江汛期旱涝的成因分析 [J], 孙彭龄4.粤东北汛期旱涝急转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李思萍;钟东良;巫燕辉;曾思亮;叶小武5.近50年中国汛期暴雨旱涝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 冷春香;陈菊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各量级雨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云南各量级雨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

云南各量级雨日的气候特征及变化彭贵芬;刘瑜【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09(28)1【摘要】利用1959-2005年云南125个测站的雨量资料,通过计算趋势系数等现代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云南中雨日、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及各量级降水量的气候特征和变化,并与雨日的气候变化做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云南中雨以上强降雨日有明显的干、雨季之分,雨季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日数分别占全年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日数的84%,90%,94%,99%,特别是6-8月大雨以上强降雨日占全年的61%以上,强雨日的集中程度相当高,且降雨量级越大集中越高。

云南大雨日、暴雨日、大暴雨日在增多;大雨日的增多趋势不明显,暴雨日、大暴雨日的增多趋势较明显,且大暴雨日比暴雨日的增多趋势大。

雨日、中雨日在减少;雨日的减少趋势十分明显。

以每10年平均计算,云南省内总大雨日增多6.9天,暴雨日增多4.3天,大暴雨日增多0.7天,中雨日减少75.4天;云南省内站平均雨日减少7.6天。

云南年降水量有减少的趋势,全省减少量是每10年平均减少15.3mm;大雨量、暴雨量和大暴雨量稍有增多,但变化趋势不明显;小雨量、中雨量有较明显的减少趋势。

【总页数】6页(P214-219)【作者】彭贵芬;刘瑜【作者单位】云南省气象台;云南省气候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1【相关文献】1.1962~2011年湖南各量级降水的年变化特征2.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3.青海省近40年雨日、雨强气候变化特征4.安徽省近60年雨日、降水量及雨强的气候变化特征5.近50年黄河流域降水量及雨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4):443~448C N53-1045/N I S S N0258-7971 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U n i v e r s i t y云南春夏连旱气候变化趋势及致灾成因分析*彭贵芬1,赵尔旭2,周国莲1(1.云南省气象台,云南昆明 650034;2.云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云南昆明 650034)摘要:通过构建能同时考虑全省受旱范围(面积)和不同等级干旱强度的区域干旱指数,用异常指数划分出云南中、重和特旱年份,利用N C E P/N C A R再分析资料,采用m o r l e t小波研究了云南春夏连旱强度指数的变化趋势,并对比分析了云南春夏连旱重灾年与多年平均200h P a与500h P a环流场的差异.结果表明:云南春夏连续致灾干旱的平均出现频率是:特旱20a一遇,重旱以上10a一遇,中旱以上5a一遇;目前云南可能处于这样的历史位置,要么是不出现春夏连旱,如果出现,则将是特旱灾害;500h P a高纬度为纬向环流控制,青藏高压明显偏弱,孟加拉湾低槽没有出现或明显偏弱,20°N以南地区为正距平区控制,无冷暖气流在云南交汇,200h P a青藏高原上为-50g p m的强负距平区,中南半岛北部处于-5g p m距平区,形不成中心在中南半岛北部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的垂直环流,使云南不能出现解除干旱的有效降水天气过程,东西风季节转换较常年偏晚16d左右,导致了云南春夏连续致灾干旱的发生.关键词:云南;春夏连旱;气候变化;致灾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7971(2010)04-0443-06 干旱灾害是影响云南经济最重的自然灾害.云南干湿季分明,1年中雨季(5~10月)集中了全年降水量的85%左右,而干季(11月~次年4月)的降水总量仅占全年的15%左右.4~6月上旬是云南干季向雨季的转换期,如果出现干旱就说明云南出现了春夏连续干旱.这个时期是否出现干旱、干旱的严重程度与云南大春的收成密切相关,而大春收成的好坏决定着全年粮食收成的好坏.