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1
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1
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1
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
总—分—总式。
如《苏州园林》采用的是总—分式,《什么是生态系统》采用的是分-总式;《看云识天气》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第一步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式递进的。
(3)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以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文章的层次反映了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各层之间是连贯的。
介绍产品制作的说明文采用的一般都是连贯式说明结构.
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性说明文;
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另外还有并列式的结构,如《松鼠》一文,从总体来看是总分结构,但分写部分之间呈现并列式结构。
说明文的知识要点、考点归类总结(非常详细)
一、几组概念的区别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对偶、设问、反问、(主要)借代、反复、反语、通感(次要)2、表达方式:叙述——(有什么、存在什么)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描写——(什么样子)如:《苏州园林》中“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盘曲嶙峋的枝干”说明——(是什么、特点、用途等)如:《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议论——(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等)如:《苏州园林》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阿长与<山海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3、说明方法:引用——引述别人的话或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
列数字——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的了解。
比如,说某同学个子“比较高”,这“比较高”究竟是多高,各人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所以不如说该同学身高1、76米来得明了作图表——除了准确外还更直观。
举例子——一般先介绍某种现象或某种道理,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增加可信度。
分类别——分类,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
一般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打比方——等同于“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同样为使事物更形象可感。
作比较——为了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可以把这个事物同另一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更易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般有“比”、“相当于”、“与……相类似”等字眼。
例如,为了说明水的性质,可以拿它同冰比形状,同豆浆比颜色,同酒精比气味。
一比,就比出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摹状貌——等同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为了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清晰。
下定义——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作诠释——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文章常见的结构样式 开篇及结尾方法
文章常见的结构样式开篇及结尾方法1.横式结构横式结构就是把一组属于不同类别,但有内在联系的事物或景象.按照差不多相同的句子结构排列在一起,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
主体部分几方面的内容一般是并列关系,但它们之间也存在一定的排列顺序,或从主到次,或由浅人深。
或时间上的先后等。
如一位考生在写《爱笑爱哭的我》时,在第一部分用一组排比句,说自己没有什么特别的,然后一转,指出自己的“爱笑爱哭”的特点。
然后,文章主体部分均采用总分的结构模式,分两层分别写爱笑和爱哭。
最后一部分,再次总结自己的这一特点。
这样安排文章的结构,就是采用了横式结构。
2.纵式结构纵式结构指文章的层次以事物的纵向发展、延伸进行安排的一种结构形式。
一般用来表现事物的历史过程。
在说明文中.纵式结构常用于说明事物的过程、程序,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叙述了景泰蓝这一手工艺品的工艺流程。
介绍了景泰蓝由制胎到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全部的操作工序;在议论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用显示历史进程和今昔变化的事实为论据对论点进行论证的结构;在记叙文中,纵式结构表现为通过过程的叙述来写人、叙事、写景,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即以回忆幼年、外出求学和参加革命等不同时期母亲的表现与经历的结构形式来组织材料,赞扬了母亲的品德,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和怀念。
用纵式结构来写记叙文的优点是线索集中,中心突出,事件发展有一个过程,容易产生高潮,往往可以使故事一波三折。
委婉曲折。
因此.这种结构模式往往在考场作文中使用较多,是记叙文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法。
它的特点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进程和材料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来安排写作的顺序。
如优秀作文《用掌声撑起一片蓝天》一文中所叙述的故事。
就是按照事情的发生——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伤心落泪的小女孩,在无人的角落唱完一支歌即将回到绝望中时,忽然听到了“啪啪”的掌声:事情的发展——第二天及后来.老人仍在原地笑容满面地倾听小女孩的歌唱;事情的高潮和结局——十年后小女孩成了当红歌星的顺序来记叙的。
各种文体答题点
说明文【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知识】(一)把握说明对象,分清说明对象是事物还是事理。
明确被说明事物的特征: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
