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3 .不懂就要问》优课导学案_4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3《不懂就要问》教案
3 不懂就要问备教材教法文本解读1.内容简说《不懂就要问》是写名人轶事的记叙文,也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2.结构特点课文共9个自然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他背书很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向先生提问,吓呆了其他同学。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讲述了先生检查完孙中山的背诵后,向学生讲解这段话的意思。
第三部分(第8、9自然段)通过孙中山和同学之间的问答,表现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态度。
3.写作特色课文写的是私塾里上学的事,当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先生的教学形式都具有时代色彩,与现在学校上课的情景相差甚远。
跟学习有关的词语,如“私塾”“戒尺”“挨打”,描写课堂上学生读书的词语,如“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学生都可能会感到陌生。
孙中山说的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语言通俗,却又蕴含着道理,具有新鲜感。
4.插图说明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第一幅描绘的是孙中山在先生跟前背书的情景,第二幅描绘的是孙中山向先生提出问题后,先生和他对话的情景。
插图内容与故事内容相对应,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策略1.认写字词可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如,“诵、糊、挨”等形旁表义,声旁表声;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如,“口+木=呆”“厂+万=厉”;利用熟字识记,如,“列——例”“余——涂”;“背”“圈”是多音字,“背”表示“人用背驮东西”时读一声,表示“躯干后部自肩至后腰的部分”时读四声;“圈”表示“养家畜等的栅栏”时读juàn,表示“环形,环形的东西”时读quān。
词义的理解可以采用归类的方式。
2.阅读理解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提供默读、提问、交流、发表见解的机会。
建议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展开教学,同时结合两个泡泡,让学生了解略读课文的基本学习要求。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3 .不懂就要问》优课导学案_14
《不懂就要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挨”,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 教师出示孙中山画像。
2.提问: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教师总结。
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被后人称为国父。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不懂就要问》。
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画出本课的生字。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拼读,先自行消化较容易的生字。
2.出示要求认读的生字(1)让读得好的学生领读。
(2)同桌互相认读、互相教。
(3)开火车认读生字。
3.认识多音字“挨”。
4.理解课文词语。
5.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深入学习,质疑解疑1.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你对孙中山“不懂就问”这件事有什么看法?2.分析句子,质疑解疑(1)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
那时侯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
“照例”这个词说明了什么?(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壮着胆子”说明当时孙中山是怎样的心情?(4)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拓展:孙中山向老师提问,把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想一想,同学们此时会想写什么?(5)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3 .不懂就要问》优课导学案_6
学习目标
1.会认“孙、私”等13个生字,会写“意、思”等8个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私塾、糊里糊涂、摇头晃脑、讲解、鸦雀无声”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养成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SHAPEMERGEFORMAT信息链接:
孙中山:广东香山人,是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现行者,曾任中国同盟会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私塾:中国古代私人举办的一种私人学校。
课前预习
一、认真初读课文,把读不准的字在书中标上拼音,并记下来,把要求写会的字读一读,写一写,然后完成下列练习。
1、熟读下列词语。
孙中山私塾意思段落
讲解习惯顿时糊涂
戒尺良好吓呆了照例
道理摇头晃脑鸦雀无声
2、照样子抄写下列词语,看谁写的又快又好。
意思
教室
道理
养成
良好
3.辨清字形再组词。
私()良()音()
秋()浪()意()
糊()埋()下()
湖()理()吓()
呆()历()孙()
保()厉()孩()
二、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记得画下好词好句。
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
(3)抓住“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被吓坏了的情景。感受孙中山的勇敢。
(4)抓住“厉声”体会先生的严厉,明确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先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再问。
4.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出人物说话时的勇气。
(1)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2)理解重点句:孙中山想:这 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3)出示重点句: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1.认读生字时,指导学生读好生字:“诵”的读音是平舌音;“楚”的读音是翘舌音,在“清楚”一词中读轻音;读准多音字“背、圈”。
2.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如,寻找近义词来理解“霎时”;“鸦雀无声”可以运用表演法来理解;“私塾”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
课题
不懂.正确认读10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3.能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先生提问的原因。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1.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不懂就问的事情。
2.加上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写一写当时问话的过程。