这个时期又与工农业生产用水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密切相关,因此春夏连旱是云南灾害研究的重点,也是决策部门、相关单位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如2005年云南出现的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春夏连旱,共造成农业经济损失53亿元、工业经济损失约80亿元.2001年黄仪方等[1]进行了云南5月旱涝天气气候成因及预测模型的研究,云南的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夏季风异常对云南2005年初夏干旱的影响研究[2],并在5月雨量与海温、孟加拉湾季风活动、热带海温异常及亚洲季风变化、前期大气环流的关系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3-6],曹杰等[7]研究了5月强降水天气与亚洲季风变化的关系,张云瑾,王梓进行了E N S O事件对云南夏季降水影响的研究[8],这些研究工作大量集中在与初夏干旱关系密切的5月雨量和强降雨的研究上,说明这个时段干旱对云南影响的严重性和开展研究的重要性.另外,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集中在云南降水气候变化及与旱涝关系方面[9-13].但由于春夏连续干旱是从4月到6月上旬的持续性干旱,这种干旱会对云南省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5月雨量及旱涝研究的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开展对春夏连旱的气候演变特征和致旱成因的分析研究,为春夏连旱的监测预测提供思路,为防御和减轻此类重大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提供依据.1 云南春夏连旱的气候演变特征1.1 云南省综合干旱强度指数的构造 干旱是指*收稿日期:2009-12-16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675056);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I A M200906). 作者简介:彭贵芬(1955-),女,云南人,正研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灾害研究.E-m a i l:g f p e n g0725@163.c o m.因久晴无雨或少雨、土壤缺水、空气干燥而造成农作物枯死、人畜饮水不足等的灾害现象.为了进行春夏连旱气候演变特征的分析研究,我们以T h o r n -t h w a i t e 最大蒸散量作为需水量,求降水量与需水量之差与需水量的比例,与有效降水指数相结合构造了一个针对低纬高原云南固定地点的综合干旱指数[14],在点综合干旱指数的基础上又构造了一个区域综合干旱强度指数,用来研究云南干旱的年际变化、出现周期和气候变化趋势.以d r s i 代表单站受旱面积,G a r e a 代表全省土地面积,全省干旱强度指数D R i i按下式计算:D R i i =∑mi =1a j d r s i(i )G a r e a×100%,(1)式中m 为受旱县数,j 取值为1,2,3,4,a j为受旱各县的干旱强度系数,取值为0.5,1,1.25,1.5,分别对应轻旱、中旱、重旱、特旱.这个指数在考虑全省受旱土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比例的同时,还考虑了省内不同等级干旱的强度.1.2 全省春夏连旱年份的确定 对于异常天气气候事件,可采用距平与标准差的比值作为异常指数来定量指示其强度.异常指数K i的计算公式为:K i =(X i -X )S,(2)式中,X i 为某年(季、月或时段)值,X 为多年平均值,S 为标准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当K i 的绝对值大于等于2说明某年距平值已为标准差的2倍或以上时,意味着当年值偏离平均值十分突出,因此通常将 K i ≥2视为出现异常[15-16],同理当K i的绝对值在1.5~2之间时说明某年距平值已为标准差的1.5~2倍之间,意味着当年值偏离平均值较为突出,因此可将K i 的绝对值在1.5~2之间时视为接近异常,而当K i 的绝对值在1~1.5之间时代表某年距平值已为标准差的1~1.5,也意味着当年值与平均值偏差较大.且K i 为+1以上,代表偏重(强、高、多),K i 为-1以下代表偏轻(弱、低、少),K i 的绝对值在0.1~1之间代表当年值在正常范围.用(1)式计算出云南1959~2005年4~6月上旬逐年综合干旱强度指数后,用(2)式计算各年的异常强度指数,得到云南省春夏连旱异常数据系列(见图1).根据异常指数的定义,将指数值≥2的年份视为特旱年,云南自1959年以来出现过3a (1963,1969和2005年),出现频率为6%,2005年的春夏连旱最严重;指数值在1.5~2之间的年份视为重旱年,研究时段内出现过2a (1979,1992年)出现频率为4%,指数值在1~1.5之间的年份视为中旱年,研究时段内出现过4a (1977,1987,1988和1997年),出现频率为9%,如果把中旱以上年份看作是干旱致灾年的话,研究时段内共出现过9a 春夏连旱灾害,出现频率为19%,也就是平均有5a 一遇的致灾春夏连旱出现. 图1 云南春夏连旱异常指数年际变化图 F i g .1A n n u a l v a r i a t i o no f a b n o r m a l i n d e xo f 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o n s e c u t i v e d r o u g h t i n Y u n n a n1.3 春夏连旱的年际变化 采用m o r l e t 小波对云南省1959年至2005年共47a 的春夏连旱综合干旱指数系列进行小波分析(图2),从图中可看出,云南省近47a 来旱涝变化的周期主要有4,7,12a .从12a 的长周期来看,云南省逐渐从湿润年转为了干旱年,从10a 以下的短周期来看,云南省已进入以干旱为主的周期中.从图1可见,特旱年前都有4~6a 不等的无旱年,说明连续无旱年之后,出现特大干旱的可能性大.