(二)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三)说明文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层进式等。
(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摹状貌、引资料等。
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作比较:(答题格式)把…和…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特点举例子:(答题格式)列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打比方:(答题格式)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把复杂的科学道理简单化,化抽象为具体,易于读者理解。
列数字:(答题格式)运用准确的科学数据具体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具有很强的科学性,给读者留下准确鲜明的印象。
注意:数词(大写也是)确数、约数;小数、分数、百分数、度数、倍数……(与年代区别)引用:(答题格式分三种情况)①引用…的话,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增强了说明的权威性。
②引用……的神话故事(传说、歌谣、谜语等,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增添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③引用的……诗文,说明了事物(或事理)……的特点,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趣味。
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典型试题:限制性词语理解、可否删除及其作用。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准确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并不矛盾,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的不同,说明的语言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或平时、或生动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关于课文结构分析
关于课文结构分析课文结构分析一、引言课文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课文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的意义和内涵。
本文旨在对课文结构进行系统的分析,以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二、课文结构类型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课文的结构类型可以分为线性结构、环状结构和树状结构等多种形式。
下面将对每种结构类型进行具体阐述:1. 线性结构线性结构是指课文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或者逻辑顺序展开,呈现出一种前后关联的结构形式。
此类结构多见于记叙文、说明文等文体,通过时间或者逻辑的线索,将事件或者观点依次展开。
2. 环状结构环状结构是指课文在内容展开过程中,首尾相接形成一个环状的结构。
此类结构多见于抒情诗和古文中,通过开头和结尾的相互呼应,增强了课文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3. 树状结构树状结构是指课文内容按照主次关系或者分类关系组织,形成一种上下层次分明的结构形式。
此类结构多见于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通过阐述主要观点和次要观点的关系,提升课文的逻辑性和可读性。
三、课文结构分析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课文结构,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理解和解读课文的意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析方法:1. 文章段落分析法通过对课文的分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主旨,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脉络。
2. 时间或者逻辑顺序分析法对于线性结构的课文,我们可以按照时间或者逻辑的先后顺序进行分析,了解事件或者观点的发展演变过程。
3. 主次关系分析法对于树状结构的课文,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每个观点的重要性和联系,找出主题和论点之间的关系,理清篇章逻辑。
四、案例分析以一篇记叙文为例,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类型和分析方法,来具体说明课文结构分析的实践意义。
(这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插入一篇具体的记叙文,并进行相关课文结构分析)五、结论通过对课文结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课文,提高阅读的效果和收获。
因此,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培养分析思维和阅读能力。
事理说明文结构
事理说明文结构
一、引言部分
1.概述主题
2.引入背景信息
3.提出问题或观点
二、分析部分
1.列举事实或数据
2.解释原因或影响
3.引用相关研究或专家观点
三、正文部分
1.具体分析每个观点或问题
a.描述观点或问题
b.分析原因或影响
c.提供实例或证据支持
2.逐点论述,分段展开
3.使用逻辑连接词,如"首先","其次","然后"等,使文章结构清晰
四、总结部分
1.总结主要观点或问题
2.回顾分析过程
3.提出建议或解决方案
五、结尾部分
1.重申观点或问题
2.提出思考或反思
3.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以上是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根据具体主题和内容,可以适当增加或删减部分。
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冗长和晦涩的句子。
同时,通过丰富的词汇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具吸引力和表达力。
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文中所述事实准确无误,避免误导和歧义,保持严谨和客观的态度。
说明文阅读考点三:结构、顺序、文段作用
题型:段落之间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答题格式:不可以调换,它们都采用了 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 和逻辑。
类型三:标题及文段的作用
标题的作用: ①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内容; ②使用(疑问句、修辞式…)等激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或思考; ③口语化十足,增添标题的趣味性; 或使用书面语,增添了标题的文学色彩。
类型五:说明文中引用古诗、传说、俗 语、故事等的作用?