3.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4.读一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摘抄下来。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应体验和理解以下情感价值:1.尊重知识,明白知识的重要性,懂得勤学好问是获取知识的关键;2.自信勇敢,敢于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3.合作分享,学会与同学一起探讨问题,分享学习心得,共同成长;4.热爱学习,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热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教学活动:
(1)头脑风暴:学生围绕“不懂就要问”的主题,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问题引导: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我们要勇敢提问?”“不懂就问会带来哪些好处?”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课堂小结
1.教学方法:总结法、反思法
在课堂小结阶段,教师运用总结法和反思法,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自我认知。
(四)实物教具
1.孙中山画像:展示孙中山的画像,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作用:增强学生对孙中山的印象,激发对历史人物的兴趣;作为导入新课的媒介,引发学生的思考。
2.成语卡片:将课文中的成语制作成卡片,便于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使用。
-作用:帮助学生积累成语,提高词汇量;作为小组合作和课堂游戏的工具,增强课堂趣味性。
1.预习目标
(1)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成语和生僻词汇;
(3)了解孙中山勇敢提问的精神,体会尊重知识和勤学好问的重要性。
2.预习内容
(1)阅读课文《不懂就要问》;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3)思考课文中提到的“不懂就要问”的精神对自己的启示。
3.预习问题
2.教学活动:
(1)小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成语和生僻词汇,进行小组讨论,互相分享学习心得;
(2)小组任务:每组选择一个成语或生僻词汇,用该词汇编写一个句子或小段落,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ຫໍສະໝຸດ 无声1.他背书总喜欢( )。
2.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
3.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课后复习
1.略读课文的标志是——( )
2.学习略读课文时,我们可以读得( ),了解课文大意就行。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 )。
内容拓展
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读读有关孙中山的其他故事。对有新鲜感的词句,及时抄写、积累下来。
——————————————————————————————————
——————————————————————————————————
——————————————————————————————————
第一单元学校生活
学生导学案设计
课题
《不懂就要问》
课
前
预
习
熟读课文
自读课文3遍,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预习字词
背诵 照例 圈出 练习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糊涂 清楚
内容感知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 )的精神,教育我们养成( )的学习习惯。
资料搜集
了解孙中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质疑
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你不太明白?把你的疑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课中检测
一、用“√”给变色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背诵(bèi bēi) 背包(bèi bēi)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要求: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并继续复习和巩固看拼音写句子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孙中山思考的问题和他回答同学的那两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中孙中山说的一句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认识孙中山,向学生简单介绍孙中山的生平事迹,使学生对孙中山有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愿望。
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大致有个初步的印象,再抓重点语句逐段讲解,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最后通过总结朗读,加强对课文内容的整体认识,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你从孙中山勤学好问的故事中受到了什么教育?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时要注意把识字教学融于讲读教学之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识字学词。
而且生字的教学也应有所侧重。
教学用具:孙中山的照片挂图一张、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是谁吗?(出示孙中山的大幅照片挂图)教师简介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1、出示字卡“懂(d%ng)”,认识“懂”字,再齐读课题。
2、读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谁不懂向谁询问?问明白了吗?)3、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1)用“1,2,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画出生字新词,然后借助拼音反复读几遍。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回答: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逐段指名朗读,要求读准字音,启发学生评议、订正。
3、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听生字的读音,同时看清字形。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第1篇】课文内容分析:《不懂就要问》是本单元围绕“学习生活”主题编排的第三篇课文,是本套教材编排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课题序号旁的星号,提示学生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不同,略读课文需把从精读课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迁移运用,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
课题下方的学习提示,明确了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默读课文”提示阅读的方式,“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来下和同学交流”提示了阅读的内容和指向。
课后两个泡泡,提示了略读课文的两个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关注并按要求进行。