从图1和图2还可见,这47a 中,大致可分为3个时段.1959~1976年,云南省处于春夏连旱少现期,但这个时期大多无旱,但有旱就为特大干旱;1977~1991年,云南省处于干 图2 1959~2005年干旱指数的m o r l e t 小波分析 F i g .2M o r l e t w a v e l e t a n a l y s i s o n d r o u g h t i n d e x f r o m 1959t o 2005444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旱多现期,16a里有6a出现了中等以上强度的干旱(为3~4a一遇),干旱强度均在中至重度之间,未出现过特旱;1993~2004年云南省处于春夏连旱少现期,其间只有1a出现中旱,2005年云南出现了1959年以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之后的4a (2006,2007,2008,2009年)均未出现过中等以上强度的春夏连旱,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目前云南可能处于这样的历史位置,要么是不出现春夏连旱,如果出现,则将是特旱灾害.2 春夏连旱成因分析2.1 云南春夏连旱致灾年的大气环流特征 一般年份,云南雨季开始期在5月20日左右,大部分地区在5月完成干季向雨季的转换.为了分析春夏连旱重灾年的大气环流特征,我们利用N C E P/N C A R 再分析资料,对5月500,200h P a多年平均高度场与重度以上春夏连旱的1963,1969,1979,1992, 2005年(共5a)平均高度距平场进行对比分析. 2.1.1 重灾年500h P a环流特征 从5月500h P a 欧亚平均高度场上可见(图3),高纬度为两脊一槽、中低纬为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且高纬度和中低纬度的槽脊大致呈反位向配置,高纬度10°~100°E之间为宽广的脊前西北气流控制,不断引导冷空气向东南方输送.这时青藏高压脊明显加强,脊前西北气流较为明显,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到达中纬度地区后顺着青藏高压脊前的西北气流南下到低纬度地区的云南,而低纬地区干季维持在25°N 以南的高压环流分裂为一些高压单体,印度高压与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了一个较为明显的孟加拉湾低槽,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往云南输送,在90°E附近青藏高脊与孟加拉湾低槽呈反位向配置,高原脊前的西北气流与孟湾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云南上空交汇,形成有利于降雨天气出现的形势,致使云南进入雨季.干旱重灾年5月500h P a高度距平场上(图4),高纬度地区正常年的脊区为强负距平区、槽区为正距平区,说明与正常年相比大气环流的经向度大为减弱,整个高纬度地区为较平直的纬向环流控制,引导冷空气南下到中纬度地区的西北气流减弱,导致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输送的分量减弱;高纬度低区中心位于俄罗斯东部的强负距平中心,说明东亚大槽位置偏北,东北冷涡偏北偏东,冷空气活动位置较往年明显偏北偏东.此时整个青藏高原地区为一强负距平区控制,说明青藏高压明显偏弱,高压脊东侧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云南的西北气流偏东偏北;孟加拉湾为5g p m的正距平中心,说明孟加拉湾低压槽未出现或明显偏弱,这样的环流配置使得冷暖气流不能在云南交汇,不利于降水天气的出现.另外,从印度半岛到南海的整个20°N 以南地区均为正距平区控制,说明整个低纬热带地区仍受一个宽广的高压带控制,抑制了热带地区对流活动的发展,使暖湿气流不能到达云南.这种异常的大气环流形势使热带对流的发展继续受到抑制,向云南输送水汽的通道也被阻隔,冷暖空气不能在云南交汇,从而导致云南春夏连续致灾干旱的发生. 图3 5月500h P a平均高度场 F i g.3500h P a m e a nh e i g h t f i e l d i n M a y 图4 云南春夏连旱重灾年5月500h P a高度距平场 F i g.4500h P ah e i g h t a n o m a l yf i e l d so f S p r i n g-S u m m e rc o n s e c u t i v ed r o u g h t i nY u n n a n i n M a y445第4期 彭贵芬等:云南春夏连旱气候变化趋势及致灾成因分析2.1.2重灾年200h P a环流特征 5月200h P a平均环流场与500h P a环流形势在中高纬度大致相同,只是槽、脊的位置稍后倾.但在低纬度地区200 h P a与500h P a环流差异较明显,500h P a上明显的孟加拉湾低槽在200h P a上不存在,整个印度半岛到中南半岛均为高压脊区,高压脊线在中南半岛上,说明南亚高压5月已移到80°~120°E,高压中心位于中南半岛北部(图5),高层高压中心对应的强烈辐散区在低层孟加拉湾低压槽前区域(中南半岛到云南)的上空,形成高层气流强烈辐散低层气流辐合抬升、有利于强降水的垂直环流,为处于低纬度地区的云南出现大雨和雨季开始创造了条件.干旱重灾年5月200h P a高度距平场(图6)高纬度的正、负距平中心位置与500h P a大至相同,但青藏高原上的负距平区域范围更大,强度更强,其中心强度达到了-50g p m,比500h P a的负距平中心(-15g p m)偏强了35g p m,而且0g p m线向南伸展到了孟加拉湾中部,中南半岛北部处于-5g p m 距平区,说明南亚高压迟迟未向西北移到青藏高原,不能形成中心在中南半岛北部的高层辐散气流,加之此时低层中南半岛北部处于脊区,不能形成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的垂直环流,使云南雨季推迟开始.2.2 云南春夏连旱致灾年季风异常特征 云南干季向雨季的转换是大气环流由冬季型向夏季型转变的结果,大气环流的转变使原来控制云南的干冷气流转变为暖湿气流,暖湿气流给云南带来了充沛的水汽,导致云南干季向雨季的转变,从风场上来看低纬高原地区的雨季是伴随着南支西风的北撤和东北气流的建立、冬季风向夏季风的转变而开始的.