答题要点: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读来耐人寻 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中考说明》
P72页 第1题 1.逻辑顺序。第1段首先引出说明对象:植物 演绎的“败战计”;2-9断具体介绍了植物 演绎的“败战计”;最后,第10段总结植 物演绎的“败战计”的妙用与意义。
P79页 第3题
3.记叙(叙述)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 文对植物“预测术”的说明。
2014年中考总复习
说明文阅读考点三:
理清结构形式 明确说明顺序 分析标题及语段的作用
类型一:说明文的结构形式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 2)并列式:各层次间关系平行并列 3)递进式: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开展的。
(由现象到本质、有个别到一般、有原因到 结果) 4)承接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 或者按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前 后相互承接。
指出语段的作用
(1)从结构方面考虑:
首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 引出下文; 中间段,承上启下; 尾端,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写作目的。 表明希望,提出号召。想象远大的前景。 (2)结合内容角度考虑。
类型四:表达方式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答题要点:____了_____内容,突出了____; 语言上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说明文文体知识梳理(部编版课文示例)
注: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①下定义要严密,必须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诠释不一定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②下定义的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可以互换顺序,其义不变,而作诠释则不能。
分类别
特点: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为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进行说明。
按语言分
平实说明文:平实说明文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具体科学、简明易懂。
如《中国石拱桥》运用大量数据对说明对象作客观的说明。
生动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或科学小品文、知识小品文)。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
作用:准确简明/严密精确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示例: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大自然的语言》)
作诠释
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进行具体的解释、说明。
判断标志:因为……、由于……、这是由……造成的等。
作用:具体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表范围
主要、都、大部分、基本、少数、一切、部分、全部……
表频率
经常、常常、偶尔……
表信息来源
科学研究表明、实验结果发现……
表概数
十几、几十、左右、一两个……
生动形象
平易朴实
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风格的不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也是多种多样的:或概括,或具体;或简洁,或丰腴;或精练,或详尽;或平易朴实,或幽默风趣,总之不拘一格。
如《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说明文的结构
汇报人:
标题
内容1:说明文的结构要素包括标题、引言、正文和结论。 内容2: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题吸引读者注意。 内容3:引言应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目的激发读者的兴趣。 内容4:正文应详细阐述主题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比较等。
开头
引出话题:用简短的语言或故事引出说明对象 提出论点:明确表达说明的核心观点或主张 背景介绍:提供与说明对象相关的背景信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说明内容 引导下文:为后续的说明内容做铺垫引导读者继续阅读
空间顺序:按 照事物的空间 结构顺序进行
说明
逻辑顺序:按 照事物的内在 逻辑关系进行
说明
认识顺序:按 照人们的认识 规律进行说明
准确性和科学性
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必 须准确无误不能使用夸张、 比喻等修辞手法更不能有 歧义或模糊不清的表达。
科学性:说明文的语言应 该严谨、客观符合科学事 实和逻辑推理不能主观臆 断或随意发挥。
对比结构:通过对比不同的事物或观点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或优劣使读者更加清晰地理解主题。
因果结构:先提出结果或结论然后逐步分析产生这个结果的原因或条件使读者了解说明对象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递进结构
递进结构的定义: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组织材料各层之间呈逐层 深入的关系。
递进结构的优点:能够清晰地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使说明更加深刻、全面。
适当使用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说明 文更生动形象。
排比、对仗等表达方式增强说 明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引用、举例等说明方法使说明 文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适当使用修饰词和限制词使说 明文更准确、更严谨。
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
定义说明:对事物进行明确的定义和解释消除读者的疑惑。 比较说明:通过比较不同事物之间的异同点突出事物的特征和优势。 分类说明:将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逐一进行说明使读者更容易理解。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解释说明事物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
说明文知识点归纳一、基础梳理1.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
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事物说明文(如:《鲸》)和事理说明文(如:《只有一个地球》)。
按语言特点的不同,可以分为平实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如文笔优美的布封的《松鼠》)。