与精读课文相比,略读课文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理解的深度则有所下降,《不懂就要问》就是一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的记叙文,9个自然段,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课文配的两幅插图与故事内容相对应,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
课文写的是私塾里上学的事,当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先生的教学形式都具有时代色彩,与现在学校上课的情景相差甚远。
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具有新鲜感的词句,如跟学习有关的词语“私塾”“戒尺”“挨打”,描写课堂上学生读书的词语“咿咿呀呀”“摇头晃脑”,还有虽语言通俗却蕴含道理的孙中山所说的话“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通过自主阅读感悟,同伴交流碰撞,将语文要素落实到实处。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自主阅读、概括提炼、质疑提问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在交流时也有了较好的表达意识,且在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上,也因经过《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的学习,学生对如何关注新鲜感的词句有所感悟,这均是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有力保障。
但因为是第一篇略读课文,学生第一次进行全篇的自主学习,故,教师还是需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时刻注意方法上的引导。
部编人教三年级语文上不懂就要问教案范文(通用6篇)
部编人教三年级语文上不懂就要问教案部编人教三年级语文上不懂就要问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人教三年级语文上不懂就要问教案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分享。
部编人教三年级语文上不懂就要问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使用工具书或根据上下文弄清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3、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11个汉字,掌握2个多音字,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意,和同学交流对这件事的看法。
教学难点:懂得“不懂就要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你在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懂的问题?当你遇到不明白的问题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自由表达。
预设:问家长、问老师、小组讨论、上网学习、查字典等。
2、同学们的学习途径可真多,我想这也正是同学们学习优秀的原因。
可是在很久以前,那时候的小朋友却没有我们这么好的条件。
今天老师带领大家认识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学习的。
课件出示:走近人物——孙中山常识提示:孙中山,广东香山人,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孙中山是怎样学习的呢?让我们听读课文,了解一下。
注意:在听的时候,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画出新鲜感的词句。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语。
三、生字认读,读准字音1、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有些还比较难,不知道在朗读的过程中你都认识了吗?谁可以带大家领读一下?2、出示生字指名领读。
3、去掉拼音,小组同学进行“你指我认”的活动。
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一、引入小学三年级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此时孩子们对外界的吸收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在不断的提高,但是一些不理解的点和问题也随之而来。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学习,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勇于发问,不懂就要问。
二、学习目标1.知道提问的重要性;2.学会正确的提问方式;3.学会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共同进步。
三、学习内容1. 为什么要提问人类的认识和发展都是源自于好奇心和探究精神,所以,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问,我们可以更好地获得知识。
一个有问题的人,就有进步的可能。
在学习中,提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引发思考;•弥补知识漏洞,提高掌握程度;•增强学习动力,促进主动学习;•提高表达能力,增强交流能力。
2. 如何提问正确的提问方式非常重要,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获得答案的质量和效率。
学会正确的提问方式,我们可以:•理清思路,确保问题准确明了;•缩小范围,避免过于宽泛;•遵守礼仪,尊重回答者的时间和资源;•感谢回答者,不忘感恩之心。
3. 共同进步提问不只是为了自己的学习,也是为了我们的合作和交流。
与他人分享知识和经验,共同进步。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借助交流,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对学习有所启发,产生新的想法;•找到共同点,形成共识,增强凝聚力。
四、学习方法通过提问,促进自己的学习和他人的学习,进而形成学习共同体,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我们可以:•勇于提问,不畏困难;•关注问题,思考提问;•吸收其他人的意见,做出自己的判断;•鼓励他人提问,共同进步。
五、学习总结孩子们,掌握正确的提问方式,勇于提出问题,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更能促进思想的交流和分享,共同进步。
带着问题去探索,未来的道路会更加清晰。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导学案课题名称:不懂就要问学段学科:小学语文年级:三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 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 理解文章的主题,提取文章的中心思想。
3. 通过学习文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养成积极询问问题和求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提取文章的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积极询问问题和求知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教案、黑板、粉笔、课文《不懂就要问》的复印件、课堂提问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老师提示给学生看两张图片:一张是同学在课堂上询问问题的场景,另一张是一个同学不明白的问题。
让学生观察这两张图片,对这两个场景做简单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在课堂上我们有许多机会提问问题,在我们不知道的事情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二、呈现(10分钟)1. 教师让学生自由阅读课文《不懂就要问》。
2. 教师根据课文内容出示与生词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生词。
3. 教师带领学生读课文并讲解生词词义、生词的造句和生词的用法。