但当高空流场的季节转换发生异常时,云南干季向雨季的转换就会出现异常,从而造成云南春夏连旱.由于高空西风急流轴通常出现在200h P a附近,用200h P a风场来研究季风的异常较为妥当,因此我们利用N C E P/N C A R再分析资料,将云南春夏连旱重灾年与多年平均200h P a高度场逐日平均纬向风随时间、纬度的变化作对比分析研究.图7a为30a(1971~2000年3月1日~5月31日)80°~100°E逐日平均纬向风的时间纬度变化图.可以看出,在平均状况下,孟加拉湾地区的西风层在3~4月是很稳定的,东西风交界基本是在10°N左右,位于28°N附近地区的西风急流中心风速约40~45m/s.这支西风急流中心强度4月下旬开始减弱,维持在25~30m/s之间,位置逐渐北抬至30°~40°N之间,并趋于稳定.10°N以南的东风层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开始增强至10m/s以上,并同时加强北抬,东风层稳定建立,季节转换基本完成.而出现重度以上春夏连旱的1963,1969, 1979,1992,2005年(共5a)的合成分析逐日平均纬向风随时间、纬度的变化则有明显差异.由图7b 可见,重旱年低纬度东风层明显偏南,东西风交界的0线在3~4月基本位于8°N以南,比平均场偏南了2°.西风急流轴位于26°附近,也比正常年偏南了约2°,4月下旬初西风急流开始减弱,但减弱的趋势并没有维持,到5月中旬西风急流中心强度又达30m/s以上.虽然4月中旬以前出现了几次 图5 5月200h P a平均高度场 F i g.5200h P a m e a nh e i g h t f i e l d i n M a y 图6 云南春夏连旱重灾年5月200h P a高度距平场 F i g.6200h P ah e i g h t a n o m a l yf i e l d so f S p r i n g-S u m m e rc o n s e c u t i v ed r o u g h t i nY u n n a n i n M a y446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 图7 200h P a逐日平均纬向风多年平均(a)和云南春夏连旱重灾年(b)80°~100°E纬度时间剖面图 F i g.7200h P a m u l t i-y e a r d a i l ym e a nz o n a l w i n d(a)a n dd i s a s t r o u s y e a r s o f 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o n s e c u t i v ed r o u g h t i nY u n-n a n;(b)80°—100°El a t.t i m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较弱的东风,但均基本位于5°N以南,并很快消失, 4月中旬末到下旬初出现了明显的东风中断现象,直至5月初才出现5m/s的东风,10m/s以上的强东风气流一直到5月底才稳定出现,比多年平均偏晚了将近16d左右.由以上分析可见,云南春夏连旱年200h P a东风层偏弱,东西风交界0线明显偏南,东西风季节转换较常年明显偏晚.由此可见,冬季风向夏季风的异常转换是导致云南春夏连续干旱的重要原因.3 结 论(1)云南春夏连续干旱的平均出现频率是:特旱20a一遇,重旱以上10a一遇,中旱以上5a一遇;(2)云南省春夏连旱存在4,7a和12a周期,云南省1959~1976年处于春夏连旱少现期,1977~1992年处于多现期,1993~2004年云南省处于春夏连旱少现期;4~6a不等的无旱年后,出现特大干旱的可能性大,2005年云南出现了1959年以来最严重的春夏连旱,之后已连续4a未出现过中等以上强度的春夏连旱,从年际变化趋势来看,目前云南可能处于这样的历史位置,要么是不出现春夏连旱,如果出现,则将是特旱灾害;(4)5月500h P a高纬度为较平直的纬向环流控制,引导冷空气南下到中纬度地区的西北气流偏弱,青藏高压明显偏弱,高压脊东侧引导冷空气南下影响云南的西北气流偏东偏北;孟加拉湾低槽没有出现或明显偏弱,从印度半岛到南海的整个20°N以南地区,均为正距平区控制,无冷暖气流在云南交汇,从而导致云南春夏连续致灾干旱的发生;(5)5月200h P a青藏高原上为-50g p m的强负距平区,0g p m线向南伸展到了孟加拉流中部,中南半岛北部处于-5g p m距平区,南亚高压迟迟未西北移到达青藏高原,不能形成中心在中南半岛北部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的垂直环流,使云南不能出现解除干旱的有效降水天气过程;(6)200h P a东风层偏弱,东西风交界0线明显偏南,东西风季节转换较常年偏晚16d左右是云南出现春夏连续致灾干旱的主要原因.参考文献:[1] 黄仪方,李艳,严小冬,等.云南5月旱涝的天气气候成因及预测模式[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5):336-340.[2] 刘瑜,赵尔旭,孙丹,等.东南亚地区夏季风异常对云南2005年初夏干旱的影响[J].气象,2006,32(6):91-96.[3] 郑建萌,朱红梅,曹杰.云南5月雨量与全球海温的关系分析研究[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2):160-166.[4] 晏红明,肖子牛,王灵.