2.说明的对象及特征说明对象是指在文中集中介绍的事物。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抓住了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在一篇文章或一个文段中,往往用一句话、几句话的形式将事物的特征介绍得明明白白。
3.说明的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程序顺序是时间顺序的一种)、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文的顺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4.说明的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等。
A.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B.分类别: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如《鲸》一文中,“鲸总得来说分两类”一句便是典型的分类说明的标志。
C.列数据: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它往往通过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从数量上给人以具体、准确的印象。
但要注意,并非文中出现的数字都属于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关键是看它是否是在说明事物的特征。
与事物特征无关的数字的出现,不能看作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D.作比较: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一般说,采用此方法时总有相比事物之间的可比性,所以文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与……相比”、“……是……的几倍(几分之一)”、“……大似……”等字样,但也不尽然。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一、图文说明
图文说明是通过结合文字和图象来说明其中一种事物的最常见的一种
说明形式,主要分为文字说明、图片说明和文字图片结合说明,可以使读
者更快更准确的了解其中一种信息。
1、文字说明
文字说明是一种简单直接的说明方法,靠文字来具体说明其中一种情
况或事物的特征、结构或其它信息,也叫文字描述法。
文字说明最大的优
点是,不仅可以把读者引入到文中,还能把所描述的东西让读者能够更清楚、更准确的理解。
2、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是通过图片来表达其中一种事物的特性、结构或其它信息,
用图片说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大大方便读者快速了解想要表达的信息,更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想要说明的相关问题。
3、文字图片结合说明
文字图片结合说明法是图文说明中最常见也最有效的说明方式,它可
以把文字图像融为一体,使文字和图片协同工作,从而更准确地传递和表
达信息的有效性。
使用这种方式可以使读者更易理解所说明的概念,并且
更容易记住这些信息。
二、表格说明
表格说明是由表格构成,并以文字及图表形式将文本描述和信息分析
结合在一起以表格形式具体给出的文字说明,也可以叫做表格描述法。
说明的结构及标题作用
解题技巧
模式一:补充标题 说明文的标题大多就是说明对象,或与说明对 象相关。一般根据说明对象来进行拟定标题。
模式二:标题作用 有时标题的形式比较新颖, 比如以问句做标题, 或标题中运用了修辞手法,这时会针对标题形 式的作用命题,答案一般是运用了该形式,能 激发阅读兴趣、引起思考、点明说明对象、导 出文章的说明内容等等。
随着高科技在食品领域的不断开发利用,我国 开发的可食性薄膜就有大豆蛋白可食性包装膜、 壳聚糖可食性包装膜、耐水蛋白质薄膜等。作 为食用薄膜的原料,应用最广泛的是淀粉。最 初人们把湿淀粉涂于板面烘干后剥下来,做成 可供食用的“米纸”。但由于它色泽浑浊、质 地脆弱,这种米纸只能成为药品及高级糖果的 “贴身”包装。后来,科技人员借助新型异淀 粉酶的威力使普通的淀粉得到良好改性,然后 再添加各种对食用无妨碍的性能改良剂,成为 食用薄膜的加工材料。这样制成的食用薄膜, 其强度、抗老化性能和可塑性等比早先使用的 “米纸”强百倍。
【参考答案】 1、内容上,文章以“津津有味嚼‘薄膜’”为题,点明 了说明对象——食用薄膜,说明实用薄膜能吃无毒的特点, 揭示了说明内容; 2、表达效果上,薄膜可嚼可吃跟人们的认知常识不同, 新鲜奇特,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文章。
【题目解析】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可食用 薄膜。 首先,明确说明对象,以免答题时表达有误或有 缺失。此文通过标题,我们了解到说明对象可能是“可以 嚼的薄膜”,读完文章之后,则可以确定为“食用薄膜”。 所以标题点明了说明对象,同时我们可以观察到标题还表 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可食用”。 其次,观察标题独 特之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本文标题“津津有味嚼‘薄 膜’”跟人们的生活常识明显不同,新颖别致,营造了一 个悬念,能吸引读者阅读。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
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
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
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
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
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1. 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
①以时间为序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③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2. 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
①以空间为序②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3 .合式,即纵横式,指文章层次以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如何理清说明顺序?一、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采用的说明顺序。
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说明文知识(1)
初一语文说明文文体知识一、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向人们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记叙文重在以情动人说明文重在以事明人议论文重在以理服人二、说明文分类1、按说明对象:(1)事物说明文(介绍实体事物):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特征进行说明。
(2)事理说明文(解释抽象事理):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原因、原理、方法)进行说明。
2.按说明语言特点:(1)平实说明文:语言准确、简明、平实(2)文艺性说明文(科普小品文):语言准确、生动、活泼三、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1、总分式。