三、讨论(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发言代表。
2. 教师以“阅读理解和问题导向”为题,出示问题提问卡片,学生根据卡片的问题进行小组内讨论。
3. 学生代表在小组讨论后,将讨论结果向全班进行汇报。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发言思路。
2.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3.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对学生的积极参与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延展(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发放问题提问卡片,要求学生自由提问,课堂上学生提问的问题老师给予回答。
如遇到问题不懂,老师先鼓励学生思考然后再给予提示。
2.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积极思考,向老师提出问题,充分展示学生的求知欲望。
3.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问题给予回答并引导学生根据回答再次提问。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3 不懂就要问》优质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语文《3 不懂就要问》优质教学设计 3*.不懂就要问课题不懂就要问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习时请求先生讲解课文意思的一件事,介绍了他勇于提出问题,主张不懂就要问的认真学习的精神。
在教学设计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儿童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得。
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学前准备1.孙中山的资料,预习课文。
(学生)2.教学课件。
(教师)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认识13个生字。
2.朗读课文,学习孙中山的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用时:5分钟)1.板书课题,同学们看了这个课题,你们会有哪些疑问?2.带着疑问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查字典或同学之间讨论。
3.在初读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交流孙中山的生平事迹。
1.读课题,质疑。
2.自学生字、生词。
3.交流课文主要写孙中山的一件什么事。
4.和同学交流收集的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1.给带点的字注音。
诵读()例如()戒尺()挨打()2.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用时:20分钟)1.弄清故事的起因。
2.自读第2自然段,弄清孙中山的学习态度。
3.结合第3~9自然段,想一想: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同学们和教师各是什么态度?4.质疑:为什么孙中山小时候向老师提问还会挨打呢?而今天的学校老师为什么鼓励学生提问呢?5.指导朗读。
1.了解“私塾”的意思,私塾和现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2.找出重点词语,了解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说明了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名师教学设计
《不懂就要问》教案【教学内容】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教学目标】1.品读有新鲜感的词句,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它们,并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
2.能讲清楚课文所写的事情,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体验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
【教学准备】安装“语音输入”文字录入系统。
【教学过程】一、发现“新鲜”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探导:本课课题和其它课题有什么不一样?3.探导:本课和其它课文有什么不一样?二、连线“新鲜”1.自由读课文,试一试把课文基本读通顺。
2.圈画带注音的词语,把这些词语多读几遍。
3.小组内解决“字词”读音关。
4.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同桌互讲。
(2)班级交流。
三、品析“新鲜”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2.分享交流。
词语类:(现场通过“语音输入”系统录入学生分享的词语。
)(1)你为什么觉得这几个词新鲜?说给大家听听。
(2)学生自由朗读呈现的所有词语,想想它们为啥新鲜?(3)归类整理词语。
出示:私塾咿咿呀呀先生戒尺摇头晃脑挨打……探究:有没什么新的体会和感受?板书:念背句子类:(出示)(1)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2)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3)“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探究:“学问”什么意思?孙中山怎样得到真正学问的?练习朗读;再次交流新的体会和感受。
板书:学“问”四、对话“新鲜”1.创设情境,举办答记者问。
2.互动质疑、解疑。
(1)聚焦“孙中山”。
(2)聚焦“先生”。
(3)聚焦“同学”。
小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五、赠送“新鲜”1.赠送成语:不耻下问。
(1)学生提问。
(2)根据作业单,阅读《不耻下问》的故事。
2.赠送谜语:“?”。
3.小结:读课题“不懂就要问”。
板书:3*不懂就要问念背➪学“问”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人教版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精品导学案
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一、新课导入1.出示孙中山画像。
师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是谁的画像吗?对,这就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师:孙中山先生是广东人香山(即现在中山市)人,生于1866年,于1925年因病去世。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位伟大的人物小时候是怎样求学的吗?请大家打开书看《不懂就要问》一文。
2.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3.齐读课题。
二、目标引领知识与能力1.认读本课生字“背、诵、例、圈、段、练、糊、涂、呆、戒、厉、挨、楚”,正确读记“私塾、段落、讲解、照例、顿时、习惯、戒尺、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等词语。
2.理解孙中山回答同学的那句话。
3.学会质疑,善于提问。
过程与方法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并试着提出问题,通过品读重点语句,了解孙中山先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认识到学习要勤学好问,认认真真,不能马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三、字词运用1.通过查字典,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私塾段落讲解照例吓呆顿时习惯戒尺养成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2.学生互相讲讲生字的识记方法。
如:孙→(子)+(小)→孙(孙子)诵→()+()→()斧→()+()→()砍→()+()→()3.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并运用词语说一句话。