孟加拉湾季风活动与云南5月降雨量[J].高原气象,2003,22(6):624-630.[5] 晏红明,杞明辉,肖子牛.云南5月雨量与热带海温异常及亚洲季风变化的关系[J].应用气象学报,2001,21(3):368-375.447第4期 彭贵芬等:云南春夏连旱气候变化趋势及致灾成因分析[6] 琚建华,李绚丽.云南初夏降水与前期大气环流的关系[J].高原气象,1999,18(1):63-70.[7] 曹杰,陶云,段旭.云南5月强降水天气与亚洲季风变化的关系[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4(5):361-365.[8] 张云瑾,王梓.E N S O事件对云南夏季降水的影响及其中印度季风环流的作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1):324-329.[9] 陶云,何群.云南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对气候变暖的响应[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6):587-595.[10] 赵付竹,张春花,郝丽清.澜沧江跨境径流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S2):329-333.[11] 叶长青,甘淑,李运刚.红河流域降水量的时空变异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1):329-333.[12] 赵宁坤,孙俊奎,尤卫红,等.云南省雨季降水量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1(6):592-599.[13] 周国莲,晏红明.云南近40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9(1):55-61,66.[14] 彭贵芬,赵尔旭,周国莲.低纬高原春夏连旱气候变化趋势及致灾成因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2(3):308-313.[15] 张继权,李宁.主要气象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数量化方法及其应用[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10-311.A n a l y s i s o n t r e n d a n d c a u s e s o f 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o n s e c u t i v ed r o u g h t i n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P E N GG u i-f e n g1,Z H A OE r-x u2,Z H O UG u o-l i a n1(1.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O b s e r v a t o r y o f 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K u n m i n g650034,C h i n a;2.M e t e o r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S e r v i c e C e n t e r o f Y u n n a n,K u n m i n g65003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B y c o n s t i t u t i o n o f R e g i o n a l D r o u g h t I n d e x c o n c e r n i n g d r o u g h t-h i t a r e a i n t h e w h o l e p r o v i n c e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l e v e l s o f d r o u g h t i n t e n s i t y,w e h a v e u s e d A b n o r m a l I n d e x t o d i v i d e y e a r s i n t o m o d e r a t e,h e a v y a n d s u p e r d r o u g h t o n e s.B a s e d o n NC E P/N C A Rr e a n a l y z i n g d a t a,w e h a v e u s e dm o r l e t w a v e l e t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t r e n d s o f I n t e n s i t y I n d e x o f 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o n s e c u t i v e d r o u g h t i n Y u n n a nP r o v i n c e,a s w e l l a s t o c o m p a r e a n da n a l y z e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200h P a a n d500h P a c i r c u l a t i o nb e t w e e n t h e d i s a s t r o u s y e a r s o f 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o n s e c u t i v e d r o u g h t a n d m u l t i-y e a r's a v e r a g e v a l u e.