可分三种情形:(1)总——分式(2)分——总式(3)总——分——总式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3、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四、说明顺序:a.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
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b.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
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C逻辑顺序:①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五、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
在此前提下。
还可以有平实,也可以有生动。
六、说明方法(重点识记)1、下定义:作用:准确严密的说明了……的本质特征2、列数字:作用:用详尽的数据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
3、打比方:作用: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分类别:作用: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
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轻重之分。
例如培根的《轮读书》,三个部分分别谈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好处,就是采用并列的结构。
2、总分式;先总述,再分说。
这种关系还可以演变为“分—总”或“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例如《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一文采用的就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说“格物”“致知”就是指现代学术的基础,即实地的探察,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实验。
然后先儒家对“格物”“致知”意义的曲解和对“格物”“致知”精神的埋没;再阐述科学发展为什么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
最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这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例如鲁迅先生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前一部分反面批驳了敌论中的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中国人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的是“自欺力”,而不是“自信力”直接批驳了敌论;后一部分从正面列举事实,提出正确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间接地批驳了敌论。
4、递进式:文章几部分内容逐层深入。
例如《不求甚解》一文,先从“不求甚解”一词的来历谈起,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方法,首先要“好读书”,二是主张读书要会意。
再从正反两个方面举例说明,读书应当重在读懂书本的精神实质,而不是寻章摘句。
最后进一步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的重要性。
文章结构的基本形式1. 纵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纵向形式展开。
①以时间为序②以作者情感发展脉络为序③以逐层深入的论证为序2. 横式,即文章层次主要以横向形式展开。
①以空间为序②以材料性质的分类划分层次3 .合式,即纵横式,指文章层次以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形式展开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梳理文章说明顺序就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如何理清说明顺序?一、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说明对象的特点决定了采用的说明顺序。
有些事物内部构造比较复杂,通常按空间顺序说明,或由前到后,或由上而下,或由外及里,或由中间到四周,或按东西南北方位顺序。
连贯式的说明文举例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总体结构,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
①引出说明对象(引说部分)
②阐述说明对象(主体部分)
③总结说明对象(收尾部分)。
主要有三种基本模式:
①横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几个方面)
②纵式结构(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结果或制作过程)
③纵横交错式。
就主体部分来说,由于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不同,形成下面常见的结构形式:
①并列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②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③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
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④总分式:这种结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形:
A.总——分B.分——总C.总——分——总。
说明文的六要素和结构
说明文的六要素和结构(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说明文的六要素和结构说明文的六要素和结构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
知识点专题六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讲义试题)五升六年级语文(含答案)
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说明文要点梳理一、说明文的概念、特点及分类说明文一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的内容、形式、本质和规律,介绍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功能等。
阅读说明文的重点在于理解说明的内容,了解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学习其说明方法。
二、说明文的结构形式说明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连贯、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
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三、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1)作为文章常见的记叙、说明顺序之一。
根据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2)只要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比如说明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生产技术、产品制作、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要用时间为序。