鸦雀无声:4.连线糊里糊涂一个字也没有漏掉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摇头晃脑大着胆子鸦雀无声没弄明白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流利地()认真地()仔细地()厉声地()参考答案:3.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形容非常静。
考试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
4. 糊里糊涂一个字也没有漏掉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摇头晃脑大着胆子鸦雀无声没弄明白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5. 背出听讲问道四、示范朗读五、初读感知1.问题引领:同学们,请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1)课文中有谁?(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
问》教案(四)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教案(四)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质疑,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不怕先生的惩罚,大胆地向先生提出问题的事情,赞扬了孙中山认真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略读课文。
教学中,教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习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习要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
教学建议
略读课文的教学,教师要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无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的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
2.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要、先、思、很、少、讲、于、气”8个字,会认“那、背、跟、着、答、怕、识”8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
教学重点:1.学会16个生字,认识新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生字词卡片。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1—2段。
学习重点:1.会读16个生字。
2.会写“要、先、思、很”。
学习难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孙中山是我国的国父,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他小时侯上学的事情。
2、板书课题,读题。
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做“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全班认读。
三、学习1—2段。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2.同座互相交流。
3.指名回答。
4.指导朗读。
示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孙中山背得这么流利,可课文说的是什么意思,他却一点也不懂,那孙中山会怎么做呢?四、学习生字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
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第二课时学习内容:1.学习3—4自然段。
2.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3.学会“少、讲、于、气”学习重点:1.学习3—4自然段。
2.学会“少、讲、于、气”学习难点:学习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
认读生字卡。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 3 :不懂就要问》公开课教案_4
2、配图片,感受“美”:
⑴师:你们知道这条小路有多美丽吗?从哪里知道的?请看大屏幕,谁能把我的美丽读出来?自己先试试吧!
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绚丽多彩的鲜花,她惊奇地说:“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多美啊!”
看到门前开着一大片五颜六色的鲜花,她奇怪地问:“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第周星期2019年月日
课题
《开满鲜花的小路》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抓住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有爱护环境,感受美、赞美美、分享美的愿望和行动。
教学重点
抓住刺猬太太、狐狸太太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的语句,体会每个角色的语气,读出大家对开满鲜花的小路的赞美之情。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再指名“狐狸太太”读“这是谁在我家门前种的花?真美啊!”)
(4)引导学生理解“绚丽多彩”和“五颜六色”。
三、探究:开满鲜花的小路是怎么来的?
1、学生分小组自学。多媒体出示自学提示:
(1)是谁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2)这个包裹和开满鲜花的小路有什么关系?
(3)为什么说长颈鹿大叔寄来的花籽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
2、小班内交流讨论,做好分工。
3、请小班的同学汇报交流。
生1:是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了一个包裹。
生2:这个包裹里面装的是花籽,鼹鼠先生不小心把它撒落在了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了。
师:这个不小心一词用得真好。老师为你点赞。那你是从哪儿发现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落在去松鼠太太家的小路上的呢?师:从哪一个字就能准确看出鼹鼠先生是不小心撒在路上的?(理解懊丧、用“懊丧”说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仔细:细心 认真:严肃对待,不马虎 主动:不待外力推动而行动。
一……就…… 我一有时间,就认真地读书。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 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 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 高声)地背诵 ( 认真 )地听 ( 津津有味)地读书 ( 高兴 )地说 ( 开心 )地( 唱 )
声指声音,综合起来就是连最爱聒噪的乌鸦和 麻雀都不出声,形容非常安静。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 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 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 下,说:“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 了自然会知道的。不过,学问,学 问,不懂就问。现在你们既然想听, 我就讲讲吧。”
• 一天,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 课。先生在他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读了几遍, 很快又背下来了。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一点也不懂。
• 照例是什么意思? • “照例,流利,很快又”这几个词语说明了什
么?