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t h a t a v e r a g e f r e q u e n c y o f 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o n s e c u-t i v e d r o u g h t c a u s i n g d i s a s t e r s i n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 i s:S u p e r d r o u g h t h a p p e n s o n c e i n20y e a r s,h e a v y o n c e i n10 y e a r s,a n d m o d e r a t e o n c e i n5y e a r s.A t p r e s e n t,Y u n n a n m a y b e i n s u c h a h i s t o r i c a l p o s i t i o n,e i t h e r t h e r e i s n o 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o n s e c u t i v e d r o u g h t,o r w i l l b e a s u p e r d r o u g h t d i s a s t e r.T h e500h P a h i g h l a t i t u d e s i s c o n t r o l l e d i n z o n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a n d Q i n g h a i-T i b e t h i g h-p r e s s u r e i s o b v i o u s l y w e a k,a n d t h e b a y o f B e n g a l l o w t r o u g h d o e s n o t a p p e a r o r o b v i o u s l y w e a k.T h e s o u t h a r e a o f20°Ni s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p o s i t i v e a n o m a l y z o n e,a n d h a s n o t c o n v e r-g e n c e o f c o l d a n d w a r ma i r i n Y u n n a n.T h e200h P a Q i n g h a i-T i b e t P l a t e a u i s i n-50g p ms t r o n g n e g a t i v e a n o m-a l y z o n e,a n d t h e n o r t h p a r t o f I n d o-C h i n a P e n i n s u l a i s i n-5g p ma n o m a l y z o n e.T h e s e s i t u a t i o n s c a n n o t f o r m t h e v e r t i c a l c i r c u l a t i o n w i t h a c e n t e r i n t h e n o r t h e r n p a r t o f I n d o-C h i n a P e n i n s u l a a n d t h e u p p e r-l e v e l d i v e r-g e n c e a s w e l l a s t h e l o w-l e v e l d i v e r g e n c e r i s i n g,w h i c h m e a n s t h a t t h e r e i s n o t a n e f f e c t i v e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 p r o c e s s t o r e l i v e t h e d r o u g h t.I n a d d i t i o n,t h e e a s t-w e s t m o n s o o n t r a n s i t i o n i s l a t e r a b o u t16d t h a n u s u a l,w h i c h b r i n g o n t h e 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a t a s t r o p h i c c o n s e c u t i v e d r o u g h t i n 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K e y w o r d s:Y u n n a n p r o v i n c e;S p r i n g-S u m m e r c o n s e c u t i v e d r o u g h t;c l i m a t i c c h a n g e;d i s a s t e r-c a u s i n g f a c-t o r s;a n a l y s i s448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32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