如:春天,小草探出头来,给校园增添了一片平静的绿色。
几场蒙蒙细雨,草色更绿了,空气更清新了。
校园的老树吐出了新芽,那是新的希望。
到了夏天,校园里空无一人,学生老师们都放假了,只有火辣辣的太阳晒着长长的跑道,烦人的知了不停地鸣叫。
秋天,又是一个新学期的起跑线。
天气渐渐凉了,学生们的衣裳渐渐加厚,花坛里的老树纷纷落叶,落叶在秋风中随风飞舞,那是秋天独有的味道。
白雪皑皑,寒冬来临,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给教学楼织上了一件雪白的毛衣。
操场上更是一片雪白的世界。
解析:围绕校园风景,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描述校园最具特点的景物,条理清楚,是写作初学者最易学习的写作顺序。
2、空间顺序(1)根据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可以从外到内,也可以从上到下,还可以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
(2)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种静态实体,一般是用这种顺序。
如:我走在海边的沙滩上,沙子白白的,细细的,踩上去,软软的沙子就像在给我脚挠痒痒,真舒服啊!沙滩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礁石,有的像青蛙,有的像水牛,有的像老虎,还有的像鸭子,它们姿态各异,有趣极了。
我跑到一块大礁石上,看到远处的海水碧蓝碧蓝的,无边无际。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但是,有时在一篇说明文中,介绍事物与阐述事理往往是交错使用的。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
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
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因此,不管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都要求作者对说明的对象进行真实的介绍,这其中,我们不乏感受到文中的科学精神。
事物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而事理说明文是对道理进行详细介绍的文体形式.区别是前者针对事物,后者针对道理。
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你要说明的事物。
议论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不同:事物说明文事物说明文旨在介绍某一事物的形体特征,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中国石拱桥》。
语文课本上的《恐龙》《海底世界》等等。
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旨在解释事物的本身的道理或内部的规律,如《敬畏自然》。
同程序说明文一样,写作事理说明文也需要遵遁三个原则;①了解事理。
可以通过亲自观察研究或是查阅资料来了解事物的道理。
只有自己先弄懂了道理,才可能向别人介绍;②安排写作顺序。
事理说明文所遵循的首先是逻辑顺序(事物的因果、递进等关系),也就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认识事物的规律。
逻辑顺序不但要运用在段落关系上,句子之间也要按照这种顺序来写;③选用合适的使用方法。
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种:(1)并列式:文章各部分的资料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的结构。
多用于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选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把道理说深说透。
(3)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中"分"的部分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4)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多用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如何把握说明文的结构呢?1.找富有特征的词有些词语能够鲜明地表现文章的结构,所以能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一些能够体现文章结构的词。
如有从几个方面来介绍或将说明对象分为几类,这些说明文的结构一般情景下是并列式。
如有能够表示层次、现象本质、结果原因等反映递进关系的词,可研究是递进式。
如出现像"先""再""之后"等表示时间发展顺序的词可研究为连贯式。
2.抓住关键句子(1)中心句: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主要资料所在,能够准确简洁地概括文章的整体,进而把握文章的结构。
(2)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上下文。
(3)段首句:说明文的开头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引起下文,或从总体上介绍说明对象的作用。
除了首句外,说明文中其他段落的开头的句子也很有借鉴意义,有的时候会出现句式相同的情景。
有的时候几个段首句的总和就是文章主要资料。
(4)总结句:总结句的作用和中心句一样,并且位置明显,便于掌握。
3.逐段概括法逐段概括法,这是理解文章结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概括各段大意,将相同的资料归并到同一层次,再将全文资料联系起来,从各层次资料的关系来看,就能十分清晰地掌握文章的结构了。
这种方法对任何说明文都适用。
另外,理解说明文的结构,还能够根据不一样的说明对象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1
说明文常见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总分式。
这种结构形式大概有三种情形:①.总—分式;②.分—总式;③.总—分—总式。
如《苏州园林》采用的是总—分式,《什么是生态系统》采用的是分—总式;《看云识天气》采用的是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2)递进式。
各层之间的关系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
如《万紫千红的花》一文,第一步说明花有各种颜色的原因,第二步说明花变色的原因,第三步说明花与昆虫的关系,第四步说明花与人的关系,逐层深入,各层之间的关系式递进的。
(3)连贯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时间、因果、条件等关系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
如《从甲骨文到微缩图书》,以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为线索,介绍了书籍演变的历史,文章的层次反映了书籍发展的几个阶段,各层之间是连贯的。
介绍产品制作的说明文采用的一般都是连贯式说明结构。
总分式结构常见于逻辑顺序中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说明文;
递进式结构多用于从现象到本质的事理性说明文;
连贯式结构多见于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另外还有并列式的结构,如《松鼠》一文,从总体来看是总分结构,但分写部分之间呈现并列式结构。