• 为什么用但是?
• 一天,孙中山照例流利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 课。先生在他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读了几遍, 很快又背下来了。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 他一点也不懂。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 来,问:“先生,您刚才让 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您能讲讲吗?”
•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 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 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您能讲讲吗”
• 糊里糊涂是什么意思?用糊里糊涂写句子
• 答:糊里糊涂: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 混乱。
这一问,把正在高声念 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 很安静。
• 摇头晃脑:脑袋摇来摇去,形容旧时学生读书 吟诵的姿态。
• 吓呆:害怕得呆住了,说明非常害怕。 • 鸦雀无声:形容非常安静。本文形容同学们都
被孙中山问问题的行为震住、吓呆了。 • (鸦雀无声)教室里鸦雀无声,同学们都在认
真地听老师讲课。
• 分析综合法解释词语 • 鸦雀无声,鸦指乌鸦,雀指麻雀,无指没有,
•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只 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出 来。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 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第一句点明了什么? 后两句说明了什么?
• 答:第一句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孙中山,地 点是私塾。后两句说明了私塾教书的方式,告 诉我们先生怎么教,学生怎样学,“先生从来 不讲解”是私塾的常规。
不懂就问
说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流利—— 流畅 照例—— 照常 厉声—— 大声 糊里糊涂—— 稀里糊涂
说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私—— 公 认真—— 马虎 糊里糊涂—— 明明白白 被动—— 主动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答:本文主要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学习时不懂 就问的故事,赞扬了他乐于思考、敢于提问的 学习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主动精神。
(良好的 )学习习惯
良好的风气 良好的品格 良好的环境
翻开语文天地第四题。
一字不错 一声不响 一言不发
一( 丝 )不( 苟 ) 一窍不通
造句
一尘不染:教室被我们打扫得一尘不染。
一丝不苟:小燕做事总是一丝不苟。 一声不响:他坐在那里一声不响。 一字不错:这次的作业小红一字不错地完成了。
读完课文,你认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 人?
答:我认为孙中山是一个勤奋、聪明好学、乐 于思考、敢于提问、勇于追求真理的人。
发生(起因):只背不讲
不懂就问
发展(经过):大胆提问 结果(结果):养成习惯
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不懂就问
私塾 段落 讲解 照例 顿时 习惯 戒尺 吓呆 糊里糊涂 鸦雀无声 厉声 摇头晃脑 一字不错 主动
jiào 教师、教室
教 教育
jiāo 教书
•
bèi(背诵)(后背)
• 背{
•
bēi(背书包)(背起)
意思 心:思想 愿意
教室 攵:放-教-收 数-故
戒尺 道理 王:理 玩 珍珠
养成 良好
“良”加部首变新 字浪 娘 狼 粮
私塾 段落 讲解 照例 顿时 习惯 戒尺 吓呆 糊里糊涂 鸦雀无声 摇头晃脑 一字不错
不懂就问
•
•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那时候上课, 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 出来。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 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第一句点明了什么? 后两句说明了什么?
• (糊里糊涂)他讲了一串难懂的道理,小妹妹听 得糊里糊涂。
• “壮着胆子”问,这是孙中山不同于其他同学的 地方,他 敢于提问的态度令人佩服。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 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 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 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 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 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么意思?
• “照例,流利,很快又”这几个词语说明了什 么?
• 照例的意思是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通 畅。
• “照例,流利,很快又”说明了孙中山是一名 勤奋、聪明的学生。
• 为什么用但是?
• 但是起转折作用,强调了孙中山背书背得很快, 却一点儿也不懂书里的意思。
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 孙中山是怎么做的?
“厉声”是什么意思?
厉声:(说话)声音严厉地 造句(厉声)“是谁打破了玻璃?”爸爸厉声问道。
厉(严厉)(厉声)(厉害) lì{ 历(日历)(挂历)(历史) 例(照例)(例题)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 得很认真。从此,孙中